Workflow
偏股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为什么总是赎回在上涨前?
天天基金网· 2025-09-03 18:34
文章核心观点 - A股市场高波动特性使投资者难以长期持有 导致在市场上涨前提前赎回 错失收益机会[2][3][7][8] - 择时策略在A股市场有效性低 因少数交易日贡献大部分涨幅 错过关键上涨日会显著降低收益[11][14][16] - 大类资产配置通过组合低相关性资产可降低波动 改善投资体验 帮助投资者长期持有[20][30][33][35][36] 市场波动与投资者行为 - 2022-2024年A股调整期间偏股基金连续多季度净流出 2024年一季度和四季度净赎回达阶段性峰值[3] - 上证综指自1990年成立年化波动率达43.71% 显著高于其他国家指数[7] - 2014年以来沪深300与偏股基金指数年度最大回撤超15%年份占比约60% 创业板指该指标达100%[8] - 偏股基金指数2014-2025年最大回撤分布:41.67%年份回撤15-30% 16.67%年份回撤30-50%[10] 择时策略有效性分析 - 2014年至今坚持持有偏股基金年化收益约15% 但错过最大涨幅30天会导致年化收益转为-2.03%[14][16] - 2020-2025年2053个交易日中仅19%交易日贡献超80%涨幅 体现二八定律[16] - 理想择时难以实现 实际操作易出现追涨杀跌[14] 大类资产配置解决方案 - 配置80%偏股基金+20%红利指数:组合跌幅略微收窄但变化不显著[24][25] - 配置70%偏股基金+20%红利+10%MSCI指数:净值曲线更平滑 下跌区间跌幅收窄[26][27] - 配置60%偏股基金+20%红利+10%MSCI+10%黄金:首段下跌从30%降至21% 第二段从32%降至17% 第三段仅10%[30][32] - 配置30%偏股基金+30%债券+20%红利+10%MSCI+10%黄金:组合波动显著平滑 提升投资者持有概率[33][35] - FOF产品可通过多元资产配置实现动态组合管理 覆盖权益、固收、商品、黄金及海外资产[37]
“真的后悔没有定投”
天天基金网· 2025-08-28 20:12
定投策略的核心价值 - 定投通过分批投入化解择时难题,在市场震荡期积累低价份额,为后续反弹盈利奠定基础 [2][4][28] - 历史案例显示,即使在市场高点(如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期间或2015年A股5178点)开始定投,长期仍能实现正收益(41%和72%)[4] - 定投的容错性使投资者在高点入场也能通过摊薄成本实现盈利,避免一次性投资可能面临的长期亏损风险 [13][28] 不同时间维度的定投表现对比 - 从2021年高点开始定投至2025年8月20日,所有主要指数均实现正收益(6.46%-22.29%),而一次性投资多数亏损(-14.69%至-0.28%)[12][13] - 近一年(2022年9月至2023年8月)反弹行情中,一次性投资收益率(33.44%-69.70%)高于定投(10.41%-24.07%),但定投无需择时即可稳健参与回暖 [16][18] - 近三年定投除恒生指数外均跑赢一次性投资,例如创业板指定投收益率26.86% vs 一次性10.17%,偏股基金定投16.00% vs 一次性1.64% [21][22] - 近五年定投全部实现正收益(4.19%-19.40%),而一次性投资多数亏损或收益较低(如沪深300定投4.19% vs 一次性-9.83%)[25][26] 定投的适用场景与局限性 - 定投在波动市场中通过"低买高买"平衡成本,尤其适合长期投资(如5年以上),时间周期越长优势越显著 [26][28] - 定投并非稳赚不赔,可能短期亏损,且收益率不及绝对低点一次性买入;需长期坚持并选择业绩稳定的标的(如指数或主动基金)[29][30] - 定投避免追高风险,无需猜测市场顶底,采用每月小额定投可逐步为下一轮周期布局 [28][29]
基于偏股基金三年年化收益,对牛市有什么预期?
雪球· 2025-08-26 16:42
偏股基金指数三年年化收益作为择时指标 - 偏股基金指数三年年化收益是衡量牛市泡沫化进程的实时描述指标,而非预测工具,尤其在A股市场历史牛熊周期中具有参考价值[13][14] - 该指标在2021年初达到30%+水平,与2015年高峰类似,表明主动权益超额收益明显并进入回归阶段[4] - 历史数据显示三年年化30%+对应119.7%涨幅(1.33=2.197),符合"三年一倍"的股谚规律[17][18] 历史牛熊周期时间规律 - A股牛熊周期时间间隔通常为2年至3年4个月,例如2008年1月顶部距2005年7月底部2年6个月,2021年12月顶部距2018年10月底部3年2个月[16] - 2024年熊市底部异常凶险,偏股基金三年滚动年化收益在1月初达-17.96%,显著低于历史-10%水平[22] - 以2024年初底部推算,最小涨幅实现三年年化30%+的可能时间点为2027年1月;若以2024年9月底部推算则对应2027年9月[19][24] 当前市场状态与潜在涨幅测算 - 截至2024年8月21日,偏股基金指数自2月5日底部累计涨幅达46.8%[28] - 实现三年年化30%收益需总涨幅119.7%,对应剩余潜在涨幅为49.66%(因复利效应需除法计算而非简单减法)[30][32] - 当前偏股基金三年滚动年化收益为-1.72%,表明三年前投资者尚未解套,市场远离泡沫见顶状态[24] 指标应用局限性 - 偏股基金指数表现与万得全A指数不同步,2019-2021年大幅领先但本轮显著落后,因此涨幅测算不能直接对标股票指数[30] - 该指标更适合作为"泡沫警告"而非精确目标价位,需结合其他指标如存款市值比综合判断[32]
3600点之上,怎么投?
中国基金报· 2025-08-10 23:24
市场现状与投资者行为分析 - 上证指数站上3600点后,基金投资者呈现分化状态,部分投资者通过低位加仓已实现浮盈,而高点入场的投资者仍处于浮亏中[15][18] - Wind偏股基金指数从2024年2月低点反弹45%,但仍低于2021年2月历史高点26%,而偏债混合型基金指数已创历史新高[19] - 投资者行为模式存在"羊群效应",高位追涨后易因市场回调陷入亏损,且普遍存在"回本即赎回"的认知偏差[6][20] 投资者账户分类与操作建议 - 已回本且盈利的投资者可采取"基础锁利"策略,部分赎回后评估基金质地与自身风险承受力[9] - 已回本但盈利不多的投资者需评估行业估值水平,高估值时可转向低波动资产[9] - 仍被套的投资者若基金基本面未恶化可继续持有或分批补仓,单一赛道补仓比例需控制[10] - 空仓/轻仓者宜采用"分批策略"建仓,先用低波动产品打底仓再逐步增加权益类配置[11] 持仓优化与基金经理评估 - 需审视持仓基金的策略稳定性、底层资产逻辑一致性及行业分散度,单一行业占比超30%需减持[13] - 股债比例应与风险承受力匹配,权益占比超70%但对波动焦虑者可增配"固收+"产品[13] - 基金经理评估需关注风格稳定性、中长期业绩持续性及净值修复能力,避免依赖"明星效应"[14] 市场展望与投资纪律 - A股当前估值中等略偏高,机构建议保持持仓观察,避免过早逃顶或追涨[27] - 投资新周期下需关注基金经理结构性主题配置能力,而非单纯追逐热点[28] - 核心纪律包括:用3年以上闲钱投资、跨资产分散配置、定期复盘行业集中度与策略变化[30] - 组合构建需在红利、成长、中小盘等风格上分散,选择长期业绩稳定的基金经理[31]
ETF流出有所扩大,资金整体流入放缓
国泰海通证券· 2025-08-04 14:21
市场定价状态 - 本期市场交易热度小幅回落,全A日均成交额降低至1.8万亿元,上证指数换手率分位数下降至92%,沪深300换手率分位数下降至94% [8] - 个股上涨比例下降至31.9%,全A个股周度收益中位数下降至-1.48% [8] - 行业交易集中度提升,本期行业换手率历史分位数处于90%以上的行业有6个,其中医药和钢铁换手率分位数超95% [8][19] 资金流动情况 - ETF资金流出规模明显扩大,净流出390.1亿元,被动成交占比环比上升至5.9% [8] - 融资资金净买入392.0亿元,成交额占比上升至10.4%,两融余额升至1.9万亿元 [8] - 外资流入2.6亿美元,北向资金成交占比降至11.6% [8] - 南下资金单周净买入上升至590.2亿元,处2022年以来97%分位 [8] 行业资金配置 - 融资资金主要流入医药生物(+67.0亿元)和电子(+60.6亿元),煤炭(-2.2亿元)和石油石化(-1.5亿元)净流出 [8] - 外资明显流入银行、电子等行业,无明显流出 [8] - ETF资金中食品饮料(+9.5亿元)和煤炭(+2.2亿元)净流入居前,电子(-110.9亿元)和医药生物(-64.6亿元)净流出居前 [8] - 龙虎榜资金上榜行业前三为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和电子 [8] 全球市场表现 - 本期恒生指数收跌3.5%,全球主要市场普遍下跌,法国CAC40指数(-3.7%)跌幅居前 [8] - 发达市场主动/被动资金净流动-6.5亿/188.2亿美元,新兴市场主动/被动资金净流动1.6/10.0亿美元 [8] - 外资主要流入欧美发达市场,其中美国(+40.6亿美元)与英国(+9.8亿美元)居前,中国上期获9.8亿美元流入 [8]
资金流向和中短线指标体系跟踪(十六):众人拾柴火焰高
东吴证券· 2025-07-29 13:18
宏观流动性与资金价格 - 央行公开市场累计净投放1295亿元,逆回购净回笼705亿元,MLF净投放2000亿元[2][10] - 货币市场资金利率攀升,R007/DR007/SHIBOR 1周利率分别+18.7bp/+14.6bp/+12.6bp[13] - 债券市场需求趋弱、表现承压,1Y、10Y国债收益率分别+3.45bp、+6.72bp,信用利差环比+4.33bp[13] - 人民币汇率维持韧性,2Y、10Y中美利差均收窄,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小幅升至7.17元[13] 微观流动性与A股市场资金面 - A股放量上攻,日均成交金额提升至1.85万亿元,上证50成交增幅最大达45%[17] - 可跟踪资金净流入466亿元,融资资金大幅流入是主因,IPO规模显著收缩[21] - 散户情绪升温,小单资金净流入786亿元,行业/主题类ETF资金大幅净流入115亿元[24] - 杠杆资金净流入444亿元,融资余额升至1.93万亿元,医药生物等行业获明显加仓[28] - 北向成交热度回升,海外被动资金净流入4.26亿美元,iShares MSCI中国ETF等净申购规模扩大[34][35] - 偏股基金新发强度较高,主动偏股型仓位小幅回落,行业/主题ETF申购热度大幅提升[39][40] 中短线指标体系跟踪 - 人民币汇率和A股背离指数、A股和港股收益分化指标、A股和商品背离指数对市场短期走势指示性弱[50][51][57] - A股大小盘分化指数显示后续小盘相对大盘换手热度降温概率高于85%[60] - 微盘 - 红利轮动指标回落至13.4%,对市场短期走势指示性弱[63] 风险提示 - 存在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海外衰退超预期、地缘政治事件黑天鹅、统计数据口径存在偏差等风险[65]
国泰海通|策略:内资热钱加速流入,局部交易已拥挤
市场交易热度 - 市场交易热度边际抬升,日均成交额超1.5万亿,上证指数换手率分位数回落至88%,沪深300换手率分位数回落至85% [1] - 日均涨停家数下降至59家,最大连板数为8个,封板率下降至70.2%,龙虎榜上榜家数升至60家 [1] - 个股上涨比例下降至57.3%,全A个股周度收益中位数下降至0.53% [1] - 行业交易集中度上升,本期行业换手率历史分位数处于90%以上的行业有5个,其中换手率分位数超95%的行业为综合金融 [1] 资金流动情况 - 偏股基金新发规模上升至126.0亿,普通股票仓位抬升0.1% [2] - 外资流出1.4亿美元,北向资金成交占比降至11.6% [2] - 被动资金流出规模扩大,净流出173.0亿元,被动成交占比环比略微上升至5.3% [2] - 融资净买入285.7亿元,成交额占比上升至9.7%,两融余额升至1.9万亿元 [2] - 散户活跃度边际抬升 [2] 行业配置 - 计算机(+44.2亿元)和电子(+30.7亿元)融资净流入居前,纺织服饰(-2.9亿元)和商贸零售(-0.8亿元)净流出 [3] - 外资明显流入有色金属行业,流出机械设备、电子行业 [3] - 非银金融(+7.1亿元)和传媒(+5.7亿元)ETF净流入居前,医药生物(-49.3亿元)和电力设备(-25.5亿元)净流出居前 [3] - 龙虎榜资金上榜行业前三为机械设备、医药生物和基础化工 [3] 港股与全球市场 - 恒生指数收涨2.8%,全球主要市场多数上涨,印尼综指(+3.8%)涨幅居前 [4] - 南下资金单周净买入下降至214.6亿元,处2022年以来76%分位 [4] - 外资流入港股0.3亿美元 [4] - 发达市场主动/被动资金净流动-35.1亿/70.8亿美元,新兴市场主动/被动资金净流动-8.5/17.2亿美元 [4] - 全球外资主要流入发达市场,其中美国(+30.2亿美元)与日本(+11.6亿美元)居前 [4]
如果牛市来到,红利类资产是否会有收益大幅跑输的风险?
雪球· 2025-07-15 16:30
核心观点 - 红利类资产在2014年至今的市场中呈现低波动、稳步上涨特征,走势平滑,而成长类资产如创业板则涨跌剧烈,依赖市场情绪与主题炒作 [6] - 牛市行情中红利类资产存在跑输风险,尤其在风险偏好驱动的快速拉升阶段,但在结构性牛市和熊市中表现稳健 [26] - 历史数据表明单押任何风格都难以穿越完整市场周期,均衡配置是获得稳健可持续回报的关键 [27] 历史行情阶段分析 2014-2015年牛市初期 - 红利指数上涨177%,创业板指上涨194%,偏股基金上涨153%,沪深300上涨149% [8] - 红利类资产未错过牛市行情,略跑输成长性更好的创业板 [9] 2015年股灾阶段 - 红利指数下跌44%,沪深300下跌44%,创业板指下跌46%,偏股基金下跌45% [11] - 红利成分多为低波动大盘股,但在极端踩踏中抗跌优势有限 [12] 2016-2017年结构性牛市 - 红利指数上涨44%,沪深300上涨44%,创业板指下跌6%,偏股基金上涨31% [14] - 红利风格在盈利和估值双修下实现超额回报 [15] 2018年熊市阶段 - 红利指数下跌25%,沪深300下跌30%,创业板指下跌31%,偏股基金下跌26% [17] - 红利指数因成分稳健、分红可见,跌幅最小 [18] 2019-2021年牛市阶段 - 创业板指大涨170%,偏股基金上涨145%,沪深300上涨94%,红利指数仅上涨24% [19] - 红利类资产因缺乏景气主线支撑显著落后 [19] 2021-2022年调整期 - 红利指数小幅下跌4%,表现远优于沪深300(下跌39%)、创业板指(下跌31%)和偏股基金(下跌30%) [21] - 红利指数展现出极强的抗跌属性 [21] 2022-2024年震荡阶段 - 红利指数小幅上涨4%,沪深300下跌12%,创业板指下跌35%,偏股基金下跌25% [23] - 红利类资产表现稳健,成长与主动基金普遍跑输 [23] 2024年四季度起爆发阶段 - 创业板指大涨32%,偏股基金上涨22%,沪深300上涨18%,红利指数上涨10% [25] - 红利指数因缺乏估值弹性明显落后成长风格 [25] 市场风格对比 - 风险偏好驱动的快速拉升阶段(如2014-2015年杠杆牛、2019-2021年科创牛、2024-2025年AI主题行情),红利指数节奏慢半拍 [26] - 估值与盈利共同修复的结构性牛市(如2016-2017年蓝筹牛),红利指数能与沪深300并驾齐驱甚至大幅甩开成长板块 [26] - 牛市后期资金常切换至高分红、低估值的红利板块,导致红利指数在牛市尾声突然领涨 [26] 配置建议 - 单押任何风格难以穿越完整市场周期,均衡配置是获得稳健可持续回报的关键 [27] - 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分散、市场分散、时机分散实现投资收益来源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 [28]
非银金融行业2025年度中期投资策略:稳股市政策加码,寻找结构性机会
开源证券· 2025-05-08 16:36
核心观点 - 稳股市政策加码,权益市场改善利好非银金融板块,个人投资者活跃度提升利好券商和金融信息服务业务,保险行业负债端有望稳健增长,关注权益弹性和经济复苏催化 [3] - 券商及多元金融板块中,经纪与投资业务支撑业绩增长,零售优势强、股息率高的头部券商性价比突出 [4] - 保险板块负债端稳健、资产端有beta催化,看好权益弹性标的 [5] 券商及多元金融板块 行情复盘 - 924至今券商板块跑赢沪深300,金融信息服务商高弹性个股领涨,但2025年初至今市场回调,券商板块下跌12%跑输沪深300 [10] 市场数据 - 2024年12月 - 2025年3月市场月度日均换手率保持高位,2025年Q1新开户数达747万户,同比增长32% [14] - 截至2025年3月末,市场两融规模达1.91万亿,两融交易占比在9 - 10%区间,处于合理区间 [18] - 2025Q1市场新发偏股基金1102亿,同比+102%,4月8日宽基ETF规模明显增长 [22] - 2025Q1 IPO规模165亿元,环比-15%,同比-30%,2024Q4券商资管规模合计5.5万亿,环比-4%,同比+3%,4月股债市波动或对券商自营带来挑战 [29] 政策 - 4月7日特朗普对等关税事件冲击股市,多方表态稳股市,4月27日政治局会议提出“持续稳定和活跃资本市场” [34] 2024年报 - 2024年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1448亿元,同比+16%,经纪和投资业务支撑净利润增长 [37] 经纪业务 - 2024年上市券商代理买卖证券净收入同比+26%略高于交易量,席位净收入同比-26%拖累经纪业务弹性 [40][41] - 2024年末上市券商客户保证金规模同比增长32%,零售优势券商表现突出 [42] - 2024H2降佣政策落地,公募基金总佣金同比下降35%,下半年佣金环比下降38%,整体佣金率下降47% [44] 公募业务 - 2024年样本59家基金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2%/+3%,马太效应进一步强化 [46] 净利润与综合收益 - 2024/2025Q1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1448/517亿,同比+16%/+85%,归母综合收益总额受其他综合收益干扰 [50] 2025一季报 - 2025Q1上市券商归母净利润517亿元,同比+85%,经纪和投资业务驱动净利润高增 [58] 机构持仓与估值 - 2025Q1末主动型基金重仓股中券商板块占比0.53%,环比-0.06pct,相对A股低配3.32pct,证券板块PB(LF)为1.29倍,PE - TTM为18.6倍,处于历史低位 [62] 金融信息服务商 - 2024年报与2025一季报金融信息服务商业绩高beta弹性持续验证,业务受益于个人投资者驱动的行情 [67] 江苏金租 - 江苏金租是穿越周期的稳健标的,2025Q1营收15.4亿,同比+20%,利差和规模投放亮眼 [70] 选股建议 - 推荐三条主线:高beta弹性的2C金融信息服务商;零售优势突出且股息率较高的头部券商;受益于港股市场复苏的公司 [73] 保险板块 板块复盘 - 2024年12月至2025年4月,保险板块下跌7.7%,较沪深300指数超跌3.2%,资产端长端利率承压,负债端增速降轨 [83] - 中国财险和新华保险涨幅较好,中国财险COR改善和投资端业绩好,新华保险2024年业绩和分红高增,2025年1季度负债和投资端增速领先 [84][86] 基本面 - 2025Q1各上市险企净利润受投资服务业绩影响出现分化,债市下跌有所拖累 [87]
投资前,搞明白这3个问题非常重要!
雪球· 2025-04-03 15:52
投资规划核心三问 - 投资前需明确三个核心问题:最大亏损承受比例、预期年化收益率、预计投资时间[1] - 这三个问题是构建投资体系的基石,决定资产配置框架和策略选择[18][19] 风险管理 - 风险管理是投资首要课题,任何收益都是对风险的补偿[2] - 风险承受能力决定策略边界,桥水基金全天候策略强调风险配置而非单纯资产选择[8] - 个人风险承受度受财务状况、心理素质和生活责任影响,例如中年人倾向稳健而年轻人更愿冒险[8] - 明确最大亏损比例相当于投资"安全带",为资产选择和权重分配奠定基础[8] 收益预期设定 - 收益预期需与风险承受能力匹配,固收类资产年化3%-5%、股票基金6%-8%、权益资产10%是合理区间[12] - 雪球三分法回测显示股债商均衡组合(25%股票/50%债券/25%商品)过去5年年化7.8%,波动率7.3%[12] - 全天候策略简化版(30%股票/55%债券/15%黄金)10年年化回报5.84%,适合保守投资者[12] - A股万得全A年化波动率约25%,牛熊市可达50%,普通人难以承受剧烈波动[12] 时间维度影响 - 投资期限影响资产选择和策略,短期投资不确定性高而长期持有能平滑波动[17] - 沪深300持有1年正收益概率60%,持有10年接近100%[17] - 流动性需求与期限相关,短期资金需低风险高流动性,长期资金可牺牲流动性换取更高回报[17] - 复利效应显著:2万元投资20年变19万元,40年达186万元(12%年化)[17] 资产配置实践 - 黄金配置案例:10万元中等风险承受组合建议45%股票/50%债券/5%商品[21] - 黄金过去10年年化波动率12%,单年跌幅或超20%,风险承受10%则配置不宜超5%[21][27] - 组合采用雪球三分法,近3年年化收益约10%,最大回撤5%,符合8%-10%收益目标[32] - 具体配置包括美元债、中短债、指数基金、纳指ETF及黄金ETF等多元化资产[22][23][24][26][27] 投资体系构建 - 投资需建立科学体系而非依赖预测,三个核心问题是体系构建的第一步[33] - 雪球三分法通过资产、市场、时机三大分散实现收益多元化和风险分散化[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