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液态金属
icon
搜索文档
八部门发文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
新华网· 2025-09-28 17:18
行业增长目标 - 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 [1] -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 [1] - 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 [1] 资源开发与保障 - 铜、铝、锂等国内资源开发取得积极进展 [1] - 支持再生资源回收基地建设和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 [2] - 加快制定钨等再生金属进口标准并支持符合要求的再生资源进口 [2] 产品创新与应用 - 推动超高纯金属、铜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贵金属功能材料、高端稀土新材料等攻关突破 [1] - 围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高纯镓、钨硬质合金、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 [1] - 推进超导材料、液态金属、高熵合金等前沿材料的创新应用 [1] 政策支持与实施 - 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央地协同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 - 扎实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以支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 [2]
利好!八部门重磅发布,提升稀有金属应用水平
证券时报· 2025-09-28 15:48
行业增长目标 - 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 [3] -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左右 [3] - 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 [3] 资源开发与利用 - 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加强铜铝锂镍钴锡等资源勘探 [3] - 支持低品位难选冶资源绿色高效采选冶技术攻关 [3] - 强化废铜废铝等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 [3] - 建成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基础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3] 高端产品创新 - 推动超高纯金属 铜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 贵金属功能材料 高端稀土新材料攻关突破 [4] - 提升铝合金镁合金结构材料 硬质合金及制品综合性能 [4] - 支持有色金属新材料 低碳冶炼工艺等中试平台建设 [4] 稀有金属应用 - 加快高纯镓 钨硬质合金 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 [4] - 推进超导材料 液态金属 高熵合金等前沿材料创新应用 [4] - 围绕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低空经济 人形机器人 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4] 大宗金属消费升级 - 拓展高强高韧耐腐蚀铝材在新能源汽车 新一代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应用 [5] - 加快推广高强高导铜线缆 5G基站用铜散热器 超低粗糙度铜箔 高精度铜齿轮 [5] - 扩大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锻造轮毂 一体化大型铸件 电机壳体应用 [5] 政策与资金支持 - 统筹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渠道支持资源开发 高端材料攻关 节能减污降碳 数字化改造 [5] - 用好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政策支持初期市场培育 [5] - 引导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支持符合行业规范项目 [5] - 适时丰富重要有色金属期货交易品种和金融衍生品种 [5] - 做好重要品种国家储备 [5] 项目建设推进 - 依法依规加快矿产资源开发项目核准备案节能审查环评进程 [6] - 科学合理布局氧化铝 铜冶炼 碳酸锂等项目避免重复低水平建设 [6] - 推进在建项目投产 在产项目扩能 新项目建设 [6]
八部门:2025-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左右
格隆汇· 2025-09-28 15:10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至2026年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 [1] -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年均增长1.5% [1] - 再生金属产量突破2000万吨 [1] 资源开发与利用 - 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加强铜铝锂镍钴锡等资源勘探 [1] - 支持低品位 共伴生 难选冶资源绿色高效采选冶技术攻关 [1] - 强化废铜废铝等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 以及废旧动力电池 光伏组件等新兴固废利用 [1] - 建成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基础数据公共服务平台 [1] 高端产品创新 - 推动超高纯金属 铜合金结构功能一体化材料 贵金属功能材料 高端稀土新材料等攻关突破 [2] - 提升铝合金 镁合金结构材料 硬质合金及制品等产品综合性能 [2] - 支持有色金属新材料 低碳冶炼工艺等中试平台建设 [2] 稀有金属应用 - 加快高纯镓 钨硬质合金 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 [2] - 推进超导材料 液态金属 高熵合金等前沿材料的创新应用 [2] - 围绕集成电路 工业母机 低空经济 人形机器人 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培育市场 [2] 大宗金属消费升级 - 拓展高强 高韧 耐腐蚀铝材在新能源汽车 电子信息 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3] - 加快推广高强高导铜线缆 5G基站用铜散热器 超低粗糙度铜箔 高精度铜齿轮等高端铜材 [3] - 扩大镁合金在新能源汽车锻造轮毂 一体化大型铸件 电机壳体等部件的应用 [3] - 支持上下游企业通过长期采购协议共担原料价格波动风险 维护供应链稳定 [3]
8部门:提升稀有金属应用水平
格隆汇· 2025-09-28 14:54
格隆汇9月28日|工信部等八部门发布的《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中提到,围 绕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高纯镓、钨硬质合金、全 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推进超导材料、液态金属、高熵合金等前沿材料的创新应用。鼓励 下游用户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开放应用场景,打造应用场景典型案例,培育新兴市场。 ...
八部门:提升稀有金属应用水平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14:53
政策导向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覆盖2025至2026年期间 [1] - 政策目标提升稀有金属应用水平 聚焦集成电路、工业母机、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及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1] 材料创新与应用 - 加快高纯镓、钨硬质合金、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 [1] - 推进超导材料、液态金属、高熵合金等前沿材料的创新应用 [1] 市场培育机制 - 鼓励下游用户企业及科研机构开放应用场景 打造典型案例培育新兴市场 [1]
产业交流会-液冷行业
2025-09-26 10:28
液冷行业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液冷行业 特别是数据中心芯片散热领域[1] * 涉及公司包括英伟达 英特尔 陶氏 诺亚科技 浙江东亚 汉正 阿里巴巴 字节跳动 华为 曙光 英维克 润和公司等[2][9][11][16][17]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技术发展趋势 * 液冷方案从传统风冷 冷板向单向静默和双向静默演进 冷板仍是主流但头部企业对全静默方式持审慎态度[2] * 英伟达在GB300上采用单向能板 预计2026年鲁比发布时双向能板将成为主流并与静默式综合使用[1][2] * 未来发展方向包括双向能板与静默式耦合 增强节点覆盖以及新型材料应用[1][5][8] * 芯片散热技术从被动散热转向主动散热 微通道冷板(MLCP)技术直接将门板与芯片封装结合提高散热效率 但成本是传统门板的3至7倍[7] * 改进芯片上盖与冷板之间的导热层 如使用纳米材料或液态金属 是提高散热效率的有效方案[7] 技术挑战与选择 * 双向能板技术面临设计复杂性和介质选择挑战 相变过程需要更好的密封性和耐受更大蒸汽压[4] * 制冷剂选择是关键 R134(第三代)和1,233ZD(第四代)是主要候选 R134具有较高比热容且成本低但蒸汽压高 1,233ZD成熟度高但成本较高且GWP值不低[1][3][4] * R134A制冷剂因成熟性和代言能力强 可能与第四代制冷剂并存 英伟达的选择至关重要[13] * MLCP技术是对门板的精细化改进 旨在提高散热效率 但能否完全替代现有技术尚无定论[12] * 液态金属导热性能优异(导热系数可达80)但成本高且存在氧化 腐蚀 导电性问题 目前处于早期实验阶段[14][15][16] 冷却工质发展 * 浸没式冷却工质选择需考虑经济性 性能和环境影响[9] * 硅油经济环保但性能一般 全氟聚醚性能优异但价格高昂 全氟胺供应链尚未成熟 三聚体作为折中选择性能有所提升[1][9] * 硅油因低粘度(约10)和高燃点受英特尔推荐 但在数据中心推广受粘度限制(其他冷却液粘度通常为1或2)[9][11] * 未来几年浸没式冷却工质发展围绕性能提升 成本控制及环境友好性展开 三聚体和硅油或成主要选择[10] * 新型环氧三聚体通过改变分子结构提高稳定性 沸点从109-111度提升至124度(接近全氟胺的128度) 挥发性减弱 已在半导体控温领域获得部分认可 现阶段价格略高(每公斤约180-200元 传统三聚体约100-150元)[16] * 全氟聚醚价格高昂 K型全氟聚醚成本有望降至每公斤300元以下(目前售价每公斤500元以上) 但Y型成本难以大幅下降(目前最低每公斤四五百元)[17] * 全氟聚醚GWP值较高(通常保持在五六千左右)且短期内难以显著降低 但液冷客户对此并不十分关注[19] 市场动态与项目进展 * 英伟达节点数从NV72增加到144再到576 用量增长显著 推动门板覆盖需求增长[8] * 陶氏与英特尔联盟在大型项目上进展缓慢 保价机制和责任划分是主要问题[11] * 国内硅油市场在储能领域表现活跃(如润和公司) 但在数据中心推广受粘度限制[9][11] * 新型冷却液(如融合硅油和氟碳优点)正在研究中但尚需进一步验证[11] * 诺亚已实现新型三聚体量产 汉正也成功开发相关产品[17] 其他重要内容 * 上游材料如铝材 铜材 不锈钢软管 快速接头 CDU等将得到更多应用[1][4][8] * 碳氢油等其他材料无法用于数据中心[11] * 大多数厂商仍以样机测试为主 因为单向静默式系统尚未大量普及[16]
议程更新,倒计时15天!400+院校/企业9月齐聚苏州——2025先进封装及高算力热管理大会(9月25-26日)
材料汇· 2025-09-13 23:03
点击 最 下方 "在看"和" "并分享,"关注"材料汇 添加 小编微信 ,遇见 志同道合 的你 正文 02 AGENDA 大会议程 扫描上方二维码,立马报名 01 INTRODUCTION 大会概况 随着半导体工艺逼近物理极限,集成电路产业正加速向"超越摩尔"时代跃迁,芯片功率密度与发热量剧 增。5G、AI、HPC、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对高效热管理技术提出迫切需求。先进封装与热管理技术成为突 破算力瓶颈、应对高功率密度挑战的核心引擎。 9月25-26日,启明产链Flink将于江苏苏州举办2025先进 封装及热管理大会 ,特设 " 先进封装产业创新大会&高算力热管理创新大会 "两大平行论坛 , 目前已有 40家院校/企业确认演讲。 大会将聚焦高算力热管理挑战, 围绕 Chiplet与异质异构、TGV与玻璃基板、面板级封装、芯片热管理产 业关键技术、超高导热金刚石、液态金属与热界面材料,液冷技术与应用案例 等产业热点话题展开深入探 讨。 n Oil. 先进封装及高算力热管理大 2025 ADVANCED PACKAGING & HPC THERMAL MANAGEMENT CONFERENCE 9月25-26日 江 ...
宜安科技业绩双降、利润同比-919%由盈转亏 毛利率持续下滑
新浪证券· 2025-09-05 17:1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7.22亿元,同比下降7.0%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1868万元,同比下降919.3% [1] - 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弱化,盈利转化率持续降低 [2] 业务结构问题 - 镁合金等主导产品利润空间持续压缩,接近盈亏边缘 [1] - 液态金属、医用镁合金等新业务商业化进度显著滞后于规划 [1] - 新业务尚未形成规模订单,无法抵消传统业务利润下滑缺口 [1] 研发与资源错配 - 研发投入与市场需求节奏存在落差,产业化周期过长 [2] - 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在营收萎缩期逆向攀升 [2] - 新兴业务高转化成本进一步挤压整体盈利空间 [2] 现金流与债务风险 - 应收账款规模显著高于经营利润,回款能力退化 [2] - 过度依赖短期债务维持运营,流动比率连续多季度下行 [2] - 高比例短期借款推升财务风险敞口 [2] 治理结构问题 - 近年多名高管职位调整,折射治理结构阶段性不稳 [3] - 核心团队不确定性可能影响转型关键期执行连贯性 [3] - 资源统筹效率面临潜在干扰 [3] 战略实施挑战 - 资本开支可能进一步挤压财务弹性 [2] - 转型节奏预判不足,缺乏市场需求敏捷衔接机制 [2] - 新旧动能转换出现"青黄不接"的断层效应 [1]
思泉新材:目前无液态金属产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2 12:22
公司产品布局 - 公司目前无液态金属产品 [2]
研判2025!中国前沿新材料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市场规模、细分市场、企业分析及发展趋势分析:政策需求双轮驱动,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30 08:54
行业定义与分类 - 前沿新材料是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颠覆性的新材料领域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石墨烯、3D打印用材料、纳米材料、超导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液态金属等类别 [4] - 这些材料通过先进科技手段制备 具备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高导电性等优异性能 以及自修复、自感知等特殊功能 [4] - 行业是决定高端制造和国防装备水平的关键因素 发展意义重大 [5] 政策环境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包括2023年8月发布的《前沿材料产业化重点发展指导目录(第一批)》聚焦超导材料、石墨烯、液态金属等15类材料 [5] - 2024年12月发布《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开展前沿新材料标准研制 [5] - 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明确市场前景和良好生产经营环境 [1][6] 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前沿新材料行业市场规模从2017年1176亿元增长至2024年3073亿元 预计2025年达3381亿元 [1][6] - 石墨烯细分市场规模2024年达411亿元 同比增长5.9% [7] - 碳纳米管2024年出货量达14.5万吨 同比增长13.3% [9]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金属原料、合金、化学纤维、陶瓷、塑料、生物基材料、树脂、石墨等原材料供应商 [6] - 中游通过复杂工艺加工形成石墨烯、纳米材料、超导材料等具有特定性能的前沿新材料 [6]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生物医疗等 [6] 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呈现多极化态势 美国在半导体新材料、纳米材料领域领先 日本在高性能纤维和电子材料优势显著 欧洲在先进基础材料和化工新材料实力雄厚 [9] - 中国市场分三个竞争梯队:第一梯队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如中材科技、宁德时代 第二梯队为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如西部超导、贝特瑞、铂力特 第三梯队为众多中小企业 [10] 重点企业表现 - 中材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5.06亿元 同比增长24.26% 归母净利润3.62亿元 同比增长68.34% [10] - 贝特瑞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33.92亿元 同比下降3.88% 归母净利润1.76亿元 同比下降19.20% [12] 发展趋势 - 行业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高性能建筑材料、高效能源传输材料需求增加 消费电子领域对半导体新材料、柔性显示材料需求扩大 [12] - 绿色化成为重要创新趋势 生物基材料和可降解材料研发取得进展 [13] - 国际化发展趋势明显 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加强国际合作 [14] 相关企业 - 上市企业包括有研新材、光韵达、西部超导、方大炭素、铂力特、银禧科技、金发科技、宜安科技、国瓷材料、光启技术、中材科技、贝特瑞等 [2] - 非上市企业包括常州世竟液态金属有限公司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