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商直播
icon
搜索文档
*ST荣控董事会召开前夕,独董刘长坤失联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8 22:01
每经记者|彭 斐 每经编辑|魏文艺 10月26日下午,*ST荣控(原证券简称荣丰控股,SZ000668,股价9.99元,市值14.67亿元)发布了一则 关于独立董事无法取得联系的提示性公告。 公告显示,*ST荣控于10月14日发出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通知后,近日董秘办工作人员通过电 话、微信等多种方式,均无法与公司独立董事刘长坤取得联系。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仍未能确定联系 不上刘长坤的具体原因。 对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10月26日联系到*ST荣控方面,该公司一位高管表示,因为三季报需要 董事签字确认,但一直联系不上刘长坤,电话不能接通。目前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但他本人应该在国 内。 记者注意到,*ST荣控披露的刘长坤在公司的任职情况显示:他担任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的独立董事, 同时也是战略决策委员会和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的委员。公司特别指出,刘长坤不担任除上述职务之外的 其他任何职务,并非具有会计背景的独立董事,并且不参与公司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 10月26日公告发布后,记者联系到*ST荣控一位公司高管。该高管表示,因为三季报需要董事签字确 认,但一直联系不上刘长坤,电话不能接通。目前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
一座城市的产教融合试验
四川日报· 2025-10-17 04:08
职业教育改革与产教融合模式 - 通过“现场工程师班”等中国特色学徒制模式 大幅缩短人才培养周期 使焊接专业学生可在毕业时获得高级工资格并入职企业 突破常规需五年以上岗位磨练的路径 [1] - 推行“三引三进”机制 将企业引入校园 产品引入实训 师傅引入课堂 推动教师进车间 学生进工段 教学进现场 实现学训产深度融合 [4] - 已建成校内实训基地260余个 并与2200余家企业共建“厂中校” [5]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适配 - 职业院校持续推进专业与产业适配改革 对数控技术 焊接技术与自动化等传统专业进行数字化升级 并新增增材制造技术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11个紧缺专业 [3] - 高职院校专业与本地产业匹配度已超过50% 并对围绕德阳“3+1”主导产业设置的相关专业给予每项10万至30万元奖补 [3] - 学生选择专业日益看重就业前景 例如因看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前景而选择智能焊接技术或智能控制技术专业 [3] 实训基地建设与实战能力培养 - 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如将便利店 旅行社 电商直播间等商业设施作为实训场所 企业导师与学校教师组成双导师团队 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学习一线技能 [4] - 学校牵头建设“德阳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产教联合体” 与东方电气集团 国机重装集团等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合作打造数控技术工程训练中心 航空材料检测平台等创新载体 将生产车间直接搬进校园 [4] - 便利店实训基地使学生能系统掌握商品陈列 库存管理 数据分析与用户运营等全链路知识 具备毕业即胜任商超店长岗位的能力 [4]
“蜀里安逸”消费品牌引领能级跃升!四川消费市场连续四年年均增长7.4%,总量跃居全国第五
搜狐财经· 2025-10-16 16:05
消费总体表现 - 四川省通过政策、活动和场景三轮驱动,消费市场呈现总量升位、增速领跑的发展态势 [1] - 全省消费连续四年年均增长7.4%,高于全国2个百分点,总量跃居全国第五位 [1] 大宗消费与以旧换新 - 高品质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建立家电以旧换新信息系统和汽车置换更新服务平台 [3] - 今年以来汽车、家电数码等换新量达1319万辆(件),直接带动消费超过1327亿元,综合拉动比达到1:9.82 [3] - 政策吸引2.6万家经营主体参与,惠及消费者1300万人,家电参与门店数量超过5.4万个,位居全国第一 [3] - 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20年末17万辆增长至目前180余万辆,增长近10倍,新车销量占比从4%大幅提升至40%以上 [3] 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 出台《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成为全国第二个为地方菜系立法的省份 [4] - 培育天府名菜116道、名厨100位、名店106家,打造22个川派餐饮发展先行区,2024年餐饮收入占社消零比重达14%,高于全国2.4个百分点 [4] - 培育家政产业园,推动行业向品质服务型转型,带动就业约90万人 [4] - 打造熊猫旅游专列品牌,自2021年以来开行140余列,发送旅客约4万人次 [4] - 2024年举办汤尤杯等国际国内赛事近90场,吸引参与人群超200万人次,拉动体育相关消费达450亿元 [4] 数字化转型 - 电商直播、即时零售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实施品质川货直播电商网络流量新高地行动 [4] - 建立直播好物库、直播人才库、电商企业库三大资源库 [4] - 建成国家电商示范基地7个、省级电商新业态基地13个、数字生活消费新场景10个 [4] - 十四五时期前四年,全省网络零售额年均增长10.6%,直播电商销售额保持15%以上增速 [4] 城乡消费协同发展 - 城市端引进各层级首店超1600家,举办首发、首展、首秀活动超2500场 [5] - 通过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1条全国示范步行街和42条省级示范试点步行街,宽窄巷子被列为全国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优秀实践案例 [5] - 成都、绵阳成功入选全国首批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 [5] - 乡村端投入专项资金9.2亿元,支持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以及60个县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 [5] - 累计建成县城商贸中心超500个、乡镇商贸服务中心超3500个、村级便民商店超11万个,实现商业网点乡镇一级全覆盖 [5] 未来规划 - 下一步将继续把提振消费作为经济工作重中之重,以打造新时代川字号特色品牌为牵引 [5] - 将通过出台政策、举办活动进一步丰富消费供给,提升消费品质 [5]
丘应桦:港府加码注资推新措施 助中小企把握AI与电商浪潮
智通财经· 2025-10-16 14:13
政府政策支持 - 香港政府推动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在公务及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1] - 香港政府将于未来三年通过香港贸易发展局在内地和东盟电商市场继续举行"香港好物节"[2] - 香港政府向"BUD专项基金"注资14.3亿港元并扩大资助地域范围至八个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在内的经济体[3] 企业支援服务 - 香港生产力局自2020年营运中小企资援组协助中小企寻找政府资助计划及提供能力提升服务[1] - 通过四个中小企服务中心、工业贸易署的营商导师计划和贸发局的电子商务快线加强培训和资讯服务[2] - 香港出口信用保险局扩大对电商平台的融资支援并将免费买家信用调查服务覆盖至所有承保市场[2] 市场拓展举措 - 设立"经贸一站通"平台联合海外办事处组织本地中小企进行海外商务考察[3] - 推行"创意.电商无限"计划并提供一站式商业配对及转介服务强化港商与电商服务商对接[2] - 香港工业贸易署建立与业界的恒常信息发放机制提供最新国际及内地经贸信息[3] 科技应用与转型 - 博览设有数码转型、出海拓展、跨境电商与零售科技等专区及电商直播展示[1] - 促进企业应用新科技进行数码升级转型以提升在数码经济时代的竞争力[1] - 透过电商进行产品销售是大潮流中小企业可借此了解市场趋势及科技方案[1]
鄂州花湖机场国际货运航线达45条
人民网· 2025-10-10 09:37
战略定位与发展成果 - 鄂州花湖机场是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正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成为推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及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支点,肩负代表中国参与全球航空物流竞争的重要使命[1] - 截至目前,花湖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货运航线106条,其中国际货运航线达45条,机场货邮吞吐量突破106万吨,国际货量超36万吨[1] - 据测算,今年以来该机场拉动全省外贸增长6.1个百分点,有效助推全省外向型经济提质增效[1] 航线网络与业务拓展规划 - 花湖机场将持续拓展航线网络,紧跟国内市场动向,灵活布局特色航线,并重点拓展东南亚、中东等热点地区的国际航线,力争全年货运航线总数达到110条[1] - 鄂州市将依托保税物流中心(B型)、5类海关指定监管场地及药品口岸、国际快件中心等功能平台,加快发展保税+业态[1] - 规划积极引进电子终端龙头企业设立分拨中心,推动电商平台设立进口商品分拨仓,探索开展保税备货+零售业务模式[1] 口岸功能与产业生态建设 - 在提升口岸能级方面,鄂州市将推动实现三检合一、并联作业,推进智慧口岸建设,促进各监管主体设施共享、数据互认与物流协同,全面提升通关效率与服务品质[2] - 鄂州将加大招商引资,优化临空经济区一区四园产业布局,推动航空物流、光电子、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等产业集群发展,提升中康众盛、明理医疗等5个产业园的集聚水平[2] - 跨境电商方面将发挥市跨境电商协会桥梁作用,探索保税仓+直播、体验店+直播等新模式,加快建设跨境电商产业园二期,全力打造电商直播创新示范基地[2]
四川出台“数据要素×”方案 聚焦12大领域加“数”前进
四川日报· 2025-09-13 09:28
核心政策框架 - 四川省18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数据要素×"重点工作方案(2025—2026年)》 聚焦12个重点领域部署34项重点工作 旨在加快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释放数据要素价值 [1] 重点领域部署 - 工业制造领域持续推进制造业"智改数转" 实施"人工智能+工业制造"行动 培育工业领域垂直行业大模型 [1] - 现代农业领域推进"天府粮仓"数字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 开展农产品追溯优品登录和产地追溯信息验证 [1] - 商贸流通领域实施消费新场景五年培育计划 发展新零售与电商直播等新型商贸模式 [1] - 交通运输领域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 开展物流数据开放互联试点 [1] 公共服务创新 - 文化旅游领域开展文旅行业大模型应用研究 推出智慧伴游/行程定制/智能咨讯/数实融合等新业态 [2] - 医疗健康领域推动电子病历/妇幼健康/慢病管理数据整合 实现全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共享调阅 [2] - 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 推进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病种扩围 [2]
2025上海国际MCN大会在沪隆重开幕
第一财经· 2025-06-05 20:41
大会概况 - 2025上海国际MCN大会以"创见无界,以全球坐标提升直播经济"为主题,汇聚全球顶尖数字广告企业、MCN机构、头部电商平台、100余位行业领袖及160余家品牌企业 [1] - 大会由上海市多个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联合主办,为期2天,吸引来自全球10个国家及国内10个省市的800余名参会者 [1][2] - 大会采用"会+展"双轮驱动形式,包含1场开幕式、3场主题分论坛、1场国际合作论坛及13场专题对接会,展览面积超10000平米 [21] 产业生态建设 - 普陀区围绕"数字广告、影视演艺、游戏电竞、创意设计"四大文创产业布局,2024年全区广告业营收超400亿元,数字广告产业链生态闭环基本形成 [6] - 上海市数字广告园区已吸引170余家上下游企业入驻,涵盖精准营销、跨境出海服务、直播电商、数字人、元宇宙等领域 [6] - 大会发起成立首个MCN行业组织"上海国际MCN发展与服务联盟",推动MCN机构从流量运营向全产业链服务升级 [5][7] 区域协同与国际合作 - 大会推动"七市一区"(南京、苏州、常州、泰州、无锡、镇江、南通、普陀区)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合作,目标打造万亿级文旅消费走廊 [11] - 通过"出海令"扬帆仪式整合政策支持与国际渠道,构建"创作-传播-落地"全链路生态,11月将在沙特举办海外分会场活动 [14][15] - 英国BOP集团等国际机构参与,探讨跨境内容新机遇,菜鸟网络等分享跨境物流经验,推动"本土经验+全球资源"双向互动 [15] 行业趋势与技术创新 - MCN机构角色升级,从内容中介转向供应链整合、电商托管、物流协同等全链路服务,助力品牌出海 [16] - 阿里国际站提出AI赋能跨境电商,京东零售强调内容生态破局,需通过技术应用提升人货场效率 [17] - 行业共识指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数据驱动型价值生态",需平衡内容创新与商业化,构建矩阵式账号布局与垂直品类专场直播模式 [19] 商业对接与成果展示 - "好品街区"展示160多个中外品牌数千款爆品,覆盖8大品类,设立中华老字号专区、非遗专区等特色展区 [20] - 大会揭晓6大机构榜单和2大品牌榜单,包括年度出海突破MCN、年度AI+融合创新榜单等,表彰行业领军者 [20] - 吸引200余家数字广告企业、160余家品牌方参与,SKU超10000件,预计参会人数超5000人 [21]
我省多措并举,精准帮扶大龄、残疾、较长时间失业、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就业困难群体
海南日报· 2025-06-04 09:19
文章核心观点 - 海南省通过“晴天行动”等举措构建全链条精细化就业帮扶体系,精准帮扶大龄、残疾、长期失业、农村低收入人口等七类就业困难群体 [8][9][10] - 2024年全省通过“晴空行动”促进1.76万名困难人员就业,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率提升28%,农村低收入群体人均增收超2000元 [10] - 政策通过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吸纳困难群体,2022-2024年累计发放残疾人相关补贴1983.13万元,惠及2058名残疾人 [14] 精准识别与分类施策 - 依托人社一体化系统大数据筛查并组织入户摸排,截至2024年12月底累计为4.35万名困难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动态台账 [9] - 针对大龄失业人员开设家政服务等技能培训班并开发公益性岗位,针对长期失业人员实施“就业服务攻坚行动”,2024年联系率97.33%、服务率96.95%,人均推荐岗位超8个 [10] - 建立残疾人“就业能力评估—需求建档—分类帮扶”机制,已完成9511人评估,对暂不具备就业能力者纳入“庇护性就业”兜底保障 [10] 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 - 结合热带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开展实用技术培训,2022-2024年累计完成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7562人次 [11] - 2022-2024年累计举办10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吸引260家企业提供岗位2940个,达成就业意向277人,近三年定向招录6名残疾人公务员 [12] - 全省261家就业驿站提供“一站式”服务,2023年以来帮助595名困难人员就业,“海南好就业”小程序累计发布岗位293万个 [12] 政策支持与长效帮扶 - 对招录困难人员的企业给予社保补贴、岗位补贴,落实安置残疾人就业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三年退税超3330万元,惠及26户企业 [14] - 建立“年度服务清单”制度,对未就业困难人员每人每年至少开展2次职业指导、4次岗位推荐 [14] - 2022-2024年省残联为残疾人提供创业担保贷款108万元,打造“蔡皇牌”月饼等创业品牌,2024年中秋销售额达31万元,带动7人就业 [14]
“投资于人”激发消费活力
经济日报· 2025-06-02 06:28
扩大内需与提振消费 - 构建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需通过"投资于人"构建以人为本的消费新生态 [1] 提升消费能力 - 消费能力取决于可支配收入增长,"投资于人"通过完善工资增长机制、发放消费补贴、减税降费等方式直接提高居民收入 [1] - 稳定住房等资产价格的同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以持续增强消费能力 [1] 优化消费环境 -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改善消费环境的核心,包括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强化医疗保险制度、扩大生育及长期护理保险覆盖 [2] - 教育领域增加普惠托育服务、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减轻家庭负担以释放消费潜力 [2] 激发消费意愿 - 消费升级推动个性化、品质化需求,"投资于人"催生电商直播、谷子经济等新模式,提升消费体验与商家销售渠道 [2] - 数字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同时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2] 投资协同关系 - "投资于人"与"投资于物"(如基建、技术升级)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群众需求 [3] - "投资于人"通过收入增长、社保完善、新业态培育,为高质量发展积蓄长期动能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