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费率新规
搜索文档
公司债ETF:债市稳定之锚
搜狐财经· 2025-11-03 14:00
11月债市宏观环境 - 基本面进入宏观预期兑现后的“平静期”,关注点在于国内政策性金融工具效果兑现及出口表现 [1] - 货币政策方面国债买卖重启或置换部分MLF与买断式资金,利于稳定银行负债预期,资金面大概率延续平稳 [1] - 11月债市季节性表现胜率较10月明显改善,资金利率在多数年份上下5BP内波动 [2] 机构行为与年末抢跑行情 - 债市供给放量但央行买债重启下压力不大,需关注年末机构抢跑行情 [2] - 2023-2024年年末存在农商行、基金、保险先后进场抢跑的特征,且进场时点因“学习效应”不断前移 [3] - 今年宽信用预期扰动减弱,机构跨年配置意愿仍存,可能再次出现抢跑行情,但对明年收益率下行赔率预期不大,抢跑带来的收益率下行幅度可能有限 [3] 债券市场投资策略 - 短端策略:1年期国债在1.3%是合理位置,下行幅度不宜高估 [3] - 长端策略:基金费率新规落地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或在1.75%-1.83%区间波动,新规落地后接近12月存在年末抢跑行情,收益率或下行冲击1.7% [3] - 结构性机会:11月为理财委外买债大月,利好3-5年信用债;摊余成本法债基集中开放期利好5年信用债和5年政金债;可把握中短政金债、7~10年地方债、15~30年地方债的品种利差以及30-10年国债期限利差等凸点的利差挖掘机会 [3] 平安公司债ETF表现分析 - 在资金普遍流出信用债ETF的背景下,平安公司债ETF(511030)规模逆势增长1.02亿 [4] - 该产品定位短久期(1.95年),静态收益率较高(当前1.92%),有升水(周均0.02%),回撤控制优异(今年以来-0.50%),与其他信用债ETF形成差异化竞争 [4] - 今年债市调整以来该ETF回撤控制排名第一,近1周平均贴水仅2BP,净值相对稳健且回撤可控 [4]
固收观察 跨季前后,债市可能趋于平稳
2025-09-28 22:57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中国债券市场 包括利率债 信用债 可转债等细分领域 以及相关的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市场 特别是科创板ETF [1][12] * 纪要未明确提及具体上市公司名称 而是以机构类型进行讨论 如银行 保险公司 基金等 [6][7][8] 核心观点与论据 四季度债市整体展望 * 四季度债市预期呈现"前不弱后不强"格局 与历史"前弱后强"特征不同 主要因配置力量疲软 投机机会有限 [1][3] * 当前债市整体呈走弱趋势 收益率预计逐步上行 但短期内存在超跌后的修复或反弹可能 [2] * 10月债市有望修复 不至于过度疲软 因前期超跌压力部分释放 市场情绪调整 且银行三季报增速或支撑市场 [1][4] 政策环境分析 * 2025年政策一致性和前置性增强 年初已明确 预计10月不会宣布大量新发债计划 [1][5] * 若利率上升 地方可能会抢发信用贷以避免明年更高利率 这可能导致10月份利率较低 但11 12月份可能上升 [5] * 央行和大行有稳定市场意图 通过每日尾盘挂单买入国债等方式呵护市场 稳定市场中枢 [6] 市场波动原因与影响评估 * 上周市场明显下跌主因基金费率新规落地引发抢跑行为 但下跌可能被高估 新规尚为征求意见稿且有缓冲期 影响应相对有限 [7] * 保险理财等负载端稳固 因需用掉平滑储备 故年底前信用贷 政金债等久期不长品种受影响有限 [7] * 市场大幅下跌已充分定价 保险机构增持地方债 因新发行2.4%-2.5%收益率的新债具吸引力 配置价值已到位 [8][9] 不同券种表现与机构行为 * 对30年国债 投资者普遍不愿持有 弹性较大 但近期出现修复 新发06系列国债表现稳定 而02系列老国债跌幅较大 [10] * 各类机构在不同期限信用债 政金债方面表现出呵护行为 [10] * 跨季前后市场可能进入平台修复阶段 更倾向稳定性高实质性资产 中短期信用 政金等品种有机会 超长期限资产建议采取结构性策略并配合国债期货对冲 [11] * 市场对信用债判断谨慎 情绪不乐观 主因政策不确定性和基金赎回费率新规影响 久期偏短的信用类ETF需求相对较高 [14] 科创板ETF市场动态 * 第二批科创板ETF上市后扩容迅速 9月24日上市首日14只产品实现639亿元扩容 平均每只46亿元 较第一批475亿元 10只 规模增加 [12] * 两批科创板ETF总规模达2,474亿元 第一批1,358亿元 第二批1,116亿元 但第二批中部分产品未达百亿规模 仍有扩容动力 [12] * 科创板ETF未来发展乐观 因实物申赎机制使份额易增难减 且年底配置需求或增强 [13] * 第二批科创债ETF上市后升贴水率波动大 存在基于升贴水率的交易机会 基准式场内交易性价比较高 [15] 可转债市场展望 * 转债市场近期震荡上行 在震荡市中具抗跌属性 是相对优质选择 [16] * 未来转债发行预计恢复常态化甚至超越此前水平 因权益市场处于历史高位 对大股东摊薄效应小且收益层面性价比高 [18] * 配置方向应关注科技成长板块如AI算力 消费电子 自主可控半导体 同时分散布局低估值板块如银行 有色化工 汽车零部件 以及反内卷受益板块如钢铁 化工 化纤 [18] 其他重要内容 * 基础设施相关ETF自7月20日以来波动较小 总体规模维持稳定 显示市场对该类产品有信心 [13] * 固收加市场仍保持正向资金流入趋势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