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
搜索文档
东方盛虹(000301.SZ):目前拥有DMC产能7万吨/年,EC产能3.8万吨/年
格隆汇· 2025-11-18 16:03
格隆汇11月18日丨东方盛虹(000301.SZ)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EC/DMC下游可用于电池电解液的溶 剂。公司目前拥有DMC产能7万吨/年,EC产能3.8万吨/年,装置运行平稳。 ...
东方盛虹:公司目前拥有DMC产能7万吨/年
证券日报网· 2025-11-16 20:41
证券日报网讯东方盛虹(000301)11月14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EC/DMC下游可用于电 池电解液的溶剂。公司目前拥有DMC产能7万吨/年,EC产能3.8万吨/年,装置运行平稳。 ...
继续推荐锂电材料(电解液三环节、隔膜)
2025-11-14 11:48
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锂电池材料行业,重点关注电解液(含添加剂、溶剂)和隔膜环节[1] * 公司:天赐材料[2]、恩捷股份[9][15]、佛塑科技[15]、新元科技[9][15]、华胜天成[14][18]、海科股份[14][18]、多氟多[18]、宁德时代[20] 核心观点与论据 行业整体趋势与估值 * 锂电池行业正处于下行周期后的拐点阶段,需求增长强劲而供给扩张微弱,推动价格和利润率上升[1][3] * 储能市场预计增长50%-60%,电池增长接近30%[3] * 行业属于增长型行业,估值应高于钢铁等传统周期性行业,核心推荐公司估值处于舒适位置,部分环节公司甚至是个位数估值[1][5] 电解液及上游材料市场 * 电解液环节供需从过剩转向紧张,各种添加剂和溶剂出现密集涨价[1][4][16] * 六氟磷酸锂现货价格已达13万元/吨,部分企业报价超15万元/吨[1][4] VC、FPC等添加剂近期涨幅显著,上周五至本周一涨幅达10%[1][4][6] * 溶剂方面,EC(碳酸乙烯酯)自11月初以来普遍上涨300元/吨,DMC供应减少也推动价格上涨[4][6] * 电解液在电池成本中占比仅为5-6%,其价格波动对电池厂商影响较小,保供能力是关键[16] 隔膜市场现状与前景 * 隔膜市场需求旺盛,但资产重(一亿平方米生产线需投入1亿元以上资本开支),固定成本高,导致价格战激烈,行业整体盈利状况不佳[1][7][8] * 企业负债率高,财务状况差,限制了大规模扩产能力[8] * 2025年湿法隔膜市场供需将更加紧张,5微米膜渗透率从2024年的4-5%提升至超过20%[15] * 5微米膜价格较7-9微米膜高出3-4毛钱,将显著提升公司盈利能力[15] * 头部企业已满负荷运转,自2023年以来主流企业资本开支呈下降趋势,未来两年内不会看到大量新产能释放[11] 重点公司分析 * 天赐材料是全球最大的电解液及六氟磷酸锂厂商,各个环节的产能和出货量具有显著优势[2][17] * 预计2026年天赐材料电解液出口量将超过100万吨,利润水平将恢复到甚至超越上一轮周期高点[2][17] * 天赐材料与宁德时代签订长单协议具有重要意义,可进一步巩固其市场地位(市占率超过35%)[20] * 华胜天成和海科股份因添加剂价格暴涨而受益,海科还拥有80万吨以上溶剂出货量,具备盈利弹性[18] * 多氟多因散单占比较高,在散单价格高企的环境下业绩兑现度更高[18] * 恩捷股份、佛塑科技和新元科技将因隔膜价格上涨而增加盈利弹性[15] 其他重要内容 商业模式与投资回报挑战 * 隔膜行业当前商业模式回报率异常低,不具备可持续性[9] * 例如新元科技自2019年以来资本支出约170亿人民币,但2025年收入预计仅为45亿左右,即便净利润率恢复到10%,也需要30多年才能回收投资[9] * 恩捷股份2019年资本支出约300亿人民币,2025年收入预计130亿,实现10%净利润也需25年以上回本[9] 产业链议价能力与价格传导 * 隔膜由于上游只有化工粒子,下游只有客户,其在整个体系中的议价能力相对较弱,溢价频率低[10] * 产业链中从碳酸锂、六氟磷酸锂到添加剂,每个环节都急需统一定价来维持市场秩序[10]
刚刚!证监会副主席李明重磅发声,投资者迎喜讯!
摩尔投研精选· 2025-11-12 18:42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市场整体呈现窄幅震荡格局,沪指险守4000点 [1] - 主要股指涨跌不一,市场暂时缺乏明确的上涨主线,资金避险情绪升温,防御性板块表现强势 [2] - 新能源方向回调明显,光伏板块领跌,阳光电源、隆基股份、特变电工等跌幅居前 [3] - 市场整体流动性保持宽松,但资金风险偏好下降,从高估值科技板块流向低估值防御性板块 [4] 证监会政策动向 - 证监会表示将深化投融资综合改革,提升资本市场制度包容性和适应性,融资端将纵深推进两创板改革,加快落实科创板"1+6"政策举措,推动科创成长层平稳运行,并抓紧启动实施深化创业板改革 [5] - 投资端将持续完善长钱长投的市场生态,加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落地,持续扩大社保、保险、年金等权益类投资规模和比例,深化公募基金改革 [5] - 证监会将稳步扩大资本市场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稳慎拓展互联互通,丰富跨境投资产品 [6] - 监管层明确稳定市场的决心,为A股提供重要的"压舱石",市场短期非理性波动风险可能降低 [6][7] 六氟产业链景气度 - 六氟新一轮行情展开,现货价超过12.6万元,二线电解液公司实际采购价已接近15万元,电解液报价开始传导,上周电解液2天涨幅超过过去2个月的涨幅 [8] - 添加剂开始发力,两大主力添加剂VC、FEC近2个交易日三方均价分别大涨10%、11%,9月份以来VC涨幅已超过40%,FEC涨幅接近80% [8] - EC是三大主要溶剂品种之一,也是VC、FEC主要原材料,2026年仅添加剂就将拉动30万吨EC需求,2026年EC供应可能吃紧 [8] - 下游应用的爆发,特别是储能市场,是此轮六氟产业链景气的根本驱动力,国家层面推动的容量电价机制为独立储能电站提供了稳定的盈利预期 [10][11] 相关公司梳理 - EC主要供应商包括华盛锂电、永太科技、海科星源、胜华新材 [9] - 储能与动力电池主要公司包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阳光电源 [12] - 电解质主要公司包括天赐材料、新宙邦、比亚迪 [12] - 核心材料主要公司包括天赐材料、多氟多、天际股份 [12]
海科新源20251110
2025-11-11 09:01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公司为海科新源 专注于溶剂和VC(碳酸乙烯酯)等产品的生产与销售 [1] * 行业为锂电材料行业 具体涉及锂电池溶剂和添加剂VC [3] 核心观点与论据: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4年溶剂收入占比约2/3 丙二醇占1/3 预计2025年溶剂收入占比将提升至3/4 主要受益于湖北工厂溶剂产能提升 [2][3] * 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DMC EMC EC等溶剂产品平均未税销售价约为4300-4400元/吨 受长单影响7、8月价格下降 但9月已回调至上半年水平 [2][4] * 公司第三季度容器业务出现亏损 约500元/吨 主要受产品价格下跌影响 但第四季度预计将实现盈亏平衡 [2][5][6][9] * 公司目前所有生产基地处于满产满销状态 现有年产能为77万吨溶剂和13万吨醇类产品 总计90万吨 [3] 核心观点与论据:市场供需与价格趋势 * 溶剂价格已于2024年7、8月触底 9月回调100-150元/吨 10月散单价格进一步上涨约5% 预计四季度整体每吨价格上涨200元以上 [2][7] * 全球溶剂有效产能约220万吨 海科新源 石大胜华 华鲁恒升三家企业合计产能约167万吨 占据80%市场份额 [2][10][11] * 预计2026年全球溶剂需求量将达到220万吨 行业将处于紧平衡状态 为价格上涨提供支撑 预计2026年溶剂价格可能继续上涨10%左右(约500元/吨) [3][14][15] * VC产品价格从44500元/吨大幅上涨至接近80000元/吨 目前处于满产状态 [3][4] * 预计2026年全球VC需求量10-11万吨 目前有效产能约8万吨 供需紧张 因扩产周期长达两年以上 预计2026年VC价格将在8万到10万元/吨之间波动 [3][18][21][22] 核心观点与论据:产能规划与战略 * 公司预计2025年销量超过70万吨 2026年保守估计达80万吨以上 并通过技改或并购提升至85-90万吨 [2][12] * 公司计划将VC产能从1.1万吨扩至1.5万吨 若价格维持高位 仅VC一项每年额外收益可达3亿元左右 [3][4] * VC扩产周期长 主要由于高技术要求 高腐蚀性 生产工艺复杂及严格的安评环评 从规划到投产需两年以上 [19]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散单和长单客户各占一半 散单价格涨幅较快(10月接近5%) 长单价格需具体分析 [2][8] * VC生产所需原材料EC和DMC占其采购成本约50% 溶剂价格上涨将带动VC生产成本上升 [25] * 公司在VC领域拥有成本优势(自有原料) 已通过比亚迪审厂 并正与国轩高科 宁德时代 亿纬锂能等客户洽谈合作 [26] * 丙二醇产品线中 工业级产能过剩价格较弱 高端医药级和食品级需求紧平衡 价格相对稳定 [24]
20万吨!海科新源获电解液溶剂及添加剂大单
鑫椤锂电· 2025-10-27 17:07
战略合作与订单 - 公司与合肥乾锐科技签署战略采购合作协议,将供应20万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溶剂及添加剂 [1] - 供应产品涵盖EC、PC、EMC、DMC等碳酸酯系列溶剂及VC添加剂 [1] - 20万吨采购量相当于合肥乾锐产能的A供需求,显示其对海科新源产品的高度认可 [1] 公司产能与布局 - 公司构建了覆盖山东、江苏、湖北三大生产基地及东营港孵化基地的联动格局 [2] - 通过资源优化配置和柔性产线,加速新产品从实验室到量产的转化周期 [2] 技术与客户优势 -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基石,车规级产品通过严格验证周期 [2] - 产品覆盖比亚迪、特斯拉、宁德时代、LG新能源、松下、三星等全球头部电池及车企产业链 [2] - 技术创新中心与研发平台协同形成全球敏捷服务优势,客户粘性极高 [2]
联泓新科股东质押占比16.24%,质押市值约40.08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8 07:30
股东质押情况 - 截至8月15日股东质押比例达总股本16.24% 质押股份数量为2.17亿股[1] - 质押分为4笔 全部为无限售股 质押总市值40.08亿元[1] - 股东质押比例在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中排名第514位[1] 公司业务概况 - 主营业务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精细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 - 主要产品包括EVA、VA、UHMWPE、PLA、电子特气、PP、EO、EOD、EC等[1] - 公司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1] 公司荣誉资质 - 入选2024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和2024胡润中国新材料企业百强榜[1] - 获评2024年度中国精细化工百强和2024中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1] - 入选2024中国石油和化工民营企业百强和2024中国石油和化工上市公司500强[1] - 获得2024中国卓越管理公司和2024企业绿色低碳发展优秀实践案例称号[1] - 被评为山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2024山东企业社会责任卓越实践单位[1] 股价表现 - 近一年股价累计上涨45.21%[1] 公司治理 - 公司董事长为郑月明[1]
联泓新科上半年净利1.61亿元,同比增长14.15%
北京商报· 2025-08-17 19:12
公司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实现归属净利润1 61亿元 同比增长14 15% [1]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9 11亿元 同比下降12 13% [1] - 净利润增长主要由于原材料价格下降及EC UHMWPE 电子特气 PLA等新产品贡献利润 [1] 业务概况 - 公司为新材料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 业务涵盖新能源材料 生物材料 电子材料 其他特种材料 [1] - 主营业务包括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精细材料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 [1] 市场表现 - 8月15日股价涨停 收盘价18 48元/股 [1] - 当前总市值246 8亿元 [1]
联泓新科(003022):产品结构优化叠加新产品贡献利润 公司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8-17 18:34
财务表现 - 1H25营业总收入29.11亿元 同比-12.13% 归母净利润1.61亿元 同比+14.15% 扣非归母净利润1.60亿元 同比+43.21% [1] - 2Q25营业总收入13.72亿元 同比-24.85% 归母净利润0.89亿元 同比-0.07% 扣非归母净利润0.90亿元 同比-15.45% [1] - 净利润增长主因:原材料价格下降+装置效率提升 EC/UHMWPE/电子特气/PLA等新产品产能放量 [1] 产品结构优化 - EVA产品全产全销 巩固光伏/高端发泡/线缆领域份额 开发新牌号产品 [2] - EOD业务特种表面活性剂销量同比+27.56% 出口量同比+55.51% 碳酸酯锂电溶剂稳定供应头部客户 [2] - UHMWPE装置开发锂电隔膜料等5个牌号 获主流客户稳定订单 电子特气通过下游验证并形成销售 [2] 产能建设进展 - 联泓格润新能源材料项目进度超80% 计划2025年底投产 [3] - 华宇同方VC项目2025Q3投产 POE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 计划2025年底中交 [3] - 联泓瑞升XDI项目2026年投产 预计增强核心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3] 业绩展望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3.12/4.03/5.23亿元 同比增速+33.08%/+29.14%/+29.72% [3] - PE估值79X/61X/47X 定位新材料平台型企业 打造"专精特新"产业集群 [3]
联泓新科收盘上涨10.00%,滚动市盈率97.01倍,总市值246.81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16 05:05
公司股价表现 - 8月15日收盘价18.48元,单日涨幅10.00%,总市值246.81亿元 [1] - 滚动市盈率PE达97.01倍,创381天以来新低 [1] - 机构持仓方面,11家机构合计持股108012.00万股,持股市值170.98亿元,包括6家其他机构、4家基金和1家QFII [1] 行业对比 - 化学制品行业平均市盈率51.29倍,中值44.26倍,公司PE排名第143位 [1] - 公司PE(TTM)97.01倍显著高于行业平均51.29倍,市净率3.37倍略低于行业平均3.78倍 [3] - 同行业可比公司中,正丹股份PE最低(8.08倍),万华化学市值最高(1971.88亿元) [3] 主营业务与产品 - 主营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精细材料,核心产品包括EVA、VA、UHMWPE、PLA、电子特气等 [2] - 2025年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29.11亿元(同比-12.13%),净利润1.61亿元(同比+14.15%),销售毛利率19.64% [2] 企业荣誉 - 获评2024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榜、胡润中国新材料企业百强榜、中国精细化工百强等多项行业荣誉 [2] - 入选2024年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民营企业百强、上市公司500强等榜单 [2] - 获得深交所信息披露考评A级及中国上市公司协会"投资者关系金奖"等管理类奖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