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T(固态变压器)

搜索文档
英伟达一纸白皮书,为何让AIDC电力玩家们坐不住了?
36氪· 2025-10-17 10:09
选对方向更重要 "未来AI数据中心,800V DC将成为AI工厂的标准化供电架构,而SST(固态变压器)则是其终极技术形态。" 在2025年10月13日开幕的OCP全球峰会上,英伟达发布了的800V DC白皮书,颇有点为AIDC电源产业的技术路线图"一锤定音"的意思。 AIDC带来的算力潮正在重塑整个电源生态,谷歌、Meta、阿里等企业,都在密切盯着这场变革。而英伟达的表态,无疑是给本就升温 的HVDC赛道再添 一把火。 HVDC是什么? HVDC,全称高压直流供电,是一种以直流电为核心的供电方式。相比之下,目前数据中心普遍使用的是交流电(AC)供电。 两者的区别在于:交流电需要经过多次"变换"才能送到服务器,中间损耗多、效率低; 而HVDC则更直接,能量路径短、转换环节少,再加之高压带来的效率更高、可靠性更强。 英伟达Blackwell Ultra工厂电力功耗提高了 75%,但性能提高了 50倍 而提升效率,节省电费并不是HVDC唯一的优点。 在AI时代,由于单机柜功率的暴涨,电能损耗导致的散热已经十分惊人,而高温又是芯片与数据中心稳定运行的天敌。 那么,由于电能转化效率高,能够降低数据中心,尤其是机柜内散 ...
创业板新能源ETF(159261)涨近1%,AI浪潮卷到供电系统sst
新浪财经· 2025-10-16 13:10
消息面上,英伟达发布了AIDC基础设施白皮书,正式定调800V直流供电 + SST固态变压器,是AI数据 中心的终极方案。 SST(Solid-State Transformer,固态变压器)= 电力界的"高能芯片"。它能把"中压交流电"直接变 成"800V直流电",不需要层层降压、整流、逆变这些传统设备。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29日,创业板新能源指数(399266)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宁德时代(300750)、阳 光电源(300274)、汇川技术(300124)、亿纬锂能(300014)、先导智能(300450)、欣旺达(300207)、罗博特 科(300757)、捷佳伟创(300724)、金力永磁(300748)、新宙邦(300037),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64.15%。 创业板新能源ETF(159261);科创新能源ETF(588830),联接基金(A类 023075,C类 023076,I类 024157);创50ETF(159681),联接基金(A:018482 C:018483 I:023024);创业板综指ETF (159289) SST供应商方面如阳光电源已研发出35kV/6MW中压直挂 ...
电力话题持续升温--英伟达发布800V HVDC白皮书
傅里叶的猫· 2025-10-15 14:47
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与挑战 - AI数据中心正从传统计算中心转型为AI工厂,电力基础设施成为部署规模、位置和可行性的关键制约因素[7] - AI工作负载导致功率需求爆炸式增长,例如从Hopper架构到Blackwell架构的过渡使单个GPU热设计功率增加75%,NVLink域扩展到72个GPU,使机架功率密度上升3.4倍,从几万瓦特跃升到超过10万瓦特每机架,未来可能达到兆瓦级[7] - AI工作负载具有波动性,训练大型语言模型时GPU同步操作导致机架功率在毫秒内从30%空闲跳到100%满载,引发电网级振荡现象[8] 英伟达800VDC生态系统解决方案 - 采用端到端800伏特直流电力分配系统,将中压交流电转换为800VDC直接分发到计算节点,消除多余的交流-直流转换、功率分配单元、变压器和母线槽[10] - 使用单级64:1 LLC转换器将800VDC降压到12VDC供GPU使用,比多级方法节省26%的空间[10] - 引入多时间尺度能量存储:短时存储使用高压电容器和超级电容器处理高频峰值;长时存储则在设施级电池能量存储系统中实现[10] - 800VDC系统使每种线规的功率容量增加157%,采用更简单的三线配置降低材料、安装和电缆管理成本[12] - 该架构支持超过1兆瓦每机架的可扩展性,整体效率超过传统系统的90%[12] 固态变压器技术发展与市场前景 - 固态变压器有望成为数据中心电力基础设施演变中的关键技术,英伟达Rubin架构有望率先采用SST作为标配[14][15][21] - 北美数据中心变压器产能紧张,供货周期普遍长达18个月,相关订单毛利率高达55%[21] - 预计到2026年SST技术将加速落地,若2030年全球新建AI数据中心规模为100GW且SST渗透率达20%,整体市场空间有望达到800-1000亿元[23] - SST价值量分布结构化:功率器件占比最高达40%-50%,高频变压器单价约0.8-1元/W占比20%,配电单元占比10%[23] - 产业进展方面,伊顿已完成2MW规格SST样机研发,台达在2025年APEC大会上发布SST应用方案,英伟达、维谛等企业预计于2026年年中推出样机[23][24] 行业合作与供应链布局 - 构建800VDC生态系统需要整个行业合作,开放计算项目推动电压范围、连接器和安全标准的开放制定[11] - 英伟达已与多家硅供应商合作,包括AOS、Analog Devices、Infineon等;电源系统组件伙伴有Delta、Flex、LITEON等;数据中心电源系统伙伴包括ABB、Eaton、Schneider Electric、Siemens等[11] - 海外大厂加速布局SST,伊顿已小批量向英伟达供应SST用于Rubin样机测试,谷歌与微软在下一代技术路线中也设计了SST方案[21] - 国内多家上市企业已收到英伟达Rubin结合SST方案的设计图纸,包括伊戈尔、京泉华、新特电气、四方股份和金盘科技等[21]
看好AIDC技术迭代,关注SST技术进展
2025-09-28 22:57
纪要涉及的行业与公司 * 行业: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源行业,具体涉及数据中心第一级电源供电技术,如不间断电源、高压直流供电、固态变压器[1][2] * 公司:中恒电气、金盘科技、盛弘股份、麦格米特、阳光电源、台达、双红股份[3][4][8][10] 核心观点与论据 技术迭代趋势 * 数据中心电源技术正从传统不间断电源向800伏高压直流供电和固态变压器迭代,旨在提高供电效率、降低维护和扩容难度[1][2] * 800伏高压直流供电技术在2025年GTC大会上被展示,预示其在未来供电架构中的重要性将提升[1][6] * 固态变压器通过节约占地、合并传统变压器与高压直流供电,能降低线缆交流线损,提高整体效率,解决一级电源痛点[1][7] 市场应用现状 * 国内互联网厂商已广泛应用高压直流供电技术,例如腾讯数据中心的高压直流供电占比在2023年已超过90%[1][5] * 北美市场早期高压直流供电尝试受挫,但随着GPU功率提升和机架芯片数量增加,为降低铜用量及线路损耗,其影响力正逐渐增强[1][5] * 2024年七八月份,部分地区因数据中心用电需求提升出现用电紧张,推动了新能源现场发电竞争力,进而增强了高压直流供电的影响力[5] 行业竞争格局 * 高压直流供电市场集中度高,截至2022年CR3市占率超过90%,其中中恒电气市占率约50%,远高于分散的不间断电源市场[1][9] * 未来800伏高压直流供电和固态变压器技术的客户集中度将保持较高水平,优化行业竞争格局,使之更加集中优质[1][9] 中国企业机遇 * 中国企业在海外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电源市场具备成本优势,且因电源技术成本占比低于芯片环节,海外市场对价格敏感性较低,更注重稳定性[1][3] * 中国企业目前主要集中于第一级和第二级电源市场,在直接为GPU供电的第三级电源领域参与较少[4] * 中国厂商在固态变压器领域具备良好导入机会,建议关注具备渠道优势和研发能力的企业[3][10] 其他重要内容 * 固态变压器由电子模块和高频变压器组成,具备中低压电子端技术禀赋的企业在布局固态变压器时更具竞争力[1][8] * 传统变压器与高压直流供电结合的模式虽优于不间断电源,但在空间占用上仍未完全解决一级电源供电痛点[7] * 提及的具备渠道优势的中国企业包括:与Supermax合作且在国内高压直流供电有优势的中恒电气、在高压集联及变压器海外渠道有布局的金盘科技、电能质量设备领域有渠道的双红股份、以及其他业务端有渠道优势的阳光电源和产品展示突出的麦格米特[4]
AIDC核心公司最新更新
2025-08-28 23:15
**行业与公司** * 集中式算力市场电能变换领域 核心关注UPS不间断电源和HVDC高压直流输电技术[2] PSU精密二级变换亦在研究中[2] * 涉及公司包括科华数据 胜宏股份 禾望电器 中恒电气 科士达 麦米科技 欧陆通 奥海科技 台达 光宝 麦格米特等[4][11][21][23] **核心观点与论据** * HVDC技术优势 相较于UPS具有更高可靠性 更优效率 更小占地空间 且维护扩展兼容性强[1][3] 国内CSP云服务提供商厂商如阿里巴巴几乎全部采用HVDC 腾讯以直流为主 国内市场渗透率约40%[3][5] * 北美HVDC市场渗透率预计从当前3-5%迅速提升至50%以上 预计2026年下半年开始落地[1][7] 海外市场渗透率仍为个位数处于初期阶段[1][3][5] * 电能变换领域近期表现强劲 相关公司股价普遍上涨约30%[1][7] 单机柜功率密度预计从当前130-140千瓦增至2027年600-650千瓦 未来可能达1000千瓦[2] * SST固态变压器被视为HVDC升级版 核心是电力电子技术 短期不会大量应用但是发展方向值得关注[1][6] * 海外UPS市场近期价格和盈利呈正向变化 因稳定格局和供需变化[1][9] 铅酸电池两三年需更换 维保成本高[9] UPS短缺为中国企业提供参与北美招标和代工机会[4][19] 国内UPS均价约0.4-0.6元/瓦 海外价格至少高一倍[19] * 使用UPS的公司升级HVDC时更可能选择已有UPS经验的厂商[20] 中国企业通过切入海外UPS市场为后续HVDC业务打下基础[1][9] * 科华数据优势 业务覆盖亚洲第一的UPS HVDC 液冷系统[1][10] 在腾讯系统市场份额近50%[10] 液冷技术已在美国市场落地 ITC订单去年至今高速增长 Q1增速行业估计为几倍 下半年增速预计上移 业绩拐点可能出现在Q3[1][10] * 胜宏股份在美国数据中心电能质量领域表现突出 占公司利润比重较大[4][11] 中恒电气深耕HBC技术并接触阿里巴巴及海外客户[4][11] 科士达因规模较大UPS业务值得关注[11] 麦米科技进入海外供应链并扩展至HBC产品[11] 欧陆通市场关注度高[11] 奥海科技PSU去年起量今年国内外均有推进[11] * NVL72机柜今年预期出货量2.5万个 明年预期增至10万个实现四倍增长[4][18] ASIC机柜明年仍采用UPS外部供电方案[18] 明年ASIC芯片出货量预期约800万颗[18] * 英伟达提供的短名单如英诺赛思 光宝 麦格米特等具HVDC先发优势[21] 台达2025年推出正负400伏构成800伏方案 展示800千瓦实物图[21][23] 光宝推出1兆瓦输出方案[21][23] * 第二排厂商因之前北美UPS份额小 推行HVDC速度较快以期提升份额 如麦格米特抓住AI服务器电源从3千瓦升级到5.5千瓦机会成为行业领先者[22] 第三排传统UPS优势厂商如施耐德和伊顿推行速度相对较慢但不得不跟进[22] * HVDC是复杂解决方案 含Powershell模块 电转换模块等[24] 因研发周期紧张 为满足2026年下半年大批量生产需求 一些国外厂商可能选择中国公司代工[24] **其他重要内容** * 机器人领域 振玉科技业绩强劲预计Q3超预期增长 良率和人均产值有正向变化 高端点胶电机起量[12] 美猴股份值得关注[12] 下半年狗型机器人和富士康参股的女娲机器人在海外AI制造应用预计落地[13] * 凯迪公司账上拥有10亿净现金 原主业业绩约1亿 原从事线性电机驱动 2017-2018年投入基层研发[14] * GB200和GB300使用相同规格电源5.5千瓦[15] 戴尔GB300机柜目前无超容设备位置 未来可能升级power shelf将8个压缩为4个 每个PSU从5.5千瓦升级到12千瓦以腾空间[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