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 国际龙头规划超预期,有哪些投资机会?
国际能源署· 2025-01-13 00:5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硬件与软件结合 - 公司:特斯拉、英伟达、华为、OpenAI、字节跳动、小鹏、乐家艺术科技、粟粒智能、三华智控、托普集团、给特科技、明智电器、绿地节播、赵威基队、杰昌驱动、贝斯特、昌科技、五周星腾、汇昌技术、恒利、融行、韩烈、北特、贝希特、红利亚、林桥手、智商大制造、智商永泰、旭声集团、朝威、托斯达、中坚、爱斯特、合唱机器人、浙江龙泰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量产目标**:2025年目标为几千台,2026年增加十倍至5到10万台,2027年再增加十倍至50到100万台[1] - **特斯拉技术迭代**:几周后将有新版本推出,技术不断迭代,林桥手电机是重点更新模块[2][12] - **英伟达生成式视觉基础模型**:发布首个生成式视觉基础模型,与14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合作,包括波士顿动力、YX、乐家艺术科技、小鹏、粟粒智能等[2][10] - **OpenAI与硬件结合**:OpenAI为实现AGI,与硬件结合,推动人工智能与物理分析的结合[3] - **华为加码计算技能**:华为在计算技能方面加码,与多家企业合作打造生态圈,包括乐具、语速等[3][4] - **人形机器人投资趋势**:2025年为量产元年,2026年进入大批量量产,投资从主题性向基本面切换[5] - **特斯拉供应链**:推荐特斯拉相关供应商,如三华智控、托普集团、给特科技、明智电器、绿地节播等[5] - **英伟达生态圈**:英伟达与14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合作,推动大模型和软件工具包的进展[10][17] - **华为链合作**:华为与11家公司签约,推进计算技能合作,关注华为银行盘古武大文学及鸿蒙系统生态[11][18] - **特斯拉下一代技术**:下一代人形机器人将高度通用,关注签约化及承载器技术迭代[9][15] - **英伟达生成式模型**:生成式视觉基础模型通过输入文本、图像或视频,输出符合物理规律的合成数据,简化训练和评估过程[16][17] - **华为链进展**:2025年华为将持续发力,推进与合作伙伴的细化合作[19] - **浙江龙泰投资机会**:浙江龙泰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取得实质性定点,结构件送样单车价值约1500元,未来有望实现十亿收入[22][23][24][25][26][27] 其他重要内容 - **特斯拉成本控制**:特斯拉目标将整机械成本控制在2万美元左右,大规模量产后成本可能更低[15] - **国产供应链机会**:国产厂商在成本端具有显著优势,未来有望深度参与人形机器人供应链[15] - **英伟达合作伙伴**:英伟达合作伙伴包括波士顿动力、Sieber、AN、YX、Jellite、宇树、智源、小鹏、富丽业细胞资源、银河通用等[17] - **华为合作伙伴**:华为合作伙伴包括朝威、托斯达、中坚、爱斯特、合唱机器人等[18] - **浙江龙泰确定性**:浙江龙泰与特斯拉合作多年,确定性高,未来ASP有望提升[25][26] - **浙江龙泰估值空间**:浙江龙泰当前市值80亿,假设结构件价值6000元,未来有望实现90亿估值空间[27]
华泰证券20250110
华泰财产· 2025-01-13 00:50
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华开证券,主要涉及证券行业[1] - 公司整体二十年业绩表现良好,资本市场关注度高[1]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经营情况**:2024年整体经营情况未正式披露,但四季度表现较好,特别是交易量和财富业务有所优化[2] - **投行业务**:下半年表现优于上半年,境外IPO项目集中在四季度,境内投行业务保持行业前三[3] - **佣金收入**:2024年佣金收入受同比因素影响,未大幅提升,但交易量优化带来更好的经营环境[2] - **两融业务**:处于行业头部,份额占比稳定[2] - **国际化能力**:公司强调国际化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复杂市场环境下的快速响应能力[5] - **经济业务**:四季度开户和入金规模增长不明显,但交易活跃度维持较高水平[6] - **佣金策略**:未来佣金趋势下滑,公司将通过综合服务和策略服务提升收入[9] - **自营投资**:FICC业务逐步去方向化,利率债占比90%,信用债占比10%,收益曲线平稳[13] - **权益自营**:2024年权益自营策略以量化为驱动,减少主观判断,仓位保持稳定[15] - **场外衍生品**:2024年受政策影响,但需求逐步回升,未来将更多关注国际市场[18] - **投行业务定位**:投行业务定位为综合服务入口,强调跨境一体化和产业深度理解[27] - **并购重组**:公司对并购重组持谨慎态度,更倾向于补足短板的标的[22][24] - **金融产品代销**:2025年预计主动权益管理型产品需求减弱,被动型和境外产品更受欢迎[25] - **托管和外包业务**:私募托管和外包业务受政策影响,但公司积极优化渠道,影响有限[29] - **公募业务**:华泰资管与南方基金、华泰百睿定位差异化,华泰资管侧重投行资管业务[32] 其他重要内容 - **跨境业务**:公司重视跨境业务,成立专项小组,境内境外联动紧密[10] - **ETF业务**:ETF交易活跃,公司增加策略和科技功能投入[8] - **互换便利**:公司参与央行互换便利,未来可能考虑配置高股息股票[17] - **机构业务**:机构客户贡献度增长快于零售客户,但924后零售客户交易积极性提升[37] 数据与百分比 - 自营投资中,固收占比1000多亿,权益自营约200亿[11] - FICC业务中,利率债占比90%,信用债占比10%[13] - 经济业务开户和入金规模在924后增长4到5倍,但后续增长不明显[7] 总结 华开证券在2024年整体经营表现稳健,特别是在投行业务、跨境业务和自营投资方面表现突出。公司未来将更多关注国际化能力、综合服务和策略服务的提升,同时谨慎应对佣金下滑和并购重组等市场变化。
机器人:大模型进展
2025-01-13 00:5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AI与机器人结合[1] - 公司:特斯拉、飞鸽、波士顿动力、YX、英伟达、华为链、语书、达踏、幽必选、百度、福利业智能、小鹏宇树[2][3][4][13][14][15][16][30] 核心观点与论据 - **AI与机器人结合**:AI与机器人的结合是当前行业的热点,尤其是端到端神经网络的应用[5][6] - **特斯拉机器人出货量**:预计2025年出货量将达到500到1000台,2026年将增长至5万到10万台,2027年将达到百万级别[2] - **飞鸽与OpenAI合作**:飞鸽的机器人端到端时间网络和底层控制算法由飞鸽自主研发,OpenAI提供顶层的用户交互接口[3] - **波士顿动力技术转型**:波士顿动力从液压驱动转向电驱,提升了运动控制能力[5] - **英伟达的仿真平台**:英伟达的Omniverse仿真平台在机器人开发中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是在合成数据和仿真环境中的应用[28][34][35] - **国内政策支持**:工信部2023年10月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制造意见,明确了2025年国内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目标[10][11] 其他重要内容 - **机器人零部件成本**:执行器占机器人成本的60%以上,其中丝杠、五筐力矩电机、斜波减速器和力传感器是价值量较高的部件[9][12] - **国内厂商发展**:国内人形机器人厂商众多,2024年发布的产品较为密集,部分厂商如语书、达踏等在特定领域表现突出[13][14][15] - **仿真环境的重要性**:仿真环境在机器人开发中至关重要,大部分成果先在仿真环境中测试[18][28] - **英伟达的生态布局**:英伟达在生成式AI、物理AI、仿真平台和端测推理方面形成了闭环生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36][37] 数据与百分比 - 特斯拉机器人出货量:2025年500-1000台,2026年5万-10万台,2027年百万级别[2] - 执行器成本占比:60%以上[12] - 英伟达AWIN Nano芯片端测算力:40TB,售价249美元[37]
CES展释放什么信号?人形机器人板块及主要品种更新
CESI· 2025-01-13 00:5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人形机器人、AI应用、智能硬件、智能家居 - 公司:特斯拉、英伟达、高通、英特尔、AMD、雷鸟、闪击、海信、LG、亚马逊、日本MIMO、追蜜科技、大象机器人、盟友智能、以色列EVAQ、TCL、法国Miroka、Robotics、维京智能、重型机器人PMOE、苏腾巨创Robosense、赵卫基电、派斯林、豪森智能、绿豆血波、双缘传动、装备机电、明智电器、恒力液压、斯林股份、东华测试、中达利德、伪创电器、日发新机、华晨装备、合成科技、托斯达、中间科技、爱斯特、北京银石机器人、上海千载应用科技、双维基电、五周青春、北特科技、双鹰股份 核心观点与论据 - **CES展会信号**:CES展会展示了大量AI应用产品,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增强了市场对AI应用未来发展的信心[1][2] - **AI芯片领域**:英伟达、高通、英特尔、AMD等巨头发布了最新AI芯片产品,应对AI算力提升的需求[4] - **智能硬件领域**:AI眼镜、智能指环等产品搭载专用大模型,实现AI助理功能[4] - **智能家居领域**:海信、LG、亚马逊等公司将智能家居与生成式AI结合,展示AI驱动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潜力[5][6] - **人形机器人分类**:分为细分端测应用场景的AI机器人和通用人形机器人,前者专注于特定领域,后者依托AI大模型发展[6][10] - **特斯拉链与国产链**:特斯拉链短期预期有重大硬件更新,国产链已有部分小批量订单释放[18][19] - **灵巧手技术**:灵巧手内部结构存在差异,未来可能迎来预期差,主要技术包括剑绳传动、齿轮传动、连杆传动、丝缸传动[20][21][22][23] - **微型丝缸应用**:五周青春、北特科技、双鹰股份等公司在微型丝缸技术上具备优势,未来可能在灵巧手部分带来更大弹性[24][25] 其他重要内容 - **CES展会主题**:以Dive-in为主题,聚焦人类与超新技术建立联系,解决当前挑战[3] - **展会产品回顾**:包括AI芯片、智能硬件、智能家居、人形机器人等多个领域[4][5][6][7][8][9][10][11][12] - **特斯拉Optimus计划**:2025年生产数千台,2026年目标为2025年的10倍,2027年延续10倍增长[17] - **投资主线**:通用人形机器人依托大模型发展,AI芯片与AI应用双向共振促进AI发展[14][15] - **工业场景应用**:人形机器人引入生产线,改变生产制造模式,实现更柔性化、高精度的生产[16] - **重点公司推荐**:派斯林、豪森智能、绿豆血波、双缘传动、装备机电、明智电器、恒力液压、斯林股份、东华测试、中达利德、伪创电器、日发新机、华晨装备、合成科技、托斯达、中间科技、爱斯特、北京银石机器人、上海千载应用科技、双维基电、五周青春、北特科技、双鹰股份[19][24][25]
海航控股20250109
2025-01-12 18:41
行业与公司 - 公司为海航航空,主要涉及航空运输行业[1] - 公司管理层包括葛青峰(总经理)、张国平(分管领导)、陈总等[1] 春运运力与市场展望 - 春运期间预计40天流量突破9000万,日均225万,高峰期可达250万[2] - 春运期间运力增长7%,其中国际市场增长显著,泰国市场运力增长40%[5] - 国内运力变化不大,国际运力增长显著,预计国际ASK增长34%,国内下降1%[18][19] 票价与定价策略 - 春运票价同比去年有所提升,公司通过提升票价带动收入增长[7] - 2024年行业运力增长5%-70%,2025年运力增速预计在5%左右,告别高速增长阶段[9] - 2025年行业供需关系趋于稳定,价格竞争压力减小,公司将继续提升服务质量以吸引高价客户[11] 飞机引进与运力投入 - 2025年公司计划引进40架支线飞机(909型),主要投放在新疆等支线市场[14][15] - 2025年ASK预计增长8%,其中国内增长5%,国际增长12%[18] - 公司计划通过窄体机增长稀释宽体机比例,目标宽体机占比降至20%[17] 国际市场与旅游市场 - 春运期间旅游市场以东南亚、日韩等短途国际旅游为主,海南和云南热度保持但预订节奏偏慢[3][4] - 2025年国际航线恢复显著,公司计划在国际航线上发力,宽体机处置计划灵活调整[15][16] 汇率与财务影响 - 第四季度人民币贬值导致公司汇兑损失约10亿以上,主要来自美元负债[25] - 公司通过美元存款和购汇窗口期管理汇兑风险,美元存款收益高于人民币[27][28] 飞机利用率与飞行员储备 - 2024年飞机利用率预计窄体机9.57小时,宽体机9.28小时,较2023年有显著提升[30] - 公司飞行员储备充足,2025年机长富裕程度为138人,副驾255人[32] 支线航空市场发展 - 公司计划引进40架909型支线飞机,重点发展新疆等支线市场[14][34] - 乌鲁木齐航空和北部湾航空将逐步转向支线航空市场[23][35] 海南自贸港机遇 - 2025年海南封关将带来税收优惠、免税政策等机遇,推动国际航线发展[36][38] - 公司计划通过海南自贸港政策拓展东南亚、澳洲等国际航线,享受免税燃油政策[39] 资本运作与股东支持 - 公司控股股东通过资金注入和管理理念支持公司发展,未来资本开支以公告为准[21][22] - 公司计划通过主业上下游产业链融资,优化资本结构[3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发动机维修业务进展顺利,2024年完成5台发动机出厂,7台在场维修[37] - 公司计划通过窄体机增长和高效宽体机替代低效宽体机,提升整体运营效率[17]
慕思股份20250109
2025-01-12 18:41
行业与公司 - 公司涉及家居行业,特别是床垫产品,包括传统床垫和AI智能床垫[2][13] - 公司正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和中东地区[9][10] - 公司通过收购新加坡本土床垫品牌Mascoi,进一步布局东南亚市场[5][6] 核心观点与论据 - **业绩与规划**:公司12月份业绩在出货端和订单端均有同比增长,但具体数据需等待财务确认[1] - **国补政策影响**:国补政策在东莞地区的额度有限,实际操作中一周左右用完,导致经销商积极性不高[2][3] - **海外收购**:公司收购新加坡床垫品牌Mascoi,该品牌在新加坡市场定位中高端,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免税优势[5][6] - **AI产品发展**:AI床垫在2024年Q4起量,出货量同比增长十余倍,未来有望持续放量[13][14] - **电商渠道**:电商渠道占比在2024年9月末达到19.7%,未来计划通过收购中低端品牌进一步拓展市场[11][12] 其他重要内容 - **经销商优化**:公司计划通过关闭表现不佳的门店,优化经销商网络,提升同店增长[31][38] - **AI产品推广**:公司将在2025年开设AI子异门店,并通过IP活动和市场推广提高AI产品的认知度[32] - **国补政策持续**:公司预计2025年国补政策将持续,并希望扩大额度,申请专项支持[29][30] - **加装渠道增长**:加装渠道在2024年增长显著,未来将继续与经销商合作,推动收入增长[36][37] 数据与百分比 - 电商渠道占比:19.7%(2024年9月末)[11] - AI床垫出货量增长:十余倍(2024年Q4对比2023年)[13] - 同店增长:优化后门店环比增长可达双位数[39] 未来展望 - **海外市场**:公司计划以印尼生产基地为据点,将Mascoi和穆斯品牌推向东南亚其他国家[9][10] - **AI产品**:未来AI产品的毛利率有望超过传统产品,公司希望通过规模效应降低成本[23] - **电商与经销商渠道**:公司将继续发力电商渠道,同时优化经销商网络,提升整体盈利能力[11][31]
华新水泥20250109
2025-01-12 18:41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07年,是中国最早的三家水利企业之一,业务覆盖国内17个省市和海外16个国家[1] - 公司产能:水泥1.27亿吨,骨料2.8亿吨,混凝土每小时5.2万方[1] - 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42亿元,分红126亿元,分红金额是募集资金的三倍[3] 财务表现 - 2024年1-9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但经营利润同比下滑9%,下滑幅度好于行业平均水平[2] - 海外业务收入占比24%,非水利业务占比45%[3] - 海外产能:25家工厂,其中17家为水利工厂,海外火波能力达到2254万帧[3] 行业动态 - 2024年水泥行业首次出现亏损,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业绩下滑幅度好于行业平均水平[2] - 2024年水泥价格年初较低,年中继续下跌,8月出现回升,10月初开始恢复性上扬[4][5] - 2024年四季度水泥行业整体销售情况下滑,国内水泥消费量同比下滑[6] 海外业务 - 尼日利亚资产受汇率贬值影响,2024年1-9月盈利能力仍不错,盈利3000多万美元[8][9] - 中亚地区乌兹别克斯坦水泥价格大幅下降,吉尔吉斯和塔吉克斯坦价格保持稳定[25][26] - 非洲和中东地区水泥价格相对稳定,部分国家价格上升[27] - 巴西市场房地产和基建投资增加,建材需求表现良好[29] 资本开支与融资 - 公司资本支出主要集中在海外,国内主要为超低排放和维护性资本支出[30][31] - 公司每年分红比例不低于当年利润的三分之一,兼顾股东回报和发展需求[32] - 公司通过债权融资和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需求,银行愿意提供人民币和美元贷款[3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具备全球最先进的水泥工艺和装备,掌握核心技术,具备一体化发展能力[11][12] - 公司应收账款92%在1.7年以内,85%在6个月以内,风险可控[20][21] - 长江流域骨料供需结构面临压力,供给增长,需求下滑[22][23] - 国家政策对水泥行业供给端进行调整,预计2024年供给端将有好转[17][18][19]
京仪装备20250110
2025-01-12 18:41
行业与公司 - 行业:半导体设备行业,特别是先进制程和AR产业链[1][2][3] - 公司:国内国资背景的半导体设备公司,专注于温控设备、Scrubber气体处理设备等[4][5][8] 核心观点与论据 1. **AR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 国内AR产业链从设计到制造再到底层设备已形成闭环,未来几年将迎来投资机会[1] - AR设计公司和先进制造环节当前表现较强,但未来设计、制造及底层设备均有潜力[1] 2. **半导体行业的催化因素** - AI发展和自主可控政策推动半导体行业增长,龙头公司业绩符合预期[2] - 先进制程扩展是未来中国半导体产业的重要趋势,将带来设备需求增长[3][7] 3. **公司竞争优势** - 公司是国内少有的国资背景半导体设备公司,实控人为北京国资委[4][8] - 公司在先进制程设备领域具有全球竞争力,产品可对标海外[11][25] - 先进制程订单占比超过90%,未来订单拉动效应明显[7][16] 4. **财务表现与增长潜力** - 公司收入稳步增长,2019年收入2亿,2022年7.4亿,2023年预计10亿,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12] - 毛利率维持在38%,未来随着先进制程产品放量,毛利率有望提升至40%[13][14] - 2023年新签订单20亿,在手订单27亿,预计2025年收入将显著增长[15][16] 5. **市场规模与成长逻辑** - 国内半导体设备市场规模预计超过60亿,公司温控设备和Scrubber设备市场份额有望提升[17][24] - 公司未来成长逻辑包括市场份额提升、维保业务增长及真空泵等新产品的布局[27][28][32] 6. **估值与目标空间** - 公司当前市值90亿,目标市值150亿至200亿,未来成长空间较大[4][34] - 先进制程扩展和订单增长是公司估值提升的核心驱动力[16][34] 其他重要内容 - **解禁与减持影响** - 公司去年10月解禁,小股东减持已基本完成,剩余大股东减持影响有限[33] - **维保业务潜力** - 维保业务毛利率高于设备销售,未来将成为公司重要收入来源[29][30] - **新品布局** - 公司计划布局真空泵等新产品,进一步拓展业务协同性[32] 总结 - 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备企业,受益于先进制程扩展和自主可控政策,未来成长空间较大 - 财务表现稳健,订单增长显著,市场份额和维保业务有望进一步提升 - 目标市值150亿至200亿,当前估值具有吸引力[4][34]
水晶光电20250111
2025-01-12 18:41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的行业为光学显示解决方案行业,公司为水晶光电[1][2] 核心观点与论据 - 水晶光电四季度业绩环比下降符合行业惯性,主要由于出货周期提前导致[4][5] - 2025年及2026年增长点包括红外节离光片、薄膜光学面板、车载业务等[6][7][8] - 车载业务在2024年基础上预计有15%的增量,且与国内大客户的合作将升级到Lcos方案[8] - HUD渗透率预计未来三年突破50%,且25年开始全系车型标配HUD[9] - 26年光学创新升级方案可能落地,水晶光电为独家合作供应商[10] - 水晶光电与多个巨头客户关系进入技术战略合作伙伴阶段,参与客户未来产品开发[13] - 水晶光电在AI眼镜、智能驾驶等领域与核心客户绑定深,创新需求强劲[14] - 水晶光电在元宇宙光学时代到来时,将转型为核心光学显示解决方案提供商[31][33] 其他重要内容 - 水晶光电在北美和越南的基地布局,以及与非凤业务的合作[8][23] - 水晶光电在反射式产线落地方面的进展和规划[37][38] - 水晶光电在GWG技术上的突破和量产挑战[39][40] - 水晶光电在AI加AR智能眼镜领域的布局和预期[59] - 水晶光电在2025年的战略调整和组织能力提升[20][24][26] - 水晶光电在2025年的资本开支和研发费用预计上升,但中长期趋势向好[26][27] - 水晶光电在2025年的里程碑意义和转折升级[63] 数据与百分比变化 - 23年四季度比三季度环比下降30-40%[5] - 24年车载业务出货量有15%的增量[8] - 24年HUD渗透率预计10%出头,未来三年有望突破50%[9] - 25年车载业务预计有15%的增量[8] - 25年非凤业务即将在越南落地[8] - 25年反射式产线预计建成[40] - 25年资本开支和研发费用预计上升[26][27] 总结 水晶光电在光学显示解决方案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与多个巨头客户建立了技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公司在2025年及2026年有多个增长点,包括红外节离光片、薄膜光学面板、车载业务等。水晶光电在AI眼镜、智能驾驶等领域与核心客户绑定深,创新需求强劲。公司在北美和越南的基地布局,以及与非凤业务的合作,将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支持。水晶光电在反射式产线落地方面的进展和规划,以及在GWG技术上的突破和量产挑战,都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看点。公司在2025年的战略调整和组织能力提升,将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水晶光电在2025年的资本开支和研发费用预计上升,但中长期趋势向好。公司在2025年的里程碑意义和转折升级,将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动力。
上能电气20250110
2025-01-12 18:41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2年,2020年于深交所上市,深耕电力电子技术,最初以大光伏逆变器起家,业务逐渐扩展至储能[2] - 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49.33亿元,同比增长3倍以上,2020-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70%[3] - 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30.7亿元,同比减少7%,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4.8%,主要得益于海外业务拓展[4] - 海外业务占比从2023年的14%大幅增长至24.7%,未来有望继续提升[5] 业务板块 光伏逆变器 - 2023年光伏逆变器营收28.8亿元,同比增长135%,毛利5.8亿元,同比增长143%[13] - 2023年全球出货量排名第四,连续11年保持全球前10[3] - 产品覆盖3-350千瓦全功率段,集中式和大组串产品为主,转换效率大于99%[14] - 印度和中东市场表现突出,印度市占率维持前三[15] 储能PCS - 2023年储能第三方大功率PCS全球出货量在中国企业中排名第二[20] - 2023年储能业务毛利率改善,主要得益于聚焦高毛利率PCS业务及海外市场占比提升[6] - 2024-2025年全球大储新增装机预计分别为58GW和78GW,增速分别为77%和35%[16] 市场分析 光伏市场 - 2024-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预计分别为548GW和608GW,增速分别为22%和12%[8] - 国内市场2024-2025年装机预计分别为250GW和277GW,增速分别为16%和8%[8] - 印度市场2023年前三季度新增装机17.4GW,同比翻倍增长[10] - 中东市场潜力巨大,沙特计划到203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100-130GW[12] 储能市场 - 美国市场大储需求强劲,电网薄弱需储能支撑[18] - 欧洲市场基数较小,但政策扶持有望推动增长[18] - 中东市场大储需求高增,沙特和阿联酋推出大型储能项目[18] 投资建议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规模性利润分别为5.5亿元、9.1亿元和12.5亿元,对应PE分别为30倍、18倍和13倍[2] - 给予公司“推荐”评级[2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海外业务毛利率高于中国大陆业务,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6] - 公司光伏逆变器和大储PCS业务在新兴市场(如印度、中东)有较强竞争力[1][15] - 公司商业模式灵活,第三方PCS模式具有优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