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和兴(301013) - 2025年10月24日投资者活动记录表
2025-10-24 19:53
业绩表现与原因分析 - 公司三季报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因销售收入减少及销售毛利率降低 [3] - 毛利率降低受市场竞争加剧影响 [3] 应对策略与内部管理 - 公司将优化产品结构以提升销售收入与产品竞争力 [3] - 深化内部管理,推进降本增效,优化供应链与组织架构 [3] - 严格控制各项成本费用 [3] - 适度加大研发投入,强化产品技术优势以增强长期市场竞争力 [3] 融资与项目方向 - 公司拟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投入“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3][4] - 项目旨在推动公司产品在半导体行业的应用 [3][4] 并购与业务拓展方向 - 公司密切关注主业上下游优质资产投资并购机会,如机器人、半导体精密零部件等方向 [3] - 未来将关注智能装备、电子元器件、半导体精密零部件的国产替代需求,择机切入 [3] 未来发展规划与市场定位 -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与优质客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3] - 精准聚焦现有客户深度需求,积极投入新产品研发创新 [3] - 产品主要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和网络基础设施器件的检测和制造领域 [4] - 客户包括华为、荣耀、比亚迪、中兴通讯、维谛技术、维信诺、浪潮信息、新凯来等知名企业 [4] 电子元器件业务拓展 - 公司向下游新型电子元器件等电子核心基础零部件领域拓展 [4] - 孙公司利和兴电子负责电子元器件产品业务 [4] - 重点开发高附加值的中高压产品(应用领域为逆变器、电源管理及充电控制模块等)和高频微波产品(应用领域为高频微波通信、5G终端设备及无线通信设备等) [4] - 客户包括摩尔线程、蓝思科技、福日电子等知名企业 [4] 半导体零部件市场机遇 - 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受益于国产化率从25%跃升至45%的替代红利 [4] - 先进制程对高精度部件的需求升级持续打开市场空间 [4] - 随着技术壁垒突破,成长确定性与盈利弹性将持续释放 [4] 公司业绩展望 - 公司对未来业绩持乐观态度 [4] - 公司将稳扎稳打,保障原有业务稳健发展,加速自身能力建设以抢占更多市场 [4]
银河磁体(300127) - 银河磁体:20251023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4 19:53
公司业务与产品 - 公司主要产品为粘结钕铁硼磁体,属于磁性材料细分领域,其磁性能介于高性能的烧结钕铁硼和低性能的铁氧体之间 [1] - 钐钴磁体销售收入占比很小,2024年占比不到2%,出口更少,钐钴出口限制对公司影响甚微 [1] - 公司拟重组一家地理位置邻近、业务可协同的铁氧体公司,以有效补充现有业务 [2] 核心竞争力与运营 - 公司持续盈利的核心竞争力包括自主研发的装备、持续的自动化改造、坚持主业并拓展原材料生产,以及根据客户需求增加业务的能力 [1] - 产品定价机制主要考虑原材料及加工费,原材料价格参照稀土金属最新价格并随之波动,磁粉上游采购主要为轻稀土,没有管制 [1] 发展战略与未来规划 - 公司未来计划扩大产能 [2] - 由于中国经济增强、电机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工业现代化和家庭服务智能化对电机需求增加,节能的永磁体应用将更广泛,公司择机增加新品种 [2] - 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直接用户是电机商,积极配合下游客户进行产品开发,但具体应用用途通常由客户保密 [2] 并购活动 - 公司上市10多年未进行收购,近期一项收购是基于电机行业对磁体需求大,而粘结磁体细分市场相对较小,铁氧体因价格便宜应用广泛、市场容量大 [2] - 并购标的规模小于国内铁氧体龙头龙磁,但在技术水平上属于国内先进 [2]
三诺生物(300298) - 2025年10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4 19:24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45,327.15万元,同比增长8.52%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营业收入118,960.39万元,同比增长13.40%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1,100.34万元,同比下降17.36% [2] - 2025年第三季度单季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034.87万元,同比下降47.55% [2] - 剔除与罗氏专利和解费用影响后,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05,200,969.32元,同比增长82% [3] - 剔除专利和解费用影响后,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2% [3] 专利诉讼与和解(Trividia与罗氏) - 子公司THI与罗氏达成交叉专利许可和解,THI向罗氏净额支付1,9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36亿元) [2][3][6] - 该笔支付导致公司2025年第三季度净利润减少人民币136,095,100.00元 [3] - THI获得罗氏至少39项美国专利及境外对应专利授权 [2][5] - 罗氏获得THI至少2项美国专利及境外对应专利授权 [2][6] - 双方在美国特拉华州联邦地区法院的诉讼已于2025年10月17日以"有偏见驳回"方式终结 [4][5][6] 专利诉讼(与雅培) - 雅培于2025年7月4日就两项欧洲专利EP4344633和EP3988471,在海牙UPC分院对公司及美纳里尼提起临时禁令申请 [7] - 2025年10月17日,海牙UPC分院批准了雅培针对EP4344633的临时禁令申请 [7][8] - 2025年10月22日,海牙UPC分院驳回了雅培针对EP3988471的临时禁令申请 [7] - 临时禁令要求公司及美纳里尼暂停在UPC覆盖的成员国销售GlucoMen iCan CGM产品 [8] - 公司计划对EP4344633的临时禁令判决提起上诉 [8] 产品与市场 - 公司传统业务和CGM业务收入均实现双位数增长 [3] - 美国子公司PTS和THI第三季度业务端收入保持稳健增长 [3] - 第二代CGM产品于2025年7月2日获得欧盟CE MDR认证 [9] - 雅培的临时禁令申请仅针对GlucoMen iCan CGM产品,不适用于第二代CGM产品 [9] - 英国、瑞士、西班牙、波兰等不在UPC管辖范围内的欧洲市场暂不受临时禁令影响 [10] - CGM产品用户以2型糖尿病患者为主 [14][15] 运营与展望 - 剔除罗氏专利授权支出影响后,公司产品整体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13] - CGM产品未来毛利率取决于销售规模 [13] - 与雅培的诉讼目前未影响第二代CGM产品在美国的FDA申请进度 [12] - 关于THI的商誉减值,公司将结合其年度经营情况,经评估和审计后确定 [11]
洁雅股份(301108) - 2025年10月24日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4 19:24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65亿元 [3]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6,790.31万元 [3] - 净利润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速,主要原因是业务规模效应显现和产品结构优化 [3] 业务运营 - 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是外销客户订单增加 [3] - 目前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 [3] - 新增产能周期预计需要三到六个月 [3] - 基于当前订单情况,预计本年度外销业务占比将提升至50%以上 [3] 战略发展 - 美国工厂目前正处在建设期,计划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和优化管理流程来控制成本 [3] - 美国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以更好地承接北美市场业务 [3] - 未来增长将主要依赖两大引擎:深化与现有国际品牌客户的合作,以及美国工厂建成投产带来的新市场空间和本地化供应优势 [4] 风险因素 - 美国工厂主要投资风险包括客户审核能否一次性通过、投产时间可能延迟、中美文化差异可能导致生产效率不达预期 [3]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9年,专注于湿巾类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专业制造商 [3] - 公司于2021年12月3日登陆深交所创业板,募投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 [3] - 化妆品业务目前主要以为国际品牌客户提供代工为主,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客户但订单规模相对较小 [3][4]
江波龙(301308) - 2025年10月20日-2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4 18:42
存储市场趋势与价格展望 - 大型云服务商对高容量DDR5和eSSD新增需求显著,服务器客户新增订单需求已超过原厂预期供应量 [2] - 原厂产能转向服务器市场,导致消费级及嵌入式存储供应收紧 [2] - 根据CFM闪存市场预测,四季度eSSD涨幅将达到10%,DDR5 RDIMM涨幅约10%~15%,Mobile NAND ASP将出现5%~10%的涨幅,LPDDR4X/5X ASP上涨幅度将达到10%~15% [2] 企业级存储业务与技术 - 2024年中国企业级SATA SSD总容量排名中,公司位列第三,在国产品牌中位列第一 [3] - 公司企业级PCIe SSD与RDIMM产品已开始批量导入国内头部企业 [3] - 公司积极布局数据中心应用领域高性能存储产品,拓展CXL2.0、MRDIMM等多种新型内存,并正式发布专为AI数据中心设计的SOCAMM2产品 [3] - SOCAMM2产品目前尚未形成收入 [3] UFS4.1产品与竞争优势 - 全球仅少数企业具备在芯片层面开发UFS4.1产品的能力,公司凭借自研主控芯片成功实现UFS4.1产品突破 [4] - 搭载公司自研主控的UFS4.1产品在制程、读写速度及稳定性上优于市场可比产品,获得存储原厂及多家Tier1大客户认可 [4] - UFS4.1是嵌入式存储领域高端产品,伴随市场由eMMC向UFS加速演进,整体市场高度集中且具备广阔空间 [4] 主控芯片研发与部署 - 存储主控芯片是存储器的关键部件,公司已推出4个系列多款主控芯片,采用领先工艺及自研核心IP [5] - 截止至7月底,公司主控芯片全系列产品累计实现超过8000万颗的批量部署,部署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5] - 搭载自研主控的UFS4.1产品正处于多家Tier1厂商导入验证阶段,全年自研主控芯片部署规模将实现放量增长 [5]
迈普医学(301033) - 2025年10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4 18:40
财务业绩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922.82万元,同比增长30.53%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585.40万元,同比增长43.65% [3]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279.19万元,同比增长57.94% [3]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及固定系统、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硬脑膜医用胶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 [3] - 公司旨在成为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平台型医疗器械企业 [3] - 通过代理血糖、微创等产品,增强公司在现有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客户粘性,是“内生增长与外延拓展”并重战略的具体落地 [4][5] 产品与研发进展 - 报告期内各产品销售额均有所增长,推动第三季度营收增长 [4] - 人工硬脑(脊)膜补片在海外营收中的贡献度最大 [8] - 可吸收再生氧化纤维素止血颗粒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取得关键性进展 [8] - 公司正筹划已上市的硬脑膜医用胶产品的拓适应症工作 [8] 市场与销售 - 公司海外市场覆盖欧洲、南美、亚洲、非洲等超100个国家和地区,欧洲地区收入占比较高 [8] - 公司将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京津冀“3+N”联盟止血材料类医用耗材带量联动采购项目 [6] 投资与收购 - 收购标的“易介医疗”是一家为脑血管疾病治疗提供微创介入式整体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神经内外科领域的脑血管介入和外周血管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6]
特一药业(002728) - 002728特一药业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24
2025-10-24 18:28
核心产品表现与规划 - 止咳宝片2025年前三季度销量达4.35亿片,为2023年同期销量的64% [5] - 止咳宝片计划在营销体系改革完成后3-5年内实现年销售量1亿盒目标,药店渠道覆盖率提升至40%左右 [5] - 止咳宝片在O2O渠道(美团平台)位列"呼吸系统止咳化痰"类目第八名,且同比环比增速在TOP10品牌中居首 [6] - 止咳宝片在B2C渠道表现突出:京东平台止咳片剂排名第一,拼多多平台"感冒咳嗽非处方用药"畅销榜霸榜前三 [6] - 止咳宝片在抖音平台2025年9月位列药品行业店铺排行榜前五,止咳化痰品类店铺排名第一 [7] 销售渠道策略 - 止咳宝片按规格分渠道运营:36片/盒由自营团队直供百强连锁药店,24片/盒由推广服务商及自营团队分区域推广,48片/盒聚焦线上渠道,600片/盒主攻第三终端(诊所、基层医疗机构) [3][4] - 渠道库存周转时间控制在30天以内,并建立动态补货机制 [4] - 线上销售团队从2人扩充至12人,已构建B2C、O2O运营体系 [6] - 公司推行"线上线下深度协同"战略,通过O2O数据反馈优化线下铺货策略 [8] 销售费用与投入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总额23,631.57万元,较2023年全年(17,435.89万元)和2024年全年(15,111.49万元)显著增长 [11] - 销售费用中营销推广费占比最高,达20,908.20万元,主要因品牌推广策略升级为"电视广告+地面媒体+新媒体"多元模式 [11][12] - 工资及福利费增至2,016.21万元,源于营销模式转为"自营+推广服务商"混合模式后团队扩张 [11][12] - 全年销售费用率预计维持在35%左右,未来随销售规模扩大费用率将稳步下降 [13] 产品管线与研发布局 - 呼吸系统产品线覆盖止咳化痰、感冒、退热、咽喉肿痛四类,核心产品止咳宝片对慢性咳嗽总有效率达93%,临控+显效率73% [9][10] - 止咳宝片对虚寒型及痰湿型咳喘总有效率分别达100%与95% [10] - 公司推行"止咳宝+"组合营销策略,联动感冒、退热、咽喉类产品协同推广 [10] - 脑乐静胶囊2025年3月上线后累计销售额突破1300万元,成为线上潜力单品 [7] 潜力品种与产能规划 - 皮肤病血毒丸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额约1500万元,与去年同期持平,重点拓展第三终端渠道 [14] - 公司组建第三终端事业部,专项推广皮肤病血毒丸及降糖舒丸 [14] - 丸剂车间产能已饱和,待"现代中药产品线扩建及技术改造建设项目"投产后将提升丸剂产能 [15] 发展战略 - 公司以内生式增长为主,持续深化止咳宝片市场开拓,同时关注外延并购机会以提升竞争力 [16]
同飞股份(300990) - 300990同飞股份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24
2025-10-24 18:18
财务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208,091.87万元,同比增长51.50%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046.16万元,同比增长158.11%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7,630.56万元,同比增长167.28% [3]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22.29%,同比增长0.78个百分点 [3] - 第三季度净利润环比略有下降,主要受能源领域市场竞争影响导致综合毛利率环比下降 [3] - 报告期内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合计同比增长3,561.74万元 [3] 储能业务 - 为储能领域匹配液冷和空冷产品,具备精准控温、高可靠性、高安全性等优势 [3] - 温控技术可在高海拔、高盐雾、高温及高湿度等极端环境中稳定运行 [3] - 储能市场从价格导向转向价值导向,重视产品性价比和电站全生命周期经济效益 [3] - 预计未来储能行业竞争态势会向头部集中 [3] - 海外市场通过销售给国内集成商间接出海,并加强海外市场拓展实现直接出口增长 [4] 数据中心业务 - 液冷技术具有高效散热、节能降耗优势,能有效降低数据中心PUE,是AI算力发展重要趋势 [4] - 推出冷板式液冷和浸没液冷全套解决方案,包括CDU、Manifold、预制化管路等全系列产品 [4] - 配备Mini风墙、冷冻水风冷背板等风冷产品,满足不同数据中心冷却需求 [4] 研发与战略投入 -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新产品、新工艺开发和产品迭代 [3] - 为落实战略布局不断引入人才、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3] - 部分细分领域业务处于战略投入阶段,第三季度三项期间费用合计环比增加 [3]
毅昌科技(002420) - 2025年10月24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10-24 18:00
研发投入与战略重点 - 研发投入用于汽车及新能源领域技术研究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2] - 汽车零部件领域聚焦打造具备技术与制程双重壁垒的核心产品,开发IML格栅、透光灯具、后视镜等大型内外饰 [2] - 着重研发汽车尾门、前舱盖轻量化产品 [2] - 新能源领域专注于动力电池液冷板研发,拥有最全的液冷板品类,包括平板式液冷板、直冷板、侧冷板、弯管式液冷板 [2] - 医疗健康领域着重研发IVD耗材多腔模 [2] - 部分研发成果已实现量产并保持规模化出货,是公司未来盈利能力的保障 [2] 业务合作与产品应用 - 为智界汽车配套前后保险杠、侧裙等产品,产能充沛,能满足客户需求 [3] - 已与光谷东智建立合作关系,为小鹏汇天提供模具及相关产品 [3] - 现阶段暂无计划进入数据中心液冷板块 [3] 市值管理与公司发展 - 公司高度重视市值管理工作,将努力做好生产经营和发展工作,提升经营业绩,以长期价值回报投资者 [3] - 通过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加强与投资者沟通等多种方式,积极传递公司价值,增进市场认同 [3] - 公司在经营上聚焦核心业务、提升盈利稳定性,以长期价值回报广大投资者 [3]
广联达(002410) - 002410广联达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1024
2025-10-24 17:46
整体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2.7亿元,同比减少2.22%,但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3.96% [2]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3.11亿元,同比增长45.9% [2] - 整体毛利率同比提升1.14个百分点 [2] - 营业成本同比减少10.27% [7] - 销售费用同比增加4.66%,管理费用同比减少11.37%,研发费用同比减少1.76% [7] 各业务板块表现 - 数字成本业务前三季度收入34.46亿元,同比减少4.95%,第三季度收入11.6亿元与去年基本持平,第三季度新签云合同同比恢复正增长 [3] - 数字施工业务前三季度收入5.29亿元,同比增长17.19%,第三季度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33.09%,毛利率提升至54.28% [4] - 数字设计业务前三季度收入0.48亿元,同比增长2.52%,第三季度收入1720万元,同比增长51.33% [4] - 海外业务前三季度收入1.77亿元,同比增长10.21% [5] AI战略与进展 - 2023年启动"All in AI"战略,2025年提出"产业AI"理念,聚焦AI产品商业化落地 [6] - 前三季度由AI直接带来的新签合同额已超过7000万元 [6] - 2026年AI业务规模预计将实现更快增长,全年AI相关合同额预计达1亿至1.5亿元 [13] 未来战略规划 - 公司正在制定新一轮三年发展战略规划,围绕聚焦核心业务、提升资源效率、拓展业务边界、发力国际市场及坚定AI转型等路径 [7] - 成本业务将以AI为核心进行转型升级 [11] - 海外业务将聚焦深化亚洲和欧洲市场 [11] [16] - 施工业务重心置于项目级软件和企业级软件两个方向 [16] 市场机遇与驱动因素 - 新清单政策落地是成本业务重要推动力,全国超60%省市计划在2025年响应新清单 [11] - 建筑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带来结构性机会 [6] - 基建领域(如公路、铁路、水利)是公司重要增长空间 [15] - 城市更新成为稳投资重要力量,公司已推出适配该场景的轻量化产品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