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

搜索文档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 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8 02:38
行业趋势 - "票根经济"成为扩内需促消费背景下的现象级新引擎 通过一张门票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消费场景的需求 [1] - 交通便捷性和互联网普及支撑"票根经济"爆发 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便捷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 [1] - 文体商旅成为带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黄金组合 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5] 体育赛事经济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2] - 第九轮苏超现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35.9%选择火车或大巴 31-45岁群体占比51.5% [3] - 苏超外地观众留宿率超50% 38.4%在主场城市停留24小时以上 79.5%观众为2人及以上同行 [3] - 91.8%观众知晓景点免费和消费折扣优惠 95.9%产生门票外消费 65.9%行程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花费普遍1000-2000元 [4] -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2.5%存在娱乐消费 66.1%进行景点游览 [4] - 湖南村BA8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 [4] - 贵州村超总决赛在线观看2735万人次 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4] 演艺经济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1元门票拉动4.8元周边消费 [8]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近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 周边酒店全部订满且营收环比增75% [8] - 飞猪报告显示暑期"跟着演唱会去旅行"趋势强劲 热门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 [8] - 95后成为演唱会消费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 愿意为周边产品和独特观演位置支付溢价 [9] 影视文旅联动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3亿 累计票房达112.44亿元 总场次3644.6万场 [9]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暑假期间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43% 旅游订单同比增超40% [9]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天 西安广州目的地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 [11]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优惠活动 28家文旅企业提供特惠礼包 [10]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内南京目的地出游人次增长近16% [10]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消费是扩大内需重要内容 [5] - 体育总局将研制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丰富赛事供给提升品牌影响力 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6]
“走出去”“引进来”双发力 我国对外投资流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前三
华夏时报· 2025-08-28 02:38
文章核心观点 - 全球经济动力不足和跨国投资放缓背景下 中国仍具有巨大引资潜力 超大规模市场 完备高效产供链及丰富应用场景形成综合优势 诠释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1] - 中国对外投资规模位居世界前列 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并实现互利共赢效果 [1][4][5] 吸引外资优势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 完备高效产供链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丰富应用场景形成综合优势 [1] -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关键地位和消费市场潜力给跨国公司充分投资信心 仍是理想 安全 有为投资目的地 [1] - 中国着力打造市场化 法治化 国际化营商环境 为外商投资提供长期稳定性和确定性 [3] - 商务部每月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 自去年以来已召开40场 推动解决1500多件外资企业困难和诉求 并开展服务保障进外企专项走访活动 [3] - 在大规模设备更新 消费品以旧换新 政府采购 招投标等活动中坚持一视同仁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竞争 提供更公平竞争环境 [3] 对外投资表现 - 2024年中国对外投资达1627.8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10.1% [1] - 2021年至2024年中国对外投资带动货物进出口近1.2万亿美元 [1] - 2012年以来中国对外投资流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前三 [4]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境外设立企业超过5万家 遍布190个国家和地区 [4] - 对外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 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三 占全球对外投资比重增至7.2% [4] - 中国对外投资涵盖18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 制造业 金融 信息技术 批发零售 租赁和商务服务等5领域占总量近80% [5] - 绿色低碳 数字经济 绿色矿产 蓝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投资稳步推进 [5] 国际合作案例 - 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和第三大外资来源地 2024年中英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超过1300亿美元 [2] - 截至2025年7月英国累计对华实际投资超过350亿美元 中国对英国直接投资存量超过320亿美元 [2] - 英国累计在华设立企业超过1.3万家 [2] - 在埃及中国企业承建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 带动当地就业并推动产业发展 [5] - 在泰国中国车企建立电动汽车产业链 推动当地汽车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5] 一带一路投资 - 202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509.9亿美元 较上年增长22.9% 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量26.5% [6]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存量达3700亿美元 占对外投资存量11.8% [6] - 第25届投洽会有7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确认参展参会 [6] - 投洽会将举办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对接交流活动 丝路海运国际合作论坛 海丝中央法务区论坛 丝路投资园区开发对接会等活动 [6] 展会与开放举措 - 第2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将于9月8日至11日在厦门举办 近百家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机构负责人报名参会 [1] - 英国是投洽会主宾国 10个城市市长及代表将参会 [2] - 2014年中国在部分地区开展增值电信 生物技术 独资医院等领域扩大开放试点 一批项目已落地 [3] - 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 加快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 新开放举措优先在开放平台先行先试 [3] - 落实国家级经开区改革创新政策 提高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 [3]
“走出去”“引进来”双发力,我国对外投资流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前三
华夏时报· 2025-08-27 22:34
中国吸引外资的综合优势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完备高效的产供链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丰富应用场景形成综合优势,深刻诠释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2] -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和消费市场潜力,给了跨国公司充分的投资信心,中国仍是投资理想、安全、有为的目的地[2] - 第2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已有近百家跨国公司和国际投资机构的负责人报名参会[2] 中国对外投资表现 - 2024年中国对外投资达到162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1%[2] - 2021年—2024年中国对外投资带动货物进出口近1.2万亿美元[2] - 中国对外投资流量连续13年位居全球前三,对外投资存量超过3万亿美元,连续8年保持全球前三,占全球对外投资比重增至7.2%[6] 中英投资贸易关系 - 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二大直接投资目的地,也是中国在欧洲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地[3] - 2024年中英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超过1300亿美元,即每天有3.6亿美元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在中英之间发生[3] - 截至2025年7月英国累计对华实际投资超过350亿美元,中国对英国的直接投资存量也超过320亿美元,英国累计在华设立的企业超过1.3万家[3] 营商环境与开放举措 - 中国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外商投资提供长期的稳定性和确定性[5] - 2014年在部分地区开展增值电信、生物技术、独资医院等领域的扩大开放试点,目前已有一批项目落地[5] - 商务部每个月召开外资企业圆桌会议,自去年以来已召开40场,推动解决1500多件外资企业困难和诉求[5] 对外投资领域多元化 - 中国对外投资涵盖18个国民经济行业门类,制造业、金融、信息技术、批发零售、租赁和商务服务等5个领域占总量近80%[6] - 绿色低碳、数字经济、绿色矿产、蓝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投资稳步推进[6]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境外设立企业超过5万家,遍布190个国家和地区[6] 一带一路投资合作 - 2023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直接投资509.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2.9%,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量的26.5%[7] - 截至2024年底中国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存量达到3700亿美元,占对外投资存量的11.8%[7] - 第25届投洽会将持续深度对接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已有77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确认参展参会[7] 对外投资互利共赢案例 - 在埃及中国企业承建新行政首都中央商务区项目,带动当地就业,推动埃及产业发展[6] - 在泰国中国车企建立电动汽车产业链,推动当地汽车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6] - 中国企业全球化经营能带动当地产业链建设,为就业、税收做出贡献[7]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7 22:34
票根经济的核心驱动力 - 以门票为起点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现象级新引擎[2] - 交通便捷性与互联网普及提供支撑 高铁飞机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2] - 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消费场景的需求 门票成为开启独特体验的钥匙[2] 体育赛事经济数据表现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3] - 第九轮苏超单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35.9%选择火车或大巴[4] -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65.9%表示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行程花费普遍1000-2000元[5] - 村BA八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5] - 村超总决赛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在线观看达2735万人次[5] - 上半年7地监测511场重点赛事 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6] 演艺经济乘数效应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门票花费1元带动周边消费4.8元[9]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9] - 环体育场周边酒店全部订满且总营收环比增长75%[9] - 95后成为演唱会消费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9] 电影文旅联动效应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3亿 累计票房达112.44亿元 总场次3644.6万场[9]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长43%[10] - 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40% 使大同成为暑期增速TOP3城市[10]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南京出游人次较前十日增长近16%[10]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日西安和广州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10] 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 多地推出演唱会门票+优惠政策 门票可作旅游一卡通和优惠金钥匙[8] - 株洲案例显示持演唱会门票可免费游览30余家旅游景区[8] - 飞猪报告显示热门文体活动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8]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专属优惠 涉及28家文旅企业特惠礼包[10]
「寻芯记」寒武纪芯片买家是谁?短暂“股王”营收暴增4300%背后谜团待解
华夏时报· 2025-08-27 22:20
股价表现与市值 - 8月27日公司股价盘中最高达1464.98元/股,涨幅超9%,市值突破6000亿元,收盘价1372.1元/股,涨幅3.24%,市值5740亿元 [2] - 当日股价一度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王",但收盘市值仅为茅台1.82万亿元的三分之一 [2][3] - 2023年股价累计上涨147.36%,2024年上涨387.55%,2025年迄今上涨108.53%,较2020年发行价累计涨幅达20倍 [3]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 [5] - 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0.38亿元,扣非净利润9.13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5] - 首次实现半年报盈利(去年同期亏损5.3亿元),且为第三次实现季度盈利:2024年四季度盈利2.72亿元,2025年一季度盈利3.55亿元,二季度盈利6.8亿元 [6] 股东结构与收益 - 创始人陈天石持有1.2亿股,以收盘价计算持股市值超1640亿元 [3] - 知名投资者章建平持有608.6万股,持股市值达83.5亿元 [4] - 高盛将目标价上调50%至1835元,对应市值约7700亿元 [4] 业务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主要受AI芯片国产替代加速及与头部互联网公司合作推动订单增长 [7] - 产品覆盖云端芯片(毛利率56.69%)、边缘芯片(毛利率51.5%)及IP授权(毛利率100%)三大业务线 [8] - 产品服务对象包括大模型算法公司、服务器厂商及多行业智能化升级需求 [7] 行业竞争格局 - 海外芯片禁令持续收紧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3][7] - 技术层面与英伟达存在显著差距:专用芯片应用场景受限、软硬件生态落后CUDA、高端制程存在限制 [9] - 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华为等企业具备全栈自研能力与资源协同优势 [10] 发展前景与挑战 - 短期受益政策支持与国产替代红利,市场地位有望保持强劲 [10] - 长期竞争力取决于应用场景拓展、软件开发生态构建及高端制程突破 [10] - 公司聚焦AI专用芯片设计,在部分场景能效领先但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9][10]
出口占比超50%,新能源增长强劲,皮卡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华夏时报· 2025-08-27 22:18
行业整体表现 - 7月皮卡市场销售4.1万辆 同比增长1.7% 环比下降15% 处于近5年中位水平 [2] - 1-7月皮卡市场累计销售34.8万辆 同比增长11% [2] - 2030年皮卡国内需求预计达100万辆以上 乐观估计国内和出口总销量可达200万辆 [8] 市场竞争格局 - 市场保持"一超多强"格局 长城汽车以33%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 [3] - 1-7月长城皮卡销量11万辆 同比增长5.8% [3] - 江淮汽车 上汽大通 江铃汽车累计销量分别为3.6万 3.4万 3.1万辆 [3] - 比亚迪 长安汽车 郑州日产 北汽福田销量均在2万辆台阶 [3] - 7月国内零售市场呈现"一超三强"格局 长城皮卡内销份额近50% [4] 新能源皮卡发展 - 新能源皮卡销量快速增长 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0.3万 0.8万 2.1万辆 同比增幅达5% 173% 170% [5] - 2025年1-7月新能源皮卡累计销量4.6万辆 同比增长702% 已超过去三年总和 [5] - 雷达新能源前7个月累计销量9337辆 同比增长191% [5] - 新能源皮卡逐步走向消费特征 私人乘用化发展有较大突破 [5] 出口市场表现 - 7月皮卡出口量2.3万辆 环比下降13% 同比增长13% [6] - 1-7月皮卡出口量18.1万辆 同比增长37% [6] - 出口占比持续提升 从2024年45%升至2025年前7个月52% 7月单月占比达56% [6] - 长城汽车1-7月皮卡出口3.5万辆 同比增长28.9% [7] - 上汽大通皮卡出口3.1万辆 占其总销量超90% [7] - 江淮汽车皮卡出口2.99万辆 占总销量83% [7] - 比亚迪皮卡销量100%来自出口 出口量2.88万辆 [7] 企业出口战略 - 上汽大通借助集团出口基础形成较高增长 已进入欧洲27个国家 [7] - 多家厂商出口占各自皮卡总销量一半以上 最高达到100% [2][7]
茶饮料增速放缓,包装水仍未“满血”:农夫山泉增长故事需要新引擎
华夏时报· 2025-08-27 22:17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总收益256.22亿元同比增长15.6% 净利润76.22亿元同比增长22.1% [2] - 包装饮用水收入94.43亿元同比增长10.7% 但未恢复至2023年同期104.42亿元水平 [3][4] - 茶饮料收入100.89亿元同比增长19.7% 占总收入比重39.4%超越包装水的36.9% [4][6] 包装饮用水业务动态 - 2024年包装水收入同比下滑21.3% 从2023年202.62亿元降至159.52亿元 主因舆情危机冲击 [2][3] - 2024年4月推出绿瓶纯净水作为应对策略 但2025年半年报未披露该产品进展 [3][4] - 包装水营收占比从2022年54.9%持续降至2025年上半年36.9% 失去最大收入来源地位 [5][6] 茶饮料业务发展 - 茶饮料2022-2024年增速分别为50.8%/83.3%/32.3% 2025年上半年增速放缓至19.7% [7] - 东方树叶通过推出900ml及1.5L大包装产品应对价格战 提升性价比优势 [7] - 无糖茶赛道面临中式养生水跨界竞争 但后者主要起市场细分补充作用 [8] 战略布局与竞争优势 - 公司已布局十五处水源地 2025年上半年湖南八大公山等三处新水源地投产 [8] - 水源地布局构成品质控制与行业壁垒的核心竞争力 [8] - 茶饮料与包装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 需重塑包装水竞争力并培育新增长引擎 [2][6]
出口占比超50% 新能源增长强劲 皮卡市场呈现“一超多强”格局
华夏时报· 2025-08-27 22:17
皮卡市场整体表现 - 7月皮卡市场销售4.1万辆 同比增长1.7% 环比下降15% 处于近5年中位水平 [1] - 1—7月皮卡市场累计销售34.8万辆 同比增长11% [1] - 皮卡出口占皮卡总销量比例持续走高 2025年前7个月达到52% 7月单月占比达56% [5] 市场竞争格局 - 市场保持"一超多强"格局 长城汽车以33%市占率稳居第一 [2] - 1—7月长城汽车皮卡销量11万辆 同比增长5.8% [2] - 江淮汽车 上汽大通 江铃汽车累计销量分别为3.6万辆 3.4万辆 3.1万辆 [2] - 比亚迪 长安汽车 郑州日产 北汽福田销量均超2万辆 [2] - 7月前五企业销量均超3000辆 长城汽车1.38万辆领跑 [2] - 国内零售市场呈现"一超三强"格局 长城汽车内销份额近50% [3] 新能源皮卡发展 - 新能源皮卡销量快速增长 2022-2024年销量分别为0.3万辆 0.8万辆 2.1万辆 [3] - 2025年1—7月新能源皮卡累计销量4.6万辆 同比增长702% 已超过去三年总和 [3] - 雷达新能源前7个月累计销量9337辆 同比增长191% [4] - 新能源皮卡逐步走向消费特征 私人乘用化发展取得较大突破 [4] 皮卡出口表现 - 7月皮卡出口量2.3万辆 环比下降13% 同比增长13% [5] - 1—7月皮卡出口量18.1万辆 同比增长37% [5] - 多家企业出口占比超50% 上汽大通出口占比超90% 江淮汽车达83% 比亚迪100%出口 [6] - 长城汽车皮卡出口量3.5万辆 同比增长28.9% [6] - 上汽大通皮卡出口量3.1万辆 江淮汽车2.99万辆 比亚迪2.88万辆 [6] 市场前景预测 - 预计2030年皮卡国内需求可达100万辆以上 乐观估计国内和出口总销量达200万辆 [7]
如祺出行中期财报:毛利率首次转正,Robotaxi订单增加470%
华夏时报· 2025-08-27 22:16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整体收入达16.76亿元,同比增长61.7% [4] - 净亏损收窄至1.2亿元,同比减少62.3% [4] - 毛利总额达3743.8万元,同比增长215.4%,毛利率从-3.1%提升至2.2% [2][4] - 订单总量从4840万单增至7330万单,同比增长51.13%,单笔订单交易额小幅上升至27.7元/单,同比增长3.7% [2] 业务板块表现 - 出行服务(含网约车和Robotaxi)贡献97%收入,达16.36亿元,同比增长86.1% [2] - 技术服务收入增速显著,增幅达207%,涵盖AI数据及模型解决方案和高精地图 [2] - 车队销售与维修业务未披露具体数据 [2] Robotaxi战略进展 - 累计投入超过1.37亿港元用于Robotaxi研发与运营,计划追加投资2.56亿港元 [1][5] - 平台运营Robotaxi超300辆,服务覆盖大湾区核心区域 [5] - 上半年Robotaxi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70%,月度活跃用户量同比上升超70% [1][5] - 启动"Robotaxi+"战略,目标5年内覆盖100个核心城市,构建超万辆规模车队 [5] 运营效率与成本优化 - 采用"涟漪模式"扩张策略,已覆盖全国94个城市 [3] - 财务成本同比减少43.4%,一般及行政开支、销售及营销开支降幅均超20% [3] - 通过优化客户激励措施、司机成本结构和运营效率实现毛利率转正 [2][4] 技术协同与生态建设 - 全球首个实现网约车和Robotaxi混合运营的出行平台 [6] - 网约车业务数据直接用于训练Robotaxi算法,形成数据闭环 [6] - 混合派单模式培养用户习惯,Robotaxi研发成本通过网约车业务现金流分摊 [6] 行业定位与战略方向 - 从区域网约车平台向自动驾驶技术服务商转型 [3][6] - 开放性Robotaxi运营科技平台整合行业资源,类似Uber自动驾驶战略 [5] - 渐进式协同策略符合当前技术成熟度与政策环境 [6]
30亿元大单来了!沃兰特斩获国内载人eVTOL最大确认订单,低空经济加速“破圈”
华夏时报· 2025-08-27 22:13
行业订单动态 - eVTOL主机厂订单呈现爆发式增长 头部企业御风未来 峰飞航空 时的航空等纷纷斩获大额订单 [1] - 农银金租与沃兰特签署10架天行确认订单和110架意向订单 总额达30亿元 为高等级商用客运eVTOL领域最大确认订单 [1] - 浦银金租与峰飞航空签署100架eVTOL金融租赁服务协议 总金额超10亿元 时的科技与中银金租签订100架采购协议 [4] 企业技术进展 - 沃兰特天行(VE25-100)作为首个取证型号 耗时三年完成从旋翼到固定翼全流程试飞 突破动力 结构 震动 操稳等技术难题 [2] - 峰飞航空V2000CG凯瑞鸥获得适航三证(TC/PC/AC)并顺利交付 沃飞长空生产质量系统文件获PC审查组批准 [7] - 公司计划2-3年内完成确认订单交付 确认订单意味着交付责任 是性质上的转变 [1] 金融支持模式 - 金融租赁模式成为传统航空业主流采购方式 通过集中采购帮助通航公司放大资金杠杆并降低参与成本 [4] - 农行上海分行为沃兰特提供10亿元银行授信和金融服务 支持产品研发和商业化落地 [3] - 租赁模式能分散技术风险 若产品迭代失败可通过二手市场处置资产 减少各方损失 [5] 政策环境推动 - 工信部提出2027年实现无人化 电动化 智能化装备在城市空运 物流配送等领域的商业应用 [6] - 云南对产业链突出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奖励 贵州规划布局垂直起降设施等基础设施 [6] - 政策推动适航认证体系完善 空域改革试点扩大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7][8] 市场前景预测 - 摩根士丹利预测2040年全球eVTOL市场规模达1.5万亿美元 中国占近四分之一份额 [7] - 中国民航局预测2030年市场规模2.5万亿元 2035年增至3.5万亿元 [7] - 2025年被视为商业化元年 今年1-3月低空经济采购活动信息4591条 同比增长50.8% [3] 行业发展阶段 - 行业处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过渡阶段 商业化应用目前集中在物流 测绘等特定场景 [8] - eVTOL凭借低碳 低噪 高稳定性优势成为产业升级关键力量 [7] - 仍需突破技术瓶颈 完善基础设施 培育市场需求才能进入高速发展期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