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夏时报
icon
搜索文档
光伏半年报密集出炉,六大主链企业亏损超180亿元,逆变器企业业绩大爆发
华夏时报· 2025-08-28 13:20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光伏行业57家上市公司披露中报 35家盈利 22家亏损 业绩分化严重[1] - 阳光电源 特变电工 横店东磁三家企业上半年盈利超10亿元[1] - 隆基绿能 晶澳科技 天合光能 TCL中环 通威股份和大全能源6家龙头企业净亏损合计超180亿元[1] 逆变器企业业绩 - 阳光电源实现归母净利润77.35亿元 同比增长55.97%[2] - 锦浪科技盈利6.02亿元 同比增长70.96%[2] - 禾望电气净利润2.43亿元 同比增长56.79%[2] - 德业股份归母净利润15.22亿元 同比增长23.18%[2] - 阳光电源储能系统产品收入同比暴增127.78% 达到178.03亿元[2] - 阳光电源58.30%收入源自海外业务 由134.76亿元增长至253.79亿元[2] - 锦浪科技储能逆变器产品收入为7.93亿元 同比增长313.51%[2] 光伏设备企业业绩 - 晶盛机电营业收入57.99亿元 同比减少42.85% 归母净利润6.39亿元 同比下降69.52%[3] - 迈为股份营业收入42.13亿元 同比减少13.48% 净利润3.94亿元 同比下降14.59%[3] - 奥特维营业收入33.79亿元 同比下降23.57% 归母净利润3.08亿元 同比下降59.54%[3] - 奥特维在手订单105.69亿元(含税) 同比下降26.32%[3] - 光伏设备降价幅度大概在25%—30%[4] 辅材企业业绩表现 - 明冠新材归母净利润-0.53亿元 同比暴跌713.54%[5] - 中来股份亏损1.69亿元 但净利润增长44.83%[5] - 福斯特归母净利润4.96亿元 同比下降46.6%[5] - 赛伍技术预计归母净利润为-8200万元到-7000万元[5] - 石英股份营业收入5.15亿元 同比减少30.13% 归母净利润1.07亿元 同比下降58.41%[6] - 南玻A营业收入64.84亿元 同比下降19.75% 净利润0.75亿元 同比下降89.83%[6] - 金晶科技营业收入23.94亿元 同比减少32.56% 归母净利润-0.96亿元 同比减少135.04%[6] - 安彩高科营业收入17.42亿元 同比减少30.56% 归母净利润-2.15亿元 同比下降2194.75%[6] 主产业链企业状况 - 电池片 组件产量增速保持在15%以下 多晶硅 硅片产量出现负增长[8] - 各环节主流型号平均价格较2020年以来最高价降低88.3% 89.6% 80.8% 66.4%[8] - 天合光能亏损29.18亿元 降幅达654.47%[8] - TCL中环净利润-42.42亿元 归母净利润同比下跌38.48%[8] - 阿特斯盈利7.31亿元 但较去年同期12.39亿元下降四成左右[8] - 弘元绿能归母净利润-2.97亿元 去年同期为-11.57亿元 同比增长74.35%[8] - 隆基绿能归母净利润-25.69亿元 较上年同期减亏超26亿元[9] - 爱旭股份归母净利润-2.38亿元 同比亏损收窄86.38%[9] 技术发展与市场动态 - 技术迭代主要集中在BC技术和HJT技术的进步上 BC技术加速渗透和量产[9] - 光伏玻璃2.0mm单层镀膜玻璃9月新单价格较8月初上调2元/平方米[7] - 玻璃市场表现为严重供应紧张局面 头部企业生产排单计划已排至9月中下旬[7] - 国内光伏抢装拉动玻璃需求短期激增 海外政策变化重构玻璃出口格局[7]
外资加速进场扫货!4只A股被买爆,还有公司前十大股东中7家变外资
华夏时报· 2025-08-28 12:19
核心观点 - A股作为全球资本市场估值洼地 外资正加速进场并集中配置小市值公司及医药消费板块 同时外资对A股低估值股票的增持趋势得到多维度数据印证[2][4][9] 外资持仓变动 - 安记食品前十大股东中第三至第十大股东全部变更 新增七家顶级外资机构包括J P Morgan证券自有资金持股98 62万股占比0 42% UBS AG持股82 31万股占比0 35% 巴克莱银行持股80 18万股占比0 34% 摩根士丹利国际持股64 80万股占比0 28%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香港)持股42 44万股占比0 18% 高盛国际自有资金持股40 07万股占比0 17% 中国国际金融持股34 96万股占比0 15% 均为新进股东[1][2] - 思源电气外资持股比例达26 83% 7月因触及28%持股红线被暂停深港通买盘 宏发股份 双环传动 华明装备外资持股比例均超24%[4] - 双环传动获淡马锡富敦加仓 华明装备获香港市场资金二季度大幅买入且持股比例增幅达50%[5] - 农业银行被外资持股超30亿股 工商银行被持股超20亿股 中国银行 中国建筑等国企股亦被重仓[7] 外资配置偏好 - 外资集中进驻小市值上市公司 尤其偏好医药和消费两大板块[3][7] - 中字头小市值央国企受青睐 包括中公高科(高盛持股41万股) 中粮资本(摩根士丹利加仓213万股至628万股 J P摩根新进214万股) 中国西电(摩根士丹利加仓5112万股至1 54亿股) 中化装备(巴克莱新进159万股) 中科环保(巴克莱新进274万股)[8] - 摩根大通二季度重仓9家小市值药企 其中5家股价翻倍 塞力医疗涨幅达411% 联环药业 哈三联等创新药企获外资卡位布局[9] 公司业绩表现 - 安记食品上半年营收3 09亿元同比增长8 54% 归母净利润1379 08万元同比增长58 61%[2] - 思源电气上半年净利润超12亿元同比增长40% 宏发股份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 华明装备保持盈利[5] - 思源电气股价近期上涨近20% 宏发股份上涨20%-30%[5] 外资动向驱动因素 - 美元降息预期推动美元资本流向新兴市场 中国二季度经济政策组合拳及7月PMI数据亮眼增强外资信心 A股相对美股欧股更具估值优势[4] - 花旗报告显示北美投资者对A股做多兴趣大幅增加 高盛数据表明全球对冲基金正以6月底以来最快速度增持中国股票 中国成为高盛Prime业务净买入最多市场之一[9][10] - 高盛指出对冲基金对中国市场配置超配MSCI世界指数4 9% 中国股票占总头寸5 8% 净头寸占比达7 3%[10]
暑期档收官在即,单片票房“天花板”降至30亿元,高分电影频现含金量攀升
华夏时报· 2025-08-28 10:40
2025年暑期档票房表现 - 截至8月27日18时,暑期档总票房达113.03亿元,与2024年暑期档116.43亿元仅差3.4亿元 [1] - 档期呈现"低开高走"特点,前半程进口片表现优于国产片,后半程国产片发力带动市场热度 [2] - 连续39天单日大盘破亿元,其中5个非工作日单日票房突破3亿元 [2] - 预计在七夕档加持下,总票房将追平甚至超过去年同期 [2][4] 头部影片票房与排名 - 《南京照相馆》以27.96亿元票房位居档期冠军,预测内地总票房回调至30.06亿元 [1][5] - 《浪浪山小妖怪》以13.22亿元票房位列第二,预测票房16.08亿元,成为中国影史首部破10亿元的二维动画电影 [5] - 《长安的荔枝》以6.77亿元票房排名第三,预测票房6.79亿元,未达上映前15亿-20亿元预期 [5] - 《捕风追影》上映11天票房突破6亿元,次周末票房逆跌,支撑档期末段市场热度 [2][3] 影片质量与口碑表现 - 多部影片获得高评分,《南京照相馆》《罗小黑战记2》豆瓣评分均达8.7分 [6] - 《浪浪山小妖怪》《捕风追影》豆瓣评分分别为8.5分和8.2分 [6] - 进口片《新·驯龙高手》《F1:狂飙飞车》也获得8.3分和8.7分的高分 [6] - 整体影片质量提升,口碑佳作频现 [1] 档期特征与行业观察 - 缺乏现象级爆款,无影片突破30亿元大关,几亿元量级作品即可跻身档期前列 [1][6] - 档期吸引力和爆发力减弱,票房天花板降低 [1][6] - 《捕风追影》吸引大量青年观众,为市场带来增量 [3] - 部分高评分影片存在营销操作可能,点映评分或未反映真实市场情况 [7] 影片商业表现与策略 - 《长安的荔枝》通过联名合作和网络版权避免亏损 [5] - 警匪题材影片存在内容同质化问题 [3] - 春节档仍以商业大片为主导,票房含金量高于暑期档 [6]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8 10:40
票根经济整体表现 - 以赛事、演出、电影票根为起点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现象级新引擎[1] - 交通便捷性和互联网普及提供有力支撑 高铁飞机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便捷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1] - 95后成为追随演唱会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 愿意为周边产品和独特观演位置支付溢价[8][10] 体育赛事经济数据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2] - 苏超95.9%现场观众产生门票外消费 65.9%观众行程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行程花费普遍1000-2000元[4] - 第九轮苏超单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50.9%外地观众选择留宿 38.4%停留超24小时[3] - 湖南村BA八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4] - 贵州村超总决赛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在线观看达2735万人次[4] - 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5] 演艺经济数据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1元门票拉动4.8元周边消费[7]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近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7] - 环体育场周边酒店全部订满 总营收环比增长75%[7] - 株洲推出演唱会门票+优惠政策 持票可免费游览30余家旅游景区[7] 电影衍生经济数据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达112.44亿元 观影人次突破3亿 总场次3644.6万场[8]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长43% 旅游订单增超40%[8]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南京出游人次较前十日增长近16%[10]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日西安和广州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10]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优惠活动 覆盖28家文旅企业多重消费环节[9] 政策支持与行业展望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消费是扩大内需重要内容[4] - 文体商旅成为带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黄金组合[5] - 体育总局将研制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丰富赛事供给并提升品牌影响力[5] - 票根经济符合消费升级趋势 具有长期发展市场基础 需创新活动形式和提升服务质量[10]
贝泰妮2025半年报:于变局中夯实根基,多元拓新协同进化
华夏时报· 2025-08-28 10:25
核心观点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72亿元,净利润2.47亿元,在行业转型期展现出经营韧性,通过战略调整聚焦长期价值,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和结构优化 [1] - 公司主动推进研发投入、渠道精细化和品牌矩阵优化,毛利率稳定提升至76.01%,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增长145.70%至3.47亿元,存货和应收账款结构持续改善 [1][2][3][4][5] - 行业正从营销驱动转向产品驱动、从流量竞争转向价值竞争,公司通过技术壁垒构建和全球化布局,为未来增长周期蓄力 [2][6][12]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3.7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7亿元 [1] - 经营性现金流3.47亿元,同比增长145.70%,第二季度现金流净额4.16亿元 [2] - 毛利率76.01%,研发费用率4.91%,同比提升0.83个百分点 [4][5] - 存货周转率改善,应收账款账龄1年以内占比96.02%,坏账计提比例5.29% [3] 战略调整 - 公司从追求短期规模增长转向注重质量提升与结构优化,减少低效促销和价格竞争投入 [2] - 清理长尾产品,聚焦核心品类,优化营运资金结构和流动性 [3] - 通过研发深度重构产品壁垒,以渠道精细化提升运营效率 [1] 研发创新 - 研发费用率4.91%,持续居于行业领先水平,新增4项新原料备案,累计自主备案原料达16项 [4][5] - 深化"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机制,覆盖基础研究、原料开发、配方创新与临床评价的完整研发链条 [5] - 建成中法日跨国研发网络,向IFSCC大会提交6篇学术成果,参与制定国家及团体标准 [6] 品牌矩阵 - 主品牌薇诺娜连续五年蝉联中国敏感肌护肤品销售额第一,入选工信部首批"中国消费名品" [8] - 多品牌矩阵释放协同效应:瑷科缦营收5147.07万元同比增长93.90%,薇诺娜宝贝营收1.10亿元同比增长8.62% [9] - 战略投资身体护理品牌浴见,从面部护肤向全身护理延伸 [9] 渠道与运营 - 线上控制低效投入,提升内容营销与精准投放占比,线下扩大药房覆盖至超12万家 [11] - 创新"BA内容化"策略,将美容顾问转化为内容创作者,构建"专业内容+本地服务"新模式 [11] - 海外市场以"深耕东南亚、辐射一带一路"为路径,产品进入当地主流KA渠道和医美诊所 [12] 全球化与ESG - 海外市场依托泰国东南亚总部推进产品注册、渠道建设与本地化运营,进入中国香港澳门万宁商城 [12] - 获得华证ESG"AAA"最高评级和万得ESG"AA"级认证,构建绿色包装、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供应链责任体系 [12] 行业趋势 - 化妆品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价值创造取代规模扩张成为竞争焦点 [1] - 行业从营销驱动向产品驱动、从流量竞争向价值竞争转变 [2] - 从人口红利向价值红利、从流量驱动向产品驱动的根本性转变 [13]
磷酸铁锂加入反内卷阵营,企业称“电池盈利不代表产业链都好”
华夏时报· 2025-08-28 10:12
行业会议背景与目的 -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磷酸铁锂材料分会召开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 会议主题为行业内卷及去落后产能 参会企业包括湖南裕能 万润新能 安达科技 德方纳米 龙蟠科技旗下常州锂源 当升科技旗下当升蜀道 华友钴业旗下友山科技 丰元股份旗下丰元锂能 天原股份旗下天原锂电共9家头部企业 [1] - 会议主要响应中央反内卷要求 部委希望了解行业现状 协会协调提供企业集中交流机会 [1][2] - 讨论议题包括行业内卷 落后产能淘汰 全产业链低碳转型路径 [2] 行业供需与价格动态 - 磷酸铁锂电池需求增长迅速 2024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累计装车548.4GWh 同比增长41.5% 其中磷酸铁锂装车409GWh 同比增长56.7% 三元电池装车139GWh 同比增长10.2% [5] - 正极材料中磷酸铁锂占比超七成 2024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出货量329.2万吨 同比增长32.9% 其中磷酸铁锂出货量242.7万吨 同比增长48.2% [5] - 产能严重过剩 名义产能超500万吨 两倍于2024年出货量 2022年底产能212万吨 2023年底增至427万吨 [5] - 价格大幅下跌 动力型磷酸铁锂从2023年初16.6万元/吨暴跌至2024年3.6万元/吨 [6] - 碳酸锂价格约8万元/吨 磷酸铁锂价格维持3.6万元/吨低位 [11] 企业盈利与经营状况 - 头部企业普遍亏损 德方纳米 万润新能 龙蟠科技自2023年起持续亏损 仅湖南裕能勉强维持盈利 [1][6] - 2025年上半年湖南裕能营收143.58亿元 同比增长33.17% 归母净利润3.05亿元 同比下降21.59% 毛利率6.97% 同比下降1.02个百分点 [10] - 当升科技营收44.3亿元 同比上升25.17% 归母净利润3.11亿元 同比上升8.47% 但磷酸铁锂业务毛利仅3.02% [10] - 安达科技亏损1.68亿元 但亏损额同比收窄52.83%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9.04%升至0.55% [11] - 产能利用率分化 湖南裕能达93.15% 德方纳米为75.4% 2023年6月行业平均开工率低至50.41% [6] 技术升级与产品结构 - 高压实磷酸铁锂成为发展趋势 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动力产品基本采用三代及以上材料 储能或低端厂商使用二代产品 [8] - 高压实产品议价权更高 可带动加工费上涨 2024年下半年出货占比提升明显 [8] - 5家企业拥有已出货或客户验证阶段的高压实产品 包括龙蟠科技 富临精工 湖南裕能 万润新能 [8] - 安达科技三代产品成为主流 议价能力增强 价格上涨且稳定 带动盈利空间提升 [11] 反内卷政策与行业展望 - 反内卷政策驱动下 碳酸锂及磷酸铁锂等材料落后及过剩产能有望加速出清 行业供需格局将逐步改善 [3] - 短期受供应偏紧影响 碳酸锂价格保持偏强走势 有望带动磷酸铁锂价格进一步上行 [3] - 行业仍需解决低端产能干扰问题 许多公司无法提供优质产能但仍继续生产 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7] - 下游客户集中度高限制盈利空间进一步扩大 [11]
重仓基金狂揽85%收益!寒武纪短暂体验“股王”滋味,下一步能否站稳?
华夏时报· 2025-08-28 08:16
核心观点 - 寒武纪股价在2025年8月27日盘中达到1464.98元/股,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价最高个股,收盘价1372.10元/股,总市值5740亿元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长4347.82%,净利润10.3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5] - 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政策目标,到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融合普及率超70%,2030年超90% [4][5] 股价表现与市场地位 - 寒武纪股价盘中创新高1464.98元/股,收盘1372.10元/股,较贵州茅台1448.00元/股低约5.5% [1] - 总市值达到5740亿元,成为A股市场股价最高的个股 [1]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增幅4347.82% [5] - 净利润10.38亿元,去年同期亏损约5.3亿元,实现扭亏为盈 [5] - 收入增长原因: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 [5] - 合同负债余额从一季度末142万元大幅增长至二季度末5.43亿元,预示后续收入增长势头强劲 [5] 政策环境 - 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2027年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融合普及率超70% [4] - 2030年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90% [5] 机构持仓与基金表现 - 多只公募基金产品因重仓寒武纪实现显著超额收益,年内回报率超60% [2] - 兴证资管旗下产品年内净值增长率接近85%,寒武纪位列前三大重仓股 [3] - 交银施罗德旗下产品回报率超过75%,寒武纪位列前五大持仓 [3] - 永赢基金、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等旗下产品因重配寒武纪业绩领先 [3] 行业背景与国产替代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约谈英伟达,要求对H20算力漏洞后门安全风险问题进行说明,凸显算力自主可控紧迫性 [6] - 国产AI芯片份额预期持续提升,寒武纪被类比为"上一轮'互联网+'时代的东方财富" [6] - 寒武纪收入严重依赖单一大客户,2024年第一大客户销售收入占比79.15%,金额达9.30亿元 [7] 技术发展与市场认可 - 人工智能被视为未来十年甚至更长周期的产业主线,本质是算力、算法、数据三重要素共振下的生产力跃迁 [6] - 寒武纪作为AI芯片龙头,技术实力与产业地位被长期资金认可,在科技成长赛道中成为资金集中配置方向 [7]
非标信托逆势增超9%备战预登记新规 标品信托遭股市分流遇冷
华夏时报· 2025-08-28 02:41
市场整体表现 - 资产管理信托整体成立规模微降1.45% 但非标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增长9.25% 行业呈现"非标暖、标品冷"的差异化态势 [1] - 非标信托产品成立163款 环比增长7.95% 已披露成立规模达53.40亿元 [2] - 标品信托成立端受A股市场"虹吸效应"冲击明显 成立数量与规模双双下滑 [6] 非标信托产品分析 - 基础产业类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增长21.59% 金融类非标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增长47.73% 工商企业类信托产品成立规模环比减少73.48% [2] - 基础产业类非标信托呈现明显地域集中特征 江苏省以39款居首 陕西省23款 浙江省22款 金谷信托、中粮信托、陕西国投等机构在上述区域展业积极 [2] - 金融类非标信托主要聚焦广东省 8款披露投向地区的产品中4款落地该省 中粮信托为主要参与方 [2] - 非标类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21% 环比减少0.08个百分点 基础产业类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5.31% 环比减少0.05个百分点 [3] 标品信托产品分析 - 标品信托发行数量达172款 环比增长14.67% 其中固收类产品占比64.53% [6] - 标品业务中固收类产品成立169款 环比减少13.33% 权益类产品成立10款 环比增长4.00倍 混合类产品成立21款 [6] - 从投资策略看 债券策略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减少8.98% 组合基金策略产品成立数量环比减少16.67% [6] - 固收类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2.80% 环比减少0.09个百分点 [6] 政策与市场影响因素 - 信托预登记新规将于9月1日实施 中信登不再接受单一融资方信托登记 多家信托公司提前调整产品发行策略 [2][3] - 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方案"施行 城投公司融资成本降低 直接带动信托产品收益下调 [3][4] - A股市场延续火热行情 上证指数突破3800点 成交额曾连续8日破2万亿元 投资者风险偏好显著提升 [6] - 债市波动加大和股市赚钱效应对比 使固收类标品信托吸引力下降 [7] 行业发展趋势 - 信托行业将正式告别"一个项目一个信托"时代 进入组合投资、净值化管理新阶段 [3] - 信托公司对权益类、混合类标品产品的布局力度正在加大 [7] - 随着资本市场行情向好 后期信托公司有望加大权益类信托产品力度 [7] - 信托公司需在"非标合规"与"标品突破"间寻找平衡 通过双轮驱动保持竞争力 [7]
「长镜头」暑期档收官在即 单片票房“天花板”降至30亿元 高分电影频现含金量攀升
华夏时报· 2025-08-28 02:38
暑期档票房表现 - 截至8月27日18时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达113.03亿元 与2024年暑期档116.43亿元仅差3.4亿元 [1] - 档期连续39天单日大盘破亿元 其中5个非工作日单日票房突破3亿元 [2] - 预计在七夕档加持下 本周六或更早可超过去年同期成绩 [2] 头部影片市场表现 - 《南京照相馆》以27.96亿元居票房榜首 预测总票房回调至30.06亿元 [5] -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13.22亿元 登顶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电影冠军 且为首部破10亿元二维动画 [5] - 《长安的荔枝》票房6.77亿元 未达预期15-20亿元水平 但通过联名合作实现盈利 [5] - 《捕风追影》上映11天票房破6亿元 次周末出现逆跌现象 [3] 档期特征变化 - 档期呈现"低开高走"态势 前半程进口片占优 后半程国产片发力带动热度 [2] - 缺乏30亿元级现象级作品 几亿元量级影片即可跻身档期前列 [1][6] - 青年观众群体占比突出 为市场带来新增量 [3] 影片质量与口碑 - 多部影片获豆瓣高评分 《南京照相馆》《罗小黑战记2》均达8.7分 《浪浪山小妖怪》8.5分 《捕风追影》8.2分 [6] - 引进片《新·驯龙高手》评分8.3分 《F1:狂飙飞车》评分8.7分 [6] - 高评分与真实票房表现存在差异 点映评分可能存在营销操作 [7] 行业趋势观察 - 春节档仍保持最高票房含金量 暑期档对片方吸引力可能下降 [6] - 动作犯罪类型片丰富市场供给 但警匪题材存在内容同质化问题 [3] - 影片通过联名合作和网络版权等多元化方式实现盈利 [5]
“票根经济”崛起!一张票根带火一座城 文体商旅成促消费、扩内需“黄金组合”
华夏时报· 2025-08-28 02:38
行业趋势 - "票根经济"成为扩内需促消费背景下的现象级新引擎 通过一张门票串联食住行游购娱完整消费链条 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体验感和互动性消费场景的需求 [1] - 交通便捷性和互联网普及支撑"票根经济"爆发 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实现跨地域出行 互联网平台提供便捷票务购买和信息查询渠道 [1] - 文体商旅成为带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黄金组合 上半年7地511场重点赛事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 场均带动超3000万元 [5] 体育赛事经济 - 苏超前八轮现场观赛人数突破110万人 前七轮带动多场景消费超380亿元 95.9%现场观众因观赛带动门票外消费 [2] - 第九轮苏超现场观众突破20万人 53.9%外地观众自驾前往 35.9%选择火车或大巴 31-45岁群体占比51.5% [3] - 苏超外地观众留宿率超50% 38.4%在主场城市停留24小时以上 79.5%观众为2人及以上同行 [3] - 91.8%观众知晓景点免费和消费折扣优惠 95.9%产生门票外消费 65.9%行程支出超预期 外地家庭花费普遍1000-2000元 [4] - 94.1%观众在外用餐 79.0%购买文创产品 62.5%存在娱乐消费 66.1%进行景点游览 [4] - 湖南村BA8天赛程吸引游客19.25万人次 产生旅游综合经济收益超3亿元 直接带动农产品销售1500万元 [4] - 贵州村超总决赛在线观看2735万人次 吸引游客14.96万人次 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2亿元 [4] 演艺经济 - 演唱会对当地消费拉动比达1:4.8 即1元门票拉动4.8元周边消费 [8] - 时代少年团演唱会吸引近30万人次观演 徐家汇商圈客流量近200万人次 总营收超1.45亿元 周边酒店全部订满且营收环比增75% [8] - 飞猪报告显示暑期"跟着演唱会去旅行"趋势强劲 热门演唱会期间场馆周边酒店及景点搜索热度攀升 [8] - 95后成为演唱会消费主力 注重情感共鸣和个性化体验 愿意为周边产品和独特观演位置支付溢价 [9] 影视文旅联动 - 2025年暑期档总观影人次突破3亿 累计票房达112.44亿元 总场次3644.6万场 [9] - 《浪浪山小妖怪》带动山西古建搜索量暴涨380% 暑假期间大同景区门票量同比增43% 旅游订单同比增超40% [9] - 《长安的荔枝》上映后十天 西安广州目的地出游人次分别增长12%和10% [11] - 襄阳推出持电影票根享景区优惠活动 28家文旅企业提供特惠礼包 [10] - 《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十日内南京目的地出游人次增长近16% [10] 政策支持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消费是扩大内需重要内容 [5] - 体育总局将研制赛事经济政策文件 丰富赛事供给提升品牌影响力 强化赛事与产业协调联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