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汽车报网
icon
搜索文档
费尼亚德尔福:在红海中寻找蓝海机遇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11:15
"从市场销售数据来看,中国乘用车市场新能源车型的渗透率这几年不断攀升,但销售的纯电动车型的渗透率在25%~30%之间波动,市场上每年 销售的乘用车仍有接近75%是装有发动机的。"上海车展期间,费尼亚全球副总裁兼燃油系统亚太区总经理杨宏勇对记者说。 实际上,从本届上海车展的参展车型来看,油车(含增程式及混合动力汽车)回暖似乎成为一种风向。毫无疑问,纯电动车型目前尚无法覆盖所有应用 场景,能源、动力形式多元化正逐步成为行业共识。 超高压燃油喷射与费尼亚形成强相关 能源与动力形式的多元化,带火了增程及混动车型,同时亦为处于汽车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带来红利与机遇。 这是费尼亚独立上市后首次参加上海车展,超高压500bar喷射系统、可替代燃料技术包括醇动力、氢动力及基于融合架构的多合一动力域控制器 是本届车展费尼亚展出的重点产品。用杨宏勇的话来说,费尼亚很看好这75%带有发动机的乘用车市场,费尼亚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也将为这一庞 大市场提供全面支持。 上文提及的超高压500bar喷射系统,便是费尼亚力拓增程及混动车型市场的"武器"。 本土化研发团队挑大梁 中国汽车研发实力的不断提升,也让跨国零部件企业中国区的业务悄然发生转 ...
构建新生态 驱动智能未来,2025汽车半导体生态大会成功举办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09:38
行业趋势与生态构建 - 汽车半导体市场规模预计从2023年820亿美元增长至2030年1380亿美元,CAGR达8% [14] - 汽车产业正经历从机械产品向智能终端的跨越,半导体技术推动产业链重组与价值链重构 [5] - 电动化与智能化成为不可逆浪潮,供应链从线性向网状协同生态转型 [7] - 智能技术贯穿汽车半导体发展各环节,包括智能驾驶、座舱及全场景智驾生态 [20] 企业动态与技术突破 - 均联智行产品已应用于全球超2000万辆汽车,覆盖智能座舱、驾驶等四大产品线 [12] - 博世聚焦MEMS传感器、功率半导体等四大特色产品组合,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 [14] - 高通推动舱驾融合,骁龙数字底盘覆盖连接、智能座舱等四大关键领域 [18] - 瑞芯微受益于AIoT爆发,汽车电子等领域增长迅猛,盈利连续翻倍 [20] - 辰至半导体推出国内首款高性能中央域控制器芯片C1系列,满足高算力与低功耗需求 [26] 国产化与竞争策略 - 英飞凌加速本地化生产,计划2027年实现更多产品国产 [32] - 长城汽车强调不因降本降低质量,车用芯片国产化替代将加速 [31][34] - 联想通过系统级方案降本,整合汽车供应链至现有体系 [34] - 杰发科技聚焦差异化产品与全链条国产化,高性能芯片已量产 [35] 创新路径与产品发布 - 加特兰提出"持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双路径,后者聚焦变革市场 [16] - 黑芝麻智能强调辅助驾驶芯片需高算力+高带宽等特性 [24] - 《2024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蓝皮书》发布,涵盖政策、技术等多维度成果 [9] - 车规芯片技术路演展示5G射频、功率器件等自主创新成果 [37] 生态合作与平台建设 - 圆桌论坛共识:需整车-Tier1-芯片企业协同打破边界重构生态 [31] - 中科创达认为软件差异化是关键,需与芯片企业紧密合作 [31] - 大会搭建产业对话平台,推动产学研合作与生态构建 [2][38]
专访‖保隆科技张祖秋:在全球竞争中定义新角色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09:31
文章核心观点 保隆科技作为从传统零部件起步的本土企业,紧扣“顺应产业趋势 + 能力延伸”双主线发展,以智能驾驶与空气悬架系统双轮驱动,通过差异化能力破局国际竞争,展现中国零部件企业从本土走向世界的进阶之路 [7][17][22] 在变革中锚定成长逻辑 - 公司发展遵循“目标驱动型成长”,通过设立超越当下资源能力的目标,倒逼技术与资源整合能力提升 [9] - 早期传统业务积累的制造能力成为切入新兴领域的基石,如依托橡胶工艺拓展至空气弹簧、TPMS,目前TPMS市占率全球第二、国内第一 [11] - 公司构建“现金牛 + 增长极”生态,传统业务全球化布局和成本优化,新业务聚焦高附加值领域,研发投入持续保持8%左右,2025年计划新增200余名技术和工程人员 [15] - 全球布局遵循“先海外后国内,再全球协同”路径,早期做海外业务,2005年后在欧美设制造基地,2023年匈牙利欧洲制造中心一期启用 [15] 智能驾驶与空悬系统双轮驱动 - 上海车展公司扩大展台面积,展出近两年新品,以智能驾驶传感器与空气悬架系统为核心展品,展现技术落地与全球化布局成果 [16][17] - 智能驾驶领域以“差异化解决方案”破局,COB在线封装技术让环视摄像头国内领先规模化应用,4D雷达推进定点,将与相关系统集成形成全栈能力 [17] - 公司认为工信部监管ADAS市场将促进行业良性发展,AEB、高速NOA等功能渗透率会持续提升 [17] - 公司与均联智行深化合作,从产品端、业务端、前置研发环节协同,构建“硬件 + 软件”协同方案 [19] - 空气悬架系统已全球化布局,实现技术覆盖,零部件自制率高,在欧洲获项目定点,匈牙利工厂降低成本、快速响应客户 [21] - 公司对国际巨头采取“竞合策略”,与蒂森克虏伯倍登技术共享,形成“技术互补 + 成本优势”竞争力 [21] 破局国际竞争的进阶之道 - 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催生增量市场,吸引新参与者,行业竞争残酷,本土企业破局点在于“差异化能力” [22] - 本土企业破局的差异化能力包括聚焦细分领域、从单品供应商向系统方案提供商转型、全球化布局“接地气” [22] - 本土企业成长为跨国企业的挑战有关键三点,即品牌认知积累、技术合规体系建设、文化整合能力 [22]
中国车企加码马来西亚本土化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09:24
中国车企加速布局马来西亚市场 - 中国车企如吉利、比亚迪、长城、长安、奇瑞、上汽、北汽、广汽、哪吒、小鹏等已进军马来西亚市场,部分车企已在当地建厂或有建厂规划 [2] - 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宣布启动马来西亚本地化组装项目,初始投资500万欧元,计划2025年年底前生产零跑C10 [3] - 马来西亚2024年新车销量创历史新高,达81.67万辆,超越泰国成为东南亚第二大汽车市场 [3] 马来西亚汽车市场格局 - 马来西亚本土品牌北鹿大和宝腾占据市场约6成份额,日系车占比约3成,中国品牌与其他品牌共享剩余10%市场份额 [4] - 2024年日系车合计销售近25万辆新车,中国品牌中奇瑞、比亚迪、吉利表现较好 [4] - 中国车企近年来通过电动化、智能化优势大举开拓马来西亚市场,如吉利收购宝腾49.9%股份并推动技术共享 [4] 马来西亚电动汽车政策与市场机遇 - 马来西亚计划到2030年将电动化车辆销量占比提升至15%,到2040年提高至38% [6] - 马来西亚推出针对电动汽车的税收优惠,包括70%-100%所得税减免、免征进口关税和消费税等 [6] - 2024年马来西亚纯电动汽车销量达21789辆,较2023年翻番,比亚迪以8570辆排名第一 [9] 中国车企本土化战略与成果 - 吉利通过技术共享帮助宝腾扭亏为盈,推出基于吉利平台的X70、X50、X90等车型,并推出首款纯电车型e.MAS7 [7] - 奇瑞2024年在马来西亚销量突破1万辆,新工厂投产JAECOO J7,并规划奇瑞智能汽车工业园,初期年产能10万辆 [8] - 比亚迪2022年底推出Atto 3电动汽车,迅速成为热销车型,2024年腾势D9登陆马来西亚 [8] 中国车企在马来西亚的产业链布局 - 中国车企在马来西亚推进本土化生产,如奇瑞新工厂临近马来西亚最繁忙港口,为东盟出口做准备 [10] - 供应链企业亿纬锂能马来西亚工厂2023年动工,2024年2月首颗电池下线,均胜电子、拓普集团等也在马来西亚设厂 [11] - 销售网络加速铺设,如上汽名爵开设体验店,捷途规划25家授权经销商覆盖主要城市 [10]
上海车展迸发转型升级新动能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09:24
2025上海车展核心观点 - 2025上海车展以"拥抱创新 共赢未来"为主题,集中展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趋势,成为汽车技术和产品发展的风向标[2] - 车展规模庞大,包括1300余辆展车、千余家中外企业参展、193场新品发布会,凸显行业创新活力[2] - 中国汽车品牌凭借自信与实力站到车展中心位,跨国车企更加重视中国市场并加大在华投资力度[8][9] 新车发布与产品创新 - 首发新车超过100款,自主品牌占据主导地位,合资品牌紧追猛赶,跨国品牌展现"更中国"战略[3] - 比亚迪展示多款首发新车包括腾势概念超跑、海狮06DM-i等,以及仰望U8加长版豪华车[3] - 奔驰全球首发基于VAN.EA纯电架构的概念车Vision V,宝马发布三款"新世代"概念车及全新操作系统X[3] - 极氪、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展示兆瓦级超充技术,极氪V4极充桩单枪峰值功率达1.3兆瓦,华为产品最大功率1.44兆瓦[3] 智能化与安全趋势 - 车企在智能化宣传上更加克制,减少L2+++等夸大表述,转而强调安全性能[5][6] - 岚图CEO指出部分企业存在技术能力宣传与实际产品不符的问题,呼吁正确引导用户认知[5] - 赛力斯发布四大安全域智能安全体系,奔驰强调"安全是最大的豪华"[6] - 行业认为智驾发展需以安全为前提,本届车展可能成为踏实发展智驾技术的新起点[6] 国际化与出海战略 - 2023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154万辆,同比增长16%,显示海外需求旺盛[7] - 小鹏汽车计划2025年进入60个国家和地区,行业建议加快海外本地化战略[7] - 跨国车企改变策略,在中国设计新能源汽车再推向全球,体现中国市场重要性[8] - 日产汽车宣布2026年底前在华追加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开发电动汽车[9] 市场与消费趋势 - 车展与上海"五五购物节"联动,叠加各级补贴政策,促销优惠力度空前[10] - "汽车+"生态构建新消费场景,促进汽车由交通工具向生活空间转变[10] - 跨界融合项目成为政策新导向和行业新趋势,有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10]
汽车行业,他们,获表彰!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30 07:04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新华社记者 丁海涛 摄 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4月28日上午在北京举行,2426人受到表彰,包括1670名全国劳动 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 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每五年一次,表彰近年来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 的建设等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取得突出成绩的工人、农民、科教人员、管理人员、机关工作人员及其他劳动者。 这是我国第17次评选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除了传统的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等行业劳动者,还有工艺美术师、羌绣技艺 指导师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以及外卖骑手、快递接驳员、家政服务培训师等新职业劳动者。 具体到汽车行业,据中国汽车报记者粗略统计,比亚迪廉玉波、赛力斯张兴海、陕汽袁宏明、奇瑞新能源张国忠、上汽通用五菱吕俊成等 约70名优秀劳动者榜上有名。 以下为部分汽车行业获表彰人员: 全国劳动模范 廉玉波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兴海 ...
亿纬锂能江吉兵:大圆柱电池如何重塑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18:05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发展 - 动力电池技术创新成为行业竞争关键 亿纬锂能作为全球领先锂电池解决方案提供商 在大圆柱电池领域展现强劲发展势头 [2] - 公司提出大圆柱电池原位升级方案 在不改变壳体设计情况下通过材料变化实现整包差异化表现 为电池标准化提供新思路 [2] - 新能源汽车发展从电动化上半场转向智能化下半场 动力电池行业面临"产能错位"核心问题 方形电池定制化程度过高导致成本增加 [5] 大圆柱电池技术优势 - 大圆柱电池被视为新能源汽车最优解 通过化学材料体系升级实现原位升级 简化生产流程同时满足多样化需求 [5] - 大圆柱电池可将超级增程车型纯电续航从150-200公里提升至400公里 并在零下30℃实现25分钟超充 [7] - 大圆柱电池采用三元材料体系 实现磷酸铁锂电池无法达到的性能 同时解决低温充电难题 [7] 亿纬锂能竞争优势 - 公司在圆柱电池领域拥有20多年研发生产经验 掌握全极耳技术等关键工艺 [9] - 具备从电芯到系统的完整研发制造能力 形成研发闭环确保技术创新产业化 [9] - 选择大圆柱电池作为差异化发展路径 在激烈竞争中寻求细分市场优势 [9] 市场应用与国际化 - 已与一汽 长安 宝马 蔚来 江淮等企业开展合作 部分项目进入量产阶段 [10] - 计划从中高端市场(C级/D级车)切入 目标渗透率10%-30% 通过示范效应带动整体市场 [12] - 大圆柱电池原位升级特性更贴合国际市场需求 可降低海外建厂风险 适应长研发周期 [13] 技术创新与安全 - 开发蛇形管双侧液冷 浸没冷却等多代液冷技术 提升散热效率同时降低成本 [13] - 独创全域发泡技术 膨胀率1:5的发泡胶形成多孔介质结构 提升低温性能和碰撞安全性 [14] - 大圆柱电池磕碰能量标准达300-1000焦耳 远超国标150焦耳 采用定向泄压技术5秒内快速散热 [16] 行业发展趋势 - 圆柱电池与方形电池将在不同领域并存发展 企业需找准定位实现差异化竞争 [12] - 大圆柱电池具有更高回收价值 三元材料在生命末期仍能带来良好经济效益 [16] -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 更可持续方向发展 大圆柱电池有望发挥更大作用 [16]
靳玉志:华为乾崑始终把安全放在最高优先级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17:51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智能辅助驾驶安全事故频发,虚假宣传乱象丛生,行业发展亟待破局 [2] - 车企宣传中"高阶智驾"、"城市领航"等概念模糊了与自动驾驶的界限,导致消费者误解和危险操作 [3][9] - 工信部明确要求车企不得夸大宣传,需履行告知义务并提升产品安全水平 [3] 华为乾崑与车企联合倡议 - 华为乾崑联合广汽、上汽、江汽等11家车企发布智能辅助驾驶安全倡议,以安全为核心推动行业规范 [2][3][6] - 倡议涵盖技术、营销、用户、标准四大维度,直击行业痛点 [5][14][15] 技术层面 - 华为乾崑构建"全时速、全方向、全目标、全天候、全场景"安全底座,通过多传感器融合和五层防护体系实现百万公里零事故验证 [8] - 将持续投入核心技术研发,提升环境感知、决策算法和执行控制等关键环节性能 [8][15] - 计划2030年实现真正自动驾驶,2024年达到L3技术能力 [15] 营销透明化 - 倡议要求明确功能边界和使用条件,避免夸大宣传 [5][9] - 华为乾崑通过名称区分产品能力(如ADS SE、ADS Pro等),透明化技术配置差异 [11] 用户教育与安全 - 推出"智能辅助驾驶安全训练营",通过模拟场景教学和实时风险提示帮助用户理解系统边界 [5][14] - 强调"人车共驾"理念,用户需知晓系统安全边界并正确接管车辆 [12][14] 行业标准共建 - 倡议全行业参与制定设计规范、生产工艺、性能评估等统一标准 [5][14] - 需明确传感器精度、算法可靠性测试方法、场景响应时间等具体标准 [14][15]
马自达:进一步深化本土合作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17:31
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长安马自达在2025上海车展发布第二款新能源车型MAZDA EZ-60,搭载"魂动"设计语言与本土化智能技术 [1] - EZ-60亮相24小时斩获10060个订单,平均每分钟7单,刷新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预售首日订单记录 [1] - 公司首款新能源车EZ-6销量未达预期,但3月销量环比增长12%,EZ-60加入将形成产品合力 [11] 中国市场战略 - 中国新能源车市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不可逆转,公司通过集中资源推出独特产品提升客户体验 [3] - 日系品牌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比仅1%,公司通过专项培训和置换补贴提升份额 [11] - 公司针对200万燃油车老用户推出置换补贴和试驾活动推广新能源车型 [11] 本土化合作与供应链 - 与长安汽车合作是公司在华发展核心抓手,EZ-6和EZ-60将出口至海外,未来探索技术共享与供应链整合 [3] - 新能源时代基本采用长安本土供应链,燃油车时代核心部件从日本进口 [11] - EZ-60配装中国供应商提供的3D HUD技术,体现本土化落地 [4] 成本控制与盈利挑战 - 新能源汽车销售普遍亏损,燃油车利润空间缩减,仅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企业盈利 [4] - 公司通过联合规模采购降低电池成本,计划缩减20%固定费用并优化经销商返利体系 [4] 全球化区域策略 - 中国新能源渗透率预计2030年达60%-70%,北美仍以混动车型为主 [4] - 公司采取区域化策略:中国加速纯电车型开发,北美主推高效混动技术 [4] - 优先出口至需求高、关税低的市场如东南亚和欧洲,规避美国高关税 [4]
卢放:用户与安全双核驱动岚图未来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4-29 17:24
产品发布与技术创新 - 公司在2025上海车展推出两款核心产品:累计改良超千项的岚图FREE+和定位高端的四座版岚图梦想家 [1] - 岚图FREE+首搭华为乾崑智驾ADS 4.0与鸿蒙座舱5,智能架构与华为智驾系统形成互补,在模拟复杂路况试驾中表现平稳 [1][3] - 四座版岚图梦想家采用"私密会客厅"设计,精准切入高净值人群需求 [1] 技术理念与安全标准 - 公司强调技术竞争的本质是安全性与实用性的平衡,而非参数堆砌 [3] - 公司内部禁用"自动驾驶"表述,仅使用"智能驾驶辅助",以规避用户误操作风险 [5] - 产品研发围绕安全展开,包括车身结构、电池防护、智驾系统冗余设计等环节 [5] 用户需求与服务体系 - 公司建立"用户共创委员会",通过23个官方群与400余个用户群直接收集反馈,岚图FREE+的千余项改进中73%源自用户建议 [3] - 计划到2026年二季度末投入30亿元完善补能网络,20亿元扩展渠道体系,服务网点2026年突破1000家 [3] - 提出2026年实现月销2万辆目标,进入细分市场前三,但强调销量是用户认可度的结果而非核心目标 [5] 战略框架与行业定位 - 公司战略以用户需求与技术安全为双重坐标轴,通过硬件架构与智驾系统深度协同规避行业"重算法轻执行"问题 [5] - 服务层面采用用户共创模式实现需求响应敏捷化,安全层面通过术语规范与冗余设计建立信任基础 [5] - 作为首个达成20万辆整车下线的央企高端品牌,公司发展路径以用户筑基、安全护航为核心方法论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