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际金融报
icon
搜索文档
5家亏损,2家净利下滑!新三板保险中介陷窘境
国际金融报· 2025-08-29 00:41
行业业绩表现 - 8家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2025年上半年业绩数据显示5家亏损且2家净利润同比下滑 [1] - 保险中介市场存在主体数量多、发展速度快但整体发展模式粗放和竞争能力不强的问题 [1] - 行业面临盈利压力主要由于竞争白热化、车险综合改革导致佣金费率承压下滑以及合规成本、科技投入和人力成本等刚性支出攀升 [4] 公司营收情况 - 民太安营业收入3.58亿元位列第一且同比增长1.82% [3] - 诚安达营业收入3.1亿元且同比增长23.11%增速居首 [3] - 中衡保险、ST创悦、一正保险营业收入均低于1亿元分别为0.94亿元(同比增长15.75%)、0.85亿元(同比增长19.68%)和0.24亿元(同比增长17.25%) [3] - 润华保险和润生保险营业收入同比负增长分别下滑2.75%至0.4亿元和下滑44.97%至0.09亿元 [3] - 昌宏股份营业收入为0且去年同期也为0因公司于2024年6月业务转型至碳纤维、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设计和销售 [3] 公司盈利状况 - 诚安达净亏损298.39万元由盈转亏且亏损额居高位 [4] - 润生保险和一正保险分别亏损137.85万元和78.99万元且亏损额较去年同期扩大 [4] - ST创悦和昌宏股份分别亏损35.66万元和11.85万元但亏损额较2024年上半年115.37万元和25.79万元明显收窄 [4] - 润华保险净利润353.6万元但同比下滑25% [4] - 中衡股份净利润81.44万元但同比下滑55.44% [4] 行业发展趋势 - 新三板挂牌保险中介数量从高峰时期超过30家减少至目前8家加华凯保险共9家且华凯保险存在被终止挂牌风险 [7] - 挂牌数量减少主要由于挂牌成本与收益失衡、新三板流动性不足和融资功能受限以及行业深度调整与市场出清 [8] - 保险中介机构需加强产品创新、发展多元化业务模式如综合金融和健康管理并加强数字化转型以提升运营效率和客户体验 [1][8] - 专业化发展需加强人才培养和聚焦细分市场 [9] - 数字化转型需加大科技投入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并搭建线上销售和服务平台 [9] - 服务创新需拓展至健康管理、理赔协助和风险预警等增值服务并根据消费者需求定制专属产品和服务方案 [9]
两年时间,蒙牛营收缩水近百亿
国际金融报· 2025-08-28 23:3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15.67亿元,同比下滑6.9% [2] - 股东应占利润20.46亿元,同比下滑16.4% [2] - 较2023年同期511.2亿元营收规模,两年缩水近100亿元 [2] - 毛利率提升1.4个百分点至41.7%,主要受益于原奶价格下降带来的成本优化 [2] 业务板块表现 - 液态奶业务营收321.92亿元,同比下降11.2%,营收占比77.4% [7] - 冰淇淋业务营收38.79亿元,实现双位数增长,营收占比9.3% [7] - 奶酪业务营收23.74亿元,实现双位数增长,营收占比5.7% [7] - 奶粉业务营收16.76亿元,仅占集团总营收4% [7] 业绩下滑驱动因素 - 营收下滑主因原奶阶段性供给过剩与消费需求不及预期导致的行业供需矛盾 [2] - 联营公司现代牧业净亏损超9亿元,对净利润产生5.45亿元负面影响 [4] - 2024年贝拉米计提商誉及无形资产减值亏损超39亿元,导致归母净利润骤降98% [4] - 液态奶下滑主因常温奶需求疲软及行业竞争加剧 [7] 战略布局挑战 - 通过收购贝拉米、妙可蓝多及联营现代牧业扩大奶粉、奶酪及上游供应链布局 [4] - 收并购项目频繁对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4] - 常温白奶作为最大乳制品品类出现缩水,尚无其他业务能填补营收缺口 [7] - 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第二增长曲线 [7]
第三个3万亿!A股V型反弹,下一步如何布局
国际金融报· 2025-08-28 23:31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指数大涨 沪指收涨1.14%报3843.6点 创业板指收涨3.82% 深证成指收涨2.25% [1][2] - 单日成交额达3万亿元 较上个交易日缩量1969亿元 本周第三次突破3万亿元 [1][2] - 2868只个股收涨 2402只个股收跌 涨停股66只 跌停股9只 [1][2] 板块表现 - 通信板块大涨7.14% 总市值59981亿元 成交额2068亿元 周涨幅13.29% 月涨幅35.50% 年初至今涨幅64.17% [4][5][8] - 电子板块收涨5.53% 总市值130130亿元 成交额5840亿元 周涨幅7.07% 月涨幅25.71% 年初至今涨幅39.37% [5][6][8] - 国防军工板块涨2.29% 计算机板块涨2.05% 非银金融涨1.49% 有色金属涨1.30% [6][8] - 煤炭板块跌0.81% 农林牧渔跌0.73% 纺织服饰跌0.47% 食品饮料跌0.38% [8][9] 个股表现 - 通信个股鼎通科技 天孚通信20cm涨停 长芯博创涨18.84% 德科立涨15.60% 新易盛涨15.12% [4][5] - 电子个股隆扬电子 奕东电子 艾比森20cm涨停 影石创新涨18.84% 中芯国际涨17.45% 寒武纪-U涨15.73% [5][6] - 国防军工农丰科技 菲利华 航天环宇大涨 星网宇达涨停 奇安信-U涨18% [6] 概念板块 - Chiplet概念大涨10.47% 20日涨幅64.32% 年初至今涨幅73.40% [10] - AI芯片概念涨8.88% 光通信模块涨8.54% CPO概念涨8.21% F5G概念涨7.09% [10] - 算力概念涨6.11% 英伟达概念涨5.84% 中芯概念涨5.82% [10] - 阿兹海默概念跌1.30% 转基因概念跌1.21% 重组蛋白概念跌1.10% 减肥药概念跌0.86% [11] 资金与技术面 - 北向资金与主力资金双双净流入 市场资金情绪回暖 [12] - 沪指在3800点附近获得支撑 技术性反弹动能增强 [12] - 市场交投氛围活跃 连续三个交易日成交额站上3万亿元 [1][13] 市场观点 - 牛市常有急跌现象 市场大概率延续震荡格局 结构性行情值得期待 [1][13] - 科技股仍为市场主线 包括AI硬件 算力 液冷服务器 AI应用 机器人 军工 创新药 大金融等方向 [13][14] - 投资者需密切关注量能变化及板块轮动节奏 避免盲目追高前期涨幅较大板块 [1][13]
“00后”跑步进股市,佣金杀到“万1”!新一轮开户潮来了
国际金融报· 2025-08-28 23:06
市场交易活跃度 - 8月底A股一周两度成交近3.2万亿元,两融余额升至2.2万亿元,占流通市值2.26% [1][8] - 8月26日融资买入金额3029.09亿元,融券卖出8.03亿元,合计占A股交易额11.21% [9] - 电子、计算机、电力设备、医药生物、机械设备成为融资交易最活跃板块 [9] 开户与资金流向 - 7月A股新开户196.36万户,同比增长71%,环比增长19%,年内累计新开1456.13万户 [3] - 7月居民存款单月净减少1.1万亿元,居民存款流向权益资产概率较高 [3] - 前7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4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66万亿元 [3] 投资者结构变化 - 平安证券新开户及咨询量增长约20%,客户交易重心转向创业板、科创板 [3] - 国金证券"90后"、"00后"客户占比显著提升,Z世代投资者需求呈现场景化、个性化特征 [4] - 广发证券新增客户呈现年轻化特征,与去年"9·24"行情相比市场更显理性 [4] 券商业务竞争 - 部分券商将新开户佣金压至"万1"以下,两融利率出现低于3%的"地板价" [6] - 机构客户开户和加杠杆意愿升温,但热度不及去年"9·24"行情 [6] - 券商普遍将佣金降至"万1.5",开通两融的新客户可再谈优惠 [6] 市场表现与风险特征 - 4月8日至8月28日沪指累计涨幅超24%,创业板指涨幅超56% [10] - 两融资金具有高杠杆性和敏感性,可能放大市场波动风险 [9][10] - 市场成交量显著放大,局部板块呈现过热迹象,需警惕中报业绩不及预期引发的调整 [10]
业绩、股价均创新高,中国人保接下来如何布局|直击业绩会
国际金融报· 2025-08-28 22:59
核心财务表现 - 集团实现保险服务收入2802.50亿元 同比增长7.1% [1] - 原保险保费收入4546.25亿元 同比增长6.4% [1]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65.30亿元 同比增长16.9% [1] - 投资资产规模突破1.7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7.2% [1] - 拟派发中期现金股息每10股0.75元 同比提升19% [1] 细分业务创历史新高 - 财产险综合成本率95.3% 创近10年同期最好水平 [3] - 人身险新业务价值88亿元 创历史同期最高 [3] - 集团总投资收益415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3] - 合并净利润359亿元 创历史同期新高 [3] - A股创近6年最高价 H股创上市13年最高价 中国财险创上市22年最高价 [3] 财产险业务发展 - 人保财险市场份额达33.5% 保持行业首位 [5] - 非车险"报行合一"政策预计四季度落地 将改善行业盈利水平 [5] - 新能源车险出海项目已在香港承保超1000台中国品牌新能源车 赔付率约50% [5] - 泰国市场实现首单落地 新能源车出海业务被视为新增长点 [5][6] 投资业务表现与策略 - 总投资收益414.78亿元 同比增长42.7% [8] - 年化总投资收益率5.1% 同比提升1.0个百分点 [8] - 将加大对高股息优质标的的研究储备 通过定增/举牌/战投等方式布局 [8] - 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获批100亿元 设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8] - 私募基金投资以A股为主 注重长期价值与回报稳定性 [9] 战略发展方向 - 推进建设世界一流保险金融集团 重点增强保障功能与强化发展质量 [3] - 深化"六项改革" 提升公司价值创造能力 [3] - 投资业务注重与被投企业深化协同合作 [8]
速冻龙头寒意浓 安井食品中期净利首现下滑
国际金融报· 2025-08-28 22:12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营收76.04亿元,同比微增0.8%,但归母净利润6.76亿元同比下降15.79%,扣非净利润6.03亿元同比下滑21.85%,基本每股收益2.31元同比减少16% [2] - 一季度营收36亿元同比下降4.13%,归母净利润3.95亿元同比下降10.01%;二季度营收回升至40.05亿元,但归母净利润2.81亿元同环比降幅均超20% [4][5] - 公司中期归母净利润首次出现下滑,且双位数降幅凸显盈利压力 [3] 成本与毛利率 - 营业成本同比上升5.29%至60.44亿元,主要因小龙虾、鱼糜等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 [6] - 毛利润15.61亿元同比下滑13.5%,毛利率20.52%同比下降3.39个百分点 [6] - 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促销力度加大,进一步拖累毛利率表现 [7] 业务分项表现 - 速冻调制食品营收37.59亿元同比下滑1.94%,速冻面米制品营收12.41亿元同比下滑3.89%,农副产品及其他收入1.81亿元同比下滑4.57% [10][11] - 速冻菜肴制品(预制菜)营收24.16亿元同比增长9.4%,是唯一实现增长的业务板块 [10][11] - 其他业务收入715.65万元同比大幅下滑65.6% [11] 预制菜业务趋势 - 预制菜业务2022年收入翻倍至30.24亿元,但增速从2023年29.84%、2024年10.76%放缓至2025年上半年的9.4% [12] - 预制菜国标未出台对企业发展形成制约 [12] 海外业务与资本市场 - 境外市场收入0.72亿元,不及去年全年1.68亿元的一半,占总营收比重不足1% [13] - 公司于2025年7月完成港交所上市,成为A+H股双重上市企业,旨在加快国际化战略布局 [12][13] 分红政策 - 公司拟派发中期红利1.425元/股(含税),合计4.73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70.02% [7]
加码高线城市,越秀地产“避开拿大项目”
国际金融报· 2025-08-28 22:06
财务表现 - 公司实现营收475.7亿元,同比增长34.6%,毛利同比增长4.4%至50.6亿元,核心净利润15.2亿元 [1] - 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额615亿元,同比提升11%,跑赢TOP 100房企-11.8%的同比增速,全年销售目标达成率为51% [1] - 公司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41亿元,期末在手现金446.4亿元,有息负债总额1038.6亿元,加权平均借贷成本降至3.16%,同比下降41个基点 [5] 销售策略与区域表现 - 公司坚持"一城一策"营销策略,强化库存去化考核机制,销售金额排名保持全国前8,一线城市销售额贡献占比达80.5%,对应销售额495亿元 [1] - 北京市场合同销售额197.2亿元,同比大幅上升255.1%,成为该城占有率最高房企,广州市场销售额157.56亿元,上海市场销售额144.92亿元 [1] - 公司销售跑赢同行得益于对市场精准研判、销售环节能力表现及核心城市布局 [1] 土地储备与投资 - 公司权益投资总额109.6亿元,其中92%资金投向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等一二线核心城市优质地块 [2] - 新增土储面积148万平方米,全部位于一二线核心城市,其中68%位于一线城市,总土地储备2043万平方米,一二线核心城市占比94% [2][3] - 公司通过收储退出项目3个,涉及资金135亿元,获得约120亿元"地票",该机制对现金流形成有力支持 [3] 未来发展策略 - 公司全年销售目标1205亿元,全年供货量2354亿元,主要集中在一、二线核心城市,下半年上海、北京、广州等重点城市将有一批优质项目入市 [3] - 公司坚持精准投资,确保"投一成一",持续聚焦八大战略深耕城市,聚焦客户厚度高、现金回流快、收益确定性高的项目 [3] - 公司拿地避开大项目,主要拿小项目,集中在老城区,规模小意味着快进快出,运转效率较高,投资兑现度较高 [4] - 公司认为应对市场更需对城市解读,包括对街区、地块对应客群的研究,在客户研究方面有独特方法 [4] - 公司手头有钱不怕没项目,今年300亿投资应该可以高质量完成 [5]
车企“大退场”!23家缺席成都车展
国际金融报· 2025-08-28 21:14
成都车展参展概况 - 第二十八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于8月29日开幕 作为国内四大A级车展之一 汇聚近120个汽车品牌 展示车辆超1600辆 [1] 品牌缺席情况 - 共有23家汽车品牌缺席本届成都车展 涵盖超豪华 合资 新势力及自主品牌四大阵营 [2] - 缺席是共同的结果 但个中原因却并不相同 [3] 超豪华品牌销量承压 - 超豪华阵营的"退展"多与销量承压直接相关 包括保时捷 宾利 兰博基尼 劳斯莱斯 捷豹路虎 莲花 雷克萨斯 [5] - 保时捷2024年在中国市场交付量仅5.69万辆 同比大跌28% 今年上半年中国区交付量2.1万辆 同比降幅扩大至28% 较2021年巅峰期缩水40% [5] - 保时捷中国的新车交付量占全球比例从高峰时的30%跌至14%左右 [5] - 宾利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1040辆 同比下降27.4% 劳斯莱斯销量338辆 同比下降25.4% 玛莎拉蒂销量516辆 同比下降36.6% [6] - 政策调整加剧超豪华品牌竞争力下滑 豪车进口税征收门槛从130万元降至90万元 更多超豪华车型将承担更高税负 [6] 合资品牌销量下滑 - 合资品牌处境艰难 包括东风本田 起亚 标致 雪铁龙 雪佛兰 [5] - 起亚2025年前7月在华销量仅4.55万辆 目前将更多在华生产的产品出口至海外 [7] - 东风本田今年上半年在华累计销量31.52万辆 同比下滑24.2% [7] - 东风标致 东风雪铁龙2025年前7月累计批发销量刚过3万台 同比下滑29.2% [7] 新势力品牌经营困境 - 哪吒 极石 创维 远航 极越等新势力品牌缺席将问题指向更为严峻的经营困境 [8] - 哪吒汽车曾以年销15.2万辆登顶新势力销冠 但经历大规模裁员 降薪 拖欠货款 停工停产后最终走上破产重整的道路 [11] - 远航汽车母公司大运汽车承认流动资金出现阶段性周转困难 决定依法重整 重整前10个月远航Y6和远航H8销量分别仅为4250辆和2098辆 [11] - 创维汽车销量持续下滑 2022年总销量2.19万辆 2023年降至1.86万辆 2024年累计仅有0.65万辆 [11] - 极石汽车上市近两年仅有极石01一款产品 去年全年累计零售量仅为5682辆 月均销量不足500辆 [11] - 极星汽车2025年前7个月在中国市场累计销量不足百辆 中国区管理层出现大规模离职潮 直营门店仅剩上海前滩一家 [12] 低存在感品牌缺席 - 一汽奔腾 大众安徽 宝骏的缺席源于品牌在市场中的"低存在感" [15] - 一汽奔腾2025年1-7月销量首次突破10万辆(达10.24万辆)创历史新高 但长期积累的品牌认知度短板仍未完全扭转 [15] - 大众安徽因车型矩阵单一 销量未达预期选择缺席 [16] - 宝骏自2018年开始出现"六连跌" 销量从2018年的87.9万辆降至2024年的4.36万辆 降幅达95% [16] 自主品牌强势参展 - 以比亚迪 长安 奇瑞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正以"全阵容 高投入"的姿态强势抢占车展C位 [16] - 比亚迪连续两年包下9号馆 王朝 海洋 方程豹 腾势 仰望五大品牌形成全品牌矩阵 还在场外设置技术体验区 [16] - 长安汽车集团携长安 长安马自达 长安启源 阿维塔 深蓝五大品牌集体亮相 覆盖燃油 混动 纯电多赛道 [16] - 奇瑞在5号馆展出奇瑞 星途 纵横 ICAR 捷途五大品牌 [16] - 鸿蒙智行首次携问界 智界 享界 尊界 尚界集体亮相 以3000平方米的展位规模占据3号馆 其中尚界是首次在成都车展亮相 [17]
韩国6月出生率创四年来新高
国际金融报· 2025-08-28 21:13
出生人口增长趋势 - 6月出生人口达19953人 同比增长1709人 增幅9.4% 创4年来最大增幅[1] - 上半年累计出生人口126001人 同比增加8721人 出生率7.4% 创历史同期最高纪录[1] - 30-34岁女性生育人数同比增加2.7人 35-39岁增加5.1人 25-29岁仅微增0.5人 24岁以下减少0.1人[1] 非婚生育结构变化 - 6月非婚生新生儿占比达5% 较2014年2%水平显著提升 2023年非婚生新生儿1.38万人 占总出生人口5.8%[1] 婚姻登记数量回升 - 6月结婚登记18487对 同比增加1539对 增幅9.1%[2] - 上半年累计结婚登记117873对 同比增加7817对 增幅7.1% 达2019年以来最高水平[2] 婚恋观念特征 - 已婚者重视爱情(81.9%)和伴侣关系(81.8%) 有结婚意向者更关注伴侣关系(82.4%)和经济稳定(69.8%)[2] - 无结婚意向人群主要因对生活满意(58.4%) 女性该比例达63.4% 男性因经济能力不足占比17%[3] 人口结构动态 - 总人口自2019年11月起连续68个月减少 第二季度死亡人数84565人 同比增加609人(0.7%)[3] - 结婚意向受访者占比62.2% 较2021年50.8%上升11.4个百分点 未决定者从23.9%降至19.4%[2]
全新小鹏P7剑指纯电轿车前三!何小鹏:产能已就位
国际金融报· 2025-08-28 21:07
小鹏汽车(下称"小鹏")的"图腾"产品焕新了。 8月27日,小鹏旗下全新小鹏P7正式上市,此次共发布4个版本,包括702长续航Ultra、820超长续航Ultra、750四驱高性能Ultra与750四驱鹏翼Ultra, 官方指导售价为21.98万元至30.18万元。 孙婉秋摄 全系标配Ultra 董事长何小鹏在发布会上介绍,新车的外观和内饰均采用全新的设计语言,全系标配3颗图灵AI芯片,提供后驱和四驱两种驱动模式。值得注意的 是,小鹏P7全系以Ultra为标配,小鹏汽车P7车型产品负责人Nick解释,"P7这款车型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有图腾的意义,我们认为'最好的'都应该放在这个 车型上。" 此外,Nick认为,小鹏P7对于小鹏品牌来说始终是至关重要的车型,公司认为它必须非常简单纯粹,是更加站在品牌技术最前端的车型,所以选 择"全系列Ultra","我们觉得需要一款代表着品牌调性,包括图腾、整体发展情况的一款车型"。 同时,对于小鹏P7及小鹏P7i的初代老车主,小鹏推出专属复购权益,除动力电池终身质保及价值5000元的5万积分外,还可叠加本品置换减免1万 元,以及价值1万元的6年1500度电卡,至高可享总价值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