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经济观察网
icon
搜索文档
谁在“挖走”公募明星基金经理?
经济观察网· 2025-07-27 10:50
公募基金经理离职潮 - 2025年公募行业经历显著人才流动变局,多位绩优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包括张翼飞(管理规模超300亿元)、鲍无可(管理162亿元)、周海栋(管理近300亿元)、蒋华安(FOF投资部总经理)等[2][3][4] - 年内离任基金经理达196人,创历史峰值,较2024年、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11.4%、20%[8] - 离职基金经理普遍转向私募,但今年更多选择加入成熟私募平台而非自主创业[6] "公奔私"驱动因素 - 私募激励机制更具吸引力:高比例业绩分成模式优于公募固定薪酬体系[6] - 私募投资自由度更高:产品设计、策略和仓位管理弹性更大[6] - 市场周期关联性:牛市行情常伴随"奔私"浪潮,2020-2022年第三轮浪潮中董承非、崔莹等转投私募[5] - 公募行业改革推动:薪酬改革、费率改革及"去明星化"政策促使部分基金经理寻求新发展[4][7] 行业影响与应对措施 -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导致机构规模承压,中小基金公司受影响更显著,代表产品可能遭遇大规模赎回[9] - 公募行业正推进平台化转型:证监会2022年提出构建团队化投研体系,2025年行动方案强调"团队共治"模式[10][11] - 人才保留建议:建立导师制培养体系、实施股权激励、长周期考核机制,强化薪酬与贡献挂钩[9] 历史背景与特点 - 2006年以来共经历四轮"奔私"潮:2006-2007年石波等首批转私募,2012-2015年王亚伟等批量创业,2020-2022年董承非等加入,2024年起新一轮热潮[5] - 当前"奔私"新特征:自主创业门槛提高,监管与募资环境收紧促使更多基金经理选择加盟现有私募平台[6]
对话黄少卿:“反内卷”首先要规范地方政府行为
经济观察网· 2025-07-27 10:11
反内卷政策与地方政府行为 - 从2024年年中起,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成为供给侧主线政策,光伏、汽车、电商等行业纷纷响应[2] - 政策内涵逐步丰富,从推进行业自律扩展到约束地方政府行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规范地方政府和企业行为"[2] - 地方政府在"内卷式"竞争中的不当干预是根源,各种补贴和产业基金导致市场供需失衡[2] 经济增长与名义GDP - 上半年中国GDP增长表现亮眼,但二季度名义GDP增速回落至3.9%,实际增速为5.2%,GDP平减指数为-1.3%[3] - 名义增速对企业、地方政府和家庭影响巨大,物价下降导致企业回收现金减少,政府税收也受到影响[3] - 总需求管理需特别关注名义值增长,因为其反映总需求对企业、政府和家庭现金流的改善程度[3] 消费与内需政策 - 消费应成为政策着力点,消费不足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4] - "以旧换新"政策对消费有积极作用,但补贴范围可扩展至服务类消费[5] - 建议发放准现金券,向居民部门提供有效购买力,缓解企业财务压力[5] - 中央财政可考虑增发超长期特别国债甚至无期限特别国债,缓解金融机构"资产荒"[5] 供给侧改革与供需平衡 - 总需求管理需与供给侧改革并行,仅靠需求侧刺激无法从根本上提升供给端效率[7] - 日本经验表明,仅靠财政、货币工具刺激需求侧而不改革供给侧,将导致泡沫经济[8] - 总需求不足问题的根源在于供给侧,长期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8] 收入分配与创新驱动 - 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导致资本在收入分配中份额增大,劳动份额减小[10] - 改变收入分配结构需完善二次分配制度,提高劳动者收入[10] - 需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更依赖技术进步和原始创新驱动增长[10] 光伏等产业困境 - 光伏、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行业虽掌握关键技术但缺乏利润[11] - 企业家分熊彼特式和柯兹纳式两类,地方政府干预压缩了创新周期[11] - 地方政府补贴和股权投资诱导企业快速进入,导致同质化产能过剩[12] 地方政府产业基金问题 - 地方政府产业基金成为私募股权主要LP来源,要求"返投"指定产业领域[14] - 这种产业政策比补贴更强烈,企业成为搭建产能的执行者,丧失企业家功能[14] - 市场经济需通过竞争实现供需平衡,企业应自主决策并承担风险[14] 产业同构与地方政府行为 - 地方政府热衷扶持同质化产业,长三角城市2位码产业同构率超90%[17] - 原因包括增值税为主的财税体制和扭曲的政绩观[17] - 规范地方政府行为是"反内卷"核心,需调整央地关系和财税体制[18] 市场出清与改革经验 - 市场出清必须通过市场竞争完成,行政手段容易出现所有制歧视[20] - 2016年供给侧改革通过处置"僵尸企业"提高经济效率[20] - 当前新兴产业产能多为民企投资形成,但受地方政府产业基金影响[21] 行业协会与反垄断 - 行业协会成立产能联盟或统一价格属于垄断性"价格串谋"[22] - 头部企业收购中小产能类似美国"托拉斯",对产业创新有破坏性[22] - 市场监管部门应完善立法并加大反垄断审查力度[22]
从 “哑铃型” 到 “新主线”:淡水泉投资解构A股结构性机会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19:01
市场回顾与特征 - 上半年A股与港股市场风险偏好持续抬升,主要指数波动有限但结构性机会丰富,投资者信心维持高位 [3] - 市场呈现"哑铃型"分布特征:价值红利类资产表现分化(银行板块突出),新兴成长类资产快速轮动(AI算力、机器人→新消费与创新药) [3] - 政府部门稳增长发力但企业和居民信心待修复,股价企稳回升而房价/物价未完全扭转,出口成主要需求拉动但受美国关税影响存不确定性 [3] 全球资本配置 - "美国例外论"松动推动全球资本再平衡,4月关税压力测试后美/欧/亚市场均恢复,全球风险偏好同步抬升 [4] - 全球基金对中美配置比例自2021年中国见顶后低位企稳,海外资金回流中国取决于经济复苏确定性 [4] 投资得失分析 - 新消费领域:去年布局出海方向成功,但因严格筛选标准错过部分内需机会(如女性消费主导的黄金/奶茶/美妆等) [5] - 科技领域:一季度受益于DeepSeek带动的AI行情(去年底布局),二季度抓住海外算力主线机会 [5] - 周期领域:电力设备/汽车成长类资产布局成功,跨团队协作捕捉PCB/CCL产业链上游电子布缺货机会(TMT组与周期工业组协同) [6] 下半年三大机会 1. 优质中国资产重估:估值切换+全球资金增配 [7] 2. 优势产业全球化:头部公司全球化能力创造个股阿尔法 [7] 3. 科技自主可控:卡脖子领域国产替代+AI技术突破 [7][8] 细分领域展望 - AI产业链:海外算力结构变化(GPU组网/ASIC占比)、国产算力长期机会(大厂/国资投入)、AI应用(主业扎实+AI加成) [8] - 汽车产业:中高端自主品牌量价齐升、智能化提升溢价/订阅模式、欧洲成出海主战场、新能源车集中头部企业 [9] 经济敏感类资产 - 基本面改善+增量政策催化:如雅江水电站激发经济改善预期、"反内卷"政策推动低位资产 [7]
“绿电直连”这本账怎么算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17:41
绿电直连模式发展 - 光伏电站新增变电站、升压站、汇流站、高压线路等电器设备以实现"绿电直连",电压等级以35kV和110kV为主 [2] - "绿电直连"分为并网型和离网型两类,目前以并网型为主,因需通过上网收益保证基本收益 [2] - 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650号文规范绿电直连模式,云南、山西、江苏已出台具体管理细则 [3] - 短期可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长期为工业领域创造绿色价值 [4] - 欧盟CBAM机制下,绿电直连便于统计产品碳足迹(光伏29.92gCO2/kWh vs 电网620.5gCO2/kWh) [7] 建设成本分析 - 需自建增量配电网导致成本显著提升,含输电线路(100万元/公里)和升压/降压站(100万元/MW) [5] - 低压电缆成本超1000元/米,中压电缆600-700元/米,汇流站可降低线路成本 [5] - 大同经开区项目总投资28亿元,含38公里线路+汇流站+220kV变电站,新能源电力占比50% [6] - 当前电力输配费用高于电网,主要客户为高耗能央国企(可摊薄长期成本) [6] 行业政策与前景 - 2025年将钢铁、水泥、多晶硅等行业纳入绿色电力消费比例要求 [8] - 工业领域占全国能源消费66%、碳排放31%,绿电直连可绑定长期大用户并减少远距离输电依赖 [8] - 头部企业如正泰智维已布局综合能源项目(如无锡2.98MW光伏+10kV升压站) [7] - 地方政府视其为产业升级抓手,国家拟差异化设定绿电消纳要求 [8]
香港投资推广署家族办公室环球总裁方展光:“家办不只是投资平台,更是治理与传承的工具”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14:21
香港家族办公室发展现状 - 2023年1月至2025年上半年香港共协助超过1300家海外及中国内地企业在港开设或拓展业务,其中家族办公室占179家 [2] - 香港目前有超过2700家单一家族办公室,其中超过一半由资产超过5000万美元的超高净值人士成立 [2] - 家族办公室是为单一或多个家族管理私人财富及其他家族事务的机构,已成为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的重要部分 [2] 家族办公室地区分布与投资动机 - 147间准备或已决定在港设立或扩展业务的家族办公室中,超过40%来自欧美、亚太、大洋洲及中东等地区 [4] - 香港吸引家族办公室的原因包括:百年财富管理历史、亚洲第一跨境财富管理中心地位、汇聚全球优秀私人银行和信托机构 [4] - "一国两制"优势使香港成为内地资本"走出去"的天然跳板,可帮助实现全球资产配置、风险分散和代际传承 [4] - 低税率、自由货币兑换、健全法律等竞争力使香港成为国际资金"安全港" [5] 不同地区家族办公室需求差异 - 欧美家族办公室已有成熟管理理念,将亚洲视为增长引擎,重视科技投资和长期资本保值 [6] - 东盟家族办公室多为"创一代""创二代"设立,倾向多元化投资及借助香港进入中国市场 [6] - 内地家族办公室更关注全球资产配置、税务合规、风险控制及子女教育 [6] 香港提供的保障措施 - 香港作为普通法司法管辖区,拥有完善的反洗钱和反恐融资监管机制 [7] - 《个人资料(私隐)条例》是亚洲最早全面保障个人资料隐私的法例之一 [7] - 香港可同时提供国际金融体系和中国内地市场接入的双重优势 [8] 家族办公室设立建议与发展趋势 - 建议明确愿景、组建专业团队、选择合适的落户地 [9] - 香港政府优化税务政策,推出人才计划,建立"家族办公室服务提供商网络" [9] - 未来家族办公室将更多投资股票、另类投资、可持续投资、艺术品和数码资产 [10] - 香港将成为全球不确定环境下的理想避风港 [10] 科技对家族办公室的影响 - 科技正被应用于家族办公室日常运营和报告领域 [11] - 香港拥有16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所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11] - 毗邻深圳的区位优势为对接科技机遇带来便利 [11]
【WAIC2025】MiniMax创始人闫俊杰:AI公司不是重新复制一个互联网公司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13:16
行业趋势与AI发展 - AI公司定位为以"能力构建"为核心的基础设施企业,关键价值在于提供持续增强的生产力[2] - AI应用从任务辅助转向任务主导,渗透至非结构化复杂环境如古文字解析、飞行模拟与天文数据处理[3] - AI生态从"单点模型竞争"转向"系统协同与多元路径"共存,呈现多中心、价值观多元的发展格局[6] AI技术进展与效率提升 - AI在辅助编程与研究工具构建中成效显著,部分生产流程从耗时数月降至一日内完成、成本数百元[3] - MiniMax团队中70%代码与90%数据分析任务由AI完成,采用专家引导式标注提升专业水准[3] - 模型训练采用"环境驱动+能力涌现"路径,通过奖励反馈模拟环境优化学习效率[4] - AI推理效率显著提高,训练成本趋稳,未来研发优势取决于高效实验设计与团队能力[5] 公司动态与产品发布 - MiniMax将发布首款全栈通用智能体产品"MiniMax Agent",支持长程复杂任务规划与多线程执行[6] - MiniMax Agent技术架构采用分层协作框架,内部测试显示可输出分析报告、代码文件、网页应用等多种成果[7] - 公司自研多模态通用大模型包括MiniMax M1、Hailuo-02等,服务1.57亿个人用户及超5万家企业[7] - 大会期间展示MiniMax Chat、海螺AI、MiniMax Audio等多款AI原生产品及智能硬件设备[8] AI普惠化与产业演进 - AI向普惠化发展,模型体积增长受限但训练与推理成本降低,推动社会场景广泛部署[6] - AGI实现需产业与用户共同演进,核心能力与接口应在共建机制下开放发展[6]
【WAIC2025】阶跃星辰发布基座大模型Step 3 与多家国产芯片厂商实现联合开发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13:14
公司动态 - 上海阶跃星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首个全尺寸、原生多模态推理模型Step3,将于7月31日面向全球企业和开发者开源 [1] - Step3采用MoE架构,总参数量321B(3210亿),激活参数量38B(380亿),在推理解码效率下实现成本优化 [2] - Step3拥有视觉感知和复杂推理能力,能完成跨领域复杂知识理解、数学与视觉信息交叉分析,解决日常视觉分析问题 [2] - 公司联合近10家芯片及基础设施厂商组建模芯生态创新联盟,提升大模型适配性和算力效率 [2] - 公司宣布与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战略合作,获得新融资后计划向全年10亿元人民币收入目标冲刺 [3] 技术表现 - Step3在英伟达H800芯片上分布式推理时,吞吐量较DeepSeek-R1提升超70% [2] - Step3在国产芯片上推理效率最高达DeepSeek-R1的300% [2] - 华为昇腾芯片首先实现Step3搭载和运行,沐曦、天数智芯和燧原科技等也初步实现运行 [3] 商业化进展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已实现数亿元合同收入且毛利水平较高 [3] - 公司与国内超一半手机厂商合作打造Agent,与吉利共建智能座舱,在金融、零售等领域探索C端场景化应用 [4] 行业观点 - 大模型产业过渡至2.0时代后,不少公司放弃模型训练转向商业化,但公司坚持超级模型加超级应用的路径 [1] - 最适合实际应用的大模型需满足强智能、低成本、可开源和多模态四个特征 [1] - 国产AI芯片厂商面临高端芯片制造和生态两座大山,模型和芯片合作可解决生态问题 [3]
经观头条|“长钱”入市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11:48
市场表现 - 沪指时隔九个月突破3600点整数关口,7月24日收盘站稳3600点上方,为2022年1月以来首次 [2][3] - 过去三个月沪指从3040点攀升至3600点,累计涨幅超过18% [3] - 沪深两市全天成交额达1.84万亿元,市场做多情绪持续升温 [3][6] 资金流向 - 中央汇金2025年二季度增持ETF金额或超过1900亿元 [12] - 保险公司2025年触发举牌投资事件达21次,超过去年全年,中国人寿公开市场权益投资净买入超900亿元 [12] - 银行理财子公司增加含权类策略产品,光大理财以2000万元参与外高桥定向增发 [13] - 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5、6月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14] 板块轮动 - 银行板块指数从950点升至1470点,涨幅达54.7%,其中4月初至近期涨幅27.8% [10][11] - 雅鲁藏布江水电工程开工引爆相关产业链,1.2万亿元总投资预计10年内拉动2.04万亿GDP增量 [18] - 玻璃玻纤板块累计涨幅17.34%,光伏设备与普钢板块分别上涨8.83%和7.93% [19] - 科技板块崛起,"反内卷"概念股和雅江概念股轮番表现 [5][17] 机构策略 - 部分机构聚焦中美博弈主题,布局算力、稀土永磁、核聚变等板块 [20] - 高成长赛道如生物医药、TMT、新材料和新能源受关注,采用"高切低"策略 [20][21] - 银行股因高股息率(4%)吸引险资持续举牌,过去三年持续缓慢增长 [21] - 慢牛格局下建议保持适当高仓位,均衡配置AH股 [21][23] 市场展望 - A股成交额连续62个交易日保持在万亿元以上,投资者情绪改善 [23] - 港股恒生指数PE为11.11倍,明显低于海外主要股指,具备投资性价比 [23] - 此次牛市被视为制度变革带来的红利,资产质量将持续优化 [24]
争夺艾塑菲中国代理权,谁更需要“童颜针”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09:59
代理权争议核心 - REGEN宣布解除达透医疗作为艾塑菲在中国大陆的独家经销授权,指控其将业务实质转让给控股股东吴中美学构成违约 [2] - ST苏吴否认转让行为,反指爱美客通过控制REGEN延迟供货导致市场缺货 [2] - 争议产品艾塑菲是主流"童颜针",2024年中国销售额达3.26亿元 [3][4] 财务数据矛盾 - ST苏吴披露艾塑菲2024年销售收入3.26亿元(占营收20%),但达透医疗同期营收仅0.96亿元,存在2.3亿元差额 [6] - 吴中美学销售公司2024年营收24.88亿元,其于2024年5月更名并新增三类医疗器械资质,但无获批记录 [6] - 达透医疗与吴中美学销售公司同为ST苏吴孙公司,存在关联交易嫌疑 [7] 法律与监管争议 - 爱美客援引ST苏吴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作为解约理由,但协议未明确约定关联方受罚可触发解除权 [5][8] - 艾塑菲注册证代理人已变更为爱美客孙公司,商标权归属吴中美学可能引发后续争议 [11] - ST苏吴因连续财务造假被证监会拟罚1000万元并面临退市风险 [8] 市场影响与供应链 - 医美机构采购渠道显示资金流向吴中美学,但上游代理权变更尚未显著影响终端运营 [9] - 艾塑菲终端定价约2.18万元/支,代理争端可能影响高端客户销售信心 [10] - REGEN声称供货体系正常,韩国第二工厂2025年投产将保障全球供应 [10][15] 战略意义分析 - 爱美客2024年收购REGEN实现国际化突破,艾塑菲可补充其增速放缓的核心产品线(溶液类+凝胶类合计占比97.82%) [13] - ST苏吴医美业务营收占比从不足0.4%跃升至20%(3.3亿元),艾塑菲解约将重创其转型计划 [14] - 艾塑菲已获34国批准,与塑妍萃同为仅有的两款全球化"童颜针"产品 [13][14]
低佣金在中国: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蔚言大义
经济观察网· 2025-07-26 00:09
中介行业费率比较 - 中国房屋中介佣金费率显著低于发达国家 中国费率在0.5%至2.7%之间 而美国最高达5%至6% [2] - 中国银行卡刷卡费率也较低 借记卡费率0.35%且单笔上限13元 信用卡费率0.45% 欧美市场VISA和MasterCard费率通常在1.5%到3% [2] - 尽管中国费率低于国外 社交媒体和商家仍抱怨佣金过高 行业主管部门不断出台政策要求降低费率 [2] OTA行业分析 - 欧美OTA巨头如Booking和Expedia综合佣金费率在12%—15% 国内携程综合费率约4.4% 欧美费率是中国的2—3倍 [4] - 中国机票费率极低 属于走量引流业务 酒店佣金费率超过4.4% 但综合佣金仍低于国外同行 [4] - 酒店业将营收和利润下降归咎于OTA费率 出现"天下苦携程久矣"等言论 [4] 酒店业现状 - 万豪国际2024年第四季度大中华区RevPAR为79.52美元 ADR为116.57美元 低于2019年同期的83.53美元和120.94美元 [5] - 酒店业供给增加导致ADR和RevPAR下降 万豪2019年底大中华区酒店375家 客房122000间 2024年第一季度酒店超530家 客房近161000间 [6] - 同质化竞争使酒店收益关键从ADR转向OCC 核心收益来源变为在一定价格基础上卖掉更多间夜 [6][7] 中介行业价值 - 中介能为厂家和用户创造价值 而非仅增加成本 厂家通过经销商可降低成本风险并专注核心竞争力 [9] - 中国低费率格局由激烈市场竞争、政府限价、价格敏感消费者和较低人力成本等结构性因素共同作用 [10] - 持续低费率可能阻碍行业长期创新和发展 引发恶性竞争和"内卷"状态 [11][13] 中介行业未来展望 - OTA的出现方便用户选择并让商家受益 携程、艺龙和同程等平台见证了这一历程 [12] - AI时代平台需通过技术创新、服务升级和流程优化提高效率 而非单纯价格竞争 [13] - 未来中介行业需找到创新与低费率之间的平衡 以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