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搜索文档
“外卖大战”已烧掉250亿,谁赚到钱了?
虎嗅· 2025-07-19 09:17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 - 京东在7月18日"超级外卖日"推出超百亿补贴活动 包括100万份好运盲盒和最高18元限量抢券 [2][7] - 美团加码线下福利 发放咖啡茶饮0元通兑券 淘宝闪购维持188元红包力度 重点推满38减18.8午餐外卖红包 [4][5] - 三大平台单季度总投入达250亿元 日均补贴2.7亿元 美团和阿里系分别创下1.2亿单和1亿单日订单记录 [54] 新茶饮品牌参与情况 - 奶茶咖啡订单占比从10%-15%飙升至25%-50% 沪上阿姨 古茗 蜜雪冰城处于第一梯队 产品覆盖最全面 [14][21] - 霸王茶姬和星巴克采取差异化策略 通过平台大额券和会员福利降低门槛 霸王茶姬出现1元实付订单 [25][30] - 古茗采取"游击战术"轮换营业门店 喜茶 蜜雪冰城调整制作流程到店现做以控制成本 [32][33] 产业链影响 - 上游供应链企业股价集体异动 国投中鲁近一月上涨49.71% 皇氏集团上涨19.89% [11][38] - 包装材料供应商同步受益 吉宏股份上涨14.61% 天元股份上涨9.27% [38] - 即时零售订单联动增长 便利店非餐品类订单显著提升 [62] 从业者现状 - 骑手日收入普遍达700元 最高突破1700元 部分骑手单日配送量达900单 [51] - 茶饮店员面临超负荷工作 部分门店单量激增至3000单 有员工累到崩溃大哭 [47] - 商家利润分化严重 连锁轻食店外卖占比升至80% 个体盖饭店单均利润仅1元 [40][41] 市场反应与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约谈三大平台 要求理性竞争构建多方共赢生态 [13] - 周末活动热度显著高于周中 "疯狂星期六"单量激增后迅速回落至日常水平 [56] - 阿里计划打造常态化"超级星期六"促销 试图培养长期消费习惯 [58]
全国旅拍寒潮,铂爵旅拍都跑路了?
虎嗅· 2025-07-19 08:50
公司现状 - 旅拍业务因订单锐减、营收下滑、成本居高等多重压力连续多年亏损 安排"放淡季假"等待旺季恢复 [1] - 厦门市场监管部门确认公司处于停业状态 所有业务已停止 [3] - 多名员工公开讨薪 拖欠薪资最长4个月(3-6月) 劳动仲裁胜诉仍无法执行 [5][6] - 公司承诺2025年12月31日前结清所有欠薪 但需等待融资到位 [7] - 法定代表人许春盛1600万元股权被冻结 6月底起密集进入司法程序 [19][20] 消费者影响 - 大量用户遭遇服务未履约 定金难退 客服失联或被拉黑 [9][11] - 典型案例:2000元定金无法拍摄 贵州用户刚预约即被屏蔽消息 [10][12] - 杭州用户支付3350元订金后失联 婚期临近无法联系 [14] - 用户自发组建超200人维权群 统计损失金额准备报警 [17] - 社交媒体出现退款潮 李佳琦直播间6480元套餐被集中退单 [16] 行业背景 - 2024年旅拍消费人次超2500万 市场规模近400亿元 [27] - 全国现存旅拍企业6341家 其中45%成立1-3年 [29] - 2023年新注册2119家(+268%) 2024年2593家 2025上半年新增1055家 [30] - 丽江价格战激烈:从99元/30张精修降至66-88元/套 [38] - 延吉旅拍企业从2年前3家激增至超1000家 [41] 商业模式问题 - 重资产模式(门店+广告+渠道)被轻资产野生摄影师反超 [45][46] - 同质化严重:西塘100多家店复制云南模式 延吉沿用丽江风格 [41][42] - 价格战导致利润率崩塌 腰部连锁品牌被迫退出丽江市场 [38][39] - 资金链依赖预收款 订单下滑直接引发连锁反应 [49][50] - 全国中小门店陷入转让潮 喀什等地出现密集低价转让案例 [58][59] 行业趋势 - 客户需求转向自拍/跟拍 地摊式体验分流传统门店客流 [44] - 2023-2024年新开店将面临暑期后生存窗口收窄 [62] - 行业进入大规模出清阶段 预计将出现结构性塌陷 [51][65] - 缺乏服务沉淀的跟风从业者将被快速淘汰 [61][63]
能让以色列“出手相救”,德鲁兹人什么来头?
虎嗅· 2025-07-19 08:17
7月14日,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宣布,以国防军当天早些时候轰炸叙利亚政权坦克车队,介入叙利亚南 部苏韦达省德鲁兹武装派别和贝都因部落的武装冲突,并称这是"向叙利亚政权发出的信息和明确警 告"。他还说,以色列不会允许叙利亚的德鲁兹人遭受伤害。 由此,这个被称为"中东最神秘族群"的德鲁兹人再次闯入国际视野——他们既是以色列国防军中的精锐 力量,又曾是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坚定支持者,是其最精锐"老虎部队"的兵源;既在黎巴嫩掌控议会的 8个保留席位中占据了6席,又在约旦王室卫队中担任要职——这个总人口不到200万的族群,为何能同 时获得中东所有敌对阵营的认可? 作为一个宗教与民族双重认同高度交织的群体,德鲁兹人既是历史的承受者,也是博弈的参与者。了解 有中东"变色龙"之称的德鲁兹人,不仅是对中东地区多元性的一种深入认知,也有助于我们洞察小族群 在复杂局势下的生存谋略与智慧。 7月13日,叙利亚南部一名德鲁兹族商人据称遭绑架,这一事件引发了德鲁兹民兵与逊尼派贝都因人武 装在南部地区爆发持续数日的武装冲突。据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7月17日消息,截至目前,冲突核心区 域苏韦达省已至少有350人丧生。 一、历史起源 德鲁兹人在血统 ...
代币化基金,孤注一掷?
虎嗅· 2025-07-19 08:04
代币化基金布局 - 华夏基金(香港)于7月17日发行美元与人民币代币化基金,完成对港元、美元、人民币三大主流货币的全面布局 [1] - 代币化基金将传统货币基金份额转化为区块链数字代币,底层资产仍为短期存款和货币市场工具,其颠覆性在于形式变化带来的未来可能性而非收益或安全性 [1] - 公司行政总裁甘添将代币化基金比作Web 3.0革命,强调其重塑金融供应链的潜力,区别于Web 2.0的线上化改良 [1] 战略背景与行业趋势 - 全球95%稳定币与美元挂钩,其中80%以上交易发生在美国境外,美元通过稳定币实现全球扩张 [5][6] - 香港通过《稳定币条例草案》并发布《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推动建设数字资产枢纽,国泰君安国际已获批虚拟资产交易牌照 [9] - 跨境支付中稳定币结算成本可降至0.5%以下,远低于SWIFT系统的1%-2%,人民币稳定币有望依托中国贸易规模构建增量市场 [6][7] 竞争逻辑与先发优势 - 富兰克林邓普顿2021年推出链上货币基金FOBXX,贝莱德2024年发行的BUIDL基金规模已达29亿美元,验证代币化基金商业模式可行性 [18] - 华夏基金(香港)瞄准离岸人民币万亿级资金管理需求,提前与稳定币发行商合作并向香港金管局提交方案,抢占"蓄水池"战略地位 [19][20] - 公司通过牌照和合规壁垒建立先发优势,后续竞争者需重复其合规流程,面临时间与政策不确定性 [20] 行业变革与危机意识 - 区块链和智能合约将颠覆传统金融业态,稳定币可能在未来5-10年取代纸质法币成为主要结算工具,类似电商对零售业的冲击 [11][12] - 金融产品链上流转将消除T+1结算、中介角色等传统环节,实现"支付即结算"的7x24小时效率提升 [15] - 公司认为在传统资管红海竞争中难有突破,需通过技术变革实现"换道超车" [13]
拒绝食物道德化:健康饮食没有十足的“坏食物”
虎嗅· 2025-07-19 08:04
健康饮食观念误区 - 低糖低油标签食品实际热量可能高于传统快餐 例如某宝全麦芋泥奶酥代餐包524大卡超过麦当劳巨无霸491大卡[1][14] - 74%女性受访者存在食物红黑榜分类行为 将巧克力奶茶等归为坏食物 鸡胸肉西兰花等归为好食物[3][16] - 42%女性在摄入黑榜食物后会通过控制饮食或加量运动来弥补负罪感[5] 健康食品痴迷症现象 - 52%健身房人群存在健康食品痴迷症倾向 表现为对食物成分纯度过度敏感[8] - Instagram健康饮食账号关注者中49%呈现该症状特征 瑜伽教练群体比例高达86%[21][22] - 症状包括拒绝社交饮食活动 极端案例如生酮饮食打乱身体机能[20][33] 控制饮食文化影响 - 控制饮食文化将食物与身材管理绑定 通过计算运动消耗抵消进食热量 如一听可乐需跑13分钟[28] - 2018年研究显示80%节食者减肥效果无法维持5年 超半数2年内体重反弹[31] - 该文化导致进食紊乱风险 反控制饮食运动主张拒绝瘦即健康的观念[30] 直觉饮食倡导 - 新兴直觉饮食主张根据身体需求进食 与热量计算脱钩 如儿童天然感知饥饱[35][40] - 英国1Rebel健身房提供训练后啤酒 体现饮食与运动的平衡理念[39] - 需避免六大行为 包括强迫检查营养成分表 切断某类营养素摄入等[42] 食品行业消费趋势 - 代餐产品营销利用低卡标签 但实际营养单一化问题突出[1][14] - 健康饮食概念催生食物道德化现象 赋予食品政治正确标签[15][25] - 社交媒体健康内容推送加剧饮食焦虑 需减少相关信息接收[44]
外卖大战下的餐饮哀歌
虎嗅· 2025-07-19 07:10
外卖大战对餐饮行业的影响 - 外卖大战导致餐饮行业普遍出现"增收不增利"现象,订单量增长但利润下降[1][13][14] - 中腰部连锁快餐品牌外卖订单占比从18%~22%升至40%后,整体利润下降12%以上[1] - 头部茶饮公司在订单量和收入双位数增长情况下,利润出现双位数下滑[2] 成本压力分析 - 成本增加主要体现在配送成本、活动和促销成本、订单激增后材料和人力投入[2] - 某中式快餐店参加"满50减25"活动后订单量增长30%但利润减少近千元[25] - 饮品行业原料供应进入供不应求状态,进货频率显著提高[22] 不同餐饮业态受影响程度 - 高度依赖堂食的正餐类品牌受影响较小,有意识控制外卖比例在20%以内[10] - 饮品(茶饮、咖啡)短期受益但长期风险大,预计淘汰率较高[21][22] - 快餐类受影响较大,堂食外卖占比被彻底改写[11] 平台竞争态势 - 饿了么在上海等一线城市超越美团成为主导平台[20] - 美团内部将"自提外卖"和"0元购"视为守住行业第一的关键动作[3] - 平台存在强制商家参与活动现象,有商家被"自动"开通0元购功能[4][5] 小商家困境 - 夫妻老婆店等小商家因不擅长外卖运营面临严重客流量下滑[3] - 小商家备货压力大,有商家因临时激增需求浪费十多斤排骨[8] - 缺乏发声渠道,在平台规则面前处于弱势地位[9][16] 行业长期影响 - 可能加速餐饮行业连锁化率提升,淘汰中小商家[19] - 3-9个月可能改变用户消费习惯,更多人转向线上下单[19] - 预计外卖大战将持续至夏季结束,难以长期维系高强度补贴[23]
良品铺子卖身,一个零食时代结束了
虎嗅· 2025-07-18 22:16
股权转让交易 - 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及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与长江国贸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总价款10.46亿元,转让后长江国贸持股21% [1][2] - 股东达永以12.34元/股向长江国贸转让8.99%股份,涉及3605万股,总价4.45亿元 [3] - 两项交易完成后长江国贸将持股29.99%,总持股1.2亿股,总价款14.85亿元 [4] - 交易后宁波汉意持股比例从35.23%降至17.22%,达永从18.16%降至9.17%,创始人杨红春将失去控股权 [5] 公司财务与市场表现 - 停牌前公司市值55亿元,复盘后股价微跌0.15%至13.69元,市值54.9亿元 [6] - 2025年半年业绩预告显示净亏损7500万至1.05亿元,为上市以来最差半年报 [9] - 2024年营收71.59亿元同比下降11%,首次年度亏损4610万元 [31] - 2023年营收80.46亿元同比下降近15%,归母净利润腰斩至1.8亿元 [28] 战略转型与竞争困境 - 2023年开启"降价不降质"策略,300款主力产品会员价平均降幅22%,最高达45% [37] - 2024年转向"自然健康零食"战略,推出"五减"概念新品,首周销售额破400万 [53] - 量贩零食崛起导致市场份额被侵蚀,2024年门店数从3293家缩减至2704家 [44] - 代工模式导致成本高企,供应链管控不足,食安投诉频发影响品牌形象 [38][42] 行业格局变化 - 量贩零食品牌鸣鸣很忙2024年门店达14394家,GMV 555亿元,营收393.44亿元 [48] - 传统三巨头集体失速:来伊份2024年营收33.7亿元亏损7500万元,三只松鼠Q1增收不增利 [44][45] - 行业趋势从价格战转向健康化,多家品牌推出低糖低脂等健康零食标准 [51][54] 交易背景与潜在影响 - 长江国贸为武汉国资背景,拥有物流体系和资金资源,可能提升公司供应链效率 [12][13] - 业内对国资接手效果存分歧,认为需解决经营能力不足的核心问题 [16] - 存在股权转让纠纷风险,宁波汉意7976万股被冻结但预计不影响整体交易 [19][20]
那些猝死的人,都因为搞坏了这个人体最复杂器官
虎嗅· 2025-07-18 21:56
血管结构与功能 - 人体血管总长度可达10万公里 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半 [2] - 血管系统遍布全身所有组织和器官 承担氧气和营养输送功能 [4] - 血管由三层不同组织构成 符合医学上对器官的定义标准 [43][44] 血管老化机制 - 年龄增长导致血管自然硬化 可能引发心血管疾病 [6] - 现代生活习惯加速血管老化 熬夜是重要诱因 [8][9] - 熬夜刺激肾上腺素分泌 导致血压升高和血液粘稠 [10][12] 血栓形成过程 - 血液粘稠易形成小血栓 长期熬夜导致血栓增大 [14][16] - 血栓可能引发肺梗死/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33][35][37] - 全球51%死亡病例与血栓性疾病相关 超过癌症和传染病总和 [39] 代谢紊乱影响 - 熬夜抑制瘦素分泌 导致食欲增加和暴饮暴食 [16][17] - 过量营养摄入促使肝脏转化脂肪 形成乳糜血 [18][21] - 高盐/尼古丁/酒精等物质联合损伤血管内皮 [24] 动脉粥样硬化发展 - 血脂沉积形成黄色粥样斑块 导致血管狭窄 [26] - 斑块钙化形成坚硬粥瘤 手术难以清除 [28] - 斑块破裂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形成更大血栓 [29][30]
国产电池大容量,三星和iPhone用不上
虎嗅· 2025-07-18 21:49
行业技术趋势 - 国产手机电池容量实现大跃进,华米OV等旗舰机型电池容量已逼近或达到6000mAh,中低端机型向7000mAh迈进 [3][4] - 硅碳负极锂电池技术推动能量密度提升,理论比容量从石墨的372mAh/g提升至4200mAh/g [5][6] - 硅碳负极使用比例达5%-10%,从高端机型下探至中低端机型,带动硅碳负极使用量大幅增加 [5] 国际品牌电池策略 - 苹果和三星受限于国际运输规定(UN Special Provision 188),将电池能量限制在20瓦时以内(iPhone 16 Pro Max 18.17瓦时,S25 Ultra 18.84瓦时) [10][11][12][22] - 国际品牌电池性能表现优异,如三星Z Fold7在2000次充放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仍超80%,远超欧盟800次标准 [20] - 国际品牌因全球物流成本与安全考量,优先选择保守的电池技术路线 [17][19] 技术瓶颈与市场差异 - 硅碳电池存在物理膨胀(膨胀率显著高于石墨)和循环寿命缩短两大缺陷,导致容量衰减速度更快 [28][29][31] - 国内市场因高周转率(换机周期短)和低换电成本,更适合硅碳电池的快速迭代 [34][35] - 国产厂商电池循环次数标称多为300-500次,低于国际品牌标准 [34] 市场竞争格局 - 2025Q2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同比下降4%至6900万台,华为(18.1%)、vivo(17.3%)、OPPO(15.5%)占据前三 [9] - 小米是前五品牌中唯一实现正增长(+3.4%),苹果出货量同比下降1.3% [9] - 国产手机电池技术优势暂未转化为国际市场竞争力,出海面临多重合规壁垒 [37]
100个大厂人,拼凑出互联网这六年
虎嗅· 2025-07-18 21:23
行业变迁与员工心态 - 2019年互联网行业充满热情与理想,关键词为"颠覆"和"情怀" [2] - 2023年行业氛围转变,100位受访者中几乎无人提及理想和情怀 [2] - 行业6年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2019-2021年最后的红利期、2021-AI来临前紧日子期、AI来临后熬过来期 [4][27][28][29] - 2021年起行业开始普遍降本增效和裁员,员工心态从追求发展到求稳转变 [6][21] - 35岁左右员工群体表现出高度焦虑,主要担忧职业稳定性和家庭负担 [6][10] 企业运营与市场格局 - 大厂开始复苏,战略聚焦AI领域,如阿里将AI作为核心战略,百度全力投入AI竞争 [19][20] - 中厂面临发展困境,如喜马拉雅被腾讯音乐收购,在业务、人才和资金方面难以与大厂竞争 [17][21] - 新一线大厂如小红书、得物在细分领域表现突出,采用大厂运营模式 [17] - AI领域公司如DeepSeek被视为未来大厂 [18] - 行业福利普遍缩减,如取消企业滴滴随意打车权限,削减非必要开支 [22] 人才流动与职业发展 - 技术岗员工占比最高,约80%受访者为基层员工,20%为中层 [10] - 大厂人才流动首选仍为大厂,其次为中厂,表现出对大厂体系的依赖 [14][15] - AI业务人员职业前景较好,跳槽头部公司相对容易 [13] - 被裁员工转型路径包括自媒体、开店等,但多数经营不善 [11] - 部分高管求职困难,如前大厂总监频繁刷招聘软件仍难找到工作 [12] 职场文化与行业认知 - 出现"铁三角模式"等站队文化,反映员工在变动中寻求稳定的心态 [8][9] - 大厂光环逐渐褪去,表现为晒工牌现象减少和在相亲市场吸引力下降 [33][34][35] - 员工关注点转向实际利益:offer选择、薪酬待遇、部门核心程度等 [38] - 当前职场环境推行动力不足,员工更关注防止成果被夺取而非创新发展 [38] - 尽管环境变化,大厂仍被推荐为年轻人职业起点,可积累人脉和经验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