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晚点LatePost
icon
搜索文档
晚点专访张益唐:70 岁数学家,追逐第二次闪电
晚点LatePost· 2025-09-29 09:29
张益唐的数学研究风格与成就 - 长期专注于少数重大难题,不追求阶段性成果发表,习惯独自思考,与同行交流较少 [6] - 2013年在58岁时攻克百年数论难题“孪生素数猜想”,证明存在无穷多个素数对,其差小于7000万,实现从无限到有限的关键突破 [3][7] - 目前正致力于攻克“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2022年已发表相关论文但未被完全接受,仍在持续改写,自信已完成本质性突破 [8][9][29] 独立思考与独特方法 - 研究不从众,避免陷入他人卡壳的思路,通过独特视角突破难题,如孪生素数问题中数学界曾悲观,但其从“素数在算术级数中的分布”角度切入取得成功 [4][17] - 认为数论中拖了几十年、几百年的问题一定最重要,关键在敢不敢做,判断问题价值靠直觉,追求别人想不到的想法 [7][22][23] - 研究多靠预感与积累,灵感随思考时间增加而增强,且认为直觉天生,难以后天培养 [24][25] 对数学工具与环境的偏好 - 坚持用笔纸工作,大部分想法在脑中,办公室个人物品少,几乎每周7天在办公室思考 [9][11] - 偏好不受干扰的环境,如中山大学香港高等研究院提供独自思考空间,类似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以人为核心,给予自由研究时间 [36] - 不带学生时专注自身研究,未来计划带学生将看重对数学的兴趣和敏感性,而非奥赛成绩 [37] 对AI与数学研究的看法 - 认为AI无法独立解决黎曼猜想等重大难题,数学研究面对未知,需高强度脑力,AI目前不能取代人脑 [12][34] - 承认AI可促进数学发展,尤其在处理大规模信息、发现前人未注意点上有优势,但自身研究尚未使用AI辅助 [33][35] - 指出数学奥赛与研究的区别:奥赛有答案、可训练,研究周期长、无既定答案,脑力要求更高 [34] 个人经历与回国选择 - 早期经历曲折,博士毕业后求职不顺,打过7年零工,但坚持思考,利用大学图书馆资源,认为物质追求低不影响研究 [3][15] - 2024年6月底全职回国加入中山大学,认为当前是中国基础科学投入最大的时期,回国为最好时机 [3][36] - 形成独特研究风格源于个性与机遇,不介意世俗路径,即使困顿时期也保持怡然自得的状态 [14][41]
智平方创始人郭彦东:没有技术自信,中国机器人就没有创新突破
晚点LatePost· 2025-09-28 23:25
公司创始人背景 - 创始人郭彦东拥有卓越的学术和技术背景 高考数学满分 普渡大学人工智能博士 师从严格院士导师 在低照度成像等领域有深入研究[7][8] - 职业履历包括微软美国研究院 与5名图灵奖得主共事 培养技术自信和平视大佬的习惯 后加入小鹏汽车和OPPO 学习软硬结合与经营理念[11][12][19][25] - 2023年创立智平方 选择VLA路线做机器人 坚持端到端技术路径 认定其为机器人智能化的终极方案[3] 技术路线与研发进展 - 公司采用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路线 全球仅谷歌 特斯拉和智平方早期选择此路径 目前模型性能在benchmark测试中比美国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的PI-0强30%[3][42] - 重点投入GPU算力和端到端模型训练 实现大规模增量训练技术 2019年已有相关论文 强调训练速度需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以实现盈利[39][40][41] - 2025年推出第二代轮式底盘机器人爱宝 上身人形下身四轮 稳定性高且移动效率优于双足 计划2028年实现数万台年出货量[4][46][51] 商业化与客户落地 - 公司已通过模型服务实现数千万收入 融资七轮 资金足够支撑10年运营 经营风格务实 不过度承诺[3][4][37] - 机器人已获得汽车 半导体 生物制造等高端制造业商业订单 总量超千台 客户包括奔驰 吉利 东风柳汽等 并进入奔驰全球供应商名录[4][28] - 落地场景聚焦柔性工作 如工厂投料 插拔操作 虹桥机场行李车收纳等 机器人学习新任务仅需几小时到几天 当前未见过任务操作成功率达70%[30][31][46][51] 行业观点与战略定位 - 中国机器人公司超400家 行业热度超8年前电动车 但融资环境与美国不同 OpenAI估值3000亿美元 中国大模型公司估值300亿 无法支持掀桌子式创业[4][36][47] - 坚持轮式底盘而非双足人形 因移动效率高 稳定性好 适合快速落地 双足适合已上市企业布局 主商业模式为上半身服务解放双手[33][34] - 计划通过3+3+3节奏发展 前三年技术研发 中间三年体系搭建 后三年生态建设 目标将机器人价格降至10万元左右 避免专机化如扫地机[39][55] 数据策略与开源计划 - 提出正反金字塔数据观 冷启动阶段用互联网和仿真数据 大规模部署后依赖真实场景数据闭环 实现越用越聪明[49] - 2024年6月开源具身大模型GOVLA的FiS-VLA版本 为全球首个异构输入加异步频率VLA模型 与Physical Intelligence同为全球唯二开源机器人模型的创业公司[42] - 认为L4级智能需数据量增长100倍 预计还需5-10年 当前通过真实场景部署积累数据 计划用1万至10万台机器人采集实现数据规模[49][51]
无人配送车半年吸金 35 亿,智驾内卷的受益者
晚点LatePost· 2025-09-28 23:25
无人配送车行业商业化进展 - 行业在近两年确定可落地场景与产品形态 得益于乘用车辅助驾驶技术及供应链外溢 整车价格大幅下降 商业化模型有望跑通[5] - 竞争重点从算法和概念转向规模化与运营效率[5] - 2024年以来新石器、九识智能、白犀牛等3家头部公司累计获得超35亿元融资[4] 市场规模与交付目标 -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无人配送车保有量刚超6000台[6] - 新石器和九识均设立2024年交付1万台的目标 更大规模交付集中在下半年[6] - 新石器于2024年9月宣布第1万台下线交付 预计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年交付目标[6] - 佑驾创新预测2025年行业增量将接近10万台[6] 产品形态与场景应用 - 产品聚焦从快递网点到接驳点或驿站的运输场景 目的地和路线固定 运件量大 装载空间需5立方米及以上[7] - 装载空间优于中型面包车(5立方米无人车无驾驶室)[7] - 场景从快递扩展至即时物流(货拉拉/滴滴货运模式)、生鲜医药等城市配送 形成车辆复用网络效应[8] - 新石器快递场景销量占比从2023年底的100%降至2024年9月的70%-80% 非快递场景占30% 预计2025年非快递场景增速超快递并可能占比超50%[8] 成本控制与技术降本 - 德赛西威和佑驾创新采用车规级标准造车 目标延长折旧期至3年以摊薄成本[10] - 佑驾创新凭借乘用车供应链优势 同样器件采购价降低40%[10] - 乘用车智驾竞争促使激光雷达降价 技术路线清晰及人才流出(如元戎启行、小马智行、文远知行员工流向无人配送公司)助力降本[11] - 新石器通过传感器减量降本(12摄像头+1激光雷达方案) 白犀牛算力芯片减至单颗Orin[12] 商业模式与价格竞争 - 主流商业模式包括整车销售/租赁和大B客户定制化开发[13] - 针对小B和散客市场(如快递驿站加盟商) 整车加5年维护费售价降至15万元以下[13] - 九识2024年5月推出E6系列 整车起售价1.98万元 月服务费1800元起 5年使用价12.78万元起[14] - 新石器2024年9月推出零首付零利息48期分期方案 整车11.55万元起含终身FSD免费[14] 运营效率与规模化挑战 - 单个城市规模效应显著:运营100台车成本比10台车仅增两倍多 单车运营成本可摊薄70%[15] - 路权问题仍是短期扩大投放规模的阻碍[16] - 政策支持试点但车辆身份未获法律确认 上路仍属测试阶段 城市发放牌照数量有限[17] - 新石器和九识已获超200座城市路权 白犀牛获近150个城市路权[17]
晚点独家丨红杉中国独家领投 AI 陪伴硬件,珞博智能完成数千万天使 + 轮融资
晚点LatePost· 2025-09-27 10:07
泡泡玛特和卡游投资人,出手 AI 陪伴硬件。 以下文章来源于晚点科技 ,作者晚点团队 晚点科技 . 晚一点,好一点 文 丨 张家豪 编辑 丨 程曼祺 我们独家获悉,AI 陪伴硬件公司珞博智能(Robopoet)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 + 轮融资。本 轮融资由红杉中国独家领投,老股东金沙江创投、零一创投跟投。 红杉中国合伙人苏凯推动了此轮投资,此前他还主导投资了泡泡玛特、卡游等 IP 消费品公 司。 今年 6 月, 珞博智能完成数千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 ,由上影新视野基金、金沙江创投联合 领投,零一创投跟投。 珞博智能成立于 2024 年初,创始人孙兆治曾多年在欧洲设计汽车,2015 年回国,先后加入小鹏、滴 滴,任设计负责人,2021 年加入小鹏机器人公司鹏行智能任产品设计负责人,2024 年开始此次创 业。 珞博智能目前主要的产品是 AI 电子宠物 "Fuzozo 芙崽",它可以与用户语音互动,还拥有记忆功能, 可以根据用户互动频率和方式,演化出不同的性格。孙兆治此前曾告诉我们,这款产品主要面向的是 "Z 世代"(90 后、00 后)女性用户,它参考了养成类游戏的玩法,希望能做到跟用户构建情感羁绊, 而不只是 ...
国产制造业在发生什么:走进尊界 S800 工厂
晚点LatePost· 2025-09-27 10:07
尊界S800作为国产高端制造的代表 - 尊界S800作为中国高端制造的代表亮相蛇年春晚,其成功不仅是单一产品的成功,更象征着国产汽车从跟随走向引领的可能 [3] 生产制造环节的工艺革新与人才转型 - 产线工人心态发生转变,从追求标准化和快速生产节拍转变为像创作艺术品一样打磨产品,例如手工打造智能星空顶需要将上百根光纤按星图精准穿过顶衬 [4] - 焊装车间将交付给涂装车间的白车身杂质控制在3克以内,几乎达到豪华车行业标准极限,并通过增加人工清洁环节实现,一次抽检杂质仅增重2.238克 [5][7][8] - 制造业升级吸引软件工程等专业毕业生加入,工厂环境更像大型科技实验室,使用AGV机器人和AI视觉系统,工作内容涉及整车系统集成测试与软件调试 [9] - 传统产线工人转型为复合型工匠,与应届毕业生共同形成跨领域、多层次的新型制造业人才生态,提升国家工业体系竞争力 [11] 产业链协同模式升级与技术突破 - 合作模式从过去合资历程中的单向技术封锁转变为双向协同攻坚,例如为开发双层流全时四温区空调,华为、江淮和松芝组成联合项目组,攻关16个月并进行47轮实验 [14] - 供应商角色从被动的乙方执行者转型为主动的创造者,例如延锋内饰需在无线前提下将整块小牛皮包裹内饰件,延锋座椅需实现0.7秒内从躺倒姿态迅速复位 [16][18] 高端车型对品牌与产业链的催化作用 - 尊界S800作为售价百万级的豪华车,有助于自主品牌构建品牌势能,成为价值锚点,打破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价格天花板认知,为整个行业带来更宽广的溢价空间 [19] - 高端车型对零部件精度、材质和可靠性提出苛刻要求,推动供应商进行技术革新和生产线升级,例如尊界S800带动全国十几个省份的221家零部件厂商向高端转型 [20] - 自主品牌零售市场份额在2025年1-8月达到64%,同比增长6.2个百分点,尊界S800上市4个月累计大定已超1.5万台 [20] - 高端产品带动产业链升级的现象在其他制造业领域同样存在,例如造船业对高性能的要求推动冶金、化工到电子信息等基础工业体系进步 [22]
2020丨隐秘的通途:字节、华为如何游说华盛顿
晚点LatePost· 2025-09-26 08:35
文 丨 陈耕 黄俊杰 制图 丨 实习生胡文迪 编辑 丨 黄俊杰 "TikTok 监控你的手机剪贴板。现在签名,封了 TikTok。" 2020 年 7 月 17 日,特朗普竞选委员会在 Facebook 和 Instagram 投放了 18 个号召封禁 TikTok(抖 音海外版)的新广告,分别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和副总统迈克·彭斯的名义发布。每条广告都用 了同一句话,配以不同的图片和视频。 总统没花多少钱。据 Facebook 广告透明平台公示,这些广告当日总计只投放了 3400 美元。这像是大 规模投放前测试用户对不同视频的反响。 此前半个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总统特朗普、白宫办公厅主任梅多斯先后表示,美国政府内部正在 讨论封禁 TikTok。梅多斯称美国政府大概率在数周内作出决定。 白宫正讨论封禁 TikTok,而几百米外的一间办公室里,几位受雇于字节跳动的说客正试图动摇这个决 策。 过去一年多,TikTok 两度被美国政府调查。第一次是 2019 年 2 月,美国公平贸易委员会(FTC)罚 TikTok 570 万 美 元 , 指 责 其 未 经 家 长 允 许 获 得 儿 童 个 人 信 息 。 ...
2020丨等待 2:30,印度封杀中国手机应用那一夜
晚点LatePost· 2025-09-26 08:35
印度政府封禁中国应用事件 - 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于2020年6月29日发布声明,以保护主权完整、国防安全与社会秩序为由,封禁59款中国相关移动应用,包括TikTok、微信、快手U Video等 [4] - 封禁声明未提及具体屏蔽方式与执行时间,但字节跳动旗下TikTok、Helo等应用随后从印度Google Play和苹果App Store下架 [4][5] - 中国外交部对此表示强烈关注,称印度政府有责任维护国际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5] 受影响的主要公司及产品 - 字节跳动损失最大,估计规模达60亿美元,旗下TikTok在印度拥有1亿日活跃用户,占其全球下载量的20%,下架前在Google Play印度商店下载排名第三 [5][6] - 欢聚时代旗下Bigo Live、Likee等应用在印度排名靠前,Likee排名第27,Bigo Live排名第151,但商业化变现困难 [10] - 快手旗下U Video在印度下载排名第8,联想孵化的ShareIt(茄子快传)全球日活1亿,其中3000万在印度 [11] - 腾讯、百度、阿里等公司部分应用在列,但多数产品早已下架或排名低于1000,对业务影响较小 [9][10] 市场影响与损失评估 - 此次封禁可能造成百亿美元损失,字节跳动为首要受影响方 [5] - 印度30家互联网独角兽中,18家获得中国投资,总规模超过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亿元),涉及腾讯投资的Swiggy、Ola等,阿里投资的Paytm、Zomato等 [21] - 印度是Google应用下载量第一的市场,但每个Android用户年均仅贡献8.6元人民币收入,变现难度大 [21] 潜在波及范围与行业警示 - 封禁可能蔓延至电子设备领域,华为、中兴在印度布局数十万基站,中兴手机业务在印年收入达30-40亿美元 [24] - 中国手机品牌占据印度80%以上市场份额,小米、OPPO、vivo等通过本地建厂规避关税,但政策风险仍存 [25] - 互联网公司对国际关系理解不足,需加强形势研判,字节跳动已开始招聘相关专家 [24]
2023丨直击 TikTok 听证会,日益收紧的包围圈
晚点LatePost· 2025-09-26 08:35
TikTok面临的监管挑战 - 美国国会听证会持续近5小时 周受资接受超过50位议员超200次质询 核心议题涉及数据安全、外国政府干预及未成年人保护 [3][7][8] - 议员频繁以"yes or no"打断解释 拒绝给予详细说明机会 听证会呈现高度对抗性态势 [4][9][12] - TikTok提出"得州计划" 投资15亿美元将美国用户数据迁移至甲骨文服务器 并成立美国数据安全子公司接受第三方监管 [13][15][46] TikTok在美国的市场地位 - 美国月活跃用户达1.5亿 是2020年三倍 日活跃用户超8000万 相当于Facebook美国用户数一半 [5][39] - 覆盖美国500万企业用户 但广告变现效率低于Facebook 2022年Meta、Google与Amazon占据美国广告市场超60%份额 [8][42][43] - 电商业务进展缓慢 美国直播电商2022年底才上线 因监管危机决定2023年放缓扩张步伐 [44] 地缘政治影响因素 - 拜登政府采取立法手段推进封禁 两部法案(DATA Act和RESTRICT Act)获两党支持 正等待国会投票 [38] - 基于数据分析的个性化推送技术于2020年8月被列入中国出口限制名单 TikTok剥离涉及技术出口审批 [5] - 欧盟委员会、英国、加拿大等多国政府设备禁用TikTok 蒙大拿州参议院已通过全州封禁禁令 [37] 公司应对策略 - 游说支出大幅增长 2022年字节跳动游说开支达538万美元 是华为1.7倍 过去三年总花费超华为十年总和 [45] - 从国内抽调核心骨干支援TikTok 包括抖音原市场负责人支颖、今日头条原负责人陈熙 [51] - 内部定位强调"indispensable"(不可或缺)目标 希望成为用户和创作者必备平台 [39] 技术架构与数据管理 - "得州计划"要求新公司董事会向CFIUS汇报 所有雇员需为美国公民或绿卡持有人 年运营成本7-10亿美元 [13][46] - 算法使用机器学习基于兴趣信号 但议员质疑代码审查无法排除外国政府通过训练数据施加影响 [17][18] - 年龄验证采用"年龄门槛"机制 结合用户公开资料和视频内容进行交叉验证 [29][30] 历史监管演进 - 特朗普2020年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发布行政令 但被联邦法官签发初步禁令拦阻 [34][35] - 拜登2021年撤回行政令 改为系统性安全审查 五个月后提出修改商务部规则加强应用监管 [36] - 2022年12月政府支出法案纳入政府设备禁用TikTok条款 次年2月白宫要求30天内完成清理 [37]
结束的开始丨TikTok 五年自救到终点,办公室安静如常
晚点LatePost· 2025-09-26 08:35
交易框架与公司结构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认可新的TikTok美国交易方案,各方将在美国新设合资公司控制TikTok美国应用,字节跳动在合资公司持股不超过20%,甲骨文等公司将入股45%,原字节跳动海外股东持有剩余股份[5] - TikTok美国经营将分两家公司,字节跳动保留对TikTok推荐算法的所有权并授权给合资公司使用,另一家由字节跳动全资控制的美国公司继续负责电商、品牌广告经营及国际业务互联互通[6][9] - 新合资公司估值为140亿美元,负责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内容保障、软件保障及相关本土业务[9] 市场地位与增长战略 - TikTok在美国拥有超过1亿用户,包括六成年轻人,用户平均每天使用52分钟,是Instagram的1.5倍,全球月活跃用户达16亿[6] - 据eMarketer预测,2025年TikTok预期在美国获得143亿美元广告收入,美国市场至关重要,一个美国人浏览数字广告产生的价值相当于32个印度人[7] - 增长是TikTok的核心战略,通过上线社交功能、推出TikTok Lite版本绑定更多利益,支撑起每年百亿美元的广告收入,并拥有7000名美国员工、超过20万名商家和10万名创作者[17] 内部管理与运营挑战 - TikTok内部推行英语水平考核,成绩未达标的员工会被限制晋升、出差和接触本地业务,合格标准约等于雅思6.5分[26] - 中国员工转岗加入后带来效率,但也导致内部沟通更多使用中文,引起本地员工理解困难,团队氛围越来越“卷”,员工工作时长接近或超过12小时,需要跨时区开会[14][21][26] - 公司在Glassdoor上的评分仅为3.2分,但薪酬具有竞争力,例如在洛杉矶为软件工程师开出的年薪达20万至31万美元,是当地平均数的1.5倍[30] 员工构成与地缘政治影响 - TikTok是许多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的唯一选择,在北美科技公司裁员或暂停为外籍员工办理绿卡的背景下,TikTok仍在大规模招人并帮助员工办理绿卡[28] - 地缘政治对企业经营构成重大不确定性,类似案例包括小米在印度被冻结48亿元资产,以及印尼政府禁止TikTok开展电商业务[31] - 公司持续进行游说,今年游说团队有41名成员,上半年游说费用创下历年新高达到283万美元[22]
2025丨对话前白宫官员和资深律师丨TikTok 美国大局已定
晚点LatePost· 2025-09-26 08:35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封禁TikTok的法案合乎宪法 TikTok在美国运营的法律途径基本被堵死 总统权力仅限于短暂延期 国会修改法律的可能性极低[5][8][16] - 封禁的核心理由是TikTok的规模和数据收集能力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而非其言论影响 因此法院采用了审查标准较低的“中级审查”而非“严格审查”[7][14][28] - 专家认为TikTok的“德州计划”等合规努力未能扭转局面 其出售可能性也微乎其微 因为剥离核心算法将使交易失去意义 且中国政府可能阻止[17][25][29] - 此事件标志着美国对华科技政策的重大转变 基于“可能”的威胁即可封禁 未来在美中国跨国公司面临的政治风险显著升高 生存环境恶化[19][32][33] 法律判决与影响 - 美国最高法院九位大法官一致支持封禁法案 认定其仅针对TikTok所有权问题 与言论自由无关 因此适用“中级审查”标准[14][28] - 法案规定 1月19日后任何美国公司为TikTok提供服务将面临天价罚款 按1.7亿用户每人5000美元计算 总罚款可达8500亿美元[5][15] - 总统权力仅限于将执行期延长一次 最多90天 无法单方面改变法律 国会修改该法律的可能性被认为等于零[16] - 最高法院审理此案流程异常迅速 从接案到辩论仅23天 专家认为法院未充分审查“德州计划”等替代方案就做出了裁决[23][24][27] TikTok的应对与局限 - TikTok实施了“德州计划”试图解决安全担忧 包括将美国用户数据交由独立的美国公司(TikTok美国数据安全公司)管理 并与甲骨文合作审查源代码[25] - 公司在美国进行了大量游说 2024年游说花费达806万美元 但未能改变众议院超过80%两党议员支持封禁的局面[29][30] - 为融入美国市场 TikTok采取了一些全球化措施 如聘请新加坡籍CEO 但专家认为其“美国化”程度不足 例如未将总部迁至美国或任命美籍CEO[29] - TikTok的成功使其拥有1.7亿美国用户 接近1/3美国成年人 但其“大到不能倒”的策略并未能阻止封禁[30] 地缘政治与行业影响 - 封禁TikTok与之前处理华为、中兴案例不同 过程更短更快 且针对主流社交媒体 反映了美国对华敌意的加剧和政策的重大转变[17][20][31] - 判决逻辑是基于TikTok“可能”受中国政府要求收集数据 即使无直接证据 此先例可能被用于针对其他在美中国公司如Temu Shein 小红书等[19][32][33] - 事件表明中美互信已完全消失 中国公司出海需从“全球公司”转向“本地公司”以应对政治风险[33] - 短期看 TikTok封禁将利好美国本土科技公司如Meta Instagram X 但长期看可能损害美国在互联网自由的领导地位和创新环境[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