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晚点LatePost
icon
搜索文档
独家对话美的方洪波:我只是一个过客,不需要被任何人记住
晚点LatePost· 2025-05-19 11:46
公司治理与传承 - 公司强调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是企业生生不息的核心而非依赖个人 [5][67] - 创始人何享健在2012年将公司交给职业经理人方洪波,交接时方洪波定位自己为"美的发展历史中的过客" [3][67] - 接班13年来公司收入增长4倍至4000亿,市值增长8倍超5000亿,位列A股民企市值第三 [4][67] 经营策略与管理风格 - 推行"以简化促增长"战略,削减95%以上形式主义加班,严禁下班时间开会 [7][8] - 采取"关停并转"策略,砍掉亏损业务如部分小家电,减少非核心业务SKU [9][18] - 高度分权管理模式,CEO仅负责战略方向,日常运营由各事业部自主决策 [60][61] 业务转型与创新 - 从传统家电制造商转型为科技驱动多元化集团,To B业务收入已超1000亿 [4][42] - 2016年以292亿收购德国库卡进军工业机器人,2021年收购万东医疗进入医疗影像 [19][21] - 坚持不进入汽车、手机等不具备能力的行业,专注已有优势领域 [18][19] 国际化发展 - 海外收入占比超40%,拥有3.5万名海外员工,推行OBM优先战略替代代工模式 [23][24] - 吸取日韩企业教训,实行本土化团队管理,60多个海外主体中业绩优秀者均为本土团队 [25][26] - 2020年后加速全球化布局,重新配置资源并调整国际化方法 [23][24] 组织与人才 - 员工第一理念,投入建设医疗教育等配套设施改善员工生活环境 [55][56] - 建立完善人才梯队,200多名中高层每年两次一对一访谈,强制高管参加全球商学院培训 [12][59] - 实施"继任者计划",每个岗位明确3位后备人选,保持组织活力 [62][63] 行业洞察与竞争 - 将小米视为重要竞争对手但战略上不畏惧,已完成十几万字小米研究报告 [16][17] - 认为家电行业格局固化需要新竞争者激活市场,积极应对小米等跨界竞争者 [16][17] - 扫地机器人业务持续亏损但仍坚持投入,等待技术迭代稳定后的破局时机 [20] 企业哲学与文化 - 强调"自我颠覆、自我否定"的企业家精神,认为这是持续成功的关键 [27][29] - 倡导"混乱是阶梯"的发展理念,在变革中寻找成长机会 [52][53] - 公司展厅不悬挂现任领导照片,避免个人崇拜文化 [57][76]
晚点独家丨比亚迪智能化业务新变动:廖杰重回地平线,辅助驾驶、座舱团队整合
晚点LatePost· 2025-05-16 21:33
比亚迪智能化业务架构调整 - 公司智能化业务架构经历两年多调整后进入相对稳定阶段 [2] - 人事变动反映业务决策和投入变化 2023年智能辅助驾驶首次成为核心战略 多位外部技术人才加入 [3] - 近期关键技术人才离职 包括曾担任总监的廖杰和国内产品管理中心主任唐旻昕 [4] 智能辅助驾驶战略发展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将智能辅助驾驶升级为核心战略之一 [6] - 2024年组建"天璇""天狼"两大自研团队 9月整合为一支团队 由李锋担任总负责人 [6] - 近期辅助驾驶与智能座舱业务整合 由李锋和韩冰分别管理软件和硬件业务 [6] 业务整合与技术策略 - 新技术院实现智能化业务最清晰划分和资源集中 辅助驾驶与座舱业务交由一人管理 [7] - 采用舱驾一体技术趋势 预计可节约上千元成本 [7] - 重点推进天神之眼B平台方案自研量产 应用于20万元左右车型 [7] 成本控制与量产目标 - 通过自研方案替代供应商 已在C平台验证策略 将高快领航下放到7万元车型 [7] - 2024年4月启动天神之眼B项目自研攻坚 [7] - 公司2025年销量目标550万辆 更注重成本与回报平衡 [7]
阿里财年收入逼近万亿元;星巴克开始接触中国业务潜在买家;吉利加速整合,宣布一系列高层调整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5-16 21:33
淘宝还会继续提佣金,原来不投广告的白牌商家也开始花钱了。 今天阿里巴巴发布了截止 3 月 31 日的季报,淘天集团的表现最为亮眼,其中中国零售商业的客户 管理收入同比增长了 12%,达到 710.77 亿元。 阿里巴巴 CFO 徐宏在财报会上解释,这部分增长一是来自抽佣的提高。去年 9 月开始淘宝开始对 平台上已确认的交易收取 0.6% 的 "基础软件服务费",此前淘宝是国内唯一对卖家免费开放使用的 电商平台,徐宏说这部分服务费推出早期还有些优惠,接下来这些优惠会被收回,拉动客户管理费 提升。 增长的另一部分则来自 "全站推"。这是阿里去年 4 月推出的流量推广工具,商家只要在全站推系 统中选择商品、设置每日的花费预算,其他就可以交给系统自己运行。 电商事业群 CEO 蒋凡在本次财报会上说,这一产品的渗透率在不断提升,原来不花钱推广的白牌 商家也开始使用了,这对淘宝来说都是增量广告收入。 另一值得关注的业务是阿里云,四季度云智能营收同比增长 18%,略低于市场乐观预期的 20%。 增长主要来自公有云业务,且受到 AI 驱动明显。 阿里巴巴集团 CEO 吴泳铭在财报会上说,除了互联网金融、教育等互联网原生企业开 ...
“消失” 的汽车门把手
晚点LatePost· 2025-05-16 21:33
隐藏式门把手的发展历程 - 隐藏式门把手最初用于赛车或豪华车(如梅赛德斯-奔驰 300SL 赛车版),目的是优化空气动力学和美学设计 [2] - 1970年代后技术成熟且成本降低,菲亚特 850 Spider等主流车型开始采用以提升品牌形象 [2] - 特斯拉2012年推出的Model S首次在电动车上采用隐藏式门把手,成为电动车设计标签之一 [2] 隐藏式门把手的技术与问题 - 分为全隐藏式和半隐藏式两种,工作原理类似传统门把手但结构更复杂 [5] - 解锁方式分为"隐藏把手+机械拉线锁"和"隐藏把手+电子锁",后者依赖电力且存在断电失效风险 [7] - 常见问题包括夹手、冬季冻结、传感器失灵、连接机构损坏等 [3] - 极端事故中可能导致救援困难(如山西运城事故中车门无法打开) [9] 隐藏式门把手的实际效益 - 对风阻系数改善仅0.001-0.002 Cd(续航提升1-3公里),效益远低于成本 [4] - 特斯拉内部曾反对该设计,因复杂度高且成本显著增加 [4] - 整车采用隐藏式门把手增加7-8公斤重量,BOM成本比传统结构高4-7倍 [9] 行业应对与标准制定 - 工信部拟出台《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国标,要求强化断电保护、标识规范等 [3] - 大众ID4采用半隐藏式折中方案,但仍因防水问题召回数十万辆 [10] - 长城汽车采用"隐藏把手+机械拉线锁"方案,强度与传统把手一致 [12] - 供应商开发新型安全方案,如ITW的惯性触发机械自启动机制、霍富的紧急拉索装置 [17] 市场现状与设计反思 - 中国新能源车前100车型中60%搭载隐藏式门把手 [11] - 欧洲市场部分豪华车(如劳斯莱斯闪灵、保时捷Taycan)仍保留传统门把手 [14] - 行业反思设计过度追求差异化,可能牺牲安全性和实用性(如弹出式大灯的衰落) [22][23] - 供应链成本压缩导致质量风险上升,部分企业忽视失效模式分析(DFMEA) [23]
“一个吉利” 加速成形:确定的和未知的
晚点LatePost· 2025-05-16 21:33
核心观点 - 吉利汽车一季度业绩表现强劲,销量、营收和利润均实现显著增长,其中销量同比增长48%至70.4万辆,营收同比增长25%至72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264%至56.7亿元 [4] - 公司正在加速推进"一个吉利"战略,计划通过私有化极氪实现品牌整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协同效应 [5][6] - 合并后预计将实现显著成本节约,目标为研发、管理和营销效益提高15%-20%,增长效益提高5%以上 [8] - 高管团队进行重大调整,淦家阅将出任吉利汽车集团CEO,安聪慧接任吉利控股集团CEO [6][7] - 公司明确表示不会对其他上市公司(如极星、Smart、路特斯)进行私有化 [10] 业绩表现 - 一季度新车销量70.4万辆,同比增长48% [4] - 一季度营收725亿元,同比增长25% [4] - 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264% [4] - 销售和行政费用下降,但研发开支增长近25% [8] 品牌整合 - 极氪将回归吉利体系,成为全资附属公司并从纽交所退市 [4][5] - 整合流程分为多个阶段:谈判合并条件、股东大会表决、交割完成 [5][6] - 整合原因包括提高决策效率(目前需要两家公司各自董事会批准)和统一激励机制 [6] - 极氪定位将保持为全球豪华科技品牌,领克为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吉利银河和中国星为全球主流品牌 [11] 管理架构调整 - 淦家阅(44岁)出任吉利汽车集团CEO,权责范围扩大至管理吉利自有所有汽车品牌 [6][7] - 安聪慧(55岁)接替李东辉担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全面负责集团运营管理 [7] - 李东辉转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 [7] - 戴庆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 [7] 成本控制与协同效应 - 目标合并后研发、管理和营销效益提高15%-20%,增长效益提高5%以上 [8] - 参考极氪与领克整合经验,预计可节约3%以上生产制造成本、10%-20%研发投入和管理费用 [8] - 已在7个技术领域推进协同,包括辅助驾驶、智能座舱、动力电池等 [11] - 一季度极氪销售费用节省9.2%,营收增长1.1% [8]
对话 VITURE 姜公略:把 AR 眼镜卖到美国第一 ,从负需求到离不开
晚点LatePost· 2025-05-15 22:56
公司战略与产品定位 - 智能眼镜行业的第一性原理是用户不需要眼镜 必须提供无法拒绝的理由才能让用户佩戴[3] - 公司选择游戏玩家作为核心用户群体 主打"随时随地用大屏串流打主机游戏"的体验[3][15] - 产品定位不是AR眼镜本身 而是满足用户未被满足的体验需求[15] - 公司坚持不做类似Ray-Ban Meta的产品形态 认为这是容易被大厂碾压的领域[6][36] 市场表现与增长 - 公司2021年成立 到2024年底在美国累计销售几十万台AR眼镜 单价459美元起[3] - 在美国市场获得超过50%的市场份额 成为行业成长最快的创业公司[3] - 2022年4月众筹金额达310万美元 打破平台记录[37] - 公司保持每年3倍的增速 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用户口碑传播[45] 产品与技术 - 采用BirdBath光学技术而非光波导 因当前阶段更能实现产品市场契合[8][9] - 首创颈环设计 将计算单元和控制器从眼镜移至颈环 减轻眼镜重量至76克[4][21][24] - 颈环第二代重量降至160克 算力提升10倍 续航提升50%[24] - 开发实时2D转3D功能 可在本地设备完成转换 不依赖云端算力[19] - 产品获得IF Design Award、红点设计奖等设计奖项[4] 行业洞察 - AR眼镜行业早期脱离正常商业逻辑 存在"造锤子找钉子"现象[7][9] - 2024年AR+VR全球销量仅1000万台 远低于智能手机的10亿部和智能手表的9000万部[5][6] - VR头显天花板约1000万台 本质是游戏主机的子集[10] - 智能眼镜行业上限是所有戴眼镜的人群 下限是AI重度使用者[32][34] - 眼镜被认为是AI最佳落地载体 因其具备实时在线和离手操作特性[33] 创业方法论 - 创业公司最大错误:PMF未成立前投入过多资源 或PMF成立后未快速投入更多资源[3][39] - 研发要像狙击枪精准打击 而非散弹式投入[5][21] - 人才选择坚持"精而不多"原则 宁愿等待合适人选[5][44] - 创业需看清行业终局 在范式形成前积累足够壁垒[43] 设计理念 - 产品设计遵循"道法自然"原则 顺应科技发展和人性需求[14][27] - 可穿戴设备必须结合功能性与艺术表达 满足用户自我标签需求[30] - 眼镜颜值是第一关 决定用户是否考虑购买[31] - 建筑理念影响产品设计 限制条件下才能打造真正好产品[29]
Temu美国站可能恢复全托管;微信帮忙,腾讯录得近三年最快单季收入增速;特斯拉成立委员会讨论马斯克薪酬问题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5-15 22:56
Temu可能在美国恢复全托管模式 - Temu买手通知商家全托管模式可能在美国重新上架,要求提前备货,但最终落地取决于关税政策[1] - 4月26日起Temu美国站全托管商品被下架,因美国对低于800美元的中国小件包裹取消免税政策,需缴纳120%关税或100美元/件固定关税[1] - Temu采取三种变通方法:1)全托管卖家转半托,商家需自行负责物流;2)推出半托Y2模式,允许中国仓空运发货但卖家利润微薄;3)从东南亚等地转运[1][2] - 5月12日中美协议保留10%关税,暂停24%加征关税,但小件包裹仍需缴纳30%关税[2] 微信助力腾讯业绩增长 - 腾讯一季度收入1800亿元(+13%)、净利润497亿元(+17%),广告收入增长最快,得益于微信交易生态系统优化[3] - 微信成立电商产品部,探索微信内交易模式,负责人向张小龙汇报;开放平台基础部更名为开放平台部,专注公众号和小程序[3] - 腾讯内部称架构调整为支持商家及创作者成长,促进微信小店、公众号等业务发展[3] 特斯拉讨论马斯克薪酬方案 - 特斯拉董事会成立特别委员会研究马斯克薪酬问题,可能制定新期权激励方案[4] - 马斯克3月起诉特拉华州法院,试图恢复2018年价值560亿美元的薪酬方案,若失败董事会将用新方案替代[5] - 2018年薪酬方案设12项市值管理目标,每完成一项马斯克可获1%特斯拉股票[5] 微软裁员与AI战略调整 - 微软全球裁员6000人,称需在变化市场中调整组织[6] - 微软持续重组资源转向AI和云计算,今年AI相关资本支出达800亿美元[6] 宁德时代或成2025年最大IPO - 宁德时代港股发行价263港元/股,拟募资46亿美元,可能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IPO,预计5月20日上市[7] - 一季度全球最大IPO为日本JX Advanced Metals Corp,募资29亿美元[7] 中国企业加速投资巴西 - 美团计划5年内在巴西投入10亿美元发展外卖平台Keeta[8] - 蜜雪冰城未来3-5年将在巴西采购40亿元农产品[8] - 广汽传祺拟投资13亿美元在巴西建新能源车生产基地[8] - 远景能源将为巴西提供氢能和氨能技术,建拉美首个净零工业园区[8] - 长城汽车巴西工厂7月投产,2027-2032年追加投资76亿元[8] 福特因刹车隐患大规模召回 - 福特在美召回超27万辆2022-2024款Navigator和Expedition,因刹车失灵风险[9][10] - 两年前福特曾因制动管路问题召回128万辆Fusion和MKZ[10] 极氪评估吉利私有化提案 - 极氪成立独立董事委员会评估吉利汽车私有化提案,尚未作出决定[11] - 吉利称私有化可提升资源效率,减少内部冲突和重复投资[11] 小马智行或赴港二次上市 - 小马智行计划秘密提交香港IPO申请,目前市值64.9亿美元[12] Burberry业绩下滑与裁员计划 - Burberry上财年营收24.6亿英镑(-17%),税前亏损7500万英镑(上年利润2.71亿英镑)[13] - 计划裁员1700人(占员工总数20%),取消风衣工厂夜班因生产过剩[13] 富士康AI服务器驱动业绩增长 - 富士康一季度营收3913亿元(+24%),净利润100亿元(+91%),创历史新高[14] - AI服务器订单推动增长,预计二季度AI服务器营收同比环比均近倍增[14]
京东季度盈利超预期,外卖加剧新业务亏损;软银财年扭亏,风投部门转亏;五部门约谈外卖平台企业丨百亿美元公司动向
晚点LatePost· 2025-05-14 22:48
外卖平台监管 - 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企业,要求严格遵守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规范经营,维护消费者、商家和骑手权益 [1] 京东财报 - 京东一季度营收301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超出市场预期 [2] - 调整后EBITDA为1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7% [2] - 新业务(含外卖)收入同比增长18.1%,但经营亏损率扩大至23.1%,去年同期为3.8% [2] - 京东零售同比增长16.3%,主要受益于带电产品国家补贴 [2] 半导体行业 - 中芯国际联席CEO赵海军表示手机出货量预计将修正,三季度客户备货目标可能下调 [3] - PC产品销售平稳但缺乏大幅增长,电视、平板等面板整体供过于求 [3] 滴滴宠物出行 - 滴滴宠物出行服务上线半年,已有近200万只宠物完成注册 [4] - 中国宠物猫狗数量超1.2亿只,年均开销超2000元 [4] - 滴滴计划支持多宠物信息填写、扩大播单半径,提升接单率 [5] - 滴滴持续探索细分场景,推出包车、宠物出行、女乘客选女司机等功能 [5] 软银愿景基金 - 截至3月的财年,愿景基金整体账面投资收益212亿人民币,同比收缩40% [6] - 剔除费用后,愿景基金为软银造成56亿人民币税前亏损 [6] - 投资滴滴、Coupang获得收益,但被AutoStore等公司估值下降抵消 [6] 美团国际扩张 - 美团计划未来几个月将Keeta外卖平台引入巴西,5年投入10亿美元 [7] - Keeta已在香港和沙特上线 [7] 特斯拉自动驾驶 - 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局调查特斯拉FSD系统在低能见度下的安全性 [8] - 要求特斯拉对6月推出的付费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作出安全说明 [8] 国际贸易 - 印度拟对豆类、坚果等美国商品加税,回应美国钢铝关税 [9] - 美国4月对印度商品加征高达26%的税率 [9] 日产汽车重组 - 日产计划到2027财年前裁员2万人,关闭7家工厂 [10] - 计划削减5000亿日元成本,2026财年实现汽车业务盈利 [11] - 2024财年净亏损6709亿日元 [11] 苹果定价策略 - 苹果考虑iPhone提价,但不想与关税挂钩 [12] - Pro、Pro Max系列主要在中国生产 [12] 赛百味扩张 - 赛百味预计8月中国门店达1000家,远期目标4000家 [13] - 已在中国开设超800家门店 [13] - 转向直营模式,加速一二线城市拓店 [13] 保时捷管理层变动 - 保时捷更换两名董事会成员,负责人力资源和采购 [14] - 一季度营收88.6亿欧元同比下降1.7%,营业利润7.6亿欧元同比下降40.6% [14] - 全球交付量71470辆同比减少8%,销售回报率从14.2%降至8.6% [14] 比亚迪欧洲表现 - 4月比亚迪在欧洲14国销量11123辆,超越特斯拉的6253辆 [15] - 主要销售车型包括ATTO 3、SEAL、SEAL U等 [15] 本田电动车计划 - 本田推迟加拿大电动车投资计划约两年,因市场需求放缓 [16] - 预计2026财年营业利润下滑至5000亿日元,远低于上年的1.2万亿日元 [17]
除了外卖和网约车,年轻人有了新出路
晚点LatePost· 2025-05-13 18:12
轻创业趋势 - 新手妈妈佳佳以500元启动资金三年收入260万元,通过宠物主题创意定制产品如磁吸冰箱贴和入门地垫实现[1] - 汽车发烧友戚越用8000元本金半年赚130万元,开发高端新能源汽车配件平替产品如单手操作车载杯架,单款月利润达30万元[1] - 超级粉丝甜牙通过明星主题手串实现月营业额3-4万元,财务小野通过无库存假发代销获得月收入8000-2万元[2] - 年轻人开发地域特色玩偶(陕西肉夹馍/甘肃麻辣烫/绍兴臭豆腐)和适老化产品(防滑轮椅/洗澡扶手),满足情绪价值和场景需求[2] 行业变革驱动因素 - 1688平台2024年活跃买家同比增长55%,无库存代发模式买家增速达75%,支持一件起批/0元拿货模式[3] - AI技术推动柔性供应链敏捷化,使"一人公司"模式涌现,平台数据显示AI提升转化率/复购率20%-30%,预计可达50%-100%[4][7] - 中国制造三大集合地(广交会/义乌/1688)全面拥抱AI,1688平台2024年发生8500万次AI调用,覆盖商品/图片/文案生成[6] AI赋能B端商业 - 1688推出AI采购助手覆盖"找挑询付履"全链路,实现静默下单,数字员工提升店铺留存率64%/进店采购率27%[10][11] - "源选"计划联合产业带工厂研发100个超级单品,聚焦大健康/出行/居家场景,AI降低运营成本50%以上[12] - B端生意逻辑从流量驱动转向复购驱动,AI帮助工厂精准匹配需求,避免低价竞争陷阱[13][15] 商业模式转型 - 电商行业从肿瘤式增长(低价竞争)转向肌肉式增长(产品首选),AI重构供需匹配逻辑[14][15] - AI改变传统爆款流量分配规则,推动垂直商品精准推荐,1688平台年交易用户达1亿,其中新增买家主要为一二线年轻人[7][8] - 工厂通过AI实现"前店后厂"模式,设计研发周期缩短30%,优质源头工厂快速响应个性化需求[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