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财经
搜索文档
大跳水!晚买一年,立省1000!去年买它家拉杆箱的我,哭惨了
凤凰网财经· 2025-10-03 21:44
品牌背景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为法国拉加代尔集团旗下《世界品牌500强》ELLE的品牌,在全球上百个国家拥有10亿忠实粉丝[8] - 品牌定位法国轻奢,拥有法国和中国两个设计团队,产品需经总部严格筛选方可生产[11][39] - 线下实体门店超200家,遍布全国[6][17] 产品核心卖点与功能 - 产品采用黄金比例3:7深仓设计,比同尺寸行李箱容量更大[38][75] - 配备外置Type-C/USB双充电口、可折叠杯架、脚垫挂钩及前置挂钩等多功能设计[6][37][56] - 万向轮达到图书馆级别轻音,24寸及以上尺寸采用5轮设计以增强稳定性[62][64] - 箱体经过负重坠落、拉杆3000次抽拉、轮子负重18kg运行10公里、拉链150kg拉力等严格测试[47] 供应链与品质保障 - 公司是上汽通用别克、雪佛兰等汽车品牌箱包指定供应商,并为阿玛尼、爱马仕、瑞士军刀等知名品牌长期合作代工厂[6][14] - 产品承重力强且静音顺滑,无惧暴力托运[6][46] 价格策略与促销活动 - 产品原价1680元,官方旗舰店售价599元,当前撤柜清仓特惠价299元起[1][32][34] - 促销活动为1折清仓,覆盖20寸至28寸多尺寸选择,适用于商务出差、家庭旅行、留学生活等多场景[34][91][98]
第一批因“鸡排哥”诱惑吃正新鸡排的人,已经开始“喷射”了?
凤凰网财经· 2025-10-03 21:44
文章核心观点 - “鸡排哥”的意外走红为品牌带来了显著的短期流量和消费热情 [1][2] - 公司未能有效承接此次流量红利 主要受制于长期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和下滑的品牌口碑 [5][19] - 公司的门店数量持续大幅缩减 从高峰期的2.5万家跌至约1万家 万店规模难保 [12][14] - 流量热潮退去后 公司面临的核心挑战是重塑产品竞争力和赢回消费者信任 [20] “鸡排哥”走红与市场反应 - “鸡排哥”的走红激起了全民对鸡排的消费热情 部分区域门店生意有所好转 [1] - 有消费者受其影响 在一周内点了四次品牌产品 远超过去一年的消费量 [2] - 品牌直播间积极回应 宣称公司成立三十多年 全国门店累计约6000家 [1] - 然而 大量消费者在社交媒体上寻求其他更干净的鸡排品牌推荐 [4] 食品安全与品牌信任危机 - 消费者反馈中大量出现关于食品质量问题的吐槽 包括导致腹泻等 [4][10] - 近期食品安全事件频发 包括消费者称在鸡排中“吃出了蛆” [6] - 2024年7月有门店被曝光存在苍蝇污染食物 烹炸用油反复使用多天等问题 [6] - 2023年11月有门店后厨被曝有老鼠出没 经查证属实后遭监管部门查封 [7] - 在某投诉平台上 共有1388条投诉包含品牌名 内容多涉及食品中出现异物 变质等问题 [8] - 公司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回应多为“正在核实”等 缺乏公开透明的具体整改措施通报 [13] 门店规模与经营状况 - 品牌在开放加盟后迅速扩张 门店数从2017年的1万家飙升至2022年的2.5万家 [12] - 此后门店数量持续下滑 至2023年12月减少至11932家 [14] - 危机持续加深 至2024年5月中旬门店数降至10695家 至10月3日已跌破10053家 [14] - 这意味着在短短半年内 又有超过640家门店关闭 [14] - 过度密集的门店布局导致同一商圈内竞争 稀释单店利润 三 四 五线城市“加密门店”比例在30%上下 [13] 产品与行业挑战 - 公司主要产品集中在鸡排及相关小吃 产品种类相对单一 [14] - 消费者吐槽产品“面粉越裹越厚 肉越做越薄” 产品口碑持续下滑 [18] - 在健康饮食观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 油炸食品品类整体面临挑战 [18] - “鸡排哥”的核心吸引力在于其提供的情绪价值和公开透明的制作过程 与公司形成对比 [5] 流量红利的可持续性 - “鸡排哥”带来的流量高度依赖个人魅力的情绪输出 其可持续性存疑 [15] - 公司自身的产品口碑和食品安全问题使其难以留住追求稳定品质的顾客 [18][20] - 此次流量更像是一次警醒 凸显了缺乏坚实运营基础的规模扩张的脆弱性 [20]
第一批“白人度假”的中产,已经后悔了
凤凰网财经· 2025-10-03 21:44
海岛旅游消费模式 - 海岛旅游的核心活动包括下水参与水上项目、平躺享受度假设施以及拍照出片[10][11] - 基础水上项目有海上浴场游泳和摩托艇香蕉船等刺激性活动[13][14] - 进阶水上活动包含潜水观赏特色海底景观如巴厘岛沉船和斯米兰海龟甚至花费几天时间和几千元考取潜水证[16][18] - 平躺模式涉及选择度假酒店进行晒太阳SPA冥想和品尝海鲜或当地美食偶尔骑行海岸线[19][20][22] - 拍照出片是重要环节但受天气和时间影响可能出现买家秀与卖家秀差异如阴天海水浑浊或雨季被困酒店[23][25][27][29][30][31] 海岛旅游市场层级 - 国内沿海岛屿如舟山东极和平潭湄洲定位性价比方便周末可带娃挖沙观看蓝眼泪但旅游设施相对逊色[40][41][44][46] - 东南亚岛屿作为样板间提供相似纬度温度和游玩项目芽庄或亚庇三四千元可玩一周实现榴莲海鲜自由马尔代夫人均万元提供水屋和中文管家服务[47][48] - 高端海岛如斐济夏威夷和大溪地起步价万元波拉波拉岛拥有绿松石泄湖和顶级水屋知名名人在此度假[51][52][53][54][56] - 顶级海岛游演变为修行模式如北极四岛年访问量仅三四百人观察冰川或加拉帕戈斯岛观察独特动物物种[58] 海岛旅游消费心理 - 海岛游的核心吸引力在于提供逃离感距离远信号不好反而增强隔绝效应使度假客回归简单生活选择如决定吃什么或去哪里潜水[61][63][65] - 岛屿环境没有KPI和deadline允许时间按自然节奏展开缓解城市生活压力[68][72] - 短暂海岛流放被视为对抗生活僵化的解药让疲惫灵魂获得保释期尽管无法永久逃离城市[73][74]
筹集超3亿港元“还债”背后:百果园业绩承压
凤凰网财经· 2025-10-03 21:44
筹资情况与资金用途 - 公司公告通过配售2.795亿股H股筹集约3.27亿港元资金,配售价为每股1.17港元 [1] - 筹集资金净额的61.5%将用于支付贸易应付款项,30.8%用于偿还银行贷款,7.7%用作一般营运资金及行政开支 [1] - 此次筹资主要目的是缓解资金压力,改善资金状况和流动性,维持公司运作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为102.73亿元,同比减少9.81%,并出现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亏损额为3.86亿元 [2]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进一步下滑至43.76亿元,同比减少21.78%,亏损扩大至3.42亿元 [2] - 公司毛利率在2025年上半年相比2024年下半年有所提升,单店来客数实现双位数增长,单店毛利额实现个位数增长 [2] 门店网络变化 - 公司线下门店数量从2024年上半年的6025家减少至2025年上半年的4386家,一年内净减少1639家门店 [3] - 门店减少是公司主动优化零售门店布局的结果,旨在关闭或搬迁租金高、人工成本高或经营业绩差的门店,提高营运效率 [3] - 公司推出"减负增效"措施,包括阶段性减免特许权使用费、对加盟商进行返利和补贴,以及优化装修方案以降低投资成本 [3] 行业竞争与市场挑战 - 水果零售行业竞争加剧,消费者可通过直播电商、盒马、叮咚买菜等渠道购买有品质保障的水果,这些平台提供半小时达或次日达服务,对传统水果零售格局产生巨大冲击 [4] - 公司面临来自区域水果连锁企业、生鲜电商和生鲜超市的多方面竞争,高端水果市场价格战加剧,消费者价格敏感度显著上升 [1][4] - 公司定位受到高价质疑,产品差异化优势被削弱,高租金和盈利压力使门店运营遇到瓶颈 [1] 公司战略与竞争优势 - 公司认为其线下实物挑选、即选即切服务能满足消费者对新鲜度和即时体验的需求,社区店型和高密度布局在购物便捷性上具有优势 [4] - 在供应链端,公司长期聚焦水果品类,在品种选育、源头合作和品质控制方面布局更深,在新兴品种开发和差异化果品打造上具有优势 [4] - 专家建议公司优化商品结构,考虑布局休闲食品等其他品类,并持续优化供应链以在市场价格竞争中获得优势 [4]
旅游,正在成为2025年最难做的生意?
凤凰网财经· 2025-10-03 21:44
行业整体困境 - 旅游行业被描述为"又一个泡沫破了",成为2025年最难做的生意 [1] - 44家文旅上市公司中,有25家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负增长,占比达56.8% [2] - 多家航空公司被拖累,南方航空、中国东航、中国国航今年一季度分别亏损7.47亿元、9.95亿元和20.44亿元 [4] 代表性企业案例 - 青海旅投及下属13家公司集体破产清算,耗光4.8亿元注册资本,存在5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3.23亿元 [2][11] - 曲江文旅从2020年到2025年持续亏损,其核心IP"大唐不夜城"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仅为23.53万元,相当于每天赚1307元 [12][13][14] - 中国中免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167.46亿元,归母净利润19.38亿元,在44家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一 [3] 市场供需矛盾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 [5] - A级景区从2019年到2023年增加三千家,但平均收入下降近4成 [20] - 旅行社数量增长近2万家,但年平均利润降至6.65万元,平均月利润仅5538元 [20] - 全国连锁酒店数量截至2024年底达5.96万家,较2020年增长52.92% [21] 行业分化现象 - 在线旅游平台业绩亮眼,携程第一季度归母净利润约43亿元,净利润率31.16%,同程第一季度净利润11.59亿元,同比增长41.3% [17] - 九华旅游一季度净利润6865.86万元,同比增长31.83%,迪士尼一季度净利润约25.54亿美元,同比增长34% [23] - 寺庙游热度上升,携程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 [26] 行业模式演变 - 旅游业从1.0观光游时代进入2.0体验感时代,体验感打败稀缺性成为决胜关键 [30][33] - 2023年平均跨城观演率超过60%,演唱会、音乐节成为旅游新动力 [34] - 主题公园、仿古城等商业设施被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五大类禁止项目" [36]
山姆,还要背刺中产多少次?
凤凰网财经· 2025-10-02 20:34
来源|公司研究院 山姆,这个曾经被无数中产家庭视为"品质生活灯塔"的会员制超市,如今正悄然经历一场信任的松动。 2025 年 7 月,一则"山姆下架口碑商品上新好丽友"的话题以 1.5 亿阅读量冲上热搜榜首,将这家仓储巨头推向舆论风暴中心。 而就在短短两个多月后,另一则对比更刺痛了会员们的神经:同款零食在山姆标价 99.9 元,在折扣渠道好特卖却仅售 39.9 元。 这让不少会员感到困惑:每年支付的这几百元会费,究竟买来了什么? 要知道,山姆会员商店中国首席采购官张青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再高的销售额,再高的毛利,如果商品没有差异化,没有会员价值,就 必须要从山姆撤出。" 01 价格与品质的信任,出现裂痕 "抢到茅台就是人生赢家 " 、 " 去山姆购物是生活仪式 " 。 曾几何时,这样的话语在社交圈里流传,带着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手握一张山姆会员卡,仿佛就握住了一把通往品质生活的钥匙,那小小的卡片,是一份对 " 优价优质 " 的笃定,一种无须言说的身份标识。 可不知从何时起,这份默契,似乎正在悄悄倾斜。 社交平台上,吐槽声越来越多。 有人兴冲冲地花 99 元买了山姆的零食包,转头却在好特卖发现同款只 ...
值得买中报收入下滑,实控人及高管接连减持
凤凰网财经· 2025-10-02 20:34
核心观点 - 电商导购平台值得买在2025年上半年陷入增利不增收的困境,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8.7%,但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5.75% [2][3] - 公司“全面AI”战略驱动内容生产大幅增长,但未能有效提升平台吸引力,用户活跃度、停留时长及增长均显疲态 [2][6][7] - 在用户增长乏力背景下,公司GMV、订单量及五大业务线收入全面下滑,同时面临核心客户流失的挑战 [2][8][9] - 公司实控人及高管在报告期内连续减持套现,加剧了市场对公司未来发展的担忧 [10][11][1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2亿元,同比下滑18.7%,归母净利润为1269.26万元,同比增长65.75% [3] - 第二季度业绩表现更差,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4亿元和2128.74万元,同比分别下滑25.26%和29.91% [3] - 净利润增长主要源于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以及费用控制,2024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跌幅超七成 [4] - 公司通过精细化管理优化费用,2025年上半年销售、管理及研发费用分别为1.05亿元、7455.15万元、8281.14万元,同比分别下滑19.46%、17.03%、8.31% [4] 平台运营与用户数据 - “全面AI”战略下,报告期内平台发布内容总量达2021.88万篇,同比增长30.98%,其中AIGC内容占比超过52%,同比增长73.63% [6] - 但平台用户吸引力减弱,移动客户端APP单用户平均每日启动次数降至7.89次,同比下滑4.94% [6][7] - 单用户平均每日停留时长降至7分59秒,同比下降11.57%,内容互动总次数为10.88亿次,同比下滑2.23% [6][7] - 平台月平均活跃用户数为3826.82万人,同比微增1.26%,增速较2024年同期的1.62%进一步放缓 [7] - 新用户注册和移动端APP激活量增速下滑,注册用户数增至3104.9万,增速由7.02%下滑至4.74%,APP激活量达8047.13万,增速由11.56%降至7.32% [7] 业务与客户分析 - 用户增长停滞导致GMV和订单量下滑,2025年上半年确认GMV为87.84亿元,完成订单量8872.02万单,同比分别下滑4.32%和9.52% [8] - 主要收入来源的电商客户和品牌商客户收入均下滑,分别为2.53亿元和3.29亿元,同比分别下滑8.97%和24.88% [8] - 直接类客户和代理类客户出现流失,分别为377家和135家,同比分别减少134家和36家 [8] - 五大业务线收入全线下滑:信息推广收入2.42亿元(同比-22.32%)、互联网效果营销平台收入1.64亿元(同比-0.96%)、运营服务费收入1.59亿元(同比-12.52%)、品牌营销收入1156.56万元(同比-78.3%)、商品销售收入95.45万元(同比-69.56%) [9] - 运营服务费、品牌营销、商品销售业务的毛利率同步下滑,分别为13.64%、5.62%、33.18%,同比分别下滑6.94、10.11、4.18个百分点 [9] 实控人与高管减持 - 实控人隋国栋于2025年9月减持156.38万股,占总股本0.79%,套现约4221.79万元,且减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计划减持不超过3%股份 [10] - 隋国栋在2023年3月至7月期间已累计减持381.22万股(占比2.35%),两次减持合计套现约1.63亿元,当前其与一致行动人合计持股40% [10] - 董事兼副总经理刘峰于2025年1月至2月减持280.82万股(占比1.41%),套现1.04亿元,持股比例由9.11%降至7.7% [11][12] - 董事刘超于2025年1月减持168.45万股(占比0.85%),套现6103.65万元,持股比例由5.41%降至4.57%,不再是持股5%以上股东 [11][12]
人生建议:把洗发水换成它!
凤凰网财经· 2025-10-02 20:34
市场概况与需求 - 中国有超过2.5亿人面临脱发困扰,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脱发,显示出庞大的潜在市场需求 [1] - 脱发困扰广泛存在于加班人群、熬夜人群及产后女性等多个群体中 [1] - 市场上许多网红防脱产品实际效果不佳,甚至可能引起头皮不适,存在明显的市场痛点 [3] 产品核心优势 - 产品持有“国妆特字G20245649”批准文号,这是国家药监局对防脱功效的权威认证,标志着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获得官方背书 [11][14][20] - 产品拥有53项国家专利,其中大部分为含金量高的发明专利,构建了坚实的技术壁垒 [5][8][64] - 产品采用六重植萃精华配方,包括人参、侧柏叶、苦参、丹参、桑叶和黑芝麻,通过清洁毛囊、修护头皮、滋养毛囊三部曲实现科学防脱 [36][75][77][83][87][90] - 产品具备防脱发、防断发、滋养护发、清洁等多效合一的功能 [5][51] 品牌历史与实力 - 章光101品牌创立于1974年,拥有超过50年的行业经验,是专注于防脱领域的国民老品牌 [23][25][52] - 品牌是全球首个获得“奥斯卡发明奖”的防脱品牌,并曾作为礼品赠予外国元首,品牌影响力深远 [23][29] - 公司拥有专门的研发团队和北京市101毛发研究院(4A级),在全球6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全国门店数量超过2000家 [27][29][31] 产品体验与促销信息 - 产品泡沫绵密丰富,清洁力强,使用后头发清爽蓬松,并带有淡淡的草药香味 [51][95][99][101] - 产品规格为每瓶360g,预计可使用2-3个月,本次推广提供特惠价:单瓶89元,两瓶装159元并赠送旅行装 [47][111] - 此次为自媒体平台首次破价促销,库存仅1000瓶,旨在不影响公域和线下经销商渠道 [48][112]
小熊养生壶“炸”出信任裂痕,昔日92亿家电新秀李一峰“遇坎”
凤凰网财经· 2025-10-02 20:34
产品质量与安全风波 - 公司一款标榜“耐高温”的养生壶发生爆炸,导致一名一岁小孩全身40%大面积烫伤 [5] - 公司回应称已安排专员慰问家属,事件具体原因正在核查,并指出玻璃材质器具可能因磕碰、撞击影响稳定性 [6][7] - 涉事产品型号为YSH-D15Y3,在拼多多平台官方旗舰店售价68元,销量高达30余万件,位居店铺煎药壶年度畅销榜首位 [7] - 黑猫投诉平台存在多条关于公司产品爆炸的投诉,涉及挂烫机、电饭煲、烤箱、电煮锅等多种小家电 [10][11] - 截至发稿,黑猫投诉平台上与公司相关的投诉超过860条,近一个月新增17条;全国12315平台有540多条投诉记录 [33][34] 近期财务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创历史新高,达47.58亿元,但同比增速降至0.98%,归母净利润大降35.37%至2.88亿元,为近三年最差水平 [16][17] - 2025年上半年业绩回暖,实现营收25.35亿元,同比增长18.94%,归母净利润2.05亿元,同比增长27.32% [17] - 业绩反弹原因包括抓住国补政策红利使厨房小家电业务营收增长5.02%至16.73亿元,以及母婴小家电业务营收增长40.54%至1.45亿元 [17] - 公司去年收购的罗曼智能业务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86亿元 [18] 业务结构多元化转型 - 公司正有意降低对厨房小家电业务的依赖,该业务营收占比从2023年的77.33%降至2024年的68.84%,并在2025年上半年进一步降至66.02% [20] - 个护小家电业务成为新增长亮点,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暴增415.99%至3.24亿元,营收占比提升至12.77% [20] - 但个护小家电业务毛利率下降8.29个百分点至33.43%,显示公司或采取“以价换量”策略,牺牲盈利空间换取市场份额 [21] - 厨房小家电行业整体零售额在报告期内同比上涨9.3%至319亿元,但零售量同比下降1.2%至1.37亿台,显示实际消费需求可能仍在萎缩 [22] 公司发展历程与创始人 - 公司创始人李一峰1970年生于广东梅县,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器专业,曾任职于多家家电企业 [23][24] - 公司于2006年由李一峰与好友在佛山创立,以小众的酸奶机作为首款产品切入市场 [25][26] - 公司抓住电商崛起机遇,2008年与淘宝合作后营收翻倍突破4000万元,至2019年营收达26.88亿元并成功在深交所上市 [27][28][29] - 李一峰家族于2021年以92.1亿元财富跻身《新财富杂志500创富榜》,但一年后便从榜单中消失 [29]
月饼风波背后的铁腕改革:德弘资本能否重塑大润发?
凤凰网财经· 2025-10-02 20:34
公司近期事件与治理 - 大润发沈阳和平店售卖的月饼配料表标注已禁用的食品添加剂“脱氢乙酸钠”[4] - 超市解释为员工操作失误,上架新品时复制了去年的产品档案信息,未及时删除禁用添加剂名称,并称厂家检测报告显示产品未实际添加该成分[7] - 此事暴露出公司在供应商管理和内部质量控制上存在系统性问题[9] - 公司营运长管明武被警方带走调查,业内推测或与供应链利益输送相关[10] 公司所有权与管理层变动 - 2024年2月德弘资本入主后,公司管理层经历“大换血”,创始人黄明端辞任董事会主席,由德弘资本联合创始人兼CEO华裕能接任[10] - 2024年9月,公司杂货商品部总经理退休,由资深采购主管接任[10] - 管理层变动及高管被调查事件被视为德弘资本开启“铁腕反腐”,旨在清理历史遗留问题和对旧有盈利模式进行切割[10] 公司财务状况与成本控制 - 高鑫零售2024财年实现营收715.52亿元,同比下降1.4%;归母净利润为4.05亿元,同比暴涨125.23%,实现扭亏为盈[15][16] - 扭亏主要得益于销售和营销开支大幅缩减29.46亿元,其中关闭亏损门店节约9.81亿元,优化人力成本节省11.48亿元[17] - 当前策略以成本控制为主,盈利更多是“节流”的胜利,而非“开源”的成功[18][19] 公司业务转型与战略调整 - 公司将五大运营区精简为四大区,并对门店布局进行重组,关闭8家长期亏损的大卖场和1家大润发Super[11] - 业态调整显示公司正收缩传统大卖场规模,重点发展中型超市大润发Super和M会员店[11] - 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拥有465家大卖场、33家大润发Super和7家会员店,新业态营收和利润贡献占比仍较小[13] - CEO提出“回归零售本质”,通过发展自有品牌和源头直供提升商品竞争力[13] 行业竞争格局与挑战 - M会员店面临山姆和Costco等已占据用户心智的强劲对手,其成功关键在于商品差异化和会员价值感知[13] - 大润发Super需在永辉、盒马、奥乐齐等众多社区生鲜超市的包围中找到独特生存法则[13] - 成功的自有品牌竞争已转向包括供应链效率、数据应用力、产品创新力和品牌号召力的综合实力,仅靠对标领导品牌和低价标签难以脱颖而出[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