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凤凰网财经
icon
搜索文档
奥克斯电气线上份额下滑,低毛利困局难解
凤凰网财经· 2025-09-29 20:38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市后首份中期报告显示营收与利润双增长,但增长背后存在多重隐忧,包括国内市场份额下滑、产品结构单一、海外业务毛利率低、子品牌发展不力及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 [2][3] 国内市场竞争与市场份额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00.85亿元,同比增长16.7%,母公司股东应占利润净额18.73亿元,同比增长5.1% [4] - 空调行业价格竞争激烈,线上市场2200元以下价格段销售份额提升至35.2%,中端价格段份额收窄 [5] - 公司以低价抢占市场的战略失效,国内线上空调市场份额从2024年的7.35%(排名第五)下滑至2025年上半年的6.55%(排名第七) [5] - 家用空调业务是公司基本盘,2025年上半年收入179.15亿元,同比增长17.3%,占总收入近九成(89.2%) [6][7] - 公司产品结构单一,与业务多元化的头部品牌(如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形成对比 [7] 海外业务拓展与盈利能力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国内外市场收入分别为92.46亿元(同比增长5.8%)和108.39亿元(同比增长28%) [8] - 公司国内市场增速未跑赢行业整体双位数增长,出海成为关键突围方向 [8] - 海外业务以ODM模式为主,拖累整体毛利率,2025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19.5%,同比下滑1.6个百分点,低于格力电器(28.49%)和美的集团(25.62%) [9] 子品牌表现与研发投入 - 公司旗下子品牌“华蒜”2025年上半年收入5.03亿元,同比下滑39.5%,占总收入比重2.5% [10] - 新品牌“AUFIT”上半年收入5.16亿元,占总收入比重2.57% [10] - 主品牌“奥克斯 AUX”仍是收入主力,上半年收入99.55亿元,占总营收49.56% [10] - 公司产品(包括空调、净水器、空气炸锅等)因质量及售后服务问题频遭投诉 [10][11] -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开支为3.12亿元,研发费用率1.55%,低于格力电器(4.01%)和美的集团(3.47%) [11] - 公司发明专利授权维持量超过2900件,远低于格力电器(约2.8万件)和美的集团(约3万件以上) [11]
举报27家黑砖厂后,上官正义想不通……
凤凰网财经· 2025-09-29 20:38
黑砖厂强迫劳动现象概况 - 民间打拐志愿者在不到四个月时间内跨越多省,举报27家黑砖厂(公司及个体户)强迫劳动的情况,解救了超过200名残障工人 [1] - 近期曝光频率极高,几乎达到2天曝光一家黑砖厂的速度 [1] - 此现象被描述为现代社会的阴暗角落,尽管2007年山西黑砖窑案曾震惊全国,但类似的黑砖厂至今仍未绝迹 [2] 受害工人状况 - 被解救的残障工人体型都极其消瘦,手已经完全变形,因多年超强度、几乎无休息地劳作且缺乏基本保障 [6] - 工作环境极端恶劣,夏季在接近40度高温的铁皮棚下作业,地表温度和新鲜成品砖的温度叠加导致热浪令人呼吸困难 [6] - 工作区域粉尘污染严重,肉眼可见颗粒状粉尘,工人没有任何防护措施,大大增加患职业病风险 [6][7] - 工人像"水牛"一样被困,不干活就挨打,工资不见分文,多年来只剩一身伤疤与嶙峋瘦骨 [1] - 有工人失踪时间长达10年、20年甚至30年,例如一名从河北秦皇岛解救的工人自1997年失踪,至今已28年,其户口已被注销 [5] 非法用工商业模式 - 控制残障工人的工头多为家族式、老乡式团伙,主要来自河南淅川、云南曲靖和昭通、贵州毕节和遵义等地区 [14] - 工头之间形成全国性网络,互通消息,可根据各砖厂效益灵活调配劳动力,确保工人不停工,而工钱全进工头腰包 [14] - 砖厂老板、法人和股东基本对此现象知情,因残障工人特别听话、没有怨言,且该辛苦工种招不到健康人 [15] - 淡季时一名工人一天能创造300元左右的产值,旺季能到500元,工头养四五个人,一个月就能赚好几万元 [15] - 交易通过专门的线上平台进行,平台打着"介绍所"幌子发帖介绍"大傻""二傻"像企业招聘,工头之间也会进行买卖,例如有工头承认在河南安阳花钱购买工人 [18] 行业监管与执法挑战 - 砖厂行业受多个部门监管,包括自然资源、人社、应急管理、生态环境部门以及属地镇、社区,但强迫劳动现象仍长期存在 [22] - 志愿者现场报警能找到残障人员和抓到工头,但私下转交线索给当地后,往往找不到人,甚至出现警方赶到前工头已组织工人逃窜的情况 [19] - 有案例显示,当地有关部门反应迟缓,在接到线索20天后才去现场,此时老板已将工人藏匿至后山 [19] - 违法成本极低,例如湖南冷水江明桓砖厂2017年有残障人员死亡,仅赔偿35000元,砖厂两个月内就能从一名工人身上赚回这笔钱 [22] 工人后续安置与赔偿 - 部分地方政府会建议先冻结工头和工厂资金,防止转移,有的政府愿意先行垫付,按国家最低和最高工资标准折中数额给家属一部分补偿 [23] - 成功案例中,如艳飞砖厂解救的河南商丘工人,家属拿到了9万多元加数千慰问金,对工人返乡安置至关重要 [23] - 许多残障人员家庭条件困难,失踪多年后父母可能已去世,追回劳动报酬是其回家后获得基本安置保障的关键 [23]
中国乳业交出“硬核”成绩单,伊利引领中国乳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
凤凰网财经· 2025-09-29 20:38
文章核心观点 -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成立三周年,通过全产业链创新在奶牛育种、益生菌研发、乳品深加工等关键领域取得系列突破,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1][2] -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作为创新成果加速器,推动多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生产,使创新成果惠及消费者 [13] - 中国乳业在原料奶品质和深加工技术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部分指标达到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14][15] 乳业国创中心战略目标与成就 - 中心以担国家责、做国家事为使命,锚定中国牛、中国养殖、中国原料、中国装备、中国品质五大战略目标 [2] -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破解乳业卡脖子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 [2] - 实体化运营三年来取得一系列突出成绩,赢得业内广泛认可,国际权威期刊《自然》推出增刊关注中国乳业研究 [2][8] 夯实乳业自主创新核心根基 - 主导创建世界首个蒙古高原家畜种质资源库和区域奶牛育种数据库信息平台,保存175个品种、75262份资源样本,100%覆盖蒙古高原家畜品种 [6] - 平台汇聚超百万条奶牛核心数据,成为国内最大的区域奶牛育种数据库,为中国奶牛良种自主可控奠定基础 [6] - 国内首创自主知识产权发酵菌株Yilife-SST 01,率先实现自有国产发酵菌株规模化应用,预计相关应用产品年销售额超7亿元 [6] 打破国外垄断抢占价值链高地 - 与伊利携手研发高效分离制备技术,将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保留率从10%提升至90%以上,打破国外企业垄断 [8] - 在乳清蛋白制备、β-酪蛋白绿色制备、乳脂高效富集分离等多项核心技术领域取得阶段性突破,部分领域达到甚至超越世界先进水平 [8] - 相关技术已具备放大应用条件,推动国产乳制品在高附加值领域抢占高地 [8] 创新成果转化与消费者惠及 - 伊利健康谷作为创新成果加速器,国内首创全酶法一罐式含内源GOS的零乳糖奶粉制备技术成功应用,解决乳糖不耐人群饮用牛奶后腹胀、腹泻问题 [13] - 健康谷拥有中国规模最大、产品体系最全的智能化深加工工厂奶酪三期工厂,集成多项深加工核心技术,成为乳铁蛋白、脱盐乳清等重要乳品深加工产品生产基地 [13] - 奶酪三期工厂是乳业深加工技术的集中体现地 [12] 中国乳业整体进步与未来展望 - 中国乳业原奶的蛋白质、脂肪、体细胞等核心指标总体水平达到欧盟标准,伊利原奶菌落总数远优于欧盟标准 [14] - 在深加工领域实现突飞猛进发展,伊利在乳蛋白深加工领域相关专利申请总量跃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五(按同族专利计算) [14] - 乳业国创中心将引领中国乳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新纪元 [15]
投白酒还是投科技?洪灏:两种投资没有高低之分,但科技比白酒更振奋人心
凤凰网财经· 2025-09-28 22:40
论坛背景 - 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在广州举行 主题为“新格局·新路径” [1] 投资观点 - 提出“相信牛市真的到来”及“每十年中国都会出现一波史诗级的牛市”的观点 [2] - 认为“投资白酒还是投资科技”是两种不同的投资哲学 没有高低之分 [2] - 指出投资白酒对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较小 不如投资科技符合时代需要且更振奋人心 [2] - 举例说明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 交通领域出现集陆空出行于一体的飞行汽车 认为投资科学技术更令人振奋 [2]
酱香白酒齐齐跌落神坛?这才刚开始
凤凰网财经· 2025-09-28 22:40
公司产品与定位 - 公司产品为怀庄·东方龙私藏款礼盒,包含500ml酱香酒1瓶、100ml二十年基酒特调样酒1瓶及2个小酒杯 [6] - 产品由贵州怀庄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直接出品,非电商版或贴牌货 [11][20][41] - 产品执行标准为GB/T10781.4(优级),并获得纯粮固态发酵白酒认证 [12][13][54] - 公司是贵州老字号,组建于1983年,为茅台镇早期民营酿酒企业 [43][45] 产品品质与工艺 - 产品为53%vol酱香型白酒,采用传统"12987"坤沙工艺酿造 [27][81] - 原料仅使用当地红缨子高粱、小麦和水,纯粮酿造 [27][53][78] - 产品产自酱香白酒核心产区贵州茅台镇,利用赤水河优良水质及当地特殊地貌 [70][72][75] - 检测报告显示酒精度53.0%vol、总酸2.28 g/L、总酯3.74 g/L等指标均合格 [57] 市场定价与促销 - 产品官方扫码价为799元/盒,3196元/箱 [15][91] - 当前清仓促销价为119元/盒,399元/箱,折扣幅度约为1.2折 [15][17][87] - 箱装包含4瓶500ml正装、4瓶100ml赠酒、4个礼袋及8个小酒杯 [17][34] 包装设计与应用场景 - 礼盒采用大包装盒设计,正面为龙纹印花,酒瓶为立体浮雕龙纹,瓶盖有红色宝石点缀 [30][59] - 包装设计寓意鸿运当头、步步高升,定位为高端馈赠佳品 [30][59][62] - 产品适用于婚宴、送礼、家宴自饮及朋友小聚等多种场景 [31][50][62]
从校园“小白”到职场“能手”,你的通关神器是马小i
凤凰网财经· 2025-09-28 22:40
作为行业内技术领先的金融科技企业,马上消费不仅在内部流程提质增效上落地数字员工"马小i",也 将其能力前移到校招一线,形成内外一体的全链路智能助手,为应届生提供从校招到职场的全周期服 务。 一边是应届生"投出百份简历石沉大海",一边是企业"筛遍简历难寻适配人才",校招的双向焦虑,正被 AI悄然破解。 2025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从稳定岗位等七方面 提出一揽子政策举措,要求各地各部门落实落细稳就业责任。 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消费")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开启2026届管培生校园招聘, 并把多年来沉淀的AI能力投入到校招一线与新员工培养体系中。 01 从校园到职场,马小i贯通新人全成长链 在马上消费2026届管培生校园招聘中,一位特别的"智能伙伴"——AI数字员工马小i,全程陪伴高校应 届生完成求职之旅。从智能邀约、职位推荐、智能问答,到在线测评及面试,招聘全流程深度融合AI 技术,大幅提升体验与效率。据了解,仅在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通过AI智能邀约便成功吸引超过400 人参与,场次满座率高达135%。 那么,这最后一公里,到底是怎么打通的? 而在这 ...
鲍威尔警告估值高?付鹏:美股不怕利率怕衰退
凤凰网财经· 2025-09-28 22:40
著名经济学家付鹏(左一) 付鹏阐释了其中的关键区别:2022年的下跌是"杀估值",因当时的高估值缺乏盈利支撑;而当前美股上涨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工智能(AI)产业带来 的实实在在的盈利增长(分子端)。因此,一旦发生经济衰退,将同时打击盈利预期和高估值,形成"双杀"局面,这才是当前市场的核心风险。 凤凰网财经讯 9月23-24日,由凤凰卫视、凤凰网主办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5"在广州举行。本届论坛以"新格局·新路径"为主题,汇聚全球政 商学界精英,共同洞察变局脉络、探寻发展新机。 东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付鹏在论坛上表示,当前美股估值虽处于历史高位,但市场最担忧的已不是美联储的利率政策,而是经济衰退风险。 【 热门视频推荐 】 点击在 看 持续关注↓↓ ↓ ...
国产手机18年的逆袭密码,藏在一块背屏里
凤凰网财经· 2025-09-28 22:40
文章核心观点 - 小米通过小米17 Pro系列的"妙享背屏"创新 首次在高端市场与iPhone Pro系列全面对标 标志着中国手机品牌从技术跟跑到领跑的转变 并体现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创新定义权上的突破[3][5][6] - 公司通过五年超1000亿元的研发投入 在屏幕 电池 影像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实现突破 并构建了芯片 操作系统 AI的底层技术能力 支撑其高端化转型和生态扩张[9][10][13][16] - 小米已形成"人车家全生态"的战略布局 横跨手机 汽车 家电三大领域 通过全球最大消费级物联网平台(近10亿台设备连接)构建竞争壁垒[17][19] 从仰视到平视 一块屏的战争 - 2007年iPhone以电容触控屏颠覆行业 而2025年小米通过"妙享背屏"解决用户核心痛点:减少频繁解锁繁琐 改善自拍构图和多人合影体验[6] - 双屏交互重构手机使用逻辑 打破西方企业对智能手机交互的垄断 背后有屏幕 电池 影像三大国产技术支撑[8] - 屏幕采用国产M10发光技术(发光效率82.1cd/A) 同等亮度下功耗降低30% 电池采用L形异形叠片设计(空间利用率提升15%)和金沙江电池(能量密度894Wh/L)实现两天续航 影像搭载第三代LOFIC技术(动态范围16EV)提升逆光拍摄能力[9][10] 五年千亿的蛰伏 小米硬核实力养成记 - 2020年公司营收突破2000亿元后决定转型"硬核科技公司" 五年投入1000亿元研发费用 研发投入从2020年93亿元增至2024年241亿元 2025年预计超300亿元 累计投入超1020亿元 研发人员翻倍至2.26万人[13] - 自研3nm旗舰芯片"玄戒O1"由全资子公司玄戒科技设计 投入超2500人和135亿元资金 使公司成为中国大陆首家 全球第四家具备3nm设计能力的企业[14] - 澎湃OS取代MIUI成为"人车家全生态"统一系统底座 自研大模型构建AI技术矩阵 智能工厂实现装备自研率96.8%和软件100%自研 年产能千万台[16] 从手机到生态 全球独一份的"人车家全生态" - 手机在4000-6000元高端市场与iPhone Pro系列对标 汽车领域SU7系列成为20万元以上最畅销轿车 YU7 SUV上市18小时锁单24万台 家电收入同比增长66.2% 空调业务跻身全渠道前三[19] - 全球最大消费级物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近10亿台 实现手机 汽车 家居无缝联动 形成独特竞争壁垒[17][19] 逆转 不是终点 是一个新起点 - 小米的蜕变反映中国科技产业从规模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型 核心技术的突破形成集群效应 创新主动权向东方转移[21][23] - 公司通过长期研发投入和技术突破 实现从跟随到定义的转变 创新主动权属于敢于长期投入的企业[23]
90后最爱的“国货之光”,华熙生物裁员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9-28 22:40
核心观点 - 华熙生物正经历从依赖流量营销向科技驱动型企业的战略转型 通过大规模裁员 内部反腐和高层重组来优化治理结构 同时通过投资圣诺医药切入小核酸药物赛道 押注减肥药市场 但面临研发经验缺乏 市场竞争激烈及短期营收下滑等挑战 [3][4][5][6] 裁员与组织调整 - 公司多条业务线大幅收缩 "肌活"和"米蓓尔"团队从上百人锐减至十几人 裁员赔偿标准为N+1 部分岗位转为外包 北京总部员工被要求迁至杭州 [3][4] - 创始人赵燕回归后推行严厉反腐措施 要求涉事人员在3月31日前主动辞职或面临司法处理 董事会 监事会及高管层超十人离任或调岗 核心科学家郭学平和业务负责人邹松岩离职 [4] - 战略重心从流量营销转向科技研发 保留润百颜 夸迪等核心品牌 削减边缘SKU 将资源从营销向实验室和专利池转移 [5] 投资圣诺医药与小核酸布局 - 以1.39亿港元认购圣诺医药1156.83万股新股 持股比例9.44% 成为第二大股东 投资资金来自账面现金 分期支付 不影响主业运营 [6][8][11] - 圣诺医药是亚太首家上市的小核酸药企 拥有RNA干扰技术平台和GalNAc PNP递送技术 管线超十条 覆盖肿瘤 纤维化 代谢病等领域 核心产品STP705用于定向减脂已完成美国Ⅰ期临床 [8][9] - 双方计划在大中华区共同推进STP705的临床与商业化 并利用PNP递送技术开发新一代医美产品 切入减脂和衰老干预市场 [10][11] 减肥药市场前景与竞争 - 中国减肥药市场预计从2023年120亿元增长至2025年220亿元 2030年达800亿-1000亿元 占全球份额三分之一以上 复合年增长率25%-30% [12][13][16] - 市场驱动因素包括中国超重人群5.3亿 肥胖人群2亿 Z世代女性占线上订单68% 政策将肥胖纳入医保慢病管理 审评时长从60个月压缩至35个月 [13] - 技术发展使减重效果从5%提升至25%-30% GLP-1双靶点 三靶点及小核酸药物成为主流 但市场竞争激烈 礼来 诺和诺德等巨头占据优势 国内利拉鲁肽已获批 [7][13][16] - 2030年市场结构预计医疗级用户占比55% 月费用从1200元降至600元 消费级用户占比45% 月费用维持800元 终端销售额约800亿元 医美套餐和基层市场带来增量 [14][15] - 长期看 2035年市场可能达1500亿元 新技术如CRISPR和siRNA-GalNAc将给药频次降至季度一次 适应人群扩展至超重及高风险基因群体 [16]
王健林被限消,这次的麻烦可不小
凤凰网财经· 2025-09-28 19:21
公司近期法律与财务危机 -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涉及执行标的1.86亿元 [1][6] -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4亿余元,立案时间为2025年9月8日 [7] - 截至目前,大连万达集团被执行金额约142.93亿元,共计有57条股权冻结信息,其中9月以来被冻结股权达145.33亿元 [1][20] 资产处置与债务压力 - 为应对债务压力,公司近年不断处置资产,最近两年多已出售超78座万达广场 [1][16] - 2025年5月,大连万达商管旗下48家位于核心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项目公司股权,被太盟、高和丰德、腾讯控股等机构组成的联合体收购 [13][14][16] - 资产出售面临大幅折价,48座万达广场交易金额约500亿元,平均每个广场价格10.4亿元,低于去年每座约15亿元的平均估值 [17] - 万达商管2024年前三季度短期借款38.9亿元,同比增长190.47%,长期借款1064.61亿元,较2023年底增加130.5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400.84亿元 [21][22] 历史债务问题根源 - 公司困境可追溯至2016年从港股退市后签署的A股上市对赌协议,协议失败需支付高达400亿港币股权回购款 [11] - 2019年公司负债一度达到近3000亿元,2024年面临永辉超市38.59亿元和苏宁易购50.4亿元的回购款诉讼 [12] - 高杠杆、重资产的“以售养租”商业模式在房地产下行周期中遭遇挑战,住宅销售放缓及融资渠道收紧导致现金回血能力骤降 [24] 股权冻结与连锁反应 - 2025年3月,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增80亿元股权被冻结,冻结期限至2028年3月 [19] - 股权冻结导致公司丧失抵押融资和正常转让功能,加剧了资金流动性危机 [20] - 王健林名下42家公司中,仅10家处于存续或迁出状态,其余属吊销或注销状态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