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

搜索文档
私募通数据周报:本周募资、投资、上市和并购共156起事件
投资界· 2025-03-16 15:19
清科创业(0 1 9 4 5 .HK)旗下私募通统计:截至本周五下午,募资、投资、上市和并购共 1 5 6起事件,涉及总金额4 9 0.33亿人民币。从交易金额来看,本周金额较大事件是: 2 0 25年3月1 0日,诺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财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李怡名、摩根士丹 利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瑞士银行集团等投资国联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 0亿人民币。从 交易事件地域分布看,目前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上海市和广东省,占比为北京市 2 1 .8%,上海市1 6 . 7%,广东省占16.0%。 涉及总金额4 9 0 . 3 3亿元人民币。 01 本周募资情况 作者 | 私募通 来源 | 决策投资圈 (ID:PEDATAMAX) 本周新登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共计4家,取消备案登记2家,全年截至目前累计股权投 资基金管理人数量为1 6家。本周新增备案基金数量为69只,规模总计3 1 3 . 4 1亿元,本周 备案基金募资最多的为国科金柯空间探索股权投资(绍兴)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募 集8.5亿人民币。全年截至目前累计股权投资备案基金数量为7 7 2只,规模总计6 0 5 6 . 1 8 亿元。(2 0 2 5年3月7 ...
告别BBA
投资界· 2025-03-16 15:19
行业趋势 - BBA(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市场销量显著下滑 2024年奔驰中国交付68万辆同比下滑7% 奥迪交付64 9万辆同比下滑10 9% 宝马交付71 45万辆同比下滑13 4% [7][9] - 新能源车渗透率快速提升 2024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47 6% 同比增加12个百分点 下半年连续5个月突破50% [15] - 传统燃油车市场份额收缩 新能源车崛起导致BBA价格体系崩盘 宝马M4从加价10万到降价20万仅用两年 [12] 市场表现 - BBA采取大幅降价策略 奥迪长期折扣超20% 奔驰E级/GLC终端优惠6万 宝马5系降价幅度约20% [10] - 经销商亏损严重 2024年上半年全国经销商亏损比例达50 8% 宝马全球首家5S店因资金压力停业 [25] - 传统4S店模式受冲击 40家以上BBA经销商门店翻牌为蔚来直营店 部分转为问界等新能源品牌 [26] 竞争格局 - 技术优势转移 电车时代国产车在混合动力 智能驾驶等领域形成统治 BBA机械素质优势过时 [18][19] - 用户需求变化 新生代车主更关注科技配置 蔚来ET5零百加速4秒且标配激光雷达 宝马需加价选装自适应巡航 [21][22] - 销售模式迭代 新势力采用直营模式实现价格透明 BBA仍依赖传统4S店导致高库存风险 [23] 消费者行为 - 豪车用户转向新能源 案例显示AMG S Coupe车主试驾蔚来EC6后立即置换 并带动朋友购买5台蔚来 [32][33] - 决策因素变化 律师客户更关注换电站和智能驾驶辅助而非传统马力参数 [34] - 消费观念升级 高净值用户接受"一油一电"配置 年轻人将电车作为首选 [36][37] 企业财务 - BBA利润大幅下跌 奔驰2024年净利润104 1亿欧元同比降28 4% 宝马奥迪三季度利润分别下滑83 8%和91% [9][25] - 中国市场成最大拖累 奔驰中国区降幅为全球单一市场之最 [9]
又一个千万人口城市诞生
投资界· 2025-03-15 15:08
人口争夺战与城市发展 - 万亿GDP、千万人口成为高能级城市标配,合肥成为我国第18个千万人口大市,长三角第4个 [5] - 合肥2024年常住人口达1000 2万人,较上年增加14 9万人,GDP总量达1 35万亿,跻身全国20强 [5][15] - 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 8%,增幅居万亿城市首位,新能源汽车、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爆发式增长 [15] 合肥人口增长驱动因素 - 第一波人口扩张源于2011年三分巢湖,直接带来100多万人口增量及3000多平方公里土地 [12] - 2012-2024年合肥常住人口从857万增至1002万,近年增速加快,增量连续多年位居省会TOP3 [13] - 合肥融入长三角重塑区位优势,跻身中部崛起、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获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高铁网络提升交通枢纽地位 [13][14] 省会城市人口集聚效应 - 安徽2024年常住人口仅增长2万人,合肥独占14 9万人增量,其他地级市多数负增长 [19][20] - 2020-2024年安徽全省人口增长19万人,合肥贡献近70万人增量 [23] - 中西部省会如成都、武汉、西安等均呈现省会增长而全省微增/负增长,省会人口蓄水池功能凸显 [24] 千万人口城市竞争格局 - 我国现有18个千万人口大市,重庆、上海、北京、成都超2000万人,广州、深圳超1700万人 [26] - 温州、宁波、佛山、南京等城市常住人口超900万,但人口增速放缓下晋级难度加大 [29][31] - 城区人口超500万的超大特大城市有22个,但常住人口仍是衡量城市能级的主要指标 [28] 产业与人口流动关系 - "人随产业走"规律显著,合肥通过新兴产业打造带动人口回流及外地人口流入 [16] - 经济高增长及新兴产业涌现是人口持续增长的关键,合肥工业增加值高增长印证此点 [15][32]
LP圈发生了什么
投资界· 2025-03-15 15:08
大额基金成立动态 - 工商银行科技创新基金正式启动 总规模800亿元 定位耐心资本 以股为主 股债贷保联动 重点支持硬科技和民营经济 [2] - 工商银行2024年已参与设立三支基金 包括150亿元北京国能工融强链基金 75亿元工融金投绿能基金 35亿元新疆工融双碳基金 合计出资215亿元 [2] - 苏州工业园区二期产业投资基金完成备案 规模达100 1亿元 由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等出资 [22] - 湖南建投集团备案30亿元产业母基金 湖南建投集团认缴83 333%份额 中湘资本与湖南建投私募分别认缴16 666%和0 001%份额 [18] 政府引导基金创新 - 国家推动设立"航母级"国家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存续期达20年 打破7-10年行业惯例 [3] - 贵阳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存续期同样设为20年 详细规定容错机制等内容 [3] - 深圳计划到2026年底形成万亿级"20+8"产业基金群 备案基金数量突破1万家 将研究降低子基金返投要求 制定差异化考核制度 [4][27] - 无锡国资允许基金最高容亏50% 1亿元基金可亏损5000万元 探索风险接纳机制 [5][6] 区域基金布局 - 深圳累计撬动资本近5000亿元 打造地方级最大政府投资基金群 [4] - 四川省首批两只AIC基金签约 包括10亿元成都交子工融股权投资基金 采用央地协同模式 [8] - 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天使基金落地 规模5亿元 聚焦未来网络通信 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 [14] - 九江市江金兴瑞产业投资基金完成备案 规模5亿元 重点围绕光电信息 人工智能等江西"1269"行动计划 [15][16] 专项领域基金 - 甬元投资与嘉御资本设立5亿元跨境电商基金 民营资本占比60% 聚焦全产业链数字化服务 [9] - 中国银行科创母基金采用"子基金+直投"模式 70%资金用于出资科创子基金 30%用于直投 覆盖8个城市 [10][11] - 香港生物科技基金设立 专注香港高校早期创新成果转化 衔接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 [12] - 广东计划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 每年择优支持不超过10个标杆案例 每个最高奖励800万元 [28][29] 中小型基金动态 - 承树投资完成首支医疗器械基金募集 落地宁波 获两家引导基金支持 [7] - 紫金港资本5亿元海宁海愿基金完成备案 关注硬科技 新材料 生命健康三大领域 [13] - 民生股权基金备案两支新基金 包括5500万元创新智能基金 专项投资机器人系统公司 [23] - 绵阳涪江新兴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备案 规模20亿元 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24] 基金管理人招募 - 芜湖市科创集团拟设立两支子基金 总规模分别为5000万元和8000万元 公开征集管理机构 [25] - 青海省高质量发展政府投资基金总规模50亿元 首期出资15亿元 存续期20年 公开征集合作子基金 [26]
1300亿,湖南妹子要去IPO了
投资界· 2025-03-15 15:08
以下文章来源于天天IPO ,作者周佳丽 天天IPO . 投资界(PEdaily.cn)旗下,专注IPO动态 赴港上市潮。 作者 I 周佳丽 报道 I 投资界PEdaily 又一个超级IPO要来了。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蓝思科技本周发布公告称,拟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 并申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这意味着,已在A股上市、最新市值超1 3 0 0亿元 的"果链"龙头正式赴港IPO。 总部落于湖南长沙,蓝思科技背后站着一位女湘商——周群飞。1 9 70年出生的她,凭借 一片玻璃书写创业逆袭的传奇,从普通打工妹成功蜕变成执掌千亿市值的"玻璃女王"。 现在,她要带领蓝思科技去港股IPO敲钟了。此时正值中国资产重估之际,年初以来港股 强势反弹,盛况久违。 "我的创业历程,就是一部心酸血泪史。"周群飞曾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业生涯。 1 9 7 0年出生在湖南湘乡一个贫困家庭,为了生计,周群飞十几岁便辍学打工。那个年 代,一批湖南人南下深圳闯荡,周群飞便是其中一员,成为一名流水线女工。打工之余, 她还在深圳大学参加技能培训班,还学会了说粤语。 人生的转折点发生在1 99 0年,周群飞所在的玻璃厂扩建,但因为时任 ...
35岁门槛,要改?
投资界· 2025-03-14 15:43
核心观点 - 35岁危机已成为职场普遍焦虑现象,表现为晋升空间萎缩、裁员风险增加及考编年龄限制 [5][9][16] - 互联网行业从扩张期进入收缩期,项目频繁调整导致员工稳定性下降,P7级员工面临升职瓶颈 [16][17] - 考公考编热潮持续升温,2025年国考报录比达86:1,较去年增加38.3万考生 [17] - 民营企业提供80%城镇就业岗位,但存在严格年龄限制:经理级35岁、总监级40岁、总经理级45岁以内 [20] 教育年限与就业延迟 -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10年9.67年提升至2021年10.75年,新增劳动力达13.7年 [9] - 18.6%大学生选择"慢就业",部分通过考博、考编延迟就业时间 [11][14] - 正常本科毕业年龄22-23岁,考研后延至24-26岁,"二战"群体可能达28岁才进入职场 [9] 行业薪酬趋势 - 中国劳动力黄金年龄从1990年代55岁降至35岁,美国维持在50岁左右 [17] - 房地产/科技公司从业者转编制后收入下降40%,但换取稳定性 [20][22] - 副业从业者超8000万,81.7%青年感知身边副业现象增多 [20] 政策与市场变化 - 四川拟取消应届生限制、放宽招聘年龄,上海等地省考已释放年龄放宽信号 [5][7] - 豆瓣/小红书出现30+考编社群,部分岗位出现大龄考生集中现象 [17] - AI公务员兴起冲击传统"铁饭碗"概念,非认知能力成为大龄劳动者优势 [24][25] 结构性矛盾 - 互联网与体制内工作吸引过量人才,低端制造业与高科技产业面临人才短缺 [14] - 考编群体中存在职场经验与应试规则的错配感,实际工作经验难以转化 [17][18] - 民营企业1万人规模企业需总裁特批才能招聘超龄员工 [20]
最新一则国资容错
投资界· 2025-03-14 15:43
无锡国资基金容错机制 - 无锡国资委发布《实施办法》,允许基金清算时最高50%容亏率,即1亿基金可亏损5000万 [4][6] - 针对不同基金类型设置差异化容亏标准:种子/天使基金≤50%、创投/产业基金≤30%、并购基金≤20% [6] - 明确五大免责情形,包括政策调整/不可抗力导致亏损、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未达预期、科技创新项目失败等 [6] 考核机制创新 - 年度考核不再单纯以年为单位,改为与基金全生命周期评价结合 [7] - 对投向"465+X"产业集群或"卡脖子"项目的基金,可延长存续期限(需其他LP一致同意) [7] - 国资LP代表需在7个工作日内形成投决意见,体现"耐心资本"特性 [7] 国资市场地位 - 2023年股权投资市场募资1.3万亿,政府资金LP为主要出资方 [9] - 国资机构直投占比达57%(全年投资6000亿),在C轮后融资中主导地位显著 [9] 全国容错机制探索 - 国办1号文件明确要求建立政府基金容错机制,解决"不敢投"问题 [10] - 广州开发区允许种子/天使直投单项目100%亏损,上海建立首个省级国资基金免责制度 [10] - 成都高新区、广东、湖北等多地推出细则,但实操层面仍存在决策流程审计难题 [11] 行业趋势 - 国资成为一级市场主力,领投案例增多,科技创新领域投资力度持续加大 [9][12] - 容错机制从政策共识向落地执行过渡,需更高层面细化操作标准 [11][12]
段永平空仓了
投资界· 2025-03-14 15:43
美股市场动态 - 3月11日美股经历惊魂之夜,单日市值蒸发1.75万亿美元,其中特斯拉暴跌15%市值缩水1300亿美元,创2020年9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英伟达、苹果、Meta等七家科技巨头单日市值缩水7500亿美元 [6] - 段永平罕见表示享受"空仓快感",其仓位从高位降至更灵活状态,并多次提及美股科技股市盈率过高存在泡沫 [3][8][9] - 巴菲特旗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年报显示已对美股进行大量减持,现金储备翻倍并大手笔减持苹果等公司 [9] - 近期美股科技股重创明显,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出现大量投资者亏损案例,如"一夜亏掉一年学费"、"2天亏40万美金"等 [6][9][12] 中国资产吸引力 - 段永平在减持美股同时加仓港股腾讯和A股茅台,进行结构性调整 [13] - 2025年开年以来香港证券市场市值升幅超30%,恒生科技指数累计涨幅达28%,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累计净买入突破3200亿港元,3月10日单日净流入297亿港元创历史新高 [15] - 外资加速回流港股市场,1月24日至2月13日净流入130亿港元,主要配置科技和消费行业,韩国投资者2月投资A股和港股交易额达7.82亿美元环比增长近200% [15] - 蜜雪冰城港股上市后市值超1400亿港元,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组成港股消费三巨头 [15] 科技行业趋势 - DeepSeek打破中国AI跟随美国的传统认知,中国"科技十姐妹"表现亮眼引发全球资本重估 [15][17] - 祥峰投资透露外资LP积极寻求中国科技公司投资机会,部分富豪和高净值个人LP开始将资金转投中国硬科技项目 [17] - 香港交易所预计将有约100家公司筹备IPO,市场将迎来更多优质标的 [15] 机构观点 - 高盛3月9日研报称中国股市迎来历史最佳开年表现,花旗认为中国科技行业估值仍具吸引力 [16] - 朱啸虎判断2025年是中国资产全面重估的起点,低估中国的时代即将结束 [16] - 香港交易所前高管韩颖姣指出全球资本正聚焦香港优质中国资产 [15]
800亿大基金宣布成立
投资界· 2025-03-13 14:54
工商银行科技创新基金启动 - 工商银行科技创新基金总规模800亿元,定位为耐心资本,以股权投资为主,股债贷保联动,重点支持硬科技和民营经济 [5][8] - 工商银行计划未来3年为民营企业提供不低于6万亿元的投融资支持,助力经济回升 [8] - 该基金是工商银行响应全国两会关于民营企业发展部署的重要举措,体现其践行领军银行使命的决心 [8] 工商银行一级市场布局 - 2024年8月工商银行通过工银投资作为LP出资215亿元,参与设立三支基金(150亿元北京国能工融强链基金、75亿元工融金投绿能基金、35亿元新疆工融双碳基金)[9] - 工商银行积极布局AIC股权投资试点,已在18个试点城市实现合作意向全覆盖,意向基金规模超千亿元 [9] - 2024年5月工商银行等六大银行合计出资1140亿元参与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总注册资本3440亿元)[12] 银行系资金加速进入一级市场 - 国务院"创投17条"和后续政策推动银行AIC股权投资试点范围从上海扩大至18个城市,签约金额超3500亿元 [11] - 2024年金融机构与险资LP合计出资超2100亿元,占比相较2023年提高4.8个百分点 [12] - 中国银行设立首只国有大行科创母基金(目标规模300亿元),国家集成电路基金三期等标志性案例涌现 [12] 政策与行业趋势 -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壮大耐心资本",健全创投基金差异化监管制度 [12] - 银行系资金凭借规模优势(单只基金规模普遍超百亿)和长期稳定性,正在改变一级市场资金结构 [10][12] - 金融机构表态将增加中长期资金供给,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