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未来消费
搜索文档
销量超一百万套,《盛世天下》凭什么?
36氪未来消费· 2025-10-10 16:33
核心观点 - 真人影视互动游戏《盛世天下》通过精良制作与成熟商业化运作取得成功 为行业提供了不同于“以小搏大”模式的突围路径 [3][6][16] 市场表现与行业地位 - 《盛世天下》上线一个月后在中国大陆iOS端位列付费应用榜和付费娱乐榜TOP1 并在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区登顶苹果商店娱乐付费榜榜首 [3] - 游戏全平台总销量超过100万套 按39元售价计算收入近4000万元 [3] - 游戏在Steam平台获超5000条“特别好评” 在TapTap评分达7.7分 [3] - 2024年上半年Steam国游销量榜前15名中有4款为互动影游 显示赛道热度提升 [16] 产品核心优势 - 剧本由5人团队耗时一年完成 共计30余万字 时长1200分钟 剧情逻辑严谨细节丰富 [9] - 导演具备古装剧经验 画面唯美 服化道向S级长剧靠拢 [10][12] - 继承团队前作《隐形守护者》的剧情长板 同时制作质量显著提升 [8][9] 商业化运作模式 - 宣发覆盖小红书、微博、B站等平台 与洛阳文旅、联想小新平板等多品牌合作 [14] - 获得腾讯系资源支持 包括《王者荣耀》等游戏联合推广及腾讯视频首页焦点位投放 [14][15] - 全网话题热度突破12亿 通过多渠道营销实现破圈 [16] 行业影响与挑战 - 游戏成本达千万元级别 因多版本拍摄需求导致制作成本较高 [12] - 成功模式依赖高投入 难以复刻但为行业提供新路径 [16] - 互动影游赛道处于起步阶段 100万套销量尚未突破行业对营收规模的认知天花板 [16]
万店开遍后,他们卖腻零食了
36氪未来消费· 2025-10-10 16:33
又一平价零食巨头赴港上市。 作者 | 肖思佳 编辑 | 乔芊 零食品牌,红海激战 "好想来"品牌零食母公司万辰集团已于9月23日向港交所递表申请上市。 这家原本主营食用菌的企业,自 2022 年跨界进入量贩零食赛道 。 借助资本整合与门店版图的扩大 , 零食零售业务的营收也从 2022 年的 6656.9 万 元 激增至 2024 年的 317.9 亿元,增幅接近 478 倍。 过去三年,量贩零食赛道迅速升温,成为新消费领域最炙手可热的风口之一。"低价+量贩"的模式在下沉市场疯狂复制,从县城、乡镇一路渗透到一线城 市。万辰、鸣鸣很忙等头部玩家快速跑马圈地,动辄万店规模,已形成双强争霸的格局。 万辰并非唯一冲刺资本市场的玩家。今年 4 月,另一头部品牌 "鸣鸣很忙" 也已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作为赛道内最具竞争力的对手之一,"鸣鸣很 忙"近年来同样保持着高歌猛进的扩张势头:截至 2024 年底,其门店数突破 1.4 万家,营收规模也达到393.44亿元。另有消息称其门店数在2025年9 月已达到2万家。 随着两大巨头几乎同时谋求 IPO,资本力量或将成为决定行业格局的关键变量。 不过,薄利多销的模式同样隐含风险: ...
跨界创业做出黑马品牌,马孔多创始人的十年创业样本
36氪未来消费· 2025-10-09 16:20
公司发展历程与关键转折 - 公司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体育领域,创业以来经历了五次转型:体育公关、跑步赛事、跑步装备、跑步品牌、中价格跑步品牌 [9] - 2019年是公司发展的关键三岔路口,婉拒了承办马拉松赛事并获得更高扶持资金的机会,选择背水一战将跑步装备作为唯一主营业务 [4][9] - 此次转型使公司经历了“生死时刻”,营收从2019年的404万元增长至2023年突破2亿元,成为国产品牌黑马 [4][9] 2019年转型期的挑战与突破 - 2019年转型初期以跑步内裤品类切入,因缺乏供应链管控经验,遭遇代工厂货物质量不过关、资金打水漂的挫折,第一代支撑裤产品也因质量问题导致退款换货,公司经营雪上加霜,创始人抵押房产贷款为公司续命 [10] - 公司为生存设定年底450万营收目标,但至当年10月完成度不足50%,双11成为最后机会,主推一款后腰设计防泼水手机兜的微创新短裤,孤注一掷下单6000件 [11][12] - 通过调动自营公众号“马拉松助手”及个人微信号等流量精准推送,双11单日销售流水达168万元,相当于一个月干出上半年两倍业绩,全年最终实现404万元营收,打赢救命之战 [12] 增长策略与商业模式 - 公司增长密码在于“一手做媒体流量,右手做关联产品”,利用创始人媒体经验创立跑步圈头部公众号“马拉松助手”并建立自媒体矩阵,踩中2019-2021年公众号、今日头条推文红利及2021年后的直播电商红利 [14] - 在产品层面确立“专业、科技、原创”理念,自研7大科技平台,严格管控供应链并引入顶端设计师开发原创产品,2025年上半年多款单品销量超10万件,速干短袖T恤销量超50万件,冰丝系列跑步裤超100万件 [15] - 公司初期以“极致性价比”为经营哲学(如双11短裤售价99元),后为支撑原创研发与品牌建设,于2024年将定位价格从100-300元上移至200-700元,追求更高质价比,此次转型虽损失60%原消费者但补充了60%新用户,2024年营收保持在2亿元以上 [16] 行业背景与市场机遇 - 随着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深入推进,跑步等体育项目普及带动了体育装备制造、赛事运营等相关产业升级,2023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达4926亿元,预计2025年有望攀升至5989亿元 [14]
AI吞掉网文流量,底层作者正被“无声清退”|深氪lite
36氪未来消费· 2025-10-09 16:20
AI对网文行业的冲击 - AI生成内容在网文平台大量涌现,番茄小说2024年3月1日首秀新书达5606部,较2023年同期的400部飙升13倍,9月中旬日均首秀新书仍近2000部[7] - AI内容抢夺平台流量资源,导致新人作者作品流量断崖式下跌,收藏数和订阅增长停滞,底层作者被驱逐[7][9] - AI写作效率远超人类,专业工作室可实现月产百部作品,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开发的AI工具一小时可生成30万字长篇小说[9][11] AI内容的生产与变现 - 部分团队利用ChatGPT、DeepSeek等免费大模型批量生产内容,日均产出数十万字投放至番茄小说等平台[28] - AI可剖析爆款作品内核并模仿创作,例如基于票房超150亿元的《哪吒2》生成西游记衍生小说[24][25] - AI内容可通过平台分成、版权售卖变现,有案例显示20万字AI小说以500元价格被有声书买断版权[30][31] - 灵境AI公司通过AI创作短篇小说业务贡献约20%收入,已达百万元量级[32][33] 平台治理与作者应对 - 番茄小说因"AI训练补充协议"引发作者抵制,最终平台取消相关条款并上线解除功能[36][37] - 晋江文学城发布AI使用规范,仅允许校对、角色名生成等三种辅助功能,禁止AI主导创作[38][39] - 部分作者转战短剧赛道或选择有保底的分成平台,但全职作者仍面临收入焦虑[12][13] - 平台重点打击低质量AI内容,但因AI生成过程难以监测,治理效果存在波动[40] AI技术进化与行业影响 - AI写作能力持续进化,DeepSeek-V3版本已能生成与人类创作无异的"去油"文本[19] - AI展现出理解设定、保持连贯性、模仿文风的能力,部分案例中生成内容与原创难以区分[16][18] - 目前AI尚未冲击顶级网文作者,阅文集团认为通用型AI创作仍难以实现[19][43] - 番茄小说月活跃用户达2.2亿,AI作为新变量可能影响平台增长根基[41][42]
名创分拆的潮玩品牌 TOP TOY 交表;麦当劳拟4年内新增1万家店;贝恩资本或竞购 Costa丨品牌周报
36氪未来消费· 2025-10-05 22:12
Costa咖啡出售 - 可口可乐公司正评估出售Costa咖啡,贝恩资本是新加入的竞购方[3] - 可口可乐于7年前以39亿英镑收购Costa,目前标价仅为20亿英镑,相当于半价出售[3] - Costa营收从2018年的13亿英镑一路下滑,全球门店数7年间仅增长400家至4200家,增速远低于星巴克和瑞幸等竞争对手[3] - 在中国市场,Costa原计划开设1000家门店但未能落地,目前仅有500多家店[4] - Costa经营利润率低于收购时的15%,而可口可乐核心气泡水业务经营利润率高达34%,公司决定出售这一增长缓慢的资产以重新聚焦主业[4] 麦当劳扩张计划 - 麦当劳计划四年内新增近1万家门店,使全球门店总数达到约5万家,旨在重夺全球餐饮连锁老大地位[6] - 截至2024年底,蜜雪冰城以46479家门店数超过麦当劳的43477家,成为全球门店数第一的餐饮连锁企业[7] - 麦当劳将重点拓展人口增长落后地区,如美国德克萨斯州,这是一项耗资数十亿美元的努力[8] - 在中国市场,麦当劳70%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上城市,而肯德基超过60%门店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麦当劳需调整产品定价和营销策略以更好地下沉[8] 戈雅品牌业绩 - 法国奢侈皮具品牌戈雅2024财年营收同比增长64%至8.1亿欧元,息税前利润达5.37亿欧元[9] - 戈雅海外市场销售额超过6.2亿欧元,远高于法国本土市场的1.77亿欧元[9] - 该品牌以104%的保值率超过爱马仕,成为保值率最高的奢侈品品牌[9] - 戈雅年销售额从2000年的114万欧元增长至今年可能达到的29亿欧元,24年间涨幅超2000倍[10] - 品牌采取限量销售策略,每位顾客每年最多购买5件产品,其中同款手袋不得超过2只[10] 蜜雪冰城收购与扩张 - 蜜雪冰城以约2.97亿元人民币收购鲜啤福鹿家53%股权,将业务拓展至现打鲜啤领域[11] - 鲜啤福鹿家主打平价鲜啤产品,每500mL单价约6至10元,产品SKU共16个[11] - 截至2025年8月31日,福鹿家已在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拥有约1200家门店[12] - 蜜雪冰城旗下幸运咖计划今年开出1万家店并攻向一线城市[13] TOP TOY上市与业绩 - 潮玩品牌TOP TOY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2022年至2024年收入分别为6.79亿元、14.61亿元、19.09亿元人民币[14] - 公司毛利率从2022年的19.9%提升至2024年的32.7%,同期利润由亏损3838万元转为盈利2.94亿元[14]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13.60亿元,同比增长58.5%,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26.8%[14] - TOP TOY主要收入70%-80%来自向加盟商及线下经销商销售产品,且多为国际IP联名,与泡泡玛特以自有IP为主的模式不同[14] - 泡泡玛特2024年毛利率高达66.8%,远高于TOP TOY的32%,且泡泡玛特前五大IP营收均突破10亿元[15] 泡泡玛特新品表现 - 泡泡玛特"星星人美味时刻系列"未售先火,隐藏款"小熊饼干"最高成交价从59元上涨至929元,溢价率近15倍[23] - 单个盲盒成交价从59元上涨至249元,整盒成交价从354元上涨至1499元,溢价率均超3.2倍[23] 自然堂IPO - 自然堂集团向香港证券交易所递交上市申请,2022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9亿元、44.4亿元和46亿元人民币[29] - 公司利润从2022年的1.39亿元增至2024年的1.9亿元,自然堂单一品牌贡献始终超过九成收入[29] - 公司自2025年起加快线下旗舰店布局,已在深圳开出首家自营旗舰店,上海、武汉与重庆的旗舰店正在陆续开业[29] 其他品牌动态 - 老铺黄金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开设500平方米全球最大单体门店,目前在全球29个高端商业体设有超40家门店[30] - 西贝进行菜品价格调整,部分菜品降幅超20%,如番茄酸汤莜面鱼鱼从29元降至23元,胡麻油炒鸡蛋从43元降至33元[30] - 国货香氛品牌观夏在中国香港开设首家海外门店,未来海外门店预计将占到新开门店数量的一半左右[31]
蜜雪集团收购鲜啤福鹿家,布局现打鲜啤赛道
36氪未来消费· 2025-10-03 10:18
投资交易概述 - 蜜雪集团于10月1日公告,向鲜啤福鹿家注资2.86亿元人民币并获得其53%的控股权,使其成为非全资附属公司 [4][5] - 此次收购旨在开拓现打鲜啤品类,完善公司“高质平价”的品类布局,形成“现制茶饮+现磨咖啡+现打鲜啤”的多品类协同格局 [6] - 蜜雪集团是全球头部现制饮品企业,截至2025年6月底全球门店数超过53,000家,旗下拥有蜜雪冰城和幸运咖两大品牌 [6] 收购战略动因 - 品牌理念高度一致是收购基础,鲜啤福鹿家产品单价为每500毫升6-10元人民币,与蜜雪集团坚持的“高质平价”价值主张相符 [8] - 鲜啤福鹿家是国内鲜啤业态创新先行者,首个获得国标“鲜啤酒”认证的品牌,截至2025年8月门店数约1,200家,是中国鲜啤连锁门店数量第一品牌 [9][10] - 现打鲜啤是蓝海市场,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啤酒产量为3,521.3万千升,人均消费量对比欧美国家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品质化升级趋势明显 [11] 标的公司估值与评估 - 交易定价基于独立估值师评估,采用市场法中的可比公司法,评估鲜啤福鹿家所有股权价值介于2.45亿元至2.77亿元人民币之间 [13][14][17] - 估值参考了可比公司倍数,包括蜜雪冰城(企业价值/收入倍数4.61x)、古茗控股(4.31x)及华润啤酒(2.00x)等 [15] - 投资款项由蜜雪集团内部资源拨付,不涉及IPO所得款项,董事会认为交易价格公平合理 [17] 业务协同与整合前景 - 鲜啤福鹿家2024年度实现扭亏为盈,未经审核除税前净利润为107万元人民币,显示出经营质量和运营效率的提升 [18] - 蜜雪集团拥有覆盖全球38个国家的采购网络、国内五大生产基地及29个国内仓库,其端到端供应链体系可深度赋能鲜啤福鹿家 [19] - 协同效应将体现在产品研发、品牌IP、门店运营及供应链优化等方面,有望提升鲜啤福鹿家的产品力与成本优势 [20][21]
海底捞允许宠物上桌,“它经济”真的来了?
36氪未来消费· 2025-09-29 17:25
海底捞宠物友好主题店开业 - 海底捞首家宠物友好主题店于2025年9月10日在深圳龙华区开业,采用线上预约制 [3][4] - 门店分区设计包括大宠区、小宠区和普通顾客区,并设置宠物美妆拍照区及提供宠物配饰与服装 [4] - 入场需出示狗证或防疫证,入座前店员为宠物进行湿巾消毒处理 [4] 服务与消费者反馈 - 店员接受宠物知识培训,了解宠物饮食禁忌,并主动提供换水及照顾服务 [5] - 店内设置可伸缩凳板使宠物与主人"平起平坐",并提供专属宠物菜单(零食、蛋糕及多种口味料理,价格集中在20-30元) [5] - 餐品价格与非主题店保持一致,未因增值服务涨价 [6] - 消费者认为宠物是家人,共同进餐是迫切需求,此前只能选择非高峰时段或室外餐厅 [6] 行业背景与市场趋势 - 中国宠物市场规模从2015年978亿元跃升至2023年5928亿元,预计2025年达8114亿元 [7] - 近60%年轻消费主力将宠物视为家人,推动主粮、医疗升级及宠物友好餐饮、旅游等多元化服务需求 [7] - 星巴克在国内开设超100家宠物友好门店,Manner于2021年在上海推出首家店并提供免费隐藏菜单,茶百道2023年一次性开设20家同类门店 [8] 海底捞战略与财务表现 - 公司自2023年起推出"鲜切工坊"主题店,2025年聚焦场景创新(夜宵、亲子互动、露营火锅及宠物友好门店) [8]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07.03亿元(同比降3.7%),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降13.7%),受翻台率下降及创新初期调整影响 [8] - "其他餐厅经营"收入从去年1.82亿元增至5.97亿元(增幅超两倍),主要受益于"红石榴计划"新品牌及主题门店贡献 [8] 品牌价值与竞争差异化 - 主题门店通过差异化体验(如夜宵店DJ热舞、宠物店贴心服务)在社交平台获得显著曝光,维持溢价空间 [9] - 主题门店是品牌实验而非主流复制,旨在维持话题度与差异化 [10] - 部分消费者将宠物友好性作为火锅餐厅首选标准,优先于口味与性价比 [11] 运营挑战与优化方向 - 小料台连接宠物区与普通区,存在宠物毛发引发投诉的风险,需分区管理 [11] - 宠物套餐成分说明不清晰、食品含冰渣,服务细节待优化 [11] - 高峰时段门店人手有限,宠物秩序依赖顾客自觉 [11] - 公司计划未来增加场景主题店数量,以应对行业同质化竞争 [11]
年轻人又爱上无印良品(MUJI)了
36氪未来消费· 2025-09-29 17:25
业绩表现与市场回暖 - 公司中国市场业绩在三年低迷后强势回暖,推动整个东亚地区利润同比大涨127.5% [3] - 中国市场区域营收与利润已连续10个月实现盈利双增 [3] - 中国大陆市场长期占集团总营收的20%左右,是公司本土之外门店数量最多的地区,目前在大陆共有400多家门店 [4] 战略转型:价格调整 - 从2014年开始,公司对多款产品进行了直接降价,至2022年至少进行了11次大规模“新定价”活动,但初期降价未能有效提升销售额 [7][8] - 2022年后公司停止直白降价,转而重点发展“食品”和“日常生活必需品”,大型家具销售模式转为“提供样品和目录,接受预订”以节省成本和提高坪效 [9] - 2024年初公司推出低价店型“MUJI 500”,店内约70%的商品定价围绕23-25元人民币展开,标志着与国内日杂品牌直接竞争 [10] 战略转型:供应链与本土化 - 公司社长堂前宣夫提出“第二创业期”中期计划,关键目标包括“照顾日常所需”和“推进在地化”,并成立“地域事业部”从本地文化视角设计产品 [13] - 在中国市场,公司大幅扩展高频消费品类,生活杂货和食品品类中已有约70%实现本地开发,产品结合本地饮食习惯和供应链优势进行再造 [14] - 公司通过实体零售创新强化理念,如试水农场概念店和餐厅,并采用“场景驱动”的卖场逻辑进行组合陈列,提高连带购买率 [15] 产品策略与消费者洞察 - 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初期采取高于本土市场的定位策略,在2007年至2010年间销售增速维持在10%-20%,部分年份增幅超过20% [7] - 一项调查显示,90%的消费者选择公司产品是因为其“设计朴素”,而选择“功能性”的消费者占48%,说明初期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追求品质和设计 [7] - 公司美妆品类聚焦基础功效和低门槛产品,核心价格区间在30至130元人民币,凭借“无添加”理念和简洁包装吸引注重成分的消费者 [9]
阅文给《道诡异仙》造了一座探险屋,IP的尽头是乐园
36氪未来消费· 2025-09-28 10:16
合作项目概述 - 阅文集团与新加坡环球影城合作推出网文《道诡异仙》主题探险屋,作为“万圣节惊魂夜13”限时活动的一部分,运营时间为9月26日至11月1日 [3] - 这是公司首次尝试对IP进行海外线下实景娱乐改编,突破了以往网文出海主要通过文字翻译或动漫改编的模式,形成了“线上内容+线下实景+衍生消费”的闭环 [13] - 开业当天,来自各国的游客在探险屋门口排出了数百米长队 [3] 探险屋内容与设计 - 探险屋以小说世界观为线索串联游戏动线,共配置50名真人NPC演员(25个角色,AB角轮换),是园区四个探险屋内NPC数量最多的 [5] - 项目还原了小说中的中医院诊所、炼丹房、鬼戏台等核心场景,运用了呼吸机音效、昏暗无影灯、大型气动丹炉(可开合、升降、喷烟)等装置 [5][7] - 80%以上的道具和雕塑都是纯手工雕刻或美术加工,项目组为打造中式氛围的鬼戏台,特意从成都旧货市场淘来民国时期的中式旧床 [7] - 探险屋展示了传统民俗文化,如酆都城的舞狮,美术师在中国传统舞狮狮子头基础上再做设计加工,NPC隐藏在狮头道具下舞动 [7] IP选择逻辑与战略意义 - 选择《道诡异仙》IP不仅因其高人气数据表现,更因其中式恐怖风格与探险屋场景高度契合,IP融合道教文化、古典神话元素,自带东方神秘感,且在东南亚有文化基础 [9] - 圣淘沙名胜世界方面认为,与西方直接、血腥的恐怖风格相比,中式恐怖更擅长以隐晦、心理层面的压迫感制造恐惧,形成了宝贵的互补 [10] - 该IP目前尚未被真人影视剧和动画改编,大众心中没有固化的视觉印象,探险屋设计可自由发挥,如将主角的“精神分裂”视角、“二神同体”设定转化为实景恐怖效果 [12] - 此次合作是重要的开端,公司希望将更多东方奇幻、武侠、科幻等类型IP通过线下沉浸式体验(如主题乐园、展览)推向全球市场 [20] 项目执行与市场前景 - 项目组从五月中旬开始内容策划,在100天之内完成,探险屋故事线有20多次更新,平面图改了30多版 [17] - 所有物料均在国内采购,公司在成都找了1:1还原环球影城探险屋的500平米厂房进行预搭建,确认效果后拆解海运至新加坡,现场搭建在一周内完成95% [15][16] - 2024年全球游乐园市场规模达564亿美元,IMARC Group预计到203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12亿美元,2025-2033年期间复合年增长率为4.13% [20] - 公司近年通过成立自有潮玩品牌、投资消费品牌、与出版机构及实体书店合作等方式加强对线下场景的布局,例如今年5月与日本CCC集团合作在茑屋书店开设限时快闪店 [20]
天猫品牌出海东南亚,为什么第一步是Lazada?
36氪未来消费· 2025-09-28 10:16
Lazada品牌化战略背景 - 东南亚电商市场竞争激烈 主要参与者包括Shopee Lazada TikTok和Temu [3] - Lazada将品牌化作为最高战略 借助阿里电商事业群整合国内和国际业务的组织红利 [3] - 2018年被阿里收购后 Lazada引入双11狂欢节并推出类似天猫商城的LazMall [3] - LazMall已成为东南亚最大的线上品牌商城 引入本地品牌如Wardah和国际品牌如欧莱雅 Swiss 斯凯奇等 [4] 品牌化战略实施与优势 - Lazada中产用户在东南亚电商中占比最高 基于1.5亿且不断扩容的中产用户规模仍有较大空间 [4] - 追求品质和品牌商品的东南亚中产正成为Lazada主流用户群体 被定义为品质用户 [4] - Lazada与天猫进行系统级打通 商家天猫店铺库存 营销和价格可一键镜像到Lazada店铺 [5] - 系统打通帮助天猫商家低成本实现轻量化出海 在做好国内生意同时同步开展东南亚跨境生意 [5] - 首批入驻Lazada的天猫品牌包括韶音 蕉下 babycare 飞利浦 乐扣乐扣等 [5] - 组织整合后 Lazada可沟通天猫行业小二 成为他们运营商家计划的一部分 实现规模化开展 [5][12] 市场机会与品类策略 - 东南亚有7亿人口 中产人口急剧提升达1.5亿 消费力不输国内中产 [9] - Lazada目前是东南亚电商里客单价最高 品牌用户渗透率最高 品牌成交占比增加率也最高的平台 [9] - 消费电子类品牌在东南亚需求旺盛 本地消费者喜欢运动户外 引入影石防水全景摄像机 几素手持电风扇等受欢迎产品 [17] - 国内美妆更看重色号和去黄显白 东南亚美妆核心诉求是持妆 卡姿兰主打持妆的散粉黑磁在东南亚市场卖得很好 [17] - 项目启动初期优先短尾行业如消费电子和美妆 因更标准化可快速搭建链路 单品销售容易规模化 [18] - 服饰等长尾商品退换货需求旺盛 需精准选品 操作过程更难链路更长 [18] 本地化运营与品牌支持 - Lazada聚焦服务品质用户 他们愿意为泡泡玛特等情绪消费产品买单 [19] - 通过LazRun等本地化IP活动 与泡泡玛特合作植入品牌互动环节 效果很好 [19] - Lazada本地化资源帮助匹配品牌在当地营销 宣传等一揽子诉求 建立和消费者的情感链接 [19] - 提供不同模式支持品牌出海 如一键轻出海商家可镜像天猫店铺 发货到国内中心仓后由Lazada集单到本地中心仓并通过官方物流伙伴配送 [20] - 部分商家选择本地备货模式 有海外物流能力的品牌也可获得诊断帮助以更高效参与本地经营 [20] 长期战略方向 - 中国品牌出海经历代际变化 从高性价比轻工业产品到高精尖电子设备 美妆护肤 提供情绪价值的潮玩IP [21] - 品牌出海要走得长远 需为本土市场研发特定产品 做定制 做供应链深度和本地化运营结合 变成更重更定制化模式 [21] - Lazada定位为商家更稳 更快 更智能出海提供保障护航的副驾 负责提供本地化洞察和智能化全链路赋能 [14] - 今年双11将首次验收品牌化战略初步成果 评估其在商家和用户端的成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