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6氪未来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百事人形机器人家族亮相WAIC,饮料品牌正在刷新消费场景想象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08 19:07
品牌科技化战略 - 百事可乐在WAIC展会上发布第二位人形机器人"百事酷宝",与6月首发的"百事蓝宝"组成"双宝组合",标志着品牌正式进入具身智能领域 [3][4] - 公司选择将人形机器人部署在面向公众的消费触点中,主动拓宽品牌"接触半径",让科技更可见、品牌更可亲 [6] - 这一举措并非科技作秀,而是在真实消费场景中测试机器人能否在品牌体验中发挥稳定作用 [7][9] 技术应用与场景创新 - "百事酷宝"基于智元灵犀X2平台,具备情绪识别与场景化互动能力,通过拟人化对话和肢体语言实现柔软立体的品牌连接 [6] - 机器人在展会现场执行送可乐、合影互动、主动问好等动作,击中用户对"科技温度"的真实期待 [7] - 公司计划推出以"百事酷宝"为原型的机器人罐,在日常饮用场景中建立新沟通触点 [16] 品牌资产构建 - 人形机器人成为品牌可持续发声、主动交互的具象化载体,改变传统依赖明星代言和广告叙事的营销模式 [11] - "百事蓝宝"承担先锋角色,"百事酷宝"聚焦日常交互,共同完成品牌从信息传递者到生活陪伴者的升级 [13] - 构建"始终在线"的自有交互角色,打破依赖外部创作者和短期话题的惯性 [15] 行业影响与趋势 - 为饮料行业提供以科技塑造长期互动角色的创新思路,在行业中尚无先例 [18] - 通过"科技+情绪"双驱动,开创功能体验与情绪陪伴之间的新型互动形态 [21] - 建立"轻接触、深情绪"的沟通方式,形成"低干扰、高记忆"的品牌接触点 [23][24] 用户价值创造 - 人形机器人满足年轻群体对"无压陪伴"的需求,成为数字时代松弛自然的品牌朋友 [15] - 在真实生活场景中创造微连接,让消费者在轻体验中感受品牌温度 [23] - 情感接口的价值能够长期持续发酵,最终形成口碑自传播系统 [24]
在闲鱼上卖谷子,为什么总能卖掉?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08 19:07
二次元经济的意外赢家 - 核心观点:闲鱼成为二次元周边(谷子)二手交易的主要平台,受益于谷子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年轻用户的活跃交易[5][7][8] 谷子经济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达1689亿元,同比增长40.63%,预计2029年超3000亿元[7] - 闲鱼二次元行业交易规模同比增长104%,是平台增速最快的兴趣圈层[17] 闲鱼在二次元经济中的优势 - 闲鱼月活用户规模达8150万,是国内最大的二次元交易社区,二次元及游戏人群占比高达50%[17] - 平台用户通过闲鱼完成高额交易,例如用户皮皮两年购入谷子花费40万元,其中60%在闲鱼完成[4] 闲鱼的战略目标与二次元的契合点 - 闲鱼目标实现1亿DAU,二次元用户的高活跃度和UGC能力有助于提升平台活跃度[11][15] - 二次元用户年轻化趋势明显,05后增速最快,与闲鱼年轻用户运营目标高度契合[16] 闲鱼针对二次元用户的运营举措 - 推出子品牌"鱼鲤鱼鲤",提供交易、行情展示、社交功能[19] - 推出"发拼团"功能,降低新手参与门槛,满足谷圈用户拼团需求[19] - 鼓励用户在小红书引流,发起"闲鱼合伙人"活动,提供现金激励[22] 二次元用户行为特点 - 用户交易频繁但兴趣易变,导致二手交易活跃[7] - 圈层文化浓厚,社交粘性强,但普遍内向,偏好小范围交流[23] - UGC能力强,大量二创内容推动社区生态发展[15]
安踏投资的韩国潮牌要来中国了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07 20:51
韩流潮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 韩国潮流服饰品牌持续受到中国年轻消费者追捧,从NERDY到Mardi再到emis,品牌更迭但韩流热度不减 [4] - 2025年以来多个韩国潮牌如emis、Rest & Recretion、Contect X、Ader Error等加速布局中国市场首店 [6] Musinsa的品牌与业务模式 - Musinsa从运动鞋社区发展为综合时尚平台,入驻品牌超8000家,2024年GMV达1.24万亿韩元(约60亿人民币) [8] - 公司通过线下仓储店和自有品牌(如Musinsa Standard)拓展业务,该自营品牌因高性价比被称为“韩版优衣库” [8] - 计划2024年9月上线中国线上旗舰店,年内开设上海淮海路首店,并入驻徐家汇“新六百 YOUNG” [8] Musinsa的中国市场表现与战略 - 首尔门店中国顾客消费激增:圣水洞店Q2交易额环比增257%,弘大店上半年消费额同比增180%,5家自营品牌门店上半年中国客交易额同比增120% [10] - 外国顾客中中国占比达32%,仅次于日本(27%),公司计划2030年前在中国开设超100家门店 [16][18] 安踏与Musinsa的合作 - 安踏与Musinsa成立合资公司(持股比例60%:40%),安踏提供本土资源支持,Musinsa保留经营权 [11] - 安踏此前以500亿韩元收购Musinsa 1.7%股份,此次合作标志其从户外领域向潮流时尚延伸 [11][12] - Musinsa门店中国顾客中60%为10-29岁年轻人,安踏借此强化Z世代市场渗透 [13] 韩国潮牌的中国市场挑战与机遇 - 欧美潮牌退潮为韩国品牌(如Musinsa)创造市场机会,社交媒体加速其传播 [15] - NERDY因代理纠纷在中国市场受挫,2024年关闭天猫旗舰店及多数实体店,警示韩国品牌需重视本土化运营 [18][19][20] - Musinsa通过安踏合作规避代理风险,借助后者本地化经验提升落地成功率 [21] 行业趋势 - 韩国潮牌需应对消费者偏好快速变化的问题,长期吸引力构建是关键挑战 [22]
光良酒赵小普:5年卖了4亿瓶白酒,我只是没有陷入聪明人的误区|厚雪专访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06 12:45
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赵小普2013年首次创业推出线上白酒品牌"燃点",但4年后失败告终 [4][5] - 2018年二次创业成立光良酒,放弃线上专注线下渠道,累计进入100万终端覆盖600多个县城 [6][7] - 成立5年累计销售4亿瓶,2024年在行业结构性困境下仍保持30%销售额增长 [7] - 获得高瓴、XVC、贝塔斯曼等机构投资,疫情期间逆势投入营销快速建立品牌认知 [58][61][62] 产品策略 - 首创"数据瓶"设计,用19/29/39/59系列数字直接标注三年基酒含量占比 [9] - 价格定位25-75元区间,主打百元内光瓶酒市场,毛利控制在30%以下 [10][88][89] - 产品设计理念强调"睿智消费",通过成分透明化建立差异化认知 [9][22] - 坚持不频繁改包装,认为白酒用户忠诚度依赖"安全感"而非创新 [84][85] 渠道策略 - 80%业务依赖经销商网络,通过股权激励绑定核心经销商资源 [27][33][47] -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路径,重点突破县域市场,安徽成为标杆区域 [28][53][73] - 上海通过闵行等郊区切入,1万个终端中城区仅占10% [73][80] - 与盒马合作开发联名款,年销数千万并保持平台浓香光瓶销冠 [74][75] 营销打法 - 2020年销售额不足5000万时豪掷2000万参加糖酒会,与五粮液等头部品牌同规格布展 [62][63] - 影视植入聚焦《大奉打更人》等男频剧和《男生女生向前冲》地面节目 [66][71] - 赞助策略强调场景占位,目标成为酒类影视植入第三品牌 [69] - 疫情期间逆周期投入品牌建设,2-3年完成行业10年认知积累 [61][64] 行业洞察 - 光瓶酒市场规模从百亿扩张至千亿,消费降级推动20-100元价格带增长 [10][91][92] - 白酒线上渠道仅适合高端酒,大众消费依赖即时性线下场景 [18][19] - 经销商网络需要长期经营,识别有效合作伙伴需1-3年周期 [36][37] - 区域酒企在下沉市场具备产品/团队/关系三重壁垒,是新品牌最大威胁 [95] 管理理念 - 核心团队7年零流失,通过股权分配和金钱观沟通保持目标一致 [102][107][108] - 坚持专业分工,生产/资金/销售等环节由独立团队运作 [101] - 拒绝空降高管,从经销商体系学习经验而非依赖外部人才 [103][104] - 接受人性弱点,通过岗位轮换等方式保持团队活力 [108]
又一个刚入华的时尚品牌盯上中女们的钱包
36氪未来消费· 2025-08-05 19:01
品牌扩张策略 - Phoebe Philo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与五家零售商合作开设专柜,覆盖上海、杭州、北京、成都、深圳和阿那亚 [3] - 品牌采取激进扩张策略,线下柜台已从米兰、巴黎扩展至纽约和洛杉矶 [12] - 计划在伦敦MayFair开设首家独立门店,并可能举办时装秀订货会 [12][13] 品牌定位与价格策略 - 目标客群为30-50岁具备独立审美和消费能力的都市女性,产品均价较高:手袋4-5万,衬衫1万出头,小羊皮外套20万,墨镜4000元 [4] - 品牌强调产品为“投资品”,通过卓越质量和工艺体现价值,不分季节的设计理念增加实穿性 [4] - 未来计划扩大价格区间,推出相对实惠的运动衫,并完善退货政策和付款方式 [14] 设计理念与行业影响 - Phoebe Philo被誉为极简风鼻祖,设计脱离男凝视角,影响众多设计师如Peter Do和Daniel Lee [5] - 设计强调直觉化,与潮流趋势无直接关联,品牌拥有绝对控制权 [6] - 最新Collection D设计风格更趋荒诞,融合多种形态,淡化性别成分 [15] 产品开发与销售表现 - 产品开发分为RTW组和鞋包配饰组,手袋和墨镜单独陈列以提升销售 [14] - 2023年11月发布150件新品,24小时内售罄,二手市场价格达原价2-3倍 [8] - 官网设计简约如lookbook,实际购买转化率存疑 [15] 市场竞争与挑战 - 极简主义赛道竞争加剧,新兴品牌在社交网络营销更具优势 [15] - 独立运营后面临资源限制,面料触感和售后服务遭顾客质疑 [13][14] - 品牌尝试通过社群平台关注网红动态以提升曝光,但核心客群对社媒依赖度低 [13]
抖音整合即时零售业务,抖音超市合并至小时达|独家
36氪未来消费· 2025-07-29 11:21
抖音超市业务调整 - 抖音超市将被合并至抖音小时达以提升即时零售业务效能 [3] - 抖音超市2023年春节后上线 定位为线上电商自营业务 负责人汇报给时任电商副总裁木青 [4] - 业务初衷为满足用户电商购买体验需求 对现有平台和商家形成补充 [4] - 2022年中旬在广州 深圳及杭州等城市试点 筹备约一年 [4] - 采用代销与自营相结合的混合运营模式 类似天猫超市而非京东全自营 [4] - 履约能力明显弱于竞品 多数商品多日达 仅部分次日达 [4] 即时零售业务发展 - 抖音小时达2022年8月深圳首试点 2023年与抖音超市界面整合 [5] - 2023下半年即时零售竞争加剧 小时达入口提升至抖音商城与超市并列 [6] - 小时达定义为1小时送达服务 覆盖生鲜 日百 数码等品类 [7] - 相比外卖 小时达商品更标准化 需求波动平缓 运力压力较小 [8] - 多数商家选择自配送 看重抖音流量价值而非平台运力 [8] - 当前履约时效30-50分钟 弱于竞品半小时送达标准 [9] 业务整合背景 - 超市与小时达定位重叠 均聚焦即时零售但未形成差异化 [9] - 线上超市时效优势减弱 即时零售成为行业优先发展方向 [10] - 行业经过美团 淘宝 京东竞争培育 用户接受度已显著提升 [10] - 合并决策反映公司资源向即时零售赛道集中倾斜 [3][10]
东鹏饮料上半年净利润大涨近4成;星巴克推出免费自习室;LV上半年净利下跌超20% | 品牌周报
36氪未来消费· 2025-07-27 17:10
东鹏饮料业绩分析 - 2025年H1营收107.4亿元,同比增长36.4%,净利润23.7亿元,同比增长37% [2] - 电解质饮料"补水啦"收入占比达13.91%,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2倍,销量增长2.3倍 [2] - "补水啦"采用低定价策略(4.5元/瓶),通过扫码领红包和推出380ml/900ml多规格产品刺激销量 [2] - 广东大区营收占比23.7%(25.5亿元),华北大区增速最快超70%,线上渠道占比仅2.7% [3] - 公司规划13大生产基地,已投产9座,天津/昆明/中山/海南基地在建以扩大区域供应 [3] 星巴克战略调整 - 在广州/深圳/广西/海南推出免费自习室,提供电源/温水/共享读书区,不设消费门槛 [4][5] - 2021年曾在上海开设共享空间概念店,含收费会议室(50-180元/小时)瞄准商务需求 [5] - 2024财年客单价降8%,订单量降6%,营收降1.4%;2025Q1同店销售额连续4季度下滑 [6] - 被传多家投资机构对收购中国业务感兴趣,包括高瓴资本/凯雷投资/信宸资本等 [6] LVMH业绩下滑 - 2025H1营收398.1亿欧元(同比降4%),经营利润90亿欧元(降15%),净利润57亿欧元(降22%) [7] - 时装皮具部门有机收入降7%至191.2亿欧元,利润率降4.1个百分点至34.7% [7] - 亚太市场有机收入降9%(中国Q2降6%),日本市场降15%(Q2暴跌28%) [7][8] - 日本市场下滑因去年同期日元贬值刺激消费(2024Q2日本销售额曾增57%) [8] - 过去12个月股价跌30%,市值蒸发近1000亿欧元 [9] 泡泡玛特增长迅猛 - LABUBU月销量近1000万只,产能逐月翻倍仍供不应求 [10] - 2025H1营收预增超200%(不低于137亿元),净利润预增超350%(超41亿元) [10] - 海外销售增速超预期,2025年海外销售或超国内,北美市场将超越东南亚 [11] 幸运咖营销活动 - 总部旗舰店推出"天天幸运咖"主题活动,含投豆入杯/套牛游戏/心愿墙等互动 [13] - 举办"幸运音乐会"并抽奖王俊凯签名海报,发放明星周边礼包 [14] 胖东来业务拓展 - 计划开发奶粉及奶制品,聚焦民生食品供应和食品安全 [16] - 自有品牌销售额从2022年7500万元飙升至2024年20亿元 [17] 其他行业动态 - 好丽友低糖派配方减糖80%,增加30%可可成分,因山姆会员投诉被下架 [19] - OATLY考虑剥离大中华区业务,该区域年收入约1亿美元对整体贡献有限 [20] - HOKA母公司Deckers集团2026Q1收入增17%至9.65亿美元,HOKA品牌销售增19.8% [21] - 特斯拉在好莱坞开设超级充电餐厅,含80个充电桩/电影屏,由Optimus机器人服务 [23]
一把钞票换一次「脱序」:一个东亚人一生中的三个小时|深氪
36氪未来消费· 2025-07-27 17:10
演唱会市场趋势 - 演唱会观众群体多元化,老年人、未成年人、大厂员工等"非典型观众"占比显著提升 [8][36][44] - 80后观众付费意愿最强,36-45岁人群中30%愿意支付3001-5000元观看演唱会 [58][59] - 老牌艺人如刘德华演唱会门票溢价空间大,黄牛转手利润率可达40% [54][55] 票务市场动态 - 大麦平台2023-2025财年营收从2.28亿飙升至20.57亿元,三年增长十倍 [10] - 黄牛票分级加价明显,原价2000元票经四级转手后溢价达4700元 [27][28] - 代拍服务形成产业链,单场演唱会粉丝需准备2-3万元用于"赛马式"抢票 [17][18] 粉丝经济表现 - 五月天衍生IP"魔魔胡胡胡萝卜"位列天猫毛绒玩具畅销榜第三 [68] - 粉丝为单场演唱会平均消费超万元,包括1万元专业拍摄设备投入 [16][17] - 太原市政府通过配套服务拉动消费,32场演唱会创造41亿元综合收入 [76] 城市经济效应 - 演唱会消费拉动比达1:4.8,每1元门票带动4.8元周边消费 [77] - 太原等城市推出"歌迷专列"、公交免费等政策打造演唱会经济 [63][65] - 西单商圈借势营销,商家通过"五迷专属优惠"提升客流量 [69][74] 产业链延伸 - 手机厂商推出演唱会专用机型,配备长焦镜头售价超万元 [16][73] - 酒旅平台推出"门票+机票/酒店"捆绑套餐实现协同销售 [73] - 艺人周边商品销售火爆,周深OC形象店铺单日成交破千万 [68]
4家消费品公司拿到新钱;辛巴自创卫生巾品牌回应被检出致癌物;TikTok2024年收入230亿美元|创投大视野
36氪未来消费· 2025-07-26 21:48
融资动态 - 郑州炸鸡品牌"张囤囤开花鸡腿"完成千万元级天使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加盟店扶持体系优化与市场拓展 [3] - 运动户外品牌"SURPINE松野湃"完成数千万级Pre-A融资 资金用于产品研发、用户体验提升及全渠道拓展 [4][5] - 皮东文化获汉仪股份3500万元增资 该公司为动漫出版发行商 提供原创国漫及正版日漫内容 [6] - 新中式茶饮品牌"哪吒仙饮"完成1000万元天使轮融资 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升级与全国门店网络拓展 [7] 公司情报 - 辛巴自创品牌"棉密码"卫生巾被指检出致癌物硫脲 含量高达16653μg/g 公司声明产品经检测合格 [8][9] - 山姆会员店有机大豆质量等级从1级降至3级 客服确认品质下降但未说明原因 [10][11] - 上海和平饭店罐装可乐售价50元 市监局称属市场调节价 商家可自主定价 [12] - 無印良品natural mill回应山寨质疑 称商标早于日本MUJI注册 两家品牌无关联 [13] - 铂爵旅拍被曝工作人员失联 公司控制40家企业中16家已注销 老板股权被冻结 [14] 行业趋势 - 山姆重新上架卫龙魔芋爽 卫龙称该产品为山姆专供 未在其他平台销售 [15] - 叠纸游戏进军潮玩市场 新品牌DearNikki首款盲盒热销 已申请多枚商标 [15] - 金饰价格下跌 周生生/老庙/周大福克价分别跌至1015/1012/1016元 [16][17] - AI眼镜市场爆发 上半年成交量同比增10倍 品牌数量增3倍 均价降至1500元 [18] - 上半年非银行部门跨境资金净流入1273亿美元 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达53% [19] 企业表现 - TikTok 2024年营收230亿美元 同比增长42.8% 占字节跳动总收入25%创历史新高 [11]
群起而攻之,出海短剧TOP1 平台ReelShort 深陷抄袭风波
36氪未来消费· 2025-07-25 22:15
出海短剧平台竞争格局 - ReelShort和DramaBox为海外短剧市场双雄,合计市场份额近60% [17] - ReelShort凭借本土化策略和早期布局保持领先,2024年收入达3亿美元(21亿人民币) [13][15] - DramaBox依靠译制剧和激进投放快速崛起,下载量达1亿+,为ReelShort两倍 [16] 商业模式差异与趋同 - ReelShort主打本土原创剧,单部成本15-20万美元,但爆款率仅5% [14][16] - DramaBox以低成本译制剧为主,可实现月均上百部更新 [16] - 双方策略趋同:DramaBox开始尝试本土剧(月产十几部),ReelShort加大投放力度 [20][21] 行业发展趋势 - 海外中国短剧App数量达237款,同比增长4倍 [20] - 2024Q3-2025Q2行业收入平均增速47.1%,但2025Q2增速骤降68% [20] - 北美市场RPD(4.7美元)显著高于东南亚(0.7美元) [21] 版权纠纷事件 - 点众科技等多家公司指控ReelShort抄袭多部剧集 [7][10] - 行业普遍存在抄袭现象,部分公司对剧本采取严格保密措施 [16] - 纠纷背后反映行业面临内容供给不足和商业化压力 [21] 市场竞争加剧 - 头部平台投放力度持续加大:ReelShort 2025Q1内购收入1.3亿美元 [20] - 用户增长遇瓶颈导致市场份额争夺更激烈 [20] - 新入局者增多(如中文在线的Sereal+、UniReel)加剧竞争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