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搜索文档
航天科技7月18日全情报分析报告:「天舟九号发射彰显航天科技进步」对股价有积极影响
36氪· 2025-07-18 20:41
航天科技股价表现 - 7月18日缩量上涨1.10%,收盘价12.91元,较昨日上涨0.14元 [4][5] - 当日开盘价12.60元,交易量51.85万手,换手率6.50%,成交额6.64亿元 [5] - 3日涨幅1.25%,5日涨幅5.22%,总市值103.05亿元 [5] - 较过去一年平均收盘价微涨0.16%,但日均交易量下降0.99% [5] 天舟九号发射事件舆情 - 事件全网舆情总量8088条,正面占比60.3%,负面仅1.0%,舆论倾向积极 [8] - 主要传播渠道为今日头条,传播篇次1395条,占比17.25% [10] - 天舟九号成功发射并精准对接空间站,展示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 [7] - 上半年中国完成35次航天发射,成功率100%,发射次数同比增长16.7% [7] 行业影响因素分析 - **技术进步**:测控通信、高精度发动机技术推动地面领域革新 [7][15] - **政策支持**:政府重视带来政策红利和资金支持预期 [15] - **国际地位**:发射次数全球第二,吸引国际合作与投资 [7][15] - **市场需求**:教育、通信等领域应用拓展商业机会 [15] - **媒体关注**:抖音、B站等平台内容提升公众认知度 [7][15] 专业机构观点分歧 - **看空观点**:部分公司营收增长乏力,净利润波动下滑,商业航天面临民企竞争 [19] - **看多观点**:2025年上半年预计净利润6800万至9500万元,同比增幅1628.83%-2315.27% [20] 其他舆情事件 - 7月10日SWES眠花糖与合肥太空科技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位列近期舆情TOP3 [17]
主打钓鱼却碰不到核心品类,全球最大的钓鱼装备商冲IPO|IPO观察
36氪· 2025-07-18 20:41
全球钓鱼市场概况 - 全球钓鱼市场规模已超千亿美金,在美国是仅次于徒步的旅行户外运动,在欧洲海钓群体年支出达105亿欧元,是全球第二大钓具市场 [4] - 中国钓鱼人群超1.5亿,年轻人和青少年正成为新的主力军 [4] - 全球最大钓具品牌禧玛诺去年钓具收入达52.2亿元,凭借高精度技术在高端渔轮市场占据地位 [4] - 2024年全球渔具市场规模达1601亿美元,预计2025年增长至1658亿美元,2025-2033年均增长率3.6% [7][8] 乐欣户外经营现状 - 公司营收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8.18亿、2023年4.63亿、2024年5.73亿,净利润从1.14亿元降至0.59亿元 [6] - 2025年前四个月营收同比增长27.8%达2.23亿元,但未恢复至疫情高峰水平 [6] - 实际产量从2022年793.3万件锐减至2024年416.8万件,工厂利用率由95%降至83.4% [6] - 公司解释业绩下滑原因为疫情后娱乐选择多元化导致钓鱼热度降温 [6] 业务结构与市场定位 - 公司主营钓鱼椅、钓鱼床、钓鱼帐篷、钓鱼箱包等装备,基本不涉足钓具核心品类 [10] - 2023年全球钓鱼装备零售额68亿元,钓具零售额1310亿元,是装备市场的19.3倍 [10] - 超90%收入依赖OEM/ODM业务,前五大客户贡献近60%营收 [10] - 主要客户包括迪卡侬、Rapala VMC、Pure Fishing等国际品牌 [10] - 北美市场收入占比从2022年18.8%骤降至2024年3.4% [11] 转型尝试与挑战 - 2017年收购英国垂钓品牌Solar发展OBM业务,但2022-2024年自有品牌收入仅从3550万元增至4060万元,占比从3.9%提升至7.9% [13][14] - 产品矩阵涵盖9000+SKU,床椅配件占50.7%、包袋25.1%、帐篷22.9% [14] - 计划拓宽Solar产品线并拓展销售渠道,未来拟通过收购更多品牌加大OBM投入 [14][15] - 2022-2024年OEM/ODM业务占比仍高达94.1%、90.2%、92.3% [17] 公司背景与财务情况 - 为浙江泰普森控股子公司,母公司1993年进入户外休闲用品领域 [18] - 研发成本共计约970万元,持有中国76项专利和海外35项专利 [19] - 2024年IPO前夕向控股股东分派现金股息6500万元,接近当年净利润 [20]
告别「烂脸式美白」,一生要白的中国女孩全面觉醒丨2025年轻人焕新「白」皮书
36氪· 2025-07-18 20:41
美白消费市场概况 - 年轻消费者对美白需求强烈 平均重要性评分达7分 且随年龄增长需求递增[8] - 女性占比超80% 其中95后占比最高达39 7% 00后和90后分别占25 8%和34 5%[6] - 三四线城市美白需求最旺盛 评分达7 06分 高于一线城市的7分[8] 消费者行为分析 - 38 4%受访者尝试喝柠檬水美白 31 1%未尝试任何方法 29 8%大量服用维生素C/E[17] - 66 9%存在夏季不防晒或根本不防晒的错误操作 27 8%混用多种美白产品[28] - 仅10%为深度成分党 43 1%对护肤品成分无研究但坚持使用 31 8%跟风使用[26][27] 产品需求痛点 - 70 2%消费者面临肤色暗沉问题 45 7%需要晒后快速恢复 36 4%担忧敏感肌刺激[31][32] - 72 2%认为产品宣传效果夸张 64 2%看不懂成分表 58 9%遭遇实际无效问题[34] - VC和烟酰胺使用率最高达65 6%和66 2% 但有效率不足20% 新兴成分氧白因有效率达39 4%[36][37][38] 产品研发趋势 - 溪木源推出氧白因™成分 实验室数据显示其抑黑力是熊果苷的7584倍 VC的45倍[51] - 该成分三登国际学术期刊 包括《Nature》子刊和2025国际皮肤科大会[52] - 行业进入4 0时代 兼顾美白与修复功能的产品成为主流 敏感肌专用市场潜力巨大[49][52]
揭秘苹果AI核心团队人才地图
36氪· 2025-07-18 17:23
核心观点 - Meta以2亿美金年薪挖角苹果AI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 反映苹果AI战略保守且内部阻力大[4][5][6] - 苹果AFM团队研发能力强劲(模型参数达数千亿 接近DeepSeek V3) 但受制于封闭生态和硬件限制 成果无法及时公开[28][39][40] - 公司高管对AI认知分歧导致决策低效 软件工程负责人Craig Federighi长期主导AI资源分配 投入远低于行业水平[36][37] 团队架构与人才储备 - 庞若鸣团队80%为华人 核心成员包括陈智峰(接任负责人)、王子瑞(早期AFM开发者)、尹国立(推理引擎专家)等谷歌系顶尖人才[10][12][20] - 团队学术影响力显著:陈智峰论文被引11.8万次 主导TensorFlow开发 杜楠参与谷歌GLaM/Palm 2项目 论文被引2.5万次[15][24][25] - 多模态领域持续补强 近期引入Zhe Gan(论文被引2.6万次) 强化视觉-语言联合表示学习能力[23] 研发成果与技术瓶颈 - 已训练数千亿参数基础模型 能力接近行业前沿的DeepSeek V3[28] - 硬件性能制约明显:自研PCC芯片仅达英伟达H100水平 需对模型大幅妥协以适应设备[40][41] - 工程化流程滞后:研发成果需等待产品上线才能发布 当前展示功能多为阉割版或落后1-2年的技术[39] 管理层决策矛盾 - AI负责人John Giannandrea自2018年加入后持续受挫 Siri团队于2023年被移交软件工程部门[34][37] - Craig Federighi坚持"苹果标准" 2023年前拒绝大规模AI投入 ChatGPT爆发后才组建千万美元级团队[36] - 内部资源分配失衡:GPU数量远少于竞争对手 部分依赖谷歌TPU租赁[37] 行业竞争对比 - 薪酬差距显著:Meta为庞若鸣开出的2亿美金年薪 远超苹果现有体系[4][27] - 研发投入悬殊:OpenAI累计融资超100亿美元 苹果AI团队年度预算仅千万美元级[36] - 生态开放度差异:苹果坚持封闭硬件适配 而竞争对手普遍采用云端协同方案[39][40]
470亿美元,7-Eleven母公司收购案终止
36氪· 2025-07-18 17:23
以下文章来源于零售圈 ,作者漾晴 零售圈 . 让大部分零售老板看见未来零售 原有望成为便利店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 文 | 漾晴 来源| 零售圈(ID:retailsphere) 封面来源 | Unsplash 北京时间 2025 年 7 月 17 日,全球零售行业发生重磅震动。 加拿大便利店巨头 Alimentation Couche-Tard (简称 ACT )正式宣布终止对 7-Eleven 母公司 —— 日本 Seven & i Holdings 有限公司总值 470 亿美元(约 合人民币 3400 亿元)的收购计划。(信息来源: Couche-Tard 全球公告)这一原有望成为便利店行业史上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在历经 长期的 拉锯后 戛然而止。 消息公布后, Seven & i 股价应声暴跌,东京交易所早盘跌幅一度超 8% ,反映出市场对交易流产的强烈反应。这场横跨太平洋的巨头博弈,不仅令全球 便利店格局重构计划搁浅,更暴露出跨国并购中难以弥合的战略裂痕。 巨头博弈背后的拉锯战 事实上,这个结果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双方拉锯已久: 2024 年 8 月 , ACT 首次提出收购意向,报价 38 ...
幸运咖2025年门店目标数1万家,下半年主战场转向一二线城市|36氪独家
36氪· 2025-07-18 17:23
门店扩张战略 - 2025年门店目标数为1万家 目前门店总数接近7000家 其中河南门店超过1500家 [4][5] - 下半年将重点转移至长三角 珠三角等一二线城市 商业街是核心拓展点位 [5] - 此前70%门店集中在三线及以下城市 采取"农村包围城市"路线 [5] - 2024年底门店突破4000家 2025年目标1万家意味着150%增速 [5]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产品均价6-8元 采用单店加盟模式 品牌方不参与门店抽成 [5] - 背靠蜜雪冰城 统一直采原料 共享物流供应链 [6] - 海南工厂烘焙线近期投产 为蜜雪集团最大咖啡烘焙生产线 此前温县工厂年产能约8000吨 [7] 产品策略与市场表现 - 有意强化"美式5块9"心智 美式已成为销量Top5产品 [7] - 5月以来推出14款6-8元区间果咖 被视为进攻一线城市信号 [7] - 7月12日外卖大战期间 门店日店均达5732元峰值 [7] 行业竞争格局 - 瑞幸将今年开店目标从4000家调至8000家 古茗从1000家调至3000家 [8] - 咖啡赛道竞争加剧 9块9价格带已深入人心 [5]
当创始人开始收「尽调误工费」
36氪· 2025-07-18 17:23
核心观点 - 一级市场出现"反向投资模式",创始人要求投资机构支付误工费或保证金后才允许尽调,以筛选有实力的机构并保护自身时间资源 [4][5] - 当前尽调泛滥现象严重,创业者需频繁配合机构调研,导致商业机密外泄风险增加且业务专注度下降 [7][8] - 优质项目稀缺导致机构"只看不投",热门赛道头部企业估值高企(如具身智能赛道头部估值超100亿,第二梯队达70亿)加剧两极分化 [12][13] - 创业者通过要求签TS、亮资等方式重构规则,但该模式仅适用于具备市场热度、业绩支撑或知名背书的优质项目(如Rewind ARR达70.7万美元) [16][17] - 投融双方需突破对立思维,资本与创业本质是双向选择过程 [18] 行业现状 - 创新药、新能源等政策利好赛道尽调需求激增,企业平均融资周期缩短至4个月,迫使采用"小步快跑"融资策略(出现天使++、A++++等特殊轮次) [8] - 小众领域企业需耗费大量时间向投资人进行行业科普,影响正常生产调度 [8] - 碳化硅龙头Wolfspeed(曾占全球62%市场份额)破产案例引发机构对泡沫项目的警惕,"不投好过投错"成为主流风控策略 [13] 行为模式转变 - 已有两家机构接受付费尽调模式,支付数千元费用进入程序 [4][5] - 线上路演效率低下(30位投资人仅提3-5个问题),优质项目开始拒绝非重量级机构的路演邀约 [14] - Rewind通过公开视频融资吸引1000家VC报价,最终获170份TS,最高估值超10亿美元 [16] 市场结构变化 - 资金高度集中于热门赛道头部项目,中腰部机构因估值过高被迫退出竞争(如机器人赛道明星项目被放弃) [12][13] - AI等早期赛道存在商业化验证难题,多数项目面临市场规模小、模式不成立等现实问题 [13] - LP对投资成功率要求提升,但早期项目存活率存疑(预测5年后AI明星项目存活率低) [13]
8点1氪:特朗普称想让可口可乐配方改回蔗糖;宗庆后未在香港汇丰银行为三子女设立信托;蜜雪冰城旗下幸运咖下半年主战场转向一二线城市
36氪· 2025-07-18 08:03
饮料行业动态 - 可口可乐正与特朗普政府讨论将美国市场可乐甜味剂从玉米糖浆改回蔗糖 配方变更仅限美国市场 中国市场不受影响 [1][2] - 蜜雪冰城旗下幸运咖2025年门店目标1万家 目前已达7000家 下半年扩张重点转向长三角、珠三角等一二线城市商业街 产品均价6-8元 2024年底门店突破4000家 若达成目标增速将达150% [3][4] - 大窑汽水被KKR收购85%股权案已过公示期 交易将分多次交割 预计年内启动 收购后可能推进全国化及国际化战略 [6] 科技与互联网 - 火狐浏览器中国运营公司或面临关闭 自2025年1月起多次被强制执行 累计金额超3600万元 [8][9] - Steam新规限制成人内容 已下架数百款极端成人题材游戏 新规禁止发布可能违反支付处理商规则的内容 [9][10] - 微信正在测试聊天记录误删撤销功能 目前仅iOS部分机型支持 删除操作后5秒内可撤销 [23][24] - OpenAI向ChatGPT Plus用户开放macOS应用的Record模式功能 [25] 消费电子与人工智能 - 苹果申请注册自研芯片"C1"图形商标 该芯片为苹果首款蜂窝调制解调器 已搭载于iPhone 16e [29] - 谷歌Pixel发布会定于8月20日 预计发布Pixel 10系列 传闻将配备三摄像头 [29] - 马斯克旗下xAI继推出AI女友后 正在开发针对女性用户的"AI男友" 角色设定忧郁深沉 [25] - AI智商增速研究显示最快每2个月翻一倍 [29] 资本市场与投融资 - 美国Gecko Robotics完成1.25亿美元D轮融资 投后估值12.5亿美元 中国史河机器人同期完成数亿元B+至B+++++轮融资 高空机器人赛道热度提升 [27] - 广东冠驰农业完成2500万元天使轮融资 资金将用于智能农业管理系统研发 [28] - Couche-Tard放弃以470亿美元收购7-Eleven母公司Seven & i Holdings 因后者不予配合 [23] 零售与消费 - 雅迪、九号多平台下架电动自行车 经销商称与新国标实施有关 旧款逐步停产 [14] - 财政部调整超豪华小汽车消费税政策 起征点降至90万元 7月20日起施行 [14]
「烟山科技」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加速MicroLED芯片研发和量产 | 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7-18 08:03
公司概况 - 烟山科技是一家依托西湖大学产学研背景的MicroLED技术开发公司,成立于2022年5月 [3] - 公司自主研发了晶圆级三色薄膜集成、混合键合、高通量外延生长等核心技术,解决了MicroLED量产落地的关键问题 [3] - 公司是少数同时布局"微显"(AR眼镜、微投影)和"直显"(商显、TV、手表、透明屏)双领域的厂商 [1][3] 融资动态 - 公司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由深创投、常春藤资本、莫干山基金及联想创投联合投资 [2] - 融资资金将用于垂直堆叠单片全彩MicroLED产品开发及量产线建设,目标2025年实现大尺寸下单色量产和全彩产品验证 [2][5] 技术优势 - 采用垂直堆叠单片全彩技术路线,具备高光效、低能耗、宽色域、长寿命的显示芯片特性 [3][5] - 突破红光氮化镓及低温氮化镓薄膜剥离等核心技术,打通全工艺流程,解决量产良率低和全彩化成本高昂问题 [7] - 拥有从材料到器件的全链条技术积累,在III-V族化合物材料体系、外延工艺等领域有深厚沉淀 [6][7] 行业定位 - MicroLED被业界视为"显示的终极方案",具有微型化、低功耗、高亮度等突出优势 [6][7] - 行业正处于车载、可穿戴设备、近眼显示、商业显示等多领域爆发增长的黄金期 [7] - 公司技术路线(三色垂直堆叠)被认定为硅基MicroLED性能最优解决方案 [6] 发展计划 - 产线建设标志着量产技术打通,未来将具备单片全彩芯片及模组批量供货能力 [5] - 通过技术升级和产线优化持续降低成本,目标成为AR眼镜浪潮中的领航者 [6][7]
奶皮子酸奶席卷餐饮界,日销40万杯
36氪· 2025-07-18 08:03
奶皮子酸奶市场概况 - 奶皮子酸奶成为餐饮行业现象级爆品,日均销量达40万杯,覆盖北京胡同到成都巷弄等全国市场[4][6] - 产品特点为顶部厚实奶皮+浓稠酸奶,口感被描述为"形似乳酪,像慕斯蛋糕"[6] - 紫光园奶皮子酸奶2024年国庆日销12万杯,2025年春节日销突破40万杯;味多美2024年11月-2025年3月销量破200万杯[8] 产品成功因素 - 契合健康化与配方透明化趋势,保留酸奶健康属性并通过手工发酵过程提升价值感[11] - 满足消费者对原生态、低添加、有文化底蕴食品的需求,小红书相关笔记达15万+[12] - 运营成本低吸引创业者入局,上层奶皮+下层酸奶的独特结构形成差异化优势[13] 行业参与主体 - 餐饮品牌:海底捞、全聚德等将产品与火锅场景绑定,定位"解辣神器"[21][28] - 烘焙品牌:味多美单店日销四五百杯,采用夜间发酵工艺[15] - 乳制品企业:三元、兰格格等推出预包装产品,兰格格新品月度销量环比增速超50%[16] - 现制品牌:茉酸奶华北区域热销,满米酸奶创新开设专门店模式[17][30] 区域市场表现 - 成都市场因年轻人口基数大、创新接受度高,糖酒会期间伊利等企业推出应用方案[25][27] - 北京老字号紫光园形成标杆效应,带动鸦儿李记等本土品牌跟进[15] 行业发展挑战 - 专家认为产品本质是老酸奶改良版,低温酸奶市场迭代快、忠诚度低,难成百亿级品类[32] - 存在定价争议(如鲍师傅6.5元/杯被质疑)、热量较高、添加成分健康性担忧[32] - 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品质参差不齐,部分企业如兰格格拒绝价格战以保障质量[35] 未来发展方向 - 功能化与健康化成为关键,需开发有机鲜奶酸奶、高钙酸奶等产品[35] - 需平衡创新与质量、价格与价值、健康与口感的关系以实现长期发展[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