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

搜索文档
2.5亿!全球人形机器人最大单诞生,深圳公司拿下
36氪· 2025-09-05 19:18
核心观点 - 优必选获得2.5亿元人形机器人采购合同 创全球最大单记录 并计划年内交付500台Walker S2 [6][8] - 公司获得10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 并计划与Infini Capital合作开拓中东市场及产业链投资 [10] - 人形机器人行业订单数量显著增长 工业场景需求从试点向批量采购跃迁 产业化进程加速 [12] 合同与订单 - 优必选近期获得某国内知名企业2.5亿元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采购合同 [6] - 7月曾中标觅亿汽车科技9051.15万元机器人设备采购项目 [7] - 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累计获得近4亿元合同 含已交付近5000万元订单 [10] - 天工行者教育人形机器人预计今年交付超300台 [11] 产品与技术 - Walker S2搭载全球首创自主换电技术 支持7×24小时不间断作业 [8] - 采用群脑网络2.0和智能体技术Co-Agent 实现单机自主与群体协同 [8] - 产品具备自主热插拔换电系统 主要应用于智能制造产业 [8] 战略合作与融资 - 与Infini Capital签署10亿美元战略融资授信协议 支持方式包括配售、可转债等 [10] - 双方将共同投资人形机器人上下游产业链 并成立中东合资公司 [10] - 计划在中东建立超级工厂、研发中心及区域总部 [10] 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行业大单频现:智元机器人与宇树科技联合中标1.24亿元代工服务项目 [12]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项目合作 [12] - 星尘智能获得千台级工业订单 计划四季度启动交付 [12] - 工业场景需求呈现批量采购趋势 下游企业将人形机器人纳入长期生产规划 [12] 客户与市场 - 优必选已与比亚迪、东风柳汽、吉利汽车、一汽大众、奥迪、北汽新能源、富士康、顺丰等企业合作 [11] - Walker S系列成为全球进入最多工厂实训的工业人形机器人产品 [11] - 合作领域覆盖新能源汽车制造、3C制造、智慧物流等 [11]
被曝停工停产,又一国产车企凉凉
36氪· 2025-09-05 07:57
公司发展历程 - 前身为铁牛集团 最初主营汽车配件业务 2003年收购台湾丰田特锐生产线及金马股份后实力壮大[11] - 2007年收购江南汽车获得生产资质 首年推出江南奥拓车型 2008年获得国内首个纯电动产销许可证[11] - 2013年推出与奥迪Q5相似的T600车型 2017年推出与保时捷Macan高度相似的SR9车型[9][11] - 2016年销量达33.31万辆巅峰 位列中国自主品牌销量第9名 市值一度突破300亿元[13] 商业模式特点 - 采用"借鉴"策略模仿豪华车型 以"让国人低价开豪车"为宣传口号[11][15] - SR9上市三天订单量达2万辆 曾出现加价4万元销售的情况[13] - 被网友调侃设立"皮尺部" 通过丈量豪车尺寸进行仿制设计[9] 财务表现恶化 - 2018年销量下滑至23.19万辆 2019年进一步降至15.3万辆[17] - 2020年整车制造业务陷入停产或半停产状态[17] - 自2019年起连续6年净利润亏损 2024年销量仅14辆 同比下降98.74%[17] - 2024年生产量为0辆 生产线关键设备已被拆除[3][21] 行业警示意义 - 反映"拿来主义"策略在成熟市场中难以持续[15][23] - 证明缺乏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无法长期生存[15][19] - 显示消费者对单纯外观模仿的接受度显著降低[17][23] - 高管薪酬逆势上涨至955万元 与公司巨亏10亿元形成鲜明对比[21]
浪浪山小妖怪14亿票房背后,500元的毛绒玩具卖爆了
36氪· 2025-09-05 07:57
文章核心观点 - 问童子作为新兴高端毛绒品牌 通过差异化产品设计和品质把控快速崛起 联名产品三天售出超一万件 累计销量近十万件 [4][5] - 公司定位高端毛绒市场 强调中华传统文化表达 产品售价从165元至数十万元不等 目标客群为18-35岁注重自我表达人群 [7][13] - 对比JellyCat等国际品牌 问童子采取垂直整合模式控制生产流程 高端毛绒产品利润率可达50%以上 远超普通毛绒产品10%-20%的利润水平 [8][17][19] 品牌市场表现 - 与《浪浪山的小妖怪》联名周边三天售出超一万件 累计销量近十万件 部分产品需预购至十月中下旬 [5] - 官方旗舰店产品售价区间为165-500元 部分产品售价上千元 花卉系列单品价格达700多元 [7][15] - 淘宝旗舰店积累近70万粉丝 二手市场保值率较高 七折购入产品可八折转售 [20][22] 产品战略与差异化 - 以毛绒为载体承载文化表达 产品分为品牌向和市场向两类 品牌向产品注重文化意象表达 市场向产品采用耳熟能详的传统文化故事 [11][26] - 花卉系列产品以中式插花为设计灵感 采用毛绒布艺替代传统瓷器植物 解决易碎难养护痛点 [13] - 设计到生产环节高度自主 仅生产环节外包 设计团队自主打样 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17] 生产与品质管控 - 采用垂直整合模式 设计 打样 销售环节由团队自主把控 仅生产环节对外 [17] - 对不合格产品采取无限期延后或修正策略 曾因品质问题终止生产售卖进程 [18] - 要求合作工厂进行人员技术调整和产能升级 复杂设计需反复试错 投入成本较高 [18][19] 商业模式与盈利水平 - 高端毛绒产品利润率达50%以上 显著高于普通毛绒产品10%-20%的利润率 [19] - 消费者多在促销期间购买 单客户复购金额约2000元 复购原因主要为产品质量 [15][20] - 线上渠道为主 正加速布局线下 计划2024年在一线核心商圈开设品牌专属门店 [22][23] 线下扩张计划 - 2023年商业化核心转向线下 已与哈姆雷斯等玩具零售商合作 开设快闪店 [23] - 计划开设40-50平米标准门店 需陈列300多个SKU 选址一线城市核心商圈 [23] - 线下门店强调体验展示 选品与线上差异化 弥补毛绒产品需触感体验的短板 [23][25]
掘金「微醺」社交经济,精酿品牌「TAGSIU」获近千万Pre-A轮融资|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9-05 07:57
文 | 李小霞 封面来源 | 企业公众号 36氪获悉,精酿品牌"TAGSIU 醍宿酿造"(下称"TAGSIU")已完成近千万Pre-A轮融资,投资方为MinIPO、酷鼠酒厂、讲真创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门店 连锁、零售渠道扩展以及供应链的研发。 TAGSIU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兼具线下门店空间体验与零售渠道布局的精酿品牌。2023年5月,TAGSIU曾完成近千万元天使轮融资。品牌瞄准都市中追求 个性化、社交化饮酒体验的人群,提供兼具品质与氛围感的精酿消费场景。 零售板块以罐装产品和玻璃瓶装啤酒为主,通过各类连锁餐饮,电商平台,商超渠道等进行产品销售。 精酿啤酒不再是少数人的"专享"。 TAGSIU 据创始人吴其峰介绍,TAGSIU除了是一家啤酒公司以外,将门店延伸为城市公共空间,与不同业态品牌进行品牌联动,通过跨界合作、品牌联动、城市啤 酒节等、使精酿啤酒用不同创新等方式将传统业态与社交场景进行融合。 此外,TAGSIU也通过不断调整空间大小和餐饮组合,将门店模型从大餐酒馆向小酒馆转换,吴其峰透露,门店缩小后,有助于提高人效,且便于规模化复 制, 此次Pre-A的投资方其一,广东省酷鼠酒厂的加入,也帮助TA ...
8点1氪:特朗普回应“已去世”传言;361度回应与张水华解约;阿玛尼创始人乔治·阿玛尼去世,享年91岁
36氪· 2025-09-05 07:57
特朗普健康传闻回应 - 特朗普否认"已去世"网络传言 称其为虚假新闻 并批评媒体公信力低 [4] - 特朗普借机质疑拜登健康状况 称其数月未公开露面且身体状况不佳 [4] - 特朗普近期因连续数日未露面引发健康关注 白宫医疗团队曾解释其腿部肿胀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4] 字节跳动芯片业务动态 - 字节跳动否认切割芯片业务传言 称业务主体未变化 仅切换飞书租户 [6] - 此前传言称芯片团队权限注销 业务独立至新加坡公司且未提供N+1赔偿 [6] 汽车行业人事变动 - 原极氪副总裁朱凌加入沃尔沃汽车亚太区任首席运营官 向CEO袁小林汇报 [7] - 朱凌拥有17年汽车行业经验 曾任极氪副总裁 持有机械工程博士学历 [7] 金融行业市值变化 - 农业银行总市值达2.45万亿元 首次超过工商银行的2.44万亿元 晋升新"宇宙行" [7][8] - 8月上旬农业银行A股市值已超过工商银行 本次为总市值首次超越 [7] 黄金价格走势 - 国内多家品牌足金首饰价格涨至1060元/克 周生生报1062元/克 周大福及六福珠宝报1060元/克 [13][14] 新能源汽车动态 - 蔚来首次证实与迈凯伦合作 李斌称第二季度技术服务收入达数亿元 [10] - 合作源于阿布扎比股东收购迈凯伦 蔚来输出技术构成收入来源 但收入尚不稳定 [10] -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首批Model Y L新车在上海交付 续航830公里 [14] 消费电子竞争格局 - 华为智能手表Q2出货量首次超越苹果 跃居全球第一 [10] - 当季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同比增长8% 结束连续五个季度下滑 [10] - 中国市场增长显著 华为小米等品牌带动复苏 [10] 企业资本运作 - 华恒生物拟发行H股赴港上市 议案尚需股东大会审议 [22] - 小米计划2027年汽车出海 2025年为大家电及新零售出海元年 5年内建设1万家海外门店 [14] 人工智能与科技进展 - DeepSeek目标年底前发布AI智能体 [23] - OpenAI计划2026年推出AI就业平台 匹配具备AI技能的应聘者与企业 [23] - 优必选获2.5亿元人形机器人订单 创全球人形机器人企业最大单笔纪录 产品为Walker S2 [12] 奢侈品与消费品定价 - 香奈儿两款蜜粉定价引争议 30克装与6克装均售600元 客服称随行装含镜子和粉扑便于携带 [18][19] - 成分存在差异 30克含硅石 6克含纤维素 [19] 上市公司股价异动 - 特朗普儿子支持的比特币矿企American Bitcoin登陆纳斯达克 代码ABTC 开盘涨31%触发停牌 [16][17] - 股价一度涨90%至13.2美元 二次停牌 收盘报8.04美元/股 [16][17] 企业合规与执行 - 字节跳动通报二季度员工违规 100人被辞退 18人实名通报 8人涉刑事犯罪移交司法机关 [12] - 罗马仕因劳动合同纠纷被强制执行30万元 [11] 产品发布与定价策略 - 华为三折叠手机Mate XTs非凡大师起售价17999元 [24] - iPhone 17 Air起售价预计1099美元(约7851元人民币) 顶配1TB版达1499美元 [16][19] - 机构预测iPhone 17 Pro入门价可能提至1099美元 存储空间提升 [19] 景区服务调整 - 恩施大峡谷暂停680元VIP"优速通"服务 此前试运行受游客关注 公司将优化产品内容 [9][10] - 该服务提供缆车、索道等快速通行 成人票680元 儿童票580元 [10]
连亏多年的卓翼科技,向罗马仕追讨上亿元
36氪· 2025-09-04 21:10
核心事件 - 卓翼科技子公司起诉罗马仕等六家公司承揽合同纠纷 涉案金额1.36亿元 包括欠付成品货款8007.97万元和在途订单损失5535.86万元等[4][6] - 创益通因罗马仕应收账款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和存货跌价准备 预计减少半年度利润1101.11万元 导致公司由盈转亏[4] - 罗马仕充电宝起火事件引发连锁反应 包括停产、股权冻结、旗舰店关闭 对上游供应商造成持续影响[4] 卓翼科技经营状况 - 公司连续多年亏损 2020-2023年营收从30.41亿元降至15.48亿元 5年半累计亏损超16亿元[10] - 2024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亏损7838.63万元 但同比减亏9.37% 未弥补亏损达14.00亿元[10] - 国外业务毛利率从2023年全年-4.60%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30.27% 显著高于国内3.06%的毛利率[12] - 应收账款总额4.98亿元 其中罗马仕欠款占16.07%[7] 业务发展策略 - 加大新客户开发 拓展创新硬件和储能等第二曲线业务[11] - 布局跨境电商新业务 以移动电源、智能音箱为主 聚焦欧美日市场[11] - 通过产线资源整合和成本管控提升产能利用率[10]
流量之后,数码行业的增长密码或许在「心智」
36氪· 2025-09-04 21:10
行业核心观点 - 手机数码行业竞争从性能参数转向用户心智认知 品牌需建立稳固心智锚点而非仅依赖流量曝光 [3][6][29] - 巨量引擎提出三层心智框架(商品心智 场景心智 品牌心智)并通过AI实现心智可量化经营 [9][11][25] - 心智建设能直接推动业务增长 案例显示订单环比增长233% 搜索热度同比提升155% [14] 行业竞争态势 - 行业呈现高频迭代特性 硬件差距缩小导致产品功能趋同 参数竞争边际效益递减 [3][6][7] - 消费者依赖认知捷径决策(如"拍照神器"标签) 决策效率远超技术参数对比 [7][29] - 心智认知成为差异化核心 能带来更高溢价空间和更强复购意愿 [6][28] 心智框架体系 - 商品心智:解决"为什么买" 关联产品功能与性能 [11] - 场景心智:解决"何时使用" 绑定具体使用场景(如演唱会拍摄) [11][14] - 品牌心智:解决"身份认同" 建立情感层面连接 [11][14] - 三层心智联动可实现行业联想份额100% 并直接转化销量增长 [14] AI赋能心智建设 - AI实现精准触达 通过兴趣画像和搜索行为识别潜在消费动机 [20] - AIGC工具快速生成圈层化内容 使触达从单向宣传变为双向共鸣 [20] - AI驱动案例:无弦吉他全店生意增长200% 小米新增超10万品牌粉丝 [21] - 一加游戏场景心智提升4倍 OPPO校园活动曝光超5亿次 话题播放量达263亿次 [23] 心智度量体系 - 通过本品联想份额 行业联想份额 美誉度 偏爱度四大指标量化心智渗透度 [25] - 心智建设与销量关系可预测 具备心智建设的品牌人群资产积累更快 [16][25] - 心智从模糊概念转化为可经营资产 形成品牌增长新范式 [25][26] 行业趋势转向 - 营销逻辑从流量曝光转向心智沉淀 短期流量缺乏心智承接则销量快速归零 [28][29] - 心智成为穿越周期的核心资产 决定用户场景化第一反应(如夜拍首选品牌) [29][30] - 行业胜负关键从参数领先转向心智领先半拍 [30]
开学了,儿童指纹水杯爆单了
36氪· 2025-09-04 21:10
文章核心观点 - 儿童指纹水杯成为开学季爆款产品 反映中国家长育儿焦虑被商家利用 形成百亿市场规模[4][6][8] - 指纹水杯实用性存疑 被质疑为新型智商税 但家长因安全担忧仍愿支付溢价[15][17][19] - 育儿焦虑源于家长从众心理 育儿标准通胀及缺乏科学指导 使商家通过营销话术转化焦虑为消费力[27][31][32] 儿童指纹水杯市场表现 - 产品于2024年8月底突然爆红 社交媒体种草帖 求助帖和测评帖推动搜索量和销量攀升[9] - 核心价格带200-400元 个别产品售价上千元 普通儿童保温杯售价低于200元[11] - 某品牌全网销量超6万件 按200元单价计算销售收入超1200万元[14] - 2024年全国小学招生1616.63万人 潜在市场规模32亿元 全国在校生10584.37万人对应百亿市场[14] 产品争议与历史背景 - 实用性争议包括电子部件易损坏 指纹识别不灵敏 需充电存在断电风险[17] - 概念最早出现于2022年 设计初衷为解决特殊时期卫生问题[19] - 2023年9月上海投毒事件和2024年12月浙江强碱水事件被商家用作营销案例[19][20] - 2019年已有机械密码锁水杯售价100-200元 当前机械密码锁产品售价不足百元[23] 家长焦虑与消费行为 - 家长担忧校园恶作剧和投毒事件 愿为饮水安全支付溢价[11][19] - 年轻家长具备科学育儿意识但缺乏专业知识 依赖网络信息易被营销内容影响[27] - 攀比心理形成消费鄙视链 如学步鞋定价数百至上千元 宣称功能缺乏科学依据[28][30] - 育儿投入从学习外溢到日常消费 "不花钱等于不负责"心态加重育儿负担[32] 行业营销策略 - 商家通过社交媒体制造焦虑 用"发育关键期"等话术转化焦虑为消费力[27][32] - 营销内容集中宣传风险案例并提供"解决方案" 忽视更可靠的机械密码锁产品[22][25] - 饱和式广告投放于电梯 机场等场景 强化家长"宁可信其有"心理[30]
跌近15%!寒王遇「茅台魔咒」,这只是开始?
36氪· 2025-09-04 21:10
文章核心观点 - A股市场存在"茅台魔咒"现象 即公司股价超过贵州茅台后往往开始下跌 最新挑战者寒武纪在股价超越茅台后迅速转跌 其514倍PE估值远高于历史平均水平232倍 反映出AI题材炒作下的极端高估状态[4][5][16] - 历史数据显示14家曾超越茅台股价的公司中 仅中国船舶和洋河股份在一年后保持上涨 其余均出现下跌 其中半数在一个月内转跌 且移动互联网时期公司普遍缺乏业绩支撑[8][9][15] - 寒武纪当前处境与2015年移动互联网泡沫时期高度相似 受AI狂热和地缘政治因素推动 但估值偏离基本面 股价在超越茅台后已出现大幅回调[15][16][17] 历史股价表现分析 - 14家曾超越茅台的公司超越后一年平均跌幅达15.14% 其中7家在一个月内即转跌 5家在一年内持续下跌[8][9] - 中国船舶和洋河股份是唯二在超越茅台一年后保持上涨的公司 涨幅分别为53.15%和58.81%[8][9] - 暴风科技在2015年5月14日超越茅台后遭遇股灾 退市前股价较327元高点下跌99%[9][10] - 全通教育凭借并购维持半年涨势 但2017年一季报亏损导致股价跌至巅峰期的15%[11][12] 估值水平比较 - 历史14家公司超越茅台时平均PE为232倍 而寒武纪高达514倍 显著高于历史平均水平[8][16] - 寒武纪滚动市盈率最高达行业平均的58倍 当前为行业平均的26倍[17] - 2015年移动互联网公司估值普遍高企 暴风科技PE达910倍 安硕信息350倍 全通教育387倍[8] 市场环境对比 - 2015年A股从3300点暴涨至5178点 涨幅57% 而2025年从3150点震荡至3800点 涨幅21% 市场整体涨幅较为温和[17] - 2015年风险主要来自内部杠杆崩塌 2025年风险更多来自地缘政治和全球经济衰退 对寒武纪等科技公司影响更直接[17] - 寒武纪于8月28日发布风险提示公告 承认股价偏离基本面 截至9月4日股价较1587元高点下跌24.3%至1202元[17] 行业特征分析 - 历史上超越茅台的公司多集中在移动互联网板块 如视频、金融、游戏等细分领域[9][14] - 当前寒武纪代表AI芯片国产替代题材 受AI热潮和地缘政治双重驱动[15] - 历史公司普遍缺乏业绩支撑 依靠题材炒作推高股价 牛市结束后资金退潮导致大跌[15]
万字说透稳定币:新基建还是新风险?
36氪· 2025-09-04 18:38
稳定币市场概况 - 全球稳定币总市值从2019年不足20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初超过2500亿美元 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0% [5] - 2024年全球稳定币年交易额达数十万亿美元量级 链上交易量一度超过Visa和万事达卡总和 [5] - 法币挂钩型稳定币占据97.4%市场份额 形成压倒性垄断地位 [8] 稳定币分类与代表 - 法定货币抵押型以USDT、USDC为代表 通过1:1法币储备发行 稳定性强但依赖中心化机构 [7][8] - 加密资产抵押型以DAI为代表 采用超额抵押和智能合约机制 去中心化程度高但资本效率低 [7][8] - 算法型和商品抵押型因脱锚事件和流动性限制 市场份额微乎其微且合规前景不明 [7] 市场格局与发行方 - USDT市值超1670亿美元 占全球稳定币总市值60% 凭借网络效应和流动性主导市场 [11] - USDC市值约670亿美元 占比24% 以高度合规和透明储备管理获得机构青睐 [11] - 美元稳定币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 但锚定欧元、港元、离岸人民币的稳定币正在兴起 [12] 盈利模式与利益分配 - 核心盈利来源于储备利差 发行方将法币存放于美债等低风险资产赚取利息 [15] - Tether 2024年持有超1000亿美元美债和回购协议 月利息收入接近4亿美元 全年净利润130亿美元 [15] - 盈利模式可持续性依赖高利率环境 降息周期将显著收窄利差空间 [16] 应用价值与场景 - 作为加密市场基础设施 广泛用于链上交易、借贷和衍生品市场 降低清算风险 [18] - 跨境支付成本远低于SWIFT体系 在高通胀地区交易量占比超过40% [18] - 与Visa、万事达等主流支付系统融合 支持企业全球资金调拨和贸易结算 [18] 监管环境发展 - 美国通过《天才法案》要求持牌经营和100%储备 欧盟MiCA条例确立分类与储备标准 [21][25] - 香港《稳定币条例》被视为全球最严格监管 要求全额储备和实名制验证 [25][26] - 中国内地暂未出台正面监管框架 重点推进数字人民币并关注香港试点进展 [27][28] 未来竞争态势 - USDC凭借合规优势有望在受监管市场扩大份额 目前与Visa等机构深度合作 [31] - USDT面临透明度挑战 需提升审计和披露水平以维持领先地位 [32] - DAI等去中心化稳定币主要服务DeFi利基市场 市场份额有限但具有抗审查优势 [33] 区域发展机遇 - 香港重点推进港币稳定币、离岸人民币稳定币和数字港元互补发展 [37] - 树图Conflux在香港推出首例离岸人民币稳定币项目 面向一带一路贸易结算 [37] - 中国内地探索"央行数字货币+稳定币"双轨模式 香港作为创新试验田 [39] 企业应用机遇 - 稳定币可实现7×24小时跨境实时结算 缩短资金周转周期并降低汇兑成本 [43] - 可编程性支持供应链自动化支付和分账 提升供应链金融效率 [43] - 金融机构可基于稳定币构建新服务体系 包括品牌化转账和物联网支付创新 [44] 系统性风险警示 - 价格脱锚与挤兑风险最为关键 USDC曾因银行倒闭事件24小时内赎回38亿美元 [47] - 研究显示USDT挤兑概率为2.50% USDC为2.13% 高于传统银行体系 [48] - 治理透明度不足可能放大恐慌 储备资产集中抛售可能引发金融动荡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