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风云

搜索文档
打破电子布国际垄断,AI服务器引爆需求,一季度业绩暴增356%!
市值风云· 2025-07-09 18:06
行业景气度 - 2024年以来PCB行业整体景气度回暖 库存压力缓解 下游消费电子和AI服务器等终端需求好转 [3] - 高端HDI 高速高频和封装基板等细分市场增长强劲 带动上游高性能电子布需求 [3] 高性能电子布 - 高性能电子布主要指低介电(Low Dk/Df)和低热膨胀系数(Low CTE)电子布 是AI服务器和6G高频通信等领域高性能PCB的理想材料 [3] - 低介电电子布一代产品目前供不应求 [4] 公司概况 - 公司长期专注于高端电子布领域 较早打破国际垄断 [5]
“天神之眼”喂出11倍销量,转身却遭比亚迪背刺?承泰科技港股IPO现断奶危机
市值风云· 2025-07-08 18:03
智能驾驶感知系统行业 - 智能驾驶感知系统承担原始信息采集角色 相当于汽车的"眼睛"和"耳朵" [3] - 主流感知传感器包括毫米波雷达 激光雷达 超声波雷达和摄像头 各具优势且具备互补性 [3] - 高端智驾系统普遍采用多传感器融合架构 多条技术路线将在"智驾平权"时代共同受益 [3] 承泰科技公司概况 - 公司创立于2016年 由华为系创业者陈承文和周珂共同创立 两人合计控制35.8%股权 [5][7] - 2017-2021年间累计完成6轮融资 融资总额达2.5亿元人民币 [9] - 2022年进入比亚迪供应链后业绩爆发 2022-2024年营收从0.58亿增至3.48亿 两年增长6倍 [11] - 2024年经调整后净利润达1,395万元 经营层面实现盈利 [12][13] 业务与技术 - 专注毫米波雷达领域 产品包括前向雷达和角雷达两大类 [21] - 2024年前向雷达收入2.23亿 占比63.9% 毛利率43.1% 角雷达收入1.23亿 占比35.3% 毛利率17.5% [27][28][29] - 2024年中国市场前向雷达出货量1,920万件 市场规模46亿元 角雷达出货量2,240万件 市场规模35亿元 [22] - 预计2029年国内毫米波雷达市场规模将达200亿元 为2024年的2.5倍 [23] 市场地位 - 2024年中国毫米波雷达市场占有率5.2% 位居第二 仅次于博世的10.4% [30][31] - 在国产供应商中排名第一 市占率9.3% [31] - 角雷达领域市占率3.9% 排名第四 [32] - 2025年前4个月销量达327.6万件 为上年同期的11.18倍 [16] 客户结构 - 比亚迪为最大客户 2024年收入占比高达93.6% [12][34] - 2024年新开拓客户H(推测为北汽极狐) 贡献收入854万 成为第二大客户 [35][36] - 2025年对客户H交付量仅占前4个月总销量的1.1% 拓展进度缓慢 [37] 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大陆集团和博世合计占据国内60%市场份额 [38][39] - 国内竞争对手包括华为 森思泰克(海康威视旗下)等 [39] - 比亚迪自研毫米波雷达2025年一季度装车量达7.2万套 超过公司一半 [41] - 产品均价低于市场水平 2024年前向雷达223元/件(市场240元) 角雷达141元/件(市场156元) [42][43] 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开支6,189万元 较2023年的6,436万元有所下降 [44][45] - 研发费用率从2023年的41.1%降至2024年的17.8% [44]
315%换手率炼出196%收益!陈颖基金购买指南:你能抗住50%的回撤吗?丨基金人物志(五十)
市值风云· 2025-07-08 18:03
行业趋势与基金经理表现 - 公募行业从"规模为王"转向"业绩说话",百亿规模不再是明星经理的必备条件,基民更关注长期稳定收益的基金经理 [2] - 金鹰基金陈颖管理规模虽未达百亿,但代表作品金鹰核心资源混合A任职6年157天总回报196.8%,年化回报18.4% [4] - 陈颖三只主要基金2021-2023年表现亮眼:金鹰核心资源混合A 2021年收益42.95%(同类排名60/1538),2023年收益37.25%(同类排名2/3506) [3][8] 基金产品业绩分析 - 金鹰核心资源混合A除2022年亏损26.12%外,其余年份均实现正收益,2023年大幅跑赢沪深300指数48.63个百分点 [6][8] - 金鹰红利价值混合A在2022年市场下跌中仅亏5.24%,跑赢沪深300指数16.39个百分点,显示防御能力 [9] - 金鹰科技创新股票A与核心资源混合A收益率高度共振,疑似采用复制策略 [8] 投资风格与持仓特征 - 陈颖专注科技板块,2019年以来电子/计算机/传媒三大行业持仓占比长期超60%,2022年接近90% [22][24] - 行业集中度高但个股分散化:前十大重仓股占比从2019年50%+降至2025年Q1的35% [25][26] - 换手率居高不下,12个报告期平均换手率315%,2022年H1达408.1% [27][28] 基金管理与公司背景 - 金鹰基金权益类规模仅168亿,行业排名74位,陈颖是公司唯一表现突出的权益基金经理 [19] - 机构投资者对陈颖认可度提升,金鹰科技创新股票A机构持有比例从2022年6.88%升至2023年49.07% [17][18] - 基金公司整体实力较弱,权益团队呈现"老将独苗、新人未成"的散沙状态 [19] 风险控制与配置策略 - 金鹰红利价值混合A展示均衡配置能力,2022年TMT配置仅11%,前十大重仓股与核心资源混合A完全不同 [42][45] - 动态回撤控制差异大:核心资源混合A极端回撤达50%,红利价值混合A控制在30%以内 [24][46] - 2023年起增加有色金属/非银金融等防御板块,行业配置从集中转向适度分散 [24] 未来投资方向 - 陈颖持续看好科技赛道,一季度增持计算机/传媒等AI应用端,重点关注AIPC/AI手机/折叠屏产业链 [47][48] - 认为人工智能垂类应用具有爆发潜力,计划在科技板块内部进行持仓调整而非大幅转向 [47][48]
技术是买来的,增长是等来的,福瑞股份:“躺赢”巨头、创新侏儒!
市值风云· 2025-07-07 18:09
核心观点 - 福瑞股份核心产品复方鳖甲软肝片在抗肝内胆管癌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进展,首次揭示其双重作用机制(直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和重塑肿瘤微环境)[3] - 公司业务分为药品(30%)和设备及技术(70%)两大板块,2024年总营收13.49亿(同比增长16.93%),超6成收入来自境外[9][23] - FibroScan系列设备是全球肝病无创诊断金标准,被90%药企用于MASH药物研发,2025年计划新增4000台设备安装(含2400台按次收费模式设备)[22][26] - 减肥药市场扩张为FibroScan带来增量空间,GLP-1类药物临床及治疗监测需求推动设备应用场景从肝病科向多科室渗透[28][29] 药品业务 - 复方鳖甲软肝片是全球首个抗肝纤维化中成药,2021年公立医院销售额2.31亿,与竞品安络化纤丸(2.21亿)、扶正化瘀胶囊(1.52亿)差距有限[10][11] - 药品业务十年收入停滞在3.5亿左右,2024年自有药品营收2.83亿(同比+44.31%),但主要因2023年低基数效应[14][15] - 药品毛利率稳定在50%-60%,但增长乏力,肝内胆管癌新适应症(年发病4-6万人,治疗费用30万/年)或成突破点[15][17] 设备及技术业务 - FibroScan系列设备获全球200多个权威指南推荐,2024年业务收入9.18亿(同比+10%),按次收费模式贡献4.12亿[21][24][25] - 销售模式创新驱动增长:单台设备成本1万欧元,检测收费40美元/次,250次可回本,2024年底按次收费设备装机量达651台[26] - 设备毛利率高于药品,2015-2024年复合增长率18%,2023年推出FibroScan GO/BOX后收入显著提升[23][24] 研发与并购 - 公司核心产品均通过外部获取:复方鳖甲软肝片购自302医院(1999年耗资2000万),FibroScan技术通过收购法国Echosens(2011年耗资1.84亿)[31][36] - 研发投入占比约10%,资本化比例32%-35%,主要聚焦FibroScan升级而非新产品开发[40][42] - 战略布局转向下游:拟收购福瑞汇医院96%股权(要求2025年入组患者5.68万人),投资20亿建设健康科技园[48][50] 行业地位 - 复方鳖甲软肝片占据抗肝纤维化第一品牌地位,但公立医院市场份额与竞品差距不足10%[8][10] - FibroScan在NAFLD/NASH领域形成技术垄断,2024年FDA批准的首款MASH药物Rezdiffra将其写入说明书[21][22] - 全球肝病诊疗协同效应显著:药品与设备组合覆盖"诊断-治疗-监测"全链条,但创新能力依赖外部突破[47]
踩坑教科书!洗衣机阀王宏昌科技的转型“乐子”
市值风云· 2025-07-04 18:02
公司投资动态 - 宏昌科技拟增资1500万元投资广东良质关节科技,持股比例增至30%,并共同成立合资公司(宏昌出资700万元持股70%)[3] - 良质关节成立于2024年9月,主营谐波减速器、行星减速器及关节模组,已与人形机器人公司开展合作[4] - 良质关节2025年前4月营收87.54万元,净利润亏损25.55万元,但该投资使宏昌科技股价年初至今上涨超20%[5][6] 主营业务分析 - 公司主营家电零部件,产品包括电磁阀(占比57.31%)、模块化组件(38.47%)、水位传感器等,主要应用于洗衣机(70%)和智能马桶(30%)[9][10] - 洗衣机进水阀市占率达65.3%,客户集中度高,海尔(46.93%)和美的(17.68%)合计贡献超60%营收[11][13][14] - 2024年营收10.3亿元,2019-2024年CAGR为15.2%,但2024年扣非净利润3897万元较2019年腰斩[9][22][25] 财务表现 - 毛利率持续下滑,从2019年水平降至2025Q1的14.7%,呈现增收不增利特征[19][25] - 2025Q1营收同比增长23.2%,但净利润同比下降26.1%,扣非净利润下降36.3%[21][27] - 实控人陆宝宏家族合计持股67.85%,股权结构集中[8] 汽车零部件布局 - 2023年切入汽车零部件领域,获零跑汽车多个项目定点,产品主要为内饰件[28] - 可转债募资推进电子水泵及注塑件项目,规划产能250万件电子水泵(30%用于汽车)和750万件注塑件(50%用于汽车)[29][30] - 电子水泵尚未取得订单,注塑件量产客户仅零跑供应商芜湖长鹏一家[31][34] 并购操作 - 2024年4月以2061万元收购苏州纳斯康迪65.9%股权(主营汽车电子水泵),2025年2月近乎原价转让[35][36] - 标的公司2024年营收仅34万元,亏损37万元,收购时称可加快汽车领域布局[37]
手握熨平强周期行业峰谷的独门绝技,六年净赚69亿,现金资产超百亿!
市值风云· 2025-07-04 18:02
航运行业概述 - 航运行业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具有运载能力强、覆盖范围广、运输成本低、航道投资少的显著优势 [1] - 近期"霍尔木兹海峡封锁"事件持续发酵 使航运行业再次受到大众关注 [1] 航运行业痛点 - 时效性差是航运行业的核心痛点 船舶航速有限且涉及复杂港口作业环节 运输时间长且难以精确控制 [2] - 船舶建造周期长达2-3年 无法即时匹配下游需求波动 导致行业呈现显著周期性 [2] 研究重点 - 文章聚焦于探究航运行业是否已出现应对核心痛点的有效方案 而非讨论运价短期波动 [2]
西普尼二次赴港IPO:国产足金手表龙头,销量下滑,账期放宽,现金流吃紧
市值风云· 2025-07-03 18:13
港股新消费趋势 - 2025年泡泡玛特、蜜雪集团、老铺黄金凭借出色市场表现被称为"港股新消费三姐妹" [3] - 消费类企业扎堆港股IPO,如周六福历经5次递表后于6月3日通过港交所聆讯 [3] - 西普尼作为国内最大金表商同日再次向港交所递表 [8] 公司基本情况 - 西普尼成立于2013年,总部位于深圳水贝国际珠宝中心 [8] - 创始人胡少华及其家族成员合计持有公司61.6%股份,莆田市国资委旗下金银谷投资持股20.4% [9][10] - 2023年以GMV计是国内最大金表品牌和足金手表品牌,市占率分别为24.98%和35.83% [12] 行业格局与市场规模 - 2023年国内金表市场规模281亿元,其中足金手表仅占5.8%(约16亿元) [15] - 外国品牌主导K金手表市场(占比97%以上),国产品牌主要生产非主流的足金手表 [14] - 2018-23年中国黄金现货价格复合年增长率10.7%,带动足金手表市场份额提高3.4个百分点 [20][21] 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3年足金手表GMV5.8亿,2024年总营收4.6亿、净利润4900万 [16] - 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37.6%,2024年增速降至2.5% [23] - 传统贵金属手表销量从2021年18.9万件降至2024年11.3万件,复合年增长率为-6.4% [28][31] - 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高达708天,较2021年延长251天,远高于同行水平 [29][30] 技术与竞争壁垒 - 核心优势为足金硬化技术,是中国首个实现足金手表量产的品牌 [35] - 目前国内不足10家手表制造商具备相关技术,先发优势正在被削弱 [37] - 约9成营收来自前五大客户,2023年起放宽客户账期从3天延长至30天 [39][40][41] 战略转型与挑战 - 2023年推出内置华为智能机芯的足金智能手表系列,2024年智能手表营收2800万(占总营收6.1%) [50][53] - 计划进军东南亚和中东市场,但面临本土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的竞争压力 [54][56] - 2024年末现金及等价物不足1400万,存货账面金额6.6亿占流动资产87% [44][46]
北交所三载:在年轻的丛林里寻找价值
市值风云· 2025-07-03 18:13
华夏北交所创新精选基金表现 - 今年上半年收益72.16%,位列全市场(除QDII)第三 [4] - 近三年收益175.64%,摘得全市场基金收益桂冠 [5] - 近1年收益率达182.7%,绝大部分收益在最近1年创造 [7] - 近3年跑赢业绩基准约170个百分点 [10] 北交所市场概况 - 上市公司数量达268家,其中国家级或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8家,占比59% [8] - 北证50指数近1年收益率达1.04倍,268家上市公司近1年涨幅中位数为1.67倍 [8] - 北证50指数2025年和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同比增长67.71%和30.64% [8] - 名字带有"北交所"且有3年完整业绩的基金有8只,其中7只跑赢北证50指数 [9] 基金经理顾鑫峰的投资策略 - 采用"动态平衡"策略,2024年年报显示前三大重仓行业为汽车(22.38%)、机械设备(17.02%)和农林牧渔(14.73%) [16][17] - 对看好的个股长期持有,如第一大重仓股锦波生物自建仓后股价大涨2.4倍 [19][20] - 第二大重仓股开特股份自建仓后股价大涨1.9倍 [22] 北交所未来发展前景 - 优质标的持续供给,新三板拥有超6000家的庞大基数 [27] - 流动性持续改善,过去三年交易量增长约30倍 [27] - 吸引力不断增强,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优质企业将北交所视为上市首选地 [27] - 机构关注度逐渐升温,促进价值发现和市场有效性提升 [27]
银行股,还能涨多久?
市值风云· 2025-07-02 18:03
银行股行情表现 - 过去两年银行股走出独立行情,2023年国有大行领涨,2024年股份行与城农商行接棒,2025年区域银行股价持续创新高 [2] - 截至2025年6月20日,A股银行ETF涨幅14.2%,港股通金融ETF涨幅18.6%,同期上证指数仅微涨0.4%,银行板块超额收益明显 [2] 估值修复核心逻辑 - 银行股低估值隐含充分悲观预期,经济增速并非决定因素,风险底线清晰化是关键 [5] - 2023年以来政策明确房地产风险、地方债务风险、银行资本风险的底线,推动估值修复 [5] - 房地产开发贷占比持续压降,存量风险出清,风险拐点确立 [5] - 2023年地方债务化解政策出台后国有大行率先修复,财政部注资强化分红确定性 [6] - 2025年5月央行"非对称降息"(存款利率降幅大于LPR)转向呵护银行净息差 [8] 银行股主要买家分析 - 散户并非主要买家,2023年国资(中央汇金)通过沪深300ETF/A50ETF增持国有大行和招商银行 [10][13][15] - 2024年ETF资金爆发式流入,国资外资继续增配 [10] - 2025Q1险资扭转净流出态势,通过红利ETF增持高股息银行 [10][15] - 部分地方国资增持当地区域型银行 [15] 资金行为背后的战略考量 - 国资增持具有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股权财政"双重逻辑,用银行股息收入弥补土地财政缺口 [16] - 国有大行股息率2023-2024年达5%-6%,当前仍超4%,相比持续下行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1.7%)具吸引力 [16][17] - 国资立足长期配置且不轻易减持,形成板块托底效应 [17] 未来增量资金潜力 - 险资2025年正式加大配置,受资产荒(固收回报率下降)和新会计准则(FVOCI科目)驱动 [18] - 政策要求国有险企每年新增保费30%投A股,预计带来数千亿长期资金 [18] - 公募基金欠配银行股1399亿元(占基准4.2%),其中沪深300基准产品欠配1070亿元 [20][21] - 证监会新规推动公募持仓向宽基指数靠拢,预计带来千亿级增量资金 [18][20] 板块后续展望 - 险资和公募增量资金构成上行推力,国资"捂盘"抑制大幅回调 [22] - 板块可能保持缓慢上行,需警惕国资减持信号作为行情顶部指标 [22]
涛涛车业:重生之我在美国卖高尔夫球车!
市值风云· 2025-07-02 18:03
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预计盈利3.1亿-3.6亿,同比增长70.34%-97.81%,扣非净利润3.07亿-3.57亿,同比增长71.97%-99.96%,增速超一季度且上半年利润上限接近2024全年水平(4.3亿)[3] - 一季度总营收6.4亿同比增长23%,净利润同比增长69.5%,上半年净利润增速显著高于营收增长[5] - 2024年营收29.77亿同比增长38.82%,其中智能电动低速车营收18.88亿占比63.42%同比增长47.65%,特种车营收9.25亿占比31.06%同比增长24.45%[8] 业务结构 - 收入主要来自智能电动低速车(电动高尔夫球车、电动自行车、电动滑板车、电动平衡车)和特种车(全地形车、越野摩托车)[6] - 特种车业务与春风动力差距明显,2024年营收9.25亿仅恢复至2021年水平[9] - 电动车业务2020-2024年复合增长率36%,是公司增长核心动力[10] 产品亮点 - 电动高尔夫球车2024年销量突破2万台,销售额增长超9倍达约8亿,成为新增长点[14] - 产品获美国市场认可(如奥尼尔使用),应用场景扩展至高校、主题游乐园等[15] - 加快全景露营车等新品研发,销售费用率随营收增长持续上升[17] 市场布局 - 美国市场营收22.9亿占比77%达历史新高,同比增长50%[20] - 北美主推自有品牌全渠道销售,非北美市场以ODM为主[21] - 中国、东南亚、北美三地产能布局,美国基地专注高尔夫球车组装,越南产能6月创新高[24] 股价波动 - 4月因中美关税摩擦股价4日跌25.8%,5月底收复失地后开启上涨,截至7月1日较4月初低点累计涨129%[26] - 同期春风动力股价跌26%后反弹64%,板块共振显现机会[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