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市值风云
icon
搜索文档
冲突,出海,阅兵!大事件催化下的军工板块获资金涌入,ETF如何选择?
市值风云· 2025-07-15 18:02
军工板块近期表现 - 国防军工板块4月8日至6月30日区间涨幅达27.7%,超10%上市公司股价创历史新高 [2] - 军工龙头ETF(512710.SH)上半年份额增长76.3亿份,军工ETF(512660.SH)增长超40亿份,国防ETF等份额增长均超10亿份 [2][3] 军工板块核心驱动因素 - 2025年国防预算1.78万亿元,同比增长7.2%,军费占GDP比重1.26%,近十年未超1.5% [6] - 美国2024年军费占GDP比重3.42%,2025年预计达3.2%-3.5%,中国军贸全球份额2.9%(32.2亿美元),2030年目标提升至15%-20%(年需求1500-2000亿元) [8] - C919国产化率60%,订单超1500架,航空产业营收预计增长66.9% [9] 政策与规划催化 - 2025年为"十四五"规划收官年,军工需求加速释放,"十五五"规划启动,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率目标提升至50%(当前40%) [11] - 2025年9月3日阅兵将展示无人智能作战系统、高超声速武器等新装备,板块指数七连涨超11% [11][14] 军工ETF市场表现 - 5只军工ETF年内回报均超8%,军工ETF(512660.SH)回报8.2%,军工龙头ETF(512710.SH)回报8.7%,跑赢上证指数5% [15] - 中证军工指数前十大成分股权重37.03%,覆盖航海装备、航空装备、军工电子等细分领域,中国船舶(5.63%)、光启技术(5.47%)为前两大权重股 [18][20] - 中证军工指数发布以来累计收益率75.78%,年化5.21%,波动率31%高于沪深300(20.76%) [21][22] 航天航空ETF对比 - 航空航天ETF(159227.SZ)年内回报9.8%,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SZ)回报10.9% [25] - 国证航天指数98.2%成分股属国防军工行业,但年内涨幅5.15%落后于军工龙头(12.72%)、中证军工(12.5%) [26][27] - 国证航天指数高度集中于航空航天产业链,受单一政策或订单波动影响更大 [27][30]
PCB“卖铲人”的高光时刻!鼎泰高科:全球钻针龙头,份额持续提升
市值风云· 2025-07-14 18:01
核心观点 - 受益于AI服务器、高速网络通信等高附加值PCB产品需求增长,PCB刀具行业迎来新机遇 [3] - 公司在全球PCB钻针领域市占率领先,客户覆盖多家头部PCB厂商 [4] - 公司通过设备自研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形成显著竞争优势 [27][29] - 功能性膜材料业务成为第二增长曲线,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72.8% [12][13] - 2024年以来业绩显著回升,2025年一季度营收增长27.2%,扣非净利润增长87.7% [22][24] 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3年,2022年上市,实控人通过直接及间接方式合计持有85.4%股份 [5][6] - 主营产品包括钻针、铣刀等PCB刀具(占营收70%以上)、研磨抛光材料、功能性膜材料和智能数控装备 [9][10] - 2024年营收15.8亿元,2019-2024年CAGR为17.7% [22] - 2024年扣非归母净利润2亿元,2019-2024年CAGR为22.7% [24] 产品结构 - 钻针长期贡献70%左右营收,2022年上半年占比70.6% [10][11] - 铣刀及其他刀具占比约15-17%,其中铣刀占比8.9-11% [11] - 功能性膜产品2024年营收1.6亿元,占比9.8%,同比增长72.8% [12][13][14] - 研磨抛光材料营收占比9.55%,同比增长30.7% [14] 市场地位 - 2020年全球PCB钻针市占率19%排名第一,2023年提升至26.5% [26][27] -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金洲精工(18%)、日本佑能(14%)和尖点科技(9%) [26] - 客户覆盖健鼎科技、TTM集团、深南电路、鹏鼎控股等头部PCB厂商 [15] 竞争优势 - 子公司鼎泰机器人自主研发生产设备,成本仅为进口产品的1/3 [29] - 自研设备使生产效率提升15-20%,良品率行业领先 [29] - 扩产周期比同行更短,能更好把握市场机遇 [30] - 2024年数控段差磨床出货量突破70台,持续丰富外销设备产品线 [30]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毛利率回升至38%,净利率17.1% [32] - 研发费用率长期较高,2024年达6.9% [34] - 固定资产占比26.2%,为最大资产类别 [46][48] - 2024年一次性分红2亿元,分红率86.8% [42] 业务布局 - 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外销收入占比未突破10% [21] - 泰国生产基地已正式投产 [21] - 计划通过高精密数控装备拓展具身机器人产业链 [31]
一个爆款游戏的上市样本!电魂网络:爆款,上市,雪崩,并购,造假,套现!套现!套现!
市值风云· 2025-07-14 18:01
行业动态 - 2024年游戏版号发放数量创新高,审批速度加快,年内第6批国产版号147个、进口版号11个[3][4] - 中国游戏市场2024年实销收入达3258亿元,移动端占比73%,客户端占比21%,头部效应显著[66][68][69] - 行业竞争加剧,腾讯、网易、米哈游等头部企业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中小厂商面临买量成本上升和渠道分成挤压[68][69] 电魂网络核心问题 - 过度依赖单一IP,《梦三国》系列贡献营收占比从2021年55%升至2024年65.3%,但流水总额2024年同比下滑38.47%至3.08亿元[13][15][16][18] - 产品生命周期衰退,2024年《梦三国》月均付费用户数同比降26.15%,ARPU降35.98%至45.32元,注册用户增速仅0.37%[15][16] - 新游表现乏力,《野蛮人大作战》《我的侠客》等非爆款,2024年非《梦三国》游戏营收仅1.6亿元[18] 财务表现恶化 - 营收连续4年下滑,2024年营收3.59亿元(同比-18.46%),较2020年峰值10.2亿元缩水65%[10][12][16] - 扣非净利润CAGR为-64.4%,2025年Q1亏损34万元,上半年预亏1200-1800万元[20][22] - 资产减值损失激增,2024年达6700万元(占营收12.1%),商誉减值6450万元,长期投资减值234万元[27][30][33] 收购暴雷与投资失败 - 2019年以2.9亿元收购游动网络80%股权(溢价542%),标的2022-2023年业绩承诺未达标,2024年净利润骤降68.98%至2106万元[34][36][37][40] - 收购标的信披造假,《小宝当皇帝》流水数据包含217款游戏,公司因此被证监会警示[43][44][45][51] - 长期股权投资中40家被投企业有6家爆雷,涉及研发终止、资不抵债或停止运营[58][59][61] 实控人减持与治理风险 - 上市后五位创始人合计减持8.5亿元,2025年6月实控人胡建平再抛减持2%计划[73][74][81] - 一致行动人关系两次变更,三位创始人退出但仍任董监高,减持与业绩下滑时间重合[73][75] - 公司研发投入从2021年2.1亿元降至2024年1.3亿元,研发人员从637人减至302人[70] 市场表现与概念炒作 - 2025年6月股价涨停后实控人立即减持,叠加AI智能体、AIGC等概念炒作[78][80][81] - 毛利率从2022年82%下滑至2024年64%,移动端广告投放增加但营收反降20.7%[63][65][66]
7天6板!中报预增44倍引爆股价!华银电力:10年9亏0分红,4年失血93亿
市值风云· 2025-07-11 18:01
核心观点 - 华银电力股价近期大幅上涨,7月初至7月9日涨幅达79.8%,年初至7月9日涨幅达160.8%,远超同行及大盘表现 [3][4] - 公司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预计同比增长3600%-4423%,达1.8亿-2.2亿元,成为A股半年报业绩预告增幅最大的公司 [6][7] - 公司长期业绩不佳,近10年有9年扣非净利润亏损,火电业务持续亏损且毛利率低于同行 [10][14][15] - 公司正加速向清洁能源转型,但面临高负债、现金流紧张等财务压力 [23][26][27][29] 股价表现 - 华银电力7天6板,7月初至7月9日涨幅79.8%,年初至7月9日涨幅160.8%,远超同期华电辽能33.9%和43.1%的涨幅 [3][4] - 公司股价表现显著优于申万行业A股火力发电板块其他个股,区间涨幅排名第一 [4] 业绩表现 - 2025年半年度归母净利润预计1.8亿-2.2亿元,同比增加1.75亿-2.15亿元,增幅3600%-4423% [6] - 近10年业绩波动大,归母净利润仅2015-2016年过亿,2021年亏损22.7亿元,扣非净利润9年亏损 [10]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894.61% [10] 业务分析 - 火电业务长期亏损,2024年毛利率-1.8%,远低于大唐发电12%的水平 [14][15] - 单位发电成本高出大唐发电30%,主要因湖南地理位置导致燃料成本高 [20][21] - 供电煤耗高于行业标准,2024年达330.3克/千瓦时,较2023年上升5.2% [22][23] 战略转型 -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从2021年11%提升至2024年30%,但仍低于"十四五"50%目标 [23] - 2025年密集投资新能源项目,包括3月15.6亿元280MW光伏和6月14亿元230MW风光项目 [24][25][26] - 2021-2024年自由现金流净流出93亿元,2025年一季度有息负债率85.1% [26][27][29] 财务状况 - 2025年一季度经营现金流净额17.66亿元,同比增加149%,部分因预结电费 [31][32] - 年财务费用约5亿元,上市以来累计股权募资68亿元,分红仅4亿元 [27][31] - 2021-2024年持续失血,4年自由现金流净流出近93亿元 [26]
首批科创债ETF一日售罄,百亿级资金涌入科创债指数化投资
市值风云· 2025-07-11 18:01
科创债ETF市场动态 - 2025年6月18日10家公募基金集中申报首批科创债ETF,7月2日获批后于7月7日正式发售并全部"一日售罄",按30亿元募集上限计算带来300亿元增量资金[2] - 首批申报的基金中有8家具备债券ETF管理经验,富国基金政金债ETF规模超500亿元,南方/华夏/易方达信用债ETF均超200亿元,博时基金产品线覆盖可转债/信用债/国债/政金债ETF[3] - 10只科创债ETF中6只跟踪中证AAA科创债指数,3只跟踪上证AAA科创债指数,1只跟踪深证AAA科创债指数[3] 产品结构与跟踪指数 - 中证AAA科创债指数覆盖沪深交易所810只样本券,余额达10570亿元,央企和地方国企占比均接近50%[16][18] - 上证AAA科创债指数样本670只余额9189亿元,深证AAA科创债指数样本146只余额1418亿元,两者样本范围限于单交易所[16][18] - 三大指数成分券以1-3年(占比41.7%-41.8%)和3-5年(30.1%-32.9%)期限为主,合计占比超70%[17][18] 市场表现与收益特征 - 中证AAA科创债指数近三年涨幅14.3%振幅14.4%,年化收益4.71%优于短债和中长债基金[19][21] - 信用债ETF规模从2024年末541亿元飙升至2025年6月末2201亿元,受益于低费率/高透明度/T+0交易机制[7][8] - 全市场科创信用债存量突破2万亿元,其中交易所市场科创公司债达1.35万亿元[14] 政策与市场环境 - 监管部门通过绿色通道/费用减免等举措推动科创债发行扩容,为ETF提供底层资产基础[14][15] - 科创债ETF填补科技领域债券指数产品空白,兼具政策支持与工具属性优势[13][21] - 产品设计获市场高度认可,反映资金对债券市场高性价比工具的追求[5][6]
低杠杆、高ROE,金融租赁是胜过银行的商业模式吗?
市值风云· 2025-07-11 18:01
行业分析 - 金融租赁行业与银行业商业模式相似 均依赖资产与负债两端的净利差 且高度依赖融资 主要风险为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3] - 金融租赁行业此前市场关注度较低 但近期开始受到资金关注 A股唯一一家金融租赁公司自5月起出现20%补涨行情 [4][5] 公司分析 - A股市场目前仅有一家金融租赁公司 可作为研究该行业的典型样本 [5] 投资逻辑 - 银行股因低估值和高股息成为资金配置核心资产 金融租赁行业具有相似特征 可能成为下一个资金关注领域 [3][4]
REITs爆发年终极赢家!消费基础设施包揽涨幅前五,95%出租率印证“运营为王”时代
市值风云· 2025-07-10 18:05
中国公募REITs市场发展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公募REITs累计发行68只产品,"首发+扩募"合计募集规模接近1800亿元,二级市场总市值达到1986亿元 [2] - 2024年成为市场分水岭,全年新发产品29只创历史新高,2025年上半年新增10只 [9] - 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年内涨幅超11%,68只产品中67只实现正收益,平均涨幅20.3% [3][4] 消费基础设施类REITs表现突出 - 收益前五的REITs中四只为消费类,嘉实物美消费REIT(51.56%)、华夏大悦城商业REIT(49.58%)领涨 [4][21] - 7只消费REITs底层物业出租率均超95%,青岛万象城达99.1% [24][25] - 社区商业韧性显著,嘉实物美消费REIT一季度收入2558.3万元,净利润797.5万元,出租率95% [14][17] 运营策略与业态调整 - 物美商业组建专业团队优化租户结构,联动商户营销,租金收缴率提升至99.5% [20][18] - 主力业态调整为零售(58.44%)、餐饮(27.91%)、服务(13.65%),引入网红餐饮、教培机构等 [19][29] - 品牌调改注重首店经济,如青岛万象城引入48家山东/青岛首店,长沙览秀城引进霸王茶姬3.0等 [31] "谷子经济"成为新增长点 - 二次元IP衍生消费崛起,成都大悦城举办《光·遇》全球首展等5场活动 [33] - 杭州西溪印象城设置动漫节痛车展区,引入火影忍者主题展 [34] - 通过IP情感溢价创造高附加值,推动商场客流与租金增长 [32] 市场挑战与投资价值 - 优质底层资产稀缺,普通投资者考察难度高 [35] - 消费REITs在股市波动中展现稳定回报,年化现金流分派率达5.04% [14][35] - 运营能力成为核心差异点,需精准把握消费分级与存量改造 [37]
兜里10个亿,全是募来滴!“手机保护壳第一股”杰美特:上市即连亏,跨界AI算力服务商能改命吗?
市值风云· 2025-07-10 18:05
公司业务与财务表现 - 杰美特主营业务为手机保护壳生产销售,主要采用ODM/OEM模式(营收占比超70%)和自有品牌模式 [7][8] - ODM/OEM核心客户华为2019年贡献营收3.77亿(占比45%),但受美国制裁影响2022年华为订单降至不足1亿,2024年回升至2亿以上 [9][11] - 华为订单锐减导致ODM/OEM毛利率从25%降至10%左右,同时自有品牌营收从2020年2.93亿下滑59%至2024年1.21亿 [14][16] - 公司上市后持续亏损:2020年净利润1.2亿,2021年2822万,2022年亏损1.2亿,2023年亏损9162万,2024年盈亏平衡但扣非仍亏2756万 [4][5] 重大资产重组事件 - 2025年6月20日公告拟现金收购AI算力服务商思腾合力控制权,但股价当日大跌6.9%,振幅14.3%,换手率13.94% [3] - 市场异常反应可能因消息提前泄露:公告前股价已累计上涨40%,公告后两周下跌10% [4][23] - 思腾合力为NVIDIA授权经销商及华为昇腾合作伙伴,产品包括"深思"(NVIDIA Tesla)和"华思"(华为昇腾)系列服务器 [24][25] - 思腾合力2024年被美国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其台资控股股东承启科技计划出售全部股权 [26] 资金与募投项目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持有现金2.96亿+结构性存款6.71亿+理财5.2亿,负债仅3.49亿短期借款 [29] - 2020年IPO净募资11.9亿,但截至2024年仅投入1.72亿,10亿闲置募资成为并购资金主要来源 [32][33] - 原募投项目"移动智能终端配件扩产"因用地成本上升及订单下滑停滞,建设用地至今未获取 [30] 行业与产品分析 - 手机壳业务缺乏护城河:ODM/OEM依赖大客户且毛利率低,自有品牌虽毛利率超50%但销量持续下滑 [22] - 2019年自有品牌中苹果系列占比84.84%(销量361.72万件,单价54.14元),三星系列占比12.5%(单价54.64元) [21] - 两家美国ODM客户拖欠9358万货款导致全额计提坏账,进一步加剧利润压力 [22]
十年前尽调漏洞暴雷,东海证券领6000万天价罚单,IPO悬了!
市值风云· 2025-07-10 18:05
东海证券天价罚单事件 - 公司因未勤勉尽责遭证监会"没一罚三"合计罚没6000万元 为2024年券商行业最大罚单 [2][11] - 罚单涉及2015年金洲慈航收购丰汇租赁项目 公司作为独立财务顾问未发现标的关联交易及财务造假问题 [5][9][10] - 丰汇租赁2014年关联交易金额达12.12亿 占净资产87.37%但未披露 金洲慈航后续虚增利润近13亿元 [9] 公司财务状况 - 2023年归母净利润巨亏4.92亿 2024年扭亏但盈利仅2348.7万 201-2024年累计亏损1.06亿 [4][12] - 6000万罚单金额为2024年净利润2.5倍 远超公司年报中600万预计负债计提 [11][12] - 公司市值不足80亿 在券商行业中明显掉队 [13] 监管处罚与IPO影响 - 2024年已多次遭监管处罚 涉及自营、投行等业务问题 [15] - 2022年启动A股IPO辅导但进展缓慢 此次处罚或对转板上市构成重大障碍 [16] - 新"国九条"强化中介责任 公司需加强内控以履行"看门人"职责 [16] 历史项目风险暴露 - 2015年担任金洲慈航59.5亿收购案财务顾问 持续督导期间未发现标的业绩造假 [5][6] - 丰汇租赁2018年业绩承诺期满后骤降 致金洲慈航计提18.6亿减值 [8] - 证监会2024年对相关责任人实施5年至终身市场禁入 [10]
“政策东风+AI重塑+出海输出”三重共振,游戏行业将迎来DS时刻
市值风云· 2025-07-09 18:06
行业表现 - 4月至7月4日,中证动漫游戏指数累计上涨超30% [3] - 动漫游戏指数成分股中游戏行业上市公司占比超过80% [6] - 指数前5大成分股累计权重49.05%,前10大成分股累计权重73.41% [11] 政策支持 - 6月国产游戏版号审批147款,进口11款,单月审批量达2021年后新高 [7] - 上半年累计812款新游戏获批,国产游戏版号同比增长超20% [9] - 多部门联合印发《网络出版科技创新引领计划》,支持游戏与半导体产业联合研发 [9] - 北京等地方政府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游戏电竞产业高质量发展 [10] 头部企业表现 - 恺英网络、巨人网络、三七互娱自4月初低点分别上涨30.28%、106.46%、40.53% [14] - 巨人网络推出AI原生玩法"残局对决",联合三大国产大模型实现混合对抗机制 [16] - 三七互娱自研游戏大模型"小七"构建40余种AI能力,2D美术AI生成超80% [19][22] - AI使游戏开发效率显著提升:概念设计效率提升90%,原画创作提升60% [24] 游戏出海 - 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额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 [25] - 出海形成"3+N"区域格局,美日韩占比超50%,新兴市场加速拓展 [26] - 三七互娱10款自研游戏均以全球市场为目标,《斗罗大陆:猎魂世界》预约量破千万 [26][27] - 游戏出海上升为国家战略,被赋予重构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的核心使命 [25] 行业数据 - 2025年5月国内游戏市场规模280.51亿元,同比增长9.86% [31] - 同期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收入15.77亿美元,同比增长6.93%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