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行业观察
搜索文档
安世中国致全体员工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9 15:27
公司治理与法律地位 - 安世国内公司是运营扎根中国、战略放眼全球的中国企业,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并合法合规运营[1][5] - 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人格,在任何时候都是独立经营、决策的中国企业,法定代表人有权代表公司意志并最终负责全部运营决策[1][5] - 董事、监事、高管对公司承担忠实勤勉义务,任何人不得滥用权利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1][5] 员工管理与运营指示 - 全体员工有义务遵守公司劳动纪律并按照公司要求完成工作,应继续执行安世国内公司的工作指示[3][5] - 对于任何未经安世国内公司法定代表人同意的外部指示(即使通过outlook、teams等方式传送),员工有权拒绝执行而不构成违反工作纪律或法律规定[3][5] - 如员工接到公司外部人士的沟通、受到外部压力或对工作指示存在疑惑,可联系公司人力资源团队获得支持[6] 公司运营与员工权益保障 - 安世国内全部主体运营及员工薪资福利一切正常,公司生产经营一切如常,各项工作有序推进[3][6] - 董事会和管理层始终全力保障公司正常运转,不会允许外部力量影响公司运营或损害员工利益[3][6] - 安世国内团队的同事均与国内公司建立劳动关系,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继续由安世国内公司而不是Nexperia荷兰主体发放[3][6] 事件背景与行业动态 - 闻泰科技在荷兰的分支机构安世半导体受到当地政府干预,中国商务部对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及分包商发布出口管制公告[4] - 2025年10月16日下午,中国商务部发言希望荷兰方坚持契约精神、纠正错误做法[5]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声表示将持续关注事态发展并通过合法手段向国际社会表达关切[4]
欧盟下令:2028 年所有设备用 USB-C!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9 10:27
欧盟新规核心内容 - 欧盟计划在2028年实现USB-C电源适配器和可拆卸电源线的统一标准化,适用范围扩展至游戏主机、显示器、路由器、无线充电器、机顶盒及以太网PoE供电器等大部分消费电子产品 [2] - 法规适用于功率最高达240瓦的电源设备,要求必须配备至少一个USB-C接口,电缆可拆卸,且供电须遵循USB-PD标准 [2] - 新规将所有类型电源装置统称为外部电源供应器,核心目标是提升互操作性与可持续性,使消费者能用一套电源和线缆为多种设备供电 [2] 制造商技术要求与规范 - 制造商必须在电源本体、充电接口及线缆上清晰标注额定功率,且标注值必须为可持续充电功率以防参数夸大 [3] - 未来将推出全新的"通用充电器"标识,方便用户快速识别符合标准的产品 [3] - 所有输出功率超过10瓦的外部电源供应器必须满足最低能效标准,包括10%负载时的效率要求及更严格的平均效率和空载功耗标准 [3] - 无线充电底座需降低待机能耗,其供电电路须为可替换/可重复使用的外置结构以延长寿命并减少电子废弃物 [3] - 法规强制规定防浪涌保护,尤其针对路由器和Wi-Fi接入点常见的"墙插式电源" [3] 适用范围与豁免类别 - 独立销售的第三方充电器以及制造商随产品附带的电源适配器均在管辖范围内,但欧盟未禁止厂商在包装中附送充电器 [3] - 部分设备类别被排除在新规之外,包括医疗设备、特定玩具、电动滑板车、电动自行车、应急照明控制装置及在潮湿环境中使用的设备 [6] 预期影响与市场数据 - 欧盟预计该措施将在2030年前每年节省1,070太瓦时电力 [4] - 目前每年约有4亿个电源设备随电子产品一同售出 [4]
全球首个六层堆叠CMOS,来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9 10:27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通常,芯片制造过程需要几百摄氏度的高温,这可能会在添加新层时损坏底层结构。而KAUST团队 的制程中,所有步骤的温度均未超过150°C,大部分工序甚至在室温下完成。 此外,层与层之间的表面必须尽可能平整。该团队在新设计中优化了制程,使表面比以往工艺更加光 滑。对于垂直堆叠,层间还需精准对齐以确保最佳连接,研究人员在这一环节也实现了显著改进。 论文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员萨拉瓦南·尤瓦拉贾(Saravanan Yuvaraja)表示:"芯片设计的核心, 就是在更小的空间内实现更强的性能。通过对多个制造步骤的优化,我们提供了一套可行蓝图,能够 在垂直方向上扩展,并让功能密度远超当今极限。" 此 外 , KAUST 教 授 马 丁 · 希 尼 ( Martin Heeney ) 与 兼 职 教 授 托 马 斯 · 安 托 普 洛 斯 ( Thomas Anthopoulos)也参与了该研究。 来 源: 内容来自 techxplore 。 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KAUST)的研究团队在芯片设计领域创下纪录,成功实现了全 球首个六层堆叠式混合CMOS(互补金属氧化 ...
2nm,印度也要搞?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9 10:27
印度半导体设计能力 - 印度联邦信息技术部长展示印度产晶圆模型,其性能已可媲美国际顶级厂商产品[1] - 印度已能够设计2纳米芯片,从早期的5纳米、7纳米进一步迈进,这些是目前最复杂、最微小的芯片[1] - 芯片可以小到显微镜难以看见,比人类头发细1万倍,生产中因停电五分钟曾造成2亿美元损失,化学品和气体纯度需达到十亿分之五百级别[1] - 全球约20%的芯片设计工程师来自印度,为印度在先进芯片设计领域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实力[1] 印度政府政策与激励措施 - 2022年印度调整战略,现承担所有制造单位、芯片测试和封装单位项目成本的50%,无论芯片尺寸大小[2] - 2021年印度内阁批准印度半导体计划,拨款7600亿卢比用于促进制造、设计和生产[2] - 2023-2025年印度国内外企业将投入巨资快速建设大型设施,印度半导体计划项目已获批项目总数将达到10个,累计投资额约16亿卢比,覆盖6个邦[2] - 印度政府为生产有源和无源电子元件的公司提供财政支持,为芯片制造商创造潜在的国内买家-供应商基础[2] 印度半导体产业里程碑与投资进展 - 在2025年全球投资者峰会上,印度宣布首款本土半导体芯片将于今年投入生产,目前有五个生产单元正在建设中[3] - 2025年印度在诺伊达和班加罗尔开设首个先进3纳米芯片设计中心,这是印度首个此类中心[2] - 印度中央邦在IT和电子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开设第一个IT园区,并计划在未来六年内投资15亿卢比[3] - 2025年7月,受印度政府芯片设计计划支持的初创公司Netrasemi获得10.7亿印度卢比的风险投资,致力于制造用于智能视觉、闭路电视摄像机和物联网应用的芯片[3] 印度半导体技术发展方向 - 印度正在从传统的硅基半导体转向最新的碳化硅基半导体[3] - 在设计方面,印度的路线图是引入更先进的3D玻璃封装技术,该技术对于国防系统、导弹、雷达和太空火箭等领域至关重要[3] - 来自中国台湾和英国的晶圆厂以及来自美国和韩国的半导体封装公司都表现出帮助印度实现半导体目标的兴趣[2]
存储行业,三十年来首次!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9 10:27
行业格局与供应链变革 - 全球四大主要存储产品(DRAM、NAND闪存、硬盘)同时出现短缺,为从业30年来首次遇到的情况 [1] - 人工智能服务器市场的云服务提供商(如OpenAI、Google、Amazon、Microsoft)成为新的竞争对手,改变了原有的供应链规则 [1] - 存储制造商(三星电子、SK海力士、镁光)优先处理云服务提供商的大规模长期订单,导致模组厂可获得的芯片数量急剧减少 [1][2] DRAM市场动态与价格走势 - 存储制造商将产能集中在AI服务器用的高附加值产品HBM和DDR5上 [2] - 三星电子、SK海力士和镁光几乎已经停止DDR4的生产,仅以最低限度履行原有长期合同,预计DDR4供应短缺将持续至少两年 [2] - DDR4 16Gb现货价格在三个月内上涨约44%,与一年前相比上涨超过4倍(约413%),DDR5 16Gb产品价格在短短一个月内上涨约83% [2] NAND闪存与硬盘市场联动效应 - 年初处于供过于求的NAND闪存市场迅速升温,因硬盘供应短缺导致企业被迫购买昂贵的企业级SSD [3] - 由于硬盘减产影响,大容量SSD订单激增,预计今年第四季度NAND价格将平均上涨5%至10% [3] 行业周期与未来展望 - 由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扩张带来的结构性需求,正在开启一个长期景气的新时代,过去因库存调整或价格下跌导致的周期性波动已成历史 [3] - AI带来的固定需求彻底打破过去3到4年的存储景气循环,这一波景气至少会持续到2026年 [3]
英伟达的又一场“阳谋”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9 10:27
同时也反映出英伟达正在加速向开放以太网生态渗透,绑定云巨头与企业客户。英伟达已经凭借 InfiniBand控制了封闭的高端网络,如今又正在"开放"的以太网生态中设下第二道围墙。 S p e c t r u m -X,以太网AI化 过去几十年,以太网是数据中心采用最为广泛的网络。但在AI为核心的时代,AI 的核心挑战不在单 个节点的算力,而在分布式架构下的协同效率。训练一个基础模型(如 GPT、BERT、DALL-E), 需要跨节点同步海量梯度参数。整个训练过程的速度,取决于最慢的那一个节点——这正是 "尾延迟 (Tail Latency)" 问题的根源。 因此,AI 网络的设计目标不是"平均性能",而是要确保极端情况下也不拖后腿。这对网络延迟、丢 包率、流量调度、拥塞控制乃至缓存架构,都提出了远超传统以太网的要求。为此,英伟达推出了 Spectrum-X,首个专为AI优化的以太网解决方案。 公众号记得加星标⭐️,第一时间看推送不会错过。 过去二十年,数据中心的性能进步主要依赖于计算芯片——CPU、GPU、FPGA 不断演进,但进入生 成式 AI 时代后,整个算力体系开始被网络重新定义。在大模型训练中,GPU ...
万亿芯片巨头,宣布裁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9 10:27
公司动态:博通近期运营调整 - 芯片巨头博通市值达1.65万亿美元,近期进行了新一轮裁员,主要波及销售、客户成功、客户管理和解决方案等部门 [2] - 具体裁员人数尚不清楚,公司近来持续进行滚动裁员,其中包括对2023年底收购的软件公司VMware的裁减,VMware员工数量已被削减约一半 [2] - 公司在削减VMware人员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VMware产品的价格 [2] 公司战略:人工智能领域布局 - 博通凭借为人工智能技术设计芯片而从AI热潮中获益,公司在去年年底首次突破1万亿美元市值 [2] - 本周一,博通与OpenAI签署了一项战略协议,计划为其提供10吉瓦(GW)规模的定制AI加速器 [2]
从无人问津到市值250亿,这家芯片公司凭什么?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9 10:27
公司概况与市场表现 - 公司是一家专注于高速连接解决方案的半导体公司,其标志性产品为紫色主动电缆(AEC)[2] - 公司股价在2024年飙升245%,今年已上涨一倍多,达到143.61美元,市值从2022年IPO时的约14亿美元增长至接近250亿美元[2] - 摩根大通给予公司相当于买入的评级和165美元的目标价,推动股价上涨5%[3] 财务业绩与增长预期 - 在截至5月初的2025财年,公司收入同比增长一倍多,达到4.368亿美元,并实现盈利,录得5220万美元净收入,而前一年亏损2840万美元[3] - 分析师预计到2026财年销售额将再次增长一倍多,接近10亿美元,并预测公司年化收入增长将至少达到50%直至2028年[3] - 公司预计在未来几个季度中,将有三到四家客户各自贡献超过10%的收入,其中包括今年的两家新的超大规模客户[6] 核心产品与技术优势 - 主动电缆(AEC)是公司的核心产品,每根价格在300到500美元之间,电缆两端包含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芯片,最长的主动电缆长度为7米[3][5] - 该产品提供了光纤电缆的替代方案,利用复杂算法从电缆中提取数据,使得电缆长度远超传统铜缆,且被超大规模云计算公司选用是因为其比光纤电缆更可靠,能避免“链路抖动”现象[5] - 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超大规模客户正在规划更密集的设计,允许更多服务器通过更短的电缆连接,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需求[6][9] 市场机遇与竞争格局 - 由公司首创的主动电缆(AEC)市场预计到2028年将达到40亿美元的规模,所有主要的超大规模云计算公司都在投资建设数据中心[3] - 公司占据了主动电缆(AEC)市场88%的份额,其他竞争者包括Astera Labs和Marvell,而GPU互联的光纤电缆市场则由Broadcom和Coherent等公司驱动[5] - 行业分析师预计,到2030年,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支出将达到1万亿美元,人工智能网络芯片市场每年的价值可能达到750亿美元[4][7] 客户合作与行业地位 - 公司的客户包括亚马逊、微软等超大规模云计算公司,并有证据显示xAI和Meta也在使用其产品,行业前景得到这些大型公司部署增加的支持[3][6][7] - 公司越来越多地与超大规模云计算公司在规划大型人工智能集群的早期阶段合作,首席执行官强调“当你与这些超大规模客户合作时,数字是非常庞大的”[6] - 公司将其视为万亿美元规模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扩张中的关键供应商之一,并计划利用其在主动铜缆方面的立足点,拓展到其他产品线,包括机架内部连接和新的光纤电缆收发器[2][9]
不一样的展会,不一样的精彩!2025湾芯展圆满收官!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9 10:27
展会概况与规模 - 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2025湾芯展)于10月17日在深圳会展中心圆满收官,展期三天累计接待总量达到11.23万人次 [1] - 展会汇聚全球600多家展商,在6万平方米展区内举办超30场论坛,参展企业集中发布年度新品约2500件 [1] - 展会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参展,汇聚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全球TOP30企业及国内外超600家翘楚 [3] 产业布局与核心展区 - 展会以“核心领域 + 特色赛道”差异化布局,设置芯片设计、晶圆制造、化合物半导体、先进封装四大核心展区 [3] - 同步打造AI芯片和边缘计算生态、RISC-V生态、Chiplet与先进封装生态三大特色展区,聚焦产业热门赛道 [3] - 展会组织大湾区重大产业项目集群及中芯国际、三星、SK海力士等头部企业专业采购商与参展企业精准对接 [3] 技术突破与新品发布 - 深圳市万里眼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全球首个超高速智能、我国首款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性能较国产原有水平提升500% [5] - 深圳启云方科技有限公司推出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电子工程EDA设计软件,覆盖原理图和PCB设计,指标达业界一流水准 [6] - 杭州中欣晶圆的半导体硅晶圆、安徽博芯微的加热型双通道Showerhead喷淋头等产品首发亮相,填补多项国产空白 [6] 行业论坛与高端对话 - 展会同期举办2025芯片大会、第九届国际先进光刻技术研讨会等30多场细分领域专业论坛 [9] - 毛军发、顾敏、俞大鹏等多位半导体领域知名院士及上千位行业领军人物围绕“核心技术攻关”“生态协同构建”等议题深入研讨 [9] - 论坛覆盖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应用-服务”全链路,精准链接“技术供给”与“场景需求” [12] 资本对接与产业落地 - 现场揭牌深圳先进制造业供应链创新服务平台与首期50亿元规模的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基金一期(赛米产业基金) [12] - 展会吸引中芯国际、三星、SK海力士、华润微等约5000名头部企业专业采购商参会,实现国内外产业资源高效链接 [14] - 多家产业链上企业与上海、无锡、武汉等半导体产业集聚大区开展深度对接,初步达成落地意向 [14] 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 展会同期发布2025“湾芯奖”,经过378.28万人次专业人士投票与专家组评审,超100家企业斩获殊荣 [15] - 2026湾芯展展位预定迎来高峰,已有超600家企业锁定参展席位,三大核心展馆完成95%预售面积 [17] - 国际巨头AMAT、KLA、TEL等与国内龙头北方华创、拓荆、盛美半导体等如期续约,产业协同效应显著 [17]
CPO真的要来了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10-18 08:48
博通CPO技术演进与性能优势 - 博通在光通信领域拥有深厚专业知识,其技术传承可追溯至惠普、安捷伦科技、AT&T贝尔实验室及杰尔系统,并通过2016年以370亿美元收购博通交换机ASIC业务强化布局 [2] - 公司认为CPO技术可提升交换机可靠性、降低数据中心网络功耗与成本,并计划通过光学中介层等方案增强计算引擎,实现更灵活的机架设计 [3] - 第三代CPO附加组件基于Tomahawk系列以太网交换机ASIC,第二代Bailly CPO技术已获大规模部署,Meta Platforms等超大规模厂商参与测试 [3] CPO交换机ASIC技术路线图 - 第一代Humboldt CPO交换机芯片于2021年发布,基于25.6 Tb/秒的Tomahawk 4 ASIC,其800 Gb/秒端口功耗约6.4瓦,较传统可插拔光学器件(16-18瓦)降低64%-70% [5] - 第二代Bailly CPO交换机ASIC基于51.2 Tb/秒的Tomahawk 5芯片,2023年发货,采用8个6.4 Tb/秒光学引擎,800 Gb/秒端口功耗5.5瓦,较第一代降低14.1%,并支持可拆卸激光器现场更换 [8][9] - 第三代Davisson CPO设备基于102.4 Tb/秒的Tomahawk 6 ASIC,800 Gb/秒端口功耗约3.5瓦,较Tomahawk 5 CPO端口降低36.4%,较可插拔光模块降低70%以上,激光模块可现场更换且远离热源 [9][10] CPO可靠性测试与实际应用数据 - Bailly CPO交换机通过12万小时高压加速寿命测试,涉及70套系统,包括27套机架单元系统和43套夹层卡系统 [11] - Meta Platforms测试Bailly CPO交换机达100万设备小时,未出现链路抖动或不可纠正码字,光链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可支持2.4万GPU AI集群实现90%以上训练效率 [13][15][16] - CPO技术将10万个XPU集群的光模块功耗从可插拔方案的192兆瓦降至42兆瓦,仅为XPU总功耗的10.5%,五年电费成本从14.4亿美元降至3.15亿美元 [18][19] CPO与替代技术对比 - 每100 Gb/秒通道功耗方面,CPO较可插拔光模块降低65%,较线性驱动可插拔光学降低35% [16][18] - CPO故障率较可插拔光学器件低5倍,实验室压力测试条件比实际数据中心更严苛,但未出现故障 [21][23] - 可插拔光学器件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基于实际数据中心数据,而CPO采用实验室压力故障率,Meta测试中未观察到CPO故障 [23] 产业链合作与未来应用前景 - Davisson CPO采用紧凑型通用光子引擎封装技术,与台积电合作开发,封装尺寸约120毫米×120毫米,集成16个6.4 Gb/秒光学引擎 [10] - 康宁提供光纤线束和电缆组件,台积电与硅品负责封装,Micas Networks、Celestica等合作伙伴参与Bailly及Davisson CPO交换机开发 [25] - 博通可能推出Tomahawk Ultra交换机ASIC的CPO版本,用于AI集群扩展网络,未来CPO技术或扩展至加速器、内存条等组件以优化连接与功耗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