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锂电
搜索文档
每日速递|楚能新能源发布588Ah储能专用电池
高工锂电· 2025-09-26 18:43
电池技术进展 - 楚能新能源发布新一代588Ah储能专用电池 单颗电池能量达588Ah 质量能量密度190Wh/kg 体积能量密度419Wh/L 能量效率96.5% 布局超200GWh产能 预计2026年二季度开启小批量产交付 三季度全面量产交付 [1] - 亿纬锂能首套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系统投运 采用NF155L钠离子电池 具备超过3万次循环寿命 工作温度范围-40℃至+60℃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比同类锂离子电池降低42%以上 [2][3] 材料产能扩张 - 格林美印尼青美邦园区年产3万吨电积镍产线开通 成为印尼首个镍资源到高镍三元前驱体全产业链基地 镍板品位超过99.97% 公司电积镍全球年产能达6万吨 产品在LME和SHFE完成注册 [5][6] - 天齐锂业3万吨电池级氢氧化锂项目在江苏张家港投产 总投资约18亿元 [7] - 西藏矿业万吨电池级碳酸锂项目正式投产 采用全球首套膜分离+MVR盐湖提锂工艺 位于西藏扎布耶盐湖 9月20日至24日完成120小时功能考核 [8] 设备技术突破 - 曼恩斯特完成固态电池干湿法双线产品布局 已出货多款设备 调试验证效果获客户认可 [10] 电池回收项目 - 巨合峰动力电池闪碎回收项目一期公示 拟投资2000万元 采用南方科技大学可控闪碎技术 通过低温物理破碎实现高效拆解 年产处理废旧锂电池约11000吨 [11]
每日速递|宁德时代与力高新能签署战略投资协议
高工锂电· 2025-09-25 18:20
倒计时62天 2025(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 暨十五周年庆典&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 主办单位: 高工锂电、高工产研(GGII) 协办单位: 卡洛维德 总冠名: 海目星激光 年会特别赞助: 大族锂电 专场冠名: 英联复合集流体、逸飞激光、华视集团、欧科工业空调 金球奖全程特约赞助: 思客琦 时间&地点: 2025年11月18-20日 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 会议合作: 陈女士 13560731836(微信同号) ◆ 电池 ◆ CE-LINK此次发布了四个系列,包括5000mAh与10000mAh超薄款、配备伸缩USB-C线缆的 10000mAh版本、带电量显示屏的10000mAh版本,以及支持Qi标准并具备磁吸功能的无线充电 款,其中5000mAh磁吸无线版已量产。 孚能科技 半固态电池出货量已达GWh级别 01 孚能科技披露,公司目前半固态电池出货量已达GWh级别,半固态电池出货量占比较高。公司第 二代半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30-350Wh/kg,循环寿命超4000圈,位于行业领先水平。目 前,公司半固态电池已获得三一重卡、一汽解放、美国头部eVTOL客户、上海时的、小鹏汇天、 沃飞长空、零重力等多领域 ...
第四代高压实LFP供不应求,二三线企业窗口期何在?
高工锂电· 2025-09-25 18:20
高压实磷酸铁锂供需现状 - 高压实磷酸铁锂(压实密度≥2.6g/cm³)供不应求 主要因储能和动力电池性能提升推高需求 且量产需特殊工艺和严格原料要求 目前仅少数企业掌握量产技术 [1] - 高压实产品加工费比普通产品高2000-5000元/吨 利润来源以加工费为主 定价模式为"原材料市价+加工费" 有助于修复厂商利润 [1] 行业竞争格局与产能 - 第四代高压实磷酸铁锂产能集中在头部企业如富临精工、湖南裕能、龙蟠科技、德方纳米 进一步压缩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2] - 头部企业实际投产和产能爬坡需时间 短期内需求缺口较大 2025年上半年月出货量已超4万吨 [2][3] - 头部企业扩产期间为二三线企业提供入局窗口期 但需面对技术差距、资金压力、成本劣势和客户壁垒等挑战 [4] 企业盈利与战略选择 - 2025年之前行业普遍亏损 仅少数企业盈利 存在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价格恶性竞争 [4] - 2025年多数企业亏损收窄 加速布局第四代产品 二三线企业需选择跟随扩产或精修内功以避免现金流紧张 [5] 电池需求带动材料增长 - 电池企业产能利用率提升 一线企业达70%-80% 宁德时代上半年达89.9% 直接带动高压实LFP需求 [5]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储能累计装机23.03GW/56.12GWh 容量同比增长68% 1-8月累计中标80GW/272GWh 同比增长191% [6] - 储能电池向大容量(如587Ah、1000Ah+)和长循环(10000-15000次)迭代 提升对高压实磷酸铁锂需求 [6] - 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长 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装机占比超8成 快充和高比能电池装车渗透推动高压实需求 [8] - 宁德时代神行电池支持12C峰值充电(5分钟补能520公里) 比亚迪二代刀片电池实现5分钟补能400km 其他企业如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也布局快充电池 [8] 技术迭代与头部企业进展 - 第四代铁锂占市场需求10% 主要来自宁德时代神行电池 [10] - 富临精工与宁德时代签订协议 将高压实产能提升至50万吨 [10] - 湖南裕能第四代产品YN-13系列已批量供货 2024年高压实产品销量15.93万吨 占总销量约22% [11] - 龙蟠科技募资20亿建设第四代产品 采用一次烧结工艺 压实密度达2.62g/cm³ [11] - 德方纳米第四代产品已批量出货 超高压密产品验证进展顺利 [12] 二三线企业突围策略 - 二三线企业通过工艺创新(如草酸亚铁路线、磷酸铁法)实现差异化 或面向腰部电池企业和储能市场绑定长订单 [13] - 鹏博新材10万吨项目即将投产 川发龙蟒与富临精工合作新建10万吨项目 万华化学第四代产品已量产 协鑫锂电四代半产品压实密度达2.65g/cm³并稳定生产 [13]
电池厂绑定新势力再+1,理想与欣旺达合资落定
高工锂电· 2025-09-25 18:20
合资公司成立 - 理想汽车与欣旺达动力科技以50:50出资比例成立山东理想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专注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生产制造与销售 [1] 合作背景与历程 - 双方自2017年开启合作 2022年理想汽车向欣旺达增资4亿元 以2.04亿元认缴出资额获得3.22%股权 成为客户兼股东 [3] - 截至2025年3月 理想跻身欣旺达前五大客户 贡献5.8%营收份额 L6/L7 Air/L8 Air等主力车型搭载欣旺达电池 [3] - 理想现有约40万辆车型搭载欣旺达电池 合资后采购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4] 战略诉求与行业逻辑 - 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30%-40% 理想作为年交付量突破140万辆的车企 需建立稳定供应体系 [3] - 欣旺达作为二线电池厂商 通过与头部车企深度绑定实现突围 对等持股模式使其从供应商升级为利润共享伙伴 [4] - "车企+电池厂"合资模式成为新能源汽车行业供应链安全的重要解决方案 区别于消费电子行业 [4] 技术目标与产能规划 - 合资公司由理想主导产品、工艺及材料设计 目标2026年实现自研动力电池量产 [4] - 欣旺达与东风合资的东昱欣晟在不到两年时间实现2000万支电芯下线 [4] 合作模式优势与案例 - 合资模式可实现从用户需求出发共同定义产品 结合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 [5] - 欣旺达已与吉利、东风、理想形成多客户深度绑定矩阵 比亚迪与一汽、大众与国轩高科等案例印证行业趋势 [5] 风险与竞争平衡 - 深度绑定伴随风险共担 如理想纯电车型取消低配电池版本直接影响欣旺达短期订单 [5] - 理想同步与宁德时代签署五年全面战略协议 约100万辆车型仍搭载宁德时代电池 体现供应链多元化策略 [5] 行业演进趋势 - 新能源产业链从零和博弈走向共生共赢 电池企业通过合资实现产能绑定与技术共创 [6] - 车企需在自主掌控核心技术与保持供应弹性之间寻找平衡点 [6]
高溢价收购锂矿“再现”,全球优质锂资源争夺“重启”
高工锂电· 2025-09-25 18:20
锂电行业上行周期重启 - 锂电新一轮上行周期拐点被市场逐步确认 上游锂资源领域重启并购活动 行业再现溢价收购现象 被视为市场信心与远期需求关键信号 [2] 盛新锂能收购案例 - 盛新锂能计划以14.56亿元人民币受让启成矿业21%股权 交易完成后直接持股比例达70% 核心资产为惠绒锂矿 拥有98.96万吨氧化锂资源 平均品位达1.62% 为四川地区最高品位锂矿之一 [2] - 交易评估增值率接近388% 溢价收购基于矿产高品位特性 1.62% Li2O平均品位属国内硬岩锂矿顶级水平 高品位资源增强企业议价能力和利润缓冲空间 [3][4] - 收购符合公司提高锂资源自给率战略 印尼建成6万吨锂盐项目为海外最大矿石提锂项目 利用川西开发经验加速新矿山投产 大幅增加锂矿供给 [4] 并购周期特征变化 - 本轮并购潮与2021-2023年周期呈现显著差异 上一周期以中资企业海外并购为主 国内出现天价矿权拍卖 案例包括四川斯诺威矿业近600倍溢价拍卖 本质为锂价暴涨下中游企业被动式垂直整合 [6] - 本次收购溢价水平接近国际并购常见区间(20%-90%) 远低于国内极端倍数 基于已查明储量和采矿权审慎评估 资本压力较小 符合支付适度溢价保障长期供应商业逻辑 [7][8] - 战略含义深化 木绒矿位于亚洲锂腰带核心成矿带 减少海外地缘政治与监管风险 符合国家资源自主可控政策导向 加强供应链内部循环 [9][10] 全球锂资源战略重估 - 美国政府商谈收购美洲锂业公司至多10%股权 作为Thacker Pass锂矿项目22.6亿美元政府贷款协商部分 体现关键矿产国家战略转向 从间接扶持贷款转向直接持股 确保矿产优先供给美国本土供应链 [11][12][13] - 地缘政治驱动 全球锂加工环节高度集中于中国 美国为实现能源转型和供应链安全 需从源头掌控资源 [14] 中游企业向上游延伸 - 全球三元前驱体龙头企业中伟股份计划建设年产5000吨电池级碳酸锂生产线 继万吨级产线达产后再次扩张 反映对锂原料价格长期回升预期及保障供应链稳定性需求 [14][15][16] - 芳源股份子公司芳源循环缩减三元前驱体产能 扩大电池级碳酸锂等核心原料生产 战略调整体现中游企业重心向上游转移 抢占优质原料产能 [17] 行业趋势结论 - 盛新锂能高溢价收购 中伟股份 芳源股份等中游企业向上游一体化布局 共同指向锂电产业新一轮上行周期开启 全球优质锂资源争夺以更具战略性和理性方式重新展开 [18]
每日速递|赣锋锂业:储能电芯产能也已满产
高工锂电· 2025-09-24 17:06
行业会议 - 2025年11月18-20日将在深圳举办第十五届高工锂电年会暨十五周年庆典 包含金球奖颁奖典礼 [1][10] 电池领域动态 - 赣锋锂业储能电芯产能实现满产 已与行业头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供应合作 [2] - 天能股份联合京东汽车推出专供款电池 提供免费上门安装及一年质量问题免费换新服务 京东首次将两/三轮电动车电池纳入该服务网络 [3] 材料领域进展 - 恩捷股份硫化锂中试产线搭建完成 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 目前以自供为主并小批量送样下游客户 [5][6] - 安森资源与LG新能源签署电池级碳酸锂承购协议 自2028年起每年供应高达4000干公吨碳酸锂 约占项目初期年产能10000吨的40% [7][8] - 永太科技电解液年产能15万吨正逐步释放 液态双氟磺酰亚胺锂年产能6.7万吨 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 [9] 海外市场动向 - 美国政府寻求获得美洲锂业公司高达10%股份 正在重新商谈美国能源部23亿美元贷款条款 [9]
聚焦通勤电摩锂电化,星恒电源加大布局
高工锂电· 2025-09-24 17:06
行业趋势:电动摩托车锂电化 - 锂电池应用正从汽车大动力领域快速扩展至轻型短途出行市场,电动摩托车的锂电化进程尤为引人关注 [2] - 摩托车锂电化已成为全球性明确趋势,重庆摩博会显示锂电车型数量显著增加,产品线日益丰富 [3] - 聚焦通勤市场被视为推动锂电在电摩领域规模化应用最现实的路径 [7] 市场格局:通勤电摩主导 - 通勤型电动摩托车是市场绝对主力,占据整个电摩市场90%的份额 [6] - 电动摩托车通常需要2kWh以上电量,锂电池在大容量应用中能量密度高、性价比突出 [4] - 通勤电摩直接对标125CC燃油摩托车,锂电池凭借高能量、高功率特性实现对传统燃油车的替代 [5][6] 公司案例:星恒电源 - 星恒电源作为全球电动轻型车锂电池龙头企业,专注于通勤电摩市场 [9] - 公司推出74V30Ah和76V30Ah标准化锂电池产品,具备高倍率性能、长循环寿命和高性价比特点 [10] - 其产品在国内、南亚和东南亚市场占有率均位居第一,并正积极拓展非洲和南美市场 [11] - 星恒在电动两轮车锂电池领域累计出货量超过3500万组,构建了从材料、电芯到PACK系统的完整技术体系 [13] 行业挑战与发展方向 - 行业存在过度强调续航、功率等极限参数的"参数竞赛",可能埋下安全隐患 [12] - 电动摩托车锂电池国家强制标准正在制定,据称将对安全性能提出极为严格的要求 [12] - 行业需要从"参数竞争"回归"价值竞争",重点关注电池的基础安全、循环寿命和成本效益 [12][14] 产业链相关公司 - 科达利(002850)主要产品为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和便携式锂电池精密结构件 [15][17] - 公司在国内重点锂电地区完成制造基地的全覆盖 [15] - 高工锂电年会获得海目星激光总冠名、大族锂电年会特别赞助等行业企业支持 [2][18]
天赐材料:左手再拿80万吨大额订单,右手赴港IPO
高工锂电· 2025-09-24 17:06
电解液行业竞争格局 - 电解液行业CR5集中度超过70% 其中一家龙头企业市场份额达36% [6] - 头部电池厂商与电解液供应商深度绑定 如天赐材料与瑞浦兰钧签订80万吨电解液供应协议 有效期至2030年 月度最高供应能力2万吨 [3] - 天赐材料已形成三大头部电池厂订单矩阵 包括与楚能新能源55万吨协议 与宁德时代5.86万吨固体六氟磷酸锂对应电解液供应 [5] 天赐材料战略布局 - 公司通过大额订单锁定产能利用率 未来五年产能将稳定在高位运行 [6] - 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0.3亿元 同比增长29% 净利润2.68亿元 同比增长12.79% 在六氟磷酸锂价格下降压力下仍保持双增长 [7] - 海外营收占比仅4.38% 显示全球化发展潜力巨大 [10] 全球化资本运作 - 终止GDR计划5个月后转向港股IPO 旨在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 [8] - 募资额80%用于海外业务 其中60%投入摩洛哥年产15万吨电解液项目 20%用于其他地区本地化布局 [8] - 摩洛哥项目预计2028年底投产 与美国德州20万吨项目形成互补 毗邻欧洲且享有自由贸易协定优势 [8] 技术储备与产业升级 - 布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赛道 采用液相法路径精准控制电芯性能特定杂质 [14] - 硫化锂产品达实验室公斤级水平 目标年底实现百公斤级样品量产 空气稳定性突破使24小时后离子电导率保持85%以上 [14] - 契合固态电池产业化节奏 预计2027年小批量装车 2030年进入规模量产阶段 [14] 行业发展趋势 - 全球储能装机稳定增长与国内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形成共振 带动动力电池产量攀升 [7] - 电解液领域竞争格局基本定型 腰部企业持续出清 海外市场成为新增长曲线 [9] - 头部企业需兼顾订单绑定、全球布局和技术创新三维战略 才能在新周期持续领跑 [15]
出海,更要“反内卷”
高工锂电· 2025-09-24 17:0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锂电行业凭借电动汽车和储能两大应用的强劲需求正加速全球化 但国内价格战有向海外蔓延趋势 可能重蹈历史上摩托车行业因恶性竞争失去海外市场的覆辙 [1][2][4] - 国家层面自2024年起构建反内卷政策体系 通过宏观调控和法律手段规范行业竞争秩序 市场已出现积极信号 产业链利润分配逐步回归合理区间 [5][6][7][8] - 行业需要从价格竞争转向品质与技术输出 通过全产业链良性协同实现可持续发展 让中国锂电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成为引领者 [9][10] 锂电行业出口表现 - 2025年1-8月中国锂离子电池出口量达30.03亿个 同比增长18.66% 出口额482.96亿美元 同比增长25.79% [1] 价格战现状与历史教训 - 新能源汽车领域出现四万余元起售车型 储能系统价格三年降幅超80% 某集采项目中标价低于0.4元/Wh 远低于合理成本区间 [2] -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摩托车行业在东南亚从3000元压价至1500元 导致品质失控引发多国抵制 最终失去海外市场 [2][3][4] - 当前低价竞争导致上游材料企业利润被挤压 中游制造企业压缩研发投入 下游产品陷入品质缩水怪圈 [4] 反内卷政策体系 - 2024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和经济工作会议规范行业竞争秩序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5] - 八部门联合管控盲目投资 新修订《反不正当竞争法》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 [5] - 政策体现宏观调控优势 既避免一刀切又能在关键节点及时刹车 [5] 市场积极信号 - 某新能源车厂下调年度销售目标 行业开始转向品质优先发展路径 [6] - 六氟磷酸锂进入涨价通道 隔膜价格出现反弹迹象 产业链利润分配回归合理区间 [7][8] 全产业链协同发展 - 17家车企包括一汽、比亚迪、蔚来等发布声明 落实供应商账款支付倡议 构建协作共赢生态 [9] - 出海需要技术与品质输出 新能源汽车通过智能化和续航突破打造高端口碑 储能产品通过安全性和效率提升建立技术壁垒 [10] - 上游企业需资金投入研发 中游企业需合理制造利润 下游企业需保障产品品质 实现行业可持续增长 [10]
格林美、金晟新能接连赴港上市,抢滩锂电“退役潮”
高工锂电· 2025-09-23 18:13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两家代表性企业格林美与金晟新能正同时推进在港上市,其迥异的业务模式、财务状况和发展轨迹,展示了在高增长潜力市场中并存的两种不同生存与扩张逻辑 [5] 两家公司的上市行动共同指向行业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资本成为抓住机遇的关键 [15] 行业将告别早期野蛮生长,进入考验技术、规模、资本和商业模式韧性的整合与发展新阶段 [16] 商业模式对比 - 格林美采用技术驱动的一体化产业链模式,业务覆盖前端回收至下游高附加值材料生产,构建“城市矿山+新能源材料”的产业闭环 [6][7][8] 其新能源材料业务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74.2%降至2024年的60.0%,而关键金属资源业务占比从16.9%显著提升至30.4% [9] 客户集中度下降,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3.6%降至2025上半年的23.1% [9] - 金晟新能定位为第三方专业回收商,专注于通过“全元素回收”工艺提炼电池级化学品,不制造终端材料 [10] 按2024年产量计,公司在全球锂电池回收再生市场的产能与产量均排名第二,是最大的第三方回收企业 [10] 其模式技术专注,但业绩直接暴露于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10] 财务表现与资本需求 - 格林美营业收入从2022年的29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32亿元 [11] 净利润存在波动,2023年同比下降12.79%至11.6亿元,2024年同比增长14.32%至13.3亿元 [12] 总债务持续攀升,从2022年末的160亿元增至2025年6月30日的338亿元,赴港上市更多出于全球化战略考量 [12] - 金晟新能财务状况反映锂盐市场剧烈动荡,收入从2022年的29亿元降至2024年的21.6亿元 [13] 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累计净亏损达9.59亿元 [14] 截至2025年6月末,现金及等价物仅3661万元,一年内到期借款高达18.1亿元,上市核心动机是缓解流动性压力 [14] 公司估值从2024年的120亿元降至2025年的73亿元 [14] 行业趋势与竞争格局 - 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开始首批动力电池将进入大规模退役期,是一个万亿级的潜在市场 [15] 赛道竞争日益激烈,电池巨头如宁德时代旗下的邦普循环已构成强大竞争力,其年处理能力达27万吨 [16] 上市获得充裕资本储备成为企业的必然战略选择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