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是说芯语
icon
搜索文档
15%“买路钱”!英伟达 AMD 妥协背后,中美芯片暗战进入 “收费时代”
是说芯语· 2025-08-11 10:14
芯片出口协议 - 美国芯片巨头NVIDIA和AMD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协议,同意将对华人工智能芯片销售收入的15%支付给美国政府,以换取对华出口许可证 [1] - 协议涉及NVIDIA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芯片及AMD的MI308芯片,销售额的15%将直接上缴美国政府 [3] - 这一安排是特朗普政府"技术换资源"策略的一部分,可能与美方希望中方放宽稀土出口限制的诉求相关 [3] 芯片销售恢复情况 - NVIDIA H20芯片自7月15日起已恢复对华出口 [5] - AMD的MI308芯片于7月17日进入美国商务部许可审查程序 [5] - 此前因美国政府4月升级的出口管制,NVIDIA因H20库存积压计提45亿美元损失,AMD因MI308禁售面临8亿美元费用 [5] 中国市场影响 - NVIDIA 2024年H20芯片在华销售额达120亿美元,占其在华总收入的70%,按15%比例计算每年将向美国政府贡献约18亿美元 [5] - AMD的MI308若恢复销售,预计每年上缴金额或超9亿美元(以2024年62亿美元在华销售额估算) [5] - 中国国产芯片正加速替代进程,华为昇腾910C芯片实测效率已超越NVIDIA H100 [5] - 寒武纪等本土厂商一季度营收激增42倍,市场份额从四年前的5%提升至50% [5] - 摩根大通预测中国芯片自给率可能从2024年的34%跃升至2027年的82% [5] 行业反应与潜在影响 - 中国商务部反对美方"以行政力量干预市场公平竞争",呼吁通过平等磋商解决分歧 [5] -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协议可能触发中国采取对等措施,如对美企在华销售的芯片征收类似比例的"技术准入费"或加强安全审查 [5] - 业内人士预测中方可能通过调整关税、加强数据安全审查或要求美企共享技术等方式回应 [7] - 美国智库CSIS分析师认为这一协议暴露了美国"技术遏制"策略的内在矛盾,可能加速中国自主创新 [6]
“中国芯之父” 邓中翰引领中星微拟IPO!
是说芯语· 2025-08-11 08:49
公司上市进程 - 中国银河证券已向广东证监局提交中星微技术科创板上市辅导备案申请,预计2025年11月至12月完成辅导验收并提交IPO申请 [1] - 公司前身中星微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突破20亿美元,2015年以29.34亿元人民币估值私有化退市 [2] - 2016年借壳综艺股份(作价101亿元)失败,2018年创业板IPO申请于2020年主动撤回,此次转战科创板计划整合安防视频与AI芯片业务 [2] 技术研发与市场表现 - 公司核心技术源自"星光中国芯工程",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超3000项,曾占据全球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市场60%份额 [3] - 推出"星光智能五号"芯片,采用多核异构GP-XPU架构,支持6710亿参数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运行 [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1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长35.66%,研发投入占比8.67% [3] 创始人背景与行业地位 - 创始人邓中翰1997年获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博士、物理学硕士、经济学硕士,曾任职IBM和硅谷芯片企业 [5] - 1999年回国创立中星微,实现15项核心技术突破,200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5] - 公司参与制定SVAC(视频安全国家标准),与移动云、国机数科在智慧社区、智能交通等场景落地解决方案 [7] 业务战略与合作 - 公司聚焦AI芯片与视觉技术融合,在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场景实现端边云协同计算 [3] - 计划上市后强化AI芯片、智慧城市领域研发投入,推动国产替代与数字经济发展 [7]
美国如何给芯片安“后门”
是说芯语· 2025-08-10 15:00
英伟达H20芯片安全风险分析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就H20算力芯片漏洞后门安全风险约谈英伟达公司[3] - 英伟达声明芯片不存在"后门"、终止开关和监控软件[6] - 美国政府曾通过"Clipper芯片"事件要求AT&T植入加密后门[6][7] 芯片后门技术实现方式 - 硬件后门通过在芯片设计或制造时植入具有特定功能的逻辑电路实现[11][12] - 软件后门通过在软件中植入具有破坏或窃密功能的指令实现[12] - H20芯片可通过电源管理模块植入远程关闭电路实现定时关闭功能[14][15] - 修改固件引导程序可根据地理位置信息限制芯片启动或性能[16] 片上治理机制功能 - 许可锁定功能可使违规芯片因无法更新而失效[20] - 追踪定位功能通过地标服务器交互反映芯片位置[20] - 使用监测功能记录芯片状态和计算量等关键信息[20] - 使用限制功能控制芯片在大型计算机中的使用[20] H20芯片性能问题 - H20整体算力只有H100的20%[27] - GPU核心数量比H100减少41%[27] - 性能降低28%无法满足万亿级大模型训练需求[27] - 能效比仅0.37 TFLOPS/W未达0.5的节能标准[28] 美国政策动向 - 美国众议员提出法案要求强制在出口管制芯片中加入后门[8] - 报告显示英伟达AI芯片已广泛部署片上治理所需功能[21][23] - 美国可能通过放宽对"中国低风险客户"出口来激励企业配合[23]
华为宣布 AI 推理技术重大突破 有望彻底摆脱 HBM 依赖
是说芯语· 2025-08-10 10:30
华为AI推理技术突破 - 公司将于8月12日发布AI推理领域突破性技术成果 通过创新架构设计与存储技术融合降低对HBM依赖 提升国产AI大模型推理性能 [1] - 新技术涉及"硬件重构+软件智能"深度协同 可能通过超节点级联构建"超级AI服务器" 结合纳秒级通信网络和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全维度优化 [4] - 华为云CloudMatrix384昇腾AI云服务已验证类似技术路径 单卡Decode吞吐突破1920 Tokens/s KV Cache传输带宽提升10倍 输出每个Token时延降至50ms [4] 行业现状与痛点 - 全球AI推理需求爆发式增长 高端AI服务器对HBM依赖度高达90%以上 但全球HBM产能被SK海力士、三星等垄断 国产替代率不足5% [3] - HBM垄断推高大模型训练和推理成本 阻碍中国在金融、医疗、工业等关键领域AI落地进程 [3] - 当前主流HBM3带宽超819GB/s 短期内难以被完全替代 [5] 技术细节与积累 - EMS弹性内存存储服务实现显存扩展、算力卸载、以存代算三大功能 使盘古大模型5.0的NPU部署数量降低50% 推理首Token时延降低80% [4] - 结合昇腾与鲲鹏算力深度协同 在MoE训练中实现吞吐提升20%、内存节省70% [4] - 分布式新核心方案5.5支撑超75%的大行和股份制银行核心转型 [5] 金融行业应用前景 - 金融行业将成为技术落地首站 已形成成熟AI布局体系 [5] - 智能体技术推动风控、审计等场景从单点智能向多体智能跃迁 与科大讯飞合作实现MoE模型推理吞吐提升3.2倍 端到端时延降低50% [5] - 新技术可支持高频交易毫秒级决策 支撑智能客服千万级用户实时交互 [5] - 与中国电信合作的AI智能体项目使故障处理时长缩短30% 无线网络优化任务大模型让用户体验提升10%-15% [5] 行业影响 - 技术突破可能重塑全球AI芯片竞争格局 推动从"硬件堆砌"转向"架构创新" [3][5] - 若找到性能与成本平衡点 可能打破"唯HBM论"产业惯性 [5]
宇树科技王兴兴:指望机器人能够在干活场景产生较大的价值不太现实
是说芯语· 2025-08-10 07:56
公司上市与战略发展 - 宇树科技于2023年7月开启IPO辅导,创始人王兴兴将上市视为企业成长的重要里程碑,类比为"高考",标志着公司在管理和运营上迈向成熟阶段 [1] - 公司成立9年,海外业务占比达50%,自2018年起持续布局全球市场 [3] 行业增长与市场动态 - 2023年人形机器人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国内整机及零部件厂商平均增速达50%-100%,特斯拉计划量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并推出第三代产品 [3] - 未来几年全行业出货量预计每年翻番,若技术突破可能实现单年数十万至上百万台出货量 [3] - AI技术进步(如ChatGPT)及科技巨头(英伟达、苹果等)投入推动行业关注度陡增 [3] 产品应用与技术路线 - 当前机器人产品已在汽车工厂等工业场景落地,但表演、运动等场景更易实现商业化 [4] - 公司长期目标是开发通用型人形机器人,覆盖工厂、家庭等多场景,超80%员工专注多场景任务训练 [4] - 智能体机器人硬件已具备基础可用性,未来需优化成本(降低)、寿命(延长)及可靠性 [4] 技术挑战与研发方向 - 机器人大模型是核心瓶颈,行业处于类似"ChatGPT前1-3年"阶段,具身智能AI尚未成熟 [4] - 预计1-3年可达"人形机器人ChatGPT时刻",悲观情况下需3-5年 [4] - 未来2-5年技术重心为端到端智能模型、低成本硬件、超大规模制造及分布式算力 [5] - 视频生成模型可能优于VLA模型,但面临GPU高耗能问题 [5] 行业竞争格局 - AI领域创新具有随机性,资源规模不绝对决定技术领先性,中小团队可能突破 [7] - 机器人技术需全球协作,中企与海外企业共同推动,预计2-5年内实现突破性进展 [7]
ARM服务器CPU初创公司降薪欠薪
是说芯语· 2025-08-09 16:47
服务器CPU初创公司现状 - 近年来涌现大量ARM架构和RISC-V架构的服务器CPU初创公司,包括启灵芯、博瑞晶芯、鸿钧微等[3][4] - 芯片创业难度大,尤其是高端服务器CPU领域,部分公司已出现降薪、欠薪、裁员甚至破产情况[5][6] - 初创公司主要依赖融资存活,研发投入周期长,产品市场化面临巨大挑战[8] 行业竞争格局 - 服务器CPU市场主要被x86架构主导,ARM架构当前最大竞争对手是x86[10] - 信创领域基本被华为、飞腾、海光等头部公司占据[8] - 华为鲲鹏投入近200亿才取得现有成绩,初创公司至少需要50亿投入才能做出有竞争力产品[9] ARM服务器发展前景 - ARM服务器已解决大量软件生态问题,相比RISC-V生态更成熟,相比x86具有TCO成本优势[10] - 主要客户包括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字节)、运营商(移动、联通、电信)和信创垂直行业(金融、电力)[11] - IDC预测2025年ARM服务器将占全球出货量21.1%,从几乎零增长到超过五分之一[11] - 服务器市场整体快速增长,第一季度达952亿美元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34%[11] 技术发展挑战 - 产品定义是首要问题,包括性能规格、目标市场、CPU核数、DDR/PCIe通道等关键参数[10] - 公司需在技术创新、资金筹集、市场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持续提升能力[11]
突发反转!美国批准高端GPU对华出口!
是说芯语· 2025-08-09 09:16
中美AI芯片政策调整 - 美国商务部恢复向中国出口英伟达H20人工智能芯片 这一决定是中美在AI领域竞争与合作交织的体现[1] - 政策调整发生在特朗普第二任期内 特朗普政府试图在"保护技术优势"与"维护企业利益"之间寻求平衡[3] - 此次解禁是中美伦敦经贸会谈的成果之一 美国通过放宽部分限制换取中国在其他领域的合作[3] 英伟达H20芯片技术参数 - H20采用Hopper架构 配备96GB HBM3显存和148 TFLOPS FP16算力 性能为旗舰芯片H100的15%[4] - 芯片显存带宽达4.0 TB/s NVLink互联技术达900GB/s 适合互联网大厂的数据中心部署[4] - 设计符合美国出口管制要求 算力参数被严格限定在"非军事用途"阈值以下[6] 中国市场反应与影响 - 字节跳动、腾讯等企业在禁令解除后已重启大规模采购 单台搭载H20的服务器含税售价约97万至120万元人民币[6] - 华为昇腾芯片构成竞争压力 昇腾910B实测性能已追平H20 计划于9月量产的昇腾920将直接对标H100[6] - 中国芯片自给率有望从2024年的34%提升至2027年的82%[7] 英伟达的应对策略 - 公司CEO黄仁勋半年内三度访华 以"失去中国市场将导致就业和税收流失"为筹码施压美国政府[6] - 公司计划推出新一代合规芯片RTX Pro 进一步巩固在华市场地位[7] - 公司连夜澄清H20芯片不存在后门、终止开关或监控软件 强调技术设计符合国际安全标准[6][10] 中美科技博弈趋势 - 美国商务部同步宣布强化对华为昇腾芯片的全球管制 要求使用昇腾芯片的企业必须获得美方许可[7] - 中美在算力芯片、数据治理等领域的规则竞争将持续加剧[8] - 中国强调"自主可控才是应对技术博弈的根本之道" 建议通过算法创新和生态建设降低对外依赖[7]
马斯克——左右半导体制造格局的平衡稳定器
是说芯语· 2025-08-09 08:31
全球半导体制造竞争格局 - 美国成为全球半导体制造竞争最激烈的国家,三家能量产3nm工艺的晶圆厂(台积电、英特尔、三星)均在美国设厂,但境遇差异显著:台积电市值或逼近3万亿,英特尔18个月内裁员超30%,三星芯片制造部门营业利润同比骤降94%[2] - 三星美国德州泰勒工厂因缺乏客户曾面临开工困境,但近期获马斯克165亿美元代工订单(2026-2033年),年订单额超20亿美元(占三星晶圆代工年营收25%),推动工厂加速建设[2][5] - 台积电亚利桑那工厂虽规模宏大,但产能已被英伟达、AMD、苹果等瓜分,难以满足特斯拉需求[13] 三星晶圆代工业务转折 - 三星泰勒工厂获美国政府47.5亿美元《芯片法案》支持,但此前因建设缓慢、客户稀缺被视为"反面典型"[4] - 马斯克选择三星而非台积电的关键原因:工厂邻近其住所便于亲自参与效率优化,且三星同意特斯拉介入制造流程[5] - 订单覆盖特斯拉A16芯片,可能包含机器人及AI计划需求,远超当前电动车用量(按70%良率测算可支持超2.475亿芯片,对应1237万辆电动车)[7] 行业技术竞争动态 - 三星在HBM芯片领域面临SK海力士和美光挤压:SK海力士HBM3E凭借1b DRAM技术性能领先,美光利用美国制造优势逼近,三星HBM4量产推迟至2026年[10][12] - 三星计划通过代工与内存部门垂直整合定制HBM4(带宽2.0 TB/s),但需解决良率问题(当前1c DRAM良率30-40%)[12][13] - 英特尔代工业务受冲击:18A工艺退出代工市场,14A前景不明,潜在年订单损失近20亿美元,高通与三星2nm合作更紧密[14][15] 特斯拉供应链战略 - 特斯拉通过三星实现供应链多元化:美国本土产能可规避关税,且获得专属生产线(台积电曾拒绝苹果类似要求)[8] - 合作模式创新:马斯克可能亲自参与设备谈判和工厂设计,引入超级工厂理念,或改变传统晶圆代工运营模式[6][15] - 现有合作基础:三星已为特斯拉生产AI4自动驾驶芯片,台积电则负责AI5芯片[7]
中国有了自己的“一位难求”国际化半导体展
是说芯语· 2025-08-09 08:03
展会概况 - 第十三届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及材料展(CSEAC 2025)将于2025年9月4日至6日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是中国半导体设备与核心部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化展会 [1] - 展会被公认为中国半导体行业年度必选打卡之地,吸引国际厂商从观望转为直接参与,彰显中国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势头 [1] - 展会以"专业化、产业化、国际化"为特色,为全球半导体行业搭建技术交流、经贸合作平台 [3] 展会规模与增长 - 2025年展商总数突破1000家,同比增长40%以上,其中国际展商近200家 [4] - 展馆面积达60000平方米,预计现场观众接近10万人次 [4] - 参展商年增长率超40%,中国半导体设备头部企业全部参展 [3] 展会内容与特色 - 设置20多场专业论坛,精准聚焦市场热点及产业痛点,吸引数千名行业专家、企业家及科研机构代表参与研讨 [3] - 设立"IC精英大讲堂",聚焦AI算力集群、先进封装检测、热管理材料三大核心赛道,推动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 [5] - 创新设置人才专区,近30所知名高校与100多家领军企业现场落实校企对接计划,促进产教融合 [6] 行业影响与趋势 - 展会主题为"做强中国芯,拥抱芯世界",反映中国半导体产业立足本土、面向全球的发展战略 [4] - 通过新品发布、供需对接等活动,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对接的生态体系,吸引国际优势资源加入中国半导体发展周期 [5] - 来自全球22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参展,"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合作论坛"集结产业领军人物探讨关键技术 [5] 展区设置 - 主要展区包括:综合展区、材料展区、晶圆制造设备展区、封测设备展区、核心部件展区 [11] - 同期举办20多场专业论坛,全方位呈现半导体产业技术革新与生态活力 [6]
特朗普听好了——关于我的信息有很多错误!!
是说芯语· 2025-08-08 19:00
特朗普勒令英特尔CEO辞职事件 - 特朗普以"严重利益冲突"为由要求英特尔CEO陈立武立即辞职 引发市场震荡 公司盘前股价暴跌近5% [1] - 公司回应强调56年美国本土制造经验 正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亚利桑那晶圆厂 采用最尖端工艺践行"美国优先"政策 [1] - 事件加剧公司现有困境:制程技术落后台积电 AI芯片市场份额为零 7.5万人大裁员计划尚未实施 [1] 陈立武公开信核心内容 - 强调在美国40年的从业经历 始终遵循最高法律和道德标准 与全球生态系统建立良好关系 [3] - 表示领导英特尔转型是职业生涯荣幸 认为公司成功对美国科技制造业领先地位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 [3] - 澄清过往任职经历中的错误信息 强调声誉建立在"言出必行"和"正确行事"原则基础上 [3] 英特尔当前业务进展 - 董事会全力支持公司转型战略 预告将在年内量产美国最先进的半导体制程技术 [4] - 公司正与政府积极沟通 确保当局掌握事实 支持总统推进国家经济安全的政策目标 [4] - 强调公司在美国科技生态系统中的关键角色 认为当前面临"清晰使命"和"无限机遇" [4][5] 市场反应与行业影响 - 事件引发科技巨头转型道路的重大不确定性 政治风暴加剧公司经营压力 [1] - 行业关注点聚焦于:美国半导体制造本土化进程 尖端制程技术突破时间表 以及地缘政治对企业治理的影响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