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

搜索文档
宁德时代,再成立新公司,注资20亿
DT新材料· 2025-08-21 00:05
宁德时代在厦门的投资布局 - 厦门时代新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由宁德时代100%持股,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与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与销售 [2] - 宁德时代此前已在厦门成立厦门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同样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法定代表人同为陈伟峰 [2] - 厦门时代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一期项目总投资130亿元,主要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线,二期项目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30GWh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线,预计2026年二季度试投产 [2] - 宁德时代在厦门累计投资超330亿元,包括参与设立博裕四期、厦门隐山股权投资基金,并布局宏大时代、厦门新能安、时代电服、厦门时代研究院等项目 [2]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展览会 - 活动包含开幕式、嘉宾致辞、剪彩仪式及金网气主会等环节,聚焦新能源材料、金刚石应用、超精密加工等主题 [4] - 分论坛涵盖宏观行业分析、战略前沿(航空航天)、绿色转型(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能源基石)等方向 [4] - 同期活动包括新品发布、科技成果展示、培育钻石看货会及供需对接会 [4] 碳材料展品范围 - 应用端覆盖汽车工业、航空航天(低空经济)、风电叶片、氢储运及回收领域 [6] - 材料端包括碳纤维、硅碳、硬碳、电容炭、多孔炭、石墨烯等 [6] - 生产设备涉及高温炉、碳化炉、石墨化炉、化学气相沉积炉、碳纤维生产线及回收设备 [6] - 分析仪器包含XRD、TEM、SEM、比表面积测试仪、热重分析仪等 [6] 碳材料应用领域 - 航空航天(eVTOL)、压力容器、制动系统、光伏热场、机器人、锂电/钠电、风电叶片等 [7] DT新材料产业服务 - 平台覆盖化工新材料、复合材料、储能与电池、先进封装、生物基与合成生物学、热管理、氢能、光伏等领域 [9] - 提供品牌传播、研究咨询、投资孵化等服务,包括企业专访、会议演讲、产品展示、投资融资、需求对接等 [9]
丰汇新材料:PA12汇流排绝缘材料在新能源800V高压平台创新解决方案
DT新材料· 2025-08-21 00:05
丰汇新材料科技 总经理 生亚丰 将出席 9月10-12日 于 合肥 召开的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 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论坛 ,并分享报告 " PA12汇 流排绝缘层材料——新能源高压轻量化时代的创新解决方案 " 。 同时,丰汇新材料将在 现场展示最新产品 (展位号A23) 。欢迎各位业界同仁共同参与,交流合作! 企业介绍 丰汇新材料科技(湖州)有限公司 (简称FCM)主要研发生产 PPA、PA12、PA66、PA6、PPS、PBT、PBT/ABS合金及PP 等高性能聚合物材 料。FCM拥有 FCMID®和STARMID® 两大商标产品系列。运用瑞士技术,是国内尼龙行业领先者。 FCM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认证,并在同步申请NSF 61认证。公司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浙江省科技 型中小企业、浙江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市级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等荣誉称号。公司现有专利15项,成功运营近800种产品及牌号,是一家为客户提供全 套解决方案的优质技术供应商。 FCM 尤其擅长 激光焊接材料、金属取代、高温尼龙PPA、尼龙12、新能源汽车"高强度、轻量化"材料 。 产品介绍 随着 ...
重磅公布!2025两院院士候选人名单,中石化、宁德时代、比亚迪、金发科技、隆基绿能、平煤神马......





DT新材料· 2025-08-21 00:05
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 - 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639人,分为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和技术科学部6个学部[2][3] - 数学物理学部有98位候选人,包括常超、陈秀雄、符松等知名学者[4][5][6][7] - 化学部有105位候选人,包括蔡宗苇、陈红征、丁建东等专家[8][9][10][11] -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有125位候选人,包括步志尚、陈国强、胡海岚等研究人员[12][13][14][15][16] - 地学部有96位候选人,包括陈凌、代世峰、付巧妹等科学家[17][18][19][20] - 信息技术科学部有61位候选人,包括艾渤、鲍虎军、陈熙霖等专家[21][22][23] - 技术科学部有104位候选人,包括白雪冬、别朝红、陈小龙等研究人员[24][25] 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 - 202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共660人,分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等9个学部[26] -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有68位候选人,包括陈善广、陈新、陈勇等专家[26][27][28][29] -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有68位候选人,包括安建平、曹先彬、陈虹等研究人员[29][30][31] -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有71位候选人,包括鲍晓军、柴茂荣、陈雯等专家[32][33] 企业界候选人 - 宁德时代吴凯、比亚迪廉玉波、中国商飞陈勇等企业高管入选中国工程院候选人名单[1] - 长江存储霍宗亮、株洲中车时代刘国友、隆基绿能李振国等企业技术负责人入选[1] - 金发科技黄险波、宁波江丰电子姚力军、平煤神马张建国等企业代表入选[1]
国内首款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火箭企业,完成天使轮融资
DT新材料· 2025-08-21 00:05
公司融资与技术突破 - 微光启航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核心团队由国家级研究员领衔,具备设计、材料、制造、发射全链条闭环能力 [2] - 公司自主研发WG-1微光一号火箭,是全球首款融合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动力、碳纤维复合材料和液氧甲烷三大技术的运载火箭,也是中国首款全碳纤维复合材料火箭主体结构 [2] - 通过碳纤维技术应用覆盖火箭90%结构(包括3.8米直径主贮箱、整流罩及支架),使运载系数达3.14%,运载能力提升10%、经济效益提升25% [3] - 成功完成1.4米和3.35米直径碳纤维贮箱制造及低温测试,正攻克3.8米直径贮箱工程化难关,填补国内中型液体火箭大规模应用碳纤维的技术空白 [3] - 自主研发华光一号发动机,是国内首个、全球第三个采用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的液氧甲烷发动机,燃烧效率达99%以上,提升火箭运载能力30% [4] 材料与制造创新 - 采用碳纤维复合材料替代传统不锈钢/铝合金,贮箱结构减重40%,每降低1公斤结构重量可增加1公斤有效载荷,相当于500公斤卫星发射成本降低750万元 [4] - 布局3D打印与自动铺丝产线,联合国内碳纤维企业开发航天级材料,依托北方产业机构资源对接发射场,形成垂直整合模式以控制成本 [2] - 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技术需同时管理液氧和甲烷预燃室,将高温高压燃气注入主燃烧室,实现极高燃烧效率和高推重比 [4]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商业航天存在38家企业争夺有限发射订单,老玩家通过降价抢单提高新入局门槛 [5] - 国内竞争对手包括天兵科技、星河动力等,国际市场上SpaceX领先,RocketLab和蓝色起源稳步推进技术 [5] - RocketLab的Neutron火箭采用碳纤维结构,但7米直径贮箱仍处于研制阶段 [3] 碳材料行业应用与展会 - 碳材料在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汽车工业、风电叶片、氢储运、回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7] - 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涵盖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储能系统、导电散热、催化吸附等领域 [7]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涵盖新能源碳材料(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金刚石全场景应用、超精密加工、培育钻石等议题 [9][10] - 展会聚焦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绿色转型、eVTOL电池、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前沿方向 [8][10]
重磅!中国一汽,拟入股零跑汽车10%
DT新材料· 2025-08-20 14:13
一汽与零跑汽车资本合作进展 - 一汽计划初步要约收购10%零跑股份 方案正在内部流转推进[2] - 双方于2025年3月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涉及新能源乘用车联合开发及零部件合作[2] - 首个合作开发车型项目已落地 后续工作积极推进中[2] 零跑汽车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242.5亿元 同比增长174%[2] - 毛利率提升至14.1% 较2024年同期增长13个百分点[2] - 权益持有人净利润3303万元 实现扭亏为盈[2] - 非汽车销售业务收入包括政府补贴5亿元、碳积分收入2-3亿元、一汽研发收入2亿元及商贸收入1亿元[2] 零跑汽车市场与交付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累计交付22.2万辆 同比增长156% 位居新势力第一[3] - 7月单月交付量突破5.01万辆 为今年唯一月交付超5万辆的新势力品牌[3] - 2025年全年销量目标58万至65万辆 2026年挑战100万辆目标[3] 零跑汽车国际化与合作伙伴 - 2025年前7个月出口量达2.50万辆 稳居新势力出海销量榜首[3] - 欧洲市场7月订单量超4000辆 创历史新高[3] - 与Stellantis集团合作带来15亿元碳积分收入 并通过技术授权开辟新收入来源[3] - 海外市场已覆盖约30个国家 建立超600家销售及售后服务网点[3] 新能源汽车材料与技术创新 - 零跑汽车组建树脂产品线 与海天塑机合作下线保险杠首件产品[4] - 自研自产电驱总成、电池PACK及智能座舱等核心部件 实现研发降本与灵活生产[4]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设立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论坛 聚焦材料需求与解决方案[4][5] - 论坛参与方包括小鹏、岚图、延锋等终端企业及宝理、中石化、万华化学等材料供应商[4][5] 高分子产业年会背景与聚焦领域 - 年会聚焦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材料机遇[8] -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担任大会主席 获多家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支持[8] - 设立工程塑料创新大会、具身机器人材料论坛及航空航天材料论坛等专题会议[15][17][19]
精工科技,碳纤维业务大增59.53%!
DT新材料· 2025-08-20 00:04
公司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61亿元,同比增长10.31%,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15.55%,总资产40.94亿元 [4][5] - 碳纤维装备业务收入6.29亿元,同比增长59.53%,占营收比重59.31% [4][5]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3.69亿元,同比下滑155.13%,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78%,同比下降2.13个百分点 [5] 核心业务进展 - 年产3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覆盖吉林化纤、东华能源等头部客户 [5] - 年产5000吨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JCTX300发布,智能化水平提升25%-35%,产值提升58%,人力成本降20%,吨能耗降19.9% [6] - 与吉林国兴碳化线设备合同总金额11.5亿元,已交付2.35亿元生产线并收款1.7亿元,补充协议调整Ⅱ/Ⅳ期金额至6.4亿元 [6] 战略布局与创新 - 合资成立浙江华创碳纤维科技,注册资本2500万元,聚焦新材料研发及复合材料制造 [7] - 单关节外骨骼机器人第一代机亮相,与龙兴航空合作构建航空复材"研发-维修"全链能力 [7] - 全资子公司精工领航布局低空经济,开发油动直升机、电动垂起固定翼等无人平台,与亿维特合作3D打印eVTOL结构件 [7] 行业应用与展会 - 碳纤维应用涵盖航空航天(eVTOL)、风电叶片、氢储运、汽车工业等领域 [9][10]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设金刚石应用、新能源碳材料(硅碳/电容炭)、航空航天战略前沿等专题论坛 [11][12] - 同期活动包括科技成果展示、培育钻石看货会、供需对接及企业品牌推广 [12]
海正生材,聚乳酸3D打印销量增长136%,15万吨项目一期年底投产
DT新材料· 2025-08-20 00:04
海正生材2025年半年度业绩 - 营业收入4.08亿元,同比下降5.28% [2][3] - 归母净利润318.15万元,同比下降87.32% [2][3] - 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34.61万元,同比下降88.82% [2][3] - 利润总额937.76万元,同比下降69.14% [3]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812.47万元,同比增长174.86% [3] - 总资产20.20亿元,同比下降2.21% [3] - 营收下降主要因产品售价下降、利润收窄、利息收入和政府补助减少 [2] 海正生材业务运营 - 主要产品为树脂形态的聚乳酸,分为纯聚乳酸和改性聚乳酸 [4] - 2025年上半年生产纯聚乳酸树脂2.41万吨,产能利用率超80% [4] - 聚乳酸树脂销量同比增长2.85%,境内销量同比增长12.52% [4] - 3D打印领域销量同比增长136%,挤出热成型领域销量同比增长55% [4] - 年产15万吨聚乳酸项目(一期)预计2025年12月前竣工 [4] - 年产15万吨聚乳酸项目(二期)预计2028年12月前竣工 [4] - 一期7.5万吨生产线已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4] 海正生材研发进展 - 研发投入1546.60万元,同比增长7.35% [4] - 多个项目进入中试阶段,部分新产品已获客户认可并形成订单 [4] - 立构复合聚乳酸研究:制品耐热温度提升30℃以上 [4][5] - 柔性双向拉伸薄膜研究:树脂韧性大幅提升,保持完全降解特性 [5] - 低成本聚乳酸基3D打印材料研究:降低成本并提高打印制品品质 [5] - 皮芯结构聚乳酸纤维研究:开发多种功能性母粒 [5] 海正生材核心技术 - 拥有9项自主研发技术,涵盖脱水酯化、环化、增链、纯化精制等工艺环节 [6] - 多项技术已实现量产,如多效连续表发技术、真空生产技术、耦合分离提纯技术等 [6] - 聚乳酸复合改性的结构相变与结晶性能调控技术已量产 [6] - 透明柔性聚乳酸可控嵌段共聚技术已量产 [6] - 聚乳酸加工稳定高熔体流动性改性技术处于日产阶段 [6]
项目路演限额征集!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9月10日合肥)
DT新材料· 2025-08-20 00:04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核心观点 - 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将引领高分子材料下一个十年发展浪潮 重点关注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八大新兴产业带来的材料技术机遇[2] - 行业面临"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竞争困境 需通过产业年会搭建产学研资对接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2] 活动设置与安排 - 覆盖塑料、纤维、橡胶、弹性体等全品类高分子材料 聚焦新材料/新技术/新应用三大方向[3] - 项目路演设置10-20分钟展示+问答环节 评估维度包括创新性、真实性、可行性、前景性四大指标[7] - 路演项目需在2025年9月5日前提交商业计划书 通过邮件/电话/扫码三种方式报名[4][6] 产业生态参与方 - 学术机构:集结中国工程院蹇锡高院士领衔 包含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8所高校顶尖专家[8][14] - 企业阵容:德国耐驰、道默工程、利安德巴塞尔等30+国际龙头 覆盖聚酰胺、PEEK、PI等高端材料领域[8][9][10] - 终端应用:吸引小鹏汽车、岚图汽车、中通客车等新能源汽车厂商 以及航天材料所等航空航天单位[14][15][18] 技术论坛亮点 - 工程塑料创新:聚焦树脂基复材在线监测、聚酰胺弹性体应用、生物基相容剂等12项前沿技术[14] - 新能源汽车材料:开发LCP材料、尼龙管路、聚酰亚胺三电系统等高压轻量化解决方案[15] - 机器人材料:探索PEEK热塑性复材、高分子复材替代等在人形机器人关节/灵巧手的应用[17] - 低空经济材料:研讨eVTOL轻量化需求、PEEK复合材料在飞行器结构件的应用前景[18] 往届参与情况 - 往届吸引巴斯夫、科思创、沙特基础工业等50+国际化工巨头 以及中石化、万润股份等国内龙头企业[29][30]
中兴通讯热设计专家周爱兰:热界面材料将成为6G时代核心技术之一
DT新材料· 2025-08-20 00:04
5G/6G通信技术发展对热管理材料的挑战 - 全球5G网络建设进入深水区,5G-Advanced(5.5G)逐步商用,为6G奠定基础,通信速率提升伴随基站功耗显著增加[1] - 5G小基站因体积缩小导致发热件尺寸受限,但功耗大且需长时间运行,热量累积将影响信号质量及设备寿命[1] - 基站采用封闭式自然散热设计,热量需通过外壳传导至空气,芯片与壳体间依赖热界面材料(TIM)实现高效导热[1] 热界面材料的技术创新与应用 - 当前四大类创新材料:导热凝胶(如中兴通讯采用7.8W/mK凝胶实现200万小时无故障运行)、相变材料(华为5G基站射频芯片应用后温度波动降低9.6℃且功率稳定性提升40%)、碳基材料、液态金属[2] - 6G太赫兹通信将芯片热流密度推至1000W/cm²量级,热界面材料从辅助材料升级为核心技术[2] - 中兴通讯专家周爱兰将在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分享热界面材料在通讯基站的应用需求及展望[2][6]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核心议题 - 聚焦高分子材料在5.5G/6G、AI服务器、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应用,覆盖高频高速PCB、电磁屏蔽、热管理等技术方向[13][17] - 设立高分子电磁复合材料论坛,探讨热界面材料、MXene复合屏蔽材料、LCP合成等前沿课题[10][12] - 展示产学研合作成果,包括中兴通讯、华为、3M等企业的技术案例及南京工业大学、哈工大等高校的研发进展[10][12][14]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通信基站散热需求驱动热界面材料性能升级,如导热凝胶的导热系数突破和相变材料的温度稳定性优化[2][6] - 高频/高速覆铜板、液晶聚合物(LCP)等材料在5.5G/6G天线射频产品中应用加速[10][12] - 跨领域融合趋势显著,如新能源汽车高压充电系统与通信基站共享热管理解决方案[17][21]
又一大厂,跨界“赌”PEEK!
DT新材料· 2025-08-20 00:04
富春染织进军PEEK材料领域 - 富春染织宣布进军新材料领域,拟投资5000万元在总部经开区建设智能产业基地,布局聚醚醚酮(PEEK)的研发创新与产业化,后期将根据产业发展进度追加注资金额[1] - 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芜湖富春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000万元,经营范围涵盖智能机器人研发、民用航空材料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等[2] - 富春染织是国内色纱头部企业,上半年销售量增长10%,新品订单增长60%,但净利润预计同比下降80.85%-86.83%[2] - 公司计划将芜湖本部作为中高端大圆机纱线和PEEK材料生产基地,以突破传统纺织产业内卷困境[2] PEEK材料行业现状与竞争格局 - PEEK材料下游应用集中在半导体、医疗器械、人形机器人轻量化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及低空经济领域[3] - 国际对标企业包括德国恩欣格、美国RTP,国内类似企业有江苏君华、鹏孚隆、浙江科赛等[3] - 中研股份2024年PEEK制品收入387万元,同比增长116%,毛利率高达56.07%,复合增强颗粒产品收入约7677万元,毛利率47%[3] - 日本东丽、英国威格斯、赢创、索尔维等少数公司掌握CF/PEEK生产技术,国内CF/PEEK产品主要依赖进口[4] PEEK材料技术挑战 - PEEK复合改性难度高,加工设备易损耗,需更刚硬、耐磨性强的设备[4] - 防静电PEEK材料生产中改性材料易团聚,导致制品表面电阻率波动大[4] - 碳纤维增强PEEK材料黏度增加,影响均匀分散和界面黏结强度,同时材料脆性增加易出现裂纹[4] 行业会议与论坛动态 -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聚焦政策发展、市场分析、投融资、供应链及AI赋能[7] - 第十届中国国际工程塑料产业创新大会涵盖特种工程塑料、新能源高分子、智能制造等议题[8] - 第七届新能源汽车创新材料及应用论坛讨论轻量化材料、LCP材料、聚酰亚胺应用等[13] - 航空航天与低空经济创新材料论坛探讨PEEK复合材料在低空经济的应用前景[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