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证券(600837)

搜索文档
800名高净值投资者共话投资机遇——2025财富论坛暨国泰海通证券重庆分公司揭牌活动举行
搜狐财经· 2025-04-19 19:06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9日国泰海通证券重庆分公司在财富论坛上完成更名揭牌,各方对其发展寄予期望,同时论坛上嘉宾分享了投资观点,公司未来将推动合作支持区域实体经济发展 [1][5][6] 活动概况 - 4月19日“明势谋远、共启新程”2025财富论坛在重庆金融会展中心举行,近800位高净值投资者参加 [1] - 活动由国泰海通证券重庆分公司主办,8家机构联合主办,各联合主办方代表、基金、企业、商会、上市公司、资管机构等出席 [6] 揭牌情况 - 重庆市委金融委办公室副主任周和华、江北区委书记陶世祥、联合主办方负责人、客户代表、私人客户部总经理王春明等为国泰海通证券重庆分公司揭牌 [5] 各方期望 - 周和华希望公司把握机遇融入重庆发展大局,在服务地方经济中实现自身更大发展 [1] - 陶世祥表示公司要立足江北服务重庆,提供优质金融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5] 投资观点 - 林园认为人口老龄化加速使老龄人口医药健康消费需求增长,慢病管理医药投资值得关注,当下是配置中国资产好时机 [5] - 李少君称央企价值被严重低估,估值优势明显,2022年以来央企ROE反超非央企,截至2023年底,A股上市央企占上市公司总量8.92%,总市值占比超30%,贡献近50%利润和分红;科技板块有望持续活跃,红利板块配置价值较高 [6] 公司规划 - 公司将发挥行业龙头效应,推动与多市场主体合作取得新成效,支持区域实体经济发展,打造区域综合金融服务新名片,提升重庆资本市场活跃度 [6]
券商一季度ETF格局落定:海通证券做市业务清零,其他三大指标排名或有变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19 08:35
沪市ETF市场竞争格局 - 2025年一季度沪市ETF市场竞争格局稳定 头部机构优势持续强化 华泰证券以10.84%市场份额领跑非货币ETF成交额 [1] - 海通证券因战略重组彻底退出ETF做市市场 可能改变券商经纪业务ETF三大指标排名 [1] - 2月非货币ETF成交额前三名为华泰证券(10.84%)、中信证券(6.78%)、国泰君安(6.2%) 第四至十名份额在3.58%-6.31%区间 [1] 券商市场份额动态变化 - 3月中信证券ETF成交额占比升至8.42%(2月为6.15%) 排名升至第二 东方证券份额从3.97%提升至6.28% 排名升至第五 [2] - 申万宏源和中国银河形成双寡头格局 2月合计持有ETF规模39.17%(19.6%+19.57%) 3月小幅上升至39.38% [4][5] - 3月持有规模前十券商中 海通证券(3.32%)与中信建投(3.37%)仅差0.05个百分点 显示激烈竞争 [6] 交易账户与做市服务 - 一季度末华泰证券(11.12%)和东方财富(10%)主导ETF交易账户市场 第二梯队平安证券(5.82%)、中国银河(5.25%)、招商证券(4.97%) [9][10] -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合计交易账户占比6.3% 难以撼动头部地位 [10] - 中信证券以559只做市服务(含531只主做市)位居第一 广发证券以549只紧随其后 海通证券做市业务从299只清零 [12] 行业发展趋势 - 行业前十名次仅微幅调整 竞争格局趋于固化 反映数字化转型中"强者恒强"规律 [11] - 截至3月底上交所共有33家做市商 为700只基金提供流动性服务 其中98%的ETF拥有做市商 [11] - 基金公司批量发行ETF时重点考量券商做市能力 头部机构科技赋能构建的客户粘性形成护城河 [12]
关于增加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为东方恒瑞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同时开通定投及转换业务的公告
上海证券报· 2025-04-18 18:25
文章核心观点 东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与国泰海通证券协商一致,自2025年4月18日起新增国泰海通证券办理旗下东方恒瑞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仅限前端申购模式) [1] 新增销售基金及业务范围 - 新增国泰海通证券办理东方恒瑞短债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代码:010565(A类);010566(B类);010567(C类))销售业务,仅限前端申购模式 [1] 重要提示 - 基金费率详见《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更新)》《基金产品资料概要》等相关法律文件及公司发布的最新业务公告 [1] - 定期定额投资业务不额外收取手续费用,定期定额申购费率与相关基金日常申购费率相同 [2] - 基金转换指投资者可将持有的公司旗下某只开放式基金全部或部分份额转换为另一只开放式基金份额,若基金同时采用前端和后端收费,只开通前端收费模式下的转换业务 [2] - 业务办理规则和流程以上述机构安排和规定为准,相关活动具体规定如有变化,以上述机构网站或平台最新公告为准 [2] 咨询途径 - 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服电话95521,网址www.gtht.com [3] - 东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电话400 - 628 - 5888,网址www.orient - fund.com [3]
国泰海通证券:抢出口再现,分化将至
格隆汇· 2025-04-15 13:45
文章核心观点 - 3月出口增速超预期回升因基数回落和抢出口重现 预计出口受关税冲击回落 对美与非美、豁免与非豁免产品出口将分化 积极宏观政策会对冲影响 [1] 出口环比动能回升 - 2025年3月美元计价中国出口增速12.4% 进口增速 -4.3% 3月商品贸易顺差强于2024年第四季度均值 净出口是一季度GDP核心支撑 [2] - 3月出口较1 - 2月均值环比增速16.3% 强于季节性 近五年内仅次于2023年水平 进口环比增速14.4% 与季节性水平相近 [2] 分国家看 - 2025年3月对除东盟外其他地区出口增速显著回升 对拉美出口增速修复最显著 3月为23.5% 前值 -14.7% 对美出口增速也显著修复 3月为9.1% 前值 -9.8% 对东盟出口增速维持高位 3月为11.6% 前值8.8% [6] - 2025年3月自日韩港台和东盟地区进口增速维持韧性 自其他地区进口增速显著回落 自亚洲进口或因电子行业为贸易摩擦做准备 自美进口回落或因中国对美关税反制措施 [6] 分产品看 - 出口方面各类产品整体回暖 农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回升幅度较高 受关税加征的钢铝、受出口退税取消或降低的成品油出口增速维持较低水平 [8] - 进口方面多数产品回落 电子产品维持较高进口增速 或为贸易摩擦升温背景下的“抢进口” [8] 抢出口再现,分化将至 - 3月出口表现强 除基数回落外 因对美抢出口再现 1 - 2月出口增速回落因2024年同期闰二月高基数 3月基数回落出口增速读数回升 整体超预期因3月加征关税背景下 对美出口环比增速处季节性水平、对拉美出口增速大幅回暖 出口商出现抢出口现象 [11] - 4月美国全球对等关税落地及中美双边关税税率提升 出口受关税冲击回落 出现两类分化 [12] - 对美国和非美贸易分化 短期对美直接贸易受超高额关税影响显著回落 转口贸易地如东盟和墨西哥关税加征相对较低 东盟7月前仅受10%关税影响 若不限转口贸易 对东盟出口短期将显著升温 中长期欧盟和中东在特定产品上有望拉动中国关键产品出口 如新能源汽车、电力设备和消费电子等 [12] - 豁免产品与非豁免产品分化 美国关税措施分三类 对全球加征基准10%对等关税、对部分国家加征10%以上对等关税、对部分豁免产品通过232法案加征全球统一关税 目前豁免产品有钢、铝等 合计近对美出口总额25% 相关产品已或可能受232法案单独加征 但加征幅度不及对华对等关税125% [12]
国泰海通证券:资金利率下行可期 建议债市策略从久期向票息切换
快讯· 2025-04-15 13:15
文章核心观点 - 国泰海通证券认为现阶段降准降息预期兑现节奏或偏慢,但资金利率下行确定性强,建议债市策略从久期向票息切换,关注特定票息凸点特征品种,后续资金中枢有望下台阶 [1] 具体建议 - 建议从久期策略向票息策略切换,通过质押融资适度加杠杆提升组合静态收益 [1] - 关注长端信用债、二永债、政金债以及超长地方债等具有票息凸点特征的品种 [1] 资金利率预测 - 后续资金中枢有望逐步下台阶,存款类机构7天回购利率(DR007)可能有10个基点以上下行空间,或向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靠拢 [1]
国泰海通证券杨林:中国科技产业的未来是星辰大海
证券日报网· 2025-04-13 21:14
文章核心观点 中国科技产业未来前景广阔将形成完整闭环,国家重视支持使其破浪崛起,体系化创新成果斐然重塑全球竞争格局,制度创新、人才战略和市场势能为科技发展提供支撑 [1] 分组1:中国科技产业发展前景与现状 - 中国科技产业未来将形成“基础研究 - 产业转化 - 全球竞争”完整闭环 [1] - 国家重视支持使中国科技破浪崛起,从科技自立自强走向科技自信 [1] - 中国科技体系化创新成果斐然,重塑全球竞争格局,2024 年创新指数排名升至第十一位 [1] 分组2:科技发展支撑因素 制度创新 - 新型举国体制构建科技创新制度基石,形成全链条体系 [2] - 2024 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超 3.6 万亿元,基础研究占比持续提升 [2] - 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协同模式在新质生产力赛道屡创佳绩 [2] 人才战略 - 人才强国为全球科技发展竞争注入中国智慧 [2] - 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人才红利迈向质量效能引领新阶段 [2] 市场势能 - 14 亿人口统一大市场在数字经济时代构筑独特创新势能 [2] - 具有规模效应等优势,形成不可复制的竞争壁垒 [2]
国泰海通证券:美元会崩溃吗?
智通财经网· 2025-04-13 07:27
文章核心观点 近期全球货币体系加速重构,黄金价格创新高,美债利率上行,美元贬值,其他货币升值,这是美元信用危机而非流动性危机,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确定性或使美元信用继续下降,影响全球大类资产定价,需关注其政策言行 [1] 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基础 - 美元和美国国债是美国政府债务,靠美国政府信用背书,美元成为国际货币基于其他经济体对美国政府的信任,尤其是相信其保证经济长期稳定的能力 [2] - 二战前各国信任度低,国际贸易支付结算和官方储备配置依赖贵金属,二战后世界秩序稳定,各国建立互信,逐步建立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 [3] 美元与贸易赤字的关系 - 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美国需有贸易赤字,否则美元无法发行到海外,其他经济体无法获取美元;若美元不是国际货币,美国难以有持续贸易赤字,否则会引发汇率贬值、通胀高企、利率上行等问题 [4] - 过去几十年全球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是镜像关系,美国贸易逆差、发行美元、借钱,其他经济体贸易顺差、获取美元、存钱 [4] 美元信用下降的原因及表现 - 美国利用美元国际货币地位制裁其他经济体,如限制使用美元支付结算、冻结外汇储备,破坏了美元信用,使其他经济体减少对美元的持有和使用 [7] - 黄金价格上涨证明美元信用下降,2022 年以来美国经济增速未明显抬升,美元实际利率升至高位,但投资者仍愿意持有实际利率为零的黄金 [8] 美元信用的趋势 - 美元国际信用趋势取决于全球贸易和货币体系演绎,中长期来看,全球贸易和货币趋势确定性较高,全球货币体系会缓慢走向分化,美元信用可能缓慢下降 [10][11] - 短期来看,美元信用不确定性高,特朗普政府政策不确定性大,操作不当可能对美元信用构成较大影响,信任受损后难以重塑 [11] 损伤美元信用的做法 - 破坏全球贸易的政策手段,如特朗普政府挑起关税战,使全球贸易量下滑,美元需求也会下滑 [12] - 破坏全球金融体系的政策手段,如限制更多国家使用 SWIFT 系统进行美元支付结算、冻结或没收更多经济体外汇储备,对美元信用冲击更直接 [12] 美元信用下降的影响 - 特朗普政府政策操作不当可能使美元信用短期内加速下降,全球货币体系加速重塑,大类资产定价波动较大,资产价格定价方向可参考 80 年代拉美债务危机 [13] - 若美元信用持续恶化,美债可能成为问题,需密切关注特朗普政府政策言行 [13]
路颖接任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
快讯· 2025-04-11 18:18
文章核心观点 海富通基金董事长路颖接任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荀玉根被任命为首席经济学家,二人均为海通系“老人” [1] 管理层变动 - 路颖接任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所长 [1] - 荀玉根被任命为国泰海通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 [1] 人员背景 - 路颖和荀玉根均是海通系的“老人” [1]
国泰海通证券重组更名上市仪式在上交所举行
快讯· 2025-04-11 12:19
文章核心观点 国泰海通证券重组更名上市仪式4月11日在上交所举行 公司成立意义重大 未来将贯彻理念、坚守主业、推动改革、谋划新战略打造一流投资银行 [1] 公司动态 - 国泰海通证券重组更名上市仪式4月11日在上交所举行 上海市国资委、公司、上海国际集团、上海证监局、上交所相关领导出席 并共同鸣锣开市 [1] 公司发展目标 - 公司将贯彻"投资者为本"治理理念 为投资者提供稳定回报 [1] - 坚守主责主业提升市场竞争力 为资本市场和客户贡献价值 [1] - 推动改革深化提升 实现高质量发展 增强核心功能和竞争力 [1] - 研究谋划新战略、涵养新文化、构建新架构 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与市场引领力的一流投资银行 [1] 公司成立意义 - 国泰海通的成立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任务 是证券行业打造一流投行的重要探索 是上海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重要成果 [1]
彭博独家 | 2025年第一季度彭博中国债券承销排行榜
彭博Bloomberg· 2025-04-11 11:24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债券市场回顾 - 2025年第一季度熊猫债发行规模达416亿元,同比减少38.28% [4] - 2024年熊猫债发行总规模突破2000亿大关,达2082.5亿元 [4] - 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境内信用债发行量约3.77万亿元,同比下降12.61% [6] - 境外投资者中国国债持有率在2025年1月降至5.93%,2月仅增长10亿元人民币 [6] - 沪深交易所开展债务重组类置换业务,推动信用债市场风险管理 [6] 债券承销机构排名 - 中国债券承销前三:中国银行(5.918%)、中信银行(5.675%)、兴业银行(5.297%) [7] - 中国企业债与公司债前三:中信证券(13.450%)、中信建投(9.988%)、原国泰君安证券(8.053%) [7] - 中国NAFMII债券前三:中信银行(8.286%)、兴业银行(7.238%)、中国银行(6.574%) [7] - 离岸人民币债券前三:东方汇理银行(12.248%)、汇丰银行(7.117%)、渣打银行(5.021%) [7] - 中国离岸债券(除点心债)前三:原国泰君安证券(4.688%)、中金公司(4.568%)、中信银行(4.227%) [7] - 中国离岸债券(全部货币)前三:中金公司(4.777%)、中国民生银行(4.373%)、原国泰君安证券(4.128%) [7] 同业存单与地方政府债 - 2025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同业存单发行量约8.35万亿元,同比上涨11.97% [10] - 2025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债发行量约2.66万亿元,同比上涨78.26% [12] - 专项债发行约2.28万亿元,一般债发行约0.38万亿元 [12] - 2024年末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增至35.52万亿元 [12] 离岸债市动态 - 2025年一季度中资企业离岸债券(除存单)发行量超4014亿人民币,同比增长35.36% [16] - 功夫债发行超300亿美元(约219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22.20% [16] - 点心债发行量达1757亿人民币,同比下降7.91%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