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银行(601169)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银行(601169)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9 20:48
财报审议情况 - 本报告于2025年4月28日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应出席董事9名,实际出席9名[3]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171.2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18%[6] - 本报告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72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44%[6]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71.27亿元,同比下降3.18%,归母净利润76.72亿元,同比下降2.4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年化)11.31% [22] - 2025年1 - 3月本集团营业收入171.27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3.18%[49] - 2025年1 - 3月本集团营业利润88.73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1.11%[49] - 2025年1 - 3月本集团利润总额88.72亿元,较2024年同期减少1.27%[49]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76.87亿元,2024年为78.83亿元[50] - 2025年第一季度其他综合收益的税后净额为 - 33.33亿元,2024年为15.95亿元[50] - 2025年第一季度综合收益总额为43.54亿元,2024年为94.78亿元[50]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36元/股,2024年为0.37元/股[50]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1918.9亿元,2024年为1951.46亿元[51]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 - 2035.01亿元,2024年为 - 2072.44亿元[51]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16.11亿元,2024年为 - 120.98亿元[51]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使用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786.66亿元,2024年为 - 95亿元[52]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26.94亿元,2024年为 - 198.11亿元[52] - 2025年第一季度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减少额为 - 176.14亿元,2024年为 - 411.98亿元[52] 各条业务线表现 - 报告期内零售存款规模7786.86亿元,较年初增长5.4%,个贷余额7069.77亿元,同比增长4.29%,AUM余额12614.35亿元,同比增长13.84% [24] - 报告期末零售客户突破3100万户,贵宾客户数117万户,较年初增加5.46万户,私行客户达1.86万户,较年初增长1165户 [24] - 报告期末儿童客户突破210万,“英才卡”发放超2万张,“英才贷”放款量近13亿元,个人养老金账户数突破180万户 [25][26] - 报告期末合作理财子公司15家,代销理财产品超1700支,合作基金公司59家,代销基金超1500支,合作保险公司16家,代销保险产品超600款 [27] - 私行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2.22%,产品保有规模较年初增长2.61%,联动产品发行规模同比提升20% [28] - 数字化经营累计下发策略近千条,覆盖客户超800万人,触达客户超6600万人次,本年新客累计“一户三开率”较年初提升88% [27] - 公司存款规模18,105亿元,较年初增1,045亿元,增幅6.13%,同比多增463亿元;公司贷款规模14,525亿元,较年初增1,087亿元,增幅8.09%,同比多增147亿元[34] - 总行级战略客户资产规模、存款规模较年初增长均超10%[35] - 深耕战略、新兴产业客群,累计落地业务规模超5,000亿元,覆盖客户超3,800户[35] - 公司有效客户达到31.78万户[35] - “京行e链通”服务客户超2.6万户,同比增长49%;“京行·无界”年交易规模超万亿;“京行e收付”服务核心客户增幅11%,交易规模同比增幅36%[38] - 国际结算规模同比增长31%,“一带一路”国家占比达20%,贸易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占比达29%;国际、国内信用证开立规模增幅分别达81%、43%[38] -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4,029.68亿元,较年初增长386.89亿元,增速10.62%[41] - 绿色金融贷款余额2,366.78亿元,较年初增长263.28亿元,增速12.52%[41] - 文化金融贷款余额1,315.97亿元,较年初增长184.11亿元,增速16.27%[43] - 金融市场管理表内外业务规模达4.9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72%[45] - 票据业务实现买卖价差5.01亿元,同比增幅21.81%[45] - 累计开展再贴现业务32.98亿元,支持民营、小微、个贷等客户超4000户[45] - 一季度新增投放重点领域资产支持证券类产品金额合计4.70亿元[45] - 同业合作机构数量同比增长16.19%[45] - 托管资产规模2.5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2.9%;托管手续费收入1.21亿元,同比增长5.54%[46] 各地区表现 - 北京地区公司贷款累计投放864亿元,审批通过28个项目,提供授信金额超584亿元[34] 股东情况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140289户[9] - ING BANK N.V.持股27.55亿股,持股比例13.03%,为公司第一大股东[9] - 三峡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公司未知其余股东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12] - 北银优1报告期末优先股股东总数为15名,前10名股东中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持股1380万股,占比28.16%[13] - 北银优2报告期末优先股股东总数为30名,前10名股东中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持股3900万股,占比30.00%[16] 资本相关情况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口径资本净额为3817.71亿元,核心一级资本为2753.92亿元,一级资本净额为3515.81亿元,二级资本为301.90亿元[17]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口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64%,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53%,资本充足率为12.52%[17] - 2025年3月31日杠杆率为6.80%,一级资本净额为3515.81亿元,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为5172.99亿元[19] - 报告期末流动性覆盖率为141.97%,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为5470.4872亿元,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的期末数值为3853.1755亿元[20] - 2025年3月31日集团口径核心一级资本较2024年12月31日增加44.48亿元,一级资本净额增加29.82亿元,资本净额增加14.03亿元[17] - 2025年3月31日杠杆率较2024年12月31日下降0.28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净额增加29.82亿元,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余额增加250.409亿元[19]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公司报告期内持续深化转型发展,夯实客户基础,加速数字化转型,强化风险管控[21] 其他重要内容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展示各项业务数据及经营情况[14][18] - 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4.47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87%,负债总额4.1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30% [22] - 报告期末公司发放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2.3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85%,吸收存款本金总额2.60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17% [22] - 报告期末公司不良贷款率1.30%,较年初下降0.01个百分点 [23]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44694.22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5.87%[5]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3614.43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22%[5] - 本报告期末不良贷款率1.30%,较上年度末下降0.01个百分点[5] - 本报告期末拨备覆盖率198.08%,较上年度末下降10.67个百分点[5] - 2025年3月31日本集团资产总计44694.22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5.87%[47]
北京银行: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76.72亿元,同比下降2.44%
快讯· 2025-04-29 18:43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为171.27亿元,同比下降3.18% [1]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76.72亿元,同比下降2.44% [1]
“新淘金热”!这届年轻人,把银行APP当金店逛
第一财经· 2025-04-28 22:02
黄金市场趋势 - 国际金价剧烈波动,4月22日COMEX黄金期货和伦敦现货黄金分别突破3500美元/盎司创历史新高,随后回落至3288美元/盎司和3281美元/盎司 [4] - 金价回调后投资者行为分化,部分高位套牢,部分逢低加仓,银行APP成为"数字金店" [4] - 银行黄金交易量大增,民生银行2024年黄金交易量达2405.66吨,交易金额13494.98亿元 [6] 银行黄金业务发展 - 银行积存金业务受年轻人青睐,模式类似"零存整取",可灵活变现或兑换实物黄金,某投资者持仓收益超30% [6] - 多家银行上调积存金起购门槛至800-1000元,中国银行和招商银行年内多次上调 [6] - 实体黄金产品供不应求,招商银行多款产品售罄,工商银行部分产品购买通道暂时关闭 [6] 银行贵金属业务规模 - 18家上市银行2024年末贵金属资产规模合计7708.78亿元,同比增长70.2% [11] - 国有银行增长显著,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合计规模6415亿元,同比增长83.23% [11] - 招商银行贵金属资产规模增速达305.64%,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增速超100% [12] 银行黄金业务创新 - 银行延长交易时间,建设银行将黄金积存交易时间扩展至每周一9:10至周六凌晨2:30 [12] - 建设银行研发智能系统提升黄金交易效率,民生银行运用数字化手段升级产品 [12][13] - 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加强黄金回购业务,农业银行开通近3000个回购网点 [14] 银行收入结构变化 - 中国银行2024年贵金属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0.55%至201.15亿元 [12] - 工商银行贵金属手佣净收入同比增长33% [12] - 银行通过手续费(0-1%)和买卖差价(0-5元/克)获取积存金业务收益 [12]
多家A股上市城商行成绩单出炉,谁在领跑
金融时报· 2025-04-28 21:31
资产规模 - 截至2024年末,6家城商行资产规模突破两万亿元,包括北京银行(4.22万亿元,+12.61%)、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2.11万亿元,+14.72%) [1] - 成都银行、长沙银行资产规模超万亿元,重庆银行、苏州银行、青岛银行、齐鲁银行资产增速均超10% [1] 营业收入 - 江苏银行(808.15亿元,+8.78%)、北京银行、宁波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营收增速11.32%,较2023年1.23%大幅提升)2024年营收均超500亿元 [2] - 非息收入贡献显著:上海银行(204.99亿元,+33.11%)、杭州银行(139.24亿元,+20.21%)、南京银行(236.46亿元,+19.98%)、江苏银行(248.58亿元,+14.82%)、北京银行(180.07亿元,+10.06%) [2] 投资收益与利息收入 - 债券牛市推动投资收益增长:上海银行(131.66亿元,+94.42%)、杭州银行(+29.66%)、江苏银行(+20.86%)、北京银行(+18.80%),南京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73.77亿元(+329.48%) [3] - 部分银行利息净收入逆势增长:宁波银行(479.93亿元,+17.32%)、长沙银行(205.64亿元,+2.68%)、兰州银行(59.91亿元,+0.92%) [3] 盈利能力 - 净利润头部银行:江苏银行(318.43亿元)、宁波银行(271.27亿元)、北京银行(258.31亿元)、上海银行(235.60亿元)、南京银行(201.77亿元) [4] - 高增速银行:青岛银行(+20.16%)、杭州银行(+18.07%)、齐鲁银行(+17.77%),江苏银行、成都银行、苏州银行增速超10% [4] - 徽商银行(净利润159.17亿元,+6.18%)、哈尔滨银行(归母净利润9.197亿元,+24.28%)、贵州银行(净利润37.79亿元,+3.43%)实现"双增" [4] 资产质量与业务转型 - 不良贷款率稳定在0.66%-1.79%,10家银行不良率下降,如重庆银行(1.25%,-0.09%) [5] - 拨备覆盖率分化:杭州银行(541.45%)、苏州银行和成都银行(均超450%)、宁波银行(389.35%),北京银行(208.75%)和郑州银行(182.99%)较低 [5] - 信贷投放侧重科技金融、制造业、普惠领域,加速零售业务与数字化转型 [5]
多家银行一把手触及60岁“红线”,金融业或迎高管更替潮
南方都市报· 2025-04-28 21:00
高管变动 - 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因年龄原因辞职,顾建忠接任党委书记[2] - 招商银行行长王良2024年税前薪酬296万元,任期偏短且守成姿态明显[4][6] - 民生银行董事长高迎欣2024年薪酬334.63万元,但该行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近一成[8] - 浙商银行董事长陆建强提出"善本金融"理念,形成六大支柱体系[9][11] - 中信银行新任行长芦苇就任,与董事长方合英形成"少将派"组合[13] - 北京银行董事长霍学文启动"All in AI"战略,提出多水晶球数字化管理体系[14][15] - 江苏银行董事长葛仁余推动智慧化战略,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0.76%[17] - 宁波银行董事长陆华裕已任职20年,成都银行副董事长何维忠任职超16年[18][20] 业绩表现 - 招商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3374.88亿元同比下降0.48%,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22%[4] - 民生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1362.90亿元同比下降3.21%,净利润322.96亿元同比下降近一成[8] - 江苏银行2024年营业收入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增长10.76%[17] 战略方向 - 招商银行2023年提出价值银行战略,追求多元价值创造[6] - 浙商银行构建金融顾问、县域综合金融生态等六大支柱体系[9] - 北京银行全面启动"All in AI"战略进入数字化经营阶段[15] - 江苏银行将智慧化列为全行战略之首,打造最具互联网大数据基因的银行[17] 行业趋势 - 2025年银行业将迎来高管更替潮,涉及战略方向和企业文化重塑[22][25] - 新老交替可能带来战略转向,但延续性与调整重心需平衡[23] - 高管变动初期可能影响团队士气和效率,人才梯队建设至关重要[25] - 弹性退休政策或延长关键高管任期以保持稳定性[27]
深耕“五篇大文章”赋能实体经济 北京银行激发消费新动能
消费日报网· 2025-04-28 15:30
宏观政策与金融支持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 3月出台《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并推动发展消费金融 [2] - 北京银行通过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在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实体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等领域实现多点突破 [2] 科技金融发展 - 科技金融贷款余额3642.79亿元 增速40.52% [3] - "领航e贷"4.0版本累计放款1068亿元 较年初增长338亿元 [3] - 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超2万家 较年初增超6400家 [3] 绿色金融进展 - 绿色贷款余额2103.50亿元 增速43.11% [3] - 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向50个项目发放贷款14.13亿元 带动年度碳减排量52.04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3] - 绿色债券投资余额207.86亿元 绿色债券承销规模34.02亿元 [4] 普惠金融成果 - 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106.14亿元 增速28.3% [4] - 上线小微融资协调机制智拓平台 设立"统e融"一站式融资入口 [4] - 推出"资信e贷"为信用记录单薄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4] 养老金融服务 - 个人养老金累计开户数突破170万户 持续保持市场份额领先 [5] - 发布"京行悠养"服务品牌 为不同年龄段提供养老金融服务 [5] 数字金融创新 - 数字人民币场景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5] - 发布京翼大模型服务平台、京骑AI智能体应用平台等AI平台 [5] - 创新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覆盖民生缴费、交通出行、企业融资等领域 [5] 制造业与文化金融 - 制造业贷款余额2376亿元 较年初增长631亿元 增速36% [6] - 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27亿元 较年初增长494亿元 增速67% [6] - 文化金融贷款余额1166.38亿元 较年初增长285.37亿元 增速32.39% [7] 乡村振兴支持 - 涉农贷款余额1173.42亿元 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200.6亿元 [8] - 发行"乡村振兴"主题小微金融债 募集资金专项用于三农县域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 [8] 消费金融发展 - 助力嘉实物美消费REIT上市 汽车分期实现差异化0首付政策 [9] - 线上消费贷产品"京e贷"规模较年初增长109% 信用卡新增客户同比提升16% [9] - 外卡POS受理终端近1.2万台 交易金额超6千万元 [9] 新市民金融服务 - 为新市民客户提供创业信贷支持超260亿元 购房信贷服务380亿元 消费信贷支持460亿元 [10] 零售业务表现 - 个贷余额7026.15亿元 经营贷与消费贷占比提升3.4个百分点 [11] - 零售营业收入249.41亿元 同比增长2.26% 全行贡献36.97% [11] - AUM规模1.22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17.25% 零售客户突破3070万户 [11]
四大直辖市城商行PK:北京、上海、重庆、天津的掉队与变阵
36氪· 2025-04-28 11:25
直辖市城商行概况 - 中国现有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它们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 北京银行资产规模已突破4万亿,上海银行突破3万亿,天津银行和重庆银行尚未进入"万亿俱乐部" [1] - 截至2024年末,天津银行资产总额为9259.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重庆银行资产总额达到8566.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67.58亿元 [1] 北京银行 - 截至2024年12月末,北京银行资产总额42215.4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1% [2]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99.17亿元,同比增长4.81%;净利润258.31亿元,同比增长0.81%;净息差1.47% [2] - 净利润增速从2022年的11.40%降至2023年的3.49%,再到2024年的0.81%,显示利润增长陷入停滞 [2] - 江苏银行2024年总资产39518.14亿元,同比增长16.12%;营收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增长10.76%,多项指标超越北京银行 [2] - 宁波银行2024年营收666.31亿元,同比增长8.19%;净利润271.27亿元,同比增长6.23%,净利润已超越北京银行 [3] - 北京银行净息差从2019年的1.95%下滑至2024年末的1.47%,低于行业平均1.52% [3] - 北京银行探索儿童金融方向,截至2024年末儿童金融客户数突破200万户 [4] - 2024年零售营收同比仅增长2.26%,不及总营收增速4.81% [5] - 2024年累计罚款金额超过770万元,2023年6月曾因14项违规被罚4830万元 [5][6] 上海银行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29.86亿元,同比增长4.79%;净利润235.6亿元,同比增长4.50%;资产总额32266.56亿元,增长4.6% [7] - 利息净收入324.86亿元,同比减少7.62%,连续四年下滑 [8] - 2024年净息差1.17%,大幅低于行业警戒线1.8% [8] - 非利息净收入204.99亿元,同比增长33.11%,其中投资收益131.66亿元,同比增长94.42% [8][9] - 2025年一季度投资收益65.4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8.74% [9] - 2024年累计罚金超910万元,2023年4月曾因外汇违规被罚9834.50万元 [10] - 2025年4月金煜卸任,顾建忠接棒董事长 [11] 重庆银行 - 2024年营业收入136.79亿元,同比增长3.54%;净利润51.17亿元,同比增长3.80%;资产总额8566.42亿元,增长12.73% [12] - 贷款结构"重对公、轻零售",公司贷款同比增长25%,零售贷款增速仅2.81% [12] - 零售业务利润同比下降28.86%,零售贷款不良率攀升至2.71% [12] - 个人住房贷款不良贷款余额从2023年末的3.09亿元增至2024年末的5.84亿元 [13] - 2024年利息净收入同比下降2.59%至101.76亿元,净息差1.35%,同比下降17个BP [13] - 2024年因信贷管理失责等问题被罚370万元 [14] 天津银行 - 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9259.94亿元,增长10.1% [15] - 2024年营业收入167.09亿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38.02亿元,增长1.1% [15] - 2024年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7.7%,利润总额增长91.7%;下半年营收同比下降4.47%,净利润下降37.25% [15] - 2024年投资收益26.01亿元,同比下降11.1% [16] - 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从2019年的916.6亿元降至2024年的421.7亿元 [17] - 2024年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1.83%,高于整体不良贷款率1.68% [17]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3%,同比下降0.27% [18] 行业总结 - 四家城商行普遍面临增长乏力、息差收窄、转型承压等挑战 [19] - 北京银行"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战略布局能否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是关键 [19] - 上海银行非利息收入表现亮眼,2024年投资收益同比增长94.42% [19] - 重庆银行2024年资产增速达12.73%,创六年新高 [19] - 天津银行主动压缩高风险非标投资,优化资产结构 [20]
谁在掉队?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开启三甲“守位战”
南方都市报· 2025-04-27 14:02
城商行总资产排名与竞争格局 - 2024年末北京银行总资产4.22万亿元保持城商行榜首,上海银行总资产3.23万亿元勉强维持第三,与第四名宁波银行差距缩小至1000亿元左右 [4][5] - 总资产前五城商行平均增速12.4%,北京银行增速12.6%倒数第二,上海银行增速4.6%垫底 [4][5] - 江苏银行总资产3.95万亿元超越上海银行升至第二,宁波银行总资产3.13万亿元逼近上海银行 [5][6] 财务业绩表现 - 北京银行2024年营收699.2亿元(同比+4.8%)保持城商行第二,净利润258.9亿元(同比+0.6%)被宁波银行(272.2亿元)超越跌至第三 [2][5][6] - 上海银行2024年营收529.9亿元(同比+4.8%)、净利润235.6亿元(同比+4.4%)均维持城商行第四 [2][5][6] - 两家银行营收增速在总资产前五城商行中包揽最后两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6%和4.4% [6] 收入结构与息差表现 - 北京银行利息净收入519.1亿元(同比+3.1%)占营收74.3%,净息差1.47%同比下降0.07个百分点 [6] - 上海银行利息净收入324.9亿元(同比-7.6%)占营收61.3%,净息差1.17%同比下降0.17个百分点在34家A股银行中垫底 [7] - 上海银行金融投资收益165.41亿元(同比+57.75%)带动营收增长,金融投资占总资产比例42.6%较北京银行高8.5个百分点 [7][8] 运营效率与成本管控 - 上海银行2024年人均创收373.3万元、人均创利166万元,分别高出北京银行26.1万元和37.4万元 [9] - 两家银行人均薪酬接近(北京49.1万元/上海49.5万元),但上海银行业务及管理费占营收比例23.8%低于北京的29.1% [9][10] - 上海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和主动降本增效优化成本结构,北京银行计划2025年通过科技投入和网点优化提升效率 [10] 资产质量与风险暴露 - 2024年末北京银行不良率1.31%高于上海的1.18%,但上海银行不良认定缺口或超115.6亿元而北京仅1.9亿元 [11][13] - 北京银行2024年核销转出不良贷款178.3亿元(同比+34.3%),拨备覆盖率下降8.03个百分点至208.75% [11][12] - 上海银行2024年核销转出不良贷款141.5亿元,第三阶段贷款281.4亿元与披露不良贷款差额达115.6亿元 [12][13]
影视平台、专家齐聚北京国际电影节 寻找耐心资本 助力百花齐放
证券日报网· 2025-04-25 19:42
行业动态 - 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投融资论坛探讨重新点燃投资者热忱及挖掘电影投融资领域新价值 [1] - 北京国际电影节积极搭建影视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桥梁 培育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 [1] - 电影行业面临观众内容质量要求提升 观影消费习惯转移 市场产能收缩等多重压力 [1] 金融机构支持 - 北京银行将深耕文化兼容 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强化数字赋能推进金融创新 [1] - 北京银行在北京市电影局指导下助力多部电影实现口碑市场双赢 以金融活水赋能电影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1] 市场观点 -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强调电影市场需"百花齐放"而非"一花之春" 应关注多元类型影片 [1] - 呼吁更多耐心资本进入电影行业 依据市场变化灵活完善投融资机制以抵御资本风险 [1] 平台策略 - 爱奇艺将电影作为长期投资领域 坚持长期主义精神 洞察市场转变 [2] - 爱奇艺认为优秀创作是行业第一性原理 观众数量而非票房天花板才是真正限制 [2]
行业人士探讨电影投融资新生态 北京市电影局与北京银行签署合作协议
搜狐财经· 2025-04-25 18:41
4月24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投融资论坛举行。第十五届北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李小明表示,北影节始终坚持"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积极搭建 影视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桥梁,培育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当日,北京市电影局与北京银行签署《电影产业战略合作协议》,继续对优质电影项目提供金 融服务支撑,并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助力电影消费,支持电影科技发展、电影放映服务升级,以及电影"走出去"等。北京银行发布电影新质生产力金融服 务方案——新影擎计划,首批合作伙伴包括坏猴子文化、百纳千成、五元文化。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杨翔菲)4月24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简称"北影节")电影投融资论坛举行。第十五届北影节组委会副秘书长李小明表 示,北影节始终坚持"共享资源、共赢未来",积极搭建影视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对接桥梁,培育互利共赢的创新生态。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呼吁,电影人发挥自身价值,鼓励更多耐心资本进入,依据市场、观众与投融资变化灵活完善,让投融资更高效,以抵御资本 风险,达成多赢双赢局面。 "我们坚持长期主义的精神,洞察转变,寻觅分享长期主义的信息。"爱奇艺高级副总裁叶宁提出,电影行业真正的天花板是观众,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