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证券(601901)
搜索文档
金融行业双周报(2025、8、8-2025、8、21)-20250822
东莞证券· 2025-08-22 15:11
行业投资评级 - 保险行业评级为超配(维持)[2] 核心观点 - 证券板块受多重利好催化 包括上市券商2025年中期业绩预告呈现爆发式增长 其中国联民生净利润增速达1183% 华西证券净利润增速区间为1025%~1354% 市场活跃度维持高位 成交额连续6个交易日超2万亿元 融资余额持续攀升 香港《稳定币条例》生效驱动资金追捧券商板块[3] - 保险板块出现重大举牌事件 中国平安举牌中国太保H股和中国人寿H股 凸显行业转型期价值重估 虽然中国太保H股年内涨幅超54% 中国人寿H股涨幅超73% 但P/EV仍处历史低位 保险股被纳入高股息配置范畴 中国太保H股股息率约3.19% 中国人寿H股股息率约2.89% 显著高于长债收益水平[3][8] - 银行板块经历技术性调整 PB从年初0.64修复至7月初0.77后部分资金选择兑现 但险资持续增持银行股(平安人寿举牌邮储银行H 民生人寿举牌浙商银行H) 在低利率环境和"资产荒"背景下 高股息、低估值银行股的配置需求持续存在 公募基金考核机制改革加速资金向银行板块倾斜[7] 行情回顾 - 近两周银行、证券、保险指数涨跌幅分别为-2.00%、+6.94%、+2.13% 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4.21% 在申万31个行业中 银行和非银板块涨跌幅分别排名第31位和第7位[7][15] - 子板块表现最佳个股:农业银行(+7.75%)、长城证券(+33.37%)、中国太保(+7.20%)[7][15] - 行业涨跌幅排名:通信(+14.81%)、综合(+11.73%)、电子(+9.95%)领涨 银行指数(-2.00%)排名垫底[16][20] 估值情况 - 银行板块PB为0.76 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和农商行PB分别为0.80、0.66、0.74、0.65 个股中杭州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估值最高 PB分别为1.03、1.03、0.96[25] - 证券板块PB估值为1.63 处于近5年68.55%分位点 具有一定修复空间[30] - 保险板块PEV估值:新华保险(0.73)、中国太保(0.65)、中国平安(0.73)和中国人寿(0.74)[30] 市场指标 - 利率环境:1年期MLF利率2.0% 1年期和5年期LPR分别为3.0%和3.50% 银行间拆借利率(1天/7天/14天)分别为1.43%/1.52%/1.55%[35] - 同业存单利率上行: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较前一周+5.64bps/+7.50bps/+0.83bp至1.54%/1.72%/1.71%[35] - 市场活跃度:A股日均成交额25,475.45亿元 环比+22.60% 两融余额20,383.33亿元 环比+4.00% 其中融资余额21,055.42亿元 环比+4.02%[37] - 债券收益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77% 环比提升0.02个百分点[41] 行业动态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期间 居民个人消费贷款享受贴息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重点领域消费按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42][44] - 央行强调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完善利率调控框架 降低银行负债成本[46]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较一季度环比增长3.73% 其中投向股票资金余额3.07万亿元 较一季度2.81万亿元环比增长8.9% 上半年净买入约6400亿元[46] -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控制型并购贷款比例不得高于70% 参股型不得高于60%[46] 公司业绩 - 中国太保:1-7月太保寿险原保费收入1,859.62亿元(同比+9%) 太保产险1,286.28亿元(同比+0.8%)[46] - 江阴银行: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4.01亿元(同比+10.45%) 净利润8.46亿元(同比+16.63%) 不良贷款率0.86%[46] - 新华保险:1-7月原保险保费收入1,378.06亿元 同比增长23%[46][47] - 国盛金控: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1.36亿元(同比+32.10%) 归母净利润2.09亿元(同比+369.91%)[50] 投资建议 - 银行板块关注三条主线:区域性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常熟银行、成都银行) 综合经营能力强的招商银行 低估值高股息国有大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49] - 证券板块关注重组预期标的(浙商证券、国联民生、方正证券、中国银河)及头部券商(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海通)[51] - 保险板块关注中国太保(NBV增速、财险保费增速领先)、中国平安(寿险改革、渠道转型)、中国人寿(寿险业务稳健)、新华保险(资产端弹性大、估值较低)[53]
7月沪市期权成交放量近五成
中国证券报· 2025-08-21 04:17
沪市期权市场7月表现 - 沪市期权7月累计成交量达11550.66万张,环比增长48.92% [1] - 细分品种中,华夏科创50ETF期权成交量环比增幅最高达81.23%,易方达科创50ETF期权增长42.75%,沪深300ETF期权增长68.31% [1] - 上证50ETF期权成交量2940.05万张,中证500ETF期权成交量3235.03万张 [1] 券商经纪业务竞争格局 - 成交量前三券商为中信证券(市场份额5.08%)、国信证券(4.34%)、华宝证券(4.23%),华泰证券和银河证券分列第四、五名 [2] - 新增客户数量前三券商为方正证券(市场份额11.47%)、银河证券(6.41%)、广发证券(6.27%),国泰海通和华福证券紧随其后 [2] - 截至2025年7月,91家券商和34家期货公司开通股票期权经纪业务权限,63家券商开通自营业务权限 [2] 场外衍生品业务发展动态 - 场外期权可对冲股票、商品等资产风险,并为保险/社保资金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3] - 收益互换能帮助实体企业套期保值、降低融资成本,并支持跨境资产配置 [3] - 定制化场外期权满足居民低波动财富管理需求,收益互换提升投资策略执行效率 [3] 市场发展趋势 - 《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规范化发展 [2] - 场外衍生品凭借定制化优势在服务实体经济和多元投资需求方面价值凸显 [4] - 交易所场内期权与场外衍生品同步进入战略转型期 [1][4]
1.67亿,证券服务应用月活人数大增近21%!市场情绪已修复?
券商中国· 2025-08-19 13:58
市场行情与投资者情绪 - A股自6月23日启动的行情持续向好,8月18日单日成交额达2.81万亿元创年内新高 [1][3] - 证券服务应用月活人数7月达1.67亿,环比增3.36%,同比大增20.89%,反映市场情绪修复 [2][3] - 去年"9·24"行情后证券类应用活跃度持续攀升,2024年8月至10月月活从1.36亿增至1.84亿 [3] 证券服务应用竞争格局 - 同花顺以3501万月活居首,华泰证券涨乐财富通1135.59万为唯一千万级券商APP [5] - 头部券商APP占据月活前十,如国泰君安君弘(979.71万)、平安证券(840.85万)、中信信e投(702.38万) [5] - 中小券商APP增速亮眼,兴业证券、国海证券等同比涨幅超20%,6家机构增幅超30% [4][6] 增量资金来源分析 - 7月上交所A股新开户196.36万户同比增71%,年内累计开户1456.14万户同比增36.9% [8] - 西部证券认为当前入市主力为高净值投资者(私募/杠杆资金),居民资金更多流向银行理财 [8] - 兴业证券指出机构开户数已恢复至2021年高位,权益基金新发规模有望改善 [8][9]
上交所: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债券8月20日上市,代码243572
搜狐财经· 2025-08-19 10:12
债券上市公告 - 上交所同意方正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面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第五期)于2025年8月20日起上市 [1][2] - 债券证券简称为"25方正G5",证券代码为"243572" [2] - 债券采取匹配成交、点击成交、询价成交、竞买成交、协商成交交易方式 [2] - 根据中国结算规则,该债券可参与质押式回购 [2]
哪家券商为ETF做市服务“能手”?两大头部券商领跑,方正证券成黑马!
搜狐财经· 2025-08-18 21:35
ETF市场发展现状 - 全市场ETF总数达1262只 总规模逼近4.76万亿元 较年中增长10.5%创历史新高 [1] - 上交所基金市场有21家做市商为超700只产品提供流动性支持 [1] - 深交所有10家做市商服务超500只ETF [1] 券商做市业务竞争格局 - 广发证券与中信证券在沪深交易所ETF做市领域占据绝对优势 [1] - 上交所做市数量:广发证券与中信证券均超560只 华泰证券超450只位列第三 [1] - 深交所做市数量:中信证券420只 广发证券406只 方正证券285只 华泰证券248只 [2] - 方正证券非头部券商但表现强劲 深交所超280只排名第三 上交所390只排名第四 [2] - 东吴证券虽在上交所名单但尚未开展具体做市业务 [2] 券商做市业务战略意义 - 做市商核心职责是持续提供买卖双边报价 通过买卖行为为市场注入流动性 [3] - 拓展收入来源:直接贡献交易佣金收入 通过提供流动性获取价差收益 [3] - 抢占财富管理转型高地:深度参与做市有助于整合产品设计、托管、两融及投教资源 [3] -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增强客户黏性 强化资本市场定价影响力与品牌效应 [3] - ETF市场增长潜力持续释放 做市能力构筑为财富管理转型关键增长路径 [3]
泰凌微: 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泰凌微电子(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事项的核查意见
证券之星· 2025-08-18 20:11
募集资金基本情况 - 公司首次公开发行6000万股 每股发行价格24.98元 募集资金总额14.988亿元[1] - 扣除承销保荐及其他发行费用1.406965亿元后 募集资金净额为13.581035亿元[1] - 募集资金已于2023年8月22日全部到位 并存放于专项账户[1] 募集资金使用现状 - 募集资金承诺投资总额13.236365亿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投入4.12338亿元[2] - 因募投项目建设存在周期 部分募集资金出现暂时闲置情况[2] 现金管理方案 - 计划使用不超过9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资金可滚动使用[3] - 投资品种限定为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期限不超过12个月的保本型产品[3] - 投资产品范围包括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通知存款及大额存单等[3] 实施与风控机制 - 董事会授权管理层在额度内行使投资决策权 财务部负责具体实施[3] - 严格执行募集资金监管规定 产品到期后资金归还至募集资金专户[4] - 建立风险控制措施 包括资金使用审批流程和动态监控机制[5] 审议程序 - 2025年8月18日经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及监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5] - 监事会认为该事项符合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 未改变募集资金用途[5] - 保荐机构对现金管理事项无异议 认为已履行必要审批程序[6]
方正证券:光热发电/熔盐储能的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度电成本有望进一步向市场化电价靠拢
智通财经网· 2025-08-18 10:21
光热发电技术优势 - 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因较高系统效率和较大成本下降空间成为最主流技术路线 [1][2] - 光热发电可实现连续稳定可调度的高品质电力输出 熔盐储能具备填峰调谷作用 [1] - 塔式结构兼具高聚光比和更大降本空间 是目前最优技术路线 [2] 成本下降路径 - 2016年示范项目以1.15元/千瓦时固定电价开启规模化尝试 首批7个项目建成投运 [3] - 目前各地市场化电价机制为0.25-0.55元/kwh不等 市场倒逼下有望持续降本 [3] - 聚光系统吸热系统储换热系统投资占整个电站投资近70% [1] 市场空间前景 - 截至2024年底各省/自治区在建拟建光热项目超过8GW [4] - 保守估计十五五期间延续3GW/年建设 按140亿元/GW投资计算累计投资额达2100亿元 [4] - 北非拉美中东澳洲等地区光照资源丰富 国内企业有较多出海建设案例 [4] 度电成本趋势 - 塔式光热电站度电成本2026年有望降至0.5287-0.5312元/kWh [5] - 首批示范项目已有案例下降至约0.31元/kwh [5] - 2030年度电成本有望达到0.43元/kwh [5] 产业链机会 - 储热换热领域具备较强壁垒的公司值得关注 [1] - 相关总承包方以及定日镜部件提供商存在投资机会 [1] - 熔盐储能系统可与其他风电/光电/废热系统协同工作 [1]
方正证券股价上涨2.76% 2024年分红规模同比翻四倍
金融界· 2025-08-16 01:54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5日15时股价报8 56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2 76% [1] - 当日开盘价8 31元最高触及8 62元最低下探8 29元 [1] - 成交量196 03万手成交额16 69亿元 [1] 资金流向 - 8月15日主力资金净流入7310 92万元 [1] - 近五日累计净流入2073 80万元 [1] 公司业务 - 属于证券行业业务涵盖经纪投行资管等综合金融服务 [1] 分红情况 - 2024年中期分红与年度分红合计8 83亿元为2023年的四倍 [1]
方正证券:警惕不法分子通过仿冒方正证券APP开展非法证券活动
新浪财经· 2025-08-15 10:59
诈骗活动形式 - 不法分子通过淘宝店铺、电话、抖音、小红书等渠道诱导投资者下载"财客来"聊天软件并加入"方正证券内部倒筹拉升群"等虚假证券投资群组 [1] - 诈骗者盗用公司工作人员资格信息及照片、伪造营业执照和相关业务文件材料以获取投资者信任 [1] - 群内发布"主力拉升""涨停板""机构账户交易""首席分析师授课"等虚假信息诱骗投资者下载"FZZQ""FZXF"等非法交易软件进行资金转账 [1] 公司声明与措施 - 公司未授权任何机构在社交软件上以公司名义添加投资者 [1] - 严禁工作人员私自建立客户群组、私下收取客户资金财物及开展承诺保证收益的证券投资活动 [1] - 公司保留对假冒公司或工作人员名义损害名誉的非法证券活动采取法律行动的权利 [1]
券商狂撒“红包雨”:华林证券暴增10倍 有头部券商每手派40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5 07:04
券商分红趋势 - A股突破3700点,上市公司分红成为投资者另一大收益来源 [1] - 证券行业分红力度和规模普遍增加,多家券商2024年分红较2023年翻倍 [2][3] - 华林证券2024年分红规模达2023年的十倍,方正证券、西南证券等分红增长显著 [3][11][12][13] 分红实施情况 - 2024年44家券商进行年报分红,与2023年持平,但分红力度显著提升 [8][9] - 国泰海通2024年中期加年度分红总规模62.40亿元,较2023年35.31亿元接近翻倍 [9] - 红塔证券、西南证券等中小券商分红规模增长明显,西南证券2024年分红次数达三次 [13] 中期分红动态 - 2024年中期分红券商激增至26家,远高于2022年2家和2023年1家 [4][15] - 10余家券商制定2024-2026年股东回报规划,4家券商推出2025-2027年规划 [15] - 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有望随半年报进一步增加 [16] 分红力度分析 - 头部券商每手分红较高:广发证券40元、招商证券37.7元、华泰证券37元 [5][16] - 中小券商股利支付率更高,国联民生达80.04%,红塔证券、西南证券超60% [17] - 头部券商股利支付率普遍较低,招商证券、广发证券约30%,部分低于20% [17] 分红策略差异 - 成熟期公司适合大额分红,业务拓展需求高的公司需谨慎 [18] - 中金公司因重资本业务投入多,分红资金受限;中小券商传统业务为主,分红比例更高 [18] - 评价分红需综合股本、业务结构,非仅看每手金额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