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威集团(603501)

搜索文档
“摆脱英伟达”就快要实现了?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4-24 20:19
国产芯片崛起与英伟达垄断格局打破 -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紧急访华,因美国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导致H20芯片受限,股价暴跌,中国市场重要性凸显[4] - 中国加速国产芯片替代,车规级芯片国产化需求激增,整车厂寻求替代方案以摆脱美国标签[4][5] - 国产车规级芯片询价需求爆发,某驱动控制器芯片公司客户询价量增长3倍,样品销量翻倍[5] 整车厂供应链调整与芯片国产化 - 美国芯片出口管制引发国内市场恐慌,部分代理商囤货涨价,采购成本上升[7]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流片地认定为原产地"规则,堵住境外封装规避关税路径[8] - 深圳华强北芯片价格单日涨幅达20%,整车厂及供应商积极寻找国产替代方案[8][9] 智能汽车芯片需求与供应链变化 - 智能汽车芯片需求量达3000颗,远超传统燃油车(600-700颗)和电动车(1600颗)[10] - 中国新能源汽车占全球70%市场份额,车载摄像头需求攀升至10-13颗/车,CIS芯片成本占模组一半[12] - 麦格纳、舜宇光学等一级供应商转向索尼、豪威科技询价,以替换安森美芯片[12] 国产芯片厂商业绩与市场机会 - 韦尔股份2024年营收增长22.4%,净利润增长498%,汽车传感器业务增长23.5%[15] - 晶方科技2024年营收增长23.7%,净利润增长68.4%,受益于汽车智能化推进[15] - 雅创电子国产芯片询价客户激增,整车厂接受度提升,大车企愿意测试样品[15] 智驾芯片市场竞争格局 - 英伟达Drive Orin-X系列2024年装机量210万颗,占智驾芯片市场近40%[15] - 华为昇腾910B订单爆满,计划5月出货910C芯片,地平线、黑芝麻采购量增加[15] - 比亚迪原计划2025年采购70%地平线芯片,现进一步降低英伟达份额[15] 国产芯片替代的挑战与策略 - 芯片上车需3-6个月测试流程,库存消化延缓订单放量[17] - 中腰部芯片厂商内卷,50万颗采购量可获成本价,更高量单价低于成本线[17] - 人才争夺激烈,厂商高价挖角竞争对手人才[18] 车企自研芯片进展 - 比亚迪自研碳化硅功率芯片量产,主打自供和中低端市场[19][21] - 小鹏自研"图灵AI芯片"算力达700 TOPS,Q2量产上车[21] - 蔚来5纳米"神玑NX9031"芯片量产装车,单颗替代4颗英伟达Orin X,成本节约1万元[21]
韦尔股份(603501):4Q24收入符合市场预期,2025-26年汽车、手机CIS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华兴证券· 2025-04-24 16: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韦尔股份评级为“买入”,目标价为人民币 146.00 元,当前股价为人民币 122.75 元,股价上行空间为 +19%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公司手机 CIS 业务出货量持续提升 [7] - 预计 2025 - 26 年公司汽车 CIS 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7] - 重申“买入”评级,目标价维持人民币 146.00 元 [7] 报告具体内容总结 公司财务数据 - 2024 年收入同比增长 22.4%至 256.7 亿元,其中 4Q24 实现收入 68.2 亿元,同比增长 13% [3] - 2024 年 CMOS 图像传感器(CIS)解决方案业务实现收入 191.9 亿元,同比增长 23.5% [3] - 2024 年智能手机相关 CIS 收入达到 98.0 亿元,同比增长 26.0% [3] - 2024 年汽车相关 CIS 收入达到 59.1 亿元,同比增长 29.9% [4] - 预计下游客户订单有望直接拉动韦尔股份 2025/26 年汽车 CIS 收入同比增长 30%/30% [4] - 2022 - 2026E 营业收入分别为 20,078、21,021、26,819、32,047、37,539 百万元人民币;每股收益分别为 0.84、0.47、2.94、3.84、4.81 元;市盈率分别为 142.2、207.1、33.4、32.0、25.5 倍;市净率分别为 7.9、5.5、5.1、5.3、4.4 倍;股本回报率分别为 5.5%、2.6%、14.0%、16.7%、17.3% [6] 公司业务发展 - 公司将持续深化手机 CIS 产品布局,计划推出覆盖高像素、搭载 LOFIC 技术、支持超高动态范围(HDR)及超低功耗特性的新一代传感器解决方案,伴随 2026 年新产品落地,叠加头部厂商旗舰新机型发布,有望扩大安卓手机 CIS 市场份额 [3] - 比亚迪于 2025 年 2 月 10 日举办智能化战略发布会,推出“天神之眼”智驾方案,其中天神之眼 C(DiPilot100)搭载在比亚迪品牌车型,采用该方案的车型配置 12 颗摄像头,相比以往有明显提升,有望直接带动韦尔股份订单 [4] 公司基本信息 - 市值 20,476 百万美元,当前发行数量 1,216 百万股,三个月平均日交易额 480 百万美元,流通盘占比 53% [1] - 主要股东中虞仁荣占比 30%,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占比 15%,绍兴市韦豪股权投资占比 6% [1]
申万菱信新能源汽车主题灵活配置混合A:2025年第一季度利润4876.1万元 净值增长率2.83%
搜狐财经· 2025-04-22 19:54
基金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基金利润4876.1万元,加权平均基金份额本期利润0.0472元 [2] - 报告期内基金净值增长率为2.83% [2] - 近三个月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3.44%,同类排名109/182 [3] - 近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5.17%,同类排名98/182 [3] - 近一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9.50%,同类排名75/179 [3] - 近三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1.41%,同类排名62/119 [3] - 近三年夏普比率为-0.0817,同类排名61/116 [7] - 近三年最大回撤为57.59%,同类排名29/115 [9] - 2020年一季度单季度最大回撤为28.78% [9] 基金规模与持仓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基金规模为15.44亿元 [2][14] - 近三年平均股票仓位为85.59%,同类平均为86.48% [12] - 2019年一季度末达到最高仓位90.95%,2022年一季度末最低仓位77.06% [12] - 十大重仓股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欣旺达、科达利、厦钨新能、韦尔股份、江淮汽车、赛力斯、北汽蓝谷、晶方科技 [18] 投资策略与配置 - 基金属于灵活配置型,长期投资先进制造股票 [2] - 第一季度对风光储等泛新能源板块减仓,转向聚焦"车"领域 [2] - 持仓主要围绕电池及材料(含固态电池)、智能汽车(整车与核心零部件)、汽车零部件(含机器人)三大方向 [2] - 全年将继续锚定三大核心方向挖掘机会,持仓个股数量将更集中 [2] - 截至4月21日单位净值为1.487元 [2]
韦尔股份(603501):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高增21.1倍,高端手机、汽车市场CIS表现强劲
长城证券· 2025-04-22 18:4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增持”评级 [5][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扣非净利润同比高增21.1倍,高端手机和汽车市场CIS表现强劲 [1] - 期待50MP系列高端手机CIS持续放量,汽车CIS有望受益智驾加速渗透 [4] - 公司作为全球前三的图像传感器龙头,在汽车、医疗、AR/VR等领域获得成长新动能,成长空间广阔 [5] 财务指标总结 整体财务指标 - 2024年营收257.31亿元,同比+22.4%,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498.1%,扣非净利润30.57亿元,同比+21.1倍;毛利率29.44%,同比+7.68pct,净利率12.76%,同比+10.18pct,扣非净利率11.88%,同比+11.22pct [2][11] - 预计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41/56.41/68.02亿元,对应PE为34/27/22倍 [5] 季度财务指标 - 2024Q4季度营收68.22亿元,同比+14.9%,环比+0.1%,归母净利润9.48亿元,同比+406.3%,环比-6.0%,扣非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增长92.7倍,环比-17.1%;毛利率28.98%,同比+6.00pct,环比-1.46pct,净利率13.46%,同比+10.36pct,环比-1.29pct,扣非净利率11.19%,同比+11.05pct,环比-2.32pct [2][9] 业务营收指标 - 2024年半导体设计营收216.40亿元,同比+20.6%,占比84.3%,毛利率33.31%,同比 +9.44pct;其中智能手机/汽车CIS营收98.02/59.05亿元,同比+26.0%/+29.9% [3] - 2024年半导体分销营收39.39亿元,同比+32.6%,占比15.3%,毛利率7.31%,同比+0.72pct [3] 存货指标 - 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金额69.56亿元,较2023年末同比+10.0%,较2024Q3末环比+2.7%;2024Q4存货周转天数为127天,较2023Q4同比-9天,较2024Q3环比-1天 [5] 市场前景总结 手机市场 - 预计2024 - 2029年,全球手机CIS市场规模从130亿美元增长至155亿美元(期间CAGR~3.6%) [4] - 公司OV50H和OV50K40等高规格料号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产品导入顺利,2024年8月推出OV50M40,50MP系列芯片未来有望受益各手机厂商旗舰机型持续放量 [4] 汽车市场 - 预计2024 - 2029年单车平均CIS数量从3.4个增至8个 [4] - 2024年10月,公司针对前视、环视&后视分别推出OX12A10/OX03H10,预计2025Q3/2025H1量产,未来有望受益智驾加速渗透量价齐升 [4]
研判2025!中国北斗接收机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前景分析:北斗接收机性能不断提升,高精度产品需求潜力较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4-22 09:29
北斗接收机行业概述 - 北斗接收机是连接卫星和用户的桥梁,其性能直接影响北斗系统的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 [1][3] - 主要分为导航型(±25m精度)、测地型(高精度)、授时型(时间同步)和短报文型(应急通信)四类 [4] - 行业发展伴随北斗系统建设进程,从1994年工程化研究到2023年实现全球服务,产品从消费级扩展到高精度专业领域 [5] 市场规模与结构 - 2024年行业总规模300.6亿元,其中高精度接收机100亿元,低精度接收机200.6亿元 [1][17] -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5362亿元(2023年),39个城市开展北斗规模应用试点 [15] - 芯片季度出货量突破1000万片,国产芯片实现单频到多频、单模到多模全覆盖 [10] 产业链分析 - 上游:芯片/天线等核心部件,国产芯片产量从2015年1087.2亿块增至2024年4514.2亿块(CAGR 17.14%) [10][12] - 中游:终端集成(车载/国防设备等),天线市场规模从2019年339亿元增至2024年701亿元(CAGR 16.19%) [9][12] - 下游:交通/测绘/农业等应用,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及短报文服务 [9] 竞争格局 - 军用领域:海格通信占高精度市场30%份额,振芯科技主导SBAS接收机市场 [18] - 民用领域:北斗星通/华测导航主攻高精度测绘,南方测绘/中海达深耕垂直行业解决方案 [18][20] - 代表企业:海格通信2024年北斗营收4.53亿元,北斗星通导航产品营收6.9亿元(+8.32%) [21][23] 技术发展趋势 - 定位精度:RTK达厘米级,AI算法使城市环境稳定性提升50% [26] - 功能集成:融合5G/INS实现室内外无缝定位,模块化设计提升设备利用率3倍 [27] - 小型化:第三代半导体使体积缩小70%,功耗降至毫瓦级,SoC芯片成本降40% [28] 政策与创新 -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35年前发展规划》推动下一代系统建设,促进北斗三号设备升级 [15] - 芯片级原子钟、量子导航等前沿技术储备加速产业化 [26][28] - 39个城市试点推动北斗渗透率提升,拓展交通/测绘/应急等应用场景 [15]
中证交银理财长三角指数上涨1.05%,前十大权重包含交通银行等
金融界· 2025-04-21 21:38
指数表现 - 中证交银理财长三角指数4月21日上涨1.05%报2169.83点 成交额447.54亿元[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下跌9.53% 近三个月下跌3.05% 年初至今下跌6.68%[1] 指数编制规则 - 指数选取长三角地区沪深市场证券 战略新兴企业选40只市值大收入高研发强的代表 非战略新兴企业选60只盈利强估值低分红高的代表[1] - 指数基日为2012年12月31日 基点1000点[1]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 分别在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个交易日 单次调整样本比例不超过20%[2] 权重股构成 - 前十大权重股为东方财富8.11% 恒瑞医药5.43% 海康威视4.31% 韦尔股份3.7% 科大讯飞3.52% 药明康德3.33% 上汽集团2.99% 澜起科技2.93% 中微公司2.87% 交通银行2.73%[1] 市场板块分布 - 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66.33% 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33.67%[2] 行业配置 - 信息技术占比28.21% 金融占比19.68% 工业占比17.49% 医药卫生占比12.68% 原材料占比10.98% 可选消费占比7.97% 通信服务占比1.79% 能源占比0.76% 房地产占比0.44%[2]
韦尔股份:2024年报点评报告:智能手机、汽车市场推动CIS主业高增-20250420
华龙证券· 2025-04-20 14:3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3][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CIS业务在智能手机、汽车两大需求支撑下高速增长,公司注重研发,研发费用占比维持高水平,产品研发与升级能力提高,推动市占率稳步提升,叠加下游两大领域增长确定性强,公司有望维持稳健增长 [5] 公司基本情况 - 当前价格124.22元,52周价格区间81.41 - 161.96元,总市值150,609.52百万元,流通市值150,609.52百万元,总股本121,694.83万股,流通股121,694.83万股,近一月换手26.30% [3] 财务数据 历史及预测营收与利润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257.31亿元,同比增长22.41%;实现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增长498.11% [3] - 预测2025 - 2027年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00.26亿元、337.44亿元、371.21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6.69%、12.38%、10.01%;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4.06亿元、53.01亿元、60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2.57%、20.33%、13.18% [5][7] 财务比率 - 2024年毛利率29.44%,净利率12.76%,ROE 13.57%,资产负债率37.89% [9] - 预测2025 - 2027年毛利率分别为29.55%、31.19%、30.57%;净利率分别为14.49%、15.40%、15.90%;ROE分别为15.38%、15.66%、15.18%;资产负债率分别为32.87%、26.94%、22.84% [9] 业务分析 CIS业务 -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12.2亿部,同比增长7%,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出货3.14亿部,同比增长8.7%,公司推出的1.2um 5000万像素高端图像传感器OV50H被广泛应用于国内主流高端智能手机后置主摄方案中,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5] -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公司汽车CIS解决方案已覆盖ADAS、驾驶室内部监控、电子后视镜等应用,未来有望导入更多设计方案 [5] - 2024年,公司CIS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1.90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74.76%,较上年增加23.52%,其中智能手机CIS实现收入98.02亿元,同比增长26.01%,汽车CIS收入达到59.05亿元 [5] 研发情况 - 2024年,公司半导体设计销售主业研发投入金额32.45亿元,占半导体设计销售收入15%,同比增长10.89%,除2023年以外,2020年至今研发投入保持正增长,且占比较高 [5] 估值分析 - 选取思特威 - W、格科微、兆易创新作为可比公司,公司作为CIS业务龙头,仍有一定低估 [5] - 2025 - 2027年对应PE分别为34.3、28.5、25.2倍 [5][7]
韦尔股份(603501):汽车与新兴市场驱动成长 政策+需求形成共振
新浪财经· 2025-04-18 20:29
文章核心观点 - 公司2024年报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显著 盈利能力提升 业务发展良好 预计未来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 维持“增持”评级 [1][2][3]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57.31亿元 同比+22.41% 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 同比+498.11% 接近业绩预告范围上限 [1]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8.22亿元 同比+14.87% 环比+0.08% 归母净利润9.48亿元 同比+406% 环比-5.98% [1] - 2024年公司全年毛利率为29.44% 同比+7.68pcts 净利率12.76% 同比+10.17pcts [1] 公司业务结构 - 2024年显示解决方案业务营收10.28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4.01% 同比-17.77% OLED驱动芯片及车载TED产品逐步补位 [2] - 2024年模拟解决方案业务营收14.22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5.54% 同比+23.18% 车规级PMIC、CAN/LIN芯片放量 有国产替代预期 [2] - 2024年图像传感器解决方案营收191.90亿元 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74.76% 同比+23.52% [2] - 2024年手机CIS收入98亿元 同比+26% 占比51% OV50H/50K等高端产品放量 国产首款一英寸传感器新品OV50X量产在即 [2] - 2024年汽车CIS收入59亿元 同比+30% 占比31% 比亚迪带动智驾方案下沉至低端车型提供增长动力 [2] - AR/VR进入规模化渗透期 公司通过LCOS+全局快门传感器卡位提供尖端解决方案 [2] 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实现营收308.79/360.88/413.80亿元 归母净利润43.94/56.24/72.07亿元 对应PE分别为33.86/26.46/20.65倍 维持“增持”评级 [3]
韦尔股份:年报点评:不断丰富CIS产品矩阵,持续推进车用模拟芯片产品布局-20250418
中原证券· 2025-04-18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营收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持续强化高端智能手机CIS市场竞争力,丰富汽车CIS产品矩阵,推进车用模拟芯片产品布局,丰富显示解决方案产品品类及应用市场,预计25 - 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5][8][9][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财务数据 -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57.31亿元,同比+22.41%;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498.11%;扣非归母净利润30.57亿元,同比+2114.72%;2024年四季度单季公司实现营收68.22亿元,同比+14.87%,环比+0.08%;归母净利润9.48亿元,同比+406.35%,环比 - 5.98%;扣非归母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增长+9266.18%,环比 - 17.10% [5] - 预计25 - 27年营收为301.60/352.10/403.57亿元,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43.38/54.00/66.23亿元,对应的EPS为3.57/4.44/5.44元,对应PE为34.33/27.59/22.49倍 [11] 盈利能力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29.44%,同比提升7.68%,24Q4毛利率为28.98%,同比提升6%,环比下降1.46%;2024年净利率为12.76%,同比提升10.17%,24Q4净利率为13.46%,同比提升10.37%,环比下降1.29% [8] 研发投入 - 2024年公司半导体设计销售业务研发投入金额约为32.45亿元,占半导体设计销售业务收入的15%,同比增长10.89% [8] 产品竞争力 - 2024年公司推出多款高端智能手机CIS产品,在高端智能手机领域市场份额持续提升;推出多款汽车图像传感器产品,丰富车规级产品矩阵,有望推动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8] 模拟芯片市场 - 2024年全球模拟IC市场规模为794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1038亿美元,预计2024 - 2029年复合增速将为5.5%;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模拟IC市场,中国市场规模占全球的比重超过35%;2023年国内模拟芯片自给率为15%左右,未来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9] 显示解决方案业务 - 2024年公司显示解决方案业务销售量同比增长16.84%,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及应用市场,为业务成长创造更多机遇 [11]
韦尔股份(603501):年报点评:不断丰富CIS产品矩阵,持续推进车用模拟芯片产品布局
中原证券· 2025-04-18 18: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维持“买入”评级 [2][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持续推进各产品领域研发投入,产品竞争力稳步提升;强化高端智能手机CIS市场竞争力,丰富汽车CIS产品矩阵;推进车用模拟芯片产品布局;丰富显示解决方案产品品类及应用市场,市场份额稳步提升;预计25 - 27年营收为301.60/352.10/403.57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3.38/54.00/66.23亿元,对应EPS为3.57/4.44/5.44元,对应PE为34.33/27.59/22.49倍 [8][9][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事件 - 近日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收257.31亿元,同比+22.41%;归母净利润33.23亿元,同比+498.11%;扣非归母净利润30.57亿元,同比+2114.72%;2024年四季度单季实现营收68.22亿元,同比+14.87%,环比+0.08%;归母净利润9.48亿元,同比+406.35%,环比 - 5.98%;扣非归母净利润7.63亿元,同比增长+9266.18%,环比 - 17.10% [5] 投资要点 - 2024年营收创历史新高,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毛利率29.44%,同比提升7.68%,24Q4毛利率28.98%,同比提升6%,环比下降1.46%;净利率12.76%,同比提升10.17%,24Q4净利率13.46%,同比提升10.37%,环比下降1.29%;2024年半导体设计销售业务研发投入约32.45亿元,占比15%,同比增长10.89% [8] - 强化高端智能手机CIS市场竞争力,推出OV50K40、OV50M40、OV50H等图像传感器,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丰富汽车CIS产品矩阵,推出采用TheiaCel™技术的多像素汽车图像传感器及高性能前置机器视觉摄像头新品 [8] - 模拟芯片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024年全球模拟IC市场规模794亿美元,预计2029年达1038亿美元,2024 - 2029年复合增速5.5%,中国市场规模占比超35%,2023年国内模拟芯片自给率15%左右;公司持续推进车用模拟芯片产品布局,推进多产品验证导入,有望贡献新增长点 [9] - 显示解决方案业务受行业供需影响,LCD - TDDI产品单价承压,但销售量同比增长16.84%,市场份额稳步提升,不断丰富产品品类及应用市场 [11]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5 - 27年营收为301.60/352.10/403.57亿元,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43.38/54.00/66.23亿元,对应的EPS为3.57/4.44/5.44元,对应PE为34.33/27.59/22.49倍,维持“买入”评级 [11] 财务报表预测和估值数据汇总 - 给出2023A - 2027E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数据及主要财务比率、每股指标、估值比率等数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