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纪(688256)

搜索文档
计算机行业:腾讯上新 3D 生成模型 Hunyuan3D-PolyGen,马斯克发布 Grok 4
国金证券· 2025-07-13 17:1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当下计算机行业处于基本面相对混沌期,投资多体现为风险偏好影响市值波动阶段的类主题投资,部分板块活跃度提升属此类;多数大市值龙头公司利润弹性取决于减员降费后需求回暖,出海/saas转型早且收入占比高的公司经营韧性更强;7月投资者对基本面关注度提升,业务经营趋势对市值波动影响权重增加;预计下半年行业表观经营表现可能更好,若宏观需求和企业经营趋势好转,计算机板块经营表现将更好;需注意其他科技成长板块的分流效应 [4][11] - 2025年各细分赛道景气度不同,高景气维持的有AI算力、激光雷达;加速向上的是AI应用;稳健向上的包括软件外包、金融IT等;拐点向上的有教育IT、网安等;底部企稳的有智慧交通、政务IT等;略有承压的是工业软件、医疗IT [4][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本周观点 计算机行业观点 - 7月8日腾讯推出3D生成模型Hunyuan3D - PolyGen,可生成复杂几何模型,采用自回归网格生成框架;7月10日马斯克发布Grok 4,训练量是Grok 2的100倍,在多个测试中表现优异 [4][11] - 宏观上国内高频数据不弱但投资者预期不高,微观上AI与国产替代背景下用户使用意愿强但支付能力弱,产品待突破打磨;投资处于风险偏好影响市值波动阶段,类主题投资短期不能证伪,长期有落地普及可能;大市值龙头公司利润弹性看需求回暖,出海/saas转型早的公司经营独立性强;7月投资者关注基本面,业务经营影响市值波动权重提升;下半年行业表观经营可能更好,若宏观和企业经营好转,计算机板块表现将更好;需注意其他板块分流效应 [4][11] 细分板块观点 |细分板块|景气度|发展情况| | ---- | ---- | ---- | |AI算力|高景气维持|国内外CSP巨头持续高投入,国产替代背景下华为等迎来机遇 [12]| |AI应用|加速向上|国内外AI应用持续落地,海外变现领先,国内在出海、C端等有较好落地 [12]| |激光雷达|高景气维持|极氪9X新车搭载5颗激光雷达,智元机器人演示搭载激光雷达的机器人作业;ADAS行业发展重心向高端化倾斜,Robotics方面国内人形机器人厂商融资并购活跃,激光雷达是“智驾之眼”和“机器人之眼” [12]| |智慧交通|底部企稳|4 - 5月商用车销量同比持平,1 - 4月交通公路建设Capex同比降幅小幅扩张 [12]| |软件外包|稳健向上|传统需求稳定,AI、出海等推动增长 [12]| |金融IT|稳健向上|C端软件受益于高成交量,B端受益于AI等新增量 [12]| |工业软件|略有承压|5月PMI边际企稳,4 - 5月制造业下游Capex增速环比回落,国产替代政策未强化,业绩平淡 [12]| |量子计算|稳健向上|我国建立完整产业链生态,首款超导量子计算测控系统交付;2025年产业规模达115.6亿元,年增长率超30%,未来有望从实验室走向应用,与AI融合是趋势 [12]| |数据要素|稳健向上|受政策催化,从政策驱动向产业落地发展,下半年跨部门数据共享等方面或有更多实践案例,政策将完善数据基础制度 [12]| |EDA|稳健向上|国产化率低,半导体景气与国产替代背景下保持景气,外延整合提供增量 [12]| |出海|稳健向上|软件出海收入占比低潜力大,硬件受益于中国优势,产品和品牌升级 [16]| |信创|稳健向上|政府采购网公示数据显示总中标金额同比激增78%,二季度产业链稳健向上,三季度招标采购或加速,国产化软硬件需求旺盛 [16]| |教育IT|拐点向上|传统教育信息化需求稳定,AI+、学习机等提供增量 [16]| |政务IT|底部企稳|政务信息化受建设节奏影响,下半年项目建设节奏或加快,但半年报表观数据一般 [16]| |安防|底部企稳|国内市场相对稳定有改善迹象,出口和创新业务增长良好 [16]| |网安|拐点向上|半年报表观数据一般,下半年国家安全和关基行业客户需求有望修复,受大国竞合和海外战争等影响,相关建设需求将释放 [16]| |企业服务|拐点向上|主业稳健,Al agent拉动用户付费转化率,提升Arpu值带动增长 [16]| |医疗IT|略有承压|需求端有意愿,但受医保控费下支付能力限制 [16]| |建筑地产IT|底部企稳|建筑行业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下游客户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需求将逐步修复,相关IT龙头企业开启AI化转型,下半年或推出更多AI化产品方案 [16]| 本周行情回顾 - 2025年7月7日至11日,计算机行业指数(申万)上涨3.22%,跑赢沪深300指数2.40pcts,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指数中涨跌幅位居第6位 [13] - 本周计算机板块涨幅前五的公司为普联软件、大智慧、上海钢联、博睿数据、古鳌科技,跌幅前五的公司为*ST汇科、汇金股份、井松智能、瑞晟智能、华如科技 [18] - 7月7日至11日三市股票日均成交额为1.5万亿元,同比上升136.5%,环比上升3.8%;截至7月10日,两融余额为0.9万亿元,同比下降33.9%,环比下降49.06% [20] 重点事件前瞻 - 7月23日第二届AI眼镜产业创新应用高峰论坛将举行,雅视、天键等参会演讲;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在上海举办,建议关注相关产业链机会 [25][26]
寒武纪: 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13 16:12
回购方案概述 - 回购方案首次披露日为2024年7月27日 [1] - 回购方案实施期限为2024年7月26日至2025年7月25日 [1] - 预计回购金额为2000万元至4000万元 [1] - 回购用途为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 [1] 回购股份基本情况 - 公司于2024年7月26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回购方案 [1] - 回购价格上限为297.77元/股 [1] - 回购期限为董事会审议通过后12个月内 [1] 回购价格调整 - 公司于2025年6月23日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调整回购价格上限 [2] - 回购价格上限由297.77元/股上调至549.80元/股 [2] 回购进展情况 - 累计已回购股数为36,600股,占总股本0.0087% [2] - 累计已回购金额为2006.16万元 [2] - 实际回购价格区间为545.85元/股至549.80元/股 [2] 回购合规性 - 本次回购符合法律法规及公司既定方案 [2] - 公司将根据市场情况择机实施回购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3]
寒武纪(688256) - 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回购公司股份的公告
2025-07-13 16:00
回购方案 - 首次披露日为2024年7月27日[2] - 实施期限为2024年7月26日至2025年7月25日[2] - 预计回购金额2000万元至4000万元[2] - 用途为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2] 回购进展 - 累计已回购股数36,600股,占总股本0.0087%[2] - 累计已回购金额2006.16万元[2] - 实际回购价格区间545.85元/股至549.80元/股[2] 价格调整 - 原回购价格上限不超297.77元/股,调整后不超818.87元/股[3][4] 首次回购 - 2025年7月11日首次回购36,600股,占总股本0.0087%[5] - 首次回购支付资金总额2006.16万元[5]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进入科创成长层(附名单)





财联社· 2025-07-13 15:59
科创板成长层改革 - 上交所发布《科创成长层指引》,未针对未盈利企业设置额外上市门槛 [1] - 存量32家未盈利企业自指引实施日起自动进入科创成长层 [1] - 新注册未盈利企业自上市日起直接纳入科创成长层 [1] 投资者参与要求 - 参与科创成长层股票申购及交易需签署《风险揭示书》 [2] 存量未盈利企业名单 - 32家未摘"U"公司包括泽璟制药、君实生物、前沿生物、青云科技、和辉光电、精进电动、百济神州、迪哲医药、迈威生物、翱捷科技、亚虹医药、首药控股、海创药业、云从科技、益方生物、奥比中光、盟科药业、诺诚健华、信科移动、星环科技、裕太微、云天励飞、天智航、奇安信、寒武纪、亿华通、埃夫特、慧智微、芯联集成、智翔金泰、盛科通信、中巨芯 [2]
解码科创板分层:盈亏不是风险唯一标准,长期价值至上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1 20:20
科创板未盈利企业上市现状 - 新一轮科创板改革加速未盈利企业审核 多家企业如禾元生物 北芯生命 摩尔线程 沐曦集成等取得进展 [1] - 科创板设立54家未盈利企业上市 其中22家已实现盈利 摘U率达40% [1] - 新上市未盈利企业纳入科创成长层 需满足"两年净利润为正且累计不低于5000万"或"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收不低于1亿"才能调出 [1] 科创板上市标准分析 - 科创板设置"5+2+2"多元包容上市条件 除标准一外均不要求盈利 [2] - 未盈利企业采用最多的是标准四(17家)和标准五(17家) 其次是标准二(13家) [2] - 标准五上市的20家企业中有3家(荣昌生物 欧林生物 金迪克)在上市前已盈利 [3] - 标准四 标准五 标准二摘U率分别为52.94% 35.29% 38.46% 红筹股摘U率50% [3] 企业盈利与风险关系 - 475家按标准一上市企业中 3家2024年营收低于1亿 2家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5] - 标准五上市的金迪克2024年营收0.81亿(-39.96%) 净利润-0.94亿(-31.71%) 面临退市风险 [5] - 32家未盈利企业中有3家(海创药业 首药控股 智翔金泰)营收低于1亿 面临2026-2027年退市考验 [6] 商业化落地关键因素 - 高质量研发和特色产品是商业化成功关键 需满足市场需求 弥补现有产品不足 [7] - 百济神州2024年营收272.14亿(+56.2%) 亏损49.78亿 研发投入142.8亿 泽布替尼美国销售额20亿(+106%) [7][8] - 寒武纪2024年营收11.74亿 亏损4.57亿 受益AI产业发展 市值增长超300% [9] 长期价值评估 - 未盈利企业中百济神州市值2247.76亿 寒武纪市值2190.06亿 18家企业市值超百亿 [7] - 市场更关注企业长期价值和产品竞争力 而非短期盈亏 [9] - 已有优质产品或服务且业务规模较大的公司不易面临退市风险 [9]
国产GPU厂商的“烧钱与梦想”
经济观察报· 2025-07-11 20:17
行业背景与核心观点 - "主权AI"概念推动全球GPU行业成为技术竞赛与资本竞赛的双重战场[2] -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上市公司,为国产GPU厂商提供对标想象空间[2][7] - 中国GPU厂商密集冲刺A股上市,包括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等头部企业[5][6] 国产GPU厂商资本动态 - 沐曦股份成立5年完成8轮融资,估值达210.71亿元,股东包括红杉资本、葛卫东等[5] - 摩尔线程股东数量达86个,吸引众多知名机构投资者[6] - 行业采用"市概率"估值法,即对标英伟达市值的1%作为潜在估值基准[8] - 创始团队背景显赫,多来自英伟达、AMD等国际巨头[9] 财务与商业模式分析 - 摩尔线程3年累计亏损50亿元,研发投入38.1亿元,营收仅6亿元[11] - 沐曦股份累计亏损32.9亿元,研发投入24.66亿元,营收11.16亿元[12] - 寒武纪上市后累计亏损超33亿元,2024年首次单季度盈利[13][15] - 主要收入来源为政府背景的智算中心项目,而非消费级市场[28][29] 技术挑战与供应链风险 - Fabless模式导致高额流片成本,沐曦股份预付账款从5178万飙升至11.07亿元[18][21] - 7纳米先进制程受限,部分企业转向12纳米等低端制程保障生产[41] - 软件生态薄弱,桌面级显卡收入占比从23.67%骤降至2.48%[36][38] 市场竞争与客户结构 - 客户高度集中,摩尔线程前5大客户贡献98.16%营收[28] - 沐曦股份客户结构剧烈变动,2023年前5大客户全部更换[32] - 寒武纪80.74%营收依赖前5大客户,主要为政府项目[35] 发展战略分歧 - 观点一:强调战略定力与稳健发展,避免对标国际巨头导致战略失焦[42] - 观点二:现阶段核心是融资能力,后续比拼产品性能与商业化落地[43] - 抱大腿策略受关注,如昆仑芯背靠百度、平头哥依托阿里生态[45]
国产GPU厂商的“烧钱与梦想”
经济观察网· 2025-07-11 19:55
行业格局与市场动态 - 英伟达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上市公司,引发市场对AI算力赛道的关注 [2] - 黄仁勋提出"主权AI"概念,强调各国需自主发展AI技术,推动全球GPU行业进入技术+资本双竞赛阶段 [2] - 国产GPU厂商密集冲刺A股IPO,包括摩尔线程、沐曦股份等,行业呈现资本热潮 [4][5] 企业资本运作 - 沐曦股份成立5年完成8轮融资,估值达210.71亿元,股东包括红杉资本、葛卫东等 [4] - 摩尔线程股东数量达86个,3年累计亏损50亿元,研发投入38.1亿元 [4][8] - 寒武纪2020年上市后累计亏损超33亿元,2024年Q4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 [9][11] 商业模式与财务表现 - 国产GPU企业普遍采用Fabless模式,流片成本高昂,沐曦股份预付账款从5178万元飙升至11.07亿元 [14][16] - 摩尔线程3年营收仅6亿元,AI智算业务占比77%,其中42.42%来自智算集群项目 [21] - 沐曦股份客户结构剧烈变动,2023年前五大客户2024年全部更换 [24] 技术挑战与生态壁垒 - 国产GPU面临7nm制程获取受限问题,部分企业转向12nm制程保障供应链安全 [30] - 摩尔线程桌面显卡收入占比从23.67%降至2.48%,驱动兼容性成C端市场主要瓶颈 [27] - 行业专家认为CUDA生态壁垒难以突破,国产GPU需差异化发展信创市场 [28] 发展战略争议 - 华芯金通主张"小步快跑"战略,反对盲目对标国际巨头 [31][32] - 新鼎资本强调融资优先,认为性能需达国际标杆70%即可,建议企业绑定巨头生态 [32][33]
寒武纪-U(688256)每日收评(07-11)
和讯财经· 2025-07-11 17:45
寒武纪股票表现 - 当前股价553 98元 当日主力成本539 33元 5日主力成本569 71元 20日主力成本627 98元 60日主力成本未披露 [1] - 过去一年涨停5次 无跌停记录 [1] - 北向资金持股量1035 36万股 占流通股2 48% 昨日净买入22 76万股 5日净减持0 091% [1] 技术面分析 - 短期压力位547 47元 支撑位523 50元 中期压力位611 11元 支撑位523 50元 [2] - K线呈现大阳烛形态 看涨信号 [2] - 主力资金单日净流入11 42亿元 占总成交额18% 其中超大单净流入10 96亿元 [2] 行业关联 - 所属概念板块涨幅:半导体1 01% 边缘计算0 82% 人工智能0 83% 云计算1 36% [2]
科创板平均股价30.90元,41股股价超百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7-11 17:20
科创板股价表现 - 科创板平均股价为30.90元,其中股价超100元的有41只,股价最高的是寒武纪(553.98元)[1] - 科创板股今日上涨的有402只,下跌的有175只,股价分布为:50元至100元有107只,30元至50元有165只[1] - 科创板百元股今日平均上涨1.81%,上涨29只,下跌11只,涨幅居前的有浩欧博(20.00%)、财富趋势(6.57%)、寒武纪(5.82%)[1] 科创板百元股溢价情况 - 科创板百元股最新收盘价相对发行价平均溢价328.22%,溢价幅度居前的有安集科技(1073.59%)、百利天恒(1038.66%)、热景生物(897.09%)[1] 行业分布 - 科创板百元股集中在电子(20只)、医药生物(8只)、计算机(6只)行业[1] 资金流向 - 科创板百元股今日主力资金合计净流入8.34亿元,净流入居前的有寒武纪(4.36亿元)、海光信息(1.63亿元)、中微公司(0.81亿元)[2] - 净流出资金居前的有影石创新(0.93亿元)、浩欧博(0.35亿元)、峰岹科技(0.26亿元)[2] 融资融券数据 - 百元股最新融资余额合计260.65亿元,融资余额居前的有海光信息(35.79亿元)、寒武纪(34.97亿元)、中微公司(27.06亿元)[2] - 最新融券余额合计为1.61亿元,融券余额居前的有海光信息(0.14亿元)、惠泰医疗(0.12亿元)、华海清科(0.12亿元)[2] 个股表现 - 寒武纪最新收盘价553.98元,涨幅5.82%,换手率2.78%,行业为电子[2] - 惠泰医疗最新收盘价295.00元,跌幅1.21%,换手率0.61%,行业为医药生物[2] - 茂莱光学最新收盘价281.59元,涨幅5.54%,换手率8.12%,行业为电子[2] - 浩欧博最新收盘价156.47元,涨幅20.00%,换手率7.26%,行业为医药生物[3] - 财富趋势最新收盘价115.60元,涨幅6.57%,换手率5.25%,行业为计算机[3]
科创芯片大涨,寒武纪涨超6%!科创芯片50ETF(588750)大涨2%,连续2日吸金,AI芯片加速崛起,国产算力或持续突破
新浪财经· 2025-07-11 14:57
科创芯片板块表现 - 科创芯片50ETF(588750)午后上涨2%,连续2日获资金净流入超2000万元 [1] - 上证科创板芯片指数(000685)上涨2.06%,成分股寒武纪上涨6.06%,盛科通信上涨5.43%,峰岹科技上涨5.28% [3] - 科创芯片50ETF前十大成分股中,中芯国际上涨3.46%成交额35.30亿权重10.27%,海光信息上涨2.19%成交额24.95亿权重9.89%,寒武纪-U上涨6.06%成交额56.77亿权重8.71% [4] 国产芯片技术突破 - 中国研究团队成功研制全球首款可编程单芯片全光信号处理(AOSP)芯片,实现全程光信号处理,突破传统硅光子需"光-电-光"转换限制 [5] - 海外AI芯片巨头市值突破4万亿元,可能提振A股芯片板块情绪 [6] 国产AI芯片发展 - 国产AI芯片产业正经历从技术突破到商业落地的关键转折,寒武纪、昇腾等企业规模化出货,普莱信、苹芯在关键技术突破 [8] - AI算力需求强劲,2025年Q1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达909亿美元同比增长21%,三大云厂商相关支出合计同比增速达24% [8] - AI应用部署带动算力基础设施投入,OpenAI ARR突破100亿美元,ChatGPT年度搜索量达谷歌5.5倍 [9] 投资标的 - 科创芯片50ETF(588750)跟踪科创芯片指数,涨跌幅弹性高达20%,覆盖芯片产业链核心环节 [9] - 场外投资者可关注联接基金(A:020628;C:02062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