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方电子(000682)
icon
搜索文档
东方电子(000682) - 公司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的公告
2025-08-22 16:30
业绩总结 - 2025年1 - 6月公司合并净利润279,649,014.16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302,390,576.91元[2] - 2025年1 - 6月母公司净利润201,678,862.68元,可供股东分配利润906,539,293.93元[2] 利润分配 - 2025年中期以6月30日总股本1,340,727,007股为基数,每10股派现金0.37元(含税)[2] - 2025年中期现金分红总额49,606,899.26元,不分配红股,不转增股本[2] 决策流程 - 2025年5月16日,2024年度股东会授权董事会制定并实施2025年度中期分红方案[6] - 2025年8月22日,第十一届董事会第十四次会议9票同意通过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6]
东方电子(000682.SZ):上半年净利润3.02亿元 拟10派0.37元
格隆汇APP· 2025-08-22 16:24
财务业绩 - 上半年营业收入31.62亿元,同比增长12.18%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9.65% [1]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5亿元,同比增长24.88% [1] 每股指标与分红 - 基本每股收益0.2255元 [1] - 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7元(含税) [1]
东方电子(000682)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2 16:20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31.6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18%[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9.65%[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88%[19] - 基本每股收益0.2255元/股,同比增长19.63%[19]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74%,同比增加0.37个百分点[19] -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62亿元,同比增长12.18%[43] - 公司归母净利润3.02亿元,同比增长19.65%[43] - 营业收入31.62亿元,同比增长12.18%,其中国内收入占比92.72%(29.32亿元),国外收入占比7.28%(2.30亿元)[53][55]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2.2%至31.62亿元[145] - 净利润同比增长16.0%至2.80亿元[146]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9.6%至3.02亿元[146] - 基本每股收益从0.1885元增长至0.2255元[146] - 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54%至13.54亿元[149] - 净利润同比增长13.36%至2.04亿元[149]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研发投入3.04亿元,同比增长18.50%[43] - 研发投入3.04亿元,同比增长18.50%,新增知识产权113件(专利59件,软件著作权54件)[47] - 管理费用1.68亿元,同比增长17.36%,增速高于营业收入增长[53]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1.1%至21.16亿元[14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8.7%至3.02亿元[145]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5.73%至1.26亿元[149] - 所得税费用同比增长138.05%至912.81万元[149] - 直接材料成本占营业成本80.46%,金额16.93亿元,同比增长7.45%[57] 各业务线表现 - 智能配用电业务收入17.48亿元,同比增长12.78%,占营业收入比重55.28%[55] - 新能源及储能业务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23.07%,增速居各业务板块之首[55] - 信息技术相关产业营业收入31.01亿元,同比增长12.33%,毛利率32.43%[56] - 新能源及储能业务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23.07%,但毛利率下降17.55个百分点至16.52%[56] - 综合能源及虚拟电厂业务毛利率40.61%,同比大幅提升15.41个百分点[56] - 烟台海颐软件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33亿元,同比增长6.12%,净利润亏损0.28亿元,同比下降529.86%[74] - 威思顿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2.72亿元,同比增长27.93%,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增长15.06%[75] 各地区表现 - 海外市场拓展取得显著成果,签约阿塞拜疆数字化配网项目合同金额1145万美元[47],沙特市场签订合同1.6亿元并交付2000套智能环网柜[47]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2%,风电装机容量5.7亿千瓦,同比增长22.7%[26] - 2024年主要发电企业电源工程完成投资11,687亿元,同比增长12.1%,国家电网电网工程完成投资6,083亿元,同比增长15.3%[26] - 国家电网2025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700亿元,同比增长11.7%,经营区域内风光新能源新增并网容量2.03亿千瓦,同比增长108.7%[27] - 国家电网承诺2025年电网投资超6,500亿元[27]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53亿千瓦,其中新增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占新增装机总容量的84%[27] - 公司及子公司上半年累计中标额超54亿元[43] - 公司在国网2025年配网区域联合采购中标4.44亿元[44] - 公司在国网总部数字化调度类硬件中标1.14亿元[44] - 公司中标南网配网框架招标1.88亿元[44] - 公司中标广东电网OS2基础软硬件项目合同额超4000万元,份额占比40%[44] - 子公司威思顿在国网营销计量设备招标中标2.06亿元[44] - 子公司海颐软件中标广西电网企业数字化项目金额2000万元[44] 技术和研发进展 - 公司虚拟电厂技术2025年4月入选国家发改委第二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31] - 公司主站控制主动复电技术涵盖主网、配网、主配协同及低压侧范围,保持技术领先地位[33] - 公司为高山远岛等高供电需求地区定制末端型保供微电网系统[34] - 公司自主研发攻克微电网离并网无缝切换、构网型PCS电压频率主动支持、黑启动等关键技术[34] - 公司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产品具有自主可控软硬件平台和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覆盖一区、二区、三区[36] - 低成本国产化罩式FTU产品成本降低20%,南网伏羲配电终端国产化率达100%[49] - 完成1725kW、1250kW、1000kW集中式PCS新国标开普测试,取得认证证书[50] - 虚拟电厂平台完成10个省份政策的适应性开发部署[51] 现金流和财务状况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1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09.78%[19]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5.5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09.78%,主要因采购货款及税费支付增加[53]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扩大至-5.51亿元[151]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33.62亿元[151]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23.90亿元[151] - 支付职工现金9.34亿元[151]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914.74万元,同比由正转负,下降幅度显著[15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2.13亿元,同比减少2976.57万元(约12.24%)[154]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2.72亿元,同比增加6719.43万元(约32.72%)[154]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8.62万元,同比净流出扩大12.76万元[15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4.12亿元,同比增加1.42亿元(约11.18%)[154]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32.02亿元[152] - 货币资金34.33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5.51个百分点至27.12%[60] - 货币资金减少16.7%,从期初41.21亿元降至期末34.33亿元[136] - 母公司货币资金减少13.7%,从期初17.38亿元降至期末14.99亿元[140] - 受限货币资金2.31亿元,因各类保证金用途[63] - 经营活动产生的财务收入为3348万元(利息收入3586万元减利息费用169万元)[145] 资产和负债变动 - 总资产126.5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0.22%[19]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53.5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度末增长4.73%[19] - 存货44.95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上升5.23个百分点至35.51%[60] - 合同负债35.64亿元,占总资产比例增加0.42个百分点至28.16%[60] - 存货增加17.5%,从期初38.25亿元增至期末44.95亿元[136] - 合同资产减少25.7%,从期初2.81亿元降至期末2.09亿元[136] - 其他流动资产增加58.9%,从期初1.84亿元增至期末2.93亿元[136] - 短期借款减少31.9%,从期初2.62亿元降至期末1.78亿元[137] - 应付职工薪酬减少27.1%,从期初6.76亿元降至期末4.93亿元[137] - 应交税费减少67.3%,从期初1.43亿元降至期末0.47亿元[137] - 未分配利润增加9.7%,从期初24.94亿元增至期末27.36亿元[138] - 母公司应收账款增加13.1%,从期初5.91亿元增至期末6.69亿元[141] - 合同负债同比增长5.5%至14.99亿元[142] - 未分配利润同比增长18.7%至9.09亿元[142] - 负债总额同比下降1.8%至31.83亿元[142]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6.07亿元,同比增长2120.83万元(约3.78%)[156][157][158] - 其他综合收益为-3331.88万元,同比减少214.85万元[156][157][158] - 未分配利润为27.36亿元,同比增长2420.58万元(约9.70%)[156][157][158] - 资本公积为11.52亿元,同比增长315.84万元(约2.75%)[156][157][158] - 少数股东权益为4.63亿元,同比减少299.56万元(约0.64%)[156][157][158]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期初余额为503,621,799元[159] - 综合收益总额本期增加252,468,755元[159] - 所有者投入资本减少78,517元[159] - 利润分配减少107,258,160元[160] - 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余额为515,669,621元[160] - 资本公积期末余额为1,342,297,000元[160] - 盈余公积期末余额为1,152,299,592元[160] - 未分配利润期末余额为427,511,080.55元[160] - 一般风险准备期末余额为101,904,466.06元[160] - 其他综合收益期末余额为-6,502,942.83元[160] - 公司股本保持稳定为13.407亿股[162][164] - 资本公积从169.095亿元微增至169.095亿元[162][164] - 2025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20.369亿元[162] - 2025年半年度向股东分配利润6.033亿元[162] - 未分配利润从7.652亿元增至9.085亿元,增长18.7%[162] - 所有者权益总额从39.274亿元增至40.708亿元,增长3.7%[162] - 2024年半年度综合收益总额为1.795亿元[164] - 2024年半年度向股东分配利润10.726亿元[164] - 其他综合收益从-352.76万元改善至-192.69万元[162][164] - 盈余公积从1.019亿元增至1.307亿元,增长28.3%[162][164] 投资和子公司表现 - 投资性金融资产期末余额4.10亿元,本期出售200万元[62] - 报告期投资额1276.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65%[64] - 投资收益9688.74万元[149] - 烟台东方威思顿电气有限公司总资产55.86亿元,净资产27.35亿元,营业收入12.72亿元,净利润1.56亿元[74] - 烟台东方电子电气有限公司总资产10.33亿元,净资产1.85亿元,营业收入3.33亿元,净利润0.35亿元[74] - 龙口东立电线电缆有限公司总资产1.85亿元,净资产1.27亿元,营业收入1.51亿元,净利润0.13亿元[74] - 烟台海华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1.30亿元,净资产0.61亿元,营业收入0.46亿元,净利润0.05亿元[74] - 北京东方京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2.05亿元,净资产1.00亿元,营业收入0.35亿元,净利润0.11亿元[73] - 烟台东方纵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亏损22.99万元[73] - 公司使用自有资金进行银行理财,发生额17000万元,未到期余额3500万元[113] - 全资子公司东方威思顿设立创业投资基金,累计投资金额18400万元,占基金认缴总额92%[115] - 创业投资基金当前投资净额17400万元,占基金认缴总额87%[115] - 公司委托理财无逾期未收回金额,且未计提减值准备[113] 利润分配和股东回报 - 利润分配预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37元(含税)[5] - 公司2024年度向全体股东派发现金红利6033.27万元,2025年中期计划分配现金红利4960.69万元[81] - 公司近3年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将超过4亿元[81] - 公司宣布每股派息0.37元(含税),每10股派发现金0.37元[84] - 现金分红总额为49,606,899.26元,占利润分配总额的100%[84] - 分配预案的股本基数为1,340,727,007股[84] - 公司可分配利润为908,509,901.99元[84] 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 - 董事丁振华于2025年6月6日离任(退休)[83] - 董事刘勋章于2025年6月6日离任(工作调动)[83] - 董事刘志军于2025年6月30日被选举任职(工作调动)[83] - 董事张驰于2025年6月30日被选举任职(工作调动)[83] - 公司报告期无股权激励计划或员工持股计划[85] - 公司报告期无控股股东非经营性资金占用[92]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93] - 公司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94] - 公司报告期无重大诉讼仲裁事项[96] - 公司报告期无处罚及整改情况[96] - 宁夏黄三角履行避免同业竞争承诺中[91] - 东方电子集团与宁夏黄三角履行一致行动协议承诺中[91] - 公司股份总数维持1,340,727,007股不变,有限售条件股份增加37,718股至170,068股[120] - 无限售条件股份减少37,718股至1,340,556,939股,股份变动比例极小[120] - 股份变动原因为监事限售期满及董事辞职引发的限售股调整[120]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74,314人[125] - 控股股东东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27.58%,持股数量为369,774,238股[125] - 第二大股东宁夏黄三角投资中心持股比例为13.86%,持股数量为185,851,000股[125] - 全国社保基金五零三组合持股比例为3.43%,持股数量为46,000,000股,报告期内减持11,999,906股[12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比例为1.27%,持股数量为17,073,847股,报告期内增持4,864,378股[125] - 董事丁振华期末限售股数为169,318股,限售原因为离任董事,解除日期为2027年12月29日[123] - 原董事陈巨升本期解除限售股数为4,612股,解除后持股数为0[123] - 自然人股东于范易持股比例为0.84%,持股数量为11,306,945股,报告期内增持4,797,045股[126] - 自然人股东刘福娟持股比例为0.60%,持股数量为8,058,846股,报告期内增持4,313,546股[126] - 华夏能源革新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比例为0.55%,持股数量为7,371,073股,报告期内减持4,467,900股[126]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1,340,727,007.00元[167] - 公司于2018年2月27日发行176,712,812股股份收购威思顿83.2587%股权[166] - 公司向宁夏黄三角投资中心发行185,851,000股股份[166] 关联交易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贡献951.44万元人民币[24] - 关联交易采购商品金额2321.75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1.10%[97] - 关联交易采购商品金额131.82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06%[97] - 获批关联交易额度5000万元未超限额[97] - 烟台国网中电气有限公司采购商品发生额2773.27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1.31%[98] - 山东国研自动化有限公司采购商品发生额1047.65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50%[98] - 东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接受劳务发生额4.29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00%[98] - 东方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出售商品发生额22.76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01%[98] - 烟台东方瑞创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出售商品发生额27.34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01%[98] - 烟台东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出售商品发生额0.12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00%[98] - 山东国研自动化有限公司出售商品发生额61.63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02%[98] - 烟台东玉麟电气有限公司出售商品发生额69.57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02%[98] - 烟台国网中电气有限公司出售商品发生额35.16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0.01%[98] - 同受国丰集团控制的其他公司出售商品发生额3878.18万元,占同类交易比例1
东方电子(000682) - 半年报财务报表
2025-08-22 16:16
资产负债 - 公司2025年上半年末资产总计126.58亿元,较期初增长0.22%[4][5][6] - 流动资产合计107.30亿元,较期初增长0.30%[4] - 存货期末余额44.95亿元,较期初增长17.51%[4] - 流动负债合计66.29亿元,较期初下降2.80%[5] - 负债合计68.39亿元,较期初下降2.62%[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53.56亿元,较期初增长4.73%[6] - 母公司2025年上半年末资产总计72.54亿元,较期初增长1.19%[7][8] - 母公司流动资产合计43.62亿元,较期初增长2.50%[7][8] - 母公司应付票据期末余额2.02亿元,较期初下降37.40%[8] - 母公司合同负债期末余额14.99亿元,较期初增长5.48%[8] 经营业绩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总收入为31.62亿元,同比增长12.18%[11] - 2025年半年度营业总成本为28.98亿元,同比增长12.25%[11] - 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为2.80亿元,同比增长16.03%[12] - 2025年半年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2255元,同比增长19.63%[13] - 2025年母公司营业收入为13.54亿元,同比增长0.54%[15] - 2025年母公司净利润为2.64亿元,同比增长4.35%[15] - 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0364947074亿美元[16] - 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519美元[16] - 2025年上半年稀释每股收益为0.1519美元[16] 现金流量 - 2025年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5.5103896515亿美元[18] - 2025年上半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0.3370025635亿美元[18] - 2025年上半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0.9508642077亿美元[19] - 2025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 6.8056358049亿美元[19] - 2025年上半年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3.617464147亿美元[18] - 2025年上半年收到的税费返还为0.5526157145亿美元[18] - 2025年上半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23.9022755154亿美元[18]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60,985,947.39元[21]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为61,472,130.93元[21]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486,183.54元[2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为 - 224,700,499.97元[21] - 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636,966,693.28元[21]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1,412,266,193.31元[21] 权益变动 - 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本期期初余额合计为5,606,994,572.55元[22] - 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本期增减变动金额合计为212,082,950.39元[22] - 2025年半年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本期期末余额合计为5,819,077,522.94元[23] - 综合收益总额变动使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变动279,627,265.71元[22] - 母公司上年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927,427,198.37元[28] - 母公司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203,694,569.75元[28] - 母公司本期利润分配金额为 - 60,332,715.32元[29] - 母公司本期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金额为143,361,854.43元[28] - 母公司本期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4,070,789,052.80元[29] - 2024年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792,527,581.44元[31] - 本期永续债减少207,498.85元[32] - 本期资本公积增加72,406,256.37元[32] - 本期库存股增加72,198,757.52元[32] - 本期综合收益总额为 - 207,498.85元[32] - 本期利润分配减少107,258,160.56元[32] - 本期期末其他综合收益为 - 3,735,049.80元[32] - 本期期末未分配利润为734,877,678.54元[32] - 本期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为3,864,726,338.96元[32] - 公司股本为1,340,727,007.00元,期初与期末未变[31][32]
烟台虚拟电厂探索市场化治电 政策红利催生潜力新赛道
中国新闻网· 2025-08-15 17:22
项目运营与盈利情况 - 烟台数字化虚拟电厂集合360余家用户和39万千瓦可调资源,通过电力现货市场交易实现常态化盈利[1] - 项目自2023年11月互联互通以来累计完成521万千瓦时调节电量,创造收益113万元[3] - 烟台市公交集团通过接入储能、充电桩等资源实现年收益近百万元,相当于多售出数万张车票的利润[3] - 烟台项目3月收益8万元,6月因资源扩容增至15万元,预计第三批资源接入后月收益将接近20万元[3] - 收益的60%直接返还用户,从电费单中抵扣[3] 政策环境与发展阶段 - 2025年以来新能源全量入市136号文、虚拟电厂专项357号文等政策密集出台,明确虚拟电厂作为聚合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地位[3] - 国家电网发布支持意见推动虚拟电厂常态化运营[3] - 山东2024年通过《电力市场规则(试行)》明确交易模式与结算方式[3] - 政策破冰让虚拟电厂从概念走向盈利[3] - 虚拟电厂最艰难的时期已过,政策体系逐步完善[5] 技术能力与资源构成 - 自主研发的智慧管控平台实现发电侧(分布式光伏)与负荷侧(空调、工商业设备等)资源的协同调度[3] - 60%至70%的工作量集中在资源池建设,包括摸查可调潜力到改造接入的全产业链能力[3] - 目前已接入光伏、储能、海水淡化等12类资源,其中负荷侧资源为主力[3] - 存量分布式光伏因固定上网电价(约0.4元/千瓦时)高于现货市场价暂未大规模参与[3] - 136号文要求增量新能源场站入市,未来资源空间将持续扩大[3] 市场优势与功能价值 - 聚合竞价能力是虚拟电厂的天然优势,单个场站难以匹敌[3] - 通过平台实现对电网原本无法控制的光伏资源调控,省去电网额外投资[5] - 通过错峰1至2小时调度化解电动汽车集中充电导致的小区变压器过载问题[5] - 以市场化方式破解分布式光伏"四可"监管需求和电网过载等多个电力治理难题[5] - 集技术、资源、市场于一体的新赛道有望在助力"双碳"目标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释放更大潜力[5]
聚力整合产业资源,提升展会服务能级 打造清洁能源行业标杆盛会
齐鲁晚报· 2025-08-14 15:24
博览会筹备情况 - 烟台市成立由分管市领导牵头,贸促会、发改委、工信局等多部门协同的筹备工作小组,构建高效筹备体系 [5] - 制定详尽任务清单与时间节点,明确部门职责,形成统一指挥、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5] - 对烟台八角湾国际会展中心进行全面升级,优化场馆硬件设施 [6] 招商招展进展 - 线上依托展会官网、行业媒体及社交媒体矩阵精准推送展会信息 [5] - 线下组建专业招商团队赴北京、上海、广州等产业高地开展招商 [5] - 走访14家龙头企业、3个产业园区及2个行业协会,面向76家产业链企业开展参展动员 [5] - 东方电子、中集来福士、万华化学等龙头企业已确认参展,带动30余家中小企业意向参展 [5] 展会服务保障 - 联合交管部门规划专项疏导方案,协调开通展会专线公交 [6] - 公安、消防、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动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6] - 制定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筑牢展会安全防线 [6]
2025年中国智能配电设备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大型企业综合竞争力较强[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11 09:43
行业概述 - 配电网是能源生产、转换、消费的关键环节,是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支撑平台、多元海量信息数据平台和多方市场主体的交易平台,正逐渐成为电力系统的核心 [1][12] - 传统电网面临日益复杂的用电需求和新能源接入挑战,智能配电网建设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配电网智能化升级成为必然趋势 [1][12] - 智能配电设备集成传感器、通信模块、智能控制单元和数据分析功能,能实时监测电网运行状态,实现自动控制、远程运维、故障预警及自我诊断,提升配电系统可靠性、经济性和智能化水平 [3] 市场规模 - 2024年智能配电设备行业市场规模达867.24亿元,同比增长24.28% [1][12] - 2024年电力投资完成额达17770亿元,同比增长14.63%,其中电网投资占比34.23%,电源投资占比65.77% [10] 政策环境 - 国家发布《关于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老旧电网设备更新,逐步淘汰S9及以下变压器等落后低效设备,原则上不得新采购能效低于节能水平(能效2级)的电力设备 [5][7] - 《电力装备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推动电力装备智能化升级,加快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动"5G+工业互联网"典型场景在电力装备领域应用 [5][7] - 《关于加强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稳定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电力设备运维保障,持续开展设备隐患排查治理和状态监测 [5][7] - 《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制修订一批配电网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设备接入标准 [5][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电气组件(高低压开关、变压器、操作机构)、金属件(壳体、铜排、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保护控制装置、互感器、电容器)等原材料供应商 [8] - 下游主要面向电力市场,需求集中在配电网升级改造(老旧线路智能化替换)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持新能源并网、微电网、储能协同),重点采购智能断路器、环网柜、配电终端等设备 [8] 竞争格局 - 大型企业包括国电南瑞、许继电气、平高电气、东方电子、山东电工电气集团、国网英大等,注册资本超过10亿元或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业务多元化,综合竞争力强 [14] - 中型企业包括双杰电气、金冠股份、巨邦集团、北京合锐赛尔、湖北网安科技、北京昊创瑞通等,业务相对集中,在细分领域具有竞争力 [14] - 小型企业规模较小且数量众多,产品类别和经营区域集中,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14] 代表企业 - 许继电气2024年营业总收入170.9亿元,智能变配电系统占比27.57%,智能电表占比22.62%,智能中压供用电设备占比19.61%,新能源及系统集成占比14.42% [16] - 平高电气2024年营业总收入124亿元,高压板块占比62.07%,配网板块占比26.14% [18] 发展趋势 - 智能断路器、智能电表等设备将广泛应用,实现对配电系统的实时监测、精准控制和故障自愈,提升电网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0] -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智能配电设备将朝高效能、低损耗方向发展,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和优化设计,降低运行能耗,可回收性和环保性将受到更多关注 [20]
东方电子发布参设公司进展 东方茸世拟增资瓴芯电子
北京商报· 2025-08-08 14:59
投资交易 - 东方电子通过参设基金东方茸世投资1400万元认购瓴芯电子新增注册资本19.18万元 [1] - 增资完成后东方茸世持有瓴芯电子股权比例为3.68% [1] 标的公司业务 - 瓴芯电子主营业务为汽车电子、工业通信和高档消费品领域的模拟集成电路芯片 [1] - 公司业务涵盖模拟集成电路芯片的自主开发及营销 [1]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虚拟电厂(VPP)‌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并进,虚拟电厂迈向千亿蓝海[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6 09:11
核心观点 - 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和可调节负荷等资源 在增强电力保供和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作用显著 行业正处于从邀约型向市场型转型阶段 发展条件日益成熟 国家设定了2027年调节能力突破2000万千瓦和2030年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 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背景下 虚拟电厂降本增效优势突出 试点项目已在沿海高负荷地区形成核心布局 商业模式向多元化转型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 多层次市场体系加速构建 为虚拟电厂提供广阔价值实现空间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2亿元 2030年跨越千亿元 未来行业将在政策与市场协同、技术融合创新、生态跨界融合等驱动下加速发展 构建"源网荷储充"一体化生态 成为能源数字化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支撑 [1][6][11][13][15][19][20][25][27][28] 行业相关概述 - 虚拟电厂是基于电力系统架构 运用现代信息通信和系统集成控制等技术 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 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2] - 虚拟电厂对增强电力保供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在系统运行方面可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多种调节服务 在需求侧管理方面可组织负荷资源开展需求响应 在市场交易方面可聚合分散的资源参与市场交易 [4] 行业发展背景 -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支持虚拟电厂发展的政策文件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框架体系 包括《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等 形成了覆盖技术创新、市场机制、试点示范的全链条政策体系 [8]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两阶段发展目标:到2027年建成制度完备、机制健全的虚拟电厂运营体系 推动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突破2000万千瓦;至2030年带动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跃升至5000万千瓦以上 [11] - 截至2025年5月 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84亿千瓦 同比增长56.9% 风电装机达5.67亿千瓦 同比增长23.1% 两者合计占比攀升至45.77% [13] - 国家电网研究显示 通过虚拟电厂实现5%峰值负荷的柔性调节 可规避6000万—7000万千瓦的冗余装机建设 综合成本较传统电源降低85%—90% [13] - 虚拟电厂建设成本仅为火电厂的1/8 满足5%峰值负荷需求时 火电厂路径需投资4000亿元 而虚拟电厂总投入仅500-600亿元 降幅超85% [15] 行业产业链 - 中国虚拟电厂产业链已形成"资源聚合—平台运营—市场交易"的完整闭环 上游以可控负荷、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系统为核心资源 涵盖工业负荷、商业建筑负荷、居民负荷等多元可调节负荷 以及光伏、风电、水电等分布式电源和电化学储能设施 中游为虚拟电厂运营平台 通过AI算法、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区域、跨品类的资源聚合与协同优化 形成可调度的"虚拟机组" [17] 行业发展现状 - 当前中国虚拟电厂试点已形成以山东、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高负荷地区为核心的布局 由电网企业、能源集团及科技公司联合推动 聚合规模覆盖几十千瓦至百万千瓦级 并广泛应用5G通信、AI调度算法、光储直柔技术实现秒级响应 [19] - 商业模式从单一需求响应向"电力交易+碳服务"多元化转型 上海市级平台已接入40家虚拟电厂 整合工商业楼宇、储能电站等资源 深圳于2022年成立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 其平台最大调节能力达110万千瓦 [19] - 山东青岛上合特来电虚拟电厂等10个示范项目聚合容量超2000MW 覆盖工商业负荷、储能、电动汽车等多元资源 采用"云边端"架构 边缘节点算力达16TOPS 支持毫秒级响应 [20] - 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虚拟电厂构建519.06MW负荷资源池 最大调节能力41.154MW [20] - 国家电投山西公司"负荷类"虚拟电厂聚合容量1156.88万千瓦 可调节容量49.96万千瓦 [20] - 冀北网地一体虚拟电厂平台接入15.4万kW可调资源 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20] - 成都高新四区虚拟电厂聚合206家重点企业 最大压降负荷4.65万千瓦 [20] - 国网冀北电动重卡型虚拟电厂聚合11座重卡充换电站电池资源 调节能力最大2.23万千瓦 [20] - 上海城市级虚拟电厂平台最大调节容量70.43万千瓦 通过需求响应补贴(0.4元/kWh)和辅助服务市场补偿实现收益多元化 [20] - 中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于2025年突破102亿元 并以超4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 至2030年有望跨越千亿元量级 [20]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虚拟电厂行业已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参与主体包括央国企、民营企业、科技公司及新兴创业企业 [23] - 以国家电网、华能集团、国电南瑞为代表的央国企依托资金实力、政策支持及电网基础设施优势 通过规模化布局虚拟电厂项目 快速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可调节负荷等资源 构建起覆盖源网荷储的协同调控体系 [23] - 国能日新、特锐德、恒实科技等民营企业聚焦技术创新与细分场景深耕 在AI负荷预测、车网互动(V2G)、需求响应优化等关键领域形成技术壁垒 [23] - 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凭借数字技术优势跨界入局 为行业注入5G通信、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动能 [23] - 截至2024年底 全国62家注册虚拟电厂运营商中 央国企占比达73% 民营企业占比27% [23]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规模化发展加速成型 《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25年调节能力超2000万千瓦的目标 预计到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2亿元 2030年跨越千亿元门槛 形成以东部沿海高负荷地区为核心、中西部新能源富集区为补充的全国性布局 [25] - 技术融合深化 智能化与实时性成核心竞争力 AI调度系统通过机器学习优化负荷预测精度至95%以上 实现百万级设备秒级响应 5G低时延网络支撑充电桩、工业产线等分布式资源实时调控 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数据不可篡改 数字孪生技术将构建虚拟电厂"镜像系统" 模拟极端场景下的运行策略 [26][27] - 生态体系扩展 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 车网互动(V2G)技术规模化应用 使电动汽车成为移动储能单元 深圳已聚合超10万辆电动重卡参与峰谷调节 单日调峰能力达70万千瓦 居民侧通过智能电表、空调负荷控制器聚合可调节资源 浙江金华商业大厦两小时高峰调节收益达1.44万元 能源企业与科技巨头协同创新 华为、腾讯等依托"云边端"架构与AI算法 推动虚拟电厂向能源互联网演进 [28]
逐绿前行绘新景 绿潮涌动向未来
齐鲁晚报· 2025-07-16 06:24
新兴产业与技术创新 - 东方电子集团烟台市数字虚拟电厂运营中心通过智能化协调控制实现电力资源削峰填谷,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4] - 云储新能源科技公司采用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设计实现储能系统"本质安全"[4] - 烟台港智慧滚装码头使用智能转运装备AT-AGV实现商品车高效搬运,中控室可远程管控作业[4] - 2025年上半年计划培育山东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组织2家公司申报国家级重点"小巨人"企业[5] - 淼盾物联联合政府打造"两化一网风险监测预警平台",覆盖全区4万余家企业隐患数据[6] 绿色产业与智能制造 - 累计培育市级以上智能工厂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绿色工厂10家[6] - 联东U谷·芝罘智能制造产业园三期签约企业50余家,优先引入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7] - 宏洲海洋入选2025年度海洋强省建设重点项目,烟台港芝罘湾港区等12个项目入选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9] - 冰轮环境天源智擎大模型入选省级工业领域行业大模型"揭榜挂帅"项目[9] 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 - 夹河·幸福新城聚焦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服务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及低空经济、总部经济等特色产业[10] - 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应用3D裸眼折屏、V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文旅体验,实现工业与文化深度融合[12] - 醴泉啤酒厂改造为"产商文旅"综合体,涵盖博物馆、精酿工坊、商业街及文旅体验中心[12] 人才引进与创新生态 - 每年引进青年人才1.2万人以上,数量居全市首位,提供人才公寓租金补贴及定制化服务[9] - 举办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TAC赛事,为机器人产业储备人才[10] 城市更新与文旅融合 - 改造老厂房减少建筑垃圾,棉纺厂、钢铁厂等工业遗存转型为创意产业园[11] - 幸福湾活力海岸、夹河湿地公园等新消费场景成为海岸线旅游热点[11][12] - 北极星钟表厂与啤酒厂工业遗存构建多元业态集聚的消费新场景[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