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立讯精密(002475)
icon
搜索文档
金十图示:2025年08月01日(周五)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午盘收盘行情一览:银行股多数走高,石油、消费电子、医药股走低
快讯· 2025-08-01 11:36
银行股行情 - 银行股多数走高 其中光大银行上涨0.09元(+0.80%)至4.05元 市值2392.96亿元 成交额3.88亿元[4] - 中国太保上涨0.12元(+0.32%)至58.54元 市值3626.37亿元 成交额4.24亿元[4] - 中国平安下跌0.15元(-0.26%)至37.58元 市值10660.27亿元 成交额13.91亿元[4] 石油行业行情 - 石油股整体走低 中国石化下跌0.29元(-4.83%)至5.72元 市值6935.23亿元 成交额13.53亿元[4] - 中国石油下跌0.26元(-2.93%)至5.41元 市值15758.11亿元 成交额8.84亿元[4] 消费电子行情 - 消费电子股走低 工业富联上涨0.20元(+0.55%)至32.76元 市值6505.96亿元 成交额46.48亿元[5] - 立讯精密下跌1.85元(-5.35%)至36.83元 市值2670.92亿元 成交额16.09亿元[5] 医药股行情 - 医药股走低 恒瑞医药下跌1.36元(-2.16%)至61.54元 市值2360.23亿元 成交额27.02亿元[5] - 迈瑞医疗下跌3.25元(-1.41%)至19.32元 市值1912.09亿元 成交额10.45亿元[5] 酿酒行业行情 - 贵州茅台下跌0.62元(-0.35%)至1417.60元 市值17807.86亿元 成交额25.26亿元[4] - 山西汾酒下跌4.07元(-0.29%)至178.38元 市值2176.17亿元 成交额8.45亿元[4] - 五粮液下跌0.25元(-0.21%)至120.90元 市值4692.86亿元 成交额5.58亿元[4] 半导体行情 - 北方华创下跌5.20元(-1.55%)至138.54元 市值2381.29亿元 成交额12.26亿元[4] - 寒武纪下跌14.53元(-2.05%)至330.00元 市值2907.41亿元 成交额30.95亿元[4] - 海光信息下跌0.66元(-0.47%)至694.97元 市值3220.14亿元 成交额21.51亿元[4] 新能源汽车行情 - 比亚迪下跌0.10元(-0.10%)至20.11元 市值9585.82亿元 成交额4.17亿元[4] - 宁德时代下跌0.16元(-0.79%)至20.14元 市值4297.96亿元 成交额8.81亿元[5] 证券行情 - 中信证券下跌0.02元(-0.07%)至265.67元 市值12112.72亿元 成交额13.69亿元[5] - 国泰君安上涨1.05元(+0.40%)至29.00元 市值3550.62亿元 成交额37.21亿元[5] 交通运输行情 - 京沪高铁上涨0.01元(+0.19%)至8.61元 市值2646.88亿元 成交额2.44亿元[4] - 顺丰控股上涨0.62元(+1.35%)至46.62元 市值2521.61亿元 成交额6.32亿元[5]
港澳代理见证开户业务实现大湾区内地9市全覆盖,大湾区ETF投资机会备受关注
新浪财经· 2025-08-01 10:26
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8月1日09:56,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931000)上涨0.29% [1] - 成分股捷佳伟创(300724)上涨19.98%,深桑达A(000032)上涨6.57%,深信服(300454)上涨4.35%,英维克(002837)上涨3.71%,传音控股(688036)上涨3.69% [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大湾区ETF近2周累计上涨1.26% [1] ETF表现 - 大湾区ETF(512970)最新价报1.3元,当日上涨0.70% [1] - 近1年净值上涨27.00%,近3个月超越基准年化收益为8.52% [1] - 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为21.99%,最长连涨月数为4个月,最长连涨涨幅为17.05%,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为5.14% [1] - 近1个月夏普比率为2.25 [1] 流动性指标 - 大湾区ETF盘中换手率0.01%,成交金额5176.00元 [1] - 近1年日均成交25.60万元 [1] 风险指标 -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43%,回撤后修复天数为108天 [2] - 今年以来跟踪误差为0.053% [3] 费率结构 - 管理费率为0.15%,托管费率为0.05% [2] 指数构成 - 跟踪中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主题指数,反映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关上市公司整体表现 [3] - 指数系列包含港股通、沪港深三地及内地市场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 [3] - 选取最大50只香港市场证券、最大300家公司及最大100只内地市场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3] - 结合科技类证券行业因子调整权重,使指数样本中科技类证券权重与待选空间占比接近 [3] 权重分布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0.37% [4] - 中国平安权重8.55%,比亚迪权重8.59%,招商银行权重8.14% [4][6] - 美的集团权重5.08%,立讯精密权重5.04%,迈瑞医疗权重3.91% [4][6] - 汇川技术权重3.49%,中兴通讯权重3.00%,格力电器权重2.88%,胜宏科技权重2.33% [4][6] 权重股表现 - 比亚迪上涨0.18%,中国平安下跌0.27%,招商银行上涨0.11% [6] - 美的集团上涨0.17%,立讯精密上涨0.35%,迈瑞医疗上涨0.83% [6] - 汇川技术上涨0.92%,中兴通讯上涨0.73%,格力电器上涨0.64%,胜宏科技上涨0.16% [6]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光电耦合器件行业工作原理、产销量、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光电耦合器件规模达45亿元,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1 09:18
行业概述 - 光电耦合器件是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的电-光-电转换器件 由发光源和受光器组成 具有电绝缘和抗干扰特性[3] - 按光路径可分为外光路和内光路 按输出形式分光敏器件/NPN三极管/达林顿三极管等7类 按封装分同轴/双列直插/TO等6类[3] - 主要应用于通信(69%) 工业控制 汽车电子 医疗设备等领域 起隔离和信号传输作用[14] 市场规模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20年16.9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21.2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5.83% 预计2025年达22.4亿美元[16] - 中国市场规模从2019年19.74亿元增长至2024年45.19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8.02%[19] - 中国产量从2017年41.02亿颗增长至2024年123.03亿颗 年复合增长率24.57% 销量从49.34亿颗增至143.2亿颗 年复合增长率23.75%[17]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为电子元器件/光芯片/连接器等原材料 中国电子元器件市场规模从2017年18310亿元增长至2024年24826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4.45%[12] - 中游为生产制造环节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通信/电视/军事/工业/汽车等[10] 竞争格局 - 国际巨头博通/安森美/东芝等垄断高端市场 台湾光宝/亿光占据中低端市场超50%产能[22] - 中国大陆厂商市占率较低 但涌现奥伦德/匡通/华联电子等具备竞争力企业[22] - 华联电子2024年智能控制器收入12.24亿元(同比增长9.09%) 显示组件收入3.38亿元(同比下降27%)[26] 技术趋势 - 高速化:响应速度向纳秒级发展 10Mbps以上高速产品实现国产替代[30] - 高性能:隔离耐压超5kV 采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降低功耗[31] - 小型化:封装尺寸缩小50%以上 开发SOP/QFN等紧凑型产品[33] - 轻量化:重量降低30%-40% 满足航空航天和车载电子需求[34] 应用领域 - 5G通信:基站建设和网络设备升级驱动高速光耦需求[17] - 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应用持续深化[17] - 工业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和变频器需求增长[22] - 智能家居:物联网兴起带动应用扩展[16] 代表企业 - 华联电子(872122):主营智能控制器/光电显示组件/光耦半导体 产品应用于光伏逆变器/轨道交通等领域[25][26] - 奥伦德科技:国内首批量产红外芯片企业 产品覆盖500品种型号 基本实现PIN TO PIN对标国际品牌[28] - 匡通电子: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 主要产品包括LED/光电耦合器/集成电路[25]
2025年中国无接触供电(CPT)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1 09:11
核心观点 - 无接触供电(CPT)行业受益于电动汽车、智能家居和消费电子等领域对无线充电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快速发展,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70亿元增长至1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0% [1][14] - 行业竞争激烈,上游原材料领域由大型企业垄断,中游制造商技术难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主要企业包括安克创新、信维通信、立讯精密等 [16] - 未来行业将朝着技术持续创新升级、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的方向发展,并与物联网技术紧密结合,实现智能化供电管理 [23][24] 行业概述 - 无接触供电(CPT)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没有电气连接和物理接触的情况下实现电能传输,通过磁场耦合技术与微电子控制相结合,以空气作为松耦合介质,通过现代电力电子技术和控制方法产生磁场共振,从而实现电能的传输 [4] - 无接触供电技术根据工作原理和传输方式可分为电磁感应供电、磁共振耦合供电、电容耦合供电和以微波/激光为载体的供电 [5] - 行业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2010年以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2010年后开始探索商业化应用,2019年后国家层面陆续发布行业标准和产业政策,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7] 市场规模 - 2020-2024年无接触供电(CPT)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从2020年的70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2.0% [1][14] - 消费电子是无接触供电的主要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其他可穿戴设备中,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94亿部,同比下降6.5%,2025年上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41亿部,同比下降0.17% [12] 产业链 - 无接触供电行业上游主要包括方案设计、电源芯片、磁性材料、传输线圈生产环节,中游是指无接触供电产品制造商和无接触供电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下游包括汽车、消费电子、工业设备、医疗器械等 [10] - 消费电子领域,无接触供电技术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和其他可穿戴设备中,用户可以通过将设备放置在充电设备上实现无线充电,方便快捷 [12] 竞争格局 - 无接触供电(CPT)行业竞争激烈,主要集中在中游制造商和下游终端用户之间,上游原材料领域一些大型企业已经形成垄断地位,中游制造商领域技术难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 [16] - 行业内相关企业主要包括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瀛通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市奥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16] -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营收规模最大的全球化消费电子品牌企业之一,专注于智能配件和智能硬件的设计、研发和销售,拥有全球140多个国家与地区超1亿用户,2024年充电储能类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26.67亿元,同比增长47.23% [18][19] - 立讯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电子、通信及数据中心、汽车、医疗等领域相关零组件、模组及系统集成业务,2024年公司消费性电子实现营业收入2240.94亿元,同比上涨13.65% [21] 发展趋势 - 技术持续创新升级,无接触供电技术将朝着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更远的传输距离、更智能化的控制和更低廉的成本方向发展,通过集成更先进的控制算法和优化电磁设计,进一步提升能量传输的效率和距离 [23] - 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伸,除了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等领域,还将在工业自动化、医疗健康、智能交通等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24] -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普及,无接触供电技术将与之紧密结合,实现智能化的供电管理,根据设备需求自动调整供电功率 [23]
大湾区23家企业上榜 广东地区企业表现突出
搜狐财经· 2025-08-01 07:17
全球500强榜单概况 - 2025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营收总和达41.7万亿美元,超过全球GDP的三分之一,资产总额和净资产总额均创历史新高,但员工总数同比下降 [2] - 沃尔玛连续第十二年位居榜首,亚马逊排名第二,前十名中有三家中国企业(国家电网第三、中石油第五、中石化第六) [3] - 美国以138家上榜企业居首,中国130家蝉联第二,日本38家排名第三,三国企业数量、营收和利润合计占比超六成 [3] 中国企业表现 - 中国上榜企业总数减少3家至130家,但平均利润逆势增长7.4%至42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3] - 比亚迪首次进入前100强(第91位,上升52位),立讯精密(第423位,上升65位),腾讯、华为、美的排名分别上升25位、20位、31位,碧桂园重返榜单第460位 [3] - 粤港澳大湾区上榜企业总数达23家,其中广东18家(深圳9家、广州6家、佛山2家、东莞1家),香港5家 [4] 区域与行业亮点 - 广东上榜企业增至18家,占中国总数的14%,覆盖汽车、电子、家电、金融等领域 [4] - 广药集团连续五年上榜(总榜第459位),并连续三年入选制药分行业榜单(第14位),是制药行业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4]
立讯精密股价下跌2.94% 上半年净利润预计超60亿元
金融界· 2025-08-01 04:08
股价表现 - 2025年7月31日收盘价36.63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11元 跌幅2.94% [1] - 当日成交量100.62万手 成交金额37.40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3.85亿元 占流通市值0.15% [1] 财务业绩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64.75亿元至67.45亿元 同比增长20%至25% [1] - 在复杂多变外部环境中展现较强抗风险能力 [1] 业务概况 - 属于消费电子行业的高端精密制造企业 [1] - 产品涵盖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及医疗等领域 [1] - 通过全球化产能布局和垂直整合战略构建多元化业务生态 [1] - 通过深化垂直整合战略强化技术优势 [1]
消费电子板块7月31日涨0.87%,N鼎佳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24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7-31 16:37
板块整体表现 - 消费电子板块当日上涨0.87%,跑赢上证指数(下跌1.18%)和深证成指(下跌1.73%)[1] - 板块内个股分化明显,涨幅最高为N鼎佳(479.12%),跌幅最大为新业电子(-3.33%)[1][2] - 板块资金整体呈净流出态势,主力资金净流出1.24亿元,游资资金净流出9.1亿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0.34亿元[2] 领涨个股表现 - N鼎佳以64.63元收盘,涨幅达479.12%,成交16.97万手,成交额10.6亿元[1] - 捷邦科技上涨13.89%至81.91元,成交8.86万手,成交额7.19亿元[1] - 隆扬电子上涨9.11%至38.46元,成交30.44万手,成交额11.49亿元[1] - 长盈精密上涨8.86%至22.72元,成交209.2万手,成交额47.84亿元[1] - XD工业富上涨6.04%至34.61元,成交302.28万手,成交额105.15亿元[1] 资金流向特征 - XD工业富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43亿元,占比5.16%,但游资净流出3.19亿元[3] - 长盈精密获主力资金净流入4.92亿元,占比10.29%,游资净流出3.42亿元[3] - 光弘科技获主力资金净流入9972.01万元,占比6.78%[3] - 隆扬电子获主力资金净流入7119.12万元,占比6.2%[3] - 领益智造获主力资金净流入5802.34万元,占比5.12%[3] 成交活跃度 - XD工业富成交额达105.15亿元,为板块最高[1] - 长盈精密成交47.84亿元,硕贝德成交33.06亿元,显示较高市场关注度[1] - 立讯精密尽管下跌2.94%,仍成交37.4亿元,显示流动性充足[2]
电子行业跟踪报告:2025Q2基金加大算力配置,AIPCB为重点关注方向
万联证券· 2025-07-31 16:0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SW电子2025Q2基金重仓比例、超配比例环比上升,适配比例环比虽降但仍处历史较高水平;基金机构关注AI算力建设及半导体自主可控,AI PCB为主要加仓方向;元件板块超配比例大幅提升,基金重仓配置前五集中度有所下降,配置呈多元化趋势[1][2][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电子基金重仓及超配比例环比上升,均创近十年季度新高 - SW电子2025Q2适配比例8.95%,环比-0.14pct,同比+0.89pct;基金重仓比例17.22%,环比+0.19pct,同比+2.58pct;超配比例8.27%,环比+0.33pct,同比+1.68pct,超配比例为近5年Q2最高水平[13][15] 前十大重仓股组成较为稳定,PCB行业标的行情表现较好 - 按持股市值排序,SW电子2025Q2基金重仓前十为中芯国际等,前六大为半导体标的;行情上,前十大重仓股六个Q2上涨,胜宏科技和沪电股份涨幅好;按持股基金数量排序,前十个股来自多领域,表明关注细分行业多元化;7个标的连续五季度、兆易创新连续三季度位列前十大重仓股,本季度新晋为胜宏科技和沪电股份[17][18][19] 算力建设和半导体自主可控为机构重点关注方向 - 2025Q2基金重仓前十大加仓股为胜宏科技等,AI算力建设相关企业受益产业链加速建设,半导体自主可控相关企业受益供应链自主可控及国产替代需求;AI及半导体产业链是近几季关注赛道,但加仓标的趋向多元化;前十大减仓股Q2行情欠佳,近五个季度减仓股组成变动大,仅立讯精密连续两季位列[22][23][25] 子板块:元件超配比例大幅提升,AI PCB较受机构关注 - 以A股为分母,半导体超配7.86%,环比升0.04pct;元件超配1.07%,环比升0.75pct;消费电子由超配转低配0.01%;其余子板块低配;以SW电子行业为分母,半导体超配23.66%,环比降0.95pct;元件低配比例从3.60%收窄至0.07%;消费电子等板块低配比例扩大[28][31] 基金重仓配置前五集中度环比下滑,呈现多元化配置趋势 - SW电子2025Q2基金重仓前5、10、20个股市值占比分别为36.72%、57.91%和72.30%,环比-2.78pct、+0.02pct和-0.16pct,前五集中度下滑,配置呈多元化[34] 投资建议 - AI算力建设,关注算力产业链业绩好的龙头公司及国产算力产业链投资机遇;半导体自主可控,关注相关投资机遇[3][35]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31日(周四)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今日收盘行情一览:多板块飘绿,医疗器械、电池、保险股跌幅较大
快讯· 2025-07-31 15:10
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表现 - 多板块下跌 医疗器械、电池、保险股跌幅较大[1][3] 保险行业 - 中国太保下跌3.58% 市值3617.52亿元 成交额14.95亿元[3] - 中国平安下跌4.55% 市值3603.78亿元 成交额49.11亿元[3] - 中国人保下跌3.33% 市值10687.59亿元 成交额13.12亿元[3] 酿酒行业 - 贵州茅台下跌3.30% 市值17858.99亿元 成交额73.86亿元[3] - 山西汾酒下跌2.71% 市值2183.74亿元 成交额37.18亿元[3] - 五粮液下跌1.92% 市值4702.57亿元 成交额20.81亿元[3] 半导体行业 - 北方华创下跌4.01% 市值2418.81亿元 成交额31.75亿元[3] - 寒武纪-U下跌0.89% 市值2968.19亿元 成交额83.34亿元[3] - 海光信息上涨3.62% 市值3235.48亿元 成交额43.90亿元[3] 能源与运输 - 中国石化持平 市值7286.84亿元 成交额10.87亿元[3] - 中国石油下跌0.11% 市值2641.99亿元 成交额9.47亿元[3] - 京沪高铁下跌0.92% 市值16233.96亿元 成交额15.48亿元[3] 煤炭与汽车 - 中国神华下跌0.88% 市值7581.83亿元 成交额13.32亿元[3] - 陕西煤业下跌2.18% 市值1953.54亿元 成交额8.89亿元[3] - 比亚迪下跌3.18% 市值9594.94亿元 成交额63.45亿元[3] 证券与电池 - 中信证券下跌2.55% 市值4300.92亿元 成交额41.47亿元[4] - 宁德时代下跌2.68% 市值3578.83亿元 成交额29.90亿元[4] - 国泰海通下跌4.50% 市值12064.85亿元 成交额120.89亿元[4] 科技与消费 - 工业富联下跌2.94% 市值6873.36亿元 成交额105.15亿元[4] - 立讯精密下跌2.44% 市值2656.41亿元 成交额37.40亿元[4] - 东方财富上涨6.04% 市值3671.28亿元 成交额104.38亿元[4] 消费品行业 - 海天味业下跌1.62% 市值2330.72亿元 成交额20.49亿元[4] - 格力电器下跌2.89% 市值2244.17亿元 成交额13.17亿元[4] - 海尔智家下跌2.17% 市值2555.36亿元 成交额9.27亿元[4] 医药与物流 - 恒瑞医药下跌3.52% 市值2532.54亿元 成交额18.39亿元[4] - 牧原股份下跌1.09% 市值2328.84亿元 成交额46.90亿元[4] - 顺丰控股下跌1.93% 市值4174.80亿元 成交额11.93亿元[4] 工业与材料 - 迈瑞医疗下跌2.84% 市值1950.60亿元 成交额19.74亿元[4] - 万华化学下跌2.40% 市值2803.16亿元 成交额32.12亿元[4] - 有色金属代表下跌3.38% 市值5089.61亿元 成交额40.05亿元[4]
金十图示:2025年07月31日(周四)富时中国A50指数成分股午盘收盘行情一览:多数板块下跌,银行股涨跌互现
快讯· 2025-07-31 11:38
富时中国A50指数午盘行情 - 多数板块下跌 银行股涨跌互现[1] 银行业 - 光大银行市值2387.06亿元 成交额4.59亿元 股价4.04元 下跌0.04元(跌幅0.98%)[4] 保险业 - 中国太保市值3652.90亿元 成交额7.16亿元 股价59.51元 下跌0.92元(跌幅2.37%)[4] - 中国人保市值3649.00亿元 成交额23.99亿元 股价8.26元 下跌1.20元(跌幅1.98%)[4] - 中国平安市值10836.91亿元 成交额7.74亿元 股价37.93元 下跌0.31元(跌幅3.62%)[4] 酿酒行业 - 贵州茅台市值17880.97亿元 成交额22.16亿元 股价1423.42元 下跌26.02元(跌幅1.80%)[4] - 山西汾酒市值2193.50亿元 成交额44.24亿元 股价179.80元 下跌2.52元(跌幅2.02%)[4] - 五粮液市值4735.56亿元 成交额13.67亿元 股价122.00元 下跌5.30元(跌幅2.86%)[4] 半导体行业 - 北方华创市值2439.81亿元 成交额11.84亿元 股价338.11元 下跌11.09元(跌幅3.18%)[4] - 寒武纪-U市值2953.39亿元 成交额21.26亿元 股价705.96元 上涨21.26元(涨幅3.11%)[4] - 海光信息市值3237.57亿元 成交额39.65亿元 股价139.29元 下跌1.16元(跌幅0.83%)[4] 铁路公路与石油行业 - 京沪高铁市值7250.47亿元 成交额6.10亿元 股价5.98元 下跌0.03元(跌幅0.50%)[4] - 中国石化市值2637.09亿元 成交额7.73亿元 股价5.39元 下跌0.02元(跌幅0.23%)[4] - 中国石油市值16215.66亿元 成交额6.08亿元 股价8.86元 下跌0.06元(跌幅1.10%)[4] 煤炭与汽车行业 - 中国神华市值1959.36亿元 成交额5.88亿元 股价105.60元 下跌0.68元(跌幅1.77%)[4] - 陕西煤业市值7514.27亿元 成交额41.48亿元 股价37.82元 下跌3.10元(跌幅2.85%)[4] - 比亚迪市值9627.76亿元 成交额7.72亿元 股价20.21元 下跌0.39元(跌幅1.89%)[4] 航运港口与电力行业 - 中远海控市值2433.44亿元 成交额43.93亿元 股价15.71元 下跌0.78元(跌幅2.72%)[4] - 行业未命名公司市值1886.09亿元 成交额5.84亿元 股价27.92元 下跌0.27元(跌幅1.69%)[4] - 行业未命名公司市值6831.53亿元 成交额8.99亿元 股价9.17元 下跌0.09元(跌幅0.97%)[4] 证券与电池行业 - 中信证券市值4366.13亿元 成交额71.39亿元 股价29.46元 下跌0.40元(跌幅1.92%)[4] - 国泰君安市值3607.04亿元 成交额18.54亿元 股价20.46元 下跌0.32元(跌幅1.07%)[4] - 宁德时代市值12306.03亿元 成交额15.98亿元 股价269.91元 下跌7.18元(跌幅2.59%)[4] 消费电子与互联网服务 - 工业富联市值7042.17亿元 成交额17.55亿元 股价35.46元 下跌0.19元(跌幅0.80%)[4] - 立讯精密市值2715.88亿元 成交额47.18亿元 股价37.45元 上涨2.82元(涨幅8.64%)[4] - 东方财富市值3732.91亿元 成交额69.90亿元 股价23.62元 下跌0.29元(跌幅0.77%)[4] 家电与食品饮料行业 - 格力电器市值2255.29亿元 成交额5.40亿元 股价45.78元 下跌0.59元(跌幅1.27%)[4] - 海尔智家市值2564.32亿元 成交额10.85亿元 股价24.90元 下跌0.68元(跌幅2.66%)[4] - 海天味业市值2336.35亿元 成交额8.37亿元 股价38.54元 下跌0.66元(跌幅1.68%)[4] 制药与物流行业 - 恒瑞医药市值2547.29亿元 成交额11.38亿元 股价63.95元 下跌0.64元(跌幅1.35%)[4] - 牧原股份市值4244.49亿元 成交额7.02亿元 股价46.45元 下跌1.23元(跌幅2.58%)[4] - 顺丰控股市值2351.62亿元 成交额29.26亿元 股价46.63元 上涨0.36元(涨幅0.57%)[4] 化学制品与医疗器械 - 万华化学市值5092.26亿元 成交额27.17亿元 股价19.16元 下跌0.66元(跌幅3.33%)[4] - 迈瑞医疗市值2861.36亿元 成交额10.09亿元 股价236.00元 下跌1.96元(跌幅0.82%)[4] - 行业未命名公司市值1962.49亿元 成交额22.38亿元 股价62.69元 下跌1.15元(跌幅1.80%)[4] 交通运输与通信服务 - 中国中车市值2334.60亿元 成交额8.87亿元 股价未显示变动[5] - 中国建筑市值1678.90亿元 成交额9.22亿元 股价未显示变动[5] - 中国联通市值2126.59亿元 成交额4.72亿元 股价未显示变动[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