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002594)
icon
搜索文档
从世界工厂到科创中心 折射深圳创新“三级跃迁”
证券时报· 2025-08-26 08:56
深圳创新历程与产业跃迁 - 深圳创新实力通过三级跃迁实现从"世界工厂"到"科创雨林"的进化 当前以平均每天约580件专利授权量体现"深圳速度" [4][15] - 2025年前5个月深圳累计专利授权量达87,152件 [15] 一级跃迁:要素集聚阶段(1979-1990年代) - 通过"三来一补"模式奠定工业基础 1994年深圳该类企业数量占广东省三分之一 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48% [6][7] - 外资引入培育国际化基因 案例中集集团1987年开拓国际集装箱市场 1996年成为全球产量第一企业 [7][8] - 同步开展"内联"战略引进央企国企 建立纺织服装与电子配件为主的轻工业体系 [10] 二级跃迁:链式突破阶段(1990年代-2010年代) - 企业纵向技术攻坚实现国产替代 案例中金岭南陶瓷过滤机价格仅为进口设备八分之一 [10] - 华为/中兴/大疆/比亚迪等凭借核心技术打开全球市场 形成产业链集聚效应 [11] - 企业横向拓展业务边界 案例中集集团基于底层核心能力发展超过30项全球领先产品 [11] - 完整产业链吸引创新企业 案例越疆科技实现"当天出图当天加工"的研发效率 [12] 三级跃迁:生态创新阶段(当前) - 企业构建技术生态 案例云天励飞投资多领域产业链标的 推动AI技术行业应用 [15] - 开源鸿蒙系统投入超1万人年研发 代码量达1.3亿行 推出矿鸿/电鸿等行业解决方案 [15] - 政府角色转变为生态培育者 2024年出台低空经济建设方案 打造多领域产业名城 [15] - 形成自我循环的创新生态系统 涵盖政策/人才/资本/技术等多重要素 [15] 机器人产业突破 - 优必选研发"天工"机器人在2025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以21.5秒成绩完成百米自主奔跑 [2] - 标志着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实现全面进化 [2]
比亚迪申请极片、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专利,提升极片的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性
金融界· 2025-08-26 08:28
公司专利技术进展 - 公司申请一项名为"极片、电池、电池模组及用电设备"的专利 公开号CN120545304A 申请日期为2025年04月[1] - 专利通过差异化活性材料粒径分布设计 第一边缘区域与第一中间区域活性材料平均粒径D50不同 第二边缘区域与第二中间区域活性材料平均粒径D50大小关系相反[1] - 该技术可提升极片电流密度分布均匀性 降低极片两端疲劳失效速率 提高极片使用寿命[1]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成立于1995年 总部位于深圳市 主要从事汽车制造业[2] - 企业注册资本达303906.5855万人民币[2] - 公司对外投资企业106家 参与招投标项目996次[2] 公司知识产权布局 - 公司拥有商标信息1820条 专利信息5000条[2] - 公司还拥有行政许可149个[2]
陕西锂电池首次以“分箱发运”模式出海
陕西日报· 2025-08-26 07:53
公司业务动态 - 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通过"分箱发运"模式向柬埔寨出口8辆新能源汽车及配套8块锂电池 [1] - 公司旗下西安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关务经理表示新模式使每批出口产品节省7天运输时间并降低物流成本 [1] - 新模式实现锂电池在汕尾工厂整车装配测试后就地拆解车身与电池分别出口 避免返回西安进行危险货物包装鉴定 [1] 行业运输模式创新 - 陕西锂电池首次采用"分箱发运"模式出海 体现新能源产品跨境运输流程优化 [1] - 海关实施跨关区协作机制 产地海关与拆分地海关联动监管 拆分地海关可就地实施锂电池危险货物包装使用鉴定 [2] - 新模式直接减少锂电池在产地与拆分地往返运输环节 降低电池在途安全风险、运输时间、物流成本和损耗 [1] 政策支持与战略发展 - 海关部门积极对接企业"分箱发运"需求 启动跨关区协作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2] - 海关表示将持续支持锂电池企业加速拓展全球市场 落实支持民营经济政策举措 [2] - 锂电池作为新能源领域核心产品 其高效安全运输对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至关重要 [1]
“未来之城”的进阶之路 ——写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之际
证券时报· 2025-08-26 06:54
深圳经济特区发展历程 - 深圳从边陲小渔村成长为全球创新之都 经济体量位居全国城市第三 外贸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榜首 拥有超2.5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累计推出1000多项全国第一的改革举措 [2] - 1979年率先建立经济特区 蛇口工业区打破思想藩篱 创造国贸大厦"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华强北电子街孕育腾讯等科技企业 [2] - 2019年获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 2020年实施综合改革试点 承担中国式现代化示范田使命 [3] 改革突破与制度创新 - 综合改革试点在要素市场化配置 城市空间统筹 新兴产业立法等领域突破 形成3批48条可复制推广的深圳经验 [4] - 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 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 推行"工业上楼"模式破解土地瓶颈 [4] - 出台人工智能 智能网联汽车 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等首创性法规 前海实现"三天一项制度创新" [4] 对外开放与外贸成就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实现逆势增长 [5] - 跨境电商 海外仓 数字贸易等新业态兴起 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构建高水平开放平台 [5] - 从商品流通向规则引领转型 主动对标国际经贸规则 [5] 科技创新与产业成果 -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6.46%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城市首位 [6] - 光明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 南山机器人谷 华为鸿蒙系统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 大疆无人机 影石创新全景相机等创新成果涌现 [6] - 推动创新链 产业链 资金链 人才链深度融合 建设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6] 发展动能与城市精神 - 成功源于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结合 而非政策优惠或要素禀赋 [7] - 保持敢闯敢试 敢为人先 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 具备打破常规的锐气与敏捷 [7] - 持续应对改革深水区 科技卡脖子 民生领域差距等挑战 2024年6月中央发布新意见深入推进综合改革试点 [7]
风雨燕飞翔——从上市公司活力看深圳提质向新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06:16
深圳上市公司总体表现 - 截至2024年6月底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425家 较2020年同期增加128家 [2] - 2024年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研发支出合计1967亿元 同比增长10.8% [3] - 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规模达1.14万亿元 同比增长15.9% [3] 重点企业案例 - 影石创新成为全景相机全球销冠 海外市场贡献超70%营收 年均毛利率超50% 目前市值突破1100亿元 [2] - 佰维存储2020至2024年营收增长约3倍 净利润增长约5倍 [3] - 盐田港2024年前7月进出口货值破万亿元 新增11个贸易往来国家 [3]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深圳拥有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2700余家 被誉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 [5] - 比亚迪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为全球首家达成此里程碑的车企 [5] -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20% 每五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深圳造" [5] 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 深圳聚集超2300家低空经济企业 全力打造"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5] - 已开通无人机航线近300条 完成载货飞行超170万架次 [5] - 中信海直完成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洋石油平台飞行 全程超300公里 [5] 具身智能产业优势 - 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 拥有34家上市企业和9家独角兽企业 [6] - 在摩根士丹利全球人形机器人上市公司百强名单中 深圳有7家企业上榜 [6] - 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 占GDP比重达42.3% [6] 资本市场支持体系 - 2024年深圳市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710.5亿元 增长4.2% 占GDP比重12.8% [7] - 深圳银行业资产总额13.57万亿元 法人保险公司总资产7.3万亿元居全国第二 [7] - 2024年11家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IPO上市 募资93.92亿元 上市数量及募资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8] 资本赋能案例 - 华大基因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30亿元 实现多领域产业化落地 [8] - 越疆科技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获得深创投长期投资支持 [8][9] - 深圳专门出台方案引导耐心资本服务"20+8"战略性新兴产业 [9] 宏观经济表现 - 2024年深圳实现GDP3.68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10] - 2025年上半年深圳实现GDP1.83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10]
风雨燕飞翔
中国证券报· 2025-08-26 04:08
深圳上市公司发展概况 - 深圳共有A股上市公司425家 较2020年同期增加128家 [2] - 2024年深圳上市公司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合计1.14万亿元 同比增长15.9% [2] - 2024年深圳实现GDP 3.68万亿元 同比增长5.8% 2025年上半年GDP 1.83万亿元 同比增长5.1% [8] 企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影石创新成为全景相机全球销冠 海外市场贡献超70%营收 年均毛利率超50% [1] - 佰维存储2020至2024年营收增长约3倍 净利润增长约5倍 [2] - 深圳实体产业上市公司2024年研发支出合计1967亿元 同比增长10.8% [2]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20% 拥有产业链企业2700余家 [3] - 比亚迪成为全球首家第13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车企 [3] - 比亚迪深汕工厂实现每分钟一辆新车下线产能 [3] 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 深圳聚集超2300家低空经济企业 开通无人机航线近300条 [4] - 完成载货飞行超170万架次 成为全球首个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城市 [4] - 中信海直完成全球首次2吨级eVTOL海洋石油平台300公里飞行任务 [4]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 - 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 上市企业34家 [5] - 拥有独角兽企业9家 摩根士丹利百强名单中7家企业上榜 [5] -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实现多场景复杂任务协同作业 [5] 金融资本支撑体系 - 2024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4710.5亿元 占GDP比重12.8% [6] - 银行业资产总额13.57万亿元 保险公司总资产7.3万亿元居全国第二 [6] - 证券公司23家 基金公司32家 均居全国第二 [6] 资本市场融资成效 - 2024年11家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IPO上市 募资93.92亿元 [7] - 科创板创业板上市公司占比超50% 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集聚 [7] - 华大基因通过多种融资方式累计融资30亿元 实现多领域产业化落地 [6]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2024年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1.5万亿元 占GDP比重42.3% [5] - 政府引导耐心资本服务"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 [7] - 越疆科技产品销往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获深创投长期投资支持 [7]
【环球财经】比亚迪泰国首次出口电动车至欧洲
新华财经· 2025-08-25 23:18
公司动态 - 比亚迪泰国工厂首次向欧洲市场出口电动车 数量超过900辆 目的地包括英国 德国和比利时 [2] - 出口运输由比亚迪自有滚装船"郑州号"执行 这是该船首次从泰国启航驶向欧洲 [2] - 比亚迪泰国工厂生产的DOLPHIN(海豚)车型首次出口欧洲市场 [3] - 比亚迪泰国工厂是公司在海外的首座乘用车生产基地 年产能达15万辆 [3] - 泰国工厂承担连接亚洲 欧洲及其他海外市场的关键任务 [3] 战略意义 - 此次出口象征比亚迪全球供应链与海运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 - 代表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又一次突破 [3] - 泰国工厂作为比亚迪坚持全球化战略的重要基地 体现公司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中的协调和辐射能力 [3] 行业地位 - 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表示此举巩固泰国在区域和全球电动车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2] - 泰国工业联合会认为这彰显泰国完全有能力成为电动车生产和出口的全球中心 [3] - 事件凸显泰国在全球汽车制造格局中的战略地位 正成为东南亚新能源车制造与出口的重要基地 [4] - 泰国政府将继续推动并支持此类投资以巩固其产业地位 [2] 运营里程碑 - 比亚迪泰国工厂7月完成第9万辆新能源车交付 [3] - 比亚迪选择从泰国出口到欧洲被泰国官方视为国家荣誉 [2]
“硬科技”崛起:15家大湾区企业上榜中国科技50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22:22
榜单概况 - 《财富》杂志发布2025年中国科技50强榜单 这是第二年发布该榜单[1][2] - 粤港澳大湾区共有15家企业上榜 领跑全国[2] - 北京 深圳两市作为双核继续引领[2] - 北京 深圳 杭州三城合计共有25家企业上榜 占榜单总数50%[2] - 大模型企业DeepSeek首次入选便空降第二[2] 区域分布 - 粤港澳大湾区上榜15家企业 包含深圳9家 广州3家 香港1家 中山1家 惠州1家[2][3] - 长三角城市群上榜12家企业 包含上海3家 杭州6家 苏州2家 常州1家[2][3] - 京津冀城市群上榜10家企业 包含北京10家 石家庄1家[2][3] - 成渝经济圈上榜4家企业 包含成都3家 重庆1家[3] - 山东半岛城市群上榜4家企业 包含青岛1家 烟台1家 潍坊1家 济宁1家[3] 企业构成 - 大湾区上榜企业包括华为 腾讯 比亚迪等老牌龙头 以及大疆创新 大族激光 顺丰 华大基因 文远知行等新兴企业[4] - 企业涵盖通讯 数字科技 新能源汽车 生命科学 低空经济 自动驾驶等领域[4] - 广州金发科技 先导科技 文远知行跻身榜单[9] - 金发科技是全球规模最大 产品种类最齐全的改性塑料生产企业[9] - 先导科技手握近5000项专利 过去一年新增专利数量千余项[9] - 文远知行在全球10个国家 30个城市开展自动驾驶研发 测试及运营[10] 评价标准演变 - 评价体系从偏重营收 市场份额等"数量指标" 转向聚焦技术话语权 产业链关键性和创新可持续性的"质量指标"[5] - 评价维度深入专利质量 技术自主度 研发投入强度及前沿技术性能等硬核指标[6] - 更加关注技术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效能与规模化落地能力[6] - 标准突出全球竞争力与本土创新的融合[8] 重点企业表现 - 华为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15% 位列全球第一[7] - 华为麒麟9020芯片国产化率超过90%[7] - 比亚迪在2011年至2024年14年间有13年研发投入超过当年净利润[7] - 比亚迪拥有超过12万名技术研发人员[7] - 腾讯在全球专利申请公开总数超过8.6万件 专利授权数量超过4.6万件[7] 产业转型特征 - 展现了广东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与突围[4] - 大湾区从传统制造向技术创新转变 "硬科技"崛起[4] - 从依赖人口红利到拥抱技术红利 从代工组装到自主创新 从模仿追随到引领全球[10] - 广东省发布《广东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2025年行动计划》 聚焦"科技创新强基"和"产业集群培优"两大行动[10]
45年,深企“生命活力”启示录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5 21:10
深圳企业创新与经济发展 - 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5年间 民营企业贡献全市50%以上税收 近60%增加值 90%以上就业 形成"6个90%"创新主体格局 [1] - 截至2024年6月 深圳拥有A股上市公司425家 总市值10.39万亿元 分别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和第二位 [1] 企业发展历程与产业转型 - 1987年深圳鼓励科技人员兴办民间科技企业 催生华为 中兴等民营科技企业诞生 [3] - 90年代形成华强北电子市场 立讯精密 研祥等企业开始成长 2001年后向高附加值高科技产业转型 [3] - 2010年华为首次进入《财富》世界500强 腾讯 比亚迪 立讯精密随后上榜 [3] - 2020年后在新茶饮 人工智能 机器人等领域诞生多家"第一股" 包括奈雪的茶(2021年港股上市) 云天励飞 优必选 影石创新等 [4][5] 民营企业与创新生态 - 2024年深圳民营企业数量达262.3万户 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86家(全国第一)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37万家(全国第二) 民营独角兽企业37家(全国第三) [7] - 深圳初创企业成长为科创板上市公司平均需13.35年 比全国快1.05年 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需13.25年 比全国快1.71年 [8] - 全社会研发投入2236.61亿元 增长18.9% 研发投入强度达6.46% 均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二 [9]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 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5%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2.3% [9] - 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增加值增长12.7% 机器人产业集群增长15.9% 低空与空天产业集群增长26.4% [9] - 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9.2% 占全国产量22.3% 汽车产量跃居全国城市首位 [9] - 2016-2024年累计出现78家独角兽企业 从智慧物流 智能硬件向人工智能 机器人 集成电路等硬科技领域演变 [10] 资本与政策支持 - 深圳提出培育发展"20+8"新兴产业集群 新增低空经济与空天产业 [8] - 引导创投机构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基金规模以年均15%增长 [9] - 喜茶最新一轮融资后估值达600亿元 逐际动力半年内完成5亿元融资 元象科技融资超2亿美元 思谋科技完成超十亿人民币融资 [5]
二手车贬值调查:小米昔日还要加价买,如今一年跌八万
第一财经· 2025-08-25 19:56
行业整体状况 - 二手车市场面临行情低迷、获客成本高企、多数车商处于亏损状态的局面 [1] - 行业自2020年起持续经历剧烈洗牌 大量车商退出市场 交易市场出现大面积空置 [10][12] - 二手车经销商百强榜中近90%车商单车毛利率低于6% 其中35家毛利率低于4% [10] 保值率表现 - 新能源二手车普遍出现"落地打八折"现象 一年车龄纯电动车型保值率大部分仅70%左右 [2] - 三年车龄纯电动车型保值率大部分仅50%左右 比亚迪汉千山翠版本两年掉价超18万元 [2] - 极氪X行驶里程不到200公里的准新车收车价在8折左右 比亚迪海豚800公里车型收车价不到8万元(指导价10万) [2] - 蔚来租电版本二手车保值率极低 原价超40万元的ES6如今报价仅10万元出头 [3] - 特斯拉保值率较高且价格稳定 因市场需求旺盛导致车商之间出现抢车情况 [4] 品牌差异分析 - 蔚来二手车折价主因市场需求低且租电方案设计存在缺陷 转手后租电周期重新计算 [3] - 特斯拉因上海地区存量大多地车商前来收车 车辆流转快虽单车仅赚三五千但周转效率高 [4] - 小米SU7保值率波动剧烈 从上市初期加价销售到一年半后掉价7-8万元 车商高价收车面临亏损 [4][5] - 小米SU7经历明显周期性变化 产能释放后供需关系逆转导致二手车价格大幅跳水 [5] 交易模式特征 - 市场存在鱼龙混杂现象 缺乏固定标准和流程 普遍采用粗放交易模式 [6] - 交易遵循"一车一况一价"基本法则 但对电池衰减等关键指标重视不足 [6][8] - 专业化车商采用第三方检测机构(如查博士)提供车辆检测服务 提升交易透明度 [6][7] - 特斯拉10万公里内二手车电池健康度普遍在90%以上 比亚迪7-8万公里内保持同等水平 [7] 售后保障体系 - 二手车商普遍无法提供大问题售后保障 主要依赖官方质保 [8] - 宁德时代推出二手车政策 提供购车90天5000公里回购维修保障 并与查博士合作构建全维度检测体系 [9] 市场挑战与转型 - 新车市场降价促销对二手车产生分流效应 负面信息强化消费者刻板印象 [11] - 消费者议价权大幅提升 通过网络渠道深入了解车辆状况 压缩车商利润空间 [11] - 车商成本显著提高 需承担线上获客、维保检测、金融服务对接等多重成本 [11] - 行业从同质化竞争转向专业化路线 专注1-2个品牌以降低经营风险 [12] - 实现盈利的车商主要为专业化精细化运营者 或做批发业务赚取1%-2%毛利的渠道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