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本田技研(HMC)
icon
搜索文档
日系车企以中国专属车型寻求突围
日经中文网· 2025-06-04 14:40
日本车企在中国电动车市场的表现 - 丰田3月推出的纯电动SUV"bZ3X"交付量截至4月底已达1万辆,推动其4月新车销量同比增长21%至14.28万辆,EV销量同比大增84%至9400辆 [1][3] - 日产4月下旬推出的纯电轿车"N7"截至5月15日订单达1万辆,带动来店客流量回升,但4月销量仍同比下滑16% [1][4] - 本田EV品牌"烨"S7因定价过高被迫在发布1个月内降价6万元,导致4月在华销量同比暴跌40% [5] 日本车企的本地化战略转型 - 丰田bZ3X由广汽集团联合开发,搭载Momenta自动驾驶技术,配备24分钟快充(30%-80%),起售价10.98万元较此前车型降幅达39% [3] - 日产N7采用中国合资公司主导的全流程开发模式,配备AI按摩座椅和车载冰箱,起售价11.99万元 [4] - 日本车企放弃传统"全球车本地化"路径,转为专为中国市场定制开发,丰田后续将推出采用华为技术的bZ7 [6] 市场竞争格局与挑战 - 日系车在华份额从2021年20.6%骤降至2024年11.2%,三大车企总销量较2021年减少30%至330万辆 [4] - 尽管bZ3X位列外资新能源SUV销量前列,但在全品牌排名仅第20名,与中国品牌差距显著 [5] - 中国本土车企(如比亚迪)通过技术升级和价格战持续挤压日系车企生存空间 [4]
跨国巨头重拾内燃机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03 10:17
跨国车企战略调整 - 通用汽车宣布投资8 88亿美元在纽约州托纳万达工厂投产新一代V8发动机 强调这是发动机工厂中最大单项投资 计划2027年部署于雪佛兰和GMC全尺寸皮卡及SUV车型 [2][3] - 本田将2021-2030财年电动化及软件领域投资额从10万亿日元缩减至7万亿日元 暂停加拿大电动汽车及电池工厂建设计划 推迟约两年 [4] - 本田计划到2030年实现360万辆全球销量 其中混动车型占220万辆 2027-2030年投放13款混动新车 [5] 内燃机技术投资动向 - 丰田 马自达 斯巴鲁共同承诺继续投资内燃机技术 开发与绿色替代燃料兼容的新型内燃机 丰田已启动开发项目 [7] - 梅赛德斯-奔驰推迟2025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50%的目标 未来十年继续更新内燃机产品阵容 [10] - 大众集团调整战略 2/3资金投入电动化 1/3用于巩固燃油车竞争力 奥迪扩展混动产品线 保时捷放弃2030年电动车占比80%目标 [10] 战略调整驱动因素 - 通用汽车转向利润丰厚的皮卡及SUV业务 以抵消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业务亏损 特朗普政策取消电动汽车支持并加征关税 [3][4] - 本田2024财年净利润同比下降24 5% 2025年1-3月季度净利润暴跌87% 迫使公司转向混动确保基本盘 [6] - 行业面临电动化转型成本高企 盈利压力持续 市场需求变化导致战略再平衡 [11] 其他车企动态 - 凯迪拉克放弃2030年全面电动化目标 2030年后继续销售内燃机车型 [11] - 福特取消2030年欧洲全面电动化计划 决定继续投放燃油车型 [11] - Stellantis在南美投资60亿美元开发新车 包括灵活燃料发动机 [11]
日媒:瞄准AI自动驾驶,日本要建“汽车联盟”
环球时报· 2025-06-03 07:04
日本汽车行业AI自动驾驶技术合作 - 日本政府支持丰田、本田等车企组建联盟共同研发AI自动驾驶技术 旨在强化供应链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 [1] - 合作重点包括构建AI基础设施 设定相关安全标准 并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支持研发机制 [1] - 日本经济产业省修订"移动性DX战略" 新增支持AI自动驾驶内容 因电动化和智能化竞争加剧需灵活调整政策 [1] 国际竞争背景下的日本自动驾驶发展 - 美国特斯拉自动驾驶出租车计划6月上路 中国车企加速AI研发 日本因安全性顾虑进展缓慢 [2] - 丰田与Waymo合作自动驾驶技术 并联合中国厂商研发L4无人驾驶概念车 已在进博会展示 [2] - 日本共同社分析认为 美国关税政策增加产业不确定性 需加强关键技术研发能力 [2] 行业战略调整与跨国合作 - 日本政府推动"软件定义汽车"(SDV)研发 以AI为核心决定未来汽车发展方向 [1] - 丰田作为全球销量第一车企 试图通过跨国合作推动本土自动驾驶技术变革 [2] - 日本车企合作模式包括基础设施共建 人才联合培养 以及跨国技术协同开发 [1][2]
日本车企针对AI自动驾驶技术展开合作
日经中文网· 2025-05-31 16:01
行业合作与政府支持 - 丰田及本田等日本主要汽车厂商正在AI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展开合作,共同构建AI基础设施和培养人才[1] - 日本政府支持企业间合作体制建设,并对相关中小企业提供援助以推动零部件国产化[1][2] - 日本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宣布构建大企业在AI自动驾驶领域的协作体制,并公布"交通工具数字化转型战略"修订案[2] 技术发展与战略规划 - 日本政府重视"软件定义车辆(SDV)"开发,可通过互联网进行软件更新提升汽车性能[2] - 战略修订案新增"支撑自动驾驶模型的AI"领域,围绕Level 4以上自动驾驶开始考虑AI技术开发和实用化[2] - 设定2030年目标:日本SDV汽车在国内外销量达1200万辆,全球市场份额达到30%[3] 技术优势与挑战 - AI自动驾驶相比传统技术有望实现更顺畅行驶,减少摄像头和传感器数量,降低单车平均成本[3] - AI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且费用高,面临网络安全攻击等安全性问题[3] - 美国和中国企业在AI自动驾驶领域领先,部分企业投入资金达数千亿至1万亿日元推动技术升级[2] 政府支持措施 - 考虑设立补助金支持AI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对零部件厂商等中小企业的补助[3] - 计划利用政府部门公用车进行AI自动驾驶验证,现有技术已在高速公路卡车驾驶验证中应用[3] - 致力于培养软件开发相关人才以加强供应链[3]
多家车企电池工厂计划生变
汽车商业评论· 2025-05-25 22:55
电动汽车行业趋势调整 - 汽车制造商普遍下调电动车型销量预测和投资计划,行业从激进电动化转向混合动力协同发展路线[4] - 本田将2030财年电动化投资从10万亿日元下调至7万亿日元(484亿美元),纯电销量目标从30%降至20%[14] - 通用汽车暂停密歇根州电池工厂建设并出售给LG新能源,合资公司Ultium Cells已取消第四座美国工厂计划[10][12] 福特战略收缩与产能共享 - 福特肯塔基州电池工厂(年产能43GWh×2)建成后仅部分投产,将共享产能给日产以应对需求疲软[5] - 福特Model e部门季度亏损8.5亿美元,虽电动车销量从1万增至3.1万辆但仍放弃新E/E架构开发[7] - 日产通过使用福特工厂规避进口关税风险,此前已因45亿美元亏损暂停日本电池厂建设计划[7] 通用与LG新能源合作动态 - LG新能源以约10.7亿美元收购通用持有的密歇根州电池工厂98%完工项目,成为其北美第三工厂[13] - 该交易使LG新能源获得接近投产的现成产能,避免新建工厂更高成本,通用保留Ultium Cells合资权益[13] - 俄亥俄州和田纳西州现有工厂已投产,田纳西工厂2024年4月开始向通用整车厂供应电池[12] 本田战略重心转移 - 推迟加拿大150亿加元(107亿美元)电动车基地建设两年,原计划包括24万辆整车厂和36GWh电池厂[15] - 转向混合动力战略,计划2027-2030年推出13款混动车型,2030年混动销量目标220万辆[14] - 调整俄亥俄州生产线实现燃油车/混动/电动车混产,以应对美国新关税政策影响[15] 企业应对措施 - 日产计划在密西西比州生产电动SUV,2024年3月已确定从SK On采购电池[7] - 本田研究增加美国产能以规避关税,将根据市场变化重新评估加拿大项目[15] - LG新能源强调收购行为是提升北美生产效率和产能的战略举措[13]
本田调整发展战略:纯电为混动让路
经济观察网· 2025-05-23 09:48
战略调整方向 - 公司将强化智能化和加速混动化,同时放缓电动化步伐,以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2] - 智能化将成为关键竞争领域,公司将通过更具竞争力的价格广泛推广智能化技术[2] - 公司将调整动力总成产品矩阵,夯实事业基盘,力争2030年汽车销量达到360万辆以上,其中混合动力车型销量达到220万辆[2] 智能化发展 - 公司正在自主研发新一代ADAS系统,可实现全路况环境下的加速与转向辅助,该技术将优先搭载于2027年投放北美和日本市场的纯电及混动车型[3] - 针对中国市场,公司与Momenta合作开发本土化ADAS系统,预计未来所有在华新车型都将标配该技术[3] - 公司计划自2027年起启用全新品牌标识战略,未来混动主力车型也将采用专属H标[4] 混动化发展 - 公司将混动技术确立为短期战略核心,通过双电机混合动力系统"e:HEV"的迭代升级,新一代混动车型燃油效率将提升超10%[3] - 借助零部件共享与生产优化,预计2030年混动系统成本将较2018年降低50%,较2023年降幅达30%[3] - 2027—2030年间,公司计划在全球推出13款新一代混动车型[3] 电动化调整 - 公司将2030年全球纯电销售占比预期从30%进行了下调,确认纯电车型仍是实现碳中和的终极方案[4] - 公司战略调整涉及产品投放节奏与海外投资时序,加拿大全产业链建设计划将延后[4] - "Honda 0系列"首款车型将于2026年面世,采用中央域控架构和瑞萨电子联合开发的2000TOPS算力芯片[4] 中国市场影响 - 公司在华销量持续下滑,4月终端汽车销量为4.37万辆,同比减少40.83%,1-4月累计销量为20.16万辆,同比减少28.20%[6] - 公司在中国将按照上海车展发布的最新战略,继续加速推进电动化、智能化发展[2] - 放缓电动化步伐可能使合资公司在纯电动车市场的发展速度受到影响,错失抢占市场份额的黄金时机[2][5] 合资公司策略 - 东风本田将在新产品中接入更多中国企业智能化技术,深化与产业链合作实现降本提速[7] - 广汽本田按照"更多引入中国本土智能化技术"的思路发展,既引入本田e:NP系列电动车,也引入烨品牌电动车[7] - 两家合资公司都将加强电动化产品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7]
金十图示:2025年05月22日(周四)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快讯· 2025-05-22 11:12
全球汽车制造商市值变化 市值排名 - 宝马汽车以5551亿美元市值位居榜首 [3] - 保时捷以47513亿美元位列第二 [3] - 通用汽车以47466亿美元排名第三 [3] - MS玛鲁蒂铃木以46381亿美元紧随其后 [3] - 马恒达汽车以43359亿美元进入前五 [3] 市值显著增长 - 现代汽车市值34813亿美元 单日涨幅达984% [3] - 理想汽车市值29646亿美元 单日涨幅886% [3] - 小鹏汽车市值18834亿美元 单日涨幅2167% [3] - 长安汽车市值15473亿美元 单日涨幅242% [4] - Zeekr市值7527亿美元 单日涨幅275% [4] 市值显著下跌 - 福特汽车市值41674亿美元 单日跌幅955% [3] - 通用汽车市值47466亿美元 单日跌幅806% [3] - 起亚汽车市值25534亿美元 单日跌幅69% [3] - 斯特兰蒂斯市值30447亿美元 单日跌幅517% [3] - 路西德汽车市值8449亿美元 单日跌幅58% [4] 其他重要数据 - 本田汽车市值42095亿美元 单日涨幅326% [3] - 塔塔汽车市值31289亿美元 单日涨幅34% [3] - 赛力斯市值30489亿美元 单日涨幅188% [3] - 上汽集团市值27505亿美元 单日涨幅385% [3] - 雷诺市值16233亿美元 单日涨幅073% [4]
本田将缩减电动汽车投资规模,福田与华为数字能源携手合作 | 汽车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2 06:39
高通与小米合作 - 高通技术公司与小米集团签署全新多年合作协议 小米旗舰智能手机将持续搭载骁龙8系移动平台 覆盖多个产品代际 在中国及全球市场销售 [1] - 小米将成为首批采用下一代骁龙8系旗舰移动平台的厂商之一 双方计划在智能手机 汽车 AR/VR眼镜 可穿戴设备 平板电脑等边缘侧设备领域推动技术进步 [1] - 合作巩固双方在智能手机及其他设备领域的战略伙伴关系 提升小米旗舰产品市场竞争力 激活移动通讯和智能设备行业业务合作与发展潜力 [1] 福田与华为数字能源合作 - 北汽福田汽车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 旨在解决纯电重卡充电 运营痛点 整合双方资源优势 [2] - 合作加速适配兆瓦超充商用车上市 提供高效补能方案 推动行业降本减碳 华为数字能源此前发布重卡兆瓦超充方案 [2] - 合作强化福田在新能源商用车的战略布局 推动汽车行业绿色转型和成本优化 提升市场对相关企业可持续发展潜力的信心 [2] 雷诺技术共享 - 雷诺首席执行官表示愿向其他汽车制造商提供技术 以增加共享功能车辆产量 降低制造成本 未因与大众合作失败气馁 [3] - 雷诺已与梅赛德斯等多家对手在特定领域合作 共享技术在小型车和商用车领域或更具价值 因这些领域投资大但利润薄 [3] - 开放技术合作有助于降低整体制造成本及提高效率 可能促进行业内战略联盟发展 优化市场格局 增强持续增长信心 [3] 本田电动汽车投资调整 - 本田汽车因需求放缓 海外环保限制松动 缩减电动汽车投资 转而聚焦混动车型 放弃到2030年电动汽车销量占比30%目标 预计届时占比约为20% [4] - 电动化及软件领域投资计划从10万亿日元下调至7万亿日元 计划4年内推13款新一代混动车 为大型汽车开发混动系统 目标2030年混动车销售超220万辆 [4] - 本田已搁置加拿大电动汽车基地建设计划 投资调整显示对电动汽车市场信心不足 转向更为成熟的混动车型 可能影响电动车领域市场竞争力 [4]
削减电动化投资 本田重回混动战略
北京商报· 2025-05-22 00:42
战略调整 - 公司调整电动汽车销量目标 2030年占比低于此前30%的目标 同时增强混动车产品线 计划2027年起四年内推出13款下一代混动车型 [1] - 公司计划到2030年汽车总销量增加360万辆以上 其中混动车销量目标增加220万辆 [1] - 公司将电动化战略投资从10万亿日元减少至7万亿日元 推迟加拿大电动汽车价值链项目约两年 [1][4] 财务表现 - 公司2024财年营收同比增长6 2%至21 69万亿日元 但营业利润同比下降12 2%至1 21万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24 5%至8358 4亿日元 [2] - 2024财年第四财季净利润305 7亿日元 同比暴跌87% [2] - 公司预计2025财年收入同比下降6 4%至20 3万亿日元 营业利润同比下降58 8%至5000亿日元 净利润同比下降70 1%至2500亿日元 [2] 产品规划 - 公司纯电动车"本田0系列"将于2026年推出首款车型 采用ASIMO OS和AD/ADAS技术 未来车型将实现2000 TOPS算力 [2] - 公司计划2027年在北美和日本投放搭载新一代ADAS的纯电动和混动产品 在中国与Momenta合作开发适合本地环境的ADAS技术 [3] - 公司计划2028年在印度启动电动摩托车工厂生产 目标成为电动摩托车市场份额第一 [4] 供应链与生产 - 公司采取稳健供应链战略 以纯电动和混动混流生产线为核心 优化生产并确保电池等零部件供应 [3] - 公司坚持现地生产现地销售理念 应对政策变化等不确定性 [3] 摩托车业务 - 公司2024财年摩托车销量2057万辆 占全球市场份额40% 在37个国家和地区创历史新高 [3] - 公司预计2030年摩托车市场规模将从5000万辆增至6000万辆 目标占据全球50%份额 营业利润率达到15%以上 [3] 行业趋势 - 传统车企面临电动化研发投入高与市场需求不确定的困境 福特等厂商也削减电动化投资转向混动 [4] - 福特取消大型电动SUV计划 推进混动版本 削减纯电动资本支出占比从40%至30% [4]
Honda Puts EVs in the Rearview: Can Hybrids Power the Next Chapter?
ZACKS· 2025-05-21 21:50
本田电动车战略调整 - 公司削减电动车投资目标30%,从10万亿日元降至7万亿日元(约690亿美元降至484亿美元)[2] - 电动车产量占比目标下调至2030年不足30%,放弃先前更高目标[2] - 暂停加拿大107亿美元电动车工厂项目,主因需求疲软[4] 混合动力车成为新重点 - 计划2027-2030年推出13款新混动车型,包括针对大型车辆的新混动系统[1] - 2030年混动车销量目标提升至220-230万辆,较2024年86.8万辆增长153%-165%[2] - 当前在美国仅销售思域、雅阁、CR-V三款混动车型[1] 行业趋势与竞争环境 - 全球车企放缓电动车推出节奏,因政策放宽排放标准及混动车需求上升[3] - 中国市场面临压力,内燃机车型滞销导致利润下滑,本土品牌电动车竞争激烈[4] - 日产取消日本九州11亿美元电池厂计划,2025财年净亏损6710亿日元(45亿美元)[7] - 丰田将2026年电动车产量目标从150万辆下调至100万辆,降幅20%[8] 财务表现与估值 - 公司股价年内上涨3.7%,跑赢行业平均跌幅1.7%[9] - 远期市销率0.32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价值评分A级[11] - 当前Zacks评级为3(持有)[14] 长期零排放目标 - 仍计划2040年全面转向零排放车辆(含纯电和燃料电池车型)[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