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模型现场“出诊” “AI+医疗”商业化提速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AI+医疗商业化进展 - 智慧眼科技推出"砭石AI中医四诊仪" 搭载自研医疗大模型 融合海量中医数据 实现面诊/舌诊/脉诊自动化分析 3分钟生成体质报告与处方草案[1] - 上海音乐学院开发人工智能音乐疗愈舱 通过脑电/HRV监测实时生理数据 动态生成个性化疗愈音乐 形成"监测-评估-生成-体验"闭环系统[2] - 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AI医疗规模达973亿元 预计2028年增至159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0.5% 医疗健康位列AI应用三大高关注场景[3][4] 医疗智能体技术突破 - 阿里达摩院发布"平扫CT+AI"多病早筛Agent 覆盖肿瘤/慢性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筛查诊断全流程[3] - 蓝想数科推出急危重症专科智能体 整合多模态医学数据 提供临床智能辅助决策方案[3] - 华鲲振宇医疗智能体实现单病例处理时长从30分钟压缩至1分钟 效率提升30倍[3] 行业技术融合趋势 - 中医领域加速智能化转型 通过大模型技术推动诊疗标准化 解决传统中医临床落地难题[1] - 音乐疗愈实现跨学科融合 结合AI算法/医学/心理学/神经科学 从经验性疗愈升级为精准干预[2] - 医疗AI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涵盖中医诊断/急重症救治/慢病管理/康复疗愈等多元领域[1][2][3]
AI智能体批量站到工位上 “更强的生产力”释放巨大潜能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AI智能体商用化进程 - AI智能体正批量走出实验室进入实际工作场景 智元机器人与德马科技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1:1还原物流中心 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实现产线实时调度 [1] - 行业从单点突破转向全链扩散 从概念验证进入规模落地阶段 大会系统性展示AI跨越场景之墙的解决方案 [1] 行业跨界合作与生态建设 - 中国移动发布"九天"通用基础大模型3 0 开源技术成果并组建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 计划通过"AI+"行动推动全球GDP年增长率提高1个百分点 [2] - 上海机电与德昌电机合资成立动界智控 聚焦人形机器人核心硬件 已为"青龙"机器人开发一体化旋转关节模组及灵巧手零部件 解决掉电过热等关键技术瓶颈 [2][3] - 上海电气加速布局具身智能 协同长宁区与德昌电机打造人形机器人全产业链 目标建立产业集群新地标 [3] 资本与政策支持 - 浦东新区发布20亿元人工智能种子基金 与18家公司签约投资项目 完善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 [4] - 张江科学大数据创新实验室以医疗健康数据为突破口 构建数据要素开发利用体系 预计8月底投入运营 [7] 场景化应用突破 - MiniMax视频模型海螺在全球生成超3亿个视频 AI被验证为"更强的生产力"和创意源泉 [5] - 沪上阿姨与数字蚂力合作应用"AI督导员" 测试数据显示巡检人效提升15倍 支持万店规模拓展 [6] - 西门子强调工业AI重塑产业底层操作系统 提出通过行业know-how激活数据 以智能体打通数实世界 [6][7] 技术发展趋势 - 行业预判核心硬件国产化是人形机器人破局关键 特斯拉Optimus第二代展示精准抓取能力加速产业进程 [3] - 基础模型将支撑千行百业智能体协作 形成"全能战队" 人类仅需提出创意即可由智能体执行 [7]
成本端压力 提升纸企发起今年第三轮提价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张大伟 制图 ■市场探"涨" 成本端压力提升 纸企发起今年第三轮提价 ◎赵彬彬 记者 李兴彩 进入7月下旬,玖龙纸业、江西理文造纸、湖北荣成纸业等多家纸企再次发布涨价函,宣布因成本上 涨,将从8月1日起上调瓦楞纸、再生牛卡纸等的价格。据了解,今年7月以来,玖龙纸业等已经发起了 四次涨价。今年以来,纸企已经在3月至4月、5月、7月密集发布了三轮涨价函。 "7月瓦楞及箱板纸价格上涨,主要是由于原料废纸供应呈现收紧态势,导致成本端压力显著提升,企业 通过上调产品价格来缓解自身营运压力。"卓创资讯瓦楞纸行业分析师李莉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 时表示。 谈及纸业涨价,一位纸企上市公司高管告诉记者,物流包装类用纸价格有小幅上涨,但大宗纸材料价格 近期还在下跌。由于整体供过于求的趋势仍将延续,包装类用纸或无法维持涨价趋势。总体上看,造纸 行业依然有3%至5%的利润,而落后产能会在行业发展中逐步消化掉。 成本压力推动纸企密集提价 7月24日,玖龙纸业天津、河北、湖北、重庆等多个生产基地发布涨价函,宣布自8月1日起上调瓦楞 纸、再生牛卡纸价格,上调幅度为30元/吨。这是该纸企继7月1日、7月10日、7月12日宣布涨价后,开 启 ...
日联科技刘骏:以“纵横之道”铸就检测科技领军者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刘骏 ■董事长专访 日联科技刘骏:以"纵横之道" 铸就检测科技领军者 ◎记者 胡嘉树 "'纵向深耕,横向协同',这是日联科技的发展密码。"在无锡总部会议室,日联科技董事长刘骏向上海 证券报记者展开一幅企业发展的战略蓝图。尽管刚结束密集差旅的他略显疲惫,但谈及公司战略时,他 的目光依然炯炯有神。 对日联科技而言,2025年是关键的布局之年,公司先后完成珠海九源收购、重庆产业基地投产、海外工 厂接连落子……这一系列动作背后,是刘骏带领团队在全球检测科技版图上精心绘制的"纵横棋局"。 一是公司"十年磨一剑"研发出的X射线源技术。"它就像汽车的发动机。"刘骏介绍,如果没有自研射线 源,公司不可能实现迅速发展。 市场调研机构沙利文最新发布的关于工业X射线的市场分析报告提到,中高端X射线源市场由海外企业 主导,中国企业中日联科技率先实现了核心技术和产品范围的突破,是中国唯一一家实现了X射线源全 套工艺自研且型号全覆盖的企业。 "二是公司不断适应市场变化,迭代自身设备。"刘骏介绍,从2D到3DCT,从离线集到在线集,从单一 检测到多功能检测,日联科技的设备如"变形金刚"般持续进化。 "三大基石"撑起产业版图 "市场需求是指 ...
流动性驱动上涨行情进一步演绎资金共识聚焦“科技+周期”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市场行情分析 - 上周A股三大指数全线上涨,上证指数涨1.67%,深证成指涨2.33%,创业板指涨2.76%,科创50指数领涨市场,周涨幅为4.63% [2] - 市场结构共识集中于"低估值周期修复"与"科技成长产业趋势"两条主线,大基建板块掀涨停潮,建筑材料、煤炭、钢铁等行业表现较好,同时芯片与AI应用概念同步反弹 [3] - 机构分析认为近期市场行情演绎出比较典型的流动性驱动特征,交投情绪乐观,增量资金稳定,本轮行情仍有较好的延续性 [2] 资金流动 - 两市融资余额重返1.9万亿元上方,机构资金流入持续回暖,个人投资者资金加速入市 [2] - 私募产品备案规模在6月超过300亿元,同比增加125%,险资在政策推动下继续保持增配权益的趋势 [4] - 中国银河证券分析称本轮上涨行情受到流动性和市场预期的双重驱动,股市上扬表现带动市场赚钱效应扩散,形成正向反馈 [5] 板块轮动与行业表现 - 周期板块内部行情向煤炭、建筑等低位方向扩散,AI板块内部由北美算力链轮动至国产算力和中下游软件应用 [4] - 中信证券表示本轮"反内卷"行情中周期板块简单复制"博弈上游涨价"的持续性有限,但市场还存在一些估值尚处低位且关注度不高的周期制造类品种 [6] - 中泰证券认为近期"反内卷"政策偏重于结构调整与重点领域扶持,带来的主要是重点行业(如光伏、新能源车)的股价弹性,而非整体周期品盈利弹性 [6] 未来市场展望 - 8月A股有望延续震荡偏强走势,市场或呈现"顺周期搭台,成长唱戏"的特征 [2] - 东吴证券预计市场将呈现"顺周期搭台,成长唱戏"的特征,与大基建相关度较强的板块或与"反内卷"政策形成共振,呈现相对明确的业绩弹性 [7] - 中长期来看,AI产业链、人形机器人、创新药等代表的科技成长方向仍是主线 [7]
个人养老金基金再扩容 指数基金Y份额集中登场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个人养老金基金再扩容 指数基金Y份额集中登场 300只 个人养老金基金正在持续扩容,最新产品数量已突破300只,较去年三季度末增长超百只。去年12月, 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截至二季度末,这批权益类指数基金Y份额规 模为15.76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近4亿元 事实上,当前指数基金已成为个人养老金入市的重要工具。去年12月,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纳入个 人养老金投资产品目录。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首批85只权益类指数基金Y份额规模为15.76 亿元,较一季度末增长近4亿元。 从具体产品来看,华泰柏瑞中证红利低波ETF联接Y规模达到1.87亿元,易方达上证科创50ETF联接Y规 模也超过1亿元。此外,华夏中证A500ETF联接Y、天弘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联接Y、创金合信中证 红利低波动指数Y、易方达中证A500ETF联接Y、工银瑞信中证A500ETF联接Y、易方达中证红利ETF联 接Y的规模均超过5000万元。 个人养老金基金阵营持续扩容 ◎记者 赵明超 个人养老金基金正在持续扩容。随着监管部门明确指数基金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的规则,近日,多只指 数基金集中增设Y ...
跷跷板效应显现部分债基遭遇大额赎回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记者 聂林浩 近期,股债市场呈现显著"跷跷板效应",A股市场持续回暖,债券市场连续调整。截至7月25日,纯债 型基金7月以来平均收益为负值,债券基金遭遇大额赎回情形明显增多。 业内人士分析,6月以来债券市场交易拥挤,叠加近期市场风险偏好回暖,是本轮债券基金遭遇赎回的 主要因素,但影响债市的基本面因素难言逆转,对未来债市利空有限。 跷跷板效应显现 部分债基遭遇大额赎回 机构对债市不悲观 权益市场回暖是主因 "受股票与商品市场风险偏好抬升影响,近期债券市场承压,收益率持续上行,部分固收类基金产品净 值可能受到影响。叠加债券市场整体久期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进一步加剧了市场波动。"长信基金固收 团队向记者分析。 蜂巢基金固收团队表示,"反内卷"是近期权益市场的主线,带动商品和股票价格上涨,股债跷跷板效应 明显。此外,6月以来债券交易拥挤,基金久期创历史新高,杠杆率处于历史高位,因此债市对于基本 面回升、商品价格上涨的预期十分敏感。 与债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7月24日债基频发提高份额净值精度之际,12只权益类基金集中成立,总 发行规模超110亿元,多只权益类基金发行规模超过10亿元。 不少机构对未来的权益市场持乐观看 ...
自贸债市场发展进入新阶段 制度机制待同步发力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自贸债市场发展新阶段 - 全球首单上海自贸区离岸债券成功发行,规模5亿元人民币,标志着自贸债市场进入新阶段 [1][2] - 自贸债兼具在岸与离岸融资功能,资金通过FT账户实现便捷流转,发行人无须在境内托管人处单独开户 [2] - 自贸债的核心优势在于"在岸的离岸债券"特性,支持境外主体面向国际市场发债融资 [2] 首单自贸债发行情况 - 首单自贸债由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发行,引入多家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包括中银香港资产管理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亚洲)等 [2] - 自贸债严格遵循"两头在外,多级托管"原则,境外投资者可通过国际通行的托管架构和账户体系参与发行认购 [2] - 自贸债发行人可为境内、自贸区内及境外的金融机构或企业,发行币种包括人民币和外币 [2] 自贸债市场发展历程 - 2016年上海市财政局发行30亿元地方债,标志着自贸债市场开启 [4] - 2022年自贸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2023年上半年发行规模超过2022年全年两倍 [4] - 2023年自贸债发行主体中城投公司占比高达77%,导致监管叫停 [4] 自贸债市场现存问题 - 资金来源存在"假外部化"现象,境内资金通过银行总行等渠道"绕道"流入 [5] - 部分城投公司将自贸债作为"监管套利"工具,导致资金集中、风险累积 [6] - 监管明确要求自贸债应坚持"两头在外"原则,融资主体和资金来源均须来自境外或自贸区内部 [6] 自贸债市场未来发展方向 - 需在评级制度、产品多样性、风险管理、投资者结构等方面持续完善 [7] - 建议引入国际评级机构对债券进行信用评级,提高境外投资人参与意愿 [7] - 建议引入做市商制度,建设自贸债二级市场电子交易平台,提升交易效率和市场深度 [7] - 鼓励更多类型发行主体进入,丰富人民币债券发行品种,向境外优质主体扩展 [7] - 发行中长期品种有助于吸引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场 [8]
第八届进博会迎百日冲刺:让世界共享中国机遇
上海证券报· 2025-07-28 02:48
第八届进博会筹备进展 - 第八届进博会将于2024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 主题为"新时代 共享未来" [1] - 已签约展览面积超过33万平方米 170家企业和27家机构连续八届参展 [1] - 超过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国家展 [1] 参展企业动态 - 汉高大中华区将扩大参展规模至150平方米展台 通过进博会加速全球创新方案本土化 [2] - 雅培核心诊断业务多款进博会首秀产品已落地中国市场 将持续推动创新医疗解决方案本土实践 [2] - 欧莱雅集团连续八年参展并已签约第九届 今年将以三馆联动形式亮相 展示中国研发中心20周年成果及创新生态圈进展 [2] 城市战略定位 - 上海以进博会为平台 强化国内大循环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功能 [1]
周大福(1929.HK):FY26Q1同店继续改善 一口价黄金产品占比近20%
格隆汇· 2025-07-28 02:47
核心观点 - FY26Q1集团零售值同比-1.9%,其中中国内地、港澳及其他市场零售值同比-3.3%、+7.8%,得益于低基数效应以及定价类产品表现较好 [1] - 中国内地市场的计件黄金销售同比+21%,占销售额比例达19.8%/+4pct [1] - 公司加大低效门店关闭力度,FY26Q1期末中国内地门店数5963家/净关店311家 [1] - 展望FY26,管理层指引预计营收中单位数增长、OP Margin略有下降(假设金价维持在3200-3400美元/盎司震荡) [1] 经营数据 - FY26Q1集团零售值同比-1.9%,其中中国大陆、中国港澳及其他市场零售值分别同比-3.3%、+7.8%,占集团零售值分别为86.4%、13.6% [1] - 中国大陆、中国港澳直营同店销售分别-3.3%、+2.2%,其中同店销量分别同比-11.1%、-8.8% [1] - 周大福内地电商业务销售额同比+27%,占公司内地销售额、销量的比重分别为7.6%/+1.8pct、16.9%/+3.1pct [1] 产品表现 - FY26Q1内地直营同店黄金类同比-1.4%、镶嵌类同比-2.2%,跌幅均大幅收窄(FY25Q4为-13.8%、-12.1%) [2] - 中国内地市场毛利率较高的计件黄金销售同比+21%,占销售额比例达19.8%/+4pct [2] - 25年4月公司继续推出传喜系列产品,传喜系列自2025年4月上市以来销售额累计超过5亿港元 [2] 门店调整 - FY26Q1期末周大福珠宝门店总数达6113家/净关店310家;其中中国内地门店数5963家/净关店311家 [2] - 公司聚焦高端市场打造新形象时尚店,新店开业初期店效表现高于同店平均水平 [2] - 6月发布全新高级珠宝系列"和美东方Timeless Harmony" [2] 未来展望 - 预计随着行业低基数效应显现(25年4月、5月黄金珠宝社零分别+25.3%、+21.8%)以及公司产品结构的继续优化,有望带动动销继续改善 [3] - 预计FY26金价趋稳态势下(假设金价维持在3200-3400美元/盎司震荡)公司毛利率将有所承压,对应FY26经营利润率同比或略有下降 [3] - 预计FY26公司整体净利率将有所提升 [3] 盈利预测 - 预计公司FY26-2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37.9、986.9、1049.5亿港元,同比+4.6%、+5.2%、+6.3% [3] - 预计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2.1、90.0、99.1亿港元,同比+38.7%、+9.7%、+10.1% [3] - 对应P/E为16.5x、15.0x、13.7x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