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农仍强,7月降息或落空
华西证券· 2025-07-04 09:46
就业数据情况 - 6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4.7万,预估增11万,失业率4.1%,市场预期4.3%[1] - 6月私人部门新增就业仅7.4万,是最近八个月低点[2] - 6月失业率下降0.13%,主要因劳动参与率下降0.09%[3] - 6月私人部门平均时薪环比0.22%,低于5月的0.39%和过去三个月均值0.3%[4] 就业数据影响 - 就业数据支持美联储推迟降息,年内降息预期从64bp降至51bp,9月降息概率从94%降至70%附近[5] 市场表现 - 数据发布后,黄金一度跳水1%,10年美债收益率上行约10bp至4.36%[1] 美债利率分析 - 10年美债4.0 - 4.5%是相对合理定价区间,降息预期推迟倾向推高至4.5%或更高,担忧美联储独立性等倾向推往4.0%方向[7]
中泰国际每日晨讯-20250704
中泰国际· 2025-07-04 09:44
港股市场表现 - 7月3日,恒生指数全日微跌151点或0.6%,收报24,069点,恒生科指微跌0.7%,收报5,233点,大市成交2,312多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出30.5亿港元[1] 中美贸易动态 - 美国取消部分对华芯片设计软件出口许可要求,7月中美谈判或进入“技术换资源”实质落地阶段,7 - 8月谈判或“有限突破”,力求达成“技术 - 资源 - 关税”一揽子协议[2] 行业板块表现 - 消费板块明星股多数下跌,小鹏、零跑汽车股价上升,小鹏上半年交付量超2024全年,零跑六月销量创新高[3] - 医药板块受益政策,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涨2.6%,创新药板块连续上涨,康方飙升14.3% [3] - 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港股表现分化,环保及香港公用事业板块微升,铀矿股中广核矿业涨2.4% [4] 中国水务研报 - FY25股东净利润同比跌29.9%至10.7亿元,供水主业表现理想,售水量增7.4%,运营收入升6.5% [5][6] - FY25资本开支同比跌36.2%至34.0亿元,目标FY26降41.2%至20.0亿元,维持高分红政策[7] - 降低FY26 - 27预测11.1%及10.3%,目标价调至6.80港元,评级调为“增持”[8] 中国房地产周报 - 上周30大中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跌24.7%,一线城市累计成交量同比涨幅收窄[10][11] - 上周100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量同比跌55.6%,环比跌23.0% [13] - 市场对政策出台及落实期望提升,内房港股投资维持选央企开发商[16]
美国6月非农就业数据点评:政府就业支撑美国6月非农再超预期
开源证券· 2025-07-04 09:12
美国6月非农就业数据情况 - 新增非农就业14.7万人,超市场预期10.6万,4、5月累计上修1.6万,近3个月平均新增14.97万人[4][16] - 劳动参与率约62.3%,失业率约4.1%,均超预期下行,永久性失业占比略有回升[5][22] - 5月职位空缺数776.9万人,较4月上升37.4万,职位空缺率4.6%,每个求职者对应约1.1个岗位,供需紧张程度连续2个月上行[6][39] 美国就业韧性及降息可能性 - 6月州与地方政府就业占新增非农近50%,教育就业为关键因素,若7月政府新增就业回归均值或下降,7月非农就业可能降幅较大[7][46] - 美联储内部分歧显现,特朗普施压,9月降息可能性尚存,基准情形下维持4季度首次降息,全年降息1 - 2次判断[8][49][50] 后续关注及风险提示 - 关注6月CPI数据(7.15)、美国减税法案最终规模[9][51] - 国际局势紧张或引发通胀超预期[9][51]
2025年中期宏观经济及资产配置展望:破浪前行
东海证券· 2025-07-03 22:16
国内经济 - 2025年1 - 5月出口累计同比6.0%,累计顺差规模4719亿美元,Q1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GDP拉动为2.13%,贡献率为39.5%[43] - 1 - 5月社零以旧换新品类对整体社零增速累计贡献率24.3%,5月贡献率31.8%,近3个月均值31.2%[13] - 1 - 5月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7.7%,高于整体3.7%[21] - 1 - 5月设备工器具购置累计同比17.3%,连续15个月维持在15%以上,设备更新对整体固定资产投资贡献率超60%[25] 政策动态 - 7月将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注重时序性和均衡性[13] - 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49.1%,快于去年同期38.3%,地产相关支持比例提高[81] - 5月降准50bp释放1万亿元,上半年买断式逆回、MLF合计净投放1.96万亿元[99] 物价走势 - 截至2025年5月,CPI同比连续4个月为负,下半年或温和回升[103] - 2025年5月前PPI连续17个月在 - 3% - 0之间震荡,5月当月同比 - 3.3%,四季度降幅或收窄[107] 海外市场 - 美国一季度实际GDP环比增速受关税战和消费影响为负,二季度居民信心指数略有回升但仍承压[117] - 美联储6月FOMC点阵图显示内部对降息路径分歧加剧,支持年内不降息人数升至7人[142] 投资建议 - 关注科技、消费、产能加速出清的周期板块投资机会[169] - 预计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半年震荡下行,美元指数承压,美债曲线趋陡[172][173][179] 风险提示 - 存在美国关税、通胀、日本货币政策紧缩、国际地缘摩擦、国内房地产投资下行等风险[192]
每日复盘-20250703
国元证券· 2025-07-03 22:14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7月3日沪指创年内新高,创业板指涨近2%,上证指数涨0.18%,深证成指涨1.17%,创业板指涨1.90%[2][14] - 市场成交额13095.87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减少671.40亿元,全市场3326只个股上涨,1879只个股下跌[2][14] 市场风格与行业表现 - 风格指数涨跌幅排序为成长>消费>周期>金融>0>稳定,大盘成长>小盘成长>中盘价值>中盘成长>小盘价值>大盘价值,基金重仓表现优于中证全指[19] - 30个中信一级行业普遍上涨,电子、通信、医药涨幅靠前,煤炭、综合金融、综合表现靠后[19] 资金流表现 - 主力资金7月3日净流出90.52亿元,超大单净流入9.47亿元,大单净流出100.00亿元,中单资金净流出69.22亿元,小单持续净流入147.59亿元[3] - 南向资金7月3日净流出30.47亿港元,沪市港股通净流出18.66亿港元,深市港股通净流出11.81亿港元[4][25] ETF资金流向表现 - 7月3日,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中证1000等ETF大部分成交额较上一交易日减少[28] - 7月2日主要宽基ETF资金流向显示资金主要流入科创50ETF,流入金额为12.09亿元[3][28] 全球市场表现 - 7月3日,亚太主要股指收盘涨跌不一,恒生指数跌0.63%,恒生科技指数跌0.67%,日经225指数涨0.06%,澳洲标普200指数跌0.02%[4][32] - 7月2日,欧洲三大股指涨跌互现,美股三大指数涨跌互现,热门科技股中,美股“七巨头”涨跌不一[4][32]
2025H1定增市场回顾暨2025H2展望:参与升温压低折扣,行业上行推高收益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3 22:14
市场表现 - 2025H1沪深A股上市定增项目76个,同比降7%、环比增23%,募资6959.19亿元,同比、环比均翻六倍以上,占股权融资比重升至91%[3] - 2025H1共43个竞价项目解禁,平均绝对收益率24.88%,同、环比回升超29pct,破发率不足20%,65%跑赢申万一级行业,平均超额收益11.60%[3] 项目特征 - 2025H1存量竞价项目314宗,拟募资3750亿元,平均募资14亿元,58%总市值不到50亿元,中证2000、国证2000指数成份股占比超40%[3] - 2025H1募资额不及10亿元的竞价项目占比降至61.9%,[10,20)亿元区间占比升至23.8%;定价项目10亿以下占比降至38.2%,50亿及以上占比升至35.3%[25] 收益因素 - 2025H1解禁的竞价项目中,77%的项目“发行 - 解禁”期间行业上行,平均涨幅回升至13.28%,同比+26.07pct、环比+15.83pct[66] - 2025H1个股α收益率均值收窄至 - 3.82%,升至23年至今半年度峰值,47%竞价项目“发行 - 解禁”期间个股上行[66] 市场展望 - 预计2025H2发审节奏稳中小升,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定增项目加速落地[3] - 预计2025H2竞价折价率维持10% - 15%甚至收窄,定价定增从“大股东诉求”转向“市场供需与风险定价结合”[3] 风险提示 - 定增发行及审核进度不及预期、定增报价市场环境变化、定增政策变化、二级市场股价波动、行业及个股下行等[3]
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海洋经济政策解读:为何要强调“向海图强”?
银河证券· 2025-07-03 21:58
政策导向 -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六次会议将海洋经济置于中国式现代化关键位置,提出“五大原则”和“六大重点”[5][7] - 预计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出台,带动海洋经济产业结构高端化、多元化发展[5] 发展背景 - 陆地空间开发趋于饱和,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破10万亿达105438亿元,同比增5.9%,海洋服务业成新增长点[13][14] - 各国海洋经济领域差异化竞争,我国需把握机遇提高竞争力[5] 我国优势 - 海洋产业门类全、制造基础厚、市场潜力大,海洋二产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35%,海工装备制造业国际市场份额连7年全球首位[5][23] - 深海技术成熟,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多项涉深海科技领域[5][24] - 海洋经济区域带动效应显著,山东、广东、海南等地形成标杆样本[5][25] 投资机遇 - 行业聚焦海洋科技、新能源、生物与医药、文旅与智慧物流等领域,海洋科技关注深海材料、装备、信息化[27] - 区域因地制宜发展,海南海洋经济发展具战略示范意义,关注深海油气等五方面[28][29] 风险提示 - 国内外政策理解不到位风险[4][30] - 国内政策落实不到位风险[4][30]
北交所日报(2025.07.03)-20250703
银河证券· 2025-07-03 21:34
指数表现 - 7月3日北证50涨跌幅为+0.21%,收于1442.17点,上证指数涨跌幅为+0.18%,沪深300涨跌幅为+0.62%,科创50涨跌幅为+0.24%,创业板指涨跌幅为+1.90%[3] 市场规模与成交 - 7月3日北交所总股本为378.24亿股,流通股本为241.76亿股,总市值为8454.61亿元,流通市值为5120.40亿元,成交额为239.19亿元,成交股数为10.53亿股,换手率为4.37%,较上周日均成交额340.49亿元有所下跌[3] 行业表现 - 涨幅较大行业为轻工制造(+2.8%)、电子(+1.3%)、环保(+1.1%)和医药生物(+1.0%),跌幅较大行业是交通运输(-3.1%)、有色金属(-3.1%)、石油石化(-2.8%)和纺织服饰(-1.8%)[3] 个股表现 - 北交所268家上市公司中144家上涨,4家平盘,120家下跌,佳合科技(+15.49%)涨幅领先,克莱特(-12.36%)跌幅较大[3] - 换手率活跃公司有克莱特(34.82%)、广信科技(30.09%)等,当日成交额较大公司有克莱特(6.81亿元)、广信科技(6.57亿元)等[3] 估值情况 - 北交所整体估值为51.61倍,较前一交易日上涨,高于创业板,电子平均市盈率最高为208.0倍[3] 风险提示 - 存在政策支持力度低于预期、科技创新性不足、市场竞争加剧和市场波动的风险[3][14]
25H1新股市场回顾暨25H2展望:受理开闸启升势,量升价稳保增厚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7-03 21:12
发行情况 - 25H1,A股发行新股48只,环比-5只,首发募资额380亿元,环比+5.5%;港股发行新股34只,首发募资额1007亿港元,已超24全年[3][11][18] - 25H1,A股新增受理150个IPO项目,6月集中受理123家;上会节奏加快,注册项目环比减少25%;审核周期拉长,存量IPO项目298个,拟募资2814亿元[27][34][40][43] 市场表现 - 25H1,沪深新股首发PE平均20倍,较可比公司折价41%;定价让利幅度收窄,超募情形增多,6月平均超募1%[53][59][64] - 沪深新股平均首日涨幅215.7%,环比-143pcts,连续12个月"零破发";战配解禁近7成正收益,平均收益率78%[71][77] - 港股首发PE平均23.7X,环比+32%;首日涨幅平均15%,破发率33%[82][90] 参与情况 - 25H1,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参与网下询价户数环比分别增加8%/14%/11%;入围率上升,优配对象获配比例降幅更大[95][99][105] - 北交所网上"中一签"所需资金创新高,网上有效申购户数创新高,中签率降至0.06%[112] 收益情况 - 25H1,2亿元规模优配对象双边打新收益率1.30%,非优配对象1.17%;1000万元现金账户网上打新收益率0.70%[117][123] 展望情况 - 预计25H2发行节奏略快,未盈利企业或上市;首发估值或提升,新股首日涨幅140%-180%;网下参与主体增加,获配比例稳中微降[131][133][135] - 中性预期25H2,2亿元优配/非优配对象收益率为2.77%/2.03%[3] 风险提示 - 需警惕新股发行审核节奏、制度调整、投资者参与度波动、申报项目质量/数量变化、产业结构导向调整、未盈利企业上市破发、系统性风险等[3]
当前经济与政策思考:国内外治理产业“内卷式”竞争的做法
中泰证券· 2025-07-03 20:55
供给端 - 日本钢铁行业通过兼并重组,2011年三家主要公司粗钢产量占比71.6%,2014年新日铁住金和JFE钢铁占比提升至80.7%[8] - 欧盟2015年前关闭超205家不符合排放标准工厂,英国退出13家产能34.3GW,占比15%;英国设定2050年减排80%目标[9] - 2005 - 2015年中国累计淘汰炼铁产能2.47亿吨、炼钢产能1.72亿吨[9] - 美国2003年设渔业回购计划,斥资4600万美元回购91艘渔船和239个捕捞许可证[12] 需求端 - 日本“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实施10年内,国民收入年化增长超10%,民间消费占比达60%以上[20] - 1983 - 1989年日本建筑投资从27.5万亿日元增至46.4万亿日元,带动10.3万亿日元钢材消费[20] - 1948 - 1952年美国“马歇尔计划”对外援助150亿美元[22] 配套政策 - 美国《破产法》第11章允许企业破产保护期继续经营重组债务[24] - 日本1978年制定法律解决去产能再就业问题[25] 风险提示 - 存在海外经济波动、政策及资料滞后更新不及时风险[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