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行业跟踪点评:9月挖机海内外延续高需求
东莞证券· 2025-10-17 17:57
行业投资评级 - 机械设备行业投资评级为标配(维持)[1] 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挖机海内外延续高需求,行业维持高景气度[1][5] - 国内下游房地产需求疲软,但国家重大工程陆续开工、资金加速落地和更新替换政策将有效支撑需求[5] - 海外市场如非洲、一带一路及沿线地区维持高需求,国内主机厂商全球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5] - 投资建议持续关注行业龙头[5] 挖掘机销量数据 - 2025年9月挖掘机总销量为19,858台,同比增长25.44%,环比增长20.18%[3] - 9月国内销量为9,249台,同比增长21.54%,环比增长20.35%;出口销量为10,609台,同比增长29.05%,环比增长20.04%,占总销量的53.42%[3] - 2025年前三季度挖掘机累计销量为174,039台,同比增长18.09%;其中国内累计销量89,877台,同比增长21.55%;出口累计销量84,162台,同比增长14.61%[3] - 2025年第三季度挖掘机累计销量为53,519台,同比增长21.17%,环比下降9.52%[3] - 2025年8月电动挖掘机销量为31台[3] 装载机销量数据 - 2025年9月装载机销量为10,530台,同比增长30.45%,环比增长11.55%[4] - 9月国内销量为5,051台,同比增长25.58%,环比增长5.80%;出口销量为5,479台,同比增长35.28%,环比增长17.42%[4] - 2025年前三季度装载机累计销量为93,739台,同比增长14.60%;其中国内累计销量49,996台,同比增长20.73%;出口累计销量43,743台,同比增长8.31%[4] - 2025年第三季度装载机累计销量为28,970台,同比增长16.91%,环比下降15.30%[4] - 2025年9月电动装载机销量为2,586台,渗透率达22.84%,同比提升12.66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22个百分点[4] 行业动态与前景 - 国内下游房地产需求疲软,采矿业、基建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放缓,当前工程以小型、短期、分散项目为主,导致设备月平均工作时长和开工率偏弱[5] - 2025年8月工程机械产品出口贸易额为5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5.43%,环比下降2.35%;1-8月累计出口贸易额为38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14%[5] - 根据KHL,国内13家企业进入2025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其中徐工机械、三一重工、中联重科位列前十[5]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行业龙头公司:三一重工(600031)、徐工机械(000425)、中联重科(000157)、柳工(000528)、恒立液压(601100)[5]
新力量NewForce总第6885期
第一上海证券· 2025-10-17 17:54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覆盖多个行业及公司,多数公司获得“买入”评级,包括互联网、消费、科技、金融、能源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15][17] 核心观点 - 行业政策变化引导商业模式从短期流量投入转向长期品牌建设,对高投流依赖的商家冲击显著,但平台已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优化进行对冲 [4][5][6] - 主要互联网公司在假期消费、资本运作、技术研发等方面表现强劲,体现行业韧性与增长潜力 [7][9][10][11][12] 行业政策分析 - 自2025年10月1日起,投流费统一归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务处理从全额抵扣改为限额扣除(特殊行业限额30%,普通行业限额15%)[4][5] - 政策旨在遏制“用钱砸流量”的短期模式,引导商家注重品牌与长期运营,高毛利类目(如美妆、服饰)商家受影响最大,部分投流费占比可达45% [5][6] - 平台通过推出全域推广工具、优化商家结构、提升AI投放效率等方式消化政策影响,预计对抖音、快手等平台冲击有限 [6] 公司动态总结 - **阿里巴巴**:国庆假期高德APP活跃用户数突破3.6亿创历史新高,飞猪旅游服务GMV增长48%,酒店间夜量增长78% [7][9] - **腾讯**:年内回购金额达609.6亿港元,占总股本1.33%,过去12个月自由现金流超1700亿港元,预计全年回购规模或超800亿港元 [10] - **京东**:双十一大促带电品类订单量同比增长超70%,APP活跃用户增47.6%,物流效率提升20%,偏远地区配送时效缩短63% [11] - **字节跳动**:Seed团队架构调整后基础研究与应用落地分工明确,2025年在国际顶会发表论文60篇,推出人工海马网络技术提升AI文本处理效率 [12][13] 估值与市场表现 - 报告列出覆盖公司的详细估值数据,包括现价、目标价、市盈率、息率、市值等指标,多数公司估值显示增长预期 [15][17]
情绪消费专题系列之二:OTA助力快乐出游
平安证券· 2025-10-17 17:53
行业投资评级 - 社会服务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维持)[1] 报告核心观点 - 旅游出行整体势头向上,旅游消费潜力持续释放,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人次32.85亿(同比增长20.6%),出游花费3.15万亿元(同比增长15.2%)[2][5] - 头部在线旅游(OTA)平台如携程集团-S、同程旅行凭借其连接分散上下游资源的双边规模效应、强大的供应链壁垒以及对新消费需求的适应能力,在行业线上化率提升和竞争格局优化的背景下,展现出坚实的竞争壁垒和增长潜力[2][93] - 行业形成“一超多强”格局,携程系为“一超”,同程旅行、飞猪等为“多强”,头部企业通过AI赋能、全球化扩张及深耕新消费群体(如年轻娱乐化出游、银发旅游)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并拓展增量市场[2][41][77][86][87] 2025H1旅游市场持续恢复,OTA表现超预期 - 2025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和总收入同比显著增长,分别达32.85亿人次(+20.6%)和3.15万亿元(+15.2%)[5] - 携程集团2025Q2净营业收入148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住宿预订营收62亿元(+21%),交通票务营收54亿元(+11%),净利润49亿元(上年同期39亿元),净利率提升至32.88%[9][10] - 同程旅行2025年上半年营收90.5亿元(同比增长11.5%),经调整净利润15.6亿元,住宿业务收入25.6亿元(+18.8%),交通业务收入38.8亿元(+11.6%)[12][13] - 携程国际业务增长强劲,2025Q2国际OTA平台总预订同比增长超60%,入境旅游预订同比增长超100%,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已超2019年同期120%水平[10] OTA连接分散的上下游,形成一超多强格局 - 截至2025年10月14日,携程集团-S总市值3562亿元人民币,海外Booking、Expedia市值分别为12154亿元和1973亿元人民币[16][18] - OTA平台整合上游分散的酒店、航司等资源(如国内三大航司集团市场份额合计约62.64%,酒店业连锁化率仅26.75%),并为下游消费者提供一站式非标服务,旅游在线交易率已达51.5%(交通、门票超80%)[20][25][28][31][34][39][40] - 国内OTA市场呈“一超多强”格局,2021年携程市场份额36.3%,美团旅行、同程旅行、去哪儿旅行分别占20.6%、14.8%、13.9%[41][42] OTA壁垒:供应链与消费者的双边规模和粘性 - 携程通过“鼠标+水泥”到“拇指+水泥”模式深化供应链合作,截至2024年底开放平台拥有约150万种全球住宿服务、超640家合作航司及6.5万生态合作伙伴[48][50] - 同程旅行平台提供超740家航司的46万条航线、约390万家酒店及超1万个景点门票服务,2024年GMV达2557亿元,年付费用户2.38亿人[51][54][56] - 特殊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携程通过BOSS直播(2020年带货GMV超40亿元)、内部优化等措施强化与供应链和消费者的粘性,推动业务快速恢复[63][65][68][69] 新时期的OTA:契合消费需求,全球化扩张,AI赋能 - OTA平台拓展“旅游+娱乐”产品(携程2025Q2该业务同比翻倍)及银发旅游定制服务(携程老友会用户及GMV较2024年底增长超100%),瞄准体验旅游新需求[77][80] - 跨境游成为新增长点,2024年我国入境游客1.32亿人次(+60.8%),2025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1364万人次(占比71.2%),携程出入境业务持续高增长[81][83][86] - AI工具广泛应用,如携程推出TripGen、Intelli-Trip(支持26种语言),同程推出Deeptrip,飞猪推出“问一问”,提升个性化服务效率和运营能力[87][89][90]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携程集团-S(2025年预测净利润214.21亿元,PE 16.63倍)和同程旅行(2025年预测净利润27.02亿元,PE 17.18倍),看好其规模效应、供应链资源及产品创新优势[93][95]
2025年9月银行理财市场月报:银行理财大事记:政策重塑流动性管理,指数化布局与科技金融成创新焦点-20251017
华宝证券· 2025-10-17 17:3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2][3][4] 报告核心观点 - 政策与市场动态重塑行业格局,公募销售费用新规影响银行理财负债与资产端,债券ETF或成流动性管理新选择 [4] - 理财公司积极进行产品与业务创新,重点布局指数型产品、科技金融主题及黄金相关产品,并通过代销合作拓展市场 [4][5] - 市场存续规模符合季节性特征小幅下降,但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现金管理类产品规模收缩而最小持有期等固收类产品稳步扩张 [6] - 新发产品规模环比上升,产品谱系保持固收+主导、封闭式为主、1-3年期为主的特征,业绩基准普遍下调反映利率长期低位共识 [7] - 产品到期表现分化,封闭式产品达标率环比上升,而定开型产品达标率环比下降 [7] 存续市场情况总结 - 2025年9月全市场理财产品存续规模为30.80万亿元,环比小幅下降0.48%,同比上升6.30% [6][27] - 现金管理类产品存续规模6.50万亿,环比下降0.51个百分点;固收类产品中最小持有期型、封闭式和日开型存续规模分别为9.48万亿、5.77万亿和3.75万亿 [30] - 现金管理类产品近7日年化收益率录得1.30%,环比下降1.86BP;纯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为1.27%,环比下降0.50个百分点;固收+产品年化收益率为1.11%,环比下降0.70个百分点 [6][33] - 全市场理财破净率指标9月继续回升至5.32%,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 [6][44] 新发产品市场总结 - 9月理财公司新发产品规模环比上升,固收+产品新发规模3,385.09亿元,占据主导地位 [7][48] - 1-3年期产品以1,786.78亿元募集规模占据绝对优势;封闭式产品发行体量为3,958.96亿元 [48][49] - 新发理财产品业绩基准多数延续下调趋势,1年-3年期纯固收产品业绩基准均值为2.49%,环比下降11BP [54] 到期产品表现总结 - 9月封闭式理财产品达标率为86.09%,较8月环比上升1.37个百分点 [7][57] - 9月定开型理财产品达标率为54.35%,较8月环比降低5.75个百分点 [7][57] 行业动态与创新焦点总结 - 公募销售费用新规发布,规定持有期7日、30日、6个月以内的赎回费分别不低于1.5%、1%和0.5%,影响银行理财资金配置 [13] - 理财公司密集发行黄金理财产品,如招银理财"招睿焦点联动黄金5号"、光大理财"阳光青臻盈7期"等,产品多采用封闭运作模式 [13] - 四川省几家银行联合申请理财子公司牌照,理财公司与中小银行代销合作持续升温,以拓展下沉市场并优化收入结构 [4][13][15] - 多家理财公司推进指数化布局,如招银理财发布"招银理财湾区全球资产优选配置指数",交银理财发布"中诚信-交银理财多元策略大类资产配置指数" [5][20][22] - 理财公司大手笔布局科创债ETF,成为该类产品重要投资主体,以应对流动性管理需求、分散风险并响应政策导向 [16][17] - 理财公司加大含权产品布局与上市公司调研,三季度以来24家理财公司总调研次数达601次,重点聚焦新能源、科技等行业 [19] - 同业创新活跃,案例包括浦银理财推出"科技五力模型"精选产品、宁银理财参与公募REITS打新、建信理财发行黄金鲨鱼鳍结构化产品等 [5][24][26]
互联网行业周报-20251017
第一上海证券· 2025-10-17 17:36
行业政策核心观点 - 自10月1日起,投流费被统一归为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务处理逻辑从原先可按成本全额抵扣转为需按限额税前扣除,互联网平台需按规定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相关税收信息[2] - 政策旨在遏制“用钱砸流量”的短期经营模式与行业内卷,引导商家转向品牌建设与长期运营,培育能吸引回头客的经营生态[3] - 特殊行业(如化妆品制造/销售、医药制造、饮料制造)的投流费扣除限额标准为年度营业收入的30%,超额部分可结转至以后纳税年度扣除;普通行业扣除限额为15%,超额部分不可结转[3] 政策对不同市场主体的影响 - 商家层面:直播电商平台中高毛利类目经营者(如美妆、服饰、珠宝)受冲击最显著,部分商家出现“月销1000万、投流费450万”的情况,超额部分需补缴的税款可能大幅压缩利润空间,缺乏品牌认知的新品牌所受影响远超成熟品牌[4] - 平台层面:政策可能对直播电商平台交易总额产生负向冲击,但主流平台已通过推出全域推广工具、优化投流商家结构、借助AI技术提升投放转化效率等方式对冲风险,预计对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商业化的冲击控制在有限范围内[4] 阿里巴巴国庆消费表现 - 国庆中秋假期(10月1日至8日)全社会跨区域人员累计流动量预计24.32亿人次,日均3.04亿人次,同比增长6.2%[5] - 10月1日高德APP活跃用户数突破3.6亿创历史新高,截至10月3日“高德扫街榜”累计用户数突破4亿,假期内高德为线下餐饮店带去超1亿客流[6] - 飞猪旅游服务履约GMV较去年增长48%,服务人次较去年增长30%,国内机票、全球酒店的履约票张数和入住间夜量突破历史峰值,酒店间夜量较去年大增78%[6] - 通过淘宝预订飞猪的旅行服务订单量较去年增长达74%,88VIP用户为酒店带来的订单量增长120%,且人均消费保持上扬态势[6] 腾讯股东回报与业务进展 - 截至10月12日,腾讯控股年内累计回购金额达约609.6亿港元,累计回购约1.22亿股,占总股本约1.33%,回购价格区间为364.8至683港元,创历史同期新高[7] - 回购节奏自年中起明显加快,平均每月回购金额超80亿港元,过去十二个月自由现金流超过1700亿港元,预计全年回购规模或超过800亿港元[7] - 腾讯正通过“业绩增长+资本回报”双轮驱动巩固科技龙头地位,结合AI、广告、电商及云业务的逐步释放,成为港股市场最具确定性的股东回报案例之一[7] 京东双十一大促表现 - 截至10月14日12时,带电品类订单量同比增超70%,京东APP活跃用户同比增47.6%[8] - 智能机器人、AI眼镜等趋势商品成交额分别增5倍、超3倍,百吋电视、制冰冰箱等家电及AI手机、时尚品牌产品等成交额均同比翻倍,本地生活独家定制商品增超10倍[8] - 玩法上取消预售、现货开卖,主打“官方直降”至一折,叠加至高2111元券包与京东金融“百亿补贴”[8] - 服务与物流首次上线“差价换”服务,物流投入“超脑+狼族”智能设备集群效率提升近20%,偏远山区配送时效缩短63%,实现六省区包邮全覆盖[8] 字节跳动技术研发进展 - 字节大模型团队Seed经历架构调整,前谷歌DeepMind副总裁吴永辉加入任基础研究负责人,原负责人朱文佳转向负责模型应用,二人均向CEO梁汝波汇报,形成基础研究与应用落地的分工模式[9] - 尽管组织架构变动频繁,Seed团队2025年在ICML、CVPR、ICLR等国际顶会发表论文60篇,多篇入选Spotlight与Highlight,覆盖大模型推理优化、多模态生成等前沿方向[9] - 团队提出人工海马网络技术,大幅提升AI处理超长文本的效率,已开源落地,一系列动作旨在优化大模型领域的研发效能与战略协同,强化基础研究与应用转化的联动[9][10]
航空机场9月数据点评:客座率整体维持较高水平,国际线同比提升明显
东兴证券· 2025-10-17 17:27
行业投资评级 - 对交通运输行业评级为“看好” [6] 报告核心观点 - 航空机场行业9月运营数据显示客座率整体维持较高水平 其中国际航线客座率同比提升更为明显 [1] - 行业反内卷背景下 国内航线运力投放维持较低增长 供给端约束强化有助于航司经营压力缓解 [2][5][22] - 国际航线表现明显优于去年同期 运力投放与客座率同比均有显著提升 [4][15] - 反内卷是长期工程 其大环境的形成与维持有望加速行业再平衡过程 对行业整体盈利水平改善有较大助益 大型航司受益或更明显 [5] 国内航线运营分析 - 9月上市公司国内航线运力投放同比提升约2.2% 环比8月下降约15.7% 运力投放水平与去年相比差异不大 投放较为稳健 [2][11][16] - 分航司看 除春秋航空运力投放同比提升较大(21.2%)外 其余航司运力投放增速都控制在3%以内 南航提升3.0% 海航提升2.2% 东航提升1.6% 国航下降0.3% 吉祥下降5.6% [2][11][18][24][29] - 环比看 进入9月后各航司都较大幅度下调了运力投放 主要因旅游需求占比提升导致旺季与淡季需求端差距较大 [2][11][18] - 春秋航空在运力投放同比明显提升的情况下维持较高客座率 说明消费降级影响导致行业整体价格带下移 低价格带需求占比提升 对航司降本增效提出更高要求 [2][11][18] - 9月上市公司整体客座率较去年同期提升约2.1个百分点 环比8月下降1.0个百分点 客座率环比下降属旺季转向淡季的正常现象 同比看维持在较高水平 [3][12][34] - 分航司看 三大航中东航对提升客座率最为积极 9月客座率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 国航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 客座率同比提升3.0个百分点 其余航司客座率同比提升在1-2个百分点之间 [3][12][48] 国际航线运营分析 - 9月上市航司国际航线运力投放同比去年提升约9.4% 环比8月下降约9.5% [4][15][54] - 9月国际航线客座率同比提升约3.5个百分点 提升较为明显 环比8月下降约0.7个百分点 主要系淡旺季差异 [4][15][54] - 分航司看 中型航司运力投放同比提升幅度较大 吉祥提升25.4% 春秋提升20.7% 海航提升19.9% 主因去年同期周边航线需求较差 今年有所回暖 [4][15][55][56] - 客座率方面 9月吉祥、东航与国航的国际客座率同比提升较明显 分别为6.8、5.9和4.8个百分点 同样与去年基数较低有关 今年9月国际航线表现明显优于去年同期 [4][15][55][56] 行业政策与趋势 - 8月《中国航空运输协会航空客运自律公约》的发布 为行业反内卷大环境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后续的供给管控和客座率回升说明公约在遏制市场乱象、规范经营行为 提振收益水平上具有一定作用 [5][15] - 反内卷是长期工程 其大环境的形成与维持有望加速行业再平衡的过程 对行业整体盈利水平的改善会有较大助益 [5] - 从盈利弹性角度出发 大型航司受益会更加明显 [5] - 上半年航司通过降价维持高客座率的销售思路有所松动 航司开始重新平衡量价关系 盈利水平被摆在更重要的位置 提升份额的优先级下调 [41] - 随着反内卷的深入 航司依旧会倾向于将客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但会更多通过供给端的管控而不是票价调控去实现 [41] 机场运营数据 - 9月上海、首都、白云和深圳机场国际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9%、13%、11%和15% [68] - 若对比2019年同期 国际线旅客吞吐量分别达到2019年同期的107%、59%、92%和103% [68] - 整体看 进入下半年后 各地机场国际线吞吐量增速趋于平稳 [68]
四款视频大模型横评:从“概念演示”迈向“准实时创作”
海通国际证券· 2025-10-17 17:1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 [1] 报告核心观点 - 视频生成技术正从“概念演示”阶段迈向“准实时创作”阶段 [1] - 在付费分层与算力约束并存的背景下,视频大模型的商业化路径日趋清晰 [4] - 国内外模型生态差距正逐步收窄,竞争焦点转向算力储备、数据质量与产品细节打磨 [3] - 该技术演进将推动影视产业资源更精准地配置于核心价值环节,大幅压缩前期方案验证成本 [5] 模型性能横评总结 - 四款主流视频生成模型(Sora 2, Veo 3.1, 可灵, 即梦)生成速度普遍较快,平均仅需1至2分钟即可生成一段5秒视频 [1][2] - Veo 3.1在风格还原、构图意图及镜头语法理解方面表现最为准确 [1][2] - Sora 2在动态模糊、景深与材质反射方面的写实感最强,观感接近实拍,但其产品形态更侧重移动端竖屏信息流,导致横屏输出能力与画面清晰度相对偏向轻量化 [1][2] - 可灵与即梦在中文友好度与易用性上表现突出,与海外顶级模型的差距正在快速收敛 [1][3] 模型规格与生态比较 - Veo 3.1的API预览支持4/6/8秒短片,其Flow功能引入“场景续写”最长可延展至约1分钟段落,并支持16:9与9:16画幅输出 [7] - Sora 2的官方应用默认生成10秒竖屏视频,支持Portrait/Landscape切换,并提供“Cameos”功能可将用户形象嵌入视频 [7] - 可灵官方发布可生成时长至2分钟、1080p、30fps的视频,并在质量、稳定性与成本上持续迭代 [7] - 即梦作为字节跳动旗下平台,与剪映/抖音生态结合紧密,提供从文本到视频的一站式创作体验,会员配额适合高频产出 [3][7] 商业化与基础设施 - OpenAI首席执行官Sam Altman已公开表明,新一代高算力功能将优先面向付费用户开放,并可能对Sora 2等视频生成能力实施分级收费机制 [4] - 基础设施层面正经历“超级计算中心化”变革,以微软与OpenAI筹划中的“Stargate”百亿美元级超算数据中心为代表的大规模产业投资正在进行 [4] - 国际能源署预测,至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或将翻倍至约945 TWh,其中AI推理是核心增长驱动力,这从成本端固化了视频生成服务的高溢价属性 [4] 对影视产业的影响 - 在广告、预告片、预视觉化等前期方案验证中,AI视频技术将大幅压缩勘景、实拍与特效制作的试错成本 [5] - 结合Veo 3.1等具备镜头级控制能力的工具,从剧本到样片的迭代周期有望从“周级”缩短至“小时级” [5] - 一种“低成本验证、高投入精制”的混合工作流变得可行:AI先生成低清晰度内容雏形用于审核试映,确认方向后再由传统制作管线进行高精度复刻与精修 [5]
银行研思录23:AH股银行资产质量评估(2025H1):基于“广义不良”和“超额拨备”的分析
招商证券· 2025-10-17 17:0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投资评级为“推荐”,且为“维持” [4] 报告核心观点 - 银行估值溢价通常源自中收和负债优势,而估值折价通常源自对资产质量的担忧 [2] - 客观评估银行资产质量状况是研究和投资银行的核心,报告通过构建“广义不良率”和“超额拨备利润倍数”两个指标,对56家AH股上市银行的资产质量进行更客观的评估和比较 [2][10] - 长期来看,银行估值水平与ROE中枢基本呈正相关,超额拨备回补对业绩的贡献最终将反映到估值提升上 [3] - 部分银行当前估值明显位于PB-超额拨备利润倍数回归线以上,建议积极关注 [3] 资产质量评估方法构建 - 构建“广义风险贷款率”指标,以MAX(逾期贷款额+重组贷款额,关注贷款额+不良贷款额)/总贷款额来表征,旨在拉平各家银行不良资产的认定标准 [14] - 构建“广义不良资产率”指标,计算公式为(广义风险贷款额 + 非信贷资产阶段三)/总生息资产,以更全面地反映银行表内信用风险 [7][14] - 从结果看,大行风险贷款率相对平稳,股份行略有波动,城农商行波动较大但已出现拐点;纳入非信贷资产后,股份行和城商行广义不良资产率相对偏高 [15] 超额拨备与业绩弹性分析 - 构建“超额拨备利润倍数”(超额拨备/归母净利润TTM)和“超额拨备净资产倍数”(超额拨备/归母净资产)来衡量银行业绩弹性空间 [7][27] - 优质区域行资产质量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强,超额拨备利润倍数普遍偏高,例如杭州银行2025H1该指标为213%,意味着其拨备隐含了2.1年的净利润 [7] - 大行中的农业银行和股份行中的招商银行,其超额拨备利润倍数高于可比同业 [7] 考虑不良资产回收率的敏感性分析 - 在基准情景(不良回收率为0)基础上,对非信贷资产不良和总广义不良资产进行了不同回收率(30%/50%/70%)的模拟测算 [7][28] - 在广义不良资产可回收率30%、50%、70%情形下,上市银行超额拨备利润倍数分别提升80、134、187个百分点 [7] - 高广义不良资产率的银行对不良回收率更加敏感,对于静态不良率偏高的银行,需高度关注其底层不良资产的分布和类型,高效处置回收可能带来较大利润回补空间 [7][28] 估值与投资机会分析 - 将银行当前PB、PE估值与广义不良资产率、超额拨备利润倍数对比发现,多家银行明显位于PB-超额拨备利润倍数回归线以上 [3] - 被提及值得关注的银行包括:资产质量原本相对优秀的无锡银行、苏州银行、张家港行、农业银行(H),以及估值相对偏低的泸州银行、贵州银行、徽商银行、北京银行、渝农商行(H股)等 [3] 行业规模与市场表现 - 行业覆盖股票家数为41只,总市值达11,097.4十亿元,占市场总规模的10.6% [4] - 行业指数在过去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绝对表现分别为1.5%、9.8%和17.4% [6]
全球半导体设备产业定期跟踪:阿斯麦(ASML)25Q3:业绩符合预期,后道设备前道化趋势明显
爱建证券· 2025-10-17 16:5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机械设备行业(半导体设备)的投资评级为“强于大市” [2] 核心观点 - 全球半导体设备产业,特别是先进光刻与先进封装领域,在AI基础设施投资驱动下需求持续强劲,后道设备呈现“前道化”趋势,相关设备厂商将受益于2025-2028年的产能投资高峰 [2][3][21] 25Q3业绩表现 - ASML 25Q3实现营收75亿欧元(约合7516百万欧元),环比下降2.3%,同比增长0.7%,符合业绩指引 [2][4] - 25Q3毛利率为51.6%,符合公司指引,盈利能力稳健 [2][4] - 25Q3新增订单54亿欧元,高于市场预期的48.9亿欧元,其中EUV订单达36亿欧元,占比66.7% [2][5] - 分业务看,光刻设备业务收入55.54亿欧元,服务业务收入19.63亿欧元,同比增长27.3% [2][4] 分产品与地区分析 - 分产品看,25Q3光刻设备销售额中,ArFi系统占比52%,EUV系统占比38% [8] - 分地区看,中国大陆净系统销售额占比达42%,但公司预计2026年对中国大陆出货量将因出口许可问题而回落 [8] - 25Q3 EUV系统出货9台,ArFi系统出货38台,存储端订单增长明显,达到25.38亿欧元,预计25Q4将维持高景气度 [10][14] 先进封装趋势与机遇 - 随着晶圆厚度和封装层数提升,芯片封装精度逼近前道工艺,后道设备“前道化”趋势明显 [3] - ASML面向先进封装的光刻机XT:260在25Q3首次出货,其产能达270片/小时,约为传统封装步进机的4倍 [3][16] - 根据BESI数据,全球约有1000亿美元的先进封装产线投资正在建设或规划中,产线投产高峰将集中于2025-2028年 [3][21][22] - 先进封装产能扩张涉及TSMC、Intel、SK海力士、三星等国际龙头,以及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等中国大陆企业 [3] 投资建议 - 报告建议重点关注在先进封装相关领域(如光刻、涂胶显影、薄膜沉积、刻蚀等)具备技术突破与明确客户验证进展的国内半导体设备厂商,包括:【芯碁微装】【芯源微】【迈为股份】【拓荆科技】 [3]
构建交运央企ESG评价体系:聚焦绿色能源与低碳转型:——A股央企ESG评价体系白皮书系列报告之九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0-17 16: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具体的行业投资评级(如买入、增持等)[1][3][4] 报告核心观点 - 报告核心观点是构建并完善针对交通运输行业中央企业的ESG评价体系,该体系在通用指标基础上,聚焦于绿色能源与低碳转型,并新增了行业特色指标[4][7][8] - 2025年被定义为A股强制ESG信息披露的元年,强制披露主体包括主要指数成分股公司等,未来范围有望扩大[7][10] - 交通运输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其ESG政策围绕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构建了多维度体系[7][8] 按目录章节总结 1. 交运央企ESG政策体系 - 国内交通运输领域ESG政策核心聚焦绿色能源替代与低碳转型,通过推广新能源汽车、绿色船舶等装备,优化运输结构(如“公转铁”、“公转水”),并推进基础设施全生命周期低碳化[8] - 政策体系旨在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国际竞争力双提升,部分关键政策包括《绿色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8][9] 2. 构建交运央企ESG评价体系 - 评价体系包含5类加分项和1类减分项,均为客观评价指标。加分项涵盖5个议题(重要性评估、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社会、公司治理),下设20个一级指标和54个二级指标,满分100分。减分项为“违法违规事件或处罚”,违反一条扣3分[4][11][23] - **环境议题**:满分16分,在通用指标外新增“绿色运输”特色指标(如绿色运输工具),依据是推动交通用能低碳多元发展的相关政策[4][12][13] - **社会议题**:满分22分,新增“安全运营”一级指标(下设安全运营基础设施),以反映企业对出行安全的责任,依据是交通运输行业安全事故后果严重性及相关规划要求[4][16][17] - **治理议题**:满分34分,新设“安全风险管理”(下设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设备检查、事故预防机制)和“供应链管理”(下设对供应商定期考核)两个特色指标[4][19][20][21] - **应对气候变化议题**:为本系列新增议题,满分18分,与央企通用指标保持一致,涵盖气候治理、战略、管理及目标等方面[4][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