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半导体行业月报:半导体行业25Q2持续稳健增长,国产AI算力厂商业绩表现亮眼-20250911
中原证券· 2025-09-11 16:25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 [1] 核心观点 - 半导体行业25Q2持续稳健增长 国产AI算力芯片厂商业绩表现亮眼 [1][4] - 全球半导体月度销售额继续同比增长 国内外云厂商持续加大资本支出 [4] - AI成为推动半导体行业成长的重要动力 行业仍处于上行周期 [4] 行业市场表现 - 2025年8月国内半导体行业(中信)上涨23.84% 同期沪深300上涨10.33% [4] - 细分板块表现:集成电路上涨31.47% 分立器件上涨16.29% 半导体材料上涨15.24% 半导体设备上涨13.67% [4] - 费城半导体指数8月上涨1.09% 年初至今上涨13.84% [4] - 个股涨幅前十:寒武纪-U(110%) 东芯股份(82%) 盛科通信-U(78%) 臻镭科技(55%) 芯原股份(54%) [14] 财务表现分析 - 半导体行业25Q2营业收入1884.29亿元 同比增长13.87% [4] - 25Q2归母净利润147.63亿元 同比增长23.99% [4] - 25Q2毛利率26.29% 同比提升1.72个百分点 环比提升0.66个百分点 [4][25] - 子板块营收增速:半导体设备+42.87% 集成电路+17.22% 半导体材料+10.13% 分立器件-15.88% [22][25] 国产AI算力芯片表现 - 寒武纪25Q2营收同比增长4425.0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4.97% [4][30] - 海光信息25Q2营收同比增长41.15% [4] - 芯原股份25Q2营收环比增长49.90% [4] - 国产AI算力芯片厂商进入国产替代加速期 有望持续提升市场份额 [4] 全球半导体市场 - 2025年7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620.7亿美元 同比增长20.6% 环比增长3.6% [32] - 连续21个月实现同比增长 [4][32] - WSTS预计2025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7009亿美元 同比增长11.2% [35] - 中国半导体市场7月销售额170.2亿美元 同比增长10.5% [33] 云厂商资本支出 - 25Q2北美四大云厂商(谷歌 微软 Meta 亚马逊)资本支出合计874亿美元 同比增长69% 环比增长23% [4][6] - 25Q2国内三大互联网厂商(阿里巴巴 百度 腾讯)资本开支合计616亿元 同比增长168% 环比增长12% [4][5] - 谷歌将2025年资本支出预算上调13%至850亿美元 [6] - Meta上调2025年资本支出预算至660-720亿美元 同比增长68%-84% [6] 下游需求结构 - 消费类需求逐步复苏 AI算力硬件需求持续旺盛 [42] - 25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2.889亿台 同比持平 [44] - Canalys预计2025年AI手机渗透率将达到34% [74] - 25Q2全球PC出货量6760万台 同比增长7.4% [82] 存储与设备市场 - 25Q2全球部分芯片厂商库存水位环比小幅下降 国内部分芯片厂商库存水位环比大幅下降 [4] - TrendForce预计25Q3 DRAM与NAND Flash价格有望持续上涨 [4] - 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25Q2同比增长23% 中国半导体设备销售额25Q2同比下降7% [4] - 全球硅片出货量25Q2同比增长9.6% 环比增长14.9% [4] 投资建议 - 英伟达预计中国市场未来几年将实现约50%的复合增速 [4] - 建议关注国产AI算力芯片产业链投资机会 [5] - 建议关注PCB 铜连接 光芯片等领域投资机会 [6] - 黄仁勋表示2030年AI基础设施市场规模将达到3-4万亿美元 [6]
摩托车行业深度报告:本田百年复盘,自主摩企探径
民生证券· 2025-09-11 16:15
行业投资评级 - 推荐评级 维持对摩托车行业的推荐评级 重点推荐春风动力 隆鑫通用 钱江摩托三家自主摩企 [3][4] 核心观点 - 本田摩托构建了技术 产品 制造 品牌四重护城河 通过70余年发展形成全球领先竞争力 2024年全球销量1881.9万辆 占全球市场份额超30% 营业利润达12125亿日元 毛利率21.5% [1][2] - 自主摩企正迎来全球化发展机遇 预计2025年中大排摩托车出口超50万辆 同比增长50.4% 海外市场份额达9% 春风动力 隆鑫通用 钱江摩托等企业通过产品力提升和性价比优势实现快速扩张 [3] - 本田成功路径显示摩企全球化需同步打造技术护城河 产品爆品力和文化适应力 自主摩企聚焦中大排产品平台 热门产品模型复利 区域突破策略与品牌文化叙事 逐步从制造导出转向体系输出 [3][11] 本田摩托发展历程 - 1946-1958年初创与技术奠基阶段 推出首款A型摩托车和Dream D型 1958年Super Cub C100成为全球销量最高摩托车 [14][17] - 1959-1978年全球化扩张与技术突破阶段 1969年发布Dream CB750 Four打破欧洲垄断 1974-1975年推出Gold Wing GL1000开创豪华旅行车市场 [15][17] - 1979-2011年技术多元化与环保转型阶段 率先应用CVCC低排放技术和PGM-FI电喷系统 2007年推出全球首款配备安全气囊摩托车 [16][17] - 2012年至今智能电动化转型阶段 2018年发布电动踏板车PCX Electric 2023年公布电动化战略 目标2030年电动两轮车销量400万辆 2025年电动摩托车累计产量突破5亿辆 [17][18] 产品矩阵分析 - 形成巡航 探险 运动 街车 踏板 攀爬六大产品类型 覆盖从城市通勤到长途旅行全场景需求 [20] - 巡航车型如GL1800 Gold Wing Tour价格达39.98万元 探险车型如CRF1100L Africa Twin价格18.58万元 运动车型如CBR650R价格8.28万元 街车如CB1000 SP价格12.88万元 [20][23] - Super Cub系列全球累计销量突破1亿辆 CBR系列开创民用大排量仿赛市场 Gold Wing系列切入大排量长途巡航市场提升利润率 [2][57] 全球市场表现 - 2024财年全球销量1881.9万辆 2025财年预计达2057.2万辆 远超雅马哈542.9万辆和铃木191.2万辆 [24][27] - 亚洲市场占全球销量超八成 2024年销量1747.8万辆 2025年预计增长至1806.5万辆 北美市场连续四年增长 2024年销量54.8万辆 [33][34] - 全球市场份额从2016年稳步上升 2025年预计达35.21% 目标2030年实现50%市场份额 [28][31] 财务表现 - 营收从2021财年13.2万亿日元持续增长至2025财年21.7万亿日元 [37][39] - 2024年毛利率升至21.6% 净利率回升至5.8% 营业利润在2024年飙升至1.4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 [40][42][44] 技术优势 - 引擎技术领先 率先将DCT双离合变速系统移植到摩托车平台 应用VTEC可变气门控制和PGM-FI燃油喷射技术 [111][114] - 安全科技全面领先 2006年在金翼GL1800上实现全球首次量产摩托车安全气囊应用 构建C-ABS联动防抱死刹车系统和AI智慧减震系统 [115][117] - 电动化布局领先 推出可更换电池系统与电动平台 2024年发布氢燃料概念车 与通用汽车合作开发氢燃料摩托车 [17][91] 全球化战略 - 分阶段 区域差异化构建全球经营体系 美国市场以轻便省油产品打破重型摩托垄断 欧洲市场以赛事背书和高性能车型塑造技术品牌 亚洲市场通过合资建厂和本土采购制造成本优势 [2][120] - 1959年进军美国市场 Super Cub以295美元低价策略打破哈雷垄断 通过好人文化打破摩托车叛逆形象实现品牌逆袭 [2][132] - 在欧洲借赛事重塑技术形象 在亚洲通过合资与本地化实现快速渗透 真正实现从日本制造向全球品牌跃迁 [10][120] 自主摩企发展机遇 - 春风动力高端产品谱系完善 出海抢滩蓄势待发 2025年预计EPS 11.96元 PE 23倍 [4][8] - 隆鑫通用无极机车乘势而上 立足欧洲发力全球 2025年预计EPS 0.91元 PE 14倍 [4][8] - 钱江摩托老树新芽 自主外贸渠道助力品牌出海 2025年预计EPS 1.21元 PE 16倍 [4][8]
存储芯片周度跟踪:现货市场整体价格趋稳,NAND产能加速切换-20250911
甬兴证券· 2025-09-11 16:14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 [6] 核心观点 - NAND产能加速切换至新制程 旧制程产出明显缩减 尤其是256Gb TLC NAND供应大幅减少推动现货价格逐渐上扬 而新旧制程切换下高容量NAND供应充足使得1Tb QLC/TLC Flash Wafer价格出现向下调整 [1] - DRAM产业2025年第二季整体营收达316.3亿美元 环比增长17.1% 主要受益于一般型DRAM合约价上涨 出货量显著增长及HBM出货规模扩张 [2] - HBM领域SK海力士预计到2030年定制HBM市场规模将增长至数百亿美元 HBM4产品将采用客户特定逻辑芯片或基础芯片技术 [3] - 渠道DDR5内存条因资源供应趋紧价格继续小幅上涨 存储现货市场整体价格趋稳 DDR4与DDR5价差已缩小至20%以内 但渠道内存条仍以DDR4为基本盘 [3] 存储芯片周度价格跟踪 - NAND颗粒22个品类现货价格环比涨跌幅区间为-5.97%至6.14% 平均涨跌幅为-0.03% 其中12个料号价格持平 5个上涨 5个下跌 [1] - DRAM 18个品类现货价格环比涨跌幅区间为-2.24%至2.76% 平均涨跌幅为0.68% 上周13个料号上涨 4个下降 1个持平 [2] 行业新闻 - TrendForce报告显示2025年第二季DRAM产业营收环比增长17.1%至316.3亿美元 主要因合约价上涨 出货量增长及HBM扩张 [26] - CFM报道指出原厂NAND产能加速向新制程切换 旧制程产出缩减推动256Gb TLC NAND价格上扬 而高容量NAND供应充足导致1Tb QLC/TLC Flash Wafer价格下调 [26] - SK海力士预计2030年定制HBM市场规模达数百亿美元 HBM4将采用差异化技术构建 [27] - 渠道市场DDR5资源供应趋紧推动价格小幅上涨 DDR4处于高位横盘 NAND Flash价格分化明显 低容量供应吃紧推升256Gb及以下容量Flash Wafer价格 [27] 公司动态 - 江波龙SOCAMM专为AI数据中心设计的高性能内存产品已成功点亮 可提供数倍于传统RDIMM的带宽 [30] - 华海诚科子公司衡所华威产品覆盖基础到先进封装多个层次 在汽车电子 新能源 第三代半导体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30] - 东芯股份参股公司砺算科技已向部分客户送样 持续优化产品并推进生产销售工作 [31] 公司公告 - 恒烁股份截至2025年8月31日回购股份813,407股 占总股本0.98% 回购金额29,313,021.08元 [33] - 兆易创新股权激励股份上市流通数为2,286,334股 上市流通日期为2025年9月10日 [33] 投资建议 - 持续看好受益先进算力芯片发展的HBM产业链 建议关注赛腾股份 壹石通 联瑞新材 华海诚科等 [4] - 存储芯片受益供应端推动涨价 库存回归正常及AI带动需求上升 推荐东芯股份 建议关注兆易创新 恒烁股份 佰维存储 江波龙 德明利等 [4]
AI电商进展研究
国盛证券· 2025-09-11 15:47
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维持)[5] 核心观点 - 阿里巴巴重大业务调整推动AI电商发展 高德地图推出全球首个基于用户行为产生的榜单"高德扫街榜" 并启动"烟火好店支持计划" 通过发放超10亿元补贴 目标每天为线下餐饮及服务业多带去1000万客流[1][10] - 电商领域AI渗透率仍处早期阶段 美国零售贸易业使用AI比例不足10% 但应用场景丰富 涵盖个性化推荐、智能客服、动态定价等八大核心领域[2][27] - 上海出台12条新政支持"AI+数字广告"发展 提供最高1200万元资金支持 并对大模型私有化部署给予核定合同额最高50% 最高500万元补贴[3][40] 阿里巴巴业务调整与AI电商机遇 - 阿里巴巴2025年第二季度AI+云资本支出达386亿元创历史新高 阿里云收入增长加速至26% 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8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同比增长[9] - 即时零售业务收入达147.84亿元(20.64亿美元) 同比增长12% 淘宝app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9] - 高德地图整合饿了么、支付宝的消费订单+商户评价+用户画像数据 构建本地生活消费决策平台 与大众点评、抖音形成竞争[13] - 阿里入局带动商户跨平台运营需求 利好AI电商SaaS公司提供跨平台数据分析+智能运营工具[19] 电商AI应用场景与渗透现状 - 当前AI主要应用场景包括:1)个性化产品推荐 2)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和代理 3)动态定价和促销 4)视觉和语音搜索 5)需求预测和库存管理 6)欺诈检测和安全 7)生成式内容创建 8)情绪和行为分析[20][21][22][23][24][25][26][27] - Prosus研究显示电商未来将向Agentic商业演进 智能体AI将自主完成购买决策 从时间受限行动者转变为计算受限行动者[36] - 电商生态系统涉及身份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等18个核心环节 为AI部署提供规模化场景[35] 政策支持与产业影响 - 上海"12条"新政包含:1)对AI广告智能体研发最高支持1200万元 2)大模型私有化部署补贴最高500万元 3)语料采购补贴最高500万元 4)算力租赁支持年度最高2000万元[40] - 政策覆盖人才培养、金融支持、生态建设等多维度 包括设立"数广贷"金融产品 将AI广告创作等新职业纳入培训体系[41] - 鼓励AI技术在广告创作应用 对获得国际级、国家级奖项企业给予最高10万元支持 推动建设"AI+数字广告"产业集聚区[42] 建议关注标的 - 重点公司包括:阿里巴巴、壹网壹创、光云科技、青木科技、焦点科技、石基信息、宝尊电商、微盟集团、有赞等[4][43]
计算机点评报告:AI下半场,港股互联网
中邮证券· 2025-09-11 15:32
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 维持 [1] 核心观点 - AI技术赋能游戏和广告业务 驱动腾讯增值服务与营销服务高速增长 25Q2增值服务业务收入914亿元(同比+16%) 营销服务业务收入358亿元(同比+20%) [4][5] - 阿里云收入加速增长至26% 达333.98亿元 创三年新高 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8个季度同比三位数增长 [6] - 中国超级APP具备显著流量优势 微信MAU达11亿 淘宝MAU达9.7亿 支付宝MAU达9.3亿 抖音MAU达9.0亿 互联网大厂有望主导AI入口权 [7] 行业表现 - 计算机行业收盘点位5307.24 52周最高5841.52 52周最低2855.49 [1] - 行业相对指数表现显示计算机板块相对沪深300有超额收益 [2][3] 重点公司业绩 - 腾讯25Q2营收1845亿元(同比+15%) 经营盈利692亿元(同比+18%) 本土游戏收入404亿元(同比+17%) 海外游戏收入188亿元(同比+35%) [4][5] - 阿里CY25Q2资本支出386.76亿元(同比+220%) 创历史新高 计划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用于AI资本开支 [6] - 阿里开发新款AI芯片以填补英伟达市场空白 目前正在测试中 专注于AI推理任务 与英伟达兼容 [6]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腾讯控股、阿里巴巴、网易、快手、小米集团、京东集团、腾讯音乐、金蝶国际、百度集团、商汤、金山云、金山软件、哔哩哔哩、美图公司、中国软件国际、浪潮数字企业 [8]
化工行业:纯碱:价格持续探底,反内卷从何下手?
信达证券· 2025-09-11 15:17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看好行业底部具有显著成本优势的天然碱投资机遇 [11] 核心观点 - 纯碱行业价格持续探底 行业大面积亏损 供给端天然碱产能扩张主导本轮供给冲击 需求端受地产下行和光伏短期波动双重压力 行业反内卷需从供给优化 需求提振和政策引导三方面发力 [3][4][5][7] 供给端分析 - 2023年产能突破4000万吨(同比+19.5%)2024年达4345万吨 2023-2024两年产能增幅24.6% [4] - 2024年产量达3621万吨(同比+21.4%)创2007年以来最高增速 2025年前7个月累计产量2130万吨(同比微增0.91%) [4] - 产能结构重大变化:天然碱占比从2022年5%提升至2024年16% 2025年前7个月进一步升至19% [4] - 2023-2024年新增产能中天然碱占比56%(扣除置换产能)2024年后规划产能中天然碱占比70% [4] - 博源化工内蒙古银根矿业一期500万吨 二期280万吨 中盐化工通辽奈曼旗500万吨项目是主要增量来源 [4] 需求端分析 - 2024年纯碱表观消费量达3596万吨 其中平板玻璃占比46%(1639万吨)为第一大应用领域 光伏玻璃占比21%(752万吨)为第二大需求领域 [2] - 平板玻璃需求疲软:房地产施工面积2024年同比降12.7% 2025年前7个月降9.2% [5] - 汽车玻璃需求提供支撑:2025年前7个月汽车产量1807万辆(同比+10.5%)新能源车产量804万辆(同比+32.9%) [5] - 光伏玻璃2024年产量2734万吨(同比+30.92%)带动纯碱需求新增150万吨 [5] - 光伏玻璃产能过剩导致开工率从2022-2023年75%降至2024年61% 价格同步下行 [5] 价格与盈利状况 - 重质纯碱价格从2021年10月3681元/吨高点降至2025年8月1335-1349元/吨区间 [3] - 行业利润2024年9月首次转负 2025年7月再次转负 [3] - 2024年Q4 50%(4/8家)上市企业归母净利润为负 2025年Q1亏损占比37.5%(3/8家)2025Q2亏损25% [3] - 2025年8月15日全国纯碱工厂库存167万吨 较2月184万吨略有下降但仍处历史高位 [3] 成本结构分析 - 天然碱法单位成本最低(2024年约1000-1200元/吨)联碱法约1400-1600元/吨 氨碱法约1500-1700元/吨 [6] - 内蒙古 河南等天然碱产地及原盐 能源丰富地区成本优势明显 [6] - 考虑运费后 华东 华南等消费区域外购纯碱成本增加100-200元/吨 [6] 反内卷路径 - 供给优化:加快高成本氨碱法 联碱法产能退出 控制低水平产能扩张 [7] - 需求提振:期待房地产政策宽松带动平板玻璃需求回暖 光伏行业产能出清后需求回归增长 [7] - 政策引导:依托"双碳"政策推动行业能耗标准提升 淘汰落后产能 鼓励天然碱等绿色工艺发展 [7] 投资建议 - 建议关注具备成本优势企业 重点推荐具备天然碱产能的博源化工和收购天然碱资产的中盐化工 [7]
ORACLE:RPO/CAPEX/指引超预期
华泰证券· 2025-09-11 15:0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Oracle的投资评级为买入 预计股价超越基准15%以上 [110] 报告核心观点 - Oracle FY26Q1业绩超预期 RPO和资本支出显著高于预期 云业务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管理层对未来4-5年高速增长充满信心 [1][4][5] - AI业务成为关键驱动力 与OpenAI、xAI、Meta等顶级客户签署数十亿美元合同 推动RPO同比增长359% [5][8][22] - 资本支出大幅增加至350亿美元 主要用于GPU和网络设备 以支持云基础设施扩张和AI需求 [5][35][47] - 云数据库和多云战略进展显著 收入同比增长32% 多云部署收入环比增长1529% [5][8][92] 财务表现 - 总收入149亿美元 同比增长12% 低于预期0.72% 云服务收入72亿美元 同比增长28% [3][10][14] - 营业利润42.77亿美元 同比下降5.58% 净利润29.27亿美元 同比下降6.73% [3][24] - 毛利率67% 同比下降3个百分点 主要受云基础设施业务扩张影响 [3][27][28] - 资本支出85亿美元 同比增长269% 远超预期57亿美元 [5][34][35] 业务细分 - 云基础设施OCI收入33亿美元 同比增长54% 消费收入增长57% [8][14][44] - 云数据库年化收入28亿美元 同比增长32% 自治数据库增长43% [5][8][92] - 云应用收入38亿美元 同比增长10% 其中战略后端应用增长16% [8][92] - 硬件收入6.7亿美元 同比增长2.66% 服务收入10.99亿美元 同比下降13.12% [10][17] 区域表现 - 美洲收入96.62亿美元 同比增长15.41% 超预期10.89% [17][18] - 欧洲中东非洲收入34.81亿美元 同比增长7.84% 低于预期20.41% [17] - 亚太地区收入17.83亿美元 同比增长4.45% 低于预期6.79% [17] AI业务亮点 - 签署OpenAI、xAI、Meta等大额合同 RPO达4550亿美元 同比增长359% [5][8][22] - 推出AI数据库 支持数据向量化和LLM集成 实现企业数据安全推理 [8][95][96] - 建设千兆瓦级GPU数据中心 被Ellison称为全球最快性价比最高AI训练平台 [8][95] - AI推理市场布局覆盖自动化工厂、医疗影像、金融流程自动化等场景 [8] 资本支出与基础设施 - FY26Q1资本支出85亿美元 同比增长269% 环比下降6.57% [34][35] - 全年资本支出指引上调至350亿美元 此前为250亿美元 [5][35][47] - 计划扩展多云数据中心至71个 目前已部署34个 [5][8][92] - 参与Stargate项目 采购40万枚NVIDIA GB200芯片 支持AI算力需求 [69][73][77] 业绩指引 - FY26Q2收入预计增长14-16% 云收入增长33-37% EPS 1.61-1.65美元 [99][100] - FY26 OCI收入预计增长77%至180亿美元 未来四年目标分别为320亿、730亿、1140亿和1440亿美元 [15][99][100] - 管理层预计营业利润中双位数增长 FY2027年利润率将强劲回升 [25] 行业对比 - 科技巨头云业务增长强劲 Microsoft Azure增长39% Google云增长35% Amazon AWS增长17% [38][44] - 行业资本支出加速 CY2025Q2合计1035亿美元 同比增长89.47% [47] - Oracle OCI收入增速领先 预计FY2026增长77% 高于同业平均水平 [44][99] 竞争壁垒 - OCI在训练速度和成本效率上优于竞争对手 客户验收周期最短仅需一周 [95] - 多云战略与AWS、Azure、GCP深度合作 增强跨云兼容性和覆盖范围 [8][95] - AI数据库结合向量化和多LLM集成 形成独特的数据安全推理能力 [95][96] - SaaS套件全面集成AI agents 应用自动生成 提升业务效率 [8][95]
生物农化制品:绿色农业的新引擎
来觅研究院· 2025-09-11 14:58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生物农化制品行业正成为现代农业投入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涵盖生物技术为基础的农药 肥料 生物刺激素及土壤调理剂等产品 [4] - 全球行业呈现由传统化学投入品向生物投入品过渡的趋势 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应用比例逐年上升 [4] - 政策引导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欧盟有机农业补贴和美国EPA监管豁免显著提升市场准入效率 [5][6] - 中国政策支持力度强劲 农业农村部推出农药登记快速评审通道 目标到2025年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比例提升至30% [8] - 全球市场快速发展 巴西2023年生物农药施用净面积超3000万公顷 2024年生物投入品使用率从34%跃升至73% [9][10] - 中国市场快速增长 2024年全国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实施面积13.9亿亩次 绿色防控率57.7% 生物农药登记数占新登记总数67.1% [11] - 资本高度活跃 多家企业冲刺IPO 并购整合频繁 2025年发生多起融资案例 [12][13][14] 细分领域及作用机制 - 生物肥料通过微生物生命活动固定氮素 活化磷钾养分或直接提供营养 典型产品包括根瘤菌 固氮螺菌等 [7] - 生物刺激素通过刺激植物生理活动改善土壤微环境 增强养分吸收效率 典型产品包括海藻提取物 腐植酸等 [7] - 生物农药(微生物源)通过微生物产生毒素 寄生等方式抑制害虫 典型产品包括苏云金孢杆菌 白僵菌等 [7] - 生物农药(植物源)利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防治病虫害 典型产品包括除虫菌素 印楝素等 [7] - 生物农药(生物化学)通过信息素干扰害虫交配或激活植物免疫系统 典型产品包括昆虫信息素 植物诱抗剂等 [7] - 土壤修复剂通过添加有机质或微生物降解农药残留 钝化重金属 改善土壤结构 典型产品包括有机肥 微生物修复菌剂等 [7] 全球发展现状 - 海外发达国家在研发层面持续推进 如美国Tidal Grow AgriScience开发基于壳聚糖的生物农药 Ascribe Bioscience探索RNA干扰技术 [9] - 巴西是全球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率最高国家 2023年生物农药施用净面积超3000万公顷 [9] - 中国在技术落地方面取得突破 中国农科院研发微生物菌剂使稻米镉含量超标率下降逾30% 江苏协联研发土壤改良剂在盐碱地治理效果显著 [10] 资本动态 - IPO市场活跃 丰倍生物2025年8月IPO过会拟募资10亿元 广西田园2025年6月完成深交所主板辅导年收入超18亿元 上海生农2025年4月进入北交所辅导期 [12] - 并购整合频繁 先正达2025年4月收购瑞士诺华农用天然化合物和菌株库 富邦科技2025年5月明确围绕农化助剂与特种肥料开展并购 [12] - 一级市场融资案例集中 2025年发生多起融资 包括思威博B轮数千万人民币 科氏帛生物A轮未披露 美奥博特Pre-A轮未披露等 [14]
行业点评报告:RubinCPX或大幅提升光模块和液冷需求
开源证券· 2025-09-11 14:42
行业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看好(维持)[1] 核心观点 - 英伟达推出Rubin CPX GPU,专为模型大规模上下文处理设计,提供最高30Pflops NVFP4精度算力,搭配128GB GDDR7内存,与Vera CPU和Rubin GPU协同工作,Vera Rubin NVL144 CPX平台集成144张Rubin CPX GPU、144张Rubin GPU及36张Vera CPU,配备CX9网卡,拥有80Eflops NVFP4算力,相比GB300 NVL72高7.5倍,单机柜拥有100TB高速内存及1.7PB/s内存带宽,每投资1亿美元Vera NVL144 CPX可获得50亿美元tokens收入,Rubin CPX推出有望加速AI应用推理落地,降低推理成本,加速AI商业正循环,同时带来更多集群网络互联及液冷散热需求[4] - Oracle FY2026Q1总营收149亿美元,同比+11%,云业务营收72亿美元,同比+27%,其中云基础设施营收33亿美元,同比+54%,云应用营收38亿美元,同比+10%,与OpenAI、xAI、Meta、NVIDIA、AMD等头部AI企业签署云合同,剩余履约义务/RPO达4550亿美元,同比+359%,环比+3170亿美元,云业务RPO同比增长近500%,FY2026资本开支预计350亿美元,大部分用于数据中心及相关设备,云基础设施收入预计FY2026达180亿美元,同比+77%,未来四个财年分别增长至320亿、730亿、1140亿、1440亿美元[5] - 全球AI共振,看好全球AI算力全产业链,包括光模块、液冷、OCS、硅光CW光源&光器件、空芯光纤、AI芯片&服务器电源、交换机、AIDC&HVDC&柴油发电机等领域[6] 行业走势 - 通信行业走势数据显示,2024年9月至2025年5月期间,通信指数波动范围为-34%至168%,同期沪深300指数作为基准参考[2] 相关研究报告 - 报告引用多篇相关研究,包括OCS加速发展、光通信和液冷新机遇、博通上调四季度指引、新增大客户XPU需求旺盛、英伟达Rubin开启生产、阿里财报亮眼等主题,强调国产算力、液冷、光通信投资机会[3] 投资推荐标的 - 光模块推荐标的:中际旭创、新易盛,受益标的:华工科技、光迅科技、东山精密、长芯博创等[6] - 液冷推荐标的:英维克,受益标的:科华数据、申菱环境、同飞股份、东阳光等[6] - OCS受益标的:光库科技、腾景科技、炬光科技等[6] - 硅光CW光源&光器件等推荐标的:天孚通信,受益标的:源杰科技、仕佳光子、长光华芯、太辰光、致尚科技等[6] - 空芯光纤推荐标的:中天科技、亨通光电,受益标的:长飞光纤等[6] - AI芯片&服务器电源推荐标的:中兴通讯等,受益标的:寒武纪、海光信息等[6] - 交换机推荐标的:中兴通讯、紫光股份、盛科通信等[6] - AIDC&HVDC&柴油发电机推荐标的:光环新网、奥飞数据、新意网集团、润泽科技、宝信软件等,受益标的:大位科技、世纪互联、万国数据、数据港、中恒电气、通合科技、科华数据、科泰电源、潍柴重机等[6]
电子行业2025年二季报总结:25Q2电子行业AI、PCB、英伟达供应链等领域净利润同比增速较快
光大证券· 2025-09-11 14:2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买入(维持)[5] 报告核心观点 - 全球AI算力竞赛持续升温,国产替代与海外扩张双轮驱动,消费电子迎来AI创新周期与旺季需求复苏[4][35] - 算力产业链仍是中长期高景气主线,半导体、消费电子、机器人等领域在创新驱动下业绩弹性显著[4][35] - 持续看好科技行业投资机会,建议关注光模块/DCI/CPO、服务器、PCB/CCL、PCB上游、电源、国产算力、机器人、半导体等细分领域[4][39] 行业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Q2全行业(A股)652家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368.2亿元,同比+35%,环比+34%[1][11] - 电子行业分为23个子行业,其中25Q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排名前3的子行业为: - AI供应链(174.7亿元,+87%)[1][11] - PCB(70.0亿元,+68%)[1][11] - 英伟达供应链(128.6亿元,+67%)[1][11] 细分领域业绩表现 - 74个细分领域中25Q2归母净利润增速排名前5的细分领域为: - 半导体-MEMS(1.33亿元,+2784%)[2][13] - PCB-PCB材料(0.65亿元,+1259%)[2][13] - 半导体-数字GPU和CPU(12.02亿元,+736%)[2][13] - 消费电子-金属件和结构件(2.79亿元,+138%)[2][13] - 半导体-模拟(3.45亿元,+117%)[2][13] 重点公司业绩表现 - 电子行业市值前5名公司2025Q2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 工业富联(68.83亿元,+51%)[2][17] - 中芯国际(9.44亿元,-17%)[2][17] - 寒武纪-U(6.83亿元,扭亏)[2][17] - 海光信息(6.96亿元,+23%)[2][17] - 立讯精密(36.01亿元,+23%)[2][17] - 半导体子行业市值前5名公司2025Q2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 中芯国际(9.44亿元,-17%)[2][23] - 寒武纪-U(6.83亿元,扭亏)[2][23] - 海光信息(6.96亿元,+23%)[2][23] - 北方华创(16.27亿元,-2%)[2][23] - 豪威集团(11.62亿元,+44%)[2][23] - AI产业链市值前5公司2025Q2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 工业富联(68.83亿元,+51%)[3][33] - 寒武纪-U(6.83亿元,扭亏)[3][33] - 中际旭创(24.12亿元,+79%)[3][33] - 海光信息(6.96亿元,+23%)[3][33] - 新易盛(23.70亿元,+338%)[3][33] - 苹果供应链市值前5公司2025Q2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 - 工业富联(68.83亿元,+51%)[3][28] - 立讯精密(36.01亿元,+23%)[3][28] - 蓝思科技(7.14亿元,+29%)[3][28] - 鹏鼎控股(7.45亿元,+160%)[3][28] - 歌尔股份(9.48亿元,+12%)[3][28] 投资建议关注领域 - 光模块/DCI/CPO:中际旭创、新易盛、光库科技等[4][39] - 服务器:工业富联等[4][39] - PCB/CCL:生益科技、深南电路、鹏鼎控股等[4][39] - PCB上游:芯碁微装等[4][39] - 电源:麦格米特、欧陆通等[4][39] - 国产算力:寒武纪-U、海光信息、澜起科技等[4][39] - 机器人:领益智造、震裕科技等[4][39] - 半导体: - AISC定制:芯原股份、翱捷科技-U[4][39] - 碳化硅:三安光电等[4][39] - 模拟:成都华微等[4][39] - 零部件:富创精密等[4][39] - FAB:华虹半导体/华虹公司(A/H)、中芯国际(A/H)[4][39] - 材料:鼎龙股份、彤程新材等[4][39] - 存储:佰维存储、兆易创新、北京君正等[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