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恒瑞医药
icon
搜索文档
太疯狂!香港,彻底爆了
金融界· 2025-07-01 07:58
所有人都知道,香港今年是整个世界经济舞台上最靓的仔。 为什么? 举个例子。 比如,股票市场。 香港融资重登世界第一,超越纽约、上海、深圳。 你们耳熟能详的新能源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三花智控,食品龙头企业海天味业、安井食品,医药龙头企 业恒瑞医药,养殖龙头企业牧原股份等都已经、或即将在香港上市。 2025年上半年,香港保费中,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预计超过 500 亿港元(数据源自百度搜索)。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用一组数据来对比。 据安永报告,香港上半年募资规模达140 亿美元(约 1087 亿港元),占全球 IPO 总额的 24%,稳居榜 首。 中国内地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都在拼命挤向香港。 又比如,保险市场。 你们许多人都以为国内不少个人在投资香港,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国内不少金融大鳄也在香港疯 狂地吃制度红利。 2023年,内地访客新造保费达到590亿港元; 这就是最大的认知差! 先说个人。 2024年,内地访客新造保费达到628亿港元; 再往前是2016年的历史巅峰,内地访客新造保费达到727亿港元。 也就是说,今年仅半年时间,内地访客干出的保费已经接近2023年的总和,接近2024年前三季度的总 和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即将修订;恒瑞医药斑秃药物获批上市丨医药早参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07:31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修订 - 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宣布修订编制方案,新增剔除CXO(医药外包)公司的规则,修订后指数成份股全部为创新药企,成为首批"纯度"达到100%的创新药指数 [1] - CXO公司主要提供服务,不直接获取创新药的核心知识产权,也不参与创新药专利研发和商业化成功后的专利授权收益 [1] - 剔除CXO后,恒生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能够聚焦创新药核心公司,更纯粹地表征本轮创新药产业发展趋势 [1] - 此次调整将提高港股创新药企业在指数内的权重,使指数更好反映创新药产业发展的核心趋势与估值逻辑 [1] 恒瑞医药斑秃药物获批 - 恒瑞医药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硫酸艾玛昔替尼片(SHR0302片)新增成人重度斑秃适应证获批上市 [2] - 该产品是一种高选择性的JAK1抑制剂,通过抑制JAK1信号传导发挥抗炎和抑制免疫的生物学效应 [2] - 除斑秃外,该产品已在国内获批上市三个适应证,覆盖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特应性皮炎 [2] - 2021年中国斑秃患者约349万人,艾玛昔替尼片填补了国产JAK1抑制剂在斑秃领域的空白 [2] 汇宇制药TCE三抗药物进展 - 汇宇制药全资子公司四川汇宇海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注射用HY05350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3] - 该产品为自主研发的三特异抗体TCE(T细胞衔接器)产品,以CD3、MSLN、PD-L1为靶点 [3] - 注册分类为1类创新型治疗用生物制品,国内外尚无同靶点产品获批上市 [3] 翰宇药业业绩预盈 - 翰宇药业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2亿至1.62亿元,同比扭亏 [4] - 业绩增长受益于全球市场需求增长、利拉鲁肽注射液获美国FDA批准并实现销售、原料药出口持续放量等因素 [4] - 国际业务营业利润率较高,推动了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提升 [4]
港股上半年IPO融资额同比增688%,排队企业达220家
新浪财经· 2025-07-01 07:27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交所完成43宗IPO项目,较去年同期增加13家,增幅43.33% [1] - 募资总额达1067.1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35.33亿港元增长688.54%,已超过2024年全年881.47亿港元 [1] - 目前有220家企业处于IPO排队状态,较2024年同期显著增长 [2] - 仅6月27日就有16家内地企业递表,其中10家来自科技行业,4家来自医疗健康行业 [3] 大型IPO项目 - 募资超100亿港元的项目有3个:宁德时代(410亿)、恒瑞医药(114亿)、海天味业(101亿) [1][6] - 募资20-100亿港元的项目有5个:三花智控(93亿)、蜜雪集团(40亿)、赤峰黄金(32亿)等 [1]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海天味业、三花智控4家公司募资总额超718亿港元,占比67% [3] - 这4家公司IPO融资额均跻身全球前十,宁德时代以410亿港元高居榜首 [4][6] A+H上市趋势 - 上半年港股IPO募资前四名均为A股上市公司 [3] - 目前还有40家A股公司在港交所排队上市 [6] - 中信证券预计2025年下半年将出现A股公司港股发行潮 [9] - 德勤预计2025年或有25只"A+H"新股,主要来自科技、传媒、电信及消费业 [9] 行业分布 - 6月集中递表的16家企业中,科技行业占10家,医疗健康4家 [3] - 德勤预计下半年上市项目主要来自科技、传媒和电信以及消费行业 [9] - 医疗健康行业表现活跃,如恒瑞医药、映恩生物-B等企业上市 [2][3] 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经济刺激政策带动科技产业发展,吸引全球投资者关注 [8] - 内地和香港监管支持IPO,备案速度加快 [8] - 上市企业质量高,IPO成功率和回报率提升 [8] - 港交所主席表示政策共振推动市场向好 [8]
港交所上半年IPO融资额全球第一 共有43家企业IPO,融资规模达1067亿港元;“A+H”上市模式升温
深圳商报· 2025-07-01 06:46
港股IPO市场表现 - 今年上半年港交所共有43家企业IPO 较去年同期增加13家 [1] - IPO融资规模达1067 13亿港元 超过去年全年881 47亿港元 同比增长688 56% [1] - 港交所IPO融资规模位居全球榜首 [1] - 17家企业IPO融资额超10亿港元 8家超20亿港元 6家超30亿港元 [1] - IPO融资额前三名为宁德时代410 06亿港元 恒瑞医药113 74亿港元 海天味业101 29亿港元 [1] 行业分布特点 - 主要来自电气设备 医药生物 食品饮料 机械 消费者服务 有色金属 软件服务 银行等行业 [1] - 新消费+科技类公司占主流 [1] - 募资前三行业为电气设备426 44亿港元 医药生物156 30亿港元 食品饮料116 01亿港元 [1] A股企业赴港上市趋势 -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赴港上市明显提速 已有7家完成上市 [2] - 2022-2024年A股赴港上市数量分别为4家 1家和3家 [2] - 目前超过30家A股企业已递交H股上市申请 另有超过20家已发布H股上市计划公告 [2] - "A+H"上市成为2025年关键主题 第二季度趋势越发明显 [2]
2025年上半年A股大数据榜单
Wind万得· 2025-07-01 06:33
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A股主要股指均上涨,北证50指数表现最强,累计涨幅达39.45%,中证1000、万得全A指数分别上涨6.69%、5.83% [3] - 有色金属行业涨幅居首,累计上涨17.93%,企业服务、家庭用品、银行业涨幅均超15%,煤炭行业表现最差,累计下跌10.02% [5][6] - 小盘成长风格指数表现最强,累计上涨4.53%,大盘成长指数表现最弱,累计下跌3.18% [8] - 数字货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概念表现强势,稳定币指数累计涨幅达76.69%,数字货币指数上涨48.86% [10] 上市公司数据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末,A股共有5420家上市公司,较2024年末增加37家 [14] - 上证主板上市公司数量最多,达1696家,占比31.29%,北交所数量最少,仅268家 [16] - A股总市值达100.02万亿元,较2024年末上升6.5%,上证主板市值占比最高,达55.71% [18][20] - 2025年二季度A股总成交额75.7万亿元,环比下滑12.9%,同比增长54.5% [21] 个股表现 - 联合化学以438%的涨幅位居2025年上半年涨幅榜榜首,中国瑞林以47%的跌幅居跌幅榜榜首 [28] - 工商银行以25387亿元总市值位居A股市值榜榜首,农业银行以20341亿元紧随其后 [31] - 比亚迪获杠杆资金大幅加仓,融资净买入额达49.34亿元居首 [35] - 紫金矿业遭融券净卖出约0.19亿元居首 [37] 估值水平 - 科创板市盈率最高,达203.74倍,沪深300市盈率最低,为13.07倍 [46] - 科创板市净率最高,为4.11倍,金融、房地产行业均破净,市净率分别为0.85倍、0.80倍 [48][52] - 信息技术行业市盈率最高,达78.68倍,金融行业市盈率最低,为8.48倍 [50] - 信息技术行业市净率最高,为3.90倍 [52] IPO发行 - 2025年上半年A股IPO发行数量48家,同比上升11.6%,募资规模380亿元,同比上升25.5% [55][57] - 电气设备、硬件设备、汽车与零配件行业IPO数量居首,均为8家 [60] - 江苏地区IPO数量最多,达11家,浙江、广东分别有10家、9家 [63] - 中策橡胶IPO募资规模居首,达40.66亿元 [66]
2025年上半年中资企业IPO排行榜
Wind万得· 2025-07-01 06:33
中资企业全球市场IPO概况 - 2025年上半年中资企业全球市场完成IPO上市129起,较2024年同期增加34起 [2] - 全球IPO募资规模合计1398.93亿元,同比上涨143.30% [4] - 港股市场成为中资企业IPO主要融资渠道,募资金额占比显著 [1] 分市场IPO数量与募资金额 A股市场 - IPO数量48起,同比增加5起,其中一季度27家、二季度21家 [7][19] - 募资金额380.02亿元,同比上涨25.53%,二季度同比增幅达170.98% [10][21] - 深交所上市25家,上交所18家,北交所5家 [24] - 上交所募资216.61亿元,深交所143.48亿元,北交所19.93亿元 [26] 港股市场 - IPO数量41起,同比增加14起,均登陆港交所主板 [7][32] - 募资金额956.80亿元,同比暴涨738.75%,二季度募资788.85亿元占主导 [10][34] - 宁德时代、恒瑞医药分别以377.01亿元和104.48亿元位列募资前二 [15][17] 海外市场 - IPO数量40起,同比增加16起,其中39家在纳斯达克上市 [7][48] - 募资金额62.11亿元,同比下降60.64% [50] - 霸王茶姬以29.64亿元成为海外募资最高企业 [17] 行业分布特征 全球市场 - 工业、可选消费募资规模领先,分别达558.38亿元和270.22亿元 [12] A股市场 - 可选消费募资131.44亿元(同比+122.25亿元),信息技术募资108.33亿元(同比-45.79亿元) [29] - 工业IPO数量最多,可选消费募资规模最高 [28] 港股市场 - 工业募资467.41亿元(同比+462.99亿元),医疗保健募资160.87亿元(同比+146.96亿元) [41] - 医疗保健IPO数量10家,同比增加6家 [39] 海外市场 - 可选消费企业数量11家,募资35.44亿元 [52][53] 地区分布特征 A股市场 - 江苏、浙江上市企业数量领先(11家、10家),浙江、广东募资金额居前(96.93亿元、64.59亿元) [30][31] 港股市场 - 浙江、上海上市企业最多(9家、7家),福建企业募资384.66亿元居首 [44][45] 海外市场 - 香港企业数量17家,上海企业募资29.64亿元最高 [54][55] 重点企业案例 - 港股前20大IPO中,港交所占据17席,宁德时代(377.01亿元)、恒瑞医药(104.48亿元)、海天味业(92.56亿元)位列前三 [17] - A股募资Top5包括中策橡胶(40.66亿元)、天有为(37.40亿元)、屹唐股份(24.97亿元) [17]
沪深300问世二十载 铸就A股指数核心标杆
证券时报· 2025-07-01 02:13
沪深300指数市场地位 - 沪深300指数成份股贡献A股超86%净利润、76%现金分红和60%营业收入,样本公司ROE稳定在10%左右[1] - 指数以不足6%成份股数量覆盖A股约48%总市值和43%流通市值,119家千亿市值企业占指数72%权重[2] - 指数成为观测宏观经济与产业变迁的透镜,推动市场定价理性化和投资行为机构化[1] 成份股行业变迁 - 2005-2010年:前十大权重股以公用事业、交通基建为主(24.64%权重),银行地产能源企业占比超60%[3] - 2011-2015年:金融行业权重达峰值45.1%,2012年前十大权重股中金融占7席[3] - 2016-2025年:新经济行业崛起,信息技术医药卫生权重提升,金融地产权重由35.4%降至25.6%[4] 指数化投资发展 - 境内跟踪沪深300指数产品总规模达1.2万亿元,ETF占比1.05万亿元(占股票型ETF超30%)[5] - 2023年沪深300ETF规模不足2900亿元,2024年单只ETF最高超4000亿元[5][8] - 外资通过沪深300ETF加速布局A股,2023年境外产品跟踪规模441亿元[7] 产品生态演进 - 2005-2013年:产品规模1500亿元,ETF不足700亿元,以被动复制为主[6] - 2014-2018年:ETF规模880亿元,占宽基ETF超30%,流动性优势吸引机构投资者[7] - 2019-2023年:规模年均增速超30%,衍生品工具形成立体对冲策略[7] 政策与估值机遇 -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扩容将推动硬科技企业纳入成份股,提升"新质生产力"代表性[10] - 当前市盈率12.6倍显著低于境外指数,股息率3.5%具备"高股息+低估值"吸引力[10] - 衍生品市场发展和险资"固收+ETF"策略推动生态升级[10][11]
上半年港股IPO募资规模超千亿港元 “A+H”阵营不断壮大
证券日报· 2025-07-01 00:07
港股IPO市场概况 - 2025年上半年港股共有43只新股上市,首发募资合计1067亿港元,数量和规模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3%、708% [1] - 6月份港股IPO节奏加快,单月有15家新股上市,6月25日至30日有39家企业递交上市申请 [1] - 当前港交所IPO储备项目超200家,状态为"处理中" [1] 行业与地域分布 - 上半年港股上市企业集中在消费、科技、医药等领域,这些公司具有技术护城河和国际化诉求 [2] - 内地公司占比超九成,中国证监会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2] - 港交所下调特专科技公司市值门槛并推出"科企专线",便利消费、科技、医药企业上市 [2] A股公司赴港上市动态 - 年内已有7家A股公司在港上市,安井食品正在招股,预计7月4日挂牌,超60家A股公司筹备赴港上市 [3] - 亿纬锂能计划发行H股以增强资本实力、提升国际品牌影响力并支持全球化战略 [3] - 多家A股公司构建"A+H"双融资平台,如赤峰黄金、钧达股份、恒瑞医药、宁德时代等 [2] 国际投资者参与 - 国际投资者积极参与港股IPO,基石投资者包括海外主权基金、养老金等长线资金 [4] - 两地上市有助于股价平稳并实现估值"锚定" [4] 下半年展望 - 港股IPO募资规模将持续扩张,更多大型IPO有望出现 [5]
2025年第7期:“申万宏源十大金股组合”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6-30 21:43
报告核心观点 - 维持中枢偏高震荡市判断,2026 - 27年多方面积极因素叠加构成牛市核心区间,更大级别上涨行情或等到25Q4,当下距牛市启动有差距,A股重回结构牛依赖科技产业趋势突破 [5] - 配置上关注国防军工、创新药、机器人等成长方向,战略看好港股,未来一个月首推“铁三角”铂力特、海尔智家、中国人寿(港股),十大金股组合还包括亿纬锂能等其余七只股票 [5] 序:“申万宏源金股组合”说明 - 自2017年3月起每月更新“申万宏源金股组合”,体现大势研判和研究团队能力,为投资者精选个股提供研究支持 [10] - 每月组合收益统计涉及买卖、收益计算、分红处理规则,组合累计收益基于月度收益率复利计算 [11] 组合投资策略 - 上期组合回顾:2025年第六期十大金股组合6月涨幅10.81%,8只A股平均涨14.75%跑赢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2只港股跌4.94%跑输恒生指数;自2017年3月28日至2025年6月30日,金股组合累计上涨302.29%,A股和港股组合均跑赢对应指数 [5] - 本期策略判断:维持中枢偏高震荡市,2026 - 27年积极因素叠加,更大级别上涨或在25Q4,当下距牛市有差距,A股重回结构牛依赖科技产业趋势突破 [5][13] - 配置建议:关注国防军工、创新药、机器人等成长方向,战略看好港股;短期金融搭台成长唱戏,国防军工弹性高、创新药或反弹;看好国内AI产业链和具身智能投资机会;港股是潜在牛市领涨市场 [5][13] 申万宏源十大金股组合 - 本期金股组合:铂力特、海尔智家、中国人寿(港股)、亿纬锂能、恒瑞医药、重庆银行、吉祥航空、税友股份、阿里巴巴 - W(港股)、理想汽车 - W(港股) [5][16] - 首推“铁三角”推荐逻辑:铂力特航空航天主业预计高增,拓展民用领域,提升产能;海尔智家高端市场领先,全球化布局,受益政策且估值低;中国人寿(港股)负债成本改善,分红险转型好,保险服务优,港股低估 [16] - 其余七只金股推荐逻辑: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受益新赛道,储能电池订单足;恒瑞医药仿制药集采影响出清,创新药增长好;重庆银行业绩有优势,受益地区发展;吉祥航空暑运条件好,国际航线竞争力强;税友股份是财税SaaS头部企业,拓展业务且AI产品将发布;阿里巴巴 - W(港股)淘天业务受益内需,云业务有望高增;理想汽车 - W(港股)增程产品需求强,将开启纯电新品周期 [17] - 金股估值、盈利预测:报告给出各金股最新市值、归母净利润、增速、EPS、PE、PB(LF)等数据及预测 [21]
中国4家民营企业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企联合基金
中国新闻网· 2025-06-30 21:35
民企联合基金签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协议在北京签署,4家民营企业加入该基金[1] - 签约企业包括江苏恒瑞医药、深圳迈瑞生物医疗、杭州协合医疗用品、齐鲁制药[1] - 民营企业首次以"出题人"身份参与国家基础研究体系[3] 基金设立目的 - 旨在引导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4] - 吸引全国优势科研力量聚焦关键技术领域的核心科学问题[4] - 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4] 企业研究方向 - 恒瑞医药将聚焦肿瘤免疫、新型递送系统等前沿领域[3] - 迈瑞生物医疗将联合高校攻关医学影像设备核心部件[3] - 协合医疗用品重点支持生物医用材料的基础研究[3] - 齐鲁制药围绕生物药、小分子创新药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3] 基金战略意义 - 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国家基础研究迈出关键一步[1] - 推动医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为国家医药安全和转型发展提供支撑[3] - 帮助民营企业突破技术封锁、解决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