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与零配件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上半年中国上市公司业绩大起底:牛市真相,是业绩复苏还是情绪驱动?
投中网· 2025-11-02 15:04
核心观点 - 当前中国企业的全球牛市主要由流动性和信心驱动,而非业绩复苏,市值增速远超利润增速 [3][4] - 未来市场走势的关键在于政策落地效果以及企业利润能否追上当前估值水平 [4] - 中国上市公司PEG显著高于美国,显示估值实质上更贵,A股估值扩张痕迹最为明显 [3][10][21] 全球中国上市企业概况 - 全球主板中国上市企业总数达到8,070家,总市值153万亿元人民币,上半年总收入46.7万亿元人民币,占中国同期GDP的70% [8] - A股企业在数量、总市值和总营收上占据主导地位,占比分别为67.4%、76.1%和74.9% [8] - 境外上市公司在数量、营收及市值规模上占据总量的24-32% [8] 上半年财务表现分析 - 全球中国上市企业上半年总营收同比增长0.89%,总净利润同比增长3.88%,企业平均利润率为8.26% [13]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42%,达到2.7万亿元人民币,现金流改善显著 [13][17] - 美国中概股表现最佳,收入同比增速达11.9%,利润同比增速高达20.6% [11] 市值与业绩错配分析 - 中国上市企业总市值较一年前大涨25%,但市值增速与利润增速严重脱节 [21] - A股市值增速是利润增速的9.3倍,港股为5.8倍,中概股为1.5倍,A股估值扩张最明显 [21] - 科创板和北交所估值泡沫风险最高,市值增速分别是收入增速的16.3倍和18.2倍,但净利润同比下跌 [22] 行业四象限表现 - 同步增长行业:半导体、硬件设备、有色金属等18个行业实现营收与净利润同步增长,营收占全体上市中企的52% [27] - 增收不增利行业:国防军工、企业服务、可选消费零售3个行业营收增长但利润下滑,营收占比6% [29] - 营收向下利润向上行业:医药生物、化工、日常消费零售等5个行业在营收收缩背景下净利润大幅增长,营收占比9% [30] - 双降行业:建筑、房地产、煤炭等9个传统行业面临营收利润双重下滑,营收占比33% [32] 中美估值对比 - 中国上市企业动态市盈率为21.2倍,低于美国的31.2倍,但PEG为5.47倍,远高于美国的2.39倍 [40] - A股PEG高达7.78倍,显示中国公司估值实质远高于美国企业 [40] - 美股市值增长中约2/3来自盈利增长,而中国市值增长中21%来自估值扩张 [38] 估值分化成因 - 投资者结构差异:A股散户贡献约80%成交额,平均持股周期不足3个月,决策更依赖政策信号和短期热点 [42] - 政策逻辑不同:中国政策预期驱动风险偏好,美国政策直接推动企业盈利释放 [43] - 货币环境迥异:中国通过降息降准刺激经济,美国维持高利率抑制流动性扩张 [44][45] - 估值基数差异:中国经历低位修复,美股在高位消化 [46] IPO制度启示 - 中国上市公司营收占GDP比重已达69%,逼近美国的75%,大利润准上市公司日益稀缺 [49] - A股IPO企业净利润中位数达1.4亿元,过去三年仅2%的IPO来自亏损企业,而美股接近60% [55] - A股高利润IPO上市后业绩表现不佳,净利润总额连续出现同比下滑10%的现象 [58] - 近年新上市A股公司12个月的平均回报率为-14.4%,中位数为-26.5% [61]
A股“红包雨”又来了!超30家公司派现超40亿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0-23 21:13
三季报分红总体情况 - 超30家A股公司披露三季报分红预案,累计派现总额超43亿元 [2] - 其中8家公司派现过亿,温氏股份拟派现近20亿元,三棵树、圣农发展派现预计将超3亿元 [2] - 半数披露分红预案的公司每股派息在0.1元及以上 [2] 重点公司分红详情 - 温氏股份拟“10派3元”,累计派现达19.94亿元 [4] - 圣农发展拟派现3.71亿元,三棵树拟“10派5元”累计派现3.69亿元 [4] - 燕京啤酒、杭叉集团、无线传媒和大北农预计派现过亿,分别为2.82亿元、2.62亿元、1.5亿元和1.28亿元 [4] - 横店影视、华研精机、行动教育、我武生物4家公司派现金额在5000万至1亿元之间 [4] - 斯菱股份除拟“10派2元”派现3.19亿元外,同时每10股转增4.5股 [4] 分红公司的业绩表现 - 多数大手笔分红公司当期实现业绩增长,部分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大增超200% [2][5] - 圣农发展前9月营收147.06亿元同比增长6.86%,净利润11.59亿元同比增长202.82% [5] - 三棵树当期营收93.92亿元同比增长2.69%,净利润7.44亿元同比增长81.22% [5] - 大北农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逾九成,达到2.57亿元 [5] - 温氏股份前三季度营收757.88亿元同比微降0.03%,净利润52.56亿元同比下降18.29% [5] 中报分红实施情况 - 10月20日至23日,有80家上市公司的中报分红落地 [7] - 中煤能源“10派1.66元”派现共计22.01亿元,阳光电源派现19.5亿元,中国外运派现10.41亿元 [7] - 山东黄金、广发证券、三星医疗等公司中报分红总额均超过5亿元 [7] 券商对红利板块的观点 - 多家券商认为红利板块或成为避险选择,避险资金可能流入红利板块 [9] - 低波品种(例如银行、公用事业)与“反内卷”相关的红利品种(例如煤炭、钢铁)有望反弹 [9] - 在长期低利率环境的核心假设下,A股红利依旧具备配置价值 [10] - 红利选股思路包括寻找具备顺周期属性、基本面有望企稳回升的方向(如油气、煤炭、白酒),以及寻找港股“红利洼地”(如保险、火电、建筑) [10] 行业与投资布局视角 - 分红公司集中在机械、食品饮料、汽车与零配件等行业 [3] - 消费、公用事业等成熟行业中,高股息是核心吸引力 [11] - 在成长行业中,若公司分红比例提升,需评估其是否进入成熟期或盈利模式转型 [11]
超30家公司派现超40亿,A股“红包雨”又来了
第一财经· 2025-10-23 20:22
三季报分红概况 - 目前超500家A股公司已发布三季报,其中超30家披露三季报分红预案,累计派现总额超43亿元 [1] - 披露三季报分红预案的公司中,有8家派现过亿,温氏股份拟派现近20亿元,三棵树、圣农发展派现预计将超3亿元 [1] - 半数披露三季报分红预案的公司每股派息在0.1元及以上 [1] 主要分红公司详情 - 温氏股份拟"10派3元",累计派现达19.94亿元;圣农发展拟派现3.71亿元;三棵树拟"10派5元",累计派现3.69亿元 [2] - 燕京啤酒、杭叉集团、无线传媒和大北农预计派现过亿,累计派现预计分别达2.82亿元、2.62亿元、1.5亿元和1.28亿元 [3] - 横店影视、华研精机、行动教育、我武生物4家公司派现金额在5000万至1亿元之间 [3] - 斯菱股份拟"10派2元"共计派现3.19亿元,同时每10股转增4.5股,合计转增股本7177.5万股 [3] 分红公司的业绩表现 - 三季报大笔分红的公司多具有业绩支撑,当期实现增收增利,部分公司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大增超200% [1] - 圣农发展前9月营收147.06亿元、净利润11.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86%和202.82%;三棵树当期营收93.92亿元、净利润7.44亿元,同比增长2.69%和81.22% [4] - 大北农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逾九成,达到2.57亿元 [5] - 分红过亿的6家公司里,仅温氏股份前三季度业绩下滑,营收757.88亿元同比微降0.03%,净利润52.56亿元同比下降18.29% [4] 分红行业分布与实施进展 - 披露三季报分红预案的公司集中在机械、食品饮料、汽车与零配件等行业 [2] - 联科科技三季度权益分派方案为"10派3元",累计派现6422.46万元,10月24日为除权除息日 [6] - 10月20日至23日,有80家上市公司的中报分红落地,中煤能源派现共计22.01亿元,阳光电源、中国外运累计派现分别达到19.5亿元和10.41亿元 [7] 红利板块投资观点 - 多家券商认为红利板块或成为避险选择,避险资金可能流入红利板块,低波品种与"反内卷"相关的红利品种有望反弹 [1][9] - 低波品种例如银行、公用事业与"反内卷"相关的红利品种例如煤炭、钢铁可能反弹 [9] - 在长期低利率环境的核心假设下,A股红利依旧具备配置价值,可寻找具备顺周期属性、基本面有望企稳回升的方向逢低配置,例如油气、煤炭、白酒等 [9] - 消费、公用事业等成熟行业中,高股息是核心吸引力,但在成长行业中,若分红比例提升,需评估其是否进入成熟期或盈利模式转型 [10]
A股定增市场持续升温,前三季度累计募资超7700亿
财经网· 2025-10-15 19:05
市场总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A股定增募资总额达7750.9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548.7% [1][2] - 实施定向增发的公司数量为119家,同比增长15.53% [2] - 2025年前三季度募资额已超过2022年全年7219.85亿元、2023年5789.51亿元及2024年1730.52亿元的全年水平 [2] - 剔除4家国有银行后,其余115家公司的平均募资金额为22.18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11.94亿元显著提升 [3] 行业分布特征 - 银行业募资额占比近7成,主要因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建设银行向财政部等机构定向增发补充资本,合计募资5200亿元 [2] - 非银金融行业募资506.83亿元,公用事业Ⅱ行业募资292.56亿元,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 [3] - 半导体、国防军工、硬件设备行业募资额分别为258.61亿元、243.48亿元、180.09亿元,反映资金加速涌向硬科技赛道 [1][3] - 与2024年同期募资前五行业为化工、石油石化、交通运输、汽车与零配件、电气设备相比,2025年行业热点发生显著变化 [3] 大型定增项目分析(已实施) - 募资额超过50亿元的项目有15家(含4家国有银行),去年同期仅为4家 [3] - 国联民生、国泰海通、国信证券三家券商分别募资294.92亿元、100亿元、51.92亿元,目的均为同业并购 [3] - 半导体行业富乐德募资61.9亿元用于收购富乐华,芯联集成-U募资53.07亿元用于收购芯联越州 [3] - 中航成飞募资174.39亿元用于收购航空工业成飞,中国核电募资140亿元用于项目融资,赛力斯募资81.64亿元用于收购资产 [4][6][8] 地域分布情况 - 北京地区以11起项目、总额4289.62亿元的募资额位居榜首,占总额比重达55.34% [7] - 上海和江苏分别以1502.7亿元和426.59亿元的募资规模排名第二和第三 [7] - 陕西凭借中航成飞174.39亿元的定增项目,募资额达192.26亿元,跻身第五位 [8] 定增预案情况 - 2025年前三季度共有285家上市公司披露定增预案,剔除停止实施项目后预计募资约3646亿元 [10] - 有80个定增项目拟募资金额超过10亿元,其中2家公司拟募资超百亿元 [10] - 宏创控股拟募资635.18亿元收购宏拓实业,焦作万方拟募资319.49亿元收购三门峡铝业,分众传媒拟募资81.79亿元收购新潮传媒 [10][11] - 拟定增额超10亿元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硬件设备、汽车零配件、有色金属、半导体及电气设备行业 [12] - 北汽蓝谷拟募资不超过60亿元用于新能源车型和AI平台开发,软通动力拟募资不超过33.78亿元投向AIPC智能制造基地与算力中心 [12]
2025年三季度港股承销排行榜
Wind万得· 2025-10-11 06:40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恒生指数累计上涨约33.88%,恒生科技指数领涨,涨幅近45% [1] - 港股一级市场股权融资总额达4,14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1,174亿港元增长253.30% [1][4] - 股权融资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IPO与再融资均实现大幅增长 [1] 股权融资市场概览 - 股权融资总额中,IPO融资规模为1,862亿港元,同比增长233.97%;再融资规模为2,286亿港元,同比增长270.77% [1][4] - 从融资方式分布看,配售是份额最大的融资方式,募集金额2,181.95亿港元,占比52.61%;IPO募集金额1,862.00亿港元,占比44.89% [8][11] - 硬件设备、医药生物和汽车与零配件为募资金额前三的行业,募资金额分别为634亿港元、603亿港元和570亿港元 [12] 首次公开发行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共68家企业在主板成功IPO,较去年同期45家增加51.11% [18] - IPO募集金额合计1,862亿港元,较去年同期558亿港元大幅上升233.97% [21] - 电气设备行业IPO募资规模最高,达436亿港元,主要由宁德时代贡献;有色金属和医药生物行业紧随其后 [25][31] - 前十大IPO项目共募集1,299.54亿港元,占全部IPO募资总额的69.79% [31] 再融资市场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再融资募集总额为2,285.73亿港元,较去年同期616.48亿港元大幅上升270.77% [38] - 再融资项目数量为400起,较去年同期298起增长34.23% [38] - 硬件设备行业再融资金额最高,达507亿港元,主要来自小米集团的配售;汽车与零配件和医药生物行业分列二、三位 [42] - 比亚迪股份再融资规模达435.09亿港元,为再融资项目榜首,占再融资总规模的19.04% [48][49] 金融机构业务排名 - IPO保荐规模方面,中金公司以328.13亿港元位居榜首,中信证券和摩根士丹利分列二、三位 [2][52] - 再融资承销规模方面,高盛以308.84亿港元位列第一,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紧随其后 [2][66] - 从承销家数看,招银国际在IPO承销家数排行榜位列第一,参与了35家IPO;中金公司和中信证券分列二、三位 [64] 中介服务机构表现 - 安永参与了27家IPO,位列核数师排名首位;毕马威和德勤分列二、三位 [72] - 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参与了28家IPO,位列境内业务律师排名第一;通商和君合律师事务所分列二、三位 [74][75] - 高伟绅事务所参与了13家IPO,位列境外业务律师排名第一 [76]
累计金额超740亿!A股股东增持金额排行榜出炉
凤凰网· 2025-10-04 10:01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以来上市公司股东增持活跃,502家公司累计增持金额达744.66亿元,显示大股东及高管对市场信心的重要支撑作用 [1] 股东增持总体情况 - 截至发稿,2025年已有502家上市公司股东实施增持,累计增持金额为744.66亿元 [1] - 有14家公司股东增持金额超过10亿元,涉及银行、化工、汽车等多个行业 [1] 重点公司增持详情 - 南京银行股东增持额位居榜首,金额达59.14亿元,涉及净买入股份54,545.30万股 [1] - 盐湖股份股东增持额为45.49亿元,位列第二,涉及净买入股份24,809.33万股 [1] - 比亚迪股东增持额为29.87亿元,位列第三,涉及净买入股份1,120.32万股 [1] - 南京银行大股东法国巴黎银行于2025年9月22日至26日增持1.08亿股,占总股本0.87%,其合计持股比例由16.14%增至17.02% [2] - 盐湖股份实控人中国五矿于2025年5月20日至8月6日累计增持2.48亿股,占总股本4.69% [3] - 比亚迪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人员合计增持公司A股股份5,232.78万元 [4] 公司战略与项目进展 - 南京银行与法国巴黎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旨在深化战略合作 [3] - 盐湖股份4万吨/年基础锂盐一体化项目已基本建成并进入投料试车阶段,成功产出合格电池级碳酸锂产品 [3] - 比亚迪近期发布多款车型市场反响良好,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296亿元,预计下半年维持稳定 [4] 行业分布 - 增持金额前列的公司覆盖银行、化工、汽车与零配件、钢铁、家电、建材、医药生物等多个Wind行业 [1] - 银行板块中,南京银行、苏州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均出现大额增持 [1]
创年内新高后意外回落,港股“日历效应”将如何演绎?
第一财经· 2025-10-03 19:36
港股市场整体表现 - 10月3日港股市场大幅回调,恒生指数收盘跌0.54%,恒生科技指数跌0.9% [1][2] - 10月2日港股三大指数高开高走,恒生指数涨1.61%突破27000点关口创年内新高,恒生科技指数表现更强劲,当日收涨3.36% [5] - 9月份港股表现亮眼,恒生科技指数累计上涨13.9%,在全球主要股指中大幅领跑,恒生指数累计涨7.1% [1][4] 板块与个股表现 - 汽车板块成为拖累大盘的主要力量,板块整体跌超2%,比亚迪股份下跌3.95%,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跌超2% [1][2] - 氢能概念股逆势走强,上海电气股价大涨13%刷新逾10年收盘新高,亿华通涨超11% [1][3] - 主要科网股出现大幅波动,阿里巴巴-W一度快速跳水达4.7%,但收盘报185港元/股上涨1.09% [3] - 黄金股走势由强转弱,潼关黄金、灵宝黄金、中国黄金国际分别下跌4.17%、3.53%、2.23% [2] 后市展望与机构观点 - 短期来看,节后首日港股倾向于下跌,一周内“日历效应”将逐渐消散 [1][6] - 中长期而言,业内认为港股“下行有底”,本轮港股长周期牛市自去年四季度确立,当前走到中段左右 [1][6] - 港股未来上涨的动力主要来自产业面的好消息,建议自下而上寻找相对低估的个股,持续关注景气赛道 [7] - 港股互联网所在的资讯科技业及新消费所在的非必需消费PB分位数仍存在上升空间,景气板块的估值修复有望持续带动港股整体估值 [6]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汽车板块逆势走高,小鹏汽车大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6 10:42
港股市场表现 - 港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 汽车与零配件板块持续走高 [1] - 恒生科技指数ETF跌幅扩大 持仓个股跌多涨少 地平线机器人 小米集团 金山软件 金蝶国际领跌 [1] - 港股通汽车ETF涨超0.5% 持仓股中小鹏汽车 亿华通 浙江世宝 汽车街领涨 [1] 小鹏汽车业务进展 - 小鹏汽车盘中一度涨超6% [1] - 公司正式进入瑞士 奥地利 匈牙利 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五国欧洲市场 [1] - 与奥地利格拉茨麦格纳工厂深度合作 借助成熟生产线开启欧洲本地化生产 首批G6与G9已量产下线 [1] - 在慕尼黑车展展出五款车型包括全新P7 2025款G6 2025款G9 X9 P7+ 以及人形机器人 飞行汽车等前沿展品 [2] - 印尼本土化生产首辆X9于7月交付 全球本地化生产战略进入全面落地阶段 [2] 行业与市场展望 - 中泰证券表示小鹏汽车以欧洲为起点开启全球化战略新阶段 [2] - 恒生科技指数有望向上突破 南向资金持续流入 AI叙事强化催化估值重构 [2] - 阿里巴巴为恒生科技指数第一大权重股 权重达9.36% 年内股价已翻倍 [2]
“申”度解盘 | 市场放量回调,该担忧吗?
市场表现与成交量 - 本周市场先涨后跌,周四冲击3900点未果后下跌至3801点,随后修复,成交量放大至3.1万亿以上,创下年内第二大成交量 [6] - 板块表现分化,大盘蓝筹疲弱而中小盘相对活跃,大金融等权重板块承压明显 [6] - 电气设备行业领涨,显示资金持续加仓新能源赛道 [6] - 汽车与零配件行业受益于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向好和部分厂商的机器人转型,涨幅居前 [6] - 半导体、消费电子等细分领域表现突出,国产替代逻辑走强 [6] 市场情绪与资金面指标 - 两融余额占整个市场的占比距离高点仍有距离 [6] - 新开户数虽有增长但并未出现跑步入场 [6] - 非货基金申购数据也未出现明显放量 [6] - 居民财富结构并未出现较大变化,股市讨论度和热度未现亢奋 [6] 技术分析与操作策略 - 上证指数时隔两个月首次出现收盘在20日均线之下,需给予重视,若以20日均线作为离场条件则应严格执行控制仓位计划 [9] - 若以4月以来的上涨行情为参考,上证指数60日均线是容忍度更高的参考线,被短期洗出去概率更低,指数未连续收盘低于60日均线则可保持乐观 [9] - 创业板指数本周下跌连10日线都未跌破,跌幅比九月初更小 [9] - 建议投资者分析自身持仓并写下离场条件严格执行,以在不确定行情中有底气有底线 [12]
“重估牛”系列之港股资金面:9月W3港股资金:南向流入互联网,外资加码硬件设备
长江证券· 2025-09-22 18:44
核心观点 - 2025年9月5日至18日南向资金净流入550.84亿港元 重点配置可选消费零售、非银金融、医药生物、汽车与零配件及有色金属行业 前五大行业合计流入451.03亿港元[2][5] - 同期外资中介机构资金净流出294.95亿港元 但逆势加仓硬件设备、消费者服务、食品饮料、耐用消费品及传媒行业 前五大行业合计流入204.27亿港元[6][38] - 2025年1月20日至9月18日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9142.09亿港元 长期偏好可选消费零售、银行、非银金融、医药生物和汽车与零配件行业 前五大行业合计流入6245.99亿港元[7] - 同期外资中介机构资金净流出1003.69亿港元 但持续增持汽车与零配件、软件服务、硬件设备、日常消费零售及传媒行业 前五大行业合计流入5751.8亿港元[8][58] 市场表现与驱动因素 - 2025年9月5日至19日港股市场上涨 恒生指数涨幅0.59% 恒生科技指数大幅上涨5.09%[5] - 港股上涨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1)美联储9月降息25bp释放流动性;2)互联网企业与央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5] - 香港工业板块期间领涨港股市场 涨幅显著高于金融、公用事业等传统板块[29][30] 南向资金行业配置(短期:9月5-18日) - 净流入前五行业:可选消费零售(259.66亿港元)、非银金融(91.69亿港元)、医药生物(40.14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37.55亿港元)、有色金属(21.99亿港元)[2][5] - 净流出前五行业:耐用消费品(-17.36亿港元)、硬件设备(-12.55亿港元)、电信服务(-11.89亿港元)、日常消费零售(-6.54亿港元)、国防军工(-5.88亿港元)[31] - 港股通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提升最显著的行业:半导体、可选消费零售、环保Ⅱ、煤炭Ⅱ、电气设备[31] 外资机构行业配置(短期:9月5-18日) - 净流入前五行业:硬件设备(83.73亿港元)、消费者服务(48.63亿港元)、食品饮料(33.16亿港元)、耐用消费品(19.75亿港元)、传媒(19亿港元)[6][38] - 净流出前五行业:可选消费零售(-323.72亿港元)、非银金融(-111.32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47.48亿港元)、医药生物(-27.16亿港元)、纺织服装Ⅱ(-15.03亿港元)[38] - 外资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提升最显著的行业:传媒、化工、家庭用品、消费者服务、国防军工[38] 南向资金行业配置(长期:1月20日-9月18日) - 净流入前五行业:可选消费零售(1913.68亿港元)、银行(1435.97亿港元)、非银金融(1059.94亿港元)、医药生物(1056.75亿港元)、汽车与零配件(779.65亿港元)[7] - 净流出行业:电信服务(-206.41亿港元)、硬件设备(-23.44亿港元)、建材Ⅱ(-18.45亿港元)、耐用消费品(-9.44亿港元)、造纸与包装(-0.1亿港元)[47] - 港股通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提升最显著的行业:煤炭Ⅱ、家庭用品、医药生物、半导体、环保Ⅱ[47] 外资机构行业配置(长期:1月20日-9月18日) - 净流入前五行业:汽车与零配件(4557.06亿港元)、软件服务(574.03亿港元)、硬件设备(343.25亿港元)、日常消费零售(179.34亿港元)、传媒(98.12亿港元)[8][58] - 净流出前五行业:银行(-1596.65亿港元)、可选消费零售(-1553.58亿港元)、电信服务(-1461.13亿港元)、房地产Ⅱ(-638.2亿港元)、非银金融(-361.2亿港元)[58] - 外资持股占流通市值比重提升最显著的行业:化工、汽车与零配件、日常消费零售、医疗设备与服务、传媒[58] 个股资金流向(短期:9月5-18日) - 南向资金增持前三个股:阿里巴巴-W(257.6亿港元)、比亚迪股份(30.4亿港元)、中国太保(24.7亿港元)[38] - 外资机构增持前三个股:珍酒李渡(61.4亿港元)、百胜中国(54.9亿港元)、小米集团-W(48.5亿港元)[43] 个股资金流向(长期:1月20日-9月18日) - 南向资金增持前三个股:阿里巴巴-W(1281.6亿港元)、美团-W(605.5亿港元)、比亚迪股份(490.2亿港元)[57] - 外资机构增持前三个股:比亚迪股份(4318.2亿港元)、小米集团-W(612.7亿港元)、腾讯控股(382.9亿港元)[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