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济神州

搜索文档
招银国际每日投资策略-20250627
招银国际· 2025-06-27 13:26
报告核心观点 - 中国股市走低,稳定币概念延续大涨,人民币刷新去年11月以来新高,大宗商品普涨;特朗普政策前景改善,美国经济数据走弱提升降息预期,全球市场风险偏好持续回升,亚太股市6月27日可能延续上涨 [1] 全球市场观察 宏观经济 - 中国发改委称下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力扩围政策不变,中央将有1380亿元资金在三、四季度分批下达;因高基数效应,四季度中国耐用品零售增速或大幅下滑,中国面临出台增量消费刺激政策压力 [1] - 香港发布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将推动黄金等贵金属、有色金属、新能源代币化 [1] - 特朗普政策前景改善,7月9日是美国暂缓对等关税截止日,美国商务部长表示未来一两周将宣布若干协议,美国与印度谈判接近终点线,对与欧盟达成协议感到乐观;白宫称美中已就加快稀土出口达成协议,旨在结束贸易战;白宫将从税收立法草案中删除“资本税”899条款,美国与G7达成协议,美方同意取消特朗普税案中第899条提案,美国公司将被豁免其他国家征收的部分税项;白宫表示特朗普近期不会就下一任美联储主席人选做决定 [2] - 美国经济数据走弱提升降息预期,美国一季度GDP环比年化增速下修至 -0.5%,个人消费增速创疫情以来最弱表现,经济三年来首次出现萎缩;上周连续申请失业金人数升至2021年11月以来最高,显示失业者再就业周期拉长 [2] 股市表现 - 环球主要股市上日表现:恒生指数收24325,单日跌0.61%,年内涨42.69%;恒生国企收8804,单日跌0.63%,年内涨52.62%;恒生科技收5345,单日跌0.26%,年内涨42.00%;上证综指收3448,单日跌0.22%,年内涨15.92%;深证综指收2045,单日跌0.34%,年内涨11.26%;深圳创业板收2114,单日跌0.66%,年内涨11.79%;美国道琼斯收43387,单日涨0.94%,年内涨15.12%;美国标普500收6141,单日涨0.80%,年内涨28.75%;美国纳斯达克收20168,单日涨0.97%,年内涨34.35%;德国DAX收23649,单日涨0.64%,年内涨41.18%;法国CAC收7557,单日跌0.01%,年内涨0.19%;英国富时100收8736,单日涨0.19%,年内涨12.96%;日本日经225收39585,单日涨1.65%,年内涨18.29%;澳洲ASX200收8551,单日跌0.10%,年内涨12.65%;台湾加权收22492,单日涨0.28%,年内涨25.44% [3] - 港股分类指数上日表现:恒生金融收44501,单日跌0.31%,年内涨49.22%;恒生工商业收13418,单日跌0.72%,年内涨45.31%;恒生地产收17820,单日跌1.54%,年内跌2.77%;恒生公用事业收36325,单日跌0.57%,年内涨10.50% [4] 公司点评 众安在线 - 6月26日公告启动H股新股配售项目,配售价每股18.25港元,较25日收盘价折价8.5%;配售2.15亿H股,占配售前/后总股本14.63%/12.76%;募集资金净额38.96亿港元(约4.96亿美元);配售完成后,公司总股本将升至16.85亿股,对应FY25E EPS股权稀释效应为 -6.8% [5] - 募集资金用于补充公司资本、支持金融科技领域创新和一般企业用途等;此次配售为公司上市以来首次股权融资,预计股价短期波动但下行空间有限,融资将夯实公司资本实力,为境内财险主营业务增长和科技领域战略布局提供资本储备,预测2025年财险主业占公司整体价值的87% [5] - 预计公司上半年保险基本面稳健向好,健康险和车险是营收和利润主要驱动;众民保中高端医疗险需求旺盛,叠加车险交强险资质获批、低基数效应和互联网车险渗透率提升,有望带动上半年两大生态保费增速快速上行;维持对全年健康险/车险保费增速20%/22%的预测不变,预计公司全年总保费同比增长15%,承保综合成本率96.9%;截至1Q25,众安财险核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分别为214.32%/220.35%,远高于监管最低标准 [6] - 管理层明确本次配售资金用途聚焦财险主业增长和科技领域创新,未提及稳定币持股、众安银行增资等具体更新,反馈不及市场预期;中长期看,稳定币市场规模及发展前景将是众安银行估值重修最大催化剂 [6] - 公司股价目前交易于1.3x FY25E P/B;持续看好公司基于保险主营业务稳健向好、股权融资扩充股本有望提升偿付能力及众安银行年内扭亏为盈,带动估值向国际头部数字银行同业看齐;维持众安银行FY25E 191万港元净利润和2.3倍P/B估值预测;维持“买入”评级,基于分部估值法目标价20.4港元,对应1.36倍FY25E P/B [7] Coinbase - 近期监管动态及Circle的IPO提振投资者对稳定币业务前景及估值信心;6月Coinbase采取推出Coinbase Payments、寻求美国SEC批准其平台提供代币化股票交易服务等举措,预计将加速USDC采用 [7] - 稳定币业务存在充足机遇与庞大市场空间(1Q25稳定币业务占Coinbase总收入15%),应用场景将覆盖加密资产投资、跨境支付、C端支付及传统资产代币化等领域;上调对稳定币业务估值倍数,将基于SOTP目标价上调至413.0美元,维持“买入”评级 [7] 小米集团 - 举办“人×车×家全生态”发布会,推出小米YU7、折叠手机MIX Flip 2、小米AI眼镜,市场反应正面 [8] - YU7 SUV起售价25.35万元基本符合预期,首小时内28.9万辆预定量远超2024年3月SU7首日24小时8.9万辆预定量,预测的25年36万辆EV出货量存在进一步上行空间 [8] - 小米首款AI眼镜配备1200万像素摄像头、长续航电池和内置超级小爱AI助理,预计1999元起售价将获正面市场反响 [8] - 重申“买入”评级,因其高端化战略、新零售渠道、IoT海外扩张和智能电动汽车强劲发展势头;未来股价催化剂包括YU7销量爬坡、AIoT变现和海外渠道扩张 [8] 招银国际环球市场焦点股份 - 招银国际对吉利汽车、小鹏汽车、中联重科等多家公司给出“买入”评级,并给出目标价、市盈率、市净率、股息率等数据 [9]
药品产业链周度系列(六)CCR8单抗:靶向Treg的潜力新星-20250627
长江证券· 2025-06-27 12:4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丨维持 [8] 报告的核心观点 - CCR8是趋化因子受体家族重要成员,在肿瘤微环境Tregs中高度特异性表达,能促进Tregs募集和功能增强,抑制抗肿瘤免疫反应、助力肿瘤免疫逃逸,在多种肿瘤中显著上调,是极具潜力的肿瘤免疫靶点 [2][6] - 截至2025年6月,全球28款CCR8单抗处于研发阶段,15款进入临床阶段,礼新医药联合中国生物制药开发的LM - 108是全球进展最快的CCR8靶向抗体,临床数据优异,研发进度位于国际前列 [2][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CCR8:极具潜力的肿瘤免疫靶点 - 肿瘤免疫治疗虽有成功,但肿瘤组织中浸润大量免疫抑制性细胞,导致患者对免疫疗法应答率低,开发特异性靶向和清除肿瘤组织中浸润的Tregs是突破PD - 1局限性的必然方向 [16] - CCR8在肿瘤浸润的Treg上特异性高表达,是肿瘤部位Treg细胞的理想生物标志物和极具潜力的肿瘤免疫靶点,开发CCR8靶向性单克隆抗体药物有望抑制肿瘤部位Treg功能,临床前研究显示CCR8抗体有抑制肿瘤生长活性,且与PD - 1/L - 1联用有抗肿瘤协同作用 [16] - CCR8是趋化因子受体亚家族成员,属G蛋白偶联受体,高表达与多种肿瘤类型密切相关,主要介导Treg和Th2细胞向炎症或肿瘤部位募集,Treg在肿瘤微环境中可促进肿瘤免疫逃逸 [18] - CCR8由CCL1激活形成CCR8 - CCL1信号轴,该信号轴可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与抗凋亡,诱导血管内皮细胞生成新生血管,诱导CD4⁺T细胞向Treg分化,促进免疫抑制环境形成 [20] - CCR8能直接募集Tregs进入肿瘤微环境,还能增强Treg免疫抑制能力,乳腺癌组织中肿瘤浸润性Treg细胞CCR8表达显著上调,提示其是潜在治疗靶点,且组织特异性表达可降低系统性自身免疫反应、提高治疗安全性 [22] 国内外药企竞逐加速,礼新/中生一马当先 - 截至2025年6月,全球28款CCR8靶向单克隆抗体处于研发阶段,15款已进入临床试验,国内外多家医药企业积极布局,礼新医药与中国生物制药合作的LM - 108研发进展最快 [26] - LM - 108能通过ADCC特异性清除肿瘤浸润Treg,增强对肿瘤细胞的免疫杀伤效果,2024年11月礼新医药与中国生物制药就LM - 108在中国大陆地区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29] - 2024年ASCO大会公布LM - 108与PD1单抗联用治疗胃癌患者数据,所有可评估疗效患者中ORR为36.1%,DCR为72.2%,mPFS为6.53个月;一线治疗失败患者中ORR为63.6%,DCR为81.8%;CCR8高表达亚组ORR为87.5%,DCR为100% [31] - 2025年6月19日,LM - 108注射液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既往经一线标准治疗失败的CCR8阳性的晚期胃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此前2月,LM - 108用于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后疾病进展的MSI - H或dMMR晚期实体瘤患者已被纳入突破性疗法 [31] 投资观点 - 药品方面,医保“腾笼换鸟”持续演绎,创新药出海是投资主线,看好现金流健康、有源头创新能力、差异化布局、搭建成熟研发技术平台或技术平台经过验证的创新药企,同时关注突破性疗法和技术突破带来的板块性热度,看好细胞因子免疫疗法等新赛道 [33] - CXO方面,重视板块性投资机会,外向型CDMO受益于海外客户需求,订单回暖,基本面向好且估值处于低位;内需型CRO基本面见底,国内生物医药投融资或进入上升通道,有望充分受益 [33] - 医疗器械方面,2024年政策影响院内手术量/诊疗量,2025年随着政策边际缓和,看好院内业务恢复正常增速,近期关注设备更新落地,院内耗材关注电生理、骨科等领域,中长期关注家用医疗器械板块 [34] - 生命科学服务方面,板块去泡沫彻底,资金配置比例低,多项需求指标改善,供给端出清,财务指标企稳,板块或周期见底,不同公司拐点节奏有差异,重视出现拐点后持续向上的标的 [34] - 中药方面,核心关注基药目录、集采推进、比价政策,跟踪库存水平和中药材价格,预计2025年行业迎来收入利润拐点,优先看好具备成长性的品牌OTC药企和需求刚性、分红高的稳健资产 [34] - 生物制品方面,优先胰岛素/血制品,持续关注疫苗,胰岛素预约降价温和,国产替代进口、三代取代二代加速,血制品短期关注价格优势,长期优选浆站龙头,疫苗景气度低迷,关注大品种、创新和出海 [34]
港股IPO半年募资780亿港元,同比暴增565%!A股公司赴港上市迎来大爆发
金融界· 2025-06-27 12:18
A股公司赴港上市升温态势 - 2023年上半年香港资本市场强劲复苏 截至6月17日约40家公司完成IPO 募资总额约780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33%和565% [1] - 5月份在多只超级大盘股带动下港股IPO迎来大爆发 香港当月融资额居全球各交易所之首 [1] - 现象反映出内地企业对香港资本市场价值的重新认识 [1] 政策支持推动赴港上市热潮 - 监管层支持态度明确 中国证监会与香港方面深化合作 采取5项措施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 简化中资企业赴港上市备案程序 [3] - 截至5月底已有5家"A+H"新股上市 119家赴港上市企业在证监会申请备案中 [3] - 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 允许特专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以保密形式递交上市申请 [3] - 香港交易所优化上市制度 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 实行"特专科技公司"制度 降低创新企业上市门槛 [3] - 港交所上线新股结算平台 将IPO资金冻结周期从5天缩短至2天 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发行流程便利度 [3] 企业全球化战略驱动上市需求 - A股公司赴港上市动机集中在国际化业务布局和获得增量资金 [3] - 二季度港股IPO呈现"硬科技+新消费+生物医药"三大主线 募资额向高端制造领域倾斜 其次是医药生物和消费零售板块 [3] - 中国内地企业占据主导 募资额高的新股均来自内地 部分为已在内地上市或运营的知名企业 [3] 标杆企业示范效应与市场表现 - 宁德时代H股IPO为2023年以来全球规模最大IPO 首发募资总额达356.57亿港元 [4] - 恒瑞医药香港上市为近5年港股医药行业最大IPO [4] - 港股新股首日平均涨幅和换手率较去年明显提高 投资者对高质量龙头企业认购热情高涨 [4] - 新股破发率显著下降 市场整体回暖 恒生指数年内大涨 提振新股定价和交易 [4] - 全球资金重新布局中国资产 港股IPO在招股阶段吸引国际长线资金超额认购 [4]
港股午评:恒指高开低走接近平收 小米集团半日涨4.39%
快讯· 2025-06-27 12:1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指高开低走接近平收 午间收盘微跌0.07%至24309.42点 [1] - 恒生科技指数震荡收涨0.14%至5352.59点 早盘一度涨近1% [1] - 大市成交额达1624.29亿港元 [1] 行业板块表现 - 半导体 有色金属 航空航天板块涨幅居前 [1] - 汽车股走势分化 [1] - 中资券商股冲高回落 [1] - 生物医药板块跌幅居前 [1] 个股表现 - 小米集团(01810HK)半日涨4.39% 新机小米YU7一小时大定突破289000台 [1] - 中芯国际(00981HK)收涨1.69% [1] - 洛阳钼业(03993HK)收涨6.26% [1] - 百济神州(06160HK)收跌8.38% [1] - 弘业期货(03678HK)收涨8.15% [1] - 国泰君安国际(01788HK)收跌7.34% [1]
医疗需求刚性或将共同推动行业企稳回升,恒生医疗ETF(513060)交投活跃,成交额超13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6-27 11:54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27日11:14,恒生医疗保健指数(HSHCI)下跌1 16% [3] - 成分股涨跌互现:平安好医生(01833)领涨11 14%,阿里健康(00241)上涨9 85%,晶泰控股(02228)上涨4 86%;百济神州(06160)领跌8 75%,康诺亚-B(02162)下跌4 77%,康方生物(09926)下跌4 16% [3] - 恒生医疗ETF(513060)下跌0 36%,最新报价0 56元,盘中换手16 93%,成交13 49亿元 [3] - 近1月日均成交20 93亿元,排名可比基金第一 [3] 行业分析与投资方向 - 创新药产业链表现活跃,多层次支付体系推动行业企稳回升 [3] - 建议关注高成长方向:医药外包服务中的ADCCDMO、减肥药产业链多肽CDMO [3] - 预期改善方向:第三方检验医学实验室、消费医疗中的眼科及口腔 [3] 恒生医疗ETF规模与资金动向 - 近1周规模增长2 13亿元,新增规模位居可比基金1/3 [4] - 本月融资净买额达182 12万元,最新融资余额3 19亿元 [4] - 近2年净值上涨15 70%,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28 34%,最长连涨涨幅38 75% [4] - 近1年超越基准年化收益1 82%,夏普比率1 66 [4] 风险控制与费用 -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 45%,回撤后修复天数43天 [4] - 管理费率0 50%,托管费率0 15% [4] - 近1年跟踪误差0 069%,跟踪精度在可比基金中最高 [4] 估值与指数构成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最新市盈率27 07倍,处于近3年8 62%分位,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5]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8 28%,包括信达生物(18 01%)、百济神州(4 44%)、药明生物(0 43%)等 [5] 成分股权重与涨跌幅 - 百济神州(06160)权重4 44%,当日下跌8 75% [7] - 京东健康(06618)权重0 72%,当日上涨3 54% [7] - 巨子生物(02367)权重0 87%,当日上涨4 78% [7]
重磅!2025医保目录调整,首次纳入商保创新药目录!资金逢跌汹涌布局,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连续调整,回调布局更具性价比?
搜狐财经· 2025-06-27 11:29
港股通创新药ETF市场表现 - 港股通创新药ETF(159570)冲高回落微跌0.39%,成交额快速突破10亿元,盘中净流入1.33亿元,最新规模超76亿元续创历史新高 [1] - 标的指数成分股多数下跌:百济神州跌超7%,荣昌生物跌近7%,康方生物、亚盛医药跌超3%,信达生物跌超2%;晶泰控股逆市涨超5%,药明生物、中国生物制药微涨 [3] - 融资余额昨日再度飙升,最新融资余额超2.3亿元 [3] 创新药行业政策动态 - 医保局印发《2025年基本医保目录及商保创新药目录调整操作指南》,首次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纳入调整方案,标志着商保在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中作用提升 [3] -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DRG/DIP)推动医疗资源分配格局变化,刺激居民对高值药品和创新疗法需求,中高端医疗险发展潜力巨大 [5][6] - 商业健康险积极扩展门诊责任覆盖、特药特械管理等方向,产品从"费用补偿"向"健康价值"转型 [6] 中国创新药研发与BD趋势 - 中国近10年首次进入临床的原研创新药数量达4382个,全球第一(美国4009个、欧洲2084个、日本460个),2024年704款原研药进入临床 [7] - 中国企业license-out交易持续增长:2024年交易数量94笔(+6%),总金额519亿美元(+26%),首付款41亿美元(+16%);2025年截至6月8日首付款已超25亿美元,总金额超500亿美元 [9] - 全球大药专利悬崖显著:2024年销售额超50亿美元的药品中,2030年前专利到期产品总销售额近2000亿美元,推动MNC积极补充管线 [9] 跨国药企财务状况 - 礼来总市值7296.4亿美元居首,现金及等价物32.7亿美元,营收450.4亿美元(+32%),净利润105.9亿美元(+102.1%) [10] - 强生现金储备241.1亿美元最高,但净利润同比下滑60%;默克净利润同比暴涨4589.6%,辉瑞净利润增长279% [10] - 诺和诺德营收407.4亿美元(+25%),净利润141.7亿美元(+20.7%);百时美施贵宝净利润亏损89.5亿美元(-211.5%) [10] 港股通创新药ETF产品特征 - 标的指数100%布局创新药产业链,前十大权重股占比72%,信达生物(11.85%)、药明生物(9.82%)、石药集团(9.22%)为前三大成分股 [11] - 指数创新药纯度达85%,近1年涨幅98.6%领跑港股医药类指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78.4%,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指数66.1%) [11] - 支持T+0交易,场外联接A/C类份额代码分别为021030/021031 [12]
国产创新药破晓时刻!华安医药军团以科技思维定义投资新范式
券商中国· 2025-06-27 10:09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 - 中国创新药行业在2015-2025年十年间实现从"仿制药大国"到"全球创新引擎"的蜕变,原研创新药累计数量达3575个,位居全球首位 [1] - 中国创新药企数量超过1200家,在研管线数量超7000项,跃居全球第二;FIC(同类首创)创新药从2015年9个(占比<10%)爆发至2024年120个(占比>30%)[1] - 2025年ASCO大会上中国创新药企完成73场口头报告,相比2015年1场实现数量级突破,标志研发能力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1] - 行业技术路径从"Fast-Follow"升级至"Fast-in-class",在ADC、双抗等前沿领域实现自主可控,2025年1-5月BD交易额达455亿美元(2024全年为519亿美元)[2][5] 资本市场表现 - 2025年A股创新药板块最高涨幅超30%,港股创新药指数最高涨幅达70%,多只医药基金霸榜收益率榜单 [3][6] - 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药物以超60亿美元授权辉瑞,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纪录 [5] - 创新药企盈利改善显著:诺诚健华2025Q1净利润1797万元(首次单季盈利),百济神州亏损从19.08亿元收窄至9450万元 [9] 政策与产业驱动因素 - 2015年以来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药品许可持有人制度、港交所18A/科创板等政策打通创新药融资-研发-商业化闭环 [7] - 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放量,带量采购为创新药腾挪医保空间,形成"三医联动"改革红利 [7][13] - 供给端中国在ADC/双抗领域实现对欧美弯道超车,海外MNC加速收购中国资产,形成技术输出新范式 [10] 华安基金医药投资体系 - 构建"中心化研究平台+多元化投资团队"模式,形成桑翔宇(预期差挖掘)、刘潇(医药+消费融合)、倪斌(精细化管理)的差异化竞争力矩阵 [22] - 华安医药生物基金持仓三生制药(区间涨幅96.71%)、泽璟制药(60.07%)等标的,前十大持仓占比57.54% [15][16] - 华安健康主题基金采用"左侧布局+右侧验证"策略,重点配置泽璟制药(7.61%)、科伦博泰(6.44%)等创新药企,前十大持仓占比49.71% [18][19] - QDII产品华安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覆盖50只港股生物科技标的,在2025年港股IPO大年中具备先发优势 [20] 未来发展趋势 - 创新药产业加速向上,TCE、ProTac等新技术接棒ADC/PD1形成持续创新梯队,企业从BD潮进入盈利潮 [24] - AI医疗成为2025年度主题,重点关注AI+制药(加速研发)、AI+Biotech(靶点发现)、AI+医疗(诊疗数据变现)三类商业模式 [25][26] - "互联网大厂+医药公司+头部医院"合作模式可能成为AI医疗终局形态,具备优质数据获取能力的企业更具优势 [27]
创新药BD专题论坛 - 买全球最好的中国创新药
2025-06-26 23:51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创新药行业 - **公司**:泽璟制药、益民康科公司、凤凰汉霖、翰林生物、翰森制药、嘉科思公司、加克斯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中国创新药行业整体情况 - **交易总额与盈利预期**:2024 年中国药企全年交易总额超 600 亿美元,预计 2025 - 2026 年中国创新药公司将迎来板块性盈利,受益于体量增加和经营杠杆提升。以 A 股为例,剔除百济神州后,板块收入增速基本在 30% - 40%,2025 年同比减亏 78% [1][12]。 - **与欧美差距缩小**:过去 20 年中国医药产业与欧美差距逐渐缩小,部分领域已实现同步甚至超越,如 DKS 和 KRAS G10C 等靶点新药上市时间差已缩短至三至五年 [1][7]。 - **资本市场影响显著**:港股 18A 和科创板上市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速研发投入和扩大生产能力,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使更多产品走向全球市场 [1][8][9]。 - **与 Big Pharma 合作优势**:通常带来更高商业化回报,交易金额与项目阶段密切相关,阶段越靠后,研发风险越小,成药可能性越大 [1][10]。 - **出海趋势加强**:目前以 license 权益为主,未来将有更多公司在欧美建立商业化团队,如百济神州的泽布替尼在美国市场占有率领先 [1][11]。 - **产业发展因素**:工程化应用场景增加、CRO 快速发展、基础科学持续研发投入、政策支持以及资本市场助力等因素推动中国生物药产业蓬勃发展 [3]。 各公司情况 - **泽璟制药** - **肿瘤治疗布局广泛**:包括双特异性抗体 CG005(PD - 1 TIGIT)和 CGGS18(VEGF TGF - β),以及 FGFR 抑制剂吉卡西替尼等,通过多靶点、多维度探索增强免疫杀伤功能 [2][13][14]。 - **研发方向及进展**:双特异性抗体、FGFR 抑制剂、TCE 平台、肿瘤免疫组合疗法等多个方向均有进展,部分药物已上市或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14][15]。 - **全球竞争地位**:在全球竞争中处于相对领先位置,部分研究与国际公司进展相当或有独特优势 [16]。 - **CG005 特点及研究成果**:结构设计、Fc 段功能、临床前表现和临床数据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二线宫颈癌、一线宫颈癌、晚期神经内分泌癌等研究中展现出良好效果 [17][19][20][21]。 - **CG006 特点及临床表现**:采用 2 + 1 结构,在小细胞肺癌临床研究中表现突出,客观响应率和疾病控制率较高 [22]。 - **益民康科公司**:主要开发新药,建立系列研发平台,分为免疫肿瘤学和非肿瘤领域产品管线开发两个领域,首个项目针对肺动脉高压已获临床批件,未来将开发更多靶向药物 [28]。 - **凤凰汉霖**:在生物类似物领域的 license out 和 BD 方面采取复杂细致的 deal 设计,考虑市场需求、合作伙伴关系和长期战略目标 [48]。 - **翰林生物** - **生产与质量保障**:拥有三个生产基地,接受过 111 次审查无重大问题,以质量为核心打造品牌,确保产品质量和商业成功 [52]。 - **市场表现**:2024 年取得 7.9 亿美金收入,曲妥珠单抗贡献 28 亿人民币,PD - 1 占据小细胞肺癌市场率超 60%,收入超 13 亿人民币 [52]。 - **国际合作**:与多家国际公司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如 Abbott、Doctor Ready、Sandoz 等,在疫情期间也能保持高效运作并赢得客户信任 [58][59]。 - **翰森制药**:以患者为中心履行社会责任,从 Biosimilar 到创新药发展顺利,今年下半年预计有两个新产品获批,与欧加农合作巩固创新实力 [53][54]。 - **嘉科思公司** - **公司特色与研发方向**:自主研发,以全球市场为目标,许可输出创新产品,研发覆盖多个环节,在北京、上海和美国波士顿设有机构 [64]。 - **管线布局与重点项目**:最早开发 KRASG12C 抑制剂格来昔布,已获批商业化,还拓展至其他 KRAS 突变及其他项目,展示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 [65]。 - **加克斯公司** - **研发能力体现**:快速推进药物开发,二线肺癌靶向药物格莱雷赛今年获批上市,在多个领域进行注册临床阶段工作,与多家公司合作验证分子价值 [69]。 - **pan - KRAS 抑制剂成果**:成功开发 23,173 这个 pan - KRAS 抑制剂,正在进行临床测试 [70][71]。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产品授权成功率**:通常高于未合作品种,但仍存在天然研发风险 [6]。 - **国内创新药市场经营杠杆效应**:今明两年 50%以上的 biotech 公司将达到盈亏平衡点 [12]。 - **小细胞肺癌治疗新进展**:新型 TCE 分子如安进公司、折点公司、勃林格殷格翰公司、默沙东等开发的药物展示不同特点和优势,CG006 数据表现突出 [23]。 - **晚期神经内分泌癌治疗探索**:正在进行 CG005 的一线研究以及 CG006 的二线剂量优化实验,早期结果显示 30 毫克剂量组 OR 达到 50%以上 [25]。 - **GGS18 作用**:是 VGF - TGF 贝塔抑制剂,通过抑制血管生成阻断肿瘤营养供给,抑制肿瘤发展 [26]。 - **JAK 抑制剂与 PD - 1 抑制剂联合效果**:在肺小细胞肺癌和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显示出显著临床效果,能克服耐药性并增强免疫治疗效果 [27]。 - **CD47 和 CD20 双靶点抗体研发**:进入临床三期阶段,取得令人信心十足的数据,开发了系列以 CD47 为基础的双靶点管线,布局 CD20 抗体耐药复发适应症 [29]。 - **美罗华在风湿科应用及新药开发**:以美罗华作为参考开发新药,提高疗效并减少副作用 [31]。 - **基因工程改造增强药物疗效**:增强 FC 和 Scγ 受体结合,提升 ADCC 作用,阻断“别吃我”信号,治疗淋巴瘤疗效显著 [32]。 - **淋巴瘤临床开发进展**:二期临床数据惊艳,计划 7 月底或 8 月初与 CDE 进行三期临床沟通 [33][34]。 - **CD47 和 CD20 分子在自免疫疾病治疗潜力**:具有 first in class 和 best in class 潜力,已获三个自免疫疾病 IND 批件并开展临床试验 [35]。 - **药物设计规避 CDC 相关血液毒性**:分子不与红细胞结合,不诱导红细胞凝集 [36]。 - **红斑狼疮治疗现状及新药研发**:现有生物药和 CAR - T 疗法各有特点,CD47/CD20 分子有望在 SLE 治疗中表现良好 [37][38]。 - **SLE 临床试验亮点**:三个剂量组安全性良好,中重度患者有显著改善 [39]。 - **风湿科医生关注点**:更关注细胞因子风暴,尽量避免其发生 [40]。 - **某药物在新冠患者中表现**:整体安全性好,两个剂量组在 12 周和 16 周时显示显著疗效 [41][42]。 - **SLE 治疗药物临床表现**:显现快速且显著疗效,改善多种症状和指标 [43]。 - **SL030 项目表现**:在 CS 中表现好,缓解率高且随治疗周期延长进一步提高 [44]。 - **250 分子差异化优势**:结构避免形成大分子免疫复合物,减少 VEGF 相关不良事件,具有 ADCC 加强型 FC 结构,正在开发皮下制剂 [45]。 - **非小细胞肺癌一线临床开发**:已入组 30 多例患者,第一次疗效评估 ORR 超过 50%,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 [47]。 - **赫赛莱抗体药物治疗胃癌优势**:PFS 超过 24 个月,远超现有治疗,正在全球进行三期临床试验 [49][50]。 - **天风证券研究所产品上市策略**:建立 global product development team,全面自主管理节省时间,快速入组 MSI high 患者 [51]。 - **翰林生物与 Accord 合作**:始于 2018 年,初期面临产能不足问题,双方互助解决,合作扩展至美国和创新药领域 [60]。 - **Accord 在 HertroniFly 上市作用**:设计商标和图案,组织发布会,使药物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 [61]。 - **雅培公司与翰林生物合作**:业务开发人员风雨同舟精神打动翰林高层,达成合作协议 [62][63]。 - **KRAS 蛋白设计靶向抑制剂难点**:结构小且表面光滑,与 GTP 结合亲和力高,后发现别构调节位点用于开发抑制剂 [72]。 - **KRAS 抑制剂发展现状**:进入临床阶段的 pan - KRAS 抑制剂对多种突变类型具有高活性,多家公司在进行临床试验,小分子和分子胶均有布局 [73]。 - **小分子药物与分子胶对比**:小分子口服方便、成本低、作用机制清晰,分子胶合成和用药成本高,商业化面临挑战,主要开发小分子药物 [74]。
首个国产GLP-1减重创新药获批在即
快讯· 2025-06-26 22:53
行业动态 - 首个国产GLP-1减重创新药玛仕度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预计最快将于本周获批 [1] - 玛仕度肽是全球首个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 [1] - 该药物获批后有望打破目前由跨国巨头诺和诺德、礼来主导的全球减重药领域双雄争霸的格局 [1] - 该药物有望改善GLP-1减重药的可及性 [1] 公司动态 - 信达生物开发的玛仕度肽注射液减重适应症即将获批 [1] - 已经有私立医院通过线上平台接受玛仕度肽注射液的预约 [1] - 上海某私立诊所挂出价格500元的"预约金预售2mg2支初始剂量"的团购券 [1]
北京医疗器械领域负面清单已完成专家论证,将尽快推出
新京报· 2025-06-26 20:49
数据跨境流动政策创新 - 北京市网信办将医疗器械领域作为第二批数据出境负面清单制定的重点领域,已完成相关单位意见征求和专家论证,正在推进审批流程[1] - 构建以"首个场景化、字段级数据出境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创新政策体系,出台《北京市数据跨境流动便利化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推动数据跨境流动从1.0版向2.0版升级[1] - 第二批负面清单涵盖医疗器械、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贸易物流、银行、公募基金等5个领域,扩展行业覆盖范围[2] 医疗领域数据跨境实践 - 友谊医院、赛诺菲、百济神州等25家企事业单位已通过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或标准合同备案,医药领域成为全市整体合规标杆行业[2] - 开展医疗领域负面清单"一企一策"应用试点,多家医药企业提出申报意向,政策红利将进一步释放[3] - 重点围绕科研课题合作、药物研发、多中心会诊等场景,鼓励市属医院与跨国药企深化数据流通合作,提升生物医药研发创新能力[3] 负面清单机制扩展 - 首批在朝阳、海淀、昌平等区开展自贸试验区外负面清单"一企一策"试点,扩展政策适用区域[2] - 明确全国其他自贸试验区发布的负面清单涵盖领域可被北京自贸试验区参照使用,实现负面清单"面的扩展"和"量的倍增"[2] - 针对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10个行业编制数据跨主体流通标杆场景指引,推动企业从合规驱动转向价值驱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