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安医药生物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仓位,成制胜秘诀?新老基金合同影响公募业绩格局
券商中国· 2025-08-11 10:16
基金合同新老差异对业绩的影响 - 基金合同是否允许投资港股成为业绩分化的关键因素,允许港股投资的新产品业绩显著优于老产品 [1][2] - 全市场前20强A股基金(主动权益)年内收益率均超70%,其中超九成为2018年后成立且合同允许港股投资(仓位上限50%) [3] - 业绩倒数的10只A股基金中超九成合同未涵盖港股,例如2016年成立的科技主题基金因合同限制未投资港股导致排名垫底 [3] 港股对基金业绩的贡献 - 港股仓位配置成为跑赢市场的关键,年内前四强基金港股仓位占比42.5%-46.8%(长城医药产业精选42.9%、永赢医药创新42.5%、华安医药生物46.8%、诺安精选价值43.5%) [3] - 主动权益QDII基金年内全部实现正收益,而A股基金两极分化,凸显港股对公募业绩的贡献及合同差异的影响 [4] 基金经理与合同限制的矛盾 - 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新基金"(2020年后成立含港股条款)业绩优于"老基金",如广发基金吴远怡凭借港股选股进入业绩10强 [5][6] - 老牌产品如华夏大盘精选(2004年)、南方绩优成长(2006年)、广发小盘成长(2005年)因合同未涵盖港股导致业绩落后,南方绩优成长年内收益不足4%而同期新基金收益20%-40% [6] 修改基金合同的争议 - 部分老产品如交银先进制造(2011年)、华夏智胜成长(2016年)通过持有人大会修改合同增设港股投资 [7] - 行业对修改合同持谨慎态度,部分基金经理认为港股投资需专业能力,盲目扩大范围可能增加风险,更倾向发行港股主题基金而非修改老合同 [7][8]
提振产品业绩表现 基金合同增设港股投资并非万能
证券时报· 2025-08-11 01:37
基金合同差异与业绩分化 - 新基金合同普遍允许配置港股(不超过50%股票仓位),2025年前8月全市场前20强A股基金(主动权益)年内收益率均超70%,其中超九成为2018年后成立产品 [2] - 业绩前四的基金(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永赢医药创新、华安医药生物、诺安精选价值)港股仓位达42.5%-46.8%,均成立于2019年后 [2] - 未允许配置港股的老基金表现低迷,年内业绩倒数10只A股基金中超九成合同限制港股投资,如2016年成立的科技主题基金因合同限制排名垫底 [2] 港股对QDII与A股基金影响 - 主动权益QDII基金2025年前8月全部实现正收益,而A股基金业绩两极分化显著,主因合同对港股投资范围约定差异 [3] - 明星基金经理"一拖多"产品中,新基金(2020年后成立含港股条款)业绩显著优于老基金,如吴远怡管理的含港股产品进入全市场前10 [4] 老基金合同限制案例 - 华夏大盘精选(2004年成立)、南方绩优成长(2006年成立)、广发小盘成长(2005年成立)因合同未涵盖港股,业绩在同类中垫底 [5] - 南方绩优成长年内收益不足4%,同期史博管理的3只新基金收益达20%-40% [5] 合同修改的实践与争议 - 部分老基金如交银先进制造(2011年成立)、华夏智胜成长(2016年成立)已通过持有人大会修改合同增设港股投资 [6] - 行业对修改合同持谨慎态度,部分基金经理更倾向专注A股,认为港股投资风险可能超出A股思维预期 [7] - 公募公司更倾向发行港股主题基金而非修改老合同,因基金经理能力圈与策略适配性存异 [6][7]
“沸腾”!又有两只,暴涨100%!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15:12
基金业绩表现 - 中银港股通医药A年内单位净值增长率达103.61%,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涨幅达102.12%,成为年内第三只和第四只"翻倍基" [1][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年内涨幅达120.87%,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涨幅为115.1%,为前两只"翻倍基" [3] - 共计20只基金年内单位净值涨幅超过80%,其中4只主动基金涨幅超90%(华安医药生物96.52%,中航优选领航A94.44%,诺安精选价值A93.30%,平安核心优势A91.84%) [5] 基金持仓与规模变化 - 4只"翻倍基"均聚焦创新药行业,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重仓港股创新药,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股与港股各占50% [3]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二季度份额达6.79亿份(环比增长22.2倍),净值规模11.32亿元(环比增长30倍以上) [3]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二季度总份额20亿份(环比增长229.7%),净值规模30.43亿元(环比增长321.57%) [3] 创新药行业动态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2025年以来涨幅达80.43% [6] - 中国创新药出海授权数量及金额突破,港股创新药板块估值修复 [6] - 基金经理关注三季度两大方向:管线海外授权趋势延续、国内销售放量(需结合季报及医保谈判结果) [6] 投资策略与展望 - 跨国药企(MNC)因专利悬崖需补充管线,中国创新药企业进入欧美市场将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6] - 创新药板块结构性做多方向明确,但需警惕估值过高个股 [7] - 商业化路径清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受基金集中持仓 [3]
“沸腾”!又有两只,暴涨100%!
中国基金报· 2025-07-18 14:59
基金业绩表现 - 中银港股通医药A年内单位净值增长率达103.61%,永赢医药创新智选A涨幅达102.12%,成为年内第三只和第四只"翻倍基" [4]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年内涨幅达120.87%,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涨幅为115.1%,为前两只"翻倍基" [5] - 共计20只基金(仅统计主代码)年内单位净值涨幅超过80%,绝大多数为聚焦创新药行业的产品 [7] 基金规模增长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份额合计6.79亿份,环比增长22.2倍;净值规模达11.32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10.96亿元,环比涨幅达30倍以上 [5] - 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总份额达20亿份,较一季度的6.06亿份增长229.70%;净值规模达30.43亿元,环比增长321.57% [5] 创新药行业表现 - 7月17日A股创新药板块指数涨幅超过3%,近20只相关概念股涨停或涨幅超过10%;港股创新药多股创新高 [4] -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2025年以来的涨幅高达80.43% [8] - 中国创新药迎来多重好消息,出海授权数量、金额出现重要突破,行业迎来估值修复 [8] 基金经理观点 - 三季度创新药有两个方向值得关注:管线海外授权的产业趋势有望延续,以及国内销售放量 [8] - 跨国药企持续BD中国创新药是一门"互惠"的生意,中国创新药企业进入欧美医药工业体系将实现"第二增长曲线" [8] - 医药行业以创新药为主的结构性做多方向明确,中期看好创新药板块景气度 [9] 基金持仓特点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基金重仓股聚焦港股创新药,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A股、港股创新药各占"半壁江山" [5] - 中银港股通医药基金重仓港股创新药,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基金聚焦商业化路径清晰、具备全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5] - 主动产品中华安医药生物(96.52%)、中航优选领航A(94.44%)等四只基金年内涨幅超90% [7]
创新药投资浪潮下,华安基金医药投资军团的投资密码
经济观察网· 2025-07-14 14:15
中国创新药产业现状 - 2024年国产创新药BD交易总金额和首付款分别为523亿美元和41亿美元 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2] - 2025年1-5月国产创新药BD总金额达455亿美元 首付款22亿美元 全年交易金额有望再创新高 [2] - 2025年一季度中国创新药license-out交易41起 总金额369.29亿美元 接近2023年全年规模 [2] - 政策端持续释放红利 包括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缩短至30个工作日等系列支持措施 [3] - 产业运行趋势由资本驱动转向盈利驱动 板块迎来业绩与估值双重修复机会 [3] 华安基金医药投资表现 - 旗下医药主题基金年内净值增长率领先 股票型平均21.96% 偏股型平均23.94% [4] - 华安医药生物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包括三生制药 信达生物 康方生物等创新药企 [4] - 华安健康主题基金持仓覆盖创新药 医疗器械 医疗服务等多个细分领域 [6] - 华安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基金可投资未入港股通的医药成分股 受益于2025港股IPO大年 [7] 华安基金投研体系特点 - 构建"政策+技术+全球化"三维框架 实现差异化竞争力矩阵 [9] - 采用中心化研究平台+多元化投资团队模式 强调团队协作 [8] - 投研人才需经历长期专业锤炼 确保扎实的产业认知和投资能力 [8] - 通过细分结构再平衡控制回撤 把握行业景气趋势性机会 [6] - 注重一线调研和产业链验证 跟踪企业竞争壁垒与成长持续性 [7]
82.45%!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摘得主动权益基金上半程业绩冠军
快讯· 2025-07-01 07:01
公募基金上半年业绩排名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以82.45%的收益率位居主动权益基金上半年业绩榜首 [1] -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和万家北交所慧选两年定开分别以72.16%和60.36%的收益率位列第三和第十 [1] -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以75.18%的收益率排名第二 [1] - 中银港股通医药、永赢医药创新智选、华安医药生物、平安核心优势、诺安精选价值分别以70.08%、69.39%、66.44%、63.76%、61.88%的收益率位列第四、第五、第七、第八、第九 [1]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以68.29%的收益率位列第六 [1] 行业配置特点 - 前十榜单中逾半数产品重仓医药板块 [1] - 北交所主题基金表现突出,占据前三名中的两席 [1]
下半年基金怎么投?小心一个误区,关注三个方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29 10:54
市场表现回顾 - 沪指站稳3400点整数关并创出年内新高,市场热点涌现 [1] - 上半年港股创新药ETF及权益产品表现突出,多只产品涨幅超50%,华安医药生物、嘉实互融精选股票等涨幅超60% [4] - 2023年上半年AI赛道基金表现优异,诺德新生活、东吴移动互联等涨幅超60%,游戏动漫ETF接近翻倍,但全年涨幅回落至50%以下 [4] - 2023年下半年红利、高股息及北交所产品表现突出,万家精选混合等收益超20% [5] - 2024年上半年延续高股息风格,煤炭、能源等稳健型产品表现优秀,下半年"924"行情转向金融科技、机器人等板块 [5] 投资误区分析 - 投资者倾向于从上半年强势品种中挖掘"牛基",但历史数据显示上半年强势基金下半年业绩常回落 [3][4] - 2023年AI赛道基金全年涨幅较上半年显著收窄,游戏动漫ETF全年涨幅回落至50%以下 [4] - 2024年上半年创新药及新消费赛道涨幅较大,但下半年维持强势的可能性较小 [5] 下半年关注方向 科技成长方向 - 英伟达创历史新高带动美股科技股走强,A股科技成长股有望成为突破主线 [6] - AI算力及应用公司估值消化至合理位置,新易盛等算力龙头已创新高 [6] - 智能驾驶领域多款新车聚焦智能化,估值偏低或带来投资机会 [6] - 机器人板块经历调整后维持强趋势,鹏华碳中和、永赢先进制造等产品年内涨幅超40% [7] 红利基金 - 存款利率下调至0.95%(一年期)推动红利策略转向主动配置 [10] - 格林高股息优选收益达38%,富国港股通红利精选收益近23% [10] - 港股通红利ETF(513530)自2022年上市后每年正收益,2023年涨32%,2024年涨12.8% [10] REITs产品 - 全市场REITs产品增至73只,底层资产扩展至新基建、智慧城市等领域 [12] - 嘉实物美消费REIT年内涨超50%,华夏大悦城商业REIT涨49.58%,13只产品涨幅超30% [12] - 消费、仓储物流、保障房类REITs表现更优 [12]
国产创新药破晓时刻!华安医药军团以科技思维定义投资新范式
券商中国· 2025-06-27 10:09
中国创新药行业发展 - 中国创新药行业在2015-2025年十年间实现从"仿制药大国"到"全球创新引擎"的蜕变,原研创新药累计数量达3575个,位居全球首位 [1] - 中国创新药企数量超过1200家,在研管线数量超7000项,跃居全球第二;FIC(同类首创)创新药从2015年9个(占比<10%)爆发至2024年120个(占比>30%)[1] - 2025年ASCO大会上中国创新药企完成73场口头报告,相比2015年1场实现数量级突破,标志研发能力进入全球第一梯队 [1] - 行业技术路径从"Fast-Follow"升级至"Fast-in-class",在ADC、双抗等前沿领域实现自主可控,2025年1-5月BD交易额达455亿美元(2024全年为519亿美元)[2][5] 资本市场表现 - 2025年A股创新药板块最高涨幅超30%,港股创新药指数最高涨幅达70%,多只医药基金霸榜收益率榜单 [3][6] - 三生制药PD-1/VEGF双抗药物以超60亿美元授权辉瑞,刷新中国创新药出海交易纪录 [5] - 创新药企盈利改善显著:诺诚健华2025Q1净利润1797万元(首次单季盈利),百济神州亏损从19.08亿元收窄至9450万元 [9] 政策与产业驱动因素 - 2015年以来药品审评审批改革、药品许可持有人制度、港交所18A/科创板等政策打通创新药融资-研发-商业化闭环 [7] - 医保谈判加速创新药放量,带量采购为创新药腾挪医保空间,形成"三医联动"改革红利 [7][13] - 供给端中国在ADC/双抗领域实现对欧美弯道超车,海外MNC加速收购中国资产,形成技术输出新范式 [10] 华安基金医药投资体系 - 构建"中心化研究平台+多元化投资团队"模式,形成桑翔宇(预期差挖掘)、刘潇(医药+消费融合)、倪斌(精细化管理)的差异化竞争力矩阵 [22] - 华安医药生物基金持仓三生制药(区间涨幅96.71%)、泽璟制药(60.07%)等标的,前十大持仓占比57.54% [15][16] - 华安健康主题基金采用"左侧布局+右侧验证"策略,重点配置泽璟制药(7.61%)、科伦博泰(6.44%)等创新药企,前十大持仓占比49.71% [18][19] - QDII产品华安恒生生物科技指数覆盖50只港股生物科技标的,在2025年港股IPO大年中具备先发优势 [20] 未来发展趋势 - 创新药产业加速向上,TCE、ProTac等新技术接棒ADC/PD1形成持续创新梯队,企业从BD潮进入盈利潮 [24] - AI医疗成为2025年度主题,重点关注AI+制药(加速研发)、AI+Biotech(靶点发现)、AI+医疗(诊疗数据变现)三类商业模式 [25][26] - "互联网大厂+医药公司+头部医院"合作模式可能成为AI医疗终局形态,具备优质数据获取能力的企业更具优势 [27]
解码华安医药投资军团:由投研底座构造的护城河
点拾投资· 2025-06-11 15:33
医药行业现状与投资机会 - 医药行业经历长期调整后迎来反转窗口,结构性机会显著 [1] - 2025年医药生物板块涨幅10.29%,但基金业绩分化明显(沪深300同期下跌1.26%)[2][3] - 中国创新药全球交易占比从2020年5%跃升至2025Q1的40%,ADC/双抗/TCE技术达国际第一梯队 [6] 政策与产业驱动因素 - 创新药全链条支持政策落地,涵盖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审评审批等关键环节 [6] - 跨国药企专利悬崖(辉瑞/诺华多款年销数十亿药物到期)推动中国创新药资产价值重估 [7] - 2025年ASCO年会中国药企多项临床成果获国际认可,验证产业基本面 [8] 华安医药投资团队表现 - 旗下华安医药生物/健康主题/医疗创新/恒生生物科技指数产品超额收益显著 [4][11][22] - 桑翔宇(华安医药生物)生物工程+经济学背景,偏好左侧布局技术爆发拐点,Q1前十大持仓占比51.79%(总仓位89.99%)[11][16] - 刘潇(华安医疗创新)医药科班出身,2017-2019年率先重仓CXO并在2021年提前退出,Q1持仓覆盖化学制药/生物制品/医疗器械等多元领域 [17][18][21] 核心投资方法论 - 桑翔宇框架:聚焦政策周期(敏感度)、产业周期(城镇化/国际化)、技术周期(产品迭代)三重共振 [14] - 超额收益来源:困境反转企业(预期差)、0-1.x阶段成长公司(行业β红利)、1-2阶段企业(α/β共振)[15] - 刘潇策略:通过高频调研挖掘隐形价值,组合适度分散(华安健康主题Q1前十大集中度43.5%)[19][21] 投研体系支撑 - 投研平台采用"分组化+风格化+连接化"架构,研究覆盖全产业链 [26][27] - 华安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倪斌管理)覆盖50只港股生物科技股,Q1前十大占比54.33%,可投资非港股通标的 [22][23] - 投研底座理论:通过平台化分工实现产业研究→投资决策闭环,强化资产定价能力 [25][28] 重点持仓数据 - 华安医药生物Q1重仓:三生制药(9.53%)、泽璟制药(6.87%)、信达生物(6.69%)[16] - 华安医疗创新Q1重仓:泽璟制药(5.93%)、康方生物(5.32%)、科伦博泰生物(4.73%)[21] - 华安恒生生物科技指数Q1重仓:药明生物(9.81%)、百济神州(8.96%)、信达生物(7.7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