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搜索文档
ETF甄选 | 三大指数震荡走弱,建材、地产、银行等相关ETF逆势走强
搜狐财经· 2025-11-20 16:39
2025年11月20日,市场全天震荡走弱,三大指数集体收跌。截至收盘,沪指跌0.40%,深成指跌 0.76%,创业板指跌1.12%。 题材方面,能源金属、水泥建材、银行等板块涨幅居前,美容护理、电池、船舶制造等板块跌幅居前。 主力资金上,银行、燃气、房地产等行业概念流入居前。 ETF方面,或受相关消息刺激,建材、地产、银行等相关ETF表现亮眼! 【机构:水泥行业反内卷方向明确,海外市场表现强劲】 国泰海通表示,水泥行业当前处于政策执行与治理改善的关键阶段。反内卷政策方向明确,水泥协会已 推动限制超产的技术标准落地,行业对监督执法的信号保持关注。国内水泥需求疲软,但海外市场表现 强劲,华新水泥等企业海外吨毛利同比显著提升,中亚等区域修复明显。 中银证券表示,基本面承压+"十五五"规划建议表态偏向积极,未来地产优化政策落地的空间打开。对 未来地产行业的修复有一定信心。地产从标的来看,一方面,流动性安全、重仓高能级城市、产品力突 出的房企或更具备α属性;另一方面,在新消费时代下,提前布局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的商业地产 公司,有望率先走出重围。 华泰证券分析表示,10月底"十五五"规划建议发布,其中提到构建现代化基 ...
扩内需亟待发力,关注服务消费和新基建投资机会
中邮证券· 2025-11-17 20:24
宏观经济表现 - 10月需求端动能再度转弱,投资、零售和出口加权同比增速为-4.29%,较前值下降2.99个百分点,其中投资贡献-5.26%,出口贡献-0.29%,消费贡献1.26%[10] - 10月供需缺口扩大至8.99%,较前值扩大1.79个百分点,显示需求端下降幅度大于生产端[12] - 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为2.9%,连续五个月边际放缓,但两年复合增速为3.89%,较前值上升0.59个百分点[13] - 1-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为-1.7%,跌幅较前值扩大1.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为-14.7%[25] 消费结构转型 - 商品消费增速放缓,10月商品零售同比增速为2.8%,但服务消费快速增长,9月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交通和通信消费增速分别为10.4%和7.73%,显著高于社零增速[22] - 政策驱动型商品消费分化,10月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同比增速分别为23.2%和13.5%,而汽车类、家用电器类零售同比增速分别为-6.6%和-14.6%[17] - 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下行,9月为66.37%,较去年同期下降0.31个百分点,同时1-10月累计新增居民短期贷款为-5170亿元[16] 投资与政策展望 - 1-10月基建投资(不含电力)累计同比增速转负至-0.1%,年内发力空间有限,未来重点将转向新型基础设施,如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等[26] - 房地产市场处于深度调整期,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7.63%和-10.2%,10月商品房销售均价同比下跌6.78%[28][30] - 报告预计2026年将保持财政扩张态势,重点投入"十五五"规划明确的新型基础设施领域,并维持央行年内加码宽松政策的预期[2][35]
新基建开路 “十五五”抢先机 “适度超前”拓展增长空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5 07:24
“十五五”规划中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战略定位 -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十五五”时期取得新质生产力重大突破的关键配套,部署从“十四五”的“加快建设”转变为“适度超前”[1] -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举措包括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1][7] - 在城镇化进程放缓、传统基建增长趋缓的背景下,未来增量基建空间将转向与新质生产力配套的信息基础设施[1][5] “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与演变 - “适度超前”的部署并非首次提出,在“十四五”规划中曾于“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部分提及要适度超前布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2] - 中央及各部门自2022年以来多次强调“适度超前”,例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3] - “适度超前”要求在新基建领域提前布局、加快投入以拓展未来经济增长空间,同时体现出政策财政更倾向于投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领域,如算力中心、5G网络和新能源项目[6]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联动关系 - 新型基础设施旨在打通“科技—产业—经济”循环,不仅要支撑科技创新,更要赋能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7][9] - 新兴支柱产业与未来产业,如新能源、低空经济、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其规模化发展高度依赖算力、通信等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因此底层能力建设需先行布局[1][9] - 通过新型基建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最终目标是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8] “适度超前”建设的具体实施路径 - 实施层面要求找准方向、把控节奏并保持定力,通过动态规划、弹性设计和分段实施等平衡前瞻性与实用性,并利用多元化融资手段保障资金来源[9] - “适度”意味着需要通过统筹规划引领,确保与产业需求、技术趋势和经济承载力相匹配,避免盲目扩张与资源浪费,并优化空间布局形成“全国一盘棋”[9] - “超前”的核心是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导向,聚焦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进行前瞻布局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9]
十五五规划强调巩固建筑产业全球竞争力,适度超前建设新基建:——申万宏源建筑周报(20251027-20251031)-20251102
申万宏源证券· 2025-11-02 14:41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的投资评级,但基于对当前行业总量偏弱、区域投资弹性和低估值央企的判断,给出了具体的投资建议[3] 报告核心观点 - 行业总量偏弱,但区域投资有望随国家战略布局深入而获得较大弹性[3]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巩固建筑产业全球竞争力,并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为行业提供政策支持[3][10] - 投资建议聚焦低估值央企、国企、民营类企业及国际工程企业[3] 建筑装饰行业市场表现 - 上周建筑行业跌幅-1.49%,跑输上证综指(+0.11%)、深证成指(+0.67%)、中小板(+0.87%)、创业板(+0.5%)、沪深300(-0.43%)[4] - 周涨幅最大的三个子行业分别为专业工程(+2.08%)、装饰幕墙(+1.39%)、基建民企(-0.40%)[6] - 年涨幅最大的三个子行业分别是基建民企(+67.91%)、装饰幕墙(+44.62%)、专业工程(+42.23%)[6] - 周度涨幅前5名个股为时空科技(+61.08%)、宝鹰股份(+27.80%)、海南发展(+22.63%)、东易日盛(+15.42%)、永福股份(+14.24%)[9] 行业及公司近况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巩固提升建筑等产业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3][10] - 住建部数据显示2025年1-9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43万个[10] - 前三季度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2.6万亿元,同比下降4.17%[11] - 重点公司业绩表现分化,例如四川路桥25Q1-3收入同比+1.95%,归母净利润同比+11.04%;建发合诚25Q1-3收入同比+10.55%,归母净利润同比+21.2%[3][12][13] - 多家公司公布新签合同,如安徽建工联合中标项目总金额28.57亿元,占2024年营业收入2.96%[16] 投资分析意见 - 低估值央企推荐中国化学、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关注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交建、中国中冶、东华科技[3] - 国企推荐建发合诚、四川路桥、安徽建工,关注新疆交建[3] - 民营类企业推荐志特新材、鸿路钢构,关注中岩大地、深圳瑞捷、华阳国际[3] - 国际工程企业推荐中钢国际、中材国际[3]
东兴证券: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商业航天将加速发展
智通财经网· 2025-10-31 16:29
卫星互联网与商业航天发展 - 中国卫星互联网进入高密度发射期,截至2025年10月,中国星网今年以来累计发射卫星已达93颗(含试验星)[1][2] - 上海垣信千帆星座在2025年10月17日以一箭18星方式完成第六批组网卫星发射,在轨卫星总数达到108颗[2] - 朱雀三号运载火箭在2025年10月18日至20日完成加注合练及静态点火试验,天龙三号火箭在10月29日成功完成国内首次“一箭36星”分离试验,两者计划于2025年底前首飞[2] - 朱雀三号与天龙三号火箭若成功首飞,将成为国内卫星互联网主力发射火箭,预计2026年国内卫星互联网将进入大踏步发展阶段[1][2] - 卫星互联网产业链中,卫星运营商主要由中国星网及上海垣信卫星承担,并采用卫星工厂流水生产模式,火箭研制环节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国内拥有6大发射基地且民营企业开始建设专属发射工位[1] 通信网络与算力设施建设 - 国家推进通信网络与算力网络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相关市场持续扩容,产业链包括基站设备、IDC、液冷、光模块及算力芯片等[1][3] - 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5G基站数量达454.9万个,较上年末净增29.8万个,新增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4] - 国内三大运营商推动5G向5G-A升级,已在300多个城市部署5G-A网络,推进三载波聚合、RedCap等技术的规模商用[4] - “5G+工业互联网”全国建设项目超过1.85万个,5G应用已渗透至97个国民经济大类中的80个,相关案例总数超过13.8万个[4] - 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较2024年底的880万增长23.3%,智能算力规模达788 EFLOPS[4]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存力规模超过1680 EB,相比于2023年增长约40%[4] 量子科技产业发展 - 量子信息技术正从实验室研究走向产业化应用,形成以“产学研用管”协同推进为特征的产业生态系统[5][6] - 量子通信企业与通信网络运营商合作开展技术验证和应用探索,并与不同类型ICT系统及网络进行融合应用研究[6] - 量子计算机在密码破译、大数据优化、材料设计、药物分析等领域通过特定算法展现出比经典计算机更优的计算能力,目前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早期探索阶段[6] - 量子精密测量利用量子状态敏感性提升对时间、位置、加速度、电磁场等物理量的测量精度,应用场景丰富,产业化前景明确,产业进入多元化发展周期[6] 第六代移动通信(6G)布局 - 国际电信联盟(ITU)明确6G发展时间表:2025年启动技术标准化,2029年冻结首个标准,2030年实现商用,全球各国正加速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与频谱资源争夺[7] - 我国将6G纳入未来产业培育体系,依托IMT-2030推进组统筹产学研力量,并主导3GPP首个6G标准立项[7]
三和管桩业绩大增286.23%彰显强韧性,管桩龙头迎价值重估新机遇
证券时报网· 2025-10-29 17:52
核心观点 - 公司作为预制桩行业龙头,其业绩高增长和盈利质量提升,凸显了在“十五五”规划政策红利下的巨大成长潜力 [1] 业绩表现 - 2025年1—9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83亿元,同比增长3.87%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达到8047.71万元,同比暴增286.23%,提前完成8000万元年度目标 [2]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5728.69万元,同比增幅高达8652.55%,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2] - 第三季度在行业整体承压背景下,公司仍实现净利润1403.31万元,扣非净利润保持12.70%的同比增长 [2] 财务状况 - 前三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改善幅度达23.87% [3] - 公司总资产稳步增长至69.3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达到28.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77% [3] 行业与政策机遇 - “十五五”规划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公司产品将直接受益 [4] - 公司在广东、江苏、湖北等关键区域布局生产基地,完善的产能网络有助于抢占区域经济发展市场先机 [4] - 新能源基地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及算力基础设施加快,为预制桩行业打开新的市场空间 [6] 研发与战略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研发投入达3689.88万元,同比增长8.89%,持续推动产品性能与生产工艺优化 [5] - 公司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智能化产线升级,战略方向与“十五五”绿色制造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5]
A股异动丨算力概念股集体上涨,康盛股份涨停,工业富联触及涨停
格隆汇APP· 2025-10-29 10:58
市场表现 - A股算力概念股集体上涨,康盛股份涨停,工业富联一度触及涨停,中电鑫龙、海南高速、合力泰、合锻智能等跟涨 [1] - 康盛股份涨幅达10.02%,总市值53.64亿元,年初至今涨幅93.44% [2] - 工业富联涨幅6.91%,总市值15708亿元,年初至今涨幅高达275.12% [2] - 合锻智能年初至今涨幅为296.93%,中电鑫龙年初至今涨幅为130.83% [2] 政策驱动因素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发布,指出将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1] - 规划建议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 [1] - 规划建议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 [1] 产业需求前景 - 英伟达表示将出货2000万块Blackwell和Rubin图形处理器 [1] - 英伟达预计未来六个季度业务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 [1]
十五五规划建议: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 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
格隆汇· 2025-10-28 17:03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构建 - 加强基础设施统筹规划,优化布局结构,促进集成融合,提升安全韧性和运营可持续性[1] - 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全国一体化算力网、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建设和集约高效利用[1] - 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更新和数智化改造[1]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 - 完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跨区域统筹布局、跨方式一体衔接[1] - 强化薄弱地区覆盖和通达保障,健全多元化、韧性强的国际运输通道体系[1] 能源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优化能源骨干通道布局,加力建设新型能源基础设施[1] - 加快建设现代化水网,增强洪涝灾害防御、水资源统筹调配、城乡供水保障能力[1] - 推进城市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1]
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6% 增速呈逐季回升态势
人民日报· 2025-10-24 05:54
全社会用电量总体趋势 - 9月份全社会用电量888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 [1] - 前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累计7767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 [1] - 今年一、二、三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分别为2.5%、4.9%和6.1%,呈现逐季回升态势 [1] 分产业用电量表现(9月及前三季度) - 9月份第一产业用电量1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3% [1] - 9月份第二产业用电量570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7% [1] - 9月份第三产业用电量176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3% [1] - 9月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28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 [1] - 前三季度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0.2%、3.4%、7.5% [1] - 前三季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增长5.6% [1] 用电量增长驱动因素 - 三季度第二产业用电量对全社会用电量增长的贡献率为51%,是主要增长动力 [1] - 7月、8月用电量高企源于多轮高温过程拉动最大负荷创新高及宏观政策持续发力 [1] - 三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9.5%,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 [2] - 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用电量实现两位数增长 [2] 服务业与新兴领域用电情况 - 三季度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8.3% [2] -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18.3% [2] - 批发和零售业三季度用电量同比增长11.7% [2] -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拉动相关服务业用电增长 [2]
专访黄群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加大新基建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9 20:15
经济增速与现代化目标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需要保持5%左右的中高速经济增长 [6] - 根据现代化规律,国家越接近现代化其潜在经济增速会下降,因此“十五五”时期相对于“十六五”时期对经济增速有更高要求 [6]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关键方向是提高产业基础现代化水平,实现关键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基础原材料等产业基础能力的自主可控和安全高效 [7] - 建议“十五五”时期将基础研发费用占整体研发投入比例从“十四五”期末的8%提高到12%左右,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从目前4%提高到5% [8] -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并允许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有更大自主权 [9]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 “十五五”时期要提升产业体系的先进性,推进产业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和融合化发展,并重视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产业链安全性 [11] - 为保障产业链安全,需要健全强化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医疗装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先进材料等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 [11] 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 “十五五”时期需推进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强化人工智能赋能,聚焦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原材料、能源电力、消费品等重点行业构建行业大模型和工业知识库 [2][12] - 加快以算力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加大对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2][12] - 优化区域算力布局,制造业密集区域着重布局工业互联网算力,西部地区注重绿色算力布局,国家在关键节点布局通用算力 [13] 新兴产业“反内卷”与发展 - 强化产业补贴的技术创新导向,限制针对产能扩张的补贴,激励企业在标准制定、技术原创、品牌输出等方面的积极性 [2][15] - 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防范平台垄断势能,打击“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恶意补贴等扭曲市场行为 [16] - 通过提升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以扩大有效消费,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