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第二增长曲线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IPO破局,2900亿医疗器械龙头迈瑞,预计三季度业绩回正
36氪· 2025-09-16 10:10
核心观点 - 医疗器械行业经历估值调整和集采冲击 龙头企业迈瑞医疗面临业绩增速放缓及股价下跌 但行业已显现回暖迹象 公司通过国际化战略和业务转型寻求突破[1][3][5][8][10][12][16] 财务表现 - 2016年至2023年营收从90.32亿元增长至349.32亿元 年均保持两位数增速 净利润从16.00亿元增长至115.82亿元 常年保持20%以上增速[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2.37亿元同比下滑12.12% 净利润26.29亿元同比下滑16.81% 二季度营收85.06亿元同比下滑23.77% 净利润24.40亿元同比下滑44.55%[5] - 2025年上半年总营收167.43亿元同比下滑18.45% 净利润50.69亿元同比下滑32.96% 扣非净利润49.49亿元同比下滑32.94% 系上市以来首次中报负增长[5][7] 市场表现与估值 - 股价从高位接近腰斩 年线连续五年下跌 2025年内跌幅超4% 大幅跑输医疗器械ETF[3] - 实际控制人李西廷持股27.69% 身家约804亿元 徐航持股16.89% 身家约490亿元[3] - 胡润2025全球富豪榜显示李西廷以950亿元身家位列第176位 较去年下滑35位 2021年曾以210亿美元成为新加坡首富[4] 行业环境与挑战 - 集采政策导致医疗器械行业萎缩 国内医疗设备招投标市场规模2024年四季度同比增20.9% 2025年上半年整体规模超800亿元同比增62.75%[8][10] - 医保深化改革及医疗领域整顿打乱设备采购节奏 体外诊断业务受多重政策影响[8] 战略转型与布局 - 境外营收占比提升至49.77% 达83.32亿元 境内营收占比50.23% 为84.11亿元[11] - 海外收入目标占比70%以上 海外市场为中国市场5倍 正考虑香港IPO筹资至少10亿美元[12] - 体外诊断(IVD)产品成为第一大营收板块 2025年上半年营收64.24亿元占比38.37% 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营收54.79亿元占比32.73% 医学影像产品营收33.12亿元占比19.78%[14][15] - 海外收入2025年上半年同比增长5.39% 独联体及中东非地区实现双位数增长 国际体外诊断产线占国际收入比重提升至29%[16] 研发与创新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17.8亿元 营收占比10.6% 完成"设备+IT+AI"数智医疗生态系统搭建[17] - 化学发光免疫试剂NMPA已上市产品达88个 推出等离子电切专科方案及中端便携彩超新品[17] 管理层与治理 - 创始人李西廷74岁 明确总裁吴昊及研发总负责人郭艳美为潜在接班人[10] - 目标2030年成为全球医疗器械综合实力TOP10企业[10]
金洲管道:公司始终坚持以价值创造为核心
证券日报网· 2025-09-15 21:45
公司战略规划 - 公司坚持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并专注发展当前主业 [1] - 公司积极寻找合适投资机会以开拓新增长点并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1] - 公司已组建专项团队就第二主业发展规划开展深入研究 [1] 业务发展进展 - 公司正在进一步完善第二主业相关规划纲要 [1] - 待方案成熟后将及时提交董事会审议 [1] - 公司将严格按照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金洲管道:公司会始终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导向
证券日报网· 2025-09-15 21:41
公司会始终以价值创造为核心导向 聚焦当前主营业务 寻找适当投资机会 开辟新的增长点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1] 公司确实已组织专门团队对第二主业的发展规划进行研究 并正在完善相关发展规划纲要 [1] 待完善好后会及时汇报董事会审议 并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1]
雪祺电气(001387) - 2025年9月15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9-15 21:3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收89,657.41万元,同比下降3.92%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499.46万元,扣除股份支付影响后为4,434.00万元,同比增长13.70% [2] - 毛利率同比微升0.21%,净利率下降0.35个百分点,主要受期间费用率上升0.69个百分点影响 [3]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26.02%,主要因市场推广费及股份支付费用增加 [3] 业务结构 - 冰箱产品营收75,643.02万元,占比84.37% [2] - 商用展示柜营收7,842.13万元,占比8.75% [2] - PCBA产品营收2,845.60万元,占比3.17% [2] - 500L以上冰箱产品占比从2024年68%提升至76% [4] - 境内营收50,067.53万元,占比55.84%,同比下降17.34% [2][4] - 境外营收39,589.88万元,占比44.16%,同比增长20.91% [2][4] 境外业务 - 境外收入同比增长21%,占比从2022年18.81%上升至44.16% [3] - 南美洲、亚洲、北美洲增速明显 [6] - 销售区域涵盖美国、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加拿大、墨西哥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6] 应收账款与资产质量 - 应收账款达38,798.27万元,占总资产比例18.16% [3] - 一年以上账龄应收账款占比1.39%,占归母净利润16.21% [3] - 应收账款同比下降2.62%,回款正常,未出现严重逾期情况 [3] 战略发展 - 收购盛邦电器70%股权,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拓展 [5] - 控股子公司无量智能布局新能源储能、汽车电子等领域 [6] - 无量智能2025年上半年PCBA产品营收约2800万元,略有亏损 [6] - 无量智能客户70%集中在家电领域,新增洗地机、制冰机等应用产品 [6] 股东变动 - 股东时乾中、志道投资分别减持3%和1%股份 [3][4] - 减持计划已实施完毕,股东非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 [4] - 减持不影响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 [4]
保利、万科稳居营收千亿俱乐部,首开、滨江增速领跑
新京报· 2025-09-14 10:21
行业整体表现 - 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企业间分化持续加剧 房地产正从规模竞赛转向稳健经营新阶段 [1] - 2025年上半年20家典型上市房企平均营收增速仅为7.72% 增长乏力 [4] - 行业整体收入规模呈收缩态势 半数房企营收出现下滑 [1][4] 企业梯队划分 - 第一梯队千亿营收俱乐部仅保利发展1169亿元和万科1053亿元两家企业入围 [1][4] - 第二梯队500亿-1000亿元阵营共7家房企 包括华润置地949.2亿元 绿地控股946.9亿元 中海地产832.2亿元 碧桂园725.7亿元 龙湖集团587.5亿元 绿城中国533.7亿元和招商蛇口514.9亿元 [2][3][5] - 第三梯队500亿元以下阵营共11家房企 从越秀地产475.7亿元到世茂集团148.3亿元 [3][5] 企业营收表现 - 保利发展营收1169亿元同比下降16.08% 万科营收1053亿元同比下降26.2% [2][4] - 华润置地营收949.2亿元同比增长19.96% 龙湖集团营收587.5亿元同比增长25.39% [2][6] - 首开股份营收180.4亿元同比增长105.19% 滨江集团营收454.5亿元同比增长87.8% [1][3][6] - 越秀地产营收475.7亿元同比增长34.6% 华发股份营收382亿元同比增长53.46% [3][6] - 世茂集团营收148.3亿元同比下降49.21% 融创中国营收199.9亿元同比下降41.7% [3][6] 企业类型分析 - 央企国企凭借资金优势和资源整合能力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融资成本更低 资源获取能力更强 [1][7] - 保利 华润置地 中海地产 招商蛇口 绿城中国 越秀地产等具备央企或国企背景的企业营收较为稳定 [7] - 民营房企除龙湖集团 滨江集团等个别企业外 多数承受巨大压力 碧桂园 融创中国 世茂集团营收同比下降均超25% [7] 业务转型趋势 - 越来越多房企发力第二增长曲线 通过轻资产转型 代建业务 商业运营等非开发业务拉动收入 [8] - 华润置地运营性收入利润贡献超六成 龙湖集团运营业务及服务业务收入132.7亿元创历史新高 占总营收22.6% [8] - 行业需加快向城市运营与服务转型 强化资金管理 优化债务结构 [8]
透视半年报|保利、万科稳居营收千亿俱乐部 首开、滨江增速领跑
新京报· 2025-09-14 09:42
行业整体表现 - 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 企业间分化持续加剧 房地产正从规模竞赛转向稳健经营新阶段 [1] - 20家典型上市房企平均营收增速仅为7.72% 增长乏力 [4] - 半数房企营收同比下滑 跌幅在10%至50%不等 [6] 梯队分化格局 - 千亿营收俱乐部仅保利发展1169亿元和万科1053亿元两家入围 同比分别下降16.08%和26.20% [2][4] - 第二梯队500-1000亿元阵营共7家房企 包括华润置地949.2亿元(增长19.96%) 绿地控股946.9亿元(下降17.97%) 中海地产832.2亿元(下降4.27%) 碧桂园725.7亿元(下降28.92%) 龙湖集团587.5亿元(增长25.39%) 绿城中国533.7亿元(下降23.28%) 招商蛇口514.9亿元(增长0.41%) [2][4] - 第三梯队500亿元以下阵营共11家房企 包括越秀地产475.7亿元(增长34.60%) 滨江集团454.5亿元(增长87.80%) 华发股份382亿元(增长53.46%) 建发国际341.6亿元(增长4.31%) 中国金茂251.1亿元(增长14.28%) 新城控股221亿元(下降34.82%) 融创中国199.9亿元(下降41.70%) 保利置业184.4亿元(增长48.10%) 首开股份180.4亿元(增长105.19%) 美的集团156.8亿元(下降25.80%) 世茂集团148.3亿元(下降49.21%) [3][5][6] 企业表现分化 - 首开股份营收同比增长105.19% 主要得益于房屋集中交付体量较大 [6] - 滨江集团凭借长三角区域深耕实现87.8%营收增长 越秀地产和华发股份依托大湾区市场支撑分别实现34.6%和53.46%增速 [6] - 世茂集团营收同比下降49.21%近乎腰斩 融创中国下降41.7% 新城控股下降34.82% [3][6] 国企与民企对比 - 国企央企展现更强抗风险能力 保利、华润置地、中海地产、招商蛇口、绿城中国、越秀地产等具备国资背景企业营收较为稳定 [7] - 民营房企除龙湖集团、滨江集团等个别企业外 多数承受巨大压力 碧桂园、融创中国、世茂集团营收同比下降均超25% [7] - 国企央企凭借更低融资成本和更强资源获取能力 在一二线核心地块获取和开发方面占据明显优势 [7] 业务转型趋势 - 华润置地购物中心、写字楼、酒店、长租公寓等运营性收入利润贡献超六成 助其取代中海成为利润王 [8] - 龙湖集团运营业务及服务业务合计收入132.7亿元创历史新高 占总营业收入22.6% [8] - 行业正发力第二增长曲线 通过轻资产转型、代建业务、商业运营等非开发业务拉动收入 [8] 行业挑战与展望 - 行业面临需求端疲软、房价下行、存量去化缓慢等挑战 [8] - 民营房企债务重组进程缓慢 流动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 [8] - 行业步入全新发展阶段 规模下降、速度放缓成为新周期特征 未来将是稳健派与转型派的竞争 [8]
卤味没有以前好卖了,周黑鸭开卖椰子水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9-13 22:3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卤味三巨头集体面临营收下滑 行业整体承压[2] - 绝味食品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3] -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2.9%[3][4] 企业财务表现 - 煌上煌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 主要受益于原材料成本走低和门店缩减[3] - 周黑鸭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8% 通过关闭低效门店和提升单店运营效能实现[4] - 原材料市场价格处于低位 鸭副产品成本下降使煌上煌酱卤肉制品毛利率提升2.23个百分点[5] 门店运营调整 - 煌上煌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减少762家至2898家 出现负增长[3] - 周黑鸭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减少167家至2864家 通过优化门店提升单店销售额[4][5] - 绝味食品营收下降主要因内销量下降 未披露具体门店变化[3] 新业务拓展 - 周黑鸭推出椰子水品牌"丫丫椰" 与申唐食品合作开发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6] - 煌上煌拟斥资4.95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份 进入冻干食品赛道[6] - 绝味食品在长沙开设绝味Plus店 跨界至休闲餐饮销售炸卤/甜品/果酒[7] 行业挑战与转型 - 消费场景变化导致老店单店收入持续下降 门店拓展不达预期[3] - 卤味行业价格偏高性价比不足 消费意愿/能力/信心下探带来重大挑战[5] - 企业需在降本与创新间找到平衡 新业务需与品牌定位契合避免盲目跨界[7]
卤味没有以前好卖了,周黑鸭开卖椰子水
第一财经· 2025-09-13 22:31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卤味三巨头集体面临营收下滑 行业整体承压 [3] - 绝味食品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 [6] - 煌上煌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周黑鸭营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2.9% [6] 企业利润策略 - 煌上煌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 周黑鸭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8% [6] - 利润增长主要源于原材料成本走低和门店缩减策略 鸭副产品原料市场价格处于低位 [5][7] - 煌上煌关闭762家门店至2898家 周黑鸭关闭167家门店至2864家 [6] - 周黑鸭通过提升单店运营效能控制收入降幅 煌上煌酱卤肉制品毛利率同比提升2.23个百分点 [6][7] 新业务拓展 - 周黑鸭推出椰子水品牌"丫丫椰" 与申唐食品合作开发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 [9] - 周黑鸭与山姆会员店合作推出卤料包和风味鸭肉酱 业务模式转为卤味+复合调味料双主业 [9] - 煌上煌拟斥资4.95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份 进入冻干食品赛道 [9] - 绝味食品在长沙开设绝味Plus店 跨界休闲餐饮销售炸卤/甜品/果酒 [10] 行业挑战与转型 - 消费场景变化导致老店单店收入持续下降 门店拓展不达预期 [6] - 行业整体价格偏高且性价比不足 消费意愿/能力/信心下探带来重大挑战 [7] - 企业需在降本与创新间寻找平衡 新业务需与品牌定位契合避免跨度太大 [3][11]
卤味没有以前好卖了!上半年营收均下滑的三巨头 靠卖椰子水能否逆袭
第一财经· 2025-09-13 21:19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卤味行业整体承压 三巨头集体面临营收下滑挑战[1] - 消费意愿走低 消费能力下探对行业形成重大挑战[4] - 卤味品类价格偏高 性价比不足影响销售表现[4] 绝味食品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2] - 营收下降主要原因是内销量下降[2] - 在长沙开设绝味Plus店跨界休闲餐饮 销售炸卤甜品果酒等产品[7] 煌上煌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2] - 肉制品加工主营业务同比下降11.65% 米制品主营业务同比下降1.36%[2] - 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3660家减少762家至2898家[2] - 斥资4.95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份 切入冻干食品赛道[5] 周黑鸭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2.9% 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8%[3] - 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3031家减少167家至2864家[3] - 通过提升单店运营效能控制收入降幅[3] - 推出椰子水品牌"丫丫椰" 开发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5] 成本控制措施 - 原材料市场价格处于低位 鸭副产品成本下降提升毛利率[4] - 煌上煌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23个百分点[4] - 企业通过战略收缩和削减成本维持利润[2] - 优化关闭低效门店控制运营成本[3] 业务转型举措 - 三巨头尝试跨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5] - 周黑鸭业务模式转变为卤味+复合调味料双主业[5] - 与山姆会员店合作推出卤料包和风味鸭肉酱[5] - 煌上煌通过收购进入新兴冻干食品市场[6]
卤味没有以前好卖了!上半年营收均下滑的三巨头,靠卖椰子水能否逆袭
第一财经· 2025-09-13 21:1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卤味行业整体承压 三巨头集体面临营收下滑挑战[1] - 行业增长乏力源于消费场景变化 消费意愿走低和消费信心下探[2][4] - 卤味品类价格偏高且性价比不足 对行业挑战较大[4] 绝味食品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28.2亿元同比下降15.57% 归母净利润1.75亿元同比下降40.71%[2] - 营收下降主要原因是内销量下降[2] 煌上煌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9.84亿元同比下降7.19% 归母净利润7691.99万元同比增长26.9%[2] - 肉制品加工主营业务同比下降11.65% 米制品主营业务同比下降1.36%[2] - 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3660家减少762家至2898家[2] - 原材料价格处于低位使生产成本下降 酱卤肉制品业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2.23个百分点[4] 周黑鸭业绩表现 - 上半年营收12.22亿元同比下降2.9% 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228%[3] - 门店总数较2024年底3031家减少167家至2864家[3] - 通过提升单店运营效能带动平均单店销售额增长[3] 成本控制措施 - 公司通过缩减门店和控制成本等方式暂时稳住利润[1][2] - 战略收缩和削减成本成为提高净利润的主要驱动因素[2] - 优化关闭低效门店但提升单店运营效能[3] 业务转型举措 - 三巨头尝试跨界寻找第二增长曲线[1][5] - 周黑鸭推出椰子水品牌"丫丫椰" 开发复合调味品及方便速食产品[5] - 周黑鸭业务模式转变为卤味+复合调味料双主业模式[5] - 煌上煌拟斥资4.95亿元收购立兴食品51%股份进入冻干食品赛道[6] - 绝味食品在长沙开设绝味Plus店跨界至休闲餐饮 出售炸卤甜品果酒[7] 新业务发展前景 - 新业务能否成为真正第二增长曲线仍需市场检验[1] - 进入新领域需与品牌定位契合 品类跨度不宜过大[7] - 需要通过市场调研综合评估自身能力与竞争力[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