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融供给侧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脱水研报】与优秀区域性银行同行—变革深化与长期资金双轮驱动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7-31 15:27
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 - 未来银行业发展呈现"哑铃式"分化格局 区域性银行通过深耕当地、人熟地熟优势与全国性银行错位竞争 有望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脱颖而出 [1] - 中小银行经营特色取决于区域环境与经营战略共振 辨别优质银行需重点关注区域客群结构和资产负债配置策略 [3] - 系统性评估框架涵盖区域经济(财政自给率、债务压力等)、资产端(贷款占比、异地投放等)、负债端(存款稳定性、成本等)、报表质量(不良率、拨备等)及治理结构(股东、管理层等)五大维度 [5] 区域性银行投资逻辑 - 区域性银行发展遵循"出身决定命运 管理决定出路"规律 需选择深耕优质区域且管理层稳定的标的 [6] - 优质区域性银行筛选标准包括:区域经济指标(如财政自给率>80%)、资产质量(不良率<1.5%)、存款占比(>70%)及ROE稳定性(>10%)等量化指标 [5][6] - 案例验证:苏州银行市值从200亿增长至400亿 年化收益达15% 重庆银行在化债背景下跑赢行业指数10个百分点 [15] 银行板块重估驱动因素 - 核心驱动力包括险资等长期资金增配、系统性风险担忧消除及ROE稳定性被低估 当前银行股息率4%以上 较国债收益率溢价超2个百分点 [6][7] - 银行业ROE稳定在10% 显著高于全A非金融企业(6.7%) 但PE仅6.5倍(全市场最低) 估值修复具备必然性 [11][12] - 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维持300%以上 资本充足率超13% 为利润合理增长提供安全垫 [5][11] 投资策略建议 - 重点布局两类银行:1)无历史包袱、拨备充足且ROE超12%的优质区域性银行 2)股息率超5%、指数权重高的底部反转标的 [14] - 区域性银行投资需把握"区域β+管理α"双因素 重点关注长三角、成渝等经济活力较强区域的城商行 [15] - 历史案例显示 深度研究区域银行可获得超额收益 如重庆银行在专项报告发布后累计上涨22% [15][18]
“出海”正当时!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国际业务重点支行正式揭牌
搜狐财经· 2025-07-30 15:05
兴业银行国际业务重点支行布局 - 兴业银行总行公布全国首批34家"国际业务重点支行"名单 厦门自贸试验区象屿支行和厦门观音山支行入选并正式揭牌 [1] - 厦门作为"海丝"核心区战略支点城市 外向型经济特征鲜明 兴业银行厦门分行将国际业务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突破口 [1] - 两家支行均位于厦门核心商务区 依托兴业银行全球化网络布局和数字化金融平台 长期聚焦服务百余家进出口外贸企业 [1] 厦门自贸试验区象屿支行特色业务 - 支行地处厦门自贸试验区核心区 毗邻象屿保税区 厦门港等重要物流枢纽 主要服务进出口贸易 航运物流企业 [2] - 落地总行省内分行首笔CIPS标准收发器 厦门市首笔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业务 打造高效率跨境人民币支付体验 [2] - 运用总行航运金融专属服务方案 提供航运收款直通 境内外币运费极速支付 船舶保函等全周期产品与服务 [2] 厦门观音山支行特色业务 - 支行位于国际商务营运中心 服务跨国集团 高端制造及科技型企业 是厦门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 [3] - 发挥兴业跨境在岸全账户体系优势 依托"兴业管家国际业务"线上平台 提供一站式跨境金融服务 [3] - 支持新型离岸国际贸易等新业态 助力"厦门智造"企业走出国门 [3] 战略意义与发展规划 - 国际业务重点支行揭牌体现兴业银行厦门分行服务能力 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3] - 未来将持续优化国际业务布局 发挥重点支行示范作用 助力本土企业拓展全球市场 [3] - 为厦门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贡献金融力量 [3]
券商板块“异动”频频 注册制下证券行业马太效应或将加剧
证券日报网· 2025-07-28 11:01
券商板块近期表现 - 受券商合并消息影响,券商板块近期频繁异动,受到机构和投资者高度关注 [1] 四季度投资策略分析 - 当前国外疫情未有效控制且国际关系复杂多变,宏观经济未完全修复导致市场风险偏好承压,市场波动幅度较大 [1] - 证券板块因高β属性受市场环境影响显著,需警惕外围因素对基本面和估值的负面影响 [1] 中长期行业趋势 - 金融供给侧改革是监管未来重要任务,证券板块享有领先于其他金融子板块的政策利好 [1] - 创业板注册制首批企业8月24日开板,发行效率提升为券商投行业务打开成长空间,未来向主板和中小板推广可期 [1] - 注册制下IPO更市场化,券商中介角色强化,但对投行资本实力、定价能力、销售能力、风控能力要求更高 [1] - 大型券商在研究定价和资本实力方面优势明显,注册制或加剧行业马太效应 [1] 板块估值与投资机会 - 当前券商板块估值2.02倍,处于历史中位数水平 [2] - 监管政策和流动性两大核心催化剂确定性明确,板块投资机会值得看好 [2] - 监管引导打造航母级券商,行业集中度提升逻辑不变,头部券商因资本实力和风控能力更受益 [2]
建设银行7月17日存款利率调整:10万元该怎么存最划算?
搜狐财经· 2025-07-18 06:13
利率调整 - 活期存款利率降至0.05%,10万元存一年仅获50元利息,较调整前减少一半 [3] - 定期存款利率阶梯式下降:3个月期0.65%,6个月期0.85%,1年期0.95%,5年期1.30% [3] - 五年期存款利率仅比三年期高出0.05个百分点,存在"利率倒挂"现象 [3] - 大额存单1年期利率1.2%,3年期1.55%,较普通定期存款高出0.3个百分点 [5] - 建设银行已暂停发行2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产品 [5] 存款策略 - 阶梯存款法:30%活期,70%定期,综合收益2415元/年 [5][6] - 大额存单+理财组合:50%大额存单,30%理财,20%活期,综合收益10090元/年 [7] - 跨银行套利策略:分散配置不同银行,综合收益4650元/年,较纯建行方案提升24% [7] 利率环境分析 - 当前处于降息周期,建议将3年内不用的资金锁定3年期大额存单 [9] - 五年期定存存在流动性风险和再投资风险 [9] - 部分银行大额存单分为"新客专享"和"普通款",利率差异0.1-0.2个百分点 [9] - 中小银行3年期定存利率可达1.85?.0%,较建行高0.6-0.75个百分点 [9] - 预计2025年末国有大行3年期定存利率可能进一步降至1.0?.2% [10] 财富管理新思维 - 建议采取"三三制"资产配置原则:30%低风险,30%中风险,30%高风险,10%应急资金 [11] - 保守型投资者可关注储蓄国债(3年期利率2.85%)和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年化约3.0%) [13] - 建议打破"唯大行论"思维定式,通过组合配置、跨银行比较和动态调整优化收益 [13]
河豚跃出渤海湾:兴业银行石家庄分行金融特派员的破冰行动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17 15:52
行业概况 - 唐山曹妃甸河豚养殖面积达1.4万亩,年产量约1000吨,土池养殖产量占全国九成以上,鱼苗供应占据全国六成份额 [1] - "唐山河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业,当地被誉为"中国河豚鱼之乡" [1] - 渤海湾海域因半封闭特性、氧含量丰沛及黄河/海河养分输入,形成河豚生长的天然温床 [1] 公司运营 - 海都水产为"唐山河豚"龙头企业,承担唐山近一半河豚产出 [2] - 公司科研团队持续优化养殖技术,提升河豚肉质与产量,当前产品供不应求 [1] - 养殖技术进步已解决河豚毒素(0.5毫克致命)的安全问题,但面临新挑战 [1] 金融支持 - 兴业银行石家庄分行推出"国家地理标志产业集群方案",将地理标志品牌转化为企业信用凭证 [2] - 通过金融特派员机制组建敏捷小组,为海都水产量身定制方案,缩短流程并批复1000万元信用贷款 [2] - 该方案覆盖近百名金融特派员,旨在解决种养殖企业资产抵押难题,推动金融资源直达产业链末端 [2]
【脱水研报】与优秀区域性银行同行—变革深化与长期资金双轮驱动
申万宏源研究· 2025-07-11 15:25
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 - 银行业发展呈现"哑铃式"分化格局,区域性银行凭借深耕当地、人熟地熟优势与全国性银行错位竞争,有望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脱颖而出 [1] - 中小银行的经营特色由区域环境与经营战略共同决定,筛选优质银行需重点关注区域客群及资产负债结构 [1] - 区域性银行"出身决定命运、管理决定出路",优质区域布局和稳定管理层是脱颖而出的关键 [5] 区域性银行评估框架 - **区域维度**:需考察地方税收贡献度(一般公共预算收入/GDP)、财政自给率、土地财政依赖度、区域债务压力、不良压力、产业结构等指标 [2] - **资产端**:关注贷款占比、投放结构(如房地产贷款占比)、异地贷款规模、资产获取能力(贷款增速)、定价能力(资产收益率)、集中度等 [2] - **负债端**:评估存款占比、存款增速、存款结构(零售/对公)、揽储成本、存贷比及流动性指标(LCR/NSFR) [2] - **报表盈利稳定性**:核心指标包括不良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ROA/ROE及净利润增速 [2] - **辅助观察项**:股东结构、管理层背景、关联交易、股权稳定性及监管处罚记录 [2] 银行板块重估逻辑 - 核心驱动力包括中长期资金增配(险资、国家队)、系统性风险担忧消退、ROE稳定性被低估 [7] - 当前A股银行股息率超4%,较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溢价2pct,估值处于历史高位 [7] - 上市银行ROE稳定在10%,显著高于全A非金融企业(6.7%),但PE仅6.5倍(全行业最低),估值修复具备必然性 [11][12] 投资策略 - 聚焦两类银行:1)无历史包袱、拨备充足、成长性强的优质区域性银行(高ROE标的) 2)盈利稳定、高股息、指数权重高的银行(底部反转逻辑) [13] - 案例验证:苏州银行市值从200亿增至400亿(年化收益率15%),重庆银行推荐后跑赢行业指数10pct并累计上涨22% [14] 研究团队成果 - 团队长期深耕区域性银行研究,2021年首发苏州银行深度报告,2024-2025年连续推荐重庆银行并取得显著超额收益 [14] - 历史报告覆盖区域银行成长性、风险化解及估值重估主题 [17]
中央汇金完成368亿注资 长城资产率先迈入AMC专业化运营新阶段
中国经营报· 2025-07-07 13:09
中央汇金注资长城资产 - 中央汇金向长城资产注资368亿元,注册资本金从512亿元减至100亿元后再增至468亿元 [1][2] - 中央汇金持股比例从73.53%上升至94.34%,社保基金持股比例从18.97%降至4.05% [2] - 此次注资标志着中央汇金将持续承担长城资产"资本后盾"角色 [3] 股权结构调整策略 - 采用"先全体减资、后中央汇金单方增资"的两步走操作,简化股权结构并强化国有资本控制力 [2] - 全体股东同比例减资确保股权比例不变,避免即时稀释其他股东权益 [2] - 该操作规避了复杂股东协商流程,符合"管办分离、政企分开"的总体部署 [3] 行业监管与评级变化 - 惠誉将长城资产长期发行人主体评级从"BBB-"上调至"BBB",政府支持评级从"bbb-"上调至"bbb" [6] - 标普恢复对长城资产评级,认为注资后杠杆率恢复至暂停评级前水平 [6]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要求AMC加强股权管理,完善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机制 [6] AMC行业改革趋势 - 长城资产是财政部将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后首家获大规模注资的AMC [7] - 中央汇金主导的AMC资本重组和深化改革大幕可能已经拉开 [7] - 监管要求AMC回归本源、聚焦主业,加速"瘦身健体" [8] 业务调整与战略转型 - 长城资产以43.32亿元清仓转让所持长城华西银行全部股权 [1] - 此次转让是响应AMC"瘦身健体"的举措之一 [8] - 公司从"政策性机构"向"战略风险处置平台"升级 [4]
2025年6月经济数据:PMI上升,央行或加力稳增长
搜狐财经· 2025-07-07 07:19
制造业PMI - 2025年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 7%,较上月上升0 2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改善但仍未脱离下行趋势 [1] - 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1 0%和50 2%,较上月上升0 3和0 4个百分点,生产加快且需求改善 [1] - 采购量指数为50 2%,较上月上升2 6个百分点 [1] -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48 4%和46 2%,均上升1 5个百分点 [1] 非制造业PMI - 6月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5%,上升0 2个百分点,高于临界点并延续扩张 [1] - 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 8%,上升1 8个百分点,景气回升且土木工程建筑业指数较高 [1] - 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 1%,景气稳定但部分行业活跃度减弱 [1] 综合PMI与货币政策 - 6月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0 7%,上升0 3个百分点,生产经营活动扩张加快 [1]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建议加大调控强度,保持流动性充裕并强化政策利率引导 [1] - 央行6月25日开展3000亿MLF操作,净投放1180亿元,连续4个月超额续作 [1] - 下半年货币政策有望发力扩内需、稳增长,MLF或持续加量续作 [1]
2025年6月经济数据与央行政策:多项指数回升,MLF净投放
搜狐财经· 2025-07-07 07:19
制造业PMI指数动态 - 2025年6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 7% 较上月升0 2个百分点 景气改善但仍处下行区间 [1] - 产需指数进入扩张区间 生产指数51 0% 新订单指数50 2% 分别升0 3和0 4个百分点 食品等行业产需释放较快 [1] - 采购量指数升至50 2% 大幅回升2 6个百分点 显示企业备货意愿增强 [1] - 价格指数明显回升 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48 4% 出厂价格指数46 2% 均升1 5个百分点 石油煤炭等行业价格回升但黑色金属冶炼行业回落 [1]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表现 - 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0 5% 升0 2个百分点 延续扩张态势 [1] - 建筑业指数52 8% 显著回升1 8个百分点 土木工程建筑业维持高景气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升1 5个百分点反映信心增强 [1] - 服务业指数50 1% 基本稳定 部分行业保持高景气而部分行业回落 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仍处较高区间 [1] 综合经济与政策动向 - 综合PMI产出指数50 7% 升0 3个百分点 显示生产经营活动扩张加速 [1]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建议加大调控强度 保持流动性充裕 匹配融资与经济增长及价格目标 [1] - 央行6月24日开展3000亿MLF操作 到期1820亿 实现净投放1180亿 连续4个月超额续作 预示下半年可能持续加量操作以扩内需稳增长 [1] - 政策聚焦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 引导银行服务实体经济 通过互换便利等工具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 同时推动房地产行业稳定 [1]
金融“活水”润消费 引擎升级促增长
消费日报网· 2025-07-01 10:36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释放扩大内需、激发消费活力的信号 [1] - 政策包含6个方面19项重点举措,旨在构建金融支持消费的长效机制 [1] - 2025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326亿元,同比增长6.4%,显示消费市场韧性强 [1] 消费领域与金融支持方向 - 政策聚焦商品消费、服务消费、新型消费三大领域,通过信贷、债券、股权等多元融资工具支持 [2] - 服务消费领域(文化旅游、体育娱乐、教育培训等)获创新融资模式、延长贷款期限等支持 [2] - 耐用消费品融资、绿色家电替换消费、以旧换新信贷工具被重点提及,培育绿色消费、智能消费新增长极 [2] 金融供给侧改革与落地执行 - 需加强金融供给侧改革,提升对新兴消费产业链的金融理解力,建立专门风控机制 [3] - 推动"数据信用+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融合模式,依托金融科技实现场景化金融服务 [3] - 信用消费体系建设需普惠发展个人信用贷款、消费分期等,支撑中低收入群体消费 [3] 政策协同与保障机制 - 需健全协同推进机制,加强部门间职责划分、数据共享、资源整合 [3] - 探索分类考核机制和激励约束体系,推动金融机构差异化定位 [3] - 政策落地后消费有望从"恢复型"转向"持续性",成为稳增长支柱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