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产替代
icon
搜索文档
稳步入市!险资后市展望来了
券商中国· 2025-07-28 11:48
行业形势分析 - 保险行业资负两端仍面临利差压力但出现积极变化,负债端呈现规模快速增长、久期偏长、成本刚性等硬约束,资产端进入软着陆阶段,高息非标资产陆续到期叠加信用利差收窄导致优质高收益资产供给不足 [2] - 保险投资面临资负利差持续收窄挑战,但负债端业务转型和中长期资金入市环境优化推动行业生态改善 [3] - 10年期国债利率逐级下行创新低,保险公司面临利差损风险、净资产波动及财务预算实现压力 [3] 保险资金投资趋势 - 保险资金长钱长投内在需求持续扩大,中长期资金战略价值凸显,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催生新投资机遇 [3] - 新会计准则重塑权益投资行为,政策组合拳系统性打通长钱入市堵点 [3] - 建议聚焦"资产分类、偿付能力、资本补充"核心三角,优化偿付能力风险因子鼓励长钱长投 [10] 权益投资策略 - 稳步推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增配高股息权益资产以破解利差损问题,强化绝对收益目标 [4][6] - 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关注科技成长领域AI算力、互联网及国产替代机会 [5][10] - 市场估值处于合理偏低区间,成长股与大盘股相对占优,港股中期配置价值显著 [9][10] - 结构性机会聚焦医药行业创新药与医疗器械复苏标的,持续配置红利资产,把握全球产业链重构出海机遇 [10] 固收投资策略 - 从传统买入持有转向多元化市场化策略,定位调整为"大类配置与管理人选择" [12] - 收益率期限利差和信用利差处于历史极值,市场波动率自4月以来显著收敛 [12] - 短端利率稳定、中美利差回落,实际利率偏高使权益配置价值凸显 [13] - 能力建设围绕资产配置、交易策略、衍生品创新及流动性管理展开 [14] 宏观经济与市场展望 - 短期经济在抢出口和财政支持下保持韧性,适度政策发力有望实现全年目标 [8] - 中美关系对市场影响弱化,政策支持基调延续,资金面维持弱平衡 [8][9]
补涨需求强烈!世界AI大会,如何利好国产AI?589520场内频现溢价区间,或有资金逢跌进场布局!
新浪基金· 2025-07-28 10:17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宝(589520)表现 - 7月25日场内价格大涨4.8%,7月28日下跌0.53%,但开盘半小时成交额超2000万元,交投活跃 [1] - 该ETF频现溢价区间,显示买盘资金强势,成交放量或有资金逢跌布局 [1] - 成份股中萤石网络、芯原股份涨超3%,石头科技涨逾2%,道通科技、复旦微电、航天宏图涨超1% [1]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影响 - 大会展示3000余项前沿成果,包括40余款大模型、60余款机器人、100余款全球/中国首发新品 [3] - 上海提出"三个倍增"目标(创新企业、产业规模、人才数量),多地设立专项基金如广东省智能产业基金、苏州人工智能母基金 [3] - 华为昇腾384超节点、思科CX智能运维平台等新品亮相 [3] 行业观点与建议 - 中金公司建议关注国产算力替代加速,液冷、光模块需求激增,重点推荐华为昇腾生态伙伴及国产GPU厂商 [3] - 中信证券看好AI+垂直行业(金融、医疗、制造),推荐场景落地能力强的企业 [3] - 山西证券表示国产替代受政策驱动和市场需求双重驱动,建议关注设备、材料、零部件国产化及端侧换机潮机会 [3] 国产AI发展 - 国产DeepSeek实现弯道超车,打破海外算力封锁 [5] - 科创人工智能ETF华宝重点布局国产AI产业链,标的指数配置应用软件、终端应用、终端芯片、云端芯片四大环节 [5] - 全球AI竞赛白热化,美国、欧洲、日本纷纷加码AI布局,国产替代涉及技术突破、生态重构、产业协同和政策创新 [3][5]
每周军工与新材料行业研究汇总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军工与新材料行业、船舶行业、低成本弹药行业、商业航天行业、低空经济行业、增材制造行业、大飞机行业 - **公司**:中国船舶、中国动力、中船防务、中国重工、北化股份、芯动联科、北方导航、长盈通、高德红外、原信卫星、天兵科技、峰飞、实地科技、航空工程装备有限公司、空中客车、中国航空工业西飞国际航空制造有限公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船舶板块公司业绩高增长**:受民船周期上行影响,中国船舶上半年归母净利润达 28 亿至 31 亿元,同比增长 98%至 119%;中国动力净利润为 8 亿至 11.5 亿元,同比增长 68%至 141%;中船防务净利润为 4.6 亿至 5.4 亿元,同比增长 213%至 267%;中国重工净利润为 15 亿至 18 亿元,同比增长 180%至 230%[1][3] - **低成本弹药板块景气度高**:产业链上中下游均呈现恢复态势,上游硝化棉板块的北化股份净利润为 9,800 万到 1.1 亿元,同比增长 182%到 220%;芯动联科净利润为 1.38 亿到 1.69 亿元,同比增长 144% - 199%。中游北方导航净利润为 1 亿元到 1.2 亿元,同比扭亏;长盈通半年报净利润增长 72%到 110%。下游高德红外利润达 1.5 亿到 1.9 亿元,同比增长 700% - 900%,还发布多笔订单合同,总金额分别为 8.79 亿和 6.8 亿元[1][6] - **军工行业未来有三个增长曲线**:一是面向国内智能战场需求,包括低成本精确指导弹药、无人系统及电子信息作战底座;二是军贸需求,印巴冲突后中式武器装备展示实力,为后续整建制采购奠定基础;三是泛军工需求,如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科技等,这些技术民用化前景好。大飞机产业以国产替代逻辑推动,如 C919 全国产化版本和 C929 的发展[1][7] - **商业航天领域有新进展**:原信卫星发布 13.36 亿元的招标发射服务,民营商业火箭有望加速入局;国家航天局发布加强商业航天项目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强化安全管理;国家航天局商业航天创新联合体计划扩容,推动行业从被动合规转向主动自治[1][9][12] - **低空经济领域进展显著**:成都设立千亿级未来产业基金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民航局发布空中游览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峰飞交付全球首架获得适航三证的吨级以上 eVTOL 航空器,中国企业获得海外 eVTOL 大额订单[1][4][13] - **增材制造技术不断突破**:航空工程装备有限公司获得数亿元战略融资,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与乌普萨拉大学开发出新的光固化技术,增材制造应用空间从金属到非金属再到复合材料不断拓展[4][1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船舶板块今年全球和国内新增订单有所下降,可能影响 2027 年、2028 年的利润释放,预计整个利润释放周期将维持到 2026 年底[1][5] - 民用大飞机的发展与军工产业链高度重合,具体标的可参考策略报告和周报[8] - 7 月 19 日空中客车与中国航空工业西飞国际航空制造有限公司合作,在中国首次进行 A321 窄体客机高难度机身系统装配工作,预计 10 月完成装配并交付至空客天津总装线[15]
宠物行业深度 - 毛孩子的千亿市场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中国宠物行业 - **公司**:乖宝、中宠、玛氏、雀巢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 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超 3000 亿元,同比增长约 8%,过去三年复合增长率超 10%[2] - 2025 年上半年中国宠物消费总额约 700 亿元,同比增长 9%左右,商品销售额近 600 亿元,服务类收入近 200 亿元[1][6] 2. **市场结构** - 宠物食品占比超 50%,医疗占比约 28%,用品占比 12%左右,服务占比 7%[2] - 主粮和营养品比例持续提升,主粮在宠物消费市场中占比超 30%[1][3] 3. **消费人群特点** - 90 后和 00 后成养宠主力军,占比超 60%,一线城市养宠人群比例最高,占 32.5%且持续提升[1][7] - 年轻养宠人群将宠物视为家庭成员,投入更多关注与资源,推动消费升级[1][7] 4. **销售渠道** - 线上是主要销售途径,2025 年上半年淘系平台销售额 250 亿元,占 35%,抖音平台销售额 70 多亿元,占比超 10%且增速显著[1][6] - 2025 年上半年线下渠道销售额 100 多亿元,整体持平微增,消费者仍以线上消费为主[8] 5. **食品细分赛道** - 烘焙粮增长迅速,淘系平台规模突破数十亿元,618 期间同比增速超 70%,新客中 30 岁以下年轻人占 30%[1][9] 6. **市场竞争格局** - 国产替代趋势明显,乖宝和中宠等国内龙头企业凭借产品品质、性价比和原产地优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2024 年分别提升 0.3 个百分点[1][10] - 目前宠物食品品牌份额前三为玛氏(11%)、乖宝(6.2%)和雀巢(3.2%),海外品牌在推新和营销上与国内品牌有差距[10] 7. **未来发展前景** - 未来 3 - 5 年宠物行业量价齐升,犬猫数量持续增长,精细化养宠渗透率提升空间大,消费升级趋势不可逆转[3][5] - 中高端产品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从膨化粮向烘焙粮、冻干粮升级是显著趋势,有供应链和研发优势的公司如乖宝和中宠更具竞争力[1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2024 年猫消费增速高于犬,猫消费增速超 10%,犬增速约 5%,与一二线城市年轻人生活方式有关[2] - 二季度乖宝受海外代工市场关税影响有波动,但国内品牌同比增长超 40%,中宠因海外工厂多受关税影响小,业绩完成度较高[3][12][13]
医疗器械行业框架+AI医疗行业分析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 医疗器械行业、AI医疗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医疗器械行业内需潜力 - 观点: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内需潜力强劲 - 论据:底层技术进步,配套产业链日趋成熟,形成珠三角电子产业集群和长三角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诞生许多知名高质耗材公司[2] 人口老龄化对医疗器械需求的影响 - 观点:推动诊疗需求增长 - 论据:全球平均药械比约为1:4,中国目前约为2.9,有提升空间;医保和商保发展提高患者支付能力,临床成熟产品价格下降,可及性提升[1][3] 医疗器械进口替代 - 观点:是关键逻辑 - 论据:历史上部分产品依赖进口价格高,高等级医院卫生材料费占比高,不同经济发展情况影响手术接受程度和器械使用渗透率,基层下沉是内需重要组成部分[1][4] 集采政策对医疗器械板块估值的影响 - 观点:压制板块估值 - 论据:降低远期市场空间,增加短期业绩不确定性;集采后价格降低带来市场天花板,总市场空间减少;经销商承担较大降幅压力,部分中低值耗材可能改变销售模式[1][5] 医疗器械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观点: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基层下沉,实现进口替代 - 论据:集采关注质量;医保和商保发展提高患者支付能力;国产企业发展推动行业成长[1][6] 集采政策对医疗器械行业的具体影响 - 价格:导致产品终端价格降低,可能击穿出厂价,头部企业降价压力相对较小,质量是重要维度[7] - 销售量:产品降价后可及性提升,市场规模可能快速扩容,总手术量增长受多种因素影响[7] - 市场份额:企业能否获更多份额取决于国产化率、原有市占率等,创新或临床效果优的产品有望受益[7] - 行业估值与预期:头部公司受益于集采政策优化,前期估值受压制企业预期有望修复[7] 集采政策对医疗设备采购的影响 - 观点:不同细分赛道和厂商受影响不同,创新或临床效果优的产品受益,不确定性逐步出清,有助于修复前期估值受压制企业预期[8] 中国医疗设备市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 - 观点:大型设备配置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 论据:未来关注高端和超高端设备配置,基层医疗必要性设备配置有显著增量;国家政策推动医疗设备院内采购,2024 - 2027年投资规模年化增速约7%,部分招标数据同比增速转正[9] 医疗器械行业主要分类及商业模式 - 医疗设备:涉及资本开支,通过诊疗费用盈利[11] - 体外诊断(IVD):结合设备和耗材,通过试剂放量实现业务增长[11] - 医用耗材:高值耗材与诊疗量相关,低值耗材注重成本优势,家用医疗器械通过多种渠道销售盈利[11] 国产替代在科研仪器领域的机会 - 观点:有很大提升空间 - 论据:能降低成本,提高自主研发能力[12] 医疗器械公司扩展业务版图的方式 - 观点:依靠内生增长和收并购 - 论据:海外大型企业如波士顿科学、美敦力通过大量收并购发展,小而美公司需建设渠道品牌或研发能力协同拓展品类[13] 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激烈的原因 - 设计专利相对较弱,可规避专利保护;高精尖产品核心零部件或加工工艺壁垒有限;热门赛道竞争易激烈;医生使用习惯影响产品评估[15] 难以判断医疗器械同类最佳的原因 - 观点:与药品不同,难以判断 - 论据:医疗器械不仅依赖产品设计,还受医生使用经验影响[16] 医疗器械公司市场推广和销售策略 - 观点:医生教育与培训重要 - 论据:波士顿科学通过建立医生培训中心推动产品使用[17][18] 医疗器械行业相较于药品行业的独特特点 - 创新模式:医疗器械需长期迭代式创新,前期爬坡长,增长更稳定[19] - 渠道与品牌建设:依赖强大销售渠道和品牌影响力[20] - 产品升级:根据医生反馈持续改进产品[20] - 长期教育与推广:需长时间获临床认可,创新多为迭代式[20] 未来医疗器械行业有潜力的细分领域或技术 - 电生理技术:脉冲电场消融方式有优势,多款产品上市[22] - 瓣膜介入治疗:可及性提升,二尖瓣及三尖瓣介入治疗市场潜力大[22] - 基因测序技术:提升精准医疗水平,助力药物开发和疾病监测[22] - 手术机器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优势明显,发展潜力大[22][23] 手术机器人行业发展趋势 - 观点:快速发展,前景广阔 - 论据:达芬奇第五代引入力反馈系统,提升计算能力,海外探索手术自动化[24] 医疗器械国际化现状及欧美市场重要性 - 观点:欧美是核心市场 - 论据:一些公司通过高性价比或创新制造打开海外市场,美国占全球市场约40%,欧洲约30%,美国市场准入和销售门槛高,但通过认证可向发展中国家突破[25] AI医疗行业发展趋势及对医疗行业的价值 - 观点:赋能医疗板块 - 论据:复制医生智能降低医疗价格,在降本增效和突破认知限制方面有作用,如新药开发和医学影像诊疗[1][26] AI与传统产品结合的商业模式 - 提高设备性能定价:带有AI功能设备性能更优[28] - 服务模式收费:医院采购软件和硬件为服务付费[28] AI医疗在基层医院的应用商业模式 - 观点:按服务收费 - 论据:前期医院可先安装软件使用,按次单独收费,医学影像AI读片已有类似模式[29] AI医疗软件分类及监管 - 辅助决策类:按三类医疗器械管理,开展临床试验[30] - 数据处理类:按二类医疗器械管理[30] AI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 - 医学影像诊断:应用于扫描、重建、病灶检出等环节,部分病种病灶检出准确率达98%[32] - 基因检测:加速处理基因数据,如华大基因推出GBI2大模型[33] - 病理诊断:提高诊断效率,多家公司推出大模型增强问答逻辑性[34] 当前市场关注及未来发展趋势 - 观点:关注效率提升和诊疗认知突破,AI能力重要 - 论据:具备强大AI能力的公司可能脱颖而出,未来关注商业模式和业绩估值测算,想象空间大[3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集采后部分中低值耗材可能从经销商制度改为配送商制度[5] - 截至2024年底,多数核心品类已完成国家或省际联盟集采,预计到2025年底,高值耗材一半销售额纳入器材范畴,体外诊断接近四分之一[7] - 中国医疗设备市场在基层医疗领域,县域集中采购以中低端设备为主,价格相对较低[10] - 医疗器械不同品牌切换壁垒高,集采中难以独家中标[21] - 头部大型公司如迈瑞等通过多业务板块布局实现稳定增长,具备高分红率,业务拓展可带来估值提升[21] - 国家对医学影像收费有规定,医生读片时AI一般不建议收费,标准化检查和检验场景中AI可付费[29] - 目前大部分AI医疗软件集中在医学影像计算和手术计划领域,二类证较少,三类证标注AI或智能化[31]
光刻机产业链深度讲解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光刻机行业、半导体行业 - **公司**:ASML(阿斯麦尔)、佳能、尼康、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福晶科技、阿石创、惠程真空、迈莱光学、波盛光电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市场格局 - **全球市场**:全球光刻机市场高度集中,ASML 占据超 80%份额,佳能和尼康已落后;低端 IE 光刻机领域佳能出货多,KRF 领域 ASML 一年出货超 150 台,尼康和佳能约 50 台,干法 ARF 领域年出货约 28 台,静默式 ARF 领域达 129 台,EUV 领域基本仅 ASML 能生产[1][10]。 - **国内市场**:国内半导体行业在先进制造和光刻机领域处于从 0 到 1 阶段,因海外对高端光刻机禁运,发展迫切性高;国内在先进制程中使用静默式光刻机多,是国产替代迫切方向,但面临巨大挑战[2][11]。 技术发展 - **光刻技术**:经历接触式、接近式到投影式发展,投影式成主流,还引入液浸式技术优化成像效果;光刻机发展从机线光刻机(波长约 430 纳米)到 i 线(365 纳米)、KRF(248 纳米)、ARF(193 纳米)、EUV(13.5 纳米)[1][5][9]。 - **核心组成部分**:光源系统决定波长和功率,影响加工精度和良率;照明系统将激光传输到掩模版,含关键部件可优化光束形状;投影物镜系统将掩模版图案投影到硅片,设计与制造难度大,价值量最高[1][12][15]。 国产替代 - **重点方向**:未来国产替代卡脖子环节重点关注中芯国际代表的先进制造,以及福晶科技、阿石创等代表的光刻机产业链,这些方向有巨大市场空间和长期成长潜力[1][7]。 产品与部件 - **ASML 产品**:产品编号越大越高端,不同型号根据分辨率适用于不同精度加工任务,高分辨率支持更先进制程、提高良率[13]。 - **光源系统**:是光刻机制成核心,由发光部件等组成,影响加工精度和良率,是决定分辨率重要因素之一[12]。 - **光学公式**:分辨率由光源波长、物镜数值孔径、工艺因子决定,短波长、高数值孔径和优化工艺因子可提升分辨率[14]。 - **不同光源**:汞灯适用于低分辨率需求,KrF 和 ArF 可实现更短波长提高分辨率,EUV 采用二氧化碳激光击打锡滴产生 13.5 纳米极紫外线,是最先进复杂技术[16]。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产业链差异**:全球以 ASML 为例,镜头由蔡司公司制造并运送;国内由供应商设计镜头,交给专业公司制造[19][20]。 - **工件台**:在曝光过程中关键,技术难点包括抗震能力和稳定运行速度,配备高精度传感器确保芯片与光束精确定位,部分高端传感器依赖手工制作[21]。 - **市场看法**:市场看好光刻机赛道,与先进制程密切相关,不受短期业绩和估值波动影响,重点推荐中芯国际、福晶科技、阿石创等公司,福晶科技股价从 2024 年底至今滞涨,板块有机会可能迎来行情[22]。
德昌股份20250725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公司 德昌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小家电代工业务增长**:通过拓展客户和品类实现增长,2020 - 2024年多元小家电业务营收复合增速达40%至13.86亿元,受益于新客户如HOT和Shakunija订单增量[2][5][6] - **应对关税措施**:2018年开始海外产能转移,越南产能占比约30%,投资建设泰国工厂预计年产能达500万台,确保供应链稳定性和灵活性[7] - **与TTI合作**:合作稳固,作为吸尘器核心供应商议价能力强,TTI订单预计平稳,参与园林工具项目研发,未来有望受益于订单集中度提升[8] - **与HOT合作**:2019年合作,2024年供货规模约7亿元,同比增速40%,2025年预计双位数增长,HOT采购额40 - 50亿元,德昌股份供货比例约20%,提升空间大[9][10] - **与Shakunija合作**:2023年新客户,是家电代工领域增速最快客户,反映多元化布局成效,为业绩增长提供动力,吸尘器供货比例提升空间大[11][12] - **家电代工业务表现**:2024年规模约12亿元,吹风机约5亿元,吸尘器约6亿元,风扇和空气净化器等新品有增量,有望维持15% - 20%稳健增长[12] - **汽车电机业务发展**:聚焦EPS电机,受益于EPS渗透率提升和系统升级,国产替代加速,2023年业务规模从2亿扩张至4亿,未来三年复合增速预计超50%,毛利率和净利率提升,盈利能力有改善空间[13][14] - **整体财务表现**:上半年利润率受产能转移、关税及费用摊销影响稍弱,下半年随产能爬坡和关税落地边际改善,汽车电机业务旺季拉动利润率修复,未来三年收入复合增速预计超20%,估值有修复空间[3][15]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业务结构**:主营业务分为小家电代工和汽车电机两部分,小家电代工业务占比超85%,汽车电机业务2022年量产,绑定耐世特和采埃孚等供应商[4] - **EPS系统情况**:2021年渗透率达93%且持续提升,细分为CEPS、DPEPS和REPS,中高端智能电车发展推动系统升级,形成行业扩容结构性增量[13] - **EPS电机竞争格局**:以往市场份额主要由日本品牌占据,国内企业技术突破、政策扶持等加速国产替代,日本品牌仍占国内市场70% - 80%份额[13]
反内卷有望带来哪些器械服务价值重估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疗器械行业、医疗服务行业 - **公司**:山外山、时代天使、艾迪特、艾博、欧普康视、浩海生科、高视医疗、通策医疗、瑞尔集团、海吉亚、森松国际、微创医疗、惠泰、先健科技、心电科技、沛嘉、心通、启明、百仁医疗、乐普、健识科技、佩嘉、硅创通桥、南微、安杰斯、韦德康、大博、春立、威高骨科、新产业、迈瑞、奥华、开利、威高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现状与变化** - 医疗器械行业细分市场容量有限,集采政策使板块估值体系从 DCF 转向 PB 或分红估值,但 2025 年政策趋于理性,部分产品价格上涨,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1][2][3] - 医疗服务板块处于低位,反内卷政策利好,种植牙集采设价格上限,收费端放开或提升牙科、眼科医院服务[12] - **出海业务影响**:国内医疗器械厂商海外市场进展显著,成功出海企业现金流将持续提升,如时代天使海外收入和案例数量与国内相当[1][4] - **推荐标的** - 山外山 2025 年利润预计 1.6 - 1.8 亿元,收入超 8 亿元,未来三到五年复合增长率 25% - 30%,目标市值 70 亿元,自产耗材提升利润率[1][7][8] - 爱迪特氧化锆材料不受集采影响,海外业务增长快,3D 打印机全年销售额预计超 1 亿元,贡献利润至少 2000 万元,目标市值 70 亿元[1][10] - 时代天使 2025 年海外业务增长超 50%,2026 年有望盈利,目标市值 150 亿元[1][11] - 医疗服务推荐通策医疗、瑞尔集团、海吉亚,底部细分领域关注森松国际、微创医疗[12] - **高值耗材领域** - 眼科人工晶体和 OK 镜是重点,人工晶体集采影响小,OK 镜整体影响有限,推荐艾博、欧普康视、浩海生科、高视医疗[3][13] - 心内科冠脉支架续标提价,通路类和电生理设备纳入集采,主动脉支架有望纳入,关注惠泰、先健科技、心电科技[15][16] - 瓣膜行业沛嘉、心通、启明是龙头,若集采将以价换量,创新型健识科技有进展[17] - 神经介入及外周介入领域 2024 年集采推动国产替代,关注佩嘉、硅创通桥[18] - 消化道耗材关注南微和安杰斯,反内卷政策或使大型企业以价换量[20] - 骨科行业发展良好,各细分赛道有望续标,关注春立、大博、威高骨科[21] - IVD 市场 2024 年四季度受器材价格下调影响,2025 年终端检测量减少承压,关注新产业[24] - **设备集采表现**:内窥镜、超声和 DR 设备省级集采价格约为终端价格七折,头部厂家基本不受出厂价影响,反腐使招投标环境不佳,市级集采或温和降价助国产替代[25] - **行业未来趋势**:反内卷政策下,中低端耗材依赖品牌报量,价格差异缩小助国产替代,规模大厂可降成本,高技术含量产品保留外资比例促产业链发展[3][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人工晶体集采使产品国内注册更易,新品能快速大量进入医院,提升眼科耗材市场渗透率[14] - 威高股份今年上半年迎来拐点,血液管理、骨科等板块增长良好,医疗器械板块增速较低,中低值耗材部分产品增速显著[26]
黄仁勋的中国故事陷阱
虎嗅APP· 2025-07-28 07:51
半导体行业投资趋势 - 港股IPO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股权融资额达2504亿港元,同比上升318%,IPO数量43家同比上升43%,募资额1067亿港元同比上升688% [2] - 半导体行业进入精准攻坚阶段,投资逻辑从"大干快上"转向高技术壁垒领域,如算力芯片和先进制程设备 [17][19] - 产业基金在民间资本撤出时展现定力,专注高门槛项目如传感器、智能终端、关键零部件和工艺材料 [8][57] 半导体发展阶段 - 2014-2018年为打基础阶段,重点发展封测和成熟制程,三大封测厂进入全球前列 [12] - 2019-2023年为大干快上期,社会资本集中投向设计公司,受益于供应链扭曲带来的短期红利 [13] - 2023年后进入高技术攻坚期,聚焦解决"卡脖子"环节,投资逻辑更趋精准 [17][20] 芯片企业资本路径 - 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已超500家,科创板占260家,但许多公司面临"上市即巅峰"困境 [24] - 港股成为芯片企业新选择,审核周期缩短且允许选择性披露,目前排队企业超200家 [27][28] - "A+H"架构受青睐,既解决外汇管制问题又便于海外并购,已有成功案例 [29] 并购重组新趋势 - 科技公司通过收购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实现"旧瓶换新酒",如智元收购上纬新材 [32] - 该模式要求收购方具备强执行力和成长性,但硬件公司商业化速度慢于互联网企业 [36] - 美国成熟市场通过PE和SPAC实现活跃交易,中国缺乏类似机制 [33] 技术发展动向 - 华为CloudMatrix 384超节点展现中国软硬件一体化能力,其架构对MoE模型适配度优于英伟达GPU [46][47] - 推理芯片需求崛起,因使用频率高且成本敏感,可能成为国产GPU厂商转型方向 [51][54] - 触觉传感器成为新机会点,可解决具身智能与物理世界交互的数据采集难题 [61] 创业投资逻辑 - 通用GPU创业窗口已关闭,英伟达占据90%以上市场且生态壁垒高 [40] - 判断项目核心标准:市场空间是否足够大、成本能否降至可盈利水平 [9][66] - 增量机会存在于设备端非标产品、低功耗场景芯片及新材料领域 [57][65]
黄仁勋的中国故事陷阱
虎嗅· 2025-07-28 07:06
半导体行业投资趋势 - 港股IPO市场活跃度显著提升,2025年上半年股权融资金额达2504亿港元,同比上升318%,IPO数量43家同比上升43%,募集金额1067亿港元同比上升688% [3] - 半导体行业进入精准攻坚阶段,从"大干快上"转向高技术壁垒领域投资,如算力芯片和先进制程设备 [14] - 产业基金在民间资本撤出时展现定力,专注高门槛项目如键合环节超声检测设备等细分领域 [7] 中国半导体发展阶段 - 2014-2018年为打基础阶段,国家大基金一期推动封测产业发展,三大封测厂进入全球前列 [10] - 2019-2023年为"大干快上"阶段,二期大基金投入设备材料技术攻坚,市场化基金追逐设计公司 [11] - 2023年后进入三期大基金阶段,聚焦高技术壁垒领域,解决从有到优的问题 [14] 半导体企业资本运作 - 港股成为半导体企业IPO新选择,审核周期缩短且允许选择性披露,目前有200家企业排队 [24][25] - "A+H"架构受青睐,便于海外员工股权激励和跨国并购,程序上比纯A股更具灵活性 [26] - 并购模式创新出现,如具身智能公司收购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实现"旧瓶换新酒" [29][30] AI芯片发展现状 - 通用GPU领域英伟达占据90%以上市场,中国公司难在市场化竞争中突围 [37] - 中国AI芯片公司主要客户为政府和云服务厂商,信创市场占比较大 [38] - 华为推出CloudMatrix384超节点系统,展现中国公司软硬件一体化能力 [42][43] 半导体新兴机会 - 触觉传感器成为新方向,满足具身智能与物理世界交互需求 [56] - 半导体材料领域存在创新机会,新工艺和新材料能解决制造效率问题 [60] - 设备端非标准化产品如刻蚀机等仍有创业空间,细分know-how价值凸显 [53] 投资逻辑与标准 - 核心判断标准为市场空间大小和成本可盈利性,需验证下游客户接受度 [8][61] - 国产替代概念已"祛魅",简单替代不再有效,需具备真正技术突破 [35][36] - 投资退出路径需提前规划,行业周期长与IPO收紧增加退出难度 [54]